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区域旅游经济

区域旅游经济

区域旅游经济

区域旅游经济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区域旅游线路旅游经济设计原则边权值

旅游线路是游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旅游业的主要产品,它包括景点、交通、住宿、辅助设施等,不同的线路选择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一个良好的旅游线路,不仅有助于提高游客疏导效率,更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是旅游业存活发展的基础,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促进和带动文化产业和休闲产业发展,形成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合作开发区域旅游线路的新形势

目前,全国各省市的“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大多已完成,从规划安排来看,加快开发旅游产品、整合供给、注重营销已成为规划的重心。加强地区合作,发展区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区域旅游线路是指对旅游资源密集的省际范围或毗邻几市配置合理的旅游线路,最大限度的以点带面,有效的发挥景点的辐射功能,对周边省区经济起到了促进和带动作用,且毗邻地区季节相近,一经设计推出的旅游线路变更受季节影响不大。

二、设计旅游线路的前提条件

新形势下日益增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促使区域内省市各方都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之相应的政策扶持,签署旅游合作协议,积极建成较发达的交通、通讯、营销等配套体系,投资修复和建设重点景区,筛选旅游精品,培训合格的旅游宣传、管理、服务人才,达到“三有”条件:即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持续高质的旅游服务,为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做准备,为旅游合作生存和不断发展提供基础。

三、区域旅游线路的设计原则

1.研究消费者心理,满足市场需求。旅行社推出的线路方案将面对消费者的选择,它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消费者要求旅游线路具备省时、路径短、景点内容充实,线路消费比高等特点;而消费者旅游动机则分为满足好奇、长见识、娱乐、购物、疗养、商务、休闲等,区域旅游项目因幅员辽阔、旅游资源类型众多、备选方案灵活多样,更易迎合消费者的各种旅游需求,综上因素设计线路时,需考虑空间跨度和交通工具的选择,力求以合理的消费和旅游时间使消费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

2.整合资源,主题特色突出。每一个旅游线路方案应特色鲜明,主题突出,在旅游资源风格上应具有较大反差和互补,唯此才对消费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例如观光型旅游线路常以自然风光、民族风情、饮食文化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是目前多数游客消费的基本层次。

3.项目安排的顺序与节奏感。市场调研表明,消费者对服务价值的评价取决于期望与感觉差异、个人需要、服务预期,而消费者对旅行质量的感知包括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两个方面,在设计旅游线路时, 项目安排的顺序与节奏感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与精力,区域内景点布局避免太密集或太稀疏,应有张有弛,而非走马观花,疲于奔命。

四、区域旅游项目选择及最优线路配置思路

旅游线路是构成旅游产品的主体,是景点,住宿,交通和娱乐活动等多要素综合性的产品,策划旅游线路就是在线路上合理布局景点,寻求其间最优的游览顺序.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由毗邻省市选择精品景点,由线路设计部门完成如下工作:

1.根据游客的旅行动机和期望,对景区、景点按主题进行大体分类,综合交通、专用设施等信息,必要时可增减景点,以选定景点作为节点,以选定路线为边制定最优路线。

2.利用多目标综合评判法来确定各边的边权值

,其中表示两节点间距离表示各节点的重要度,表示对该景点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评分,表示该景点的观景指数或景区级别,表示该景点在此路线中的相对重要度,上述参数的取值需建立在大量资料分析及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必要时借助统计学知识。

3.最优旅游线路的配置。区域旅游线路必须统筹规划,考虑到毗邻区域内景点密集,在寻求大区域最佳路线之前,以省市为小区域,借助软件将小区域内景点的最佳路径讨论出,并以本区域的起点和终点与其他区域的起点终点进行衔接,此法提高了最短路算法在大区域范围内的可操作性。利用景点首尾衔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点带面,区域衔接处的起点终点也可作为各区域旅游服务人员的接力点。

好的旅游线路是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区域最优旅游线路的配置思路在边权值的确定上提出新的量化标准,对线路配置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强的方法;一条贯通良好的区域旅游线路,具备省时、经济、高效的特点,能够更好的适应消费者需求,从而辐射和带动旅游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淮南孙法合:图论法确定区域公路网主骨架浅谈,山东交通科技,2000年3期

[2]唐亦功:西安及毗邻地区旅游线路的配置及规划,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4月

区域旅游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体验;区域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45-02

一、引言

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在他们1999年合著的《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书中,对体验经济进行系统的阐述。他们提出人类社会将进入“体验经济”时代,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1]。随着体验经济时代到来,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将会首先受到一定冲击和挑战,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体验经济将赋予旅游新的内涵,体验经济已经正在自觉地渗入到旅游业中。但同时体验经济也会给新世纪的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本文欲结合体验经济的实质探讨其对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和意义。

二、体验经济理论

1.体验及经济内涵。对体验、体验经济的经济学角度研究开始于国外。最早提出“体验经济”的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1970年,他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首先提出了Experience Industry(体验业)的说法。并提出体验业将成为继服务业之后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未来学家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一书中也宣告了第四次浪潮即一个以“休闲者”为中心的特种服务性经济时代即将到来。1999年,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从经济学意义上使用“体验”,并提出“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时代。此后,无论是企业界还是经济学界,都开始关注experience,希望能利用experience为企业和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许多企业已把experience应用到实践中去,如零售业的拉斯维加斯论坛购物中心,交通业的韩国航空公司,IT行业的微软、IBM、联想,餐饮业的雨林咖啡厅,娱乐业的超级娱乐王国――迪斯尼公司等等[2]。

体验的经济学内涵。派恩与吉尔摩认为,“体验是一种新的价值源泉,是第四种经济提供物,它从服务中分离出来,就像服务曾经从商品中分离出来那样。”并指出,“正如人们已经在产品上减少开支,而把更多的钱花在享受服务上一样,现在他们在重新审视他们在服务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以便让出一部分来用于更加难忘的也是更加有价值的提供物――体验。”由此,我们可得出体验的经济学内涵:体验作为一种新的、迄今未得到广泛认知的经济提供物,是继农业商品、工业商品和服务之后一种新的经济提供物,它犹如服务、商品或日用商品一样真实,以“难忘”为特点而有别于其他商品,它需要个体的高度参与,从而获得一种个性化的感觉。由于一项服务被赋予个性化之后,变得值得记忆,所以一项服务的顾客定制化,就使它成为一种体验。如果顾客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那么体验本身也就可以看成某种经济上的给予。它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最好的体验包含了所有这些部分,即处于四个方面交叉的“甜美地带”(Sweet Spot)。

2.体验经济的内涵。派恩与吉尔摩认为,从经济提供品的演进过程来看,人类社会基本上是沿着提供农矿产品―工业品―服务―体验的方向发展的。相应地,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正在迈进的体验经济四个时代。他们对于“体验经济”的解释是“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以提供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品的经济形态”。

也就是说,从经济学家的视角,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依托,以商品为载体,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活动。体验经济强调强烈感官刺激和享受,强调真实的氛围、深刻的印象和事后美好的回忆,它最大的特征就是生产和消费的个性化,而消费者也更愿意为这种个性化的体验付出更高的费用。在服务经济时代,产品是企业提供服务的载体,服务才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而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的更高层次,是以创造个性化生活及商业体验获得利润的。

三、旅游体验

体验的实质与旅游的本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旅游体验较体验经济更早的提出并一直是旅游学界重要的研究内容。以Driver和Brown为代表的北美体验派(Experience based management)学者较早认识到旅游体验才是旅游休闲管理的最终产品。这个学派指出旅游开发规划的核心是为游客设计独特的旅游体验。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旅游体验理论的探讨。谢彦君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个体通过与外部世界取得联系,从而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是旅游者的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者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或相互作用后的结果,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活动形式实现的一个时序过程。这种旅游体验过程是一个有一定自组织能力的连续系统。它由一个个富有特色和专门意义的情境串联组合而成,这些情境则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另类行为环境:旅游世界[4]。他把旅游期望当做在旅游体验过程中度量旅游体验质量的标尺。邹统钎认为,旅游体验的本质在于体验的真实性,旅游体验的类型,除了娱乐、教育、逃避、审美,还应有移情,为了给游客塑造舒畅而独特的旅游体验,旅游景区的体验塑造应遵循差异性、参与性、真实性和挑战性的原则[5]。

四、体验经济与旅游体验对区域旅游开发的启示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旅游业。体验经济赋予了旅游新的内涵,体验经济正在全面地渗入到旅游业中,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趋势。

在区域旅游开发实践中,存在一些区域旅游产品简单模仿、重复雷同,旅游形象模糊、过度依靠低价竞争、旅游收益差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是区域旅游产品无差异化,旅游开发没有充分分析自身的特色,开发过程简单化;二是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导产品,缺乏休闲和参与性的产品,容易导致不同地区的旅游开发中相互模仿、重复建设。因此,在区域旅游竞争中,既然旅游产品差异化小,处于非优旅游区位的区域的旅游开发必然面临被动的弱势局面,难以有好的发展。

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来华目的还是以观光为主。2008年安徽省收费类旅游景区按景区性质可分为休闲类、公园类、文博馆(历史古迹)类和观光类,其中观光类和历史古迹类景区占各类景区的77.4%,休闲类景区只占14.8%。

总体来看,中国目前的旅游产业大部分还只是以黄金周为代表的“观光式”游历,人流多而现金流不大,旅游产业的增加值微薄。因此,我们在区域旅游开发中应大力引入一组全新的概念――体验经济与旅游体验式开发。

1.转变传统旅游开发观念,突出游客参与和体验。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旅游的体验属性决定了旅游业能够而且必须较其他行业更快地进入和适应体验经济的时代。体验式旅游是以旅游业为舞台和道具,以游客参与互动为主要特征,以使游客得到各种感官刺激和精神震撼为主要目标地新兴旅游方式。体验式旅游强调游客的个性需求与个体的突出感受,体验旅游开发不同于传统的统一标准化的观光型旅游路线设计,而是要针对游客个体需求,设计和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参与互动,给游客以深刻的体验,而游客也必将愿意为此付出可能更高的费用。

2.加强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是有巨大的差异性的:一种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出不同的旅游体验产品;即使是同一种体验产品,不同的游客或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的体验也是有较大差异的。而差异越大,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旅游重游率必将提高。

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要按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体验与旅游互动双赢关系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其具体设计方向就是让旅游者在差异化体验和活动参与中追求身心享受,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让经营者在提供体验机会和情感性消费中,获得长期的发展机会和持续的经济效益;让旅游地社会在文化经济的互动作用中,获得综合效益的最优化;由此达到风景与人的情景交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即体验旅游的高潮,从而各主体都能获得自身最大效益。

区域旅游开发中,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特点、游客的需求特点和客源市场总体特点,可以设计开发如下体验旅游产品:

一是娱乐型体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动力是变化,是改造,是在原有的旅游中让娱乐体验渗透到游客整个旅游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参与活动、观看演出等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的目的。

二是逃避型体验旅游产品。现代生活的紧张和压力,使得人们想通过外出旅行暂时抛弃尘世的烦嚣。如农家乐型旅游就可迎合有些人想抛开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去体验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希望在家庭和工作以外的乡村与人接触交流,在相异的环境中把自己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舒畅和愉悦。

区域旅游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常态;旅游休闲经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性

科学分析旅游休闲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从而明确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更加科学的做出旅游决策,合理配置区域资源,有助于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同样要注意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也能够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新常态下旅游休闲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展开分析。

一、旅游业的总体阐述

(一)旅游业特点目前学界对于旅游业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认为旅游业是为旅行者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后者认为其是旅游者在交通、住宿、代购代销、联络,通过为旅行者提供导游、代办手续等并利用企业相关交通资源、住宿资源等为旅行者提供服务从而获得报酬的行业。

1.综合性。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主要是通过为游客提供其所需求的服务、面向游客提出相应的业务,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游客在旅途过程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元化的,因此,旅游产业与其他许多产业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复杂。根据游客需求元素,大致可以分为饮食、住宿、出行、游玩、购物、娱乐等方面。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业需要加强与这些产业中的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够给游客带来综合化的服务。可以看出,旅游业含盖了餐饮、住宿、交通、旅社、娱乐及购物等行业。

2.关联性。旅游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刺激了消费需求,从而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又能够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就目前现状分析,旅游业的联动效果不仅带动了餐饮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商业、景区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外,还推动了地区农业、工业、城市规划以及体育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3.敏感性。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旅游业自身分析,内部组成以及相关产业之间的协调性,当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时,需要保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若任何地方出现脱节的现象,都可能造成旅游产业链的破坏,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其他方面分析,自然景观、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需要以各种资源为基础,在非旅游业能控制的资源中,能够或多或少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帮助。

4.开放性。旅游业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化产业。通过旅游活动能够建立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并且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在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树立地区形象。

(二)旅游业发展背景

1、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我国的生产力不断提高,进而社会政治和国民经济构建模式也发生变化,推动了社会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是人们进行娱乐和休闲主要方式,具有游览性和空间变化性特点,因此旅游业需要一定的物质设备基础。当下航空扥个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不同形式运输飞机的产生,电力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旅游也的发展,为旅游人群提供了方便性和舒适感,实现了远程旅游现代化发展目标。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产业提供了硬件设施,方便了人们的旅游住行。电视媒体和广播产业的发展,通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高品质要求。社会的不断进步,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体改,代表着人们的收入较为客观,因此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增加了对精神的需求,旅游产业可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要,开拓人们的精神视野,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具有近先远后的特点,其是从国内的旅游,逐渐发展到对外旅游的因素。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因此,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较快、政治稳定、科学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站在整体的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特点,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国民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2.旅游产业面向群众化发展。纵观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历程,其是随着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下,我国旅游产业也逐渐朝着群众化和大众化方向发展。当下,我国旅游产业已经改变了传统单一发展模式,不再具有阶级性和局限性,而是面向整个社会全体,不同人员展开,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消费体系中重要消费环节。对于旅游产业的群众化和大众化发展,不仅仅是单一的旅游人数的增多,旅游团体规模的变大,更展现在旅游频率的增加、旅游距离的变大、旅游行程的增加、旅游留宿时间的变长等等。依据相关你研究人员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人口年龄和发展规模将会不断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务收入将不断提高,人们可以自己分配的时间将增大,人们具有更多自由权利,工作休息的时间将会增加。进而,旅游产业的需求将变大,人们体育文化、旅游娱乐等等产业的需求将增加,进而旅游的频率和人数。旅游团体规模和留宿时间将急剧上涨。面对旅游产业的群众化、大众化、集约化发展,旅游产业要增加对旅游也的管理,改变传统单一旅游经营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多样化。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管理理念,增加旅游产业的经营优势,构建新型旅游体系,把旅游产业的娱乐休闲功能和文化产业紧密结合,来促进旅游产业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大目标。

3.旅游产业的多样化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单一旅游产业运作模式,实现了旅游产业群众化、大众化发展目标,使得旅游产业发展更加多元化,可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职业人群的需要。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我国的旅游产业注定朝向多元化形式发展,传统的固定旅游发展模式依据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进而,为了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众多旅游机构开始增加旅游的项目和游玩形式,来满足不同人群对旅游产业的需求。例如,在当下旅游产业中,依据不同年龄群体,进行旅游团体的构建。包括青年旅行团、夕阳红旅行团、教师履行团体、职工旅行团体、夏令营履行团体、结婚旅行团体等等。其次,也出现了不同组织单位的履行团体。包括。体育团体、考古团体等等、依据旅游的不同价格,也分为高级奢侈旅游团体,和大众化旅游团体等等。旅游产业的多样化发展,是受社会发展影响,可以满足不同个体、团体、机构、年龄对旅游的需求,极大的促进了社会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内涵

区域经济增长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段时期内地区生产产品和劳务数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可表现为特定区域产出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具体表现为该地区创造的产品或价值在时间参数上呈客观增长的趋势并且这种产出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因此,可以说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目前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计量主要是通过统筹该地区经济总产值来计算的,一般是将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民生产总值以及地区人民收入等方面来表现的。就产品数量以及劳务总量等方面而言,主要通过地区人民生产总值来反映的,即以通过地区人口增长情况来矫正而得到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此外,还可以通过地区人均收入来体现。就地区劳务总量方面而言,主要是通过劳务总量的增长或投入产出比的增长来反映。

三、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一)旅游乘数理论

就现代经济学理论而言,旅游经济效益是指一个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会对当地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旅游乘数理论主要是通过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应用这一理论能够有效观察到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旅游乘数的大小与游客在旅游地区消费开支有密切的相关性,通常情况下,旅游乘数与游客支出和地区经济均呈正相关性。阿切尔学者将旅游乘数细分为营业收入、产出、收入和就业等几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收入方面,其能够反应旅游消费为当地收入带来的数学关系,可细分为人民收入和政府收入。在研究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收入乘数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观测指标;而就业参数能够反馈游客消费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可代表旅游创造的就业职位或是旅游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就业人数的比率。旅游乘数对于发展旅游业的地区来说,能够反映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支出,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有效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保障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发挥联动效应,刺激地区经济水平的增长。

(二)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1.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主要的影响。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推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开完成。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同时促使当地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同时通过连锁效应、产业效应以及联动效应等方式,推动顶底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经验分析,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游客基本开支对旅游行业的产出、收入、就业等方面起到直接影响,是旅游消费所带来的直接效应。旅游收入在初次分配主要对象为旅行社、饭店、交通企业以及游览部门等企业和部门。②旅游企业和相关受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向其他企业购入商品、材料、设备等,各级政府将在旅游行业中收缴的税款投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能够在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得到间接的发展。相关研究指出,旅游行业所带来的间接价值远超过直接价值。③直接或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企业或部门将获得的利润用于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以及员工的奖金,还包括一些服务型消费的支出,能够推动旅游行业以及相关部门的发展。对旅游利润的再分配能够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招聘新职员,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2.旅游行业发展对区域经济总体影响。旅游行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旅游业能够提高地区居民收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速产业的优化、提高就业率、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保障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从经济因素分析,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是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从另一角度分析,旅游业的发展能够直接增加地区收入,实现产业增收,促进地区经济的良好循环,推动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就现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言,旅游对于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例如便捷的交通、良好的自然环境等,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推动地区基础建设的完善,从而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就我国总体情况分析,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旅游行业的发展。2015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超过1021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超过536.42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10.3%。旅游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潜力。

3.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益。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效果主要是由其发展潜力和发展现状所决定的,能够通过其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或地区就业人数的比重来判断。①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旅游业的收入增长与地区收入增长呈相同趋势,根据经济学原理分析,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用于城市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的数量会随着分配比重的增长而增长,并最终会促使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关调查指出,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旅游行业收入在我国GDP总值中所占比重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能够有效反应旅游业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游客在旅游地区所购买或享受的服务能够直接为当地带来收入,从而造成直接影响,而地区收入的增长在再分配过程中会带来间接收入增长。②累积建设资金: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产业,通过旅游行业的发展,除了能够吸引国内游客外,在引进国外资本投入和扩大对外贸易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其作为一种无形出口贸易,比商品出口贸易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带来稳定的外汇增长。

四、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来影响的机理性阐述

(一)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来影响

由上文的阐述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到旅游产业的影响。我国旅游产业为经济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利用刺激消费、外资的极具、外汇的增加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的,这也体现出经济的增长和旅游产业发展紧密联系性。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加带来影响,进行吉利性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其一,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旅游的产品多样化,增加了旅游业的物质服务、带动了旅游业的其它产品的消费。旅游商品消费的增加,加快了旅游产业发展进程,扩大了旅游产业发展规模,实现了旅游产业商品价值最大化,提高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效率,扩大了旅游产业发展规模,进而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经济基础。其二,旅游产业的发展积累了旅游资源,增加了外商和不同群体,对我国地域和不同区域的关注度,促进了我国不同地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旅游产业促进我国不同地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不同群体和组织带来的投资,为我国旅游产业奠定坚实资金基础,形成财务的积累,利用旅游产业的经济和财务积累,来为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奠定资金基础。第二,旅游产业为不同地区和区域带来资金的积累,地区政府可以利用旅游产业带来的资金进行资金的再利用,利用资金来进行投资引商。增加地区和区域的科学技术设备,增加地区和区域的人才,包高新型科学技术应用到不同发展环节和机构,把高技术型人才放到合适岗位,来促进地区和区域内部经济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大目标,第三,利用旅游产业的发展,来增加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旅游产业具有高消费特征,其产品的创新较快,更新交替周期较短。为了促进地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旅游产业最大能效。首先,要对地区和区域经济体制和市场结构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满足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增加商品和服务环境,利用新观念,新型科学技术手段,来促进地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大目标,利用旅游产的发展,带动地区和区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旅游业能够提高地区居民收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速产业的优化、提高就业率、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保障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从经济因素分析,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是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财政收入的增长。

(二)旅游产业对入境经济增长的带来影响

依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局部经济和主体经济的发展,其也促进了我国入境经济的增长。站在总体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入境经济的影响较大,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的不断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对旅游产业的需要变大,使得我国旅游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国内旅游产业发展形势伴有喷泉式发展模式。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使得旅游产业的选择性较多,旅游产业发展形式,呈现以地区为主导,不断向周围扩散形式,把经济发展缓慢地区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紧密相连,实现经济内的整合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较慢地域的经济水平,利于在旅游产业的鸿沟上,增加相邻地区经济联系性,产生空间集约化,经济发展一体化现象。利于产业的空间集约化和经济发展一体化,利于促进不同地区和区域的整合发展,减少了恶意竞争事件的发生,利于增加地区和区域经济的品牌性发展模式。和入境经济相比较,入境经济也极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把主要资金进行整合,增加了对区域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关注度。入境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旅游产业带来旅游设备和资金的积累,增加了我国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利于利于外来资金来完善我国旅游产业中发展不足,促进了我国地区和区域外来资金的积累,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大目标。依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受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对我国入境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阻碍用。我国旅游产业的入境发展,在贰仟零九年时,发展较为缓慢,出现发展瓶颈,我国入境经济发展速度和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相比,发展较为缓慢。这一形势也说明了,我国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作用,大于入境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也不可以忽略其带来的积极影响,肯定入境经济为我国地去和区域经济带来的有利影响。

作者:刘志霞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区域旅游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旅游经济;区域经济差距;平衡;效果评价

一、前言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呈现不平衡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发展区域旅游经济能够有效协调地区经济之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为此,发展区域经济成为当下协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受到国家相关部门与组织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区域,更应该加强本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终形成以“旅游带动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

发展旅游行业是否能够缓解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主要看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较之经济相对发展的地区,落后地区在发展旅游时的增长率明显偏高;(2)对于落后地区,区域内的经济总量中,落后地区所占比重更大,同时其增长率已经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明旅游业的不断增长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建立收敛模型,将以上思想定量化地表达出来,收敛模型包括固定资产、人力资本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的投资内容,计量收敛模型主要采用以下形式:

当中,rjt代表人均GDP实际增长,yjt-1代表上期人均GDP水平,tojt代表旅游行业人均GDP水平;xjt代表其它一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投入的固定资产、人力资本以及当地对外开放水平。为了将区域经济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清楚呈现出来,可以通过调整收敛模式部分因素的方式得以实现,即取T=1,这样便于考察各省(市、区)横截面数据的年度变化情况,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区域旅游经济的年度发展趋势。经过计算,能够通过判别系数含义的方法分析经济状态,具体如下:如果β是正值,γ同样是正值,表明发展旅游行业能够扩大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如果β是负值,γ同样是负值,表明发展旅游行业能够缩小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若β为正值,而γ为负值,说明即使经济差距出现扩大化趋势,但旅游行业对这一趋势起到弱化效果,即旅游行业缩小了经济发展的差距;若β为负值,γ为正值,表明即使经济差距出现缩小化趋势,但旅游行业扩大了经济发展的差距。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验证旅游行业的作用和地位,还要对不包括旅游行业的区域经济情况进行计量分析,通过比较两种情况的稳态值、收敛时间和收敛速度,得出最准确的结果。

2.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的数据基本来源于我国权威机构的相关统计,考察数据涉及到:31个省(市、区)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年末人数、固定资产总额、旅游行业的总收入(包括国内旅游、入境旅游等方面收入)、我国生产总值(GDP)。以上数据均来自权威机构的统计年鉴,不同年份的信息数据均根据当年实际情况进行换算和处理,以消除因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不稳定因素,使不同年份、时期的数据结果具备可比性。

三、旅游行业对平衡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化特征分析

旅游行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是以旅游经济的增长率和所占平均比重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在下面的论述中,主要通过分析旅游经济在区域GDP中的所占比重和实际增长水平来研究发展旅游行业会对经济发展起到的具体影响,经济占比代表区域旅游发展的质量及水平,经济增长代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情况。

图 2000年至2012年我国31个省(市、区)旅游经济的

平均增长率与旅游经济在GDP中的平均比重

我国31个省(市、区)在2000年―2012年间的旅游经济平均增长率和旅游经济在GDP中的平均比重,详见上图。由图可知,二者在总体趋势上大致属于反向对应关系,也就表明旅游经济所占的经济比重高,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较慢;而旅游经济在GDP中平均比重较低的区域,其旅游经济增长率比较快;旅游收入在GDP中平均比重高的区域大多都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旅游收入在GDP中平均比重低的区域,多数是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当然这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的存在,例如,云南、贵州两省的旅游经济在GDP中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2.67%和17.15%,但在全国范围来看,这两个省份是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这就说明,经济较落后的省份能够通过增长旅游经济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样有助于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经济均衡发展。

四、采用计量分析法来研究旅游行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

1.回归检查及得出结果

由图中反映出的信息可以看出,2000年-2012年间的旅游业发展对缩小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将采用Eviews 6.0对收敛模型的计量公式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详见下表。

区域旅游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广西旅游合作博弈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不断发展,全世界出现了各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中国—东盟正是其中的一个。中国与东盟从对抗到合作,从昔日的冷战对手到如今的战略伙伴,跨越四十年的风雨历程,成功地把彼此的关系塑造成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中国—东盟区域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中国—东盟区域范围包括中国和东盟的10个国家:新加坡、菲律宾、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文莱、印尼、柬埔寨、泰国和缅甸,合作领域涉及商贸、旅游、能源、医药等多个领域。

一、广西旅游业现状和资源特色

旅游业发展比较成熟,据广西旅游统计资料,2006年广西接待游客1707729人次,比2005年增长15.61%,其中国外游客突破1046687人次。[1]旅游外汇收入42312万美元,在全国排名第13位。[2]越南、泰国和新加坡是广西主要的入境客源市场。

广西旅游拥有优越的资源禀赋,以桂林山水为代表,兼有桂平西山、宁明山花园两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和31个省级风景区。风景区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为特色各不相同。根据各自资源特色,形成了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古迹为特色的桂北旅游区;以壮族文化、南亚热带滨海风光和边关旅游为特色的桂南旅游区;突出历史古迹、宗教文化、风景名胜和侨乡风貌的桂东旅游区;以长寿旅游和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桂西旅游区。

同时,广西还兼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广西与越南陆路接壤,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文莱等国隔海相望,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中心位置,拥有延边沿海优势,是传统上中国沟通东南亚的桥头堡。在交通建设方面,广西拥有公路、铁路、水路、港口及100多条国内外航线,不仅是通向西南的大通道,还是连接中国—东盟的大通道。

也正是因为如此便利的区位条件,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成为各方的最优战略选择。本文将在合作博弈的分析基础上,通过经济学意义的比较,来说明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的。

二、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博弈分析

从经济学意义上分析,作为政府组织也可以被视为理性的经济人。基于这样的假设,我们可以认为广西选择与东盟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必然要有利可图。同样,东盟各国选择与广西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时,也要有利可图,否则,合作经济组织不可能出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不可能存在。双方进行这种策略选择时,我们可以从合作博弈的角度来分析探讨。

(一)博弈模型构建

1、假设:①该博弈模型的参与者是广西和东盟各国,为简单起见,我们将参与者定义为A和B。A代表广西,B代表(i=1、2、3…10,代表东盟各国)。

②A和B选择互相合作时,都获得收益m;A,B都不合作时,都获得n,且m>n>0,即双方合作时都能获得高于不合作时的收益;A合作,B不合作时,A获得0,B获得s;A不合作,B合作时,A获得s,B获得0,其中s>m,因为不合作的一方可以节省合作成本,同时收获合作时的利益。

③在该模型中,只要双方都选择合作,则永远合作下去;一旦其中一方选择不合作,则另一方从下一阶段开始,总是选择不合作。且每一参与者在在重复博弈中得到的收益等于各自在所有阶段博弈中得到的收益现值,其贴现因子都为δ(0<δ<1),模型中的收益解释为收益净值。

2、博弈的支付矩阵如图1所示:

3、参与者双方的收益:

①一直合作时有

(i=A、B;j=1,2,3…)(1)

(2)

②参与者有一方在第t阶段选择不合作时,有

(3)

(t=1,2,3…)(4)

(5)

(t=1,2,3…)(6)

其中,Π1表示在t阶段选择合作的一方的收益现值,Π2表示在t阶段选择不合作的一方的收益现值。

(二)模型分析在上图中双方的支付矩阵里,如果这个博弈只是一个阶段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那么其纳什均衡为(不合作,不合作),即广西和东盟不实行旅游区域合作策略。从经济学意义上可以解释为,如果双方合作只有一期,那么合作的成本高于不合作时的成本,会导致该期不合作时的净收益反而大于合作时的净收益。

如果双方决定合作且一直合作下去,在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只要(6)式的值小于(2)式的值,即:,则任何一方不会选择不合作。化简该不等式,可得:,其中,s>m>n>0,故。因此:

①只要<δ<1,即可保证该不等式成立,此时,参与博弈的双方都会一直选择合作策略。也就是说,只要贴现因子δ足够大,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最佳策略是双方一直合作下去,当前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与该结论是相符的。

②m的值变化会使δ的取值发生变化,当m增大时,δ会在更大的取值范围内满足合作策略的要求,当m+∞时,δ的取值范围为(0,1);当m减小时,满足要求的δ取值范围也相应缩小,直到时,δ1。

③s变化时,δ值域也发生相应变化,当s增加时,δ值域缩小,直到s+∞时,δ1;当s减小时,δ值域变大,直到sm时,δ值域为。

④n变化时,δ值域随之变化,n增加时,δ值域缩小,直到nm时,δ1;当n减小时,δ值域变大,直到n0时,δ值域为。

其中,δ是贴现因子,跟银行利率有关。s是一方合作时另一方选择不合作策略的收益,m是双方都合作时的收益,n是双方都不合作时的收益,要保证合作一直进行,需要让m值足够大;m越大,即收益越大,合作的意愿越坚定。因此,在实践中,基于双方开展旅游合作的前提下,广西更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在实践中以合作为基石,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以期在合作中取得更大的m值。

三、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与对策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广西旅游业一方面有着区域经济发展新环境,在广西—东盟合作体中,拥有更加宽阔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包括国内和国际竞争,并且对旅游产品质量和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所以,基于上述分析,在新的合作背景下,广西需要调整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做好行业规划和规范,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发展对策。

(一)立足自身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提高广西旅游资源的品位,树立优秀的旅游形象。

一方面,开发旅游新产品和保护现有旅游产品相结合。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旅游产品也同样面临着开发、成长、成熟和衰退期。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开发新产品成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广西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旅游业还在起步阶段,而早期发展旅游的地区,如桂林已经出现部分产品进入市场衰退期,面临着淘汰出市的危机。因此,各地要根据自身状况合理开发新的具有特色的产品,以保证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树立优秀旅游区的良好品质形象。同时,在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有的旅游产品,尽可能地延长每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达到利润最大化。

另一方面,调整和优化广西旅游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结构化。旅游业是一个高关联度的产业,本身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部门,同时又能带动多个其他产业的发展。从总体上说,广西旅游业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应该加强产业建设,引导产业向集约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加强产业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木桶原理”使最短边与其他边一样长,发挥整体的优势;另一方面,改变单纯的以扩大规模和投入为发展旅游的手段,充分利用资源,使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

(二)充分利用中国—东盟的合作平台,整合区域资源,深度开发客源市场。同时“泛珠三角洲”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力,在基础设施和通道建设方面形成独特的旅游营销模式。

1、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旅游交流合作以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每年在南宁举办一次广西—东盟高层旅游论坛,在博览会期间举办广西国际旅游展,将其作为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吸引东盟各国旅游部门每年都来参展;每年组织一次到东盟的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每年邀请一次东盟国家的媒体及大型旅行社来广西考察、采访,以扩大影响,扩大旅游促销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2、加强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加强广西与东盟,特别是与中南半岛各国的旅游合作,合作圈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迅速跟上步伐,尤其是旅游通道的建设。

陆路方面目前广西已有一条铁路与越南连接,但未与整条泛亚铁路连通,与东盟其他国家的铁路连接还处于空白,因此可以规划建设:一南新公路,即南宁—河内—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高速公路,可沟通我国华东、华南一带与中南半岛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二是南金公路,即南宁—东兴(越南芒街)—越南下龙湾—海防—南定—胡志明—柬埔寨金边,连接泰国的亚兰,沟通印度支那半岛,可沟通中国与印度支那3国的旅游合作;三南新铁路,贯通南宁—河内—胡志明—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四南(宁)—仰(光)铁路,线路走向为中国南宁—越南河内—老挝万象—泰国清迈—缅甸仰光,途经中、越、老、泰、缅5国。

海路方面,广西现有北海港、防城港、钦州港3个沿海港口,已开通北海至越南下龙湾和防城港至越南下龙湾两条海上旅游航线。随着广西与东盟各国旅游业的发展,应尽快完善北海、防城港至越南下龙湾的海上航线;今后还应开辟远距离海上航线,如广西至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海上航线等,真正实现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战略。

航空方面,开通南宁至胡志明市、曼谷、雅加达、吉隆坡、新加坡的正常国际航班以及到马尼拉、万象、金边的包机航线;开通桂林至马尼拉、雅加达、河内等城市的空中航线,以形成中国南方与东盟合作的国际航空网络。

3、改善和保护资源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广西要根据旅游资源特色,筛选优质项目进行包装后推出,招商引资,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东盟国家的资金投到广西旅游业。同时,广西也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条件较具备的东盟国家投资旅游项目或接待设施,接待中国到东盟旅游的客人,创造经济效益。

中国与东盟应考虑建立像欧盟“申根协定”一样的签证制,即广西应该向国家争取在广西口岸对东南亚国家的游客试行类似于香港到深圳的便利签证,至少是实行落地签证制度,这对广西开展与东盟的旅游合作也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旅游业正日益受到各国各地区重视,其综合社会效益和拉动作用已被证明,而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旅游合作为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我们期待广西在合作背景下,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合作区之间的旅游交流,进一步开拓自己的客源市场,使旅游业的发展更进一步,为广西的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news_detail/newsshow.aspid=A200736105703942096

[2]/news_detail/oldshow.aspid=a2007361123139751

[3]彭得成.论中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资本市场战略[J].旅游调研,2000(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