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互设计的主要课程

交互设计的主要课程

交互设计的主要课程

交互设计的主要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互式微课;互动学习理论;泛在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44-03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资源,以教学视频时间短、教学内容知识点小、制作精良等特点,迅速获得了教育届人士的认可。但是在微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的微课多数是以微视频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学习者主要采取单纯听讲的形式,缺乏相应的反馈练习与巩固应用,并且容易发生学习中途放弃的情况。交互式微课则能够有效解决一般微课中反馈、互动不足以及学习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设计与开发出更深层次的交互式微课成为当下的研究重点。交互式微课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的设计理念,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进行情境创设讲解,引导学习者进入当前的教学情境,对视频内容进行学习,并通过相应的交互式测验与反馈检测学习者的掌握情况,使得学习者能够对所学知识很好的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一、交互式微课的含义与特征

关于微课,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

基于以上微课的六个要素,本文提出交互式微课的概念。交互式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的,体现在“课堂导入”、“课件设计”、“视频设计”、“交互式测验反馈”四个方面,注重学习内容的交互性,并将其放在具有“教学反思”与“教学点评”等支持性与扩展性的学习平台上,通过相应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拥有开放性、情境性的课程资源,同时可以进行交互的教学应用环境。

结合微课的特点以及交互性自身的优势,可以得出交互式微课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时间短

微课视频的时间基本保持在10分钟左右,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有效注意力时间,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一个知识点,可以降低学习者在一定时间认知上的负荷,有利于学习者快速内化所学知识。

2.教学内容少

微课程是将讲授的教学内容切分成各种不同的小知识点,每一个微课视频用于讲授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知识点,教学主题突出,知识点小,有针对性,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更加能够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3.教学设计完整

微课虽然主题精小,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依旧需要有对于知识点完整的教学设计,还要包含分析教学目标、确定要讲解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相关学习资源以及操作练习和判断反馈等环节。

4.具有交互性

交互式微课强调交互性,体现在教学设计和媒体设计两个方面,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可以吸引学习者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以及通过提供交互训练和评估测验等进行及时评测,促进知识内化,便于知识迁移。

二、交互式微课设计的相关理论

1.互动学习理论

互动学习理论是现代教学全过程的理论基础。在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中,教师通过调整与学习者的互动形式,让学习者充分吸收所学内容,进而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在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先设置切合实际的课堂学习目标,由学习者单独或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只负责解答疑问与信息反馈,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与吸收。在讲解完教学内容后,教师根据所授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形式,对学习者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并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分析和设计后续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完成课堂教学。

互动式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为导入方式、讲授方式等,还体现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人机交互中。互动学习理论对于本研究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虚拟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互动,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习者进入教学情境中,增强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避免学习者因为对着冰冷的机器而注意力不集中。②加强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人机交互。首先,交互式微课学习内容中应呈现一定的学习流程,让学习者清晰地知道整个学习内容的流程。其次,要加强交互模块。需要在学习内容中建立即时反馈机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立即给予帮助。最后,交互式微课程学习内容中需要有即时学生评价测验,学习者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即时测验自身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泛在学习理论

关于泛在学习理论,广义上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者可以以任何方式、利用任何工具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狭义的泛在学习是指在泛在技术和普适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主动利用获取到的学习资源来学习的过程,是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泛在学习理论在本文中作为学习者课后通过课件、微课视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依据,对于本研究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泛在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身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获取所需资源进行学习,这与交互式微课中课件与微课视频用于学习者课后学习的理念是一致的。②学习者能够通过任何移动终端设备,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或者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也可以自己通过其他渠道、其他方式获取相关信息,从而解决问题。这分别是课下自主学习活动中人人交互和交互式微课学习内容人机交互的体现。

三、交互式微课的设计

交互式微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切片化、碎片化,进行课件制作,并通过视频讲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交互练习或在线测验达到巩固、吸收知识的目的。因此关于交互式微课的交互体现在课堂导入、课件设计、视频设计、交互式测验反馈四个方面。

1.课堂导入

交互式微课主要是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者为主体的交互式设计理念,微课的学习者是虚拟存在的,所以微课课堂导入环节,可通过情景导入、抛锚式导入、探究式导入等使W习者迅速进入本节微课的学习情境,明确本小节微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调动学习者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1)情景式导入

情景式导入是指在微课视频开始,教师依据学习者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习者融入当前的学习氛围中,与教师、认知客体之间产生情感氛围,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的趣味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抛锚式导入

抛锚式导入又称为“实例式导入”或“基于问题的导入”,是指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或者利用技术虚拟形成的教学情境来抛出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导入,促使学习者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便于学习者将所学内容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更好的迁移、运用,能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探究式导入

探究式强调学习者主体地位的体现,提倡学习者协作、科学思维的学习形式与策略。在探究式导入中,主要是利用问题或者任务进行导入教学,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并据此进行接下来的内容讲解,让学习者跟随任务或者问题的解决来学习、思考相关内容。

2.课件设计

微课的设计包括对于教学内容的课件设计。课件作为微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交互式微课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因此对于课件的设计主要从利于学习者理解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知识点设计

课件作为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呈现,用于学习者在视频学习之前或者之后,对学习者的学习加以引导或者最终概括,所以课件的知识点设计应是将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呈现出来,不是对于书本内容的完全重复,而是选取重要知识点的关键字进行呈现,避免出现大量的文字内容,给学习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2)艺术设计

课件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课件的设计应该便于学习者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要的重点信息,并且利于理解吸收,所以课件的设计应该尽量采用图画或者图表的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者可以快速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内化、迁移。此外,课件知识点的呈现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动画,提供以动的美感,也可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3.视频设计

(1)视频内容设计

交互式微课讲授的知识点小、内容少,强调在视频中的交互性,因此通过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切分,选取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对其播放流程进行设计,并在微课播放的中间环节插入相应的测验题目,测试学习者对之前所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利于学习者对所学的教学内容总结,并很好地迁移运用。

(2)视频教学艺术设计

画面设计:画面内容应该简单易懂,操作过程的步骤讲解应该简洁清楚,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此外,视频画质应该清晰,保证学习者的观看效果。

时间设计:微课的特点之一是时间短。

讲解设计:微课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应该通俗易懂,注意语言的简洁与恰当,讲解的语音语调应该充满感情,在讲解内容时做到准确无误,逻辑清晰,知识系统等。

字幕设计:微课视频的字幕通常包括片头字幕、中间提示性文字和片尾字幕。影片开头的文字通常用于呈现本节微课的课题信息以及一些重点讲解内容等。课题信息呈现时间要足够长,使观众能看清楚,文字的大小要合适,颜色设计与背景设计应该能够明显区分,字体一般采用黑体。中间提示性文字主要是针对知识点难以理解的部分用字幕加讲解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对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提示,便于学生牢固记忆。片尾字幕是给出本节微课视频的归纳总结以及思考问题等。

4.交互式测验反馈

交互式测验反馈是针对所学内容添加的小测验,用于诊断学习者对于所学内容的熟悉程度。该部分是对本节课学的内容最终测验,可以达到将所学内容迁移运用的目的。测验的题型多样,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以及简答题。测验题型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交互性体现在学习者提交试题以后可查看得分与答案,根据得分情况来了解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当然,微课资源是应用在具体的学习平台上,反馈支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的困难,可以及时留言请教教师或其他学习者,便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激励学习者自主学习。

本文在总结微课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交互式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交互式微课的提出是基于现有微课缺乏交互性,且仅仅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学习者缺乏学习的兴趣,而交互式微课能够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者能够利用交互式微课学到所需的内容,并可以测试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梳理出交互式微课的相关理论基础,最终提出了交互式微课设计表现的四个方面:学习引导、课件设计、视频设计和交互式测验反馈。通过对交互式微课四个方面的分析设计,希望可以给微课设计者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指南。

参考文献:

[1]纪婷婷.中学趣味编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试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陈凤燕,朱旭,程仁贵,孟世敏.基于认知耦合态的翻转课堂人机交互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4(4):45-53.

[4]潘基鑫.泛在学习理论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2):93-98.

[5]俞益晖.交互式微课视频的制作技巧与应用实例[J].数字教育,2015(6):55-59.

[6]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交互设计的主要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标 交互 课业设计与优化

一、引言

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课业作为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强化训练的力度,以练习记忆为主。而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体现出浓厚的应试取向。而且对学生课业情况的调查也显示,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少,这就很难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均衡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英语教师就面临着如何优化设计英语课业的问题。

英语课业的设计与优化,首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之一;其次,是提高中小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的需要;再次,是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以往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与传授。转变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参与的学习方式。最后,课业设计与优化还是英语课程价值功能的体现。即英语学科,除了传递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外,还要承担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

“交互式家庭作业”一词,最先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指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家庭作业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强调家庭参与学校教学,简称TIP。凯洛夫曾指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作业从根本上用独立作业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完善化的使命”。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着作《教学论新编》中指出:“作业系统如果安排得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心理学家洛克通过实验证实:受欢迎的课业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本文所提出的“交互式”课业设计与优化,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解决传统意义上以教师为主体,进行选择、设计和布置课业中所产生的问题,使课业设计能够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层次自主选择课业;部分课业突出合作完成;在互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二、英语课业的现状及问题

笔者在宁波市的五所中小学里,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就英语课业的现状进行随机调查。总结分析后,归纳出如下几个问题:

2.1英语课业的布置针对性不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70%的学生认为课业不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掌握情况而定。教师的课业大都是“一刀切”的形式,并且不能很好的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2英语课业形式单一。绝大部分受访学生反映,课业以书面形式居多,相当部分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教师布置课业的目的大都与应试相关,并不能较为全面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英语能力。对于通过网络来进行课业布置的情况也极其少有。学生深感课业负担过重,部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3课业设计缺乏层次和互动。80%的受访学生认为他们的课业来自老师布置的书面内容,并不是他们自主选择的,因而减少了他们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从课业互动的角度看,学生课业完成的情况大多由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进行评判,教师的评价单一,往往只有简单的对与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拓展缺乏明显的激励。这是与《新课标》中的“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明显相悖的。

三、英语交互课业设计原则与实施

交互式英语课业的提出,对于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设计方案,改变传统的课业模式,挺高素质教育的效率,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3.1交互式课业的主体除了学生之外,老师也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这与传统的作用不同。老师不仅仅是要给学生批改作业,还要给学生人性化的关照。师生之间的作业互动,既有助于增强师生的情感,也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3.2交互课业的设计形式不仅仅是传统的书面作业,也可以是网络操作作业,口头作业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价值情感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交互式课业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来说,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水平提升。因为它的灵活多样,使枯燥的课业也可变得感性,能更好地吸引学生。

3.3交互式课业中,每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可能都不太一样,这就有利于防止学生之间的作业相互抄袭,有助于教师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提高学生成绩,改善教学质量。

3.4交互式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也有利于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形成互相协助,互相提高的观念,从而能使教师更好的落实教学计划方案。5)交互式课业也是一种科学的课业计划方案,这对于新课标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之,交互式英语课业对于当前的教学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协助作用。

从课业设计的目标和规律出发,总结已有的交互课业布置经验,在设计和优化交互式课业上,笔者得出以下原则:

3.4.1主体性与合作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交互课业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互课业,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建构者。建立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的网络平台,分析留言本、BBS、网页、博客、邮件群发等特点, 建构一个适用的课业交互平台。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课业设计时,要在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课业成为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手段。课业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自主性课业,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科学知识,而且充分发挥了自主性,探索了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培养了独立性。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合作精神和能力是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合作性原则是指通过具有建设性的合作互动,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实现学生个体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在交互课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还能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体会到真正的学习快乐。因此,传统的课业方式有必要向注重培养自主合作精神的交互课业方式转变。

3.4.2差异性与多样性结合原则

交互课业设计的对象是学生,这就决定了课业设计必须兼顾到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对课业的不同理解与表达。英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单一学习,更是文化的学习,生活的学习。因而在交互课业的设计上,应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应用,如网络等。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学科,方法的相互整合与参透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可以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业,如让学生在网络上听一些最新的英文歌曲,让他们锻炼听力的同时,了解国外音乐上的一些动态。学生自主选择一定的话题进行演讲并录音发至教师邮箱。教师在一定时间内,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和反馈。在这样的交互过程中,既完成了既定的知识目标,又充分体现了课业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3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由于学生存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心理等各方面的差异,交互课业设计要从学生的各个不同层次出发,建立多层次的交互课业结构。教师应明确交互课业的设计应该使大部分学生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并在其能力范围内完成,这是其整体性原则。同时又要兼顾个体差异,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不同的锻炼表达机会。对程度低的学生布置基础性的交互课业,对于程度高的学生布置难度较高的交互课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3.4.4激励性和评价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指利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交互课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参与的愿望,使学生处于积极能动的状态从而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从长远看,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持久力。教师在交互课业设计中,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将所学的知识逐步内化。同时,在交互课业的实施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课业表现多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评价性原则是指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交互式课业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四、结束语

交互课业使得学生完成英语课业的过程,成为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过程;成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探索过程;成为知识与能力不断互动、提高与发展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碰撞和发展的过程,成为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同时,交互课业体现出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功能。既可以通过交互课业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不断自主获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可以通过交互课业这一纽带,在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交流,通过交流互相了解、发挥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成长。从这一点来说,英语交互式课业的设计与优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文源. 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 金鹏. 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英语作业模式[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

交互设计的主要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机交互 课程教学 课程情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09-01

在过去的30年中,人机交互是个快速发展、并飞速进步着的研究领域,新式的人机交互系统已彻底改变了我们使用电脑的方式。人机互动发生于使用者与电脑之间的使用平台上,这种互动包括了软件与硬件两方面,例如:个人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字体、物件;使用者使用硬件比如键盘、鼠标所发出的信号,还有其他大型的电脑人机交互系统,比如飞机上的仪表板、或是发电厂的控制室,等等。

电脑机械联盟把“人机交互”定义为这样一个学科:设计、评估、实现以人类使用为目标的交互电脑系统,以及其相关的各式主要现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人机交互的一个非常主要的方面便是保证用户的使用满意度。正因为此,人机交互研究的是一个人与一个机器的沟通,这门学科需要机器与人同时两方面的知识来支持它。在电脑方面来说,需要的技术有电脑绘图、操作系统、电脑编程语言和发展环境等相关知识;而另一方面,从使用者方面来说,需要的学科有:沟通理论、图像和产业设计理论、语言学、社会科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其他与人类相关的理论,比如说电脑使用者满意度等等。除此以外,工程和设计手法也都是相关的。正因为人机交互的多样性与多学科性,不同背景的不同专家们都对它的成功有着关键作用,也都作出过贡献。

1 美国大学《人机交互》课程教学情况

当今,在欧美电脑发达的大学和研究室里,人机互动都是最热门的课题和课程。在此文中,我们将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威斯利学院的《人机交互》课程为例,深入研究探讨美国大学“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的情况。

在威斯利学院,《人机交互》是一门中级课程,要选该课程的学生必须上过初级的电脑科学课程,才可选上人机交互课程。《人机交互》是一门非常热门的课程,通常只有大三大四学生才能够幸运选上。

1.1 《人机交互》课程前期课程要求

由于此项课程是中级课程,学生们必须完成了以下四门课程中的一项才能注册:CS110、CS111、CS112或者CS117。CS110是最基础的电脑入门课程,介绍了电脑、网络、信息显示和一些简单的编程技术。CS111是电脑编程和问题解决,这节课向学生们介绍了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并且为学生们奠定了整个大学电脑课程的基础。CS112的名称为“科学中的电脑运算”,这门课程专为科学和数学专业的学生而开设,尤其是需要在科学研究中运用到电脑,例如MATLAB的学生。CS117则是另一个领域的基础课程,它的全名为发明移动应用程序,对于手机应用程序的编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考虑以这门课作为他们电脑专业的起点。完成过这四门课程中的任意一门的学生若对人机互动有兴趣,都可以选上《人机交互》课程。该校的《人机交互》课程分两个级别:首先是初级的入门级课程,在上完这节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还能选择更高一级别的同类课程。此处我们研究的是入门级的《人机交互》课程。

1.2 入门级的《人机交互》课程的内容

初级课程包含了基本的手法、理论,和一些适用于设计、编码和试验互动系统的工具。课程涵盖的主题包括了实用性、可负担性、以人为本的设计、人体认知和物理工程学、信息和互动基础、互动式样、互动技巧和以移动互动模式为重点的人机互动软件工具,除此之外,此课程也回顾了人机交互的最新发展状况,包括了新兴的互动方式(例如移动互动,真实感,可触摸人机互动,和普适计算等),和多样化的互动技巧(例如利用声音、手势和眼球的移动)。

1.3 《人机交互》课程的教学安排

《人机交互》上课的课程内容安排是由教授上课、上机实践、课后答疑、学术界相关人士客座讲座等形式构成。

每周有两次各70 min的课程,由教授主讲,每节课老师都会定一个主题,老师上课用PPT形式展示内容,学生也都会拿到相对应的讲义,便于学生做笔记。老师上课以讲解为主,但是也鼓励学生们如果有任何不懂都可以随时打断老师,问问题。这每周两节课是学生吸收新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在上课前都应读好相对应的阅读,做好准备,这样老师上课时能更好得吸收新知识,而不会一头雾水。学期中也穿插了几次机房上课让学生实践,在机房课中也会有两个学生助教来帮助学生,因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大多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有比较多的疑问,或是在操作过程中碰到许多问题。课后老师每周有数小时的办公室开放时间,学生可去问问题,也可与老师邮件沟通,或另约时间会谈。

除此之外,一学期中会有两到三次的客座讲座,教授会尽力请来学术界或是业界相关人士来替学生们演讲,学生们都会抓紧这个机会去向专业人士学习,也会向专业人士展示自己的学术课题,征询专业人士的建议。这些客座讲座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机会,是学生们拓展交际圈的宝贵机会,有的学生也可由此机会拿到暑期实习机会。

1.4 《人机交互》课程的阅读和作业要求

此课程对阅读材料也有相当多的需求,不仅有必备的一本课本:《设计应用界面》,还有许多辅助的阅读材料。对于手机应用程序编程不熟悉的学生需要自行学习HTML编程语言。除此之外,在每周两次的例行课程上,教授都会布置其他的辅助阅读。

这门课程一学期设有四个独立的作业,帮助学生从概念上、技术上同时探索人机交互系统。除此以外,该课程还有一个大型的期末项目,需要学生以团队为组织,设计、完成并且分析一个完整的移动用户界面。教授将在学期初分配好学生小组。每一个小组,在完成这个移动用户界面时,都要完成以下几个重要的要求。首先,找到一个问题,并在后续编程的过程中,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进行的便是创新移动用户界面的概念性设计,在此阶段中,学生们会借助画草图、情节串联图版和行为说明书等辅助的设计手法来帮助完善小组的设计。第三步,在有了明确的概念后,学生们便会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来建造他们的应用程序,这个过程将会是比较冗长、重复的过程,因为学生们将围绕重复设计、建造、然后评估这三个步骤很多次。最后,学生们需要建立一个简易的网站,在网站中用照片、视频、示意图和文字来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这个网站会被收入该校的人机交互网上集锦。而在学期的最后一天,老师会组织一个开放日,欢迎全校各界人士来听本班学生汇报项目成果。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作业、项目,这门课程还会有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开卷形式,囊括了一学期课间阅读材料以及讲座中所提到的各个话题。

交互设计的主要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281-02

一、引言

人机交互技术(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Techniques,简称HCI)是一门新兴学科,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技术。简单地说,“交互”就是指人与设备、系统、网站等的直接或间接的通信过程。“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两大学科交叉与结合的产物,同时吸收了语言学、人机工程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以研究用户与计算机关系为特征的主流学科之一[1,2]。一个友好、美观的界面会给人带来舒适地视觉享受,拉近人与电脑的距离。如今,“人机交互与用户界面”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障碍,人机界面设计已经被列为计算机发展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如何使《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这门课程更好的为学生所掌握,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改变纯理论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可以灵活做到学以致用,如今这已经成为我们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首要任务。

《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这门课程目前在陕西开设的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院校,例如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由于软件工程专业在高等农林院校开设较晚,因此目前开设“人机交互”课程的较少。此外,关于“人机交互”这方面的教材也比较少。早期的“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一般归属于软件工程的某一章节,如清华大学钱乐秋编著的软件工程第九章“人机界面设计”[3];张海藩编著的《软件工程》[4],“人机界面设计”属于第六章详细设计部分。然而,“人机交互”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人机界面交互的学习适合于软件或网站的设计人员,尤其是用户界面的设计人员、可用性测试的专业人员、软件或网站公司的市场开发人员。在当前形势下,掌握人机交互技术的工程师已成为企业的急需人才,然而对于这门即将开设的新课程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

《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课程是软件工程系即将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目前该课程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1.开设学期晚,学生兴趣不浓。《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课程属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在《程序语言设计》、《软件工程》、《Web技术及应用》、《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基础之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旨在提高学生设计软件产品的可交互性,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因此这门课程开设的学期较晚,一般都会选择开设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或者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在这两个学期,学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者考研,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另一方面,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机基础、软件工程基础之后,已经能够进行一般的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在没有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之前,不会特别重视这门课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

2.教材选取难度大。目前关于“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方面的教材比较少,且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用户界面设计:有效的人机交互策略》、《人机交互技术――原理与应用》、《人机界面设计:实践篇》、《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与应用》等有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特色,有的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有的侧重交互设计,有的侧重界面设计,所以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取合适的主教材以及辅助教材。

3.课程教学设计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是一门新开课程,所以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定位,需要完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建立课程组织结构,对教学过程、实习实验、综合训练等环节进行更加翔实的设计。另外,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资源,参考传统教学仅可以完成这门课程相应的教学课件、教案、讲义的建设,建立一套适合人机交互技术使用的软件及相关配套的教学资源才能够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4.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整体全面的考核体系。《人机界面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考核方式达不到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目的,需要通过学习更为先进的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探索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这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学生将“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的设计原则用于进行多种软件产品的综合开发、运用,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对于一个软件产品来说,一个用户友好界面的重要意义。比如以某一界面设计有缺陷的知名软件为例,鼓励学生通过使用这一软件,指出软件设计中界面不友好的部分,比如按钮放置位置不合适、菜单项不全、重点内容体现不完整等问题,进而进行局部改进。其次在进行软件产品界面设计时,应该遵循由易渐难的原则,一开始可以让学生进行功能简单的界面设计,进而进行复杂功能的界面设计。另外,课件制作的质量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方式,由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新软件层出不穷,而目前教师采取的课件并未能融合多种媒体,往往只是依靠文字和图片来进行讲述,如果能适当将音频、视频、动画融入到课件中去,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法,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完善教学过程的知识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施和教学结果评价等体系,建立基于交互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建立配套的教学资源,以此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交互式设计策略可以创设新奇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实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软件,拟建设功能较强的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包括课程网站、作业管理系统及交互答疑系统三个模块,这样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的网上交流。课程网站上提供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解答、演示动画、电子参考书、教材官方网站资源、教学录像、实习指导、自学资源、应用案例等丰富的教学资料,作业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实习内容的网上提交功能、教师批阅功能,同时能设置截止日期,可以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实验,既方便了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又方便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同时还有利于优秀实验报告的积累。交互答疑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答疑平台,为学生解答了“人机交互”学习和使用中的各类问题。

3.探索全面合理的考核方式。传统考核采取笔试考核的方法,是对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字运用能力的一种书面考试形式。笔试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包括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及能力的掌握差异程度。笔试考核也是计算机专业早期普遍采取的一种考核方式。然而由于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仅仅依靠笔试达不到检验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上机考试的考核方式逐渐被采纳,一般上机考试模式比较单一,比较适合程序设计、等级考试等科目。也有一些计算机专业课程会采取“笔试+机试”的考核方式。针对《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单纯依靠笔试或者机试也不能达到全面考查学生的目的。“人机交互”的目的是使人与物之间信息交换方式更科学、更合理、更为人性化,界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的产品更加实用、易用、好用,因此针对《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应采取结合项目来进行,此外还要考虑结合我们农林院校的特色,通过实际项目应用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用实际项目来锻炼学生对人机交互设计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设计界面友好的应用系统,使考核具有实践意义。

四、结论

本文从《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这门新开课程中存在的教材选取、缺乏教学资源、缺乏合理完善的考核方式等问题出发,为了更好的进行“人机交互”课程的讲解,分别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骆斌,冯桂焕.人机交互软件工程视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吴秀玲.浅析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

[3]钱乐秋,赵文耘,牛军钰.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交互设计的主要课程范文第5篇

1 国内高校中交互设计专业的发展情况

国内高校近几年掀起了发展交互设计专业(研究方向)的热潮,其中以清华大学、湖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为代表。清华大学信息艺术设计系不仅培养具有交叉研究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探索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的方式和手段;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则从本科三年级开始对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生给予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将专业打散成模块,并通过实践课题重新组织模块课程;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硕士课程包括专业基础和职业技能两大板块。分别以理论研讨和项目实践的形式(workshop)同时进行。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普遍受到国内一流IT企业的欢迎。

从以上这些国内做得较好高校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高校的教学重视跨学科研究和实践能力与加强校企合作将课堂转向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项目经验积累是交互设计专业教学发展的趋势。

2 我校交互设计现阶段的教学现状

(1)在如今高校专业紧跟市场供求的形势下,市场的缺口就是学校专业的发展导向,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交互设计广阔的前景,但是这个专业发展至今日仅十几年的时间,可以说课程的教学体系搭建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目前的专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可参考的教学信息、方法都相对较少。

(2)课程教学中参考教材少,交互设计方向涵盖内容广,实际应用灵活广泛,现有的书籍大多是对于交互设计等具体的方法讲授,缺乏针对交互设计教学内容、实践方法的具体指导类的书籍。

(3)师资队伍交互设计方向研究尚浅,目前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中还没有专门进行交互设计专业方向研究的教师,虽然平时对于信息设计方向也有过多次接触,但研究不够深入,没有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研究。

3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的交互设计方向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贴近市场需求的、上手快、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强、具有团队意识的交互设计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建立适合本方向发展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具体方案:

(1)建设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近年来大力倡导的,教师通过科学研究,第一能够使自我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二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的研究实验,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目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快教师对伍建设。尝试引进交互设计类专业人才来我校讲学、师生共同进行workshop的形式与专业人士进行学习、交流,了解企业交互设计的实际应用流程。尽可能多的参加国内的相关交互设计类的会议,了解行业动向、沟通教学方法。

(2)交互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交互设计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中,专业基础模块中负责为交互设计研究方向进行铺垫,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软件应用技巧以及基本的图形界面设计方法。学生在大三开始专业选修课程:交互设计概论、用户体验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交互设计专题设计四门交互设计方向课程,课程的设计依托交互设计的研究方向,将交互设计中诸多的研究方向进行分块整理,课程设计分为三个基本方向:交互设计理论基础常识、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这三个方向课程设计涵盖了交互产品界面、公共信息设施、移动通讯应用服务、图形界面设计研究等交互设计方向中研究最为广泛、成熟且学生在日后易于就业的课程内容,同时这三个课程方向也能够与新版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侧重于产品设计方向的交互设计内容,同时还涵盖了图形界面、网页界面设计等平面设计的学习内容,充分体现课程学习内容的交叉性的特点,同时保证课程学习的深度、广度。

(3)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交互设计方向的学科特点在于要求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强,学科综合性强且交叉广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基于以上这些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本次教改依据交互设计的课程体系内容的设置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尝试以项目教学对象,工作室教学模式适应交互设计方向的教学:

第一,课程模块的划分。目前,新的培养方案已经开始执行,按照培养方案的课程划分模式,课程类型分为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课,而工作室教学模式则是在学生大二开始分专业方向时开始执行的。

第二,教师队伍组建。现有的工业设计教师已经教师根据专业方向进行了整合,交互设计方向现有4名教师,今后的主要工作室在这四名教师的基础上组建交互设计工作室,所有的交互设计方向类课程有工作室内的这四名教师承担。尝试通过立项的方式实行了课程负责制,每位教师分别负责1~2门课程的建设。

第三,工作室运行模式。工作室教学不仅使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具应用性和针对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实训的环境与内容,提供更多参与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机会,增加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进行选择的机会和可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所在,较快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每位交互设计教师针对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2至3年的基础平台训练后,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自身的愿望双向选择进入方向教师进行导师负责制下的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学,并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导师在研项目开展课题项目的设计,每位教师选择带领3~4名学生。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就可以进入工作室学习如用户体验及产品交互设计,以及人机交互设计等课程,由导师布置课题学生组成团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工作室开放时间的管理上更加灵活。工作室实行全天开放的模式,只要工作室没有具体教学安排,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工作室继续学习、创作以及完成相关设计课题。

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结合学生在最后一学年中,可以针对其专业方向、个人兴趣以及对今后职业的设想,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创作,这样学生的创作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也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