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化学难度

大学化学难度

大学化学难度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第1篇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迈入大学校门,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高校收费制度的确立和高校收费标准的逐年提高,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学生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国家和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为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体系。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的增多,资助经费数额较大,传统手工、半手工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利用现代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能确保学生资助工作规范性、科学性,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效率。

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社会的发展给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带来新的挑战。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传统计划经济的高校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已然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部分职能已经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以往高校资助工作主要负责助学贷款业务以及给学生发放各类补助等。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大学就业压力逐渐加大,整体就业状况不容乐观。这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就业难度更大,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他们在就业过程当中综合能力相对较弱,而他们上大学不易导致他们对就业期望值偏高,这更加容易导致就业形势严峻,仅靠在大学的各类奖助学金已经远远赶不上时代对他们的要求。这些情况的转变,对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提出了改革和创新,要求高校对传统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以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

2、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增加了学生资助管理的难度。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高校收费制度的确立,一方面能让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包括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另一方面,昂贵的学费让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为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我国设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等资助体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增多给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首先,大学生的增多使得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增多,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压力,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大学校园学生来源多元化,家庭背景差异也很大,会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甚至一些困难大学生产生自卑、消极等一些负面的情绪,这给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其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增多,各类奖助学金的数量、申请贷款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依靠传统的手工、或者半手工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导致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人员重复繁琐的工作,消极被动地做资助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资助工作效率。

3、信息化社会对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增加了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管理的难度。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还长期停留在以往的手工和半手工的方式,缺乏信息化管理,给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工作的繁琐。以我校为例,每次在发放各种奖助学金等补助时,由于学生数量大、金额多,学生的数据又是动态变化的,从而造成了发放的难度,拖延了发放的进程。学生信息不能实现动态化管理等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症结所在。

三、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必要性

1、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是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一方面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我国资助工作发展趋于完善的必然结果。高校资助工作已经形成了包括奖、助、贷、减、勤、免在内的多元资助体系,资助机构多层次、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局面。资助规模多样化、资助经费较大,高校资助工作的业务量也成倍增长,传统的手工、半手工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也不能保证资助工作科学有效、及时准确。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社会中,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呼之欲出。

2、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比例越来越大,贫困大学生的就学问题日益突出。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贫困家庭经济学生的政策体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能让政府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对国家资助工作的展开能进行更有效率推进,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更有效促进教育公平。

国家要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中央财政此项支出从2006年20.5亿元增加到去年的98亿元,高校资助面超过20%,中等职业学校资助面超过90%,资助标准大幅度提高。温家宝总理在201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覆盖,每年资助金额近1000亿元,资助学生近8000万人次。资助经费显著增长,社会各界对资助经费的落实和使用情况也十分关注,高校资助信息化能进一步高效利用好这笔资助经费,使资金落到实处,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证。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平均分 无量纲化 难度系数 主成分

学生综合成绩评定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客观反应,科学、公平的评价学生综合成绩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必然要求,同时对学校评定奖学金,评优评先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大多数学校在评定中采用简单的总分或平均分排名法具有严重的不科学性,不合理性,不能真正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特别是对于同一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的考卷,不同的阅卷老师及不同的评卷标准等。本文在克服上述问题的情况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1成绩评定面临的问题

每门课程学时的差异,如高等数学180学时,法律基础40学时,同样得90分,学习高等数学一定比学法律基础要付出的多,评价时要考虑每门课程的学分;每门课程难易程度差异,如高等数学平均分60分,最高分100,法律基础平均分80,最高分也是100,同样是100分,高数的100分比法律基础100分,更难获得,评价时要考虑试卷难易程度,同时克服试卷的难易程度也就克服了专业的不同,考试科目的不同;考查科目的优、良、及格,带有更多的教师感彩及主观意志。不能简单的给与95、85、60来加入综合成绩评定,评价时要考虑考查科目与考试科目区别。

一门全院性的公共课,参考人数多,样本大,在大样本的情况下,考试成绩的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而主成分分析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各指标数据的分布应服从正态分布,同时主成分分析进行多指标评价时,常用到标准分来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因此有必要对标准化考试情况下的数据无量纲化,同时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也消除了因课程性质、试卷难度、不同科目等差异造成的原始成绩不可比较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对考试成绩做如下无量纲化处理。

2标准化考试情况下的数据无量纲化

不同科目间,由于课程性质、课程难度、试卷难度和评分标准的不同,各科分数是具有不同“含金量”,即不同量纲,必须要进行无量纲处理。利用Z标准分变换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zi为标准分,xi为学生该课程的成绩,n为考生数,xi为课程成绩的平均分,%li为该课程的全部考生的成绩标准差。其中,,计算后各指标数据的平均值为0,方差为1,各变量间有了统一的量纲,消除了由于课程性质不同、试卷难易程度不同和成绩分布不一致带来的问题,且各指标在变化前后的相关程度不变。

3不同课程的数据无量钢化(考虑难度系数)

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难易程度不一样,学习效果也不一样,为了规避课程的难易程度,将考试成绩无量纲化,首先引入难度系数。表明平均分越高难度系数越小,试卷越简单,反之难度系数越大,试卷就越难。

不同的专业课 ,学习人数差异大,尤其是学生人数较少的专业,由于样本少,通常不符合标准正态分布,倘若成绩出现两极分化,会使得标准差很大,这时若标准化,数据失真就更大。我们必须考虑难度系数,把成绩标准化

即:=*,然后再利用标准正态的方式无量纲化。

建立相关系数矩阵,求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载荷矩阵

(1)在标准化数据矩阵X*=(X1*,X2*,…,Xp*)的基础上,利用公式R=(X*)'X*计算原始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其中是指标X1*与Xj*之间的相关系数,则

。根据公式|R%djE|=0,求出前P个特征值%d1>%d2>…>%dp≥0。

(2)根据公式|R%djE|xi=0,求出与特征值%dj相对应的单位正交特征向量Uj=(u1j,u2j,…,upj)。

(3)计算主成分载荷矩阵。根据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dj和特征向量u1,…,up,则初等载荷矩阵为%l=[,,…,]。

4选取主成分

主成分分析将原来有一定关系的多个原始指标转换成几个互不相关的主成分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降低原始指标的维度,所以一般会选m(m

在选取主成分过程中,应参考以下原则:

(1)通常取m使得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较高比例(80%)。

(2)选取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

(3)特征根散点图:将特征值(由大到小)与对应特征根绘制一条曲线,观察是否有明显“突降点”若有则此点前的特征根个数可取M。

按照以上原则选取的主成分个数不仅能使信息损失较少,而且达到减少变量的目的。

5综合评价分析

经过计算选取的主成分互不相关且相互独立,利用原始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据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即:

Fi=UiX*=u1iX1*+u2iX2*+…+upiXp*

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系数,利用各主成分得分的加权平均值计算综合成绩指数,则综合成绩指数为:

Fi=v1F1+v2F2+…+vpFp

参考文献

[1] 李春平.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在对综合指标进行定量评价中的比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5(6):54-58.

[2] 张鹏.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研究[D].江苏:南京理工大学,2004.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第3篇

一、化学教材内容本身形成的难度

1. 化学概念和理论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

化学概念本身是发展的,学生从感知概念到形成概念,在认识过程中逐步深化,易导致认识中的无序性和不稳定性。调查表明,分子、原子、催化剂、物质的量、电子云、化学键、同系物、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原电池、电解池等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有些概念和理论的形成还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难度。

2. 化学学科具有“深”、“杂”、“混”等特点

深是指化学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学生不易掌握它的内涵和实质,如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理论,电解理论。杂是指化学问题头绪繁杂、难懂,学生理不清线索,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元素化合物推断题。混是指对若干化学问题的区分点把握不准,分辨不清,容易把似是而非的问题搞混淆,与其他学科相比,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显得零碎,往往使用这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而另一种相似的现象就必须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许多概念、理论的文字表达过于抽象、晦涩而远离实际。

3. 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化学知识形成认知跨度

中学化学的许多知识游离于宏观和微观之间,如对宏观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必然抽象出某种物质的性质及某种规律,这种性质或规律又可以用物质结构等基本理论来解释。学生的认知过程要在宏观和微观、外显和内在之间实现跨越,每一个逻辑程序是完成认知全过程的必要环节,中断一个环节就会造成局部的认知障碍,甚至思维障碍。

二、化学学习的内部思维方法的难度

1. 抽象思维方法

化学学习中的抽象思维方法主要包括科学抽象逻辑方法、假说验证方法和数学方法等,许多方法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

2. 形象思维方法

化学研究离不开形象的感知、储存(记忆)、识别,建立模型等形象思维活动,在化学学习活动中运用形象思维的一般机制是:观察意象联想想象模型、模仿或模拟。这些恰好是大多数学生的薄弱环节。

3. 符号思维方法

由于化学符号具有潜在的思维能量,它可以诱发思维过程,使其潜在的涵义变为具体的符号形式。运用化学符号来代表化学事物,把化学符号作为思维运算的工具和媒介来进行的思维活动方式就是化学符号思维。用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其他化学符号来表示严格定义的化学事物的科学概念,表示化学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是典型的化学符号思维过程。

三、中学化学教材体系不当而形成的难度

1. 教材不能很好的体现“三序”合理化整合

化学科学有自己的体系,为了反映物质的组成、结构、相互反应关系的客观规律性,挑选出来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编排应该有逻辑顺序。但仅按知识的逻辑顺序编排的教材,并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学习,它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三序:知识的逻辑顺序、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滞后编排,造成一些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的性质、用途得不到合理解释,只好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学习。

2. 有些内容的安排难点过于集中

现行人教版化学教材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分散难度、各个击破等问题。以化学1(必修)为例,第一章中的“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际是“物质的量”的全部内容),第二章中的“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这三个大难度均安排在刚跨入高中校门刚接触高中化学的高一学生的学习中,从教学实践来看,不利于教与学,尽管知识体系较为完整,但学生学习中易产生因难学、难理解、难掌握、难运用而形成畏惧化学的心理效应,这没有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

四、没有合适的记忆方法而形成记忆难度

1. 无序的知识造成学生无记忆现象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在每个小的学习时段内(如一节课、一个讲座、半天),知识信息的存储是相对有序的;而每个大的学习时段内(如一周、一月、一年),知识信息的存储是相对繁杂的、零乱的。处于无序状态的众多化学知识会使大脑思路难以开阔,知识信息难以被充分激活,无序状态的知识在运用过程中容易使人感到不知所措。 转贴于

2. 不懂学科的记忆方法造成知识遗忘

化学知识具有多而杂的特点,且相似、相近、相关的概念相互交织,使得大脑对知识信息的摄入、理解、存储、加工是随机的、动态的、非连续性的,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时段性非常突出,而与时段性密切相关的记忆——遗忘交互作用规律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大脑这种点滴积累、动态存储、记忆与遗忘交互作用的特点决定了学好化学必须掌握化学学科记忆方法。化学中常用的记忆方法有:(1)思维类记忆方法:①特征记忆法,②选择记忆法,③理解记忆法,④规律记忆法,⑤归类记忆法;(2)音韵类记忆法:①谐音记忆法,②口诀记忆法,③同音记忆法;(3)简化类记忆法:①谐音记忆法,②表格记忆法,③首字记忆法,④图示记忆法等。调查发现,上述提供的记忆方法中,学生实际运用的方法还不足10%。

五、教材与考试存在客观的“剪刀差”

1. 教材编写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例题牵引的内容

学习化学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需要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而这些在现行教材中并没有具体体现。教材缺乏科学方法应用、学法指导和例题示范的编写模式,是不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学生做习题或考试时,因缺乏方法指导和例题启示,导致解题的预备知识不足,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增加了解题难度。

2. 教材的习题与考试的试题之间难度呈“剪刀差”状况

一方面,教材中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各类考试涉及一些开放题和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习题具有较大的开放度,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长期进行单一的、低层次的、理想化的习题训练,在考试时面对新的题型会束手无策。

六、化学教师人为制造的难度

1. 教学方法选择不当而形成难度

主要表现在:(1)难点集中。分散难度,多做实验,联系实际,由旧引新,进行类比,微观概念借助宏观现象或学生的直接经验去描述,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但是有些教师并不善于运用这些化难为易的有效方法。(2)不注重讲述的通俗性。精炼而形象的语言,通俗而具体的事例,恰当而有启发性的比喻,是化难为易的一种技巧,不研究和运用这些语言技巧难以做到化繁为简、化隐为现、化难为易。(3)教材处理不当,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2. 把新课当作复习课来处理

有的教师不注意区别新课和复习课的教学差异,把新课当作复习课来处理,势必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如讲“原电池”、“电解池”新课时,把若干个原电池和电解池连接起来,把电化学搞得很复杂,这就人为地给学生造成了学习困难。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认知因素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提高了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导致了高中化学学习困难的状况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之中。学生认为化学难学。并且逐渐对学习化学失去了兴趣,这就引起了相关人员的反思,高中化学为什么那么难学?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措施解决这一学科难题,相关人员应该从个体认知发展阶段性特点、化学学科学习的特征、学生的认知风格、化学认知结构和元认知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根源。目前,高中学生对化学的认知依然处在困难的阶段,导致学生已知化学知识储备量不足、知识结构化程度低的局面,在本文中笔者就改变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的措施,做一个简要的列举。

一、学好高中化学能力的重要性

1.使思维更加严谨

在化学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需要推理的题型,这一类题叫做推理题,涉及化学领域的各个知识点,在答题中,需要很严谨的进行思索,以防漏掉任何一个步骤,任何一个条件,造成失分,高考对类似的推理题的推理步骤的要求极其严格,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细致入微,培养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2.使学生更有韧性

如果一个人要征服一片长满荆棘的丛林,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受伤,会流血,但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想,坚持到最后也不会向自然屈服。化学也是一样的,在学习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我们暂时攻克不了的化学难题或者是我们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但是为了增加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学生,我们不会就此驻足,不再前进,我们会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这一难题,坚决不低头,不屈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变得更加有韧性,更加坚强。

二、对高中化学改变困难认知的对策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的知识结构很广、很复杂。要学会这么学科必须要有必要的兴趣,学习动机要明确,思维要活跃,要有自信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有人觉得学习化学很枯燥乏味,这就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老师上课时一定要以幽默风趣的或者其他学生能够接受的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把化学语言表述出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常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因素树立自信心,所以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兴趣很重要。

2.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虽说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标准,但是自我检测,总离不开试卷,而学生学习也不能没有目标和动力,更应该以此衡量为提高成绩,树立目标,向着目标行进,把大困难化成一个个小的困难,化整为零,使自己向着目标前进,更有学习动力。学好化学并不是什么远大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就会有所成果,有同学觉得化学难学,是因为思维不够活泛宽度和广度不够,没有形成化学立体思维,而在这一方面,只要多加锻炼,多写,多练,多问,就可以解决一切困难。

结语

21世纪大环境下,新课程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走向了全面实施的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在改革期间,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被动化趋于主动化,以均衡为主、兴趣为主的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广泛师生所接受,但从事相关教育的工作的人员在具体执行方式上并没有独树一帜的新型教学方案,对化学难度的不充分理解,让化学日常教育工作依旧机械、呆滞。全然教授理论的模式从很大程度上并不利于学生的扩散性思维,对其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造成了严重阻碍,化学是一门让人生活的更好地学科,学习化学,能够让你认识自然,并且学会用专业的理论知识解释自然。化学的知识结构很广、很复杂。要学会这么学科必须要有必要的兴趣,学习动机要明确,思维要活跃,要有自信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化学知识很抽象。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只靠记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很重要,它能补充学生所缺少的化学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化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117-123.

大学化学难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 有效性 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新课改步伐,最近几年在高中素质教育改革中逐步深化,许多好的新课改教育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而深刻地运用,对促进我国教育新课改向着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迈进。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清醒,虽然我国高中数学新课改取得了斐然成就,但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其中就有数学作业的设计问题。笔者结合当下我国教育新课改中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提高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1.数学作业结构设置不尽合理

数学作业的最佳结构仍然需要更多的倚重与基础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配置一些相对较为有难度的题目,最后是加上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其比例大致为基础性题目占6层、中等难度的占3层、难度较大的占1层。但是,我国现阶段大多数高中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没有很好的遵循这一准则,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如在个别学校基础题目占比过多,使得一部分学习成就较好的学生感觉没有多大学习压力,也没有很好对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一个良好的检验。比如,有些学校布置了过多难度较大的题目,轻视基础知识的构建,使得很多学生在完成不了作业的同时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教师的评价形式乏味

高中数学作业不仅仅包括作业的设计结构问题还涉及到后续评价问题,高中数学作业就是有问题设计和评价构成,需要学生和教师沟通努力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在高中数学作业中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作业和评价学生作业,学生则是扮演着完成作业的角色,而学生也是作业设计结构好坏最直接的评价者、如果在日常高中数学作业中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候没有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草草了之,则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是很高涨,甚至于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策略研究

1.提高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提高,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作业内容结构设置优化入手,作业结构设计的优化设计不仅仅要在知识布局上进行优化还需要在难度系数设置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较为理想的高中数学作业的难度系数分布基础性的占6层、中度难度的占3层、难度较大的占1层,三个部分之间彼此衔接,共同构成高中数学作业的难度布局。这样的难度系数布局,最大优点就在于其更多地注重基础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并实现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突破与提高。作业难度设计的有效性,对学生完成作业取得一定教学效果而言非常重要,合理布局的作业难度系数往往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激发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活力。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在我国大部分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中,都一定程度上重视了作业难度系数的分布问题,但是在此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好难度系数,不同题目之间的问题,要么是过于倚重与那些难度较大或者过于简单化,这样的做法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习惯。题目过于简单,使学生心浮气躁,且认为自身数学知识已经学习透彻,不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一旦学生滋生这样的习性,对教师日常教学而言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如果题目难度系数过大,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扼杀。难度过大,使学生在做题目时不得不面对经常出现的错误,对自身自信心而言都是极大的损害。因此,提高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教师在数学作业的难度系数分布上下功夫,按照合理原则进行合理分配。

2.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需要丰富评价形式和手段

评价机制本身就是数学作业中的必要一环,其对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极好的手段。结合当下我国高中数学作业评价机制中存在的评价手段单一、形式过于僵化问题,笔者认为需要对现有的评价手段加以改革创新,并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作业评价手段进行评价创新。例如,以往教师在学生的作业评价上都批改的是“阅”“批改”“优秀”“差”等几种屡试不爽的评语,很少出现教师在学生作业评语上下功夫。数学作业评语的多元化需要加上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也需要教师一改往日陋习,对学生作业进行更加细致化的评价。但是,如果要求教师每次作业都下功夫去写评语,对教师而言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教师在期中或者一段特定的时间内进行细致化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作业批改的多元化、评语的人性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唯有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才能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交流的本身不仅仅是对批改作业时教师的要求,而且也是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