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我防护 ;医疗纠纷; 手术室护士; 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616

随着患者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利的意识增强,医患、护患纠纷不断增加。在这种新形势下,为减少这些纠纷的发生,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津学习,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学习

1.1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护理行为除了包括各种治疗行为,还有心理护理、手术配合等多个方面,是手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协助医生缩短病程、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但很多护士却缺乏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现今社会,我国各项法律、法规逐渐规范化,人民群众各项意识也随着知识的增加逐渐加强,医患关系、护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纠纷不断。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提高法律意识,明白医疗服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合法权益。体现出准确、及时、完善、审慎、热情、耐心、规范、严谨等服务宗旨。

1.2医疗服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合法权益

1.2.1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及医院正当权利。

我国《卫生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都是护理人员应该学习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了护患双方所享有的权利,以保护患者、手术室护理人员和其他相关医疗从业人员以及医院的正当权益。

1.2.2患者所享有的权利

医护人员必须尊重和维护患者的以下权利:①平等待遇:对待患者应坚持医院内外一样、生活贫富一样、关系生熟一样、领导群众一样、男女老少一样的服务宗旨,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位患者。②知情权: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权,有权了解治疗方案、所有用药及治疗后可能产生的后果。③隐私保护权:是指护理人员应恪守患者的秘密,不可将患者的隐私和秘密随意泄露,以免影响患者今后的工作和生活。④获得尊重的权利:工作中尊重病人的权利,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手术中不能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议论病人的病情。此外手术室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遮盖好患者的身体,保护好患者的隐私部位不被侵犯。

1.2.3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的措施

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增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讲座,针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客观地对有关医疗事件案例加以总结把相关报道贴在宣传栏内并引以为戒。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律性,加强责任心,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其从法律的角度去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准确地书术护理记录单,增强医疗安全意识,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操作

2.1重视术前患者家属履行签字及病人交接

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且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让患者或家属履行签字手续,也是术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严格手术病人的查对及交接制度,接病人时,一定要依据手术通知单,防止接错病人,携带手术病人送交接表,并核对病人、病历等一致。病人随身带的贵重物品要由病人亲自交给家人保管,对手术前病人有皮肤异常的应告知手术医生,由手术医生决定是否做手术,并在手术护理单上注明。

2.2规范书术护理记录单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中各项制度的执行及病人特殊情况的记录,具有法律意义,要规范书写记录,强化证据意识,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面前,才能从容不迫、有理有据。记录必须做到正确、真实、完整,严禁丢失、涂改、隐瞒、伪造和销毁。手术医生及护士均有责任管理手术物品,关闭体腔前后必须要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细清点物品,无误后签名。

2.3手术中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手术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失、弄错。常规要求病人的病理标本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交给巡回护士,将标本放入盛有固定液的容器内,贴上标签并作好标本登记。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和医生共同核对清楚不可混放。术中冰切片必须专人送检,送检人要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

2.4选择安全的工作环境

根据手术的大小安排相应数量及资格的护士,拥有安全而有保障的手术环境是达到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仪器设备确保良好。麻醉废气浓度不得超标,单独使用各种笑气、卤代类吸入麻醉时,其空气污染水平不应超过2.5 ppm。

3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沟通

改善服务态度建立良好沟通是法律范围以外的减少护患矛盾的有限措施,手术室护士形象应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衣帽整洁,当患者进入手术间时,通过亲切的问候,简短的、友好的交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患者感觉到安全放心。术前、术后应访视患者,术前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前的一些准备,使患者对手术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减少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总之,手术室护士从法律角度加强自身防护,除了增强法律意识意外,更重要的是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明白手术物品管理和记录书写的重要性,严格按规定完成手术室中的全部工作。建立及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防止发生产生法律纠纷的重要措施之一,避免了护患之间矛盾的产生,从而也就维护了手术室护士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叶爱娥.谈手术室护士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加强自身防护[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年第4期

[2]许向华,许威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医疗纠纷[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1-6-29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标准预防; 认知; 职业损伤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4-0075-03

Investigation on Cognition and Occupation Injury of Standard Precautions of Operation Room Nurse/HUANG Zhu-jiang,LIN Hui-rui,SONG Tao,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4):75-7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on room nurse cognition of standard prevention and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z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The survey used a random sample,selected a total of 60 operation room nurses in 3 second class hospitals,and 5 tertiary hospitals randomly,got the information of standard prevention and occupation exposure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bout operation room nurses.Resul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gnition of standard precaution among nurses with different seniority,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level of hospital(P

【Key words】 Prevention standard; Cognition; Occupation injury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e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Guangzhou 511442,China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长时间暴露于多种危害因素中,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感染或者患上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即职业暴露[1]。1999年中国引进由美国疾控中心在1985年提出的新医院感染预防策略,于2000年编入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也就是标准预防,其定义是指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均需隔离,不论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都需要隔离。为了解手术室护士标准预防认知,提高标准预防能力,对广州市8家医院手术室护士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二级医院3所,三级医院5所,注册一年及以上手术室护士60名。二级医院31名(51.7%),三级医院29名(48.3%);女55名(91.7%),男5名(8.3%);平均年龄(29.45±4.72)岁。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采用周阳的《标准预防调查问卷》[2],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医院级别、工龄情况等)。标准预防的认知(标准预防概念)和职业暴露、职业损伤情况(损伤的方式、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成5个条目,以“是”、“否”、“不知道”回答,“是”规定为1分,“否”和“不知道”规定为0分,满分为5分,≥3分计合格,最后得分越高说明认知情况越好。

1.2.2 问卷调查方法 2013年5月,由调查员向手术室护士长介绍问卷内容和填写要求,然后于1周后由护士长负责回收问卷。对6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经历及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SP)执行情况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2份,剔除无效问卷(条目缺失大于10%)12份,最终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83.3%。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60名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60名研究对象的工龄、职称、学历、职业防护培训来源、院级等一般情况见表1。

2.2 不同背景手术室护士标准预防的认知情况

80%以上的手术室护士能正确认知及执行标准预防,详见表2。不同学历与院级的护士标准预防的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不同工龄、职称和医院级别的护士对标准预防的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年、主管护师以上和三级医院的护士认知较好,见表4。

2.3 不同等级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与职业损伤比较

对于术中曾暴露与艾滋病和乙肝的次数上看,两个级别的医院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级医院护士1年内被锐器损伤的次数要高于三级医院(P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类别 人数(名) 构成比(%)

工龄 1~5年 27 45.0

6~10年 22 36.7

11~15年 7 11.7

>16年 4 6.7

职称 护士 22 36.7

护师 31 51.7

主管护师 6 10.0

副主任护师 1 1.7

学历 中专 3 5.0

大专 24 40.0

本科及以上 33 55.0

职业防护培训来源 无 2 3.3

1~2 33 55.0

≥3 25 41.7

院级 二级 31 51.7

三级 29 48.3

表2 护士对标准预防的认知及执行人数

问题 人数(名) 构成比(%)

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有传染性 54 90.0

标准预防既保护医务人员又保护患者 52 86.7

标准预防既能防止血源性疾病又能防治非血源性疾病 60 100

标准预防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59 98.3

把所有患者当作有潜在的血液传播疾病进行防护 49 81.7

2.4 不同等级医院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锐器伤的场景比较

二、三级医院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被刺伤的场景中,二级医院护士的发生率要高于三级医院(P

表3 不同背景护士对标准预防的认知得分情况 名

类别 人数 认知得分

字2值 P值

工龄 1~5年 27 1 26 2.882 0.410

6~10年 22 3 19

11~15年 7 0 7

>16年 4 0 4

职称 护士 22 2 20 0.711 0.871

护师 31 2 29

主管护师 6 0 6

副主任护师 1 0 1

学历 中专 3 1 2 7.089 0.029

大专 24 3 21

本科及以上 33 0 33

院级 二级 31 4 27 4.000 0.045

三级 29 0 29

表4 不同背景手术室护士标准预防认知情况的比较

类别 人数(名) 正确 名(%) 错误 名(%) 字2值 P值

工龄 1~5年 27 18(66.7) 9(33.3) 3.972 0.046

6~10年 22 16(72.7) 6(27.3)

11~15年 7 7(100) 0

>16年 4 4(100) 0

职称 护士 22 11(50.0) 11(50.0) 10.211 0.001

护师 31 27(87.1) 4(12.9)

主管护师 6 6(100) 0

副主任护师 1 1(100) 0

学历 中专 3 1(33.3) 2(66.7) 7.530 0.230

大专 24 15(62.5) 9(37.5)

本科及以上 33 29(87.9) 4(12.1)

院级 二级 31 17(54.8) 14(45.2) 13.671 0.000

三级 29 28(96.6) 1(3.4)

3 讨论

3.1 广州地区手术室护士对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的认知

此次接受调查的护士中对标准预防认知的正确率及执行率较高,表2~4显示,不同工龄、职称、医院级别间,分别是工龄>10年、主管护师及以上和三级医院的护士认知较好,认知程度的提高有赖于政府有关部门对院感知识普及和重视,每年在我国各大城市均有举办各种大型感控知识教育大会,临床工作人员均有机会参加。不同的工龄、职称、学历等均会影响护士学习感控知识,包括参加培训的次数、对感控认识的程度及接接受能力等。三级医院除参加一些大型的公共会议之外,一般在院内也有定期的院感知识培训,使三级医院对护士对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的认知会更深刻。

3.2 手术室职业暴露与职业损伤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危险性较高,无论在何级别的医院,护士均有较多机会接触到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医院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仍有不足,1年内被刺伤见血的比例仍然较高,暴露的原因中“防不胜防”和 “疏于防范”占主要地位。该现象表明尽管护士对职业防护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防护的执行远远不够,说明职业暴露的普遍存在。尽管操作不熟练和繁忙、疲劳所占比例较低,而在北京的一份调查中却显示疲劳是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3],反映了手术室工作量大、人力资源配置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的矛盾,直接影响了职业防护的有效实施。器械护士时被锐器刺伤的机会最高,这与传统的职业防护观念直接相关,现在大部分医院依然直接用手传递锐器,另外护士的熟练程度、与手术医生配合均有一定关系[3]。从表5、6中可看出二、三级医院对职业暴露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被刺伤见血的次数还是发生锐器伤的场景,二级均多于三级医院,尽管对于医院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上的回答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3.3 针对目前广州地区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措施

根据不同医院的级别,卫生行政部门应调整对于手术室职业暴露与损伤培训的工作重心,重点加强对二级医院手术室护士的强化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以医院内部培训为主,并定期考核,达到熟练掌握锐器的操作。同样在三级医院更应加强对护士的院感知识培训,重点放在新入职和低年资的护士,并定期考核。

采用全新防护模式,如传递锐器时使用弯盘传递,用硬质锐器收集盒,锐器盒的使用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4]。手术室护士应主动学习传染性疾病的知识,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有必要采取行政手段强化和规范操作[5],提高自我防护意识[6],对确诊携带感染因素者按标准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对急诊或未确诊患者均须要按阳性处理,接触有感染血液或体液时均应有个人保护装置。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还要注意缓解护士因长时间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减少无效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制定护理对策,能明显减少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可在手术室推广。

为加强规范护理工作,各医院感控部门须加大职业防护与培训的力度,更新防护设备,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规和技术规范进一步细化手术室的感控措施,加强对手术室护士及其手术室全体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的培训,规范职业防护工作流程, 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阮征,刘芳.护士职业防护新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3):333-335.

[2]周阳,李映兰,郑悦平,等.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及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37-739.

[3]成健,杨洋,宋妍春,等.北京三所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J].护理杂志,2011,28(11):30-31,41.

[4]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71-573.

[5]徐爱梅,叶培英,卓青,等.手术室护士标准预防认知与执行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5):941-943.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防护;职业性损伤;认知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153-02

手术室护士必须接触各种手术患者,与化学药品及化学消毒剂、各种手术器械、麻醉废气、具有传染性的医疗废弃物等频繁接触,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自我防护,极易造成医源叉感染。故应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本职业危害认知程度,增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通过加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教育,强化防护技能训练,将职业性伤害降至最低。笔者对所在地4所医院中138名在岗手术室护士进行职业危害认知程度及防护行为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地4所医院中138名在岗手术室护士作为考察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年龄为20~45岁,其中护师20名,护士108名,主管护师10名。

1.2 调查方法

共发放138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回收率为95.7%。问卷结合手术室具体情况自行设计。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整理,采用百分比构成法对资料进行统计。

2 结果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认知状况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锐器刺伤、对血源性感染、消毒灭菌剂、不良姿势认知较好;但对环氧乙烷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性,及使用PVC成分的一次性物品时应戴手套以及当被HB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首先挤出污血,用碘伏消毒并进行被动免疫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等状况认知有限。

3 讨论

3.1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认知程度较高,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认知较临床科室护士高[1]。但手术室护士对某些状况认知有一定的欠缺。虽然这些因素在普通病房遇见相对较少,常被护士所忽视,但由于手术室的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时常会接触到这些损伤因素,由此而引起的损伤发生概率较高。例如:一次性医疗物品大多由环氧乙烷气体消毒,而残留在物品上的环氧乙烷气体对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吸入过量时甚至可引起中毒反应,并可导致白血病、癌症等,甚至会引起孕妇流产[2]。而日常手术中护士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含有戴奥辛的卫生材料制品,如输液器、输血器等,长期接触戴奥辛的卫生材料制品可引起内分泌失调,甚至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癌症[3]。这些因素严重威胁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

3.2 防护对策

3.2.1 加强职业危害认知教育,强化职业风险意识,医院管理者必须注重加强手术室护士的在职培训,强调职业危害对护士自身健康的影响,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对护士的防护知识的培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医院、科室应采取系统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的教育,并将防护知识考核常规化,促使护理人员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4]。

3.2.2 完善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预防规范措施。在国内,大多数职业危害是在护士受到伤害后才意识到,继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种亡羊补牢的措施是极不可取的,应防患于未然,因此,建立预防规范措施很有必要[5]。同时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促进护理人员执行防护措施。

3.2.3 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加强自身防护。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有传染倾向患者,做好标准预防。手术过程中要集中精力,注意正确的工作姿势,传递器械时要稳、准,术中传递注射器应套上针套,针头用后及时处理,回套针冒后放于锐器盒,集中毁形处理。使用由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的一次性医疗物品时,如能嗅出环氧乙烷味,必须将吸附的环氧乙烷驱散后才能使用[6],戊二醛使用时容器加盖,接触时带手套、防护镜、防止溅入皮肤和眼内。手术室内应配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接触。

3.2.4 医院管理层应重视手术室各种职业性危险因素,提供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要切实落实有关规章制度,监督防护措施的落实,全面完善防护用品的配备,配备必需的防护用具,并保证足量,适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刘钰,周利.北京市8所医院急诊护士防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3):200.

[2]张斌,张环.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防护[J].吉林医学,2004,25(5):85-86.

[3]罗洪.医院的环境污染与防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0):450.

[4]林虹,马淑清,黄敏霞.澳门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认知及自我防护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8):755.

[5]侯美凤,江利秋,陈云超.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67.

[6]谢越.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2006,1(20):167.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隐患;防护

手术室是一个高危的环境,安全隐患多种多样不可忽视,安全管理成为保障患者安全与利益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客观分析,探讨有效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手术室常见隐患

1.1 术前护理隐患 接错患者、错放手术间。常见于患儿、老年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昏迷等不能准确回答问题的患者。因手术需要临时调换手术间,如未严格查对易错放手术间。由于推车较窄,护送患者入手术室时,用力过猛或者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患者的掉落,带来意外情况。弄错手术部位。如人体对称器官或肢体部位术前查对不严致摆错,开错手术部位。手术摆放不当,如肢体约束带过紧,肢体过度外展致神经受压、肢体循环障碍、压疮,衬垫不当影响循环、呼吸。

1.2 术中护理隐患 术中物品清点有误。添加物品记录不及时,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使用前忽略检查螺丝有无松动脱落,导致缝针、纱布等异物遗留于体腔。术中三查七对执行不严,如输液查对有误,执行口头医嘱复述有误导致用错药。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或器械消毒不严,无菌物品过期使用,引起术后感染。术中仪器缺乏检修,临时出现故障;手术器械准备不全,准备器械和所行手术不甚一致;吸引器管道堵塞等。

1.3 术后安全隐患 清点物品有误,关闭体腔前后的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数目不一致;护送患者途中发生输液滚针,引流管脱落,患者衣物丢失等。术后护理不当造成感染等。

2 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

2.1 管理因素 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操作流程不合理,缺乏执行力;不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训,管理人员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防范措施。

2.2 人员因素 责任心不强,聘用制护士比例日益增加,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差错事故的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术中用物准备不全,新技术不熟悉,配合不主动、不默契,延误手术时间。对一些新仪器、新设备操作不熟练,延误患者治疗和抢救时机,引发护理安全问题。

3 防护对策

3.1 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 使用腕带作为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做出明确标识,并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认定,避免发生患者、部位、术式等错误。相关临床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等进行核查及清点,双方确认后交接。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3.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成正相关[1]。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业务交流,把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三基培训,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学历的自学考试及各类继续教育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进修深造。对新引进仪器和设备要加强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技能及应急能力。

3.3 建立质控小组,全面控制护理质量 科学合理的质控流程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2]。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管理条例,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护理安全讨论会和质量分析会,针对已经发生的差错事故,认真组织讨论,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制订整改措施,及时制止,尽早排除。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3.4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对护理人员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制,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弹性排班,护士长每天根据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工作时间,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团队协作精神,让各级人员能力有充分发挥和创造的机会,确保护理安全。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室的护理隐患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3]。作为手术室护士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将管理细化,责任到个人,倡导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及时发现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应针对存在的隐患,及时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与减少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周培萱.手术室护理工作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及预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2): 298.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文第5篇

探讨手术室职业危害对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手术室忽视常见的职业危险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对职业危险及预防措施的学习,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室相关职业性感染,从而保障了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

关键词:手术室; 职业危险;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91-01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劳动强度大,每天要接触各种手术患者,另外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对手术室护士健康带来威胁。为了保障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有效地控制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保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 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生物性危险因素:

生物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主要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破伤风、绿脓杆菌、梅毒等微生物感染。手术室护士每天要接触各种手术患者,要清洗整理患者手术后的各种器械、敷料、仪器等,若自我防护措施不规范,不仅自身可能感染病原体,甚至发生交叉感染。

1.2 物理性危险因素:

在手术过程中,经常会有在C型臂、X光定位照片等操作,手术室护士也会暴露于放射的环境中,这些辐射性危害会给手术室护士造成伤害,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

手术中各种监护仪、电刀、吸引器、空调等噪声均会影响手术室工作人员内分泌和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失眠。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症状。

手术室的电器非常多,吸引器损坏漏电、电插座接触不良、线路老化、无安全用电知识等,有时给医务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1.3 化学性危险因素:

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甲醛等。这些挥发性消毒剂对皮肤、粘膜、呼吸道、胃肠道、神经系统均有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哮喘等。

麻醉废气的污染,主要是异氟醚、氨氟醚从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泄露,污染手术室的空气。长期接触可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1]。

2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的预防措施

2.1 生物性危险因素的控制: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要查看患者的化验单,根据不同情况要进行合理预防,如果是感染手术要安排在感染手术间,操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常使用锐利器械,如刀、剪刀、缝针等,由于工作节奏快,传递器械频繁,极易损伤自己和他人[2],污染的锐器刺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果有锐器刺破皮肤,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出血液,然后清洗伤口,用碘酊、酒精消毒后包扎伤口。手术室护士要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必要的预防接种[3]。

2.2 物理性危险因素的控制:

术中需要使用C型臂、X光定位照片等的手术应该安排在专用手术间,参加手术的人员要穿戴防护用具,尽量减少摄片次数,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减少手术人员辐射的危害。

正确对待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利用防噪声措施,合理布局,如手术室使用中央空调、中心吸引等。及时淘汰陈旧设备,选用噪声小、性能好的仪器设备。手术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尽量调低音量,暂时不使用的仪器及时关闭。定期检查和维修仪器设备,必要时上油。手术间内要保持安静,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

2.3 化学性危险因素的控制:

手术间内要安装净化装置,每天定时通风,定时检测空气质量。手术室护士要掌握化学消毒剂的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配备消毒液时要带好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配好的化学消毒剂要盛装在严密加盖的容器内,以减少消毒剂的挥发。手术中切除的病理组织要放在密封的标本盒内。手术室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尽可能以新型低毒、无毒的产品为主。手术室护士要提高防污意识,减少污染源的产生,定期检测麻醉机的密闭性,减少气体排出。

3 小结

在医学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问题,制定可行的科学管理方法。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面临健康的多种因素,首先要从观念上加强防护意识,制定切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各种防护措施。在工作中严格执行防护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避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维护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周擎 基层医院临床麻醉医师职业暴露因素及预防措施[J]. 医学信息 2014.12. 48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