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范文第1篇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这一思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用“社会人生”来概括。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往往希望通过提升自我修养的方式进而改变和完善整个社会。在他们看来,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社会不不断发展进步,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才有实现的可能性。但在社会人生思想的体现上,不同学派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主张“性命双修”,即通过修行的方式实现人性与自然性的和谐统一;而佛家则主张“法身慧命”,即将人性中最光辉的地方呈现给世人。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受到了时下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追捧。

2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的影响

2.1刚柔———企业管理的良方

关于“刚”与“柔”关系的论述,中国传统思想中有详细的分析与理解方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刚柔并济”和“以柔克刚”。道家学派认为,刚柔思想体现了为人处世之道,即当柔则柔,当刚则刚,既要有所收敛忍让,不逞匹夫之勇,又要随机应变,圆融做人。刚柔思想既是做人的道理,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例如广西玉柴集团的“人为本、争第一和零起点”的企业精神,还有TCL集团、飞利浦等多家国内外大型科技类公司在“刚柔并济”中成功运行,充分体现了刚柔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2.2和谐———企业旺盛的法宝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讲究和推崇和谐思想,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譬如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在人才管理战略方面,真可谓“伯乐”相中“千里马”,给他宽广的原野,让他日行千里;同时为他补充足够的营养,使其后劲十足。正是这种“唯才是用、用人不疑”的人才管理战略使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的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为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2.3方圆———企业对外的形象

方圆思想同样包含着为人处世之道,即在为人处世上一方面对内要正直有礼,不虚伪;另一方面对内应该谨慎干练,把事情做到圆满。方圆思想是中华传统思想中社会良知的人格体现。这里以沈阳飞龙集团的兴衰为例,当初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率领一千人等经过刻苦钻研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开创了中国中医药保健品市场,带动起了轰轰烈烈的中国保健品市场,然而就是因为没有真正领会“方与圆”的科学内涵,则在短短的三年前功未成却宣告“引退”。

2.4中庸———企业定位的根本

中庸之道是孔子最为信奉的思想之一,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孔子认为,人在为人处世时应该坚持不偏不倚的处世之道,既要展示自我,也应适当保留。松下集团作为日本企业之首也非常推崇中庸之道,认为提倡中庸之道,就是提倡以诚、以宽、以礼待人;不偏听偏言,也不搞折中和放弃原则,而以社会利益为重,高瞻远瞩地、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

3打造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加强现代企业人才科学管理

3.1人事管理———儒家之人本思想

企业在进行人事管理时,应该坚持儒家的人本思想,信任和尊重员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对儒家思想“和”的吸收。儒家思想一直强调要积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相处。因此,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时,应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予其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强化其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日本一直是中华文化的践行者和支持者。日本企业在进行人才管理时,通过创建以“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来鼓舞和影响员工,使其自觉形成集体主义观念,约束和调节自己的行为。②对儒家思想“仁”的吸收。“仁”思想强调关爱他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企业可以将这一思想引入其人才管理范畴,主动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为其排忧解难,使其感受到来自企业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建言献策,贡献自身力量。日本企业把儒家人本思想、伦理道德与日本民族精神结合为一体,形成这一日本企业文化之魂。

3.2文化与制度的软硬结合———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历来是统治者管理人民的主要思想,它以法制为核心,强调将法制思想和人本思想结合起来,实现对人的管理和约束。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其管理目标,仅仅依靠人本思想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规范和管理原则来调节员工的行为,使其自觉服从企业管理,遵守企业规范。

3.3企业文化塑造的战略思想———儒家理想

①修身。所谓修身,就是指通过学习和锻炼的方式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水平。作为企业领导和管理核心的管理者,要想做好其人才管理工作,提升其管理质量,,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完善,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积极学习和了解新知识,同时还要有长远的眼光,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②齐家。如果将企业视作一个集体,那么齐家就是指管理好整个企业,做到人尽其用。管理者要想实现“齐家”目标,就必须统一员工思想,强化其集体意识,使员工以企业为家,自觉遵从管理制度,更好地为企业利益服务。企业管理者只有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这一管理目标。③“治国平天下”。企业可以理解为一个小王国,王国生活着众多的人民,即员工。管理者要想治国平天下,就必须充分发挥员工的力量,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塑造团体积极文化。

4结语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范文第2篇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从最开始口口相传的人为管理模式,过渡到现在的借鉴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形成的纯粹技术型管理方式,中国的企业管理受到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影响。这虽然是我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红利,但是我国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忽视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存在。这种古代的企业管理思想虽然未在概念上被明确划分出来,但是确实融入了很多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

1.儒家文化。儒家讲究中庸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调一种整体的和谐性。“既无过,也无不及”“贵和尚中”“以人为本”等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程式化的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人性化、多元化的心理趋向过程。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以演变为一种整体化管理思想。当一个团队中,一些人处于优势、一些人处于劣势的时候,就会形成两极分化。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到达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团队整体的运行效率就会被这种矛盾所制约,使得企业的运行效率低下,人员内部不和谐,形成内耗型的企业管理模式。然而在中庸之道的逻辑思维下,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他要求团队成员的素质条件均为接近或者比较接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团队内部沟通顺畅,人们相处和谐,企业的管理精神能够在这种模式下顺畅地传达,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得到了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自然在这种中庸的状态下得以显现。

2.道家文化。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老子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强调这一点可以在多处哲学性思辨论述中得以展现。比如,“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种思辨性的哲学观念在当前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体现在对团队成员的人文关怀和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上。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中的作用

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的同时要进一步发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管理思想,以儒家文化思想为契机,完善属于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汲取精华,结合国情,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打造出和谐共生的企业营商环境,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儒家经典中的中庸之道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做人处事原则中有较为常见的体现。这种中庸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表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企业经营理念,扩大到整个市场层面就意味着和谐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企业营商环境。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企业领导者多接触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思想,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将这种中国古而有之的管理哲学运用到现代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可以让企业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2.增加企业精神文化底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也是团队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其历史价值和朴实的唯物辩证主义观念对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将企业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与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精髓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团队情感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能够深化企业文化底蕴,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创造出属于国人特有的企业管理模式与特色发展道路才能保证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为企业员工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员工教育和培训方面,现代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以传统文化思想为导向的员工教育。首先,在新员工入职时,除了有新员工入职导览式培训,还有贴心的座谈会,更有专人的言传身教,使新员工感受家庭的温暖,进而更顺利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其次,针对公司所有员工安排以传统思想经典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读书会,提升员工的孝亲尊师、善良朴实的传统美德。再次,为提升员工的健康意识,现代企业还通过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的形式,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为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促进员工的健康全面发展,现代企业还设立了专门的棋社、运动社、影视社等,并开展旅游和运动活动,促进员工的综合健康发展。

4.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邀请国内外企业到现代企业参观,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在国外,应国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内外政府机构、著名大学及企事业单位的邀请,也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场合宣传“家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推行以传统文化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让企业员工感受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方面,采取了由公司推至家庭,带进社区,面向社会,走向世界的推广方式。一方面,通过多位幸福推广的志工队伍,向社区、学校、社会进行言传身教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报刊、海报、网站、播音、内部电视台、论坛等渠道向员工、社会进行现代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国际传播,向社会宣传其以传统思想为底蕴的企业文化,并得到了大家庭的温暧,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在借鉴西方先进理念的同时,不能摒弃中国的传统企业管理文化。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层面需要学习外国,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传承方面,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以这种特色作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之道。但是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对一些观念有所取舍。

1.重人情而轻法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法理不外乎人情。古代思想对法治的概念较为模糊,对于法治社会的描述也较为笼统,这就导致了古代思想运用到现代的局限性。众所周知,当前的社会是法治社会,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是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条件下执行的,延用中国古代的这种观念很显然不适合当前企业的合规经营和依法经营。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范文第3篇

诚然,深圳、东莞等地区很多企业奉行严厉的工时制,奉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金科玉律,如郎咸平教授所说,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员工,都无暇像内地企业的员工们那样,有很多“爬山、谈人生、谈哲学”的机会。但正是在这种只争朝夕的思想激励下,出现了深圳速度,催生了“华为”、“富士康(台资)”、“腾讯”这样充满活力,极具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不是靠垄断资源,也不是靠绝对的权力。这些新兴经济体靠的是高效率、高科技和体制、技术的创新。记得两年前笔者到深圳参加一个培训班,唾沫横飞的资深讲师说,深圳的创业者成功之道就是信奉“狼图腾”,崇尚“狼文化”,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华为集团与另一个国有企业抢客商,本来是这个国有企业邀请到深圳谈判的客户,在机场被华为的人劫走了,最终华为又多了一笔大订单。

与“冷冰冰”的深圳式管理不同,传统的中华文化提倡“仁义”、“包容”、“兼爱”,要求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企业和员工之间,不是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和社会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员工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炙热的关爱,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外,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时时充盈着无疆的大爱,所以富士康的事件责任不仅在富士康企业自身,难道我们的社会就没有对这些纳税人关心、关怀、关爱的责任吗?

西方企业管理体系是建立在严密的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讲求精准,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礼仪诚信,用于补充完善西方机械式的管理有一定作用。读MBA时,学校特地为我们安排了一门课——国学,目的是告诫大家,将来有机会作企业家时,不要做奸商,要做儒商,要担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老师是佛学博士,目光炯炯,穿透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孜孜不倦地给我们讲中庸思想,鼓吹孝道,说魏晋时期以孝廉举仕,是非常明智的,一个讲孝廉的人,必定很有责任心,必定热衷于公共的事业,也必定是办事公道正派之人,所以以孝廉举仕符合“以德为先”的思想。这种说法固有其道理,但人性、人本的思想并非是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专有,西方文艺复兴后,“人性”的全面复苏,资本主义萌芽,西方文化从蒙昧的中世纪神权统治下走出来,人们就开始全面认识和理解“人的本质”,“人的尊严“才得到真正的彰显。所以说,“仁爱”、“为天下人谋福祉”的传统思想是东西方共有的。什么样的文化氛围,什么样的历史的传统,什么样的的上层建筑,必然孕育出相应的管理思想。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确有较大差异,武断地说孰优孰劣是不负责的。近现代西方管理的思想并非机械而冷冰冰,不拿人当人。如员工带薪休假的制度就是发端于西方,又如维护职工权益的组织——工会也发端于西方,而不是古老的中国。传统的中华文化也并非如大师所言,那样畏畏缩缩,循规蹈矩,唯唯诺诺地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历史上还是有敢于突破封建思想禁锢,挑战自我的人,突出者有如明代那个颇受时人诟病的火箭之父——万扈,万扈异常渴望飞翔在自由而神秘的天宇,他设想人坐在椅子上,用鞭炮绑在四周做动力,点燃鞭炮后冲向天空,再打开雨伞滑翔飞行。敢为天下先的万扈冲向天空后迅速撑开了雨伞,奈何雨伞强度不足,万扈摔地而亡。“中庸”、“无为”的国人以为万扈是神经出了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中国科技自四大后,一直裹足不前。“父母在,不远游”,这个"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万扈,胆大包天,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仅要远游,而且还要飞向广袤的天空,他真的不忠不孝吗?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企业管理;理念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在我国老百姓的观念里,已经世世代代形成了中国式的五伦“孝道”,这就是常说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朋友关系。除了五伦外还有五德,即:仁、义、礼、智、信。个人行动也多以这些道德规范为依据,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定位的角色履行自己的义务,确保“名实一致”,这样每个人就处于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中。因此,在我国民族中小型企业中,形成了以家族管理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传统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形成中国中小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在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家邦”关系中诞生的企业“老板”是与员工有一种父子似的共融性关系,由此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产生了一种信赖、亲情,管理中也就形成了宽容、仁爱、平均为准则的伦理型管理模式。这样的传统文化对企业行政管理的产生较大影响:1、重形式轻效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决策迟缓。2、重人治轻法治。传统文化中重人轻法,人情风盛行。3、重权威而轻民主。传统社会的“家邦”关系使得企业行政民主难以实现。4、缺乏创新和活力。5、注重大一统集权缺乏必要的分权意识。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伦理观念根深蒂固,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假如企业在管理上完全用中国传统式家庭管理方式进行,可能在创业时期有积极的作用,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它肯定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果照搬西方的现代管理理论会因国人心理抵触,其效果将大打折扣。若企业在行政思想、行政心理、行政道德、行政观念和意识、行政传统和行政习惯当中不革除传统文化的不良影响,不对家族管理模式进行改造和创新,不尽快跳出“家族主义”的框架,将肯定阻碍企事业的发展。聪明的企业家应该保留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在行政管理方面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廉洁、高效、健康的行政管理体制,才能跟上历史的滚滚车轮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在我国做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讲的就是要把人的活动与环境条件协调起来。同样道理,企业的管理理念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走向以知识为本。所以企业生存、发展与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各自的发展目标,建立自己的完善的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长期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我们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又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的明智选择。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企业管理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古代学者以其丰富的思维智慧提出的各种管理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的企业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于生产实践,同时与世界的先进管理理念接轨,已是目前企业所需要探讨和考虑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把握

企业管理是在西方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尽管中国古代学者并没有正式提出过企业管理这一概念,但其思想却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例如,“以人为本”“贵和尚中”理念等,管理者应将这些积极思想应用于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中,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必然有不适合现代管理的思想,比如平均主义思想,重传统轻创新等管理者需要避免或尽力消除这些消极影响。我国的企业管理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理念,更需要将这些先进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以便为将来形成我国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打好根基。

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儒家文化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而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在强调应该时时能做到适中,既无过,也无不及。

不将文化贯穿其中的管理是一种工具性,机械化的管理,而中国企业注重“情”,因此就需要不仅在技术、制度方面逐步完善,更要融入情感理念,这样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但是管理者更需要把握“情理”的适度。中国有许多企业人情风盛行,岗位的安排设置,职权的大小有很多取决于人情。这不仅揭示了这些企业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也阻碍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适度应用“情理”观念,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本土企业。

儒家思想倡导整体主义理念,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应该基于群体的发展,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该理念恰好是现代企业提倡的“团队精神”,并且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良好效果。然而集体主义观念一旦发展到极端,会对个体产生贬斥作用,对标新立异的个体产生孤立和攻击,从而导致个体对群体的畏惧和依赖心理,其结果是扼杀了个体的创新动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其领导者必须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再去影响他人。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念,在众人思想的汇集下,形成企业的价值观,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孟子的这个观点应用于企业中,企业的成功并非领导者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实现的,必须有其追随者的帮衬与努力。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提升自己,获得组织成员信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人本思想”,体恤成员,信任自己的成员,管理者需要把企业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让成员认为企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让成员甘心情愿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2.道家文化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老子曰:“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局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指出水的具有滋润万物却与其他事物不产生冲突的本性,旨在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这与现代企业管理中提倡的“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人为本,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维持自身人才的竞争优势。

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兵书,其连续不断的军事战争是这个时代的突出特点,各国倾尽人力斗智斗勇,尽显其政治,军事才华,其中的战略计谋堪称为经典。尽管三国时代军事管理与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其中有很多管理思想史通用的,管理者可以将三国时代的战略管理融会贯通于现代企业管理。

管理者要有强烈的求才欲,以及豁达心胸,广纳百言,融汇众智。这种理念在三国时代的军事管理中体现在多处。以曹操为例,其求贤若渴的形象深入人心,他运用各种手段网罗各类人才,委以重任。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管理者要善于与员工进行沟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组织成员能够人尽其才,才能是企业协调运营,各方面共同发展。

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明确目标,并集中于这一点,全力以赴,在实施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适当地予以激励,以便更快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就蕴含着保证重点,避免四面出击的思想。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重中之重,而不能像刘备那样,战线过长,目标太散,必然导致失败。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塞涅卡)。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出榜样,使组织成员心服口服,甘愿追随。例如孙策在战场上一向冲杀在前,士兵纷纷效仿于他,个个奋勇,争先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效的管理其成员,大多时候是因为他的行动不足以服众,没有凝聚力,使成员不能尽心尽力。

由上可知,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两面性。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优点,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又要不断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然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及伦理理念根深蒂固,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如果一味的照搬外国管理模式,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两者并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便能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银春,吴学刚.读三国学管理.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120- 313.

[2]唐药隐.儒家语录.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7.43-50.

[3]巨天中,李放.孟子智慧今说.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