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第1篇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 信息工程分院,浙江 温州 325015)

摘 要:针对交互设计这一涉及多个学科、多门课程和多种工具的课程,从改变课程内容、授课模式和考核方式3方面提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活动为设计中心,以实际项目案例为驱动,全景仿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有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交互设计;活动理论;全景沉浸;教学改革

0 引 言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交互设计是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交互设计是一种让产品有用、易用进而让人想用的技术,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的期望、用户与产品进行交互的行为以及目标用户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交互设计涉及社会学、认知科学、人类学、心理学、工程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软件工程、美学等多个学科,而且在各个学科之间还保持着严密的科学逻辑[1],因此交互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门综合度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和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课程涉及的相关传统课程、设计工具达数十种之多。交互设计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讲解交互设计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使学生切实理解交互设计的内涵和掌握设计工具的使用,从而具备扎实的交互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但是采用传统化的教学方法、散点化的教学内容和终结化的考核方式,学生不容易进入状态,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1 现状分析与目标

传统工程教育中交互设计通常是通过多门课程的学习共同完成,如人机交互设计、美学原理、平面设计基础、网页开发技术、二维动画设计、心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课程,于是就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系统性差。

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每门课程都是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但是上到最后都没有解决最终目标是什么的问题。传统工程专业的教学通常只是针对软件的操作方法进行讲授,课程中的内容强调全面和系统,理论知识点讲完后,以验证式的实验练习所讲授的知识点,知识点多而散,几个学期课程学习下来,学生往往只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方法,而没有建立课程的系统性设计思想。

2)教学有效性差。

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在高等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1个学期上1门课,用2~3个学期上完相关课程,这种方式放在基础理论课上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但是针对实践性很强的交互设计类课程,往往会造成花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学生没有掌握一技之长,进入工作岗位后还要再培训,降低了就业竞争力的情况。

3)重技术、轻设计。

交互设计是多学科的交叉领域,艺术类专业容易过分关注设计而轻技术,同样工程类专业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则容易关注技术而淡化设计,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人才的有效培养,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发展前景受到制约。

4)脱离岗位实际。

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的内容与社会实践有一定的差距,课程的实践环节也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很难真正锻炼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适应实际的工作流程和方式,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交互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模式进行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这个指导思路下,课程的设置安排是根据学生和教学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学过程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全景沉浸式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

(1)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改变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物理割裂,整合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使之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符合知识脉络、社会需求和企业实际的知识体系,同时要避免回到课程群这样简单的物理耦合模式;改变工科专业重技术、轻设计的理念,强调技术与设计并重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出有益的铺垫。

(2)改革课堂授课模式。教师可改革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和探究性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问题的兴趣[2];同时,课堂教学在硬件环境和工作流程方面按照企业实际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景沉浸于实际工作氛围,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

(3)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可改变终结式的课程考核方法,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采用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多维评价模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相结合、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相结合、学习能力和态度品质相结合等方法,使评价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2 活动理论与学生活动系统

学习的活动理论对学习实质、学习类型、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的最佳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在学习的实质方面,人类的学习是主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以获得处理事物的社会经验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活动[3]。传统教学理论源自工业时代人们对知识的顶礼膜拜,由此形成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理论框架,但是由于立足点的偏颇,这种解释不可避免地带有经验性与局限性,而活动理论则强调知识、能力、态度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机整合;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理论更强调对人格健全发展的关注,教学设计的重心亦不再是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学习活动该如何展开,因此如何合理构建学生学习活动系统就成为了首要任务。学习活动系统如图1所示。

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系统的组织图,教师可以将学习活动分为6个基本要素:学习者、学习任务、学习小组、学习资源与工具、学习任务分工和学习规则。

3 全新课程体系构建

交互设计既是一门课,又是一个课程群,但并不是简单地将几门相关课程打包,而是从课程明确的最终目标出发,分解实现目标的学习路径,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实践理清知识脉络,从而最终确定教学过程和内容。课程知识点组织模式如图2所示。

课程可采用实际项目驱动模式进行讲授,课程设计主线围绕交互设计的主体工作流程展开,实现多个学科理论知识、多门专业课程和多种专业设计工具的组合,同时相互穿插融合,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相关知识工具为辅的方式开展。课程的内容强调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各门课程相关知识点,结合实际项目理清知识脉络,不追求细枝末节,强调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4 学习活动全景沉浸

在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全景仿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基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要素,以项目驱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实际的工程项目,教师可对项目进行分解拆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演示设计,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目标进行讨论学习,组内分工共同完成项目,最后以项目完成的水平与程度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课程全景仿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这样各种理论的教学完全是为了目标需要而准备,学生全程沉浸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就更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并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软件。

课程教学任务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设置成为个体任务和团队任务,个人任务强调基本技能的掌握,团队任务强调合作性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任务也相应采用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两种方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通过讨论和演讲的方式与其他小组成员分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分工合作并采用对话、商讨和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设计效果、颜色的搭配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5 多维评价促进发展

单一使用课程最后的考试或考核结果评定一个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科学,学生的平时学习过程和在此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企业对所需人才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教师可改变终结式的学生课程成绩考核办法,采用促进发展的多维评价体系,使评价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化[4]。

1)促进发展的多元评价。

改变传统评价中的教师单一评价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多维评价。针对学习过程,既有教师的日常考核和学习小组的相互评价,又有学生的自我评价;针对小组综合实训项目作品,既有教师对作品的评价和小组对作品的自我评价,又有小组之间对作品的相互评价。

2)针对进步的成功评价。

课程学习目标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境界,促使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教师指导学生将自身目标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强调纵向的比较,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形成内驱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小组的责任感。

3)提高素质的综合评价。

分组学习可以改变学生独自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活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为其引入了对学习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关注,因此在评价时除了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取得的成绩外,学习者的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技巧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强调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主动地参与和交往、相互欣赏与学习、正确处理认知的矛盾和冲突,每一项学习任务不仅包括学习目标还包括学习者各方面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6 结 语

为了提高学生培养的有效性,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思想,我们针对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撰写全新的教学大纲、进度表和详细教案,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活动为设计中心,以实际项目案例为驱动,全景仿真企业真实工作流程,将多个学科、多门课程和多种工具的内容整合在课程中,这样各种理论的教学完全是为了目标需要而准备。学生全程沉浸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就更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内容并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所学工具,从而在交互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两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最终使学生切实掌握交互设计的流程,培养出高素质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教改项目(kg2013603)。

第一作者简介:涂嘉庆,男,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分院副院长和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应用与设计,tujiaqing@wzu.edu.cn。

参考文献:

[1] 张劲松. 面向用户体验行业的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 装饰, 2012(12) : 87-88.

[2] 丁桂凤. 合作学习研究的基本走势[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4) : 110-114.

[3] 赵立影. 从活动理论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 2004(4) : 19-21.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第2篇

1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采取的教学形式相当重要。课堂交互式教学的实际过程,教师带着教学计划走进课堂,其中包括大纲规定的内容、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建立的课堂气氛。这些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交互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想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必然要精心备课,提前准备好课堂所需教具和材料。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于教师的讲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向学生灌输了大量的信息,而学生往往由于被动地学习,缺少参与其中的实践而对所学知识难以消化。显然,由于服装设计专业偏重实践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服装设计教学。在职校服装设计教学中,采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又符合服装设计的教学要求。

2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交互式教学的原则强调参与性,避免单一性;提倡能动性,避免机械性;主张交流,避免灌输;注重实践,避免纸上谈兵。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以人为本原则

交互式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交互教学中,学生受到激励,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人本主义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教师引导,学生是知识的探险者和追求者。

2.2 学生主体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行使,都离不开学生,互动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

2.3 偏重实践原则

服装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学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因此在交互式课堂中,强调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从而突出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倡导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3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3.1 分组工作是交互式教学的主要形式

其组建方法是把班内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通过齐心协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分组时可参照以下原则:相对均衡原则;自愿与调整相结合原则。小组工作的优点是更好地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会与组员分工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获取反馈,使教师易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各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又极大地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的效果更佳。

3.2 教师激励是交互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用问题以激发学生讨论,增强教学和学习的互动性和乐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发挥双方最佳的教学状态。

3.3 结果评估是检查交互式教学效果的手段

教师精心设计评估方法,定期查阅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给予引导避免其在学习过程中迷路。

4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课堂中的应用

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只有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所以在进行交互式教学时,首先应改变以往的课室布置,可根据组别安排同组的学生围坐在一起,以便进行课堂讨论及合作完成任务。

4.1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服装美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服装美术基础是服装设计的入门学科,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第一课采取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服装设计的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在给学生第一次授课时,以一项名叫“猜猜画画”的互动游戏作为学生的入门课题。首先,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材料准备,分别在若干张小纸条上写上动词、名词和地名等词语,如:上网、灯塔、北京天安门等。课堂上,先把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公布游戏规则:每组分别轮流派一名同学出来表演,先从老师预先准备好的小纸条里抽出一张,表演者不能以动作、声音或表情等形式向别人透露纸条里的内容,只能通过在黑板上以画图的形式把内容表达出来。同组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画内容进行猜测,猜中纸上的内容即可得分。初入学的职校学生多数没有美术基础,“猜猜画画”这一别开生面的课堂游戏于他们来说,既新鲜又具一定的挑战性,在游戏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想象力,还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4.2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互学习 探究式教学 高职会计

一、引言

在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对知识的个性需求,教学方法未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不同水平。

随着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广泛普及,探究式教学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许多著名的西方教育学家的教育主张中就出现过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比如赫胥黎、斯宾塞、培根、布鲁纳等。我国探究性教学理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探究式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探究中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教学领域的探究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案例教学结合的研究。探究式教学引入高职会计课程教学,通过创设案例,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实训实验,发掘学生探究潜质;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d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创新意识。

如何更高效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如何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有赖于技术与资源两方面。交互式学习平台能够将技术与资源整合,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创造良好条件。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方式对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的教学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通过网络链接和手机二维码同步进行,共收回182份问卷,占会计专业大三学生总数的75.83%,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生个体差异与班级制授课的矛盾,不利于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发现,随着专业课程难度加大,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掌握一般的学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掌握较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目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而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下会出现随着课程难度增加,学生个体差异无法解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潜能和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两级分化渐趋明显。详见图1。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矛盾,学习兴趣不高。高职会计教学由于场地与学时的限制,无法同时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内容,如78.02%的学生认为金融资产学习难度较大,有58.79%和58.24%的学生分别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较难掌握,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很少能够接触,另一方面由于较难获取企业实际案例,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会计课程知识点多与课时限制的矛盾。在被调查对象中,有68.13%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知识点多,有44.51%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比较难懂,这与高职学生对企业经济活动和业务流程缺乏了解有关。由于课时限制,在课堂上学生无法达到准确领会、理解和掌握,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复习,但是根据调查,仅14.84%的学生课外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时间达到2小时及以上,53.3%的学生为1―2小时,而且我们也了解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主要是指完成布置的作业,对所学知识巩固的主动性不强,学生也反映目前可供课外学习的资源不够丰富,便利性也不够。

三、交互学习平台在高职会计教学应用中的功能分析

(一)在线学习课程。课程重点、要点采用3―5分钟的短视频会以二维码的形式提前下发给学生,课程内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支持碎片化学习,打破会计学习枯燥、抽象的特性。平台中设计练习、测试、抽奖、互动游戏等多种交互活动,并建立反馈机制,学习者与系统进行的每次交互都能得到及时反馈,体现微课性、交互性、体验性等特性。

(二)智能化教学功能。通过智能化的互动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难度以多样化的方式实施个性化分层,创建不同的小组组合方式。针对各层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不同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引导不同层次小组完成各自的岗位任务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在线教学活动,增强师生交流和协作学习。教师在智慧教学中扮演设计者、顾问、促进者、导师、评价者以及咨询师的角色。

(三)自主学习功能。为解决会计课程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电脑、移动手机交互学习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观看视频,完成交互练习。学生还可以跟踪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务训练。将个性化学习和基于能力的学习结合起来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养成学习自主性;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平台的讨论区进行提问、答疑、分享等,使学习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

四、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一)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交互学习平台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学习任务设计:在课前阶段完成。教师制作相关主题的会计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参考学习网站、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教师根据任务内容精心准备难度不一的多层任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任务引导,自主探究完成对会计新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设计:在课前阶段完成。学生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微信群、QQ群等讨论组,进行在线讨论,实现生生和师生间的互动与合作。

3.课堂互动教学设计。在课中阶段,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是灌输新知识,而是设计多元互动任务巩固并内化知识重点与要点。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会计课堂任务,以及与主题相关的重点与难点的学习,逐步改变传统会计课堂被动接受知识和消极思考的状态,养成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为知识的探索者。

4.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在课后阶段,教师设计测试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以便学生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测试内容包括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测试任务和小组合作完成的测试任务。通过学习效果评价,达到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二)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流程构建。详见图2。

(三)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案例。(1)课程:财务会计;(2)项目:无形资产;(3)授课对象:2015级会计专业学生;(4)软件应用:UMU互动学习平台。

课前阶段:设计三个互动环节,无形资产初始计量采用问卷互动形式,在新课开始前作为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回顾;无形资产后续计量采用考试形式,针对本课程重难点掌握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游戏环节是由于会计课程本身学习强度较大,本着劳逸结合想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得以舒缓。

课前阶段:生成二维码,学生通过读取二维码进行互动。通过该平台还可以设置游戏环节与问卷环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获得学习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中阶段:学生参与第一个互动结果展示,根据学生答题情况,一方面进行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了解班级整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中阶段:学生参与第二个互动结果展示,显示了每位学生的得分以及用时情况,针对答题结果,一方面学生可以交流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进度。

课后阶段:针对答题结果,学生根据交流讨论情况,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策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五、实施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从学生、任课教师、听课评课督导员三方面全面了解课程实施效果。

(一)运用课前学习情况反馈,解决个体差异,实施动态分层。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级别的课前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人数与成绩情况反馈,来确定课堂教学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或者课堂讲授,以避免简单分层分类带来的一刀切效应。因为学生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一门课程中,也会体现在相同课程的不同项目上,因此对学生的分层不应该一成不变地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知识增量进行动态调整。

(二)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通过处理任务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具体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必须注意开展讨论的问题的设定要精准且具体,分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的构成情况,同时要结合专业的自身特点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出现的认识偏差与探究主题的偏离,避免滥竽充数现象,引导探究步入正轨。为鼓励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课程评价时应当采用组内评价、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三)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法,解决了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学生通过课前下发的学习任务单、微课和参考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能够了解会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交互学习平台上反馈的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取得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同步提升。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改进硬件设施与学习平台的建议。(1)学生教室多媒体如果有网络学生可以直接看到结果,更加直^地了解答题情况,增强互动的视觉感受。(2)校园范围如果能够布局无线网络,将对平台的应用带来方便。(3)类似教学平台运用应当张弛有度,不宜过度使用,容易造成视觉疲惫,可以作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等辅助教学。(4)该平台对使用期限、互动人数、PPT数量方面有限制,问卷、考试等环节无法实现Word直接导入。

(二)交互式教学中多层级学习效果评价的建议。详见表1。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建议。

1.改革课堂教学,提升创新协作能力。通过探索基于交互学习平台的具有课程特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2.通过交互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开展探索学习,并能够将学习成果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形成“带着问题自主学、领着任务进课堂、怀着体会勤探究”的课内外任务驱动,实现课内外的有机联动。通过将课堂教学与交互平台的融合,学生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个性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实施个性化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学习效果。

3.学生参与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学生都可以参与,让学生变成课堂的设计者,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行动方式。例如,让学生参与讨论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学生了解与所设定的教学任务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协作完成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学习成果。通过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韦钰,P.Rowell.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柴斌峰,裘益政.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3,(23).

[4]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6):30-41.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第4篇

一、交互设计的概况

交互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的内容,其关注于设计交互性能的发挥,能够实现产品和行为主体之间的交互,以最大化地满足其需求。实际上交互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在银行取钱的时候,需要在大厅获取顺序号码,由此才能够享受对应的金融服务。在此过程中,交互设计的关键在于用户研究,并且将这种用户研究结果反馈到设计上去,以体现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交互设计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效能:其一,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体现出从研究到设计的转换问题,交互转换可以使得这种转换的程度得以提升;其二,学生在掌握关键用户研究方法之后,不能在设计思维上达到专业水准,此时可以以交互设计的方式来打破这种局面;其三,学生在保持较高热情的时候,研究点还停留在用户需求上,并没有找到对应的解决对策,此时以交互设计ID方式来引导,可以保证此阶段的过渡。由此可见,积极将交互设计运用到产品开发设计专业中去,是很有必要的。

二、交互设计在产品开发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一)实现模块化教学的渗透。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在渗透到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学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开展:其一,注重产品设计专业技能和方法的锻炼和培训;其二,关注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够以职业规划的视角去审视当前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显然,上述教学理念的转变,带动了模块化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在此过程中需要秉持以下基本原则:其一,以当前产品设计系统为基础,立足客户需求,实现课程体系的建立健全,不仅仅要将理论基础知识纳入其中,还需要关注专业职业规范和技术的内容;其二,以能力本位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引导,找到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之间的异同点,将其作为教学课程建设的出发点,以便使得两者之间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保证课程结构内容的不断改善和调整;其三,实现课堂教学与科研项目教学之间的融合,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之间的时间跨度不是很大。依照上述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实现交互设计模块化教学防范的制定,具体来讲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依照CRE模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原则,以实践为主实现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的明确,并且从交互设计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角度对其展开分析;接着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于交互设计从事的工作类别进行归纳和总结;之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交互设计、界面设计、用户调研和分析、动画设计等多个工作视角去审视交互设计的优势,由此确定交互设计的就业方向。

(二)交互设计产品开发设计专业应用效果。依照上述模块化的操作方式,发挥交互设计在产品开发设计专业中的效能,我们可以将其价值归结为如下内容:其一,交互设计在产品开发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使得共同的知识点得到了糅合,使得不同章节的设计课程出现了共同点,由此实现学分交互式原型设计能力的不断培养和锻炼。另外,在设计程序和方法方面,也使得不同年级的课程之间产生了交互点,由此使得各种设计方法融入到统一的设计系统中,这对于更加有效地解决各种设计问题来讲,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其二,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合,符合知行合一的基本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在对应交互设计理论的引导下去进行交互设计创作,在这样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对于交互设计的理论认识程度加深,由此形成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的格局,真正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其三,有利于实现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发展。以模块化教学改革为契机,使得课程教学内容中重复的内容不再重复,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效率也会不断提升,课程结构也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合理化调整和改善,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来讲,是很重要的。从总体上来讲,交互设计关注的是对于用户行为和心理主观方面的研究,希望再融入心理学、行为学、人类社会学等方面知识,使得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使得课程结构更加合理,以增强学生交互设计的能力。

三、结束语

交互设计课程小结范文第5篇

英语微课程设计案例简介

该英语微课程包括3节微课视频组成,分别适合三年级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具体有课前(Pre-class)英语对话学习,课中(while-class)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课后(Post-class)巩固英语语音和读写。其中,本微课程提供课前(Pre-class)英语视听对话内容预习,为课堂翻转学习服务;课中(while-class)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重点训练;课后(post-class)英语语音重点知识得到有效的训练和评价(微课视频每节10分钟以内)。

1. 设计理念

信息化微课程的学习需求是由翻转学习模式推动,微课程在实践应用中大致上可分大班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移动终端应用的个性化学习。学生的不同学习小组或个性化学习,课前和课中可学习不同微课,因此微课程设计开发遵循开放性结构的单元微课教学资源体系。具体的某个英语微课知识点,既可融合到本单元其他知识点中,也可独立应用。微课针对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时空,其灵活度应该比较大,便于将微课资源融入结构化和系列化的微课程资源库。英语教师的微技能促进微课程资源采用定制和嵌入技术,直接推动英语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

2. 微课程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PEP英语 (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英语水果话题,话题词汇包括apple,pear,orange,banana等,语言功能句: Do you like...? Yes, I do. / No, I don’t. 强化音听读写知识内容元音字母“U”的发音: fun,run,duck,under。

学生情况:学生用英语学过的单元话题有:family, animals, toys, country等内容。

教学方式:课堂信息化教学设备普及、有网络连入互联网。有利于微课在课堂上应用。家校互动也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给学生提供课前、课后的微课资源,能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前后深度融合。

教学手段:班级课堂教学设备包括电脑和投影、互动电子白板和微课程资源。

技术准备:家校互动QQ群、家长智能手机。

3. 微课案例所需个性化媒体素养的微技能和工具

该英语微课程案例从设计开发到应用,运用了个性化媒体素养微技能和工具,主要如下:(1)用可视化平台、网络协作工具平台的微技能Voki、Sitepal、Zooburst。(2)编辑微课素材音频、视频工具使用Camtasia Studio 的微技能。(3)使用图片编辑工具的微技能 Adobe photoshop CS。(4)掌握绘图工具的微技能,使用英语文本云图tagul网络定制平台的微技能。(5)掌握写作工具Zooburst的网络平台使用微技能。(6)使用Readingbear网络平台工具进行英语测验与调查的微技能。(7)使用微课资源嵌入平台Wikispaces的微技能。

4.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学情,如何用技术定制英语文本重构的动画视频?有关资源平台和微课工具的选择。

根据翻转学习需求,如何为课堂定制跨文化交际的学习资源?有关课程资源和学习管理平台融合。

根据重点语音训练的需要,如何用技术手段创编英语语音视听资源?有关微课应用促进学习评价。

微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计

1. 课前微课(Pre-class video clip)

(1)通过英语微课预习,从视听入手,接触英语话题单元词汇、理解对话谈论各自喜爱的水果。

(2)通过英语微课视听对话、视听文本词汇理解、视听文本句子阅读,学生课前有效开展预习。

(3)通过英语微课中的人与动物对话、加拿大和美国师生对话,了解人与动物各自喜欢的水果。

2. 课中微课(While-class video clip)

(1)课中英语微课展现英语综合运用功能句“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在网络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应用。

(2)通过微课交流视频,启发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用本单元的目的语交流日常会话,促进从喜欢的水果谈论喜欢的其他东西,促进语言工具性的应用。

微课视频内容可用评价量规来测试学生对微课内容的理解,通过微课交际内容促进英语人文性。

3. 课后微课(Post-class video clip)

(1)根据本单元英语语音知识重点创编Let’s chant内容,通过可视化微课将所创编的chant文本内容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2)英语微课语音训练内容通过反复观看,提升学生对英语语音模仿和拼读的能力。

(3)通过单元水果话题,引入苹果apple的谚语,an apple each day。让学生认识国外苹果的种类名称有哪些,用英语韵律诗的朗读方法展现水果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好处,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

微课程案例设计过程和应用

1. 英语微课程具体设计

英语微课程以课前、课中、课后微课作为单元时间线,呈现三个不同时段的整体学习结构。课前微课:教师通过家校互动媒体工具,如QQ群和微信群将翻转学习所需的英语微课资源推送给家长和学生。学生课前用充足、弹性的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或用视听学习策略进行翻转学习。课中微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前所学微课内容,安排学生在课中学习跨文化交流的动画微课。学生通过增强实境的微课视听和相关的英语立体电子书阅读理解,深度理解和拓宽英语学习的人文性。课后微课:学生通过课后微课元音字母U的短音发音训练学习,学生可以自我提升英语自然拼读的能力。采取语音训练和评价训练相结合,激励学生将英语的音、形、义,从视听拼读到认读能力的提升。

2. 英语微课程设计意图

微课程课前安排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学习。设计意图首先应该是让其学习时空具备开放性,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让学生有充足时间,为课中师生深度交流和学习做铺垫。其次是微课程的学习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文本重构和语境重构,实现学科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技术与知识教学的融合以及语言交际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深度融合。最后,通过对单元英语目标语音词汇和语境进行了重构和视听呈现,加强学生对自身英语语音意识的培养。最终实现英语语音知识和目标语言结构通过技术深度融合到英语微课中去,让学生的语音意识在微课自主学习巩固的基础上得到强化。

3. 英语微课程应用亮点

从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设计的亮点,以便在应用时教师能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价值。该英语微课程选用翻转学习模式进行设计和开发,通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定制教师的动画人物和课程话题卡通人物以及不同角色交互的英语语音,给学生新奇的视觉、听觉感受。教师通过家校互动QQ群、家长智能手机,实现微课程资源课前的精准推送,让学生在课前对英语微课视频进行预习,为课中的综合语言运用交流做铺垫,课后用的微课侧重将英语语音和词汇拼读、认读训练放到情境中进行,采用了国际维基微课视频资源进行测试。微课设计采用资源平台定制策略、资源交互生成和管理策略以及微课应用的嵌入理念,实现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该设计主要亮点:(1)保持结构清晰:微课片头、片尾话题情境密切相关,背景音乐轻松快捷进入,节奏明快迅速结尾。(2)重塑引领形象:平台技术塑造虚拟教师形象、增强亲和力、语音讲解地道标准而且简洁、英语话题相关人物有互动交流实现语义互联。(3)归纳情境知识:微课内容过渡讲解有回顾小结,知识点归纳做到语境中呈现文本和轻松背景音乐渲染,内容有拓展。(4)微课对英语知识结构训练与文化科学素养相联系,关注人的健康素养与人文关怀。(5)移动传播知识:微课程视频文件容量小,易传播能满足移动学习、翻转学习以及混合学习环境学习需求。

4.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微课示范听力和认读演示,进行评价。通过翻转学习前测与后续复习巩固测试相结合。评价量规:评价工具采用国际维基视频库资源融合到单元学习的检测中。题量以15题语音测试题为主(差:答对5题以内。良好:答对6~10题以内。优秀:答对11题以上),兼顾课前3题补全填空题。

教学反思

经过一年的时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和反思,本微课充分利用国外英语微课资源进行本土大班化教学的实践,从听说能力培养到互动读写能力的培养分别使用了:(1)基于Voki平台的信息资源,通过文本定制动画和语音资源进行教学;(2)基于Zooburst平台的信息资源,通过增强现实技术(AR)激活3D场景和人物素材,进行英语文本读写的互动创作活动。

1. 本微课程应用反思

(1)本微课资源在网络平台经混合搭建有效提升了英语课堂交流活动。教师课前创设的文本通过动画定制技术平台,课前可为学生提供网络资源进行非正式的学习,提前预习课堂教学的英语视听预设资源。促进了大班化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同桌互动的有效交流。

(2)本微课资源通过增强现实技术促进了学生英语读写过程的互动交流。增强现实的读写情景在3D电子读物中,读写互动促进有意义的交流。读写片断精华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分享的方式与同伴交流或与教师分享自己的作品,为读写评价生成了具备一定信度和效度的情境资源作业。

(3)师生交互式生成的微课资源可提高大班化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只是关注学习行为或者学习结果。对师生在信息化环境中交互式生成的资源进行评价,可还原学习过程和师生交互行为中的认知水平。评价学习资源与评价学习结果同步,实现师生教学相长,有效提升小学英语大班化教学效果。

2. 应用本微课的后续建议

(1)创建英语微课资源需要考虑其转换和衔接的应用策略。要能有效创建和应用各类动画视频英语微课资源,需要采用混合搭建的综合平台,比如wikispaces能转接和嵌入其他资源网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