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划与设计就业趋势

规划与设计就业趋势

规划与设计就业趋势

规划与设计就业趋势范文第1篇

在二十一世纪,生命科技产业已经成为了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进行科技产业园建设时,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产业园的设计,并且要加强对于“生态型”的科技产业园的开发建设研究。本文建立在分析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科技产业园建设热潮基础之上,对当前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进行总结和梳理,提出了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理念,注重科技产业园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等等设计原则,并且探索了科技产业园区内在结构的重组手段以及重组途径,对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近些年来,全球都处于知识经济发展这一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产业园区正在处于逐步由生产导向型转化为研发导向型的过渡时期,因此,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都会透视出知识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新特点以及新变化。这里所指的新特点是指科技产业园内应该提供更加人性化以及更加科学的办公环境,并且科技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关系也更加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时,设计者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坚持以构建“居住、办公、生态一体化”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其设计原则,如图所示:在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很好的将商务服务配套区、景观核心以及研发区进行结合,这一设计使人们的居住、办公以及生态形成了一个整体。

并且在不断满足现代的科技产业园区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更加关注科技产业园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信息数能源开发利用、人性化塑造以及产业园区内环境生态构建。下面,笔者就对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进行探讨。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

科技产业内的竞争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因此,科技产业园的发展和形成也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产业发展构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科技产业园具有高端人员集聚、技术创新等等特殊的内质,科技产业园的空间特质以及产业功能够具有特殊性,所以,进行科技产业园建设必须要与科技产业发展宏观规律高度符合。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应该符合科技园产业活动以及科技产业园使用主体内在规律,追溯其根源应该符合科技产业从业人员群体特点以及科技产业园的使用企业群体。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之科技产业从业人员群体特点

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并且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年轻人,这些从业人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点就是科技产业园区,因此,科技产业园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都必须要考虑科技产业从业人员对于娱乐、交通、子女抚养以及居住等等方面的各种特定的要求。科技产业园设计工作中的选址设计一般都受这些要求的影响,并且从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科技产业园所依赖的物质环境。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影响因素之科技企业群体特点

科技企业作为科技产业园的最大使用群体,一种具有着“两高”的特点,也就是高比例的企业淘汰率以及高比例中小企业数量。科技企业的群体大多数都是从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与传统的产业不相同,这些企业的资源积累方式主要是由头脑风暴产生知识成本,并且将产生的知识成本转化成为企业的资本。因此,作为科技产业园最大的使用群体,科技企业创办的物质化成本比较低,这也就导致了当前的科技产业群体中小企业的比例比较高这一现象的产生。而科技产业园作为科技产业所提供的空间规模并不需要太大,但是科技产业园区的交通是否便利、科技产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内部设施是否完善等等会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的发展和趋势

(一)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环境更加吸引人才

现在的科技产业园区内越来越为产业园区员工着想,很多科技产业园区内都根据员工的日常生活需要设置了员工公寓、餐饮中心、商业服务设施、高管公寓以及室内运动中心等等设施,例如江苏省的生命科技创新园,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在进行规划与设计时,在科技产业园内设计了员工的公寓以及餐饮、商业服务等等设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方面了科技产业园人才的日常生活。在科技产业园设计中,都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就使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后,在产业园区内就能够解决产业园员工的衣食住行等等问题。另外,很多科技产业园设计都将各个厂房以室内的形式接连成为一个整体,这就使我们能够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保证工作环境的舒适,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科技产业园员工的工作效率。科技产业园设计中的这些环境都大大增加了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因此,近些年来,科技产业园设计具有环境更加吸引人才的发展和趋势。

(二)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

很多科技产业园设计人员在进行产业园设计时,都对产业园进行分区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们首先将科技产业园进行总体的规划,接着实行分期实施。近些年来,设计人员越来越多的在科技产业园内设置厂房居住区、配套服务设施区以及行政办公区等等。并且在科技产业园区内采用“大交通套小交通”这一方式,如图所示:

江苏省的生命科技创新园,在其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在中园区道路系统设计中,使中园区的道路系统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以及园区步行道路组成,从而形成了一环五射的道路网格局,在大的交通道路中,套有小的交通道路。使每个产业园功能区都设有室内的交通街以及外环道路,这样做能够使得科技产业园内的各个功能中的交通自称为一个体系,同时又确保了跨区活动的流畅与舒适。在这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科技产业园设计过程中的产业园区道路以及管网等等都要进行统一规划,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厂房生产线具有的时效性需求,将整个科技产业工业园区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期建设,最终实现了科技产业园对于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科技产业园设计发展和趋势之降低运营的成本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入驻到科技产业园内后,只有低成本的运用才能够很好的保持企业投资收益实现最大化,因此,在进行科技产业园设计时,设计师更多的通过对注重生态环境效益的技术进行引入,从而实现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科技产业园设计时,降低运营成本设计主要体现在:通过利用科技产业园低能空调以及降低室内空调的负荷,实现降低空调的运行成本;科技产业园厂区引入自然通风和采光,并且运用风能和太阳能大大降低企业电能的支出等等。下面的图片以江苏省生命科技创新园为例,在整体上反映了科技产业园规划设计的趋势。

结语:

规划与设计就业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路网;规划研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4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引言: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公路网的规划,希望通过构建完善的公路网,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提升。为了可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建设中国公路网,应当结合公路网规划研究进展,了解公路网规划发展情况,进而明确当前中国公路网规划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从而更加有效的致力于公路网规划,为构建完善的公路网创造条件。

一、公路网规划研究进展

(一)国外公路网规划研究进展分析

国外公路网规划研究经历一个世纪的历程后,从工程技术的一部分发展成一门不断完善的新学科。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最早提出路网规划的罗马人,将其作为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而后随着路网规划的不断研究和创新,公路网成为交通规划的主要学科之一。在这期间,公路网规划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直观判断阶段。此阶段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道路规划主要是技术负责人与相关规划人员,凭借专业知识及个人经验,对不同道路进行专业预测和合理规划,以便高质量完成公路建设规划。

(2)集计模型阶段。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之间,因为人们出行需要,道路规划人员研究出了集计模型,通过此模型来相对科学的规划建设道路网。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路网规划研究发展。

(3)非集计模型阶段。上世纪七十年代,外国生产力高速发展,这带动了交通规划建设发展。在此中背景下,非集计模型被研究出来,用于道路网规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路网规划。

(4)出行选择行为模型阶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人的活动模拟与观测技术得到了发展,这使得道路网规划研究人士借助出行选择行为模型来进行道路网规划,这使得道路网规划注重分析人的心理等方面因素,对优化道路网规划起到很大作用。

(5)计算机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就不断发展,这对于促进各行各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道路网规划也受其影响,有很大程度进步,其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的公路模型软件的有效应用就大大方便和优化了交通规划。

(二)中国公路网规划研究进展分析

相对于外国公路网规划研究来说,我国公路网规划研究起步较晚,最早提出公路网规划是出于1964年编制的《中国干线公路网规划草案》。而中国公路网规划真正开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交通部充分认识到公路网规划的重要性。自此大力致力于公路网规划建设。但由于我国所掌握的公路网规划研究资料和经验有限,这使得中国公路网规划研究相对缓慢,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较为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公路网规划理论及实践。

1990年,中国交通部所编制的《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从经济角度出发研究交通,同时以交通建设发展反馈促进经济发展。可以说,这一“办法”的编制充分的说明了中国公路网规划研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实践经验,逐步提出适合我国应用的公路网规划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共公路网规划发展。

二、公路网的发展趋势

(一)现阶段我国所应用的公路网规划方法

(1)定性规划方法

现阶段比较常用的定性规划方法有主观概率法、德尔菲法等。相对于其他公路网规划方法来上,此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落后,主要用于落后地区的早期公路网规划。

(2)集计模型

集计模型可以将对象地区和对象人群划分成若干个集合体,并将集合体视为基本单位,从而解决公路网规划相关问题。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公路网规划方法。

(3)非集计模型

非集计模型是一随机效用理论为基础,描述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出行行为。由于交通出行与出行频率、目的地、交通工具、交通路径等因素有关。而非集计模型则可以对以上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更具公路网规划需要,进行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服务效益评价、政策评价等,为更好的进行公路网规划创造条件。

(二)公路网规划研究发展趋势

从目前我国公路网规划研究现状来看,公路网规划研究发展将呈以下趋势进行:

(1)规划技术方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公路网规划研究就以专家系统控制、遗传算法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手段的应用来进行公路网规划。而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相信公路网规划会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控制、遗传算法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手段融合来研究和实施,以此来促进公路网规划发展。

(2)规划视角方面。由于公路网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这使得公路网规划涉及的方面更加广泛。基于此点,在公路网规划视角方面必将更加全面的、深入的、详细的考虑综合运输系统与公路网系统间的影响作用,以此来提升公路交通在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创造条件。

(3)规划方法方面。为了促进我国公路网规划更加有效、科学、合理的进行,在优化和发展公路网规划方法方面,应当更加注重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促使公路规划方法可以综合应用,以实现公路网规划在政策、经验、数理、技术等方面有效结合。

(4)规划目标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将越来越着重于引导型路网的建设,充分考虑公路网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基于此点,在确立公路网规划目标时应当注重从公路网的应用性以及影响方面等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规划目标。

结束语:

在公路网规划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今天,注重了解公路网规划研究历程,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公路网规划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当前公路网规划理论、现状、发展趋势,这对于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公路网祈祷非常重要的意义。相信随着我国公路网规划研究人士的不断努力,我国公路网规划将会迈上新台阶,大大提高公路网的应用性,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吴群琪,袁长伟 .公路网规划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公路学报》,2007(03).

[2]朱从坤,王洁,冯焕焕.区域运输通道内客运方式分担率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04).

[3]张慧,吴垠,沈F,秦颖.公共需求满足度新模型的初步建构――基于公众视角的公共服务指数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

规划与设计就业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战略规划 发展趋势 英国 美国

[分类号]G259 G258.6

目前,英美知名高校图书馆规划制定已非常成熟,涵盖了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各个方面,有很多新思路和新策略蕴藏其中,值得我们去挖掘。通过笔者前期对这些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必备要素――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所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对自身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并充满自信,每年都对战略规划进行修订,每3到5年出台新的战略规划,从战略规划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其崭新的发展轮廓。因此,探讨英美知名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文章基于英美知名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归纳出未来五年英美知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特征、变革趋势及没想。

1 英美10所知名高校图书馆范围界定

世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应当保持世界一流的地位,根据THE2010年度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笔者选取排名前30位的高校进行网站调研,浏览其图书馆网站,选取具有较为完善的图书馆最新年度规划或中期战略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10所高校,见表1。

下面就以上10所大学图书馆(截至2011年2月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中期战略规划及最新年度规划文本展开讨论。

2 各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中有关发展趋势的阐述

国外知名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已经形成良好的机制,专门的战略规划团队会定期在网站上最新修订成果。本节所提到的发展趋势多数从战略规划各部分的阐述中提炼,有的则通过新老战略规划的比对得出。如表2所示:

3 各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分析

3.1馆藏发展趋势:建设世界级馆藏

未来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趋势正如剑桥大学提出的“强化世界级馆藏”。具体体现在:

3.1.1加大印刷型馆藏的建设与保存力度 图书馆应逐渐减少研究资料的复本,增强研究型馆藏资料的深度,涵盖更广泛的学科范围;支持购买多复本的教育型馆藏资料;建设高密度存储库。

3.1.2加强数字馆藏建设 图书馆应尽可能多地获取数字资源而非纸质资源。建设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是应有之义,数字资源保存将成为行动的重点。图书馆必须通过订购、开放获取、数字化等方式提高电子资源的可用量,提供更加便于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新界面,同时继续加强对各种形式的特有的、珍贵的和特殊的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3.1.3重视馆藏评估 图书馆应具有预见财政开支和评估馆藏的能力。要加强资源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印刷材料和电子期刊的订阅价值。

3.2信息技术与服务发展趋势: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无处不在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服务发展的最基本趋势,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则是终极目标。高校图书馆需要结合自身的定位和职能,朝这个方向努力。

3.2.1成为无处不在的图书馆 无论读者在哪里,图书馆都能提供无缝访问。信息技术在使图书馆如何改造成为教学和研究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方面存在巨大潜力,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广泛有效的应用会成为必然趋势。各高校图书馆规划都强调了技术是如何辅助教学科研以及支持整个学校的学术使命。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求图书馆必须每6个月重新审视信息技术战略,每3年或每5年对信息技术规划做非常大的调整。正如哈佛大学图书馆信息系统办公室(OIS)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以用户为中心,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保障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和空间障碍,将读者所需要的内容以最方便的形式及时地提供给读者。

3.2.2成为无所不包的图书馆 图书馆必须强化最基本的信息收集功能,能适应高度专业化的研究和跨学科探索,最大化地链接相关数据,包括博物馆、出版社、档案馆,甚至将高校所有信息都集成到一个通用的框架,进行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

3.2.3成为无所不能的图书馆 图书馆要提供有效的服务、全面的信息资源和实用的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引人统一检索平台,设计灵活的网站架构,集成一个直观的用户界面环境,提供无缝和“一键接入”;审查和定期更新资料库系统;探索如何与同类机构在数字化保存方面的合作。

综上所述,读者必须能够访问和使用不熟悉的新资源,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成为图书馆的利器。为了在效率和效能上实现最大化,图书馆的服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至关重要。图书馆必须要做的努力包括:

・高密度的读者需求调查。目前国外在调查用户需求过程中,广泛使用“focus groups and surveys”(目标群体调查)的实证方法。

・专业化的情报咨询服务。建立情报咨询综合团队(包括教师、学生及图书馆员),以学科教学为基础进行学习、研究和实验。学科馆员必须掌握某学科的印本和在线资源。在开展基于学科的读者服务过程中,巩固和增强学科馆员的关键性作用。

・高水平的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为读者设计有效的培训工具,拓展读者教育项目。以低年级的本科生为主要对象,培训学生如何寻找有效的信息。向高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传授高级的、熟练的信息技巧和研究技巧。通过互动式的指南、播客(podcast-ing)和博客,开发受欢迎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比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个人图书馆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计划。在数字技术在高校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这些活动将变得更有价值。

3.3空间发展(the library as place)趋势:成为学校最受欢迎的场所

图书馆必须实现由单纯的物理空间向物理与虚拟相结合的空间转变。虽然越来越多的工作通过远程方式完成,但是,物理环境还将继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优化学习及科研环境,改进图书馆物理设施和提供适当的软硬件,满足读者(单独或群体)的工作,图书馆将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场所。

3.3.1图书馆在文化宣传方面的功能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改变图书馆的空间配置,通过特藏在物理和虚拟空间的频繁展览、举办讲座等方式吸引读者。

3.3.2图书馆在传承文化和保存特藏的优势将日益凸显 古籍、手稿等特藏的保存对于文化传承相当重要。特藏保存需要特殊的物理环境。图书馆必须思考如何提供最佳的条件以确保长期保存。

3.3.3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学习空间建设将逐渐普及 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空间的建设将越来越普遍。如哈佛大学图书馆设有19个不同的学习空间,用来举办专场学术研讨会,也可作为小型会议室和研究室。

3.4对外合作趋势:共享实现共赢

高校图书馆对外合作目的在于节省成本,减少重复建设,包括在高校范围内寻求合作、校外合作、与部级单位合作、与其他国家合作等等。

高校范围内的合作可以从人员共享、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机会共享等方面开展,例如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合作开展了“2UCL计划”。又比如哈佛大学等高校参与的图书馆联盟BorrowDirect。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与高校出版社、搜索引擎、大型网络书店等机构开展合作。

3.5馆员专业发展趋势:图书馆员是业务能手,更是学术专家

图书馆员在数字化时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图书馆员素质,将有利于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的高效开展。鼓励图书馆员专业发展,提高服务技能将继续成为确保学校保持世界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支撑环境的重要手段。

・战略规划的引导作用显得日益重要。全体馆员都要以图书馆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作为指引,参与其中,使战略规划能有效实施,同时打造出鲜明的图书馆文化。

・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成为重中之重。图书馆必须实行全面的个人发展计划以及培训计划。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数字化研究和学术中心(CDRS)创建了一个密集的内部专业发展方案,通过让馆员参与项目来提升学术水平。

・绩效评价的合理机制提供强劲动力。图书馆必须确立个人岗位绩效目标,馆员要明确岗位职责,通过绩效评价体系的考核,达到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的目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图书馆员个人的业绩和图书馆整体业绩的提高,有助于将个人行为与图书馆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4 结语

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在有限的财政预算下,建成全面覆盖、类型多样和传承文明的一流馆藏,向实现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信息服务而努力,继续推广多方合作与共享共赢的模式,建设一支业务能力突出,学术水平拔尖的图书馆员队伍,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场所。建成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为建设一流馆藏,图书馆必须找到在物理馆藏与数字馆藏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中寻求平衡的方法,必须探讨如何使各个馆藏分支机构的运转达到效率最优化,必须建立一整套易于使用的保存体系。

・为使以读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趋于常态,图书馆必须提供各领域(包括学科服务、情报咨询服务、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等方面)的服务。

・为塑造受读者欢迎的图书馆环境,必须重新定义和配置图书馆空间。图书馆必须转变为跨学科的、多功能的学习空间,支持团队以及个人的研究,有先进的技术系统作为支持。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必须提高图书馆员的技能,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方针,部署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应用新技术的技能。

规划与设计就业趋势范文第4篇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有趋势,分别是全球化趋势、信息化趋势、集团化趋势、品牌化趋势、专业化趋势、创新化趋势,生态化趋势和多元化趋势,同时又暴露出五大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展览数量多、规模小、品牌少、效益不高,再加上行业本身不规范,经常出现骗展和侵权,从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我国会展业自身建设薄弱,那么我国会展服务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发展催生人才需求

无论是从会展业发展趋势的要求上,还是从存在问题的解决上,都从方方面面对会展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的说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是会展策划组织的核心、也是会展设计制作服务的核心,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知识面最广,专业性最强。

全球化、品牌化、专业化对于组展企业来说是目标、是梦想。它不但是要求企业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更是从人员素质上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作为这些企业的领导不但要有对市场前瞻的视野,还要熟知行业政策、行业习惯。更要有专业的实战经验。作为这些企业的策划组织者,首先要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其次,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再次,优秀的语言表达和出色的文笔;最后,具有非凡的资源整合思想和协调能力。看似不起眼的行业,人员要求可谓是既全面,又专业;既深沉,又外向。

创新化、专业化、生态化对于展览服务企业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和航标。它不但要求企业要有丰富的资源,更要求人员具有创新的思维,专业的技术。作为这些企业的高层领导、项目人员、设计师,要有比策划组织者更加细致的专业经验,更加细致的思维方式。既得判断展览市场的前景,又必须抓住客户心理;时尚的设计风格、应用环保材质,细致到位的制作搭建,最终以完美的形象展示给大家。要求很高,但是市场效益空间,却被人为的层次低的看法压的很有限。

因此,对会展业各类人才素质、专业、规范的提高,就是市场的需要,行业发展的需要。

会展教育须有特色

目前,会展教育培训机构区域分布,总体上与我国会展业发展状况是相吻合的。其主要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发达城市。但对一些会展起步晚,起点却很高的新兴会展城市来说,专业展览人才的缺乏,会展人员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当地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200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等已成为主要会展人才教育机构,同时,新的会展培训机构还在以逐年递增的态势向各地蔓延。以美国CEM为代表的境外会展培训,国内的全国会展策划师、全国会展商务师、会展管理师、会展经营策划师等等都孕育而生,有政府部门组织的,有行业协会开发的,也有其它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可谓是风风火火闯九州。

但是,由于我国会展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在师资培养、专家结构,还是在教材的规范和课程的设置方面都还不够完善,使会展人才的培养质量大打折扣。专家认为,会展人才培养应从总体要求出发,现在及今后会展培训应定位在博,深、精。所谓博,是指要提供广博的知识,以适应不同内容会展项目的要求;深,是要深入掌握会展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精,就是要精通整套会展业的操作流程,培训时间最好是分期进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需要与会展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走特色人才培养之路。这种特色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细分化、课程设置的独特性以及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等方面。

总体来讲,中国会展教育与培训在磕磕碰碰的教育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业界肯定的,要走一些弯路也是必然的。会展教育要走持续健康之路,在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时,还必须要有一个权威机构牵头对会展教育、培训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才能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是目前职场上普遍认同的真理,会展服务业更加符合这句话的标准。宏观上说,会展行业应该多涌现出高屋建瓴的人物,来引导潮流,提高层次。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具体的国情,具体的会展大环境以及政策面的矛盾。水土不服,脱离现实,步子过大引导的潮流就是短暂的,没有生命力的。

规划与设计就业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商品属性;商品规划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A

Exploration of the Fashion Design Planning Base on Clothing Commodity Attributes

Abstract: Clothing has two attributes ― art and commodity. The burgeoning and unpredictable characters of fashion intensified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se two attributes. Clothing design no longer depended on the designer’s personal creativity, but more related to rational analysis of fashion environment, core design elements, clothing design commercialization and other clothing commodity attributes. It required more rational guidance on clothing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to know the discipline of clothing design better.

Key words: clothing; design; commodity property; merchandise planning

相对于复杂的服装商品规划,服装艺术设计过程相对自我和单纯。尽管服装艺术设计产生于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但是最终必须接受市场的实证,即以商品的形式到达消费者的手中。优秀服装设计师的大脑犹如两个半球,一半充满想象,一半则用理性分析市场,换言之,真正优秀的设计是以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为前提的设计。通过研究以下服装的商品属性,达到服装设计理性之规划。

1 服装商品的快速变化

1.1 竞争激烈的销售市场

近年来,新老品牌交替日益频繁,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使得整个服装产业进入整合、重组的阶段。随着互联网快速普及和手机移动终端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商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服装市场又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

传统百货零售虽然仍是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服装产品的主要渠道,但不得不面对销售量和销售额都急剧下降的

事实。以2014年的服装市场为例,继运动品牌之后,男装品牌也步入了寒冬。2014年前三季度,有近60%的服装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尤其是男装企业。中国行业资讯网的《2014年男装品牌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统计分析》中显示:七匹狼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下降25.0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28亿元,同比下降38.74%,预计2014年全年业绩下降为20% ~ 40%;九牧王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95亿元,同比下降15.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6亿元,同比下降27.99%。报喜鸟、步森、凯撒等品牌同样陷入业绩下滑。

虽然同受宏观经济、渠道变革等因素的影响,海澜之家却表现了强劲动力,逆市增长。2014年前三季度,海澜之家实现营业收入81.45亿元,同比增70.5%。2014年,海澜之家并不盲目以店铺数量为目标,反而对位置不好的店铺进行清理,减少店铺数量,专注提升店铺质量。另一方面,采用线上线下同价的O2O模式,避免因价格恶意竞争而影响品牌价值。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在竞争激烈的服装市场,占得先机的服装品牌不是以单纯的服装设计取胜,而是得益于精确的市场分析及市场布局。

1.2 日趋加速的时装产销循环

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再垄断时尚人群的信息渠道,互联网和iPad、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使信息交互频繁,信息传递由单向变为多向传递。铺天盖地的信息一方面在消费者引导上仍继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消费行为呈现多元化发展。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也同时缩短了服装流行周期,单件服装价格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社会服装零售总量的上升,服装消费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剧。

以ZARA、H&M为代表的快时尚品牌以“快、狠、准”为主要特征迅速兴起,带动全球的时尚潮流。随着中国商业地产的大肆扩张和零售空间的增长,快时尚品牌发展迅猛。从城市核心商业圈到非核心商业圈,从一线城市延伸到二、三线城市,快时尚品牌数量及店铺数量有增无减。如日本品牌MINISO进入中国不足一年的时间,每月以20 ~ 30家的速度开店,已经开设新店213家。不仅如此,快时尚品牌在核心商业圈的旗舰店也有增大的趋势,优衣库在上海淮海路的全球旗舰店占据一层到五层,卖场面积逾8 000 m2。

1.3 消费者服装消费观念日益成熟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大批量、价格低廉、款式类似的服装产品,而是希望通过服装体现自身价值。时尚集团的《中国?时尚指数白皮书》指出:“84%的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是为犒劳自己,奢侈品消费由送礼转向自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51%)、‘欣赏奢侈品的品质与设计’(46%)是时尚人群购买奢侈品的首要原因”。而82%的时尚人群认同“我希望是穿戴风格引起别人关注,而不是品牌”,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对品牌的态度日益成熟。

时尚的不可预知性导致现阶段中国服装品牌运作模式陷入误区。部分企业把销售业绩作为衡量设计师的唯一标准,设计师也以作品的销售表现作为方向标,造成设计风格形式化、固定化。其结果是许多服装产品同质化严重,服装企业缺乏创新。而一些以设计师为主导的企业,则忽视商品规划。设计师追求艺术创新,强调流行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导致商品结构不合理。

2 服装品牌核心设计要素

一个创意计划从提出到传递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反复检验、论证、修改,最终成型。其过程如图 1 所示。

服装设计主题与时尚流行趋势、面料流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这个过程中,又与面辅料供应商、零售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最终受到消费者的制约。

2.1 流行趋势分析

流行趋势一般由四大时装周,包括纽约时装周、伦敦时装周、巴黎时装周和米兰时装周。基于四大时装周流行趋势,服装品牌公司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及自身品牌定位等进行流行分析延伸,确定合适的流行色、款式、面料等设计元素。流行趋势也会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一场美轮美奂的时尚秀或是一场刚刚掀起热潮的电影,都可能会影响到流行趋势。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时尚会,媒体,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他因素(如女权主义、环保时尚)。

例如,因为全球环境恶化而引发的环保时尚成为近几年的流行趋势。哥本哈斯全球气候大会后,环保时尚也成为各大品牌的新趋势。阿玛尼提出自然的才最环保的理念,坚持用麻布和谷类纤维做原料,GUESS则用有机棉制造环保男女牛仔裤,并用GUESS GREEN命名。环保理念成为了一种时尚态度。但是,流行趋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图 2)。

图 2 显示了随着时间的推进,产品的销售额、风格、时尚度和潮流的变化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求新求异的消费趋势和不断加剧的竞争,产品生命周期也有不断缩短的趋势。

总而言之,流行趋势分析离不开对目标市场生活方式的研究,也要研究产品在目标市场的表现。

2.2 面料流行

面料直接影响品牌服装的成本,其分析主要体现在面料成分选择、供应商价格比较以及面料花型、图案是否符合流行趋势等。

现阶段,中国生产的面料缺少技术含量,存在质量不稳定的缺点,因此,一些高档面料对国际市场有很高的依赖度。中国是国际市场棉、毛、化纤等服装面料的主要消费大国。国际原料市场价格波动,往往会引起国内市场的强烈震动。

3 服装设计商品指标量化

设计不可量化,但是借助服装商品销售数据,则可以量化服装设计,物化内在规律。

3.1 数据收集

服装商品销售过程中,其量化指标如下:销售营业额、促销商品的销售额与销售比例、销售金额占比和库存金额占比、库存周转天数/率和毛利率与毛利额。按照商品、顾客、地理位置等分类分析以上数据,以便于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转化为有效信息。

3.2 数据分析方法

(1)销售额

通过与历史销售数据的比较来分析服装产品在销售中的表现,设计师通过分析其商品属性,很容易判断畅销款和滞销款。对商品中的各种要素,如面料、款式、颜色、价格等进行提取,分析畅销款的销售量及滞销款的滞销原因,重新规划主题商品、畅销商品和畅销商品的品类及比例。

总销售额与前期预算之间的差距,可以作为判断本季产品设计组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除了色彩、款式、面料等产品设计要素,服装设计师还需要关注季节因素、顾客尺码需求、产品销售周期等市场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后,才能规划出科学合理的商品组合,实现最高的销售额。

销售额高的商品往往会成为下一季的畅销产品,设计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融入新的时尚特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存货周转率

服装产品是时尚类产品,有特殊的生命周期性。根据周期性长短,服装产品通常被简单地划分为快时尚、运动、休闲等大品类。通过存货周转率计算,则能更精确把握服装产品流行周期。表 1 为某服装品牌公司 1 年内的存货及销售情况。

对表 1 数据进行如下分析:

月初平均存货额=433 600/12=36 133.33万元;

存货周转次数=200 000/36 133.33=5.535次/年;

存货周转周数=52/5.535= 9 周。

结论是,这家公司的服装产品流行周期是 9 周,即每隔9 周需要补充新的商品。在市场定位准确、目标消费群体稳定的情况下,新的时尚流行元素能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但在一般情况下,新商品占总体规划的比例以不超过20%为限,否则将影响消费群体的接受力。

(3)毛利率

控制毛利率的核心是商品现值,即商品当前应有的价值,是由产品生命周期、售罄率及畅滞销状况决定的。

为了获得最大的毛利额,要注意商品现值的调整时机,不能等商品已经进入衰退期才仓促降价,而是在衰退期之前就要做好相应促销计划。即使采用折扣的方式,下调幅度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不仅会损失利润,也会打破新旧货品之间的性价比平衡,影响新品的销售。

4 设计商业属性规划

服装品牌公司想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市场、独特的个性特征及具有商业价值的时尚规划。

4.1 精准的市场定位

成功的零售商只会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在消费者需求与公司核心价值观之间寻找平衡点。只有一群拥有相似需要和共同特征的消费者会成为潜在客户,这涉及到时尚的态度、顾客个性化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按年龄进行划分。服装设计师应从表 2 所列项目去了解消费者,明确顾客消费的偏好:设计、价格、质量、时尚度的优先顺序,精确定位目标市场。

4.2 SWOT分析

在与竞争者比较中,分析自己的S WO T:优势(strengths)、不足(weaknes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通过竞争商铺所处地理位置、顾客、产品线、价格、推广等因素的调查,寻找自身产品竞争优势、品牌机遇,重新规划产品线的深度和宽度。

4.3 规划成功的产品结构

成功的产品结构需要按照服装商品组合的原则和营销方案,有计划地将服装产品投放到终端市场。一方面,服装设计师需要积极地管理供应链,提前做好面料、纱线等前期规划;另一方面,为了配合差异化的营销方案,服装设计师需要调整款式配比、规格比例等,保证最佳的供货项目。采购团队、设计师、销售团队共同协作,为目标客户创造合理的产品结构。

5 结论

商品属性不是对服装艺术设计思维的否定,而是重要补充,起到指导、监督和反馈的作用。服装设计想要获得真正的创新,必须重视目标消费者参与,找出消费者最关注的点,而不是模仿抄袭。真正认识到服装商品属性对服装设计的规划指导作用,运用商品销售数据分析和终端商品规划体系指导设计,才能更好把握时尚轨迹,创造出更有生命力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2014年男装品牌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统计分析[EB/OL]. ,2014-12.

[2] 中国?时尚指数白皮书[EB/OL]. ,2013-12.

[3] 林志堂. 浅谈服装设计中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把控――从设计管理的角度[J]. 山东纺织经济,2013(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