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

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

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

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范文第1篇

一、帮扶村扶贫户和帮扶干部基本情况

结对帮扶干部共58名,帮扶联系村4个,分别为铅厂镇XX村、XX村、XX社区及延伸村XX乡XX村。经工作队前期摸排及核查,确定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户共121户,其中扶贫开发户50户,纯低保户65户,五保户6户,总人口247人;

(一)XX村:共4户10人,其中:低保户4户10人。结对帮扶干部2名。

(二)XX村:共44户97人,其中:低保户27户,51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户15户,44人。结对帮扶干部11名。

(三)XX社区:共45户86人,其中:低保户29户42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开发户14户42人。结对帮扶干部17名。

(四)XX村:共28户54人,其中:低保户5户11人;五保户2户2人;扶贫开发户21户41人。结对帮扶干部28名。

二、扶贫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等政策措施,确保2015—2018年帮扶村减少贫困人口121户247人,实现扶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促进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强。

(二)扶持方式。将扶贫对象科学分类,确保每户都有干部帮扶,做到结对帮扶到村到户,责任到人。采取“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类一套”帮扶方式、“一户一套”帮扶办法,把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整装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具体重点做好“五帮扶加一村一套”帮扶措施。

1.帮扶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野生刺葡萄、油茶、乡村旅游、笋竹、脐橙等特色产业。结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小额贷款政策,协调解决贫困户资金困难。

2.帮扶就业创业。组织实施“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有劳动力的贫困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或农村实用技术。

3.帮扶完善保障。协调落实困难家庭助学措施,对因病因灾致贫的家庭,及时落实救助措施,并加大兜底保障力度,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4.帮扶改善条件。围绕“安全房”、“放心水”、“畅通路”等工程,继续改善贫困家庭居住、生产生活条件。

5.帮扶提升后劲。帮扶村支部和党员干部在精准扶贫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

6.实行“一村一套”帮扶措施。制定驻村2015—2018年精准扶贫脱贫计划表(见附件),每年按30%速度脱贫,到2018年全面完成扶贫任务。

三、措施政策

2015年各帮扶联系村具体措施计划如下: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发展刺葡萄种植产业,并建立刺葡萄产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对接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2015-2018年规划发展刺葡萄基地规模200亩,2015年新发展刺葡萄60亩。

2.继续发展脐橙产业,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的种植发展脐橙产业。

(二)技能培训。结合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邀请上级技术人员到村对农户进行培训。同时结合远程教育,播放种植技术视频,加强技能培训。

(三)基础设施建设

1.农村饮水。计划2015年新建黄沙垇组、竹山下组自来水工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2.通组公路。计划2015年硬化长河坝组通组公路1300米,解决该组行路难问题。

3.农田水利。计划2015年完善全村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巩固脐橙产业。以柑橘黄龙病防控为重点,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联防联控理事会,做好统防统治工作,建10亩避虫网及脐橙假植苗基地。

2.发展刺葡萄种植。依托邓弟波刺葡萄基地,计划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刺葡萄50亩,同时实现25人就业。

3.发展蔬菜种植。依托清水塘蔬菜基地,引导脐橙产业转型户发展蔬菜种植产业,计划2015年发展订单农业100亩。

4.发展生猪养殖业。依托松山牧业年发展养殖户3户,计划年出栏生猪300头,同时实现15人就业。

(二)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种养植等培训3期,培训300余人次,让闲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三)基础设施建设

1.解决安全饮水。计划新建一处水源地,铺设主管网3000米,全面解决全村333户1283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同时满足5个落村企业用水需求,壮大该村企业,实现更多人就业创业;

2.完善水利设施。对全村水渠进行全面维修加固,解决农户旱期农业用水问题。同时重点实施李坑、岩背组小农田水利项目;

3.新建文化设施。以楼下社区为依托,计划新增1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小型文化广场。

XX社区

(一)产业发展

1.大力发展刺葡萄产业,计划2015年全村发展刺葡萄20亩,农户4户;

2.加强现有脐橙园的管理,严控黄龙病的发生,巩固老果园,采取补种、新种的办法,扩大新果园,计划2015年新发展脐橙20亩,农户3户;

3.利用XX社区区位、生态优势,大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计划发展农家乐2户;

4.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计划发展麻羊养殖1户,规模30头以上,发展家禽养殖10户,规模1000羽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级挤一点、农户集一点的办法,解决全村264户1000多人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2.完善村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修建桅杆下组水坡1座、田心组水圳100多米;

3.计划架设村部主干道两旁路灯,解决夜间农民行路难问题。

(三)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1.积极组织扶贫对象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同时不定期聘请专家到村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扶贫对象的各种技能;

2.积极争取上级扶持保障政策,扩大扶贫对象的保障力度和覆盖面;

3.积极争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对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确保2015年完成扶贫对象改造任务2户。

XX村

(一)产业发展

1.发展刺葡萄产业。计划2015年新发展种植10亩、农户3户;

2.巩固脐橙产业。加强现有果业园的管理,采取补种、新种的办法,扩大新果园,计划2015年新发展面积10亩,农户1户;

(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计划培训人数50人以上;

(三)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

1.积极争取扶持和社会保障政策,扩大扶贫对象的保障力度和覆盖面。

2.继续争取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对象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进度,计划2015年完成扶贫对象改造任务2户;

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范文第2篇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

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中心,立足实际,不断深化妇联计生“三结合”工作,以关爱女孩成长,关注母亲健康“为主题,围绕2011年“巾帼示范村”建设、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创建、新型妇女骨干培养、妇女培训工作目标及计生“三结合”帮扶任务(每社区2户),以开展“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积极开展妇女技能培训,帮助妇女实现再就业。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宣传计划生育和男女平等政策,增强国策意识

社区妇代会要加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妇联工作的议事日程,组织妇女工作者和辖区育龄妇女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新修订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强化计生帮扶意识,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向广大妇女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依托“母亲健康快车”等项目,向广大妇女开展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实用技术、妇女生殖保健常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咨询活动和“计生帮扶志愿者”工作,为人口计生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帮助计生户就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各社区妇代会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为计生户妇女搭建服务平台,在创业、提供技能培训、子女教育、扶贫助困等方面,给予计生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结扎户实实再再的帮助。发挥“计生帮扶志愿者”的积极作用,为计生家庭提供资金帮扶、物资帮扶、技术帮扶、信息帮扶,通过多途径,帮助计划生育家庭拓宽创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结合“双学双比女能手”培养妇女自主创业,并在计生妇女中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带头人和治富能手,并带动妇女姐妹共同脱贫致富。在帮助计生妇女及其子女创业、就业时,优先考虑为其提供“妇女小额贷款”扶持帮助,积极营造遵守国策、国家关心、社会关爱的良好社会氛围,将“关爱女孩”行动和推动计生妇女健康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三)履行维权工作职能,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妇联、妇代会要加强《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组织妇女进行学习、培训,注重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关爱女孩”行动,为计生独生子女家庭提供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帮助。

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范文第3篇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与信息化建设

(1)建档立卡。国务院扶贫办制定《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明确贫困户、贫困村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负责省级相关人员培训、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工作;各省(区、市)根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分省(区、市)和分片区贫困人口规模,按照《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中确定的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分解和控制办法,负责将贫困人口、贫困村规模逐级向下分解到村到户,并负责市县两级相关人员培训、专项督查等工作;县负责贫困户、贫困村确定,并组织乡(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工作。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档立卡工作,相关数据录入电脑,联网运行,并实现动态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设。国务院扶贫办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方案,制订标准规范,整合办内原有信息系统,建设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各省(区、市)、市(区)、县(区)负责设备购置、人员配备、数据采集和更新等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引导各项资源向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配置,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此项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后逐步升级完善。

(二)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3)各省(区、市)普遍建立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数据库。此项工作由各省(区、市)负责,20xx年6月底前派驻到位。

(4)做好干部选派工作。各省(区、市)要充分动员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民主党派、企事业单位参与驻村帮扶工作,选派有较高政治素质、能力较强、特别是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工作,并明确职责分工、帮扶项目、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等。

(5)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工作队负责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不脱贫、不脱钩;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参与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6)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各省(区、市)建立健全驻村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制度,充分调动驻村干部的积极性,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提拔重用,对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实行退出和问责。加强驻村工作队的规范管理,实现驻村干部帮扶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

各省(区、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品牌。

(7)雨露计划。各省(区、市)扶贫和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人社等部门,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政策和规划,对参加中高职教育或两年及以上职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发放生活补助,提供扶贫贴息贷款支持,提升贫困户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稳就业、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和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8)扶贫小额信贷。各省(区、市)扶贫、财政和金融部门负责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没有外出就业、有一定技能又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帮助换穷业。提高瞄准性,加强监管,真正惠及贫困户。

(9)易地扶贫搬迁。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局)与扶贫部门共同负责制定规划和计划,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使这部分贫困群众彻底挪穷窝。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迁户的意愿,并着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等问题。

(四)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区、市)扶贫部门要将扶贫措施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紧密衔接,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培育扶贫开发品牌项目的同时,继续做好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

(11)各行业部门,要重点围绕落实25号文件,组织实施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十项重点工作。各行业部门按照25号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12)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统筹建设中国扶贫网,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共享,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搭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国务院扶贫办负责顶层设计,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20xx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鼓励引导各级定点扶贫单位、参加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军队和武警部队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扶贫参与主体,到贫困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帮扶效果可持续,实现社会帮扶的精准化、科学化。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各省(区、市)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于20xx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准扶贫考核机制。

健全贫困县精准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重点县退出机制。

(14)中组部牵头,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统计局配合,20xx年12月底前修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指导意见》,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

(15)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发改委、财政部,20xx年6月底前修订出台《扶贫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政府扶贫责任落实情况以及扶贫成效。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根据考核和评估结果改进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片区牵头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县、乡(镇)两级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强化责任落实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原则,逐级分解落实;扶贫部门要抓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沟通、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相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分工,发挥职能和行业优势,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乡镇实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中共xx市xx区委办公室、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x委办发〔20xx〕18号)精神,结合xx镇实际,特制定xx镇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一届一次、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改善贫困村的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建卡、村造册,政府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二)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分类制定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和计划,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三)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专项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两学一做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主题征文选登)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捆绑投入,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四)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组织实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即一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五)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分期分批稳定脱贫达到小康。

(一)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队,贫困村由区上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非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组,开展对贫困户的帮扶工作。

(二)贫困户。从20xx 年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年稳定脱贫 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确保到 2020 年,全镇 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目标,达到六个保障,即收入有保障、住房有保障、设施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养老有保障。

四、工作内容

驻村工作队要及时组织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针对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一)基础设施改善到村到户

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环境,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1.驻村工作队制定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

2.制定饮水安全工作实施计划,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3.制定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二)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镇政府组建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要协助贫困村开展贫困户识别、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工作,制定并实施贫困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引进资源、筹措资金、指导实施并监督管理扶贫项目,协调当地党员干部、能人大户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户。

(三)增收项目到村到户

1.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扶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每个贫困村有一个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带动,促进贫困户增收;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收入;鼓励向贫困户注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有劳动能力且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购买就业岗位,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致富。

2.加强旅游村创建工作,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农家乐、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四)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到村到户

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与相关生态工程相结合,努力实现扶贫和生态两个方面的目标。

(五)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和医疗卫生到村到户

教育部门要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免除制度,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免除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和奖学金资助。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新农合等医改政策的宣传力度。

(六)扶志到村到户

把扶贫开发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结合起来,帮助村组干部及贫困户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改变精神面貌,鼓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

(七)社会爱心帮扶到村到户

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在基础设施改善、致富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对贫困户在重大疾病和残疾人救助、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捐资助学、饮水安全、危房改造、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帮扶。

(八)惠农政策落实到户

坚持把落实惠农政策纳入农民负担监管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严格程序,加强监督,所有直补资金采取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九)社会救助到户

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户,民政部门要纳入低保范畴,实行应保尽保;对于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的低收入家庭要给予临时救助。

(十)信贷支持到户

金融机构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免担保、免抵押贷款。政府通过贴息、风险补偿、购买保险等措施降低贷款风险,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支持。

(十一)法律援助到户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网络,在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片区或贫困村设立法律援助点,确立援助联络员,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五、组织保障

(一)落实责任。坚持政府为主体,分级负责,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实行村支两委负总责,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都水族自治县;扶贫开发政策;实施情况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33-02

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启动至今,三都水族自治县全力突破扶贫开发的三项重点工作,把产业化与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把整乡推进和党建扶贫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制定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产业化扶贫

三都立足县情,诞生了“山地高效农业、集团帮扶、产业化扶贫、乡村旅游”四位一体的“三都扶贫模式”,或者称之为“三都经验”,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的充分认可,称赞三都县开创了一条适合当地群众发展致富的产业化扶贫好路子。

三都县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经果林、工业原料林、无公害蔬菜、优质米等种植业项目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猪、牛品种改良等养殖业出现了不少亮点。2009年9月,贵州省首批实施蔬菜产业化扶贫的5个重点县就包括了三都县,并获得50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区域覆盖1 729户贫困户,主要用于补贴农户使用的优质蔬菜种子和地膜,以及为蔬菜基地建立相关配套设施等。从2010年开始,三都县按照“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借助于黔南州的“185工程”,充分发挥绿色有机农产品在生产和供应上的优势,建设“早熟蔬菜、葡萄、柳源香鸡”三大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十五”以来,三都县扶持葡萄、蔬菜、九阡李、核桃等重点产业,仅2008―2012年贵州省投入6 02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三都县实施的九阡李、葡萄、蔬菜和核桃四类种植业产业面积达62 900亩,12个乡镇112个村被覆盖,其中88个贫困村、贫困户11 141户50 134人受益,产业扶贫开发初步形成规模。

2013年,贵州省扶贫办集中70%的财政扶贫发展资金用于三都等10个扶贫攻坚示范县的核桃、草地生态畜牧等10大扶贫产业的发展,三都县获得超过8 000万元以上的投入,用于培育2―3个扶贫产业,将山地高效农业园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通过扶持重点特色优势产业,贫困村的农业大幅增效,贫困农户的生产模式由过去“养鸡为油盐,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逐步转向“名、特、优”的产业发展模式,为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脱贫致富步伐加快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二、整村推进、整乡推进

2007年三都县30个村进行整村推进综合扶贫开发,涉及234个村民组12 042户54 189人,分布于15个乡镇,共实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13个,社会帮扶项目4个,总资金2 186.6万元。2009年又新增12个乡镇16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所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基本素质和人民基本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奠定了贫困乡村协调发展的基础[1]。

三都县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选择三合、交梨、九阡和杨拱四个乡镇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示范带动、区域开发、板块推进”的思路,打造“集团帮扶、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和“县为单位、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示范点。

三都在充分借助各类社会帮扶制度的基础上,统筹协调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项目资金,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记其功”,形成了“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加大水、电、路、沼气池等项目的投入力度,重点改善贫困乡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三都县创新模式,将整村推进转变为整乡推进,进而变成整乡数乡区域化连片推进,并且把产业化作为整乡推进的核心内容,支持贫困地区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有效衔接产业化发展区域与整村(整乡)推进区域。

三、对口帮扶

自对口帮扶政策实施至今,三都水族自治县主要受到深圳市、宁波市、广州海珠区开展的对口帮扶。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先富帮后富”的战略部署,带着“帮扶三都就是帮扶一个民族”的政治使命,深圳市属国有企以及社会各界在教育、医疗卫生、通讯电力工业交通、旅游、抗灾、人畜饮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给予了三都水族人民实质性的帮扶。到2012年的十七年来,深圳市社会各界不仅在资金和物资上给予了无私的援助,而且还大力支持文化宣传、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帮扶项目共计176个,资金和物资总额达1.16亿。这是深圳特区干部群众对国家对口帮扶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体现了特区干部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是“先富帮后富,同走富裕路”思想的实践。

2013年2月,《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确定了广州市的对口帮扶地区为黔南州,并且在双方签订的《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中进一步明确海珠区结对帮扶三都县,对口帮扶的内容涉及干部培训、经济技术合作、农业和科研发展等方面,双方按照《三都・海珠2013―2020年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合作。

四、党建扶贫

自1995年以来,每年都有党建扶贫工作队和各相关单位在三都县积极开展党建帮扶活动,帮扶内容涉及党的建设、群众脱贫增收、工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使三都各项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省州党建扶贫工作队始终着眼三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点问题和群众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围绕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到全县各个乡镇进行基层调研,解决各个乡镇的实际困难,协调项目资金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促进三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多年来,一批批省、州党建扶贫工作队和有关部门关心和帮扶三都的发展,三都的贫困面貌有了较大改观,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和谐、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一年,省委办公厅就深入三都600人次,走访群众3 480人次,共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194个,办理实事172件,协调和直接帮扶资金(物资)达到5 330.44万元,为群众办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

三都县为确保党建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坚持做好统筹协调,抓好项目落实和群众动员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抓实推进;坚持树立隐患意识,结合当前全州抗洪救灾的严峻形势,积极协调镇、村,抓好隐患排查,建立和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坚持注意工作进度,要制定和明确各个项目落实的具体时间表,分项抓好落实,确保工作效果。同时,三都水族自治县还加强研究、强化监管,及时出台党建扶贫工作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扎实推行“五个一”管理模式(即一旬一考勤、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小结、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评,充分发挥党建扶贫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雨露计划

三都县及各乡镇积极开展各类雨露计划,主要包括“雨露计划・圆梦行动”“雨露计划”民心工程和“雨露计划”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

一是“雨露计划・圆梦行动”。根据《三都水族自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12年度“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助贫困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工作的通知》,三都县实施“雨露计划・圆梦行动”,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问题。2012年,中和镇本着贫困户子女优先、单亲家庭优先、少数民族优先、残疾人口家庭优先、一本学生优先和自愿申请的原则,以“一宣传、一公开”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该项工作。经过严格审批,中和镇成功申报了5名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每名学生均得到了4 000元的资助,极大程度地解决了部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入学难题。2013年,三都县的“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资助110名新考取的贫困大学生,每人得到了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资助4 000元(共计44万元),让他们能够在大学校园里追逐他们的梦想。

二是“雨露计划”民心工程。三都县在2010年开始实施“雨露计划”民心工程,为农村免费培训了3 200名产业化技能人才。为了提升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的质量和效果,三都县扶贫办采取校、办联合的形式,积极与贵州省的各类经济学校和贵州省的中等茶叶学校联合举办“雨露班”培训,培训班采取理论与实训并重的方式,分期分批面向广大农村贫困农户招生,学制为一年,培训内容包括茶叶栽培与加工专业、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财务电算化等四大专业知识。培训学员在校学习落花有意蝗学费、书费、住宿费、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鉴定费、卧具费等都全免,同时还可获得生活补助费2 700元。学习期满,通过考试且成绩合格者,颁发由省教育厅验印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学校技能部门鉴定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推荐就业。至2010年8月中旬,三都县扶贫办已在大河、合江、交梨、周覃等乡(镇)推荐了第一批学员赴校学习。

三是“雨露计划”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从2011年开始,三都县各乡镇在不同时间都分别开展了与农业产业化项目相关的技能培训,内容涉及农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对象包括干部和群众并分布在各乡镇的各个行政区中,通过培训提高了乡村干部和农民的综合素质,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各个项目有序实施,高效发挥效益。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的共同难题,是人类社会的强烈愿望。这些年来,三都紧紧围绕农村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通过定点帮扶、对口帮扶、集团帮扶等社会扶贫的有力推动,同时充分结合整乡推进、产业化扶贫等有效的扶贫开发方式,以“减贫摘帽”为目标,抓产业、惠民生、奔小康,探索出一条贫困山区扶贫开发的新路子,三都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县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规模的扶贫政策实施确实让三都人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农户对这些扶贫政策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认可,也表现出对扶贫政策实施情况、实施效果的关注,并提出最希望政府给予的是资金、技术和后续发展上帮助,这也为下一步政府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方向指引。

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炉霍县城西南部,距离县城8公里,全村58户,279人,劳动力123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截止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低保户6户20人,特困人员10人,残疾人17人,享受养老保险47人,参加新农保56人,参加新农合279人,学生30人,其中大中专4人,中学12人,小学14人,中共党员11人,预备党员2人,积极分子3人,三老干部3人,僧侣25人(其中尼姑5人、喇嘛20人),村组干部7人。

二、致贫原因分析

对昌龙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四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昌龙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昌龙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民生设施。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19户,贫困人口77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昌龙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昌龙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昌龙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需要将木耳基地转型发展问题;计划在该村实施修建每家每户小型蔬菜大棚,对种植进行扶持。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种植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农作物等种植技术培训。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修建入户硬化路330米;新增加电杆3根,解决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生活用电问题;计划建设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在10月进行。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