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第1篇

一、古典音乐的简介

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皇帝,《吕氏春秋仲勇记古月篇》曾记,皇帝令伶伦做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至昆仑之阴,取竹之邂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但是,经过无数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远远超过了皇帝所在的岁月。在河南所发现的古音乐仪器16支骨笛,据考证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可见中国古典音乐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自有音乐的创作以来,经历无数音乐家的变更和创新,中国古典音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艺术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奇特的风姿,因其古典优雅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奇异多变的演奏形式,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音乐从其概念上讲,是区别于古典音乐的。广义的古典音乐指的是西洋古典音乐,其复杂多变的创作技巧以及蕴涵的深刻内涵,有别于民俗音乐。而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它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民族风俗、思想内涵和文化精髓。在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指引下,音乐所体现出的是一种高雅、静谧的内在美,其中蕴含的思想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二、古典音乐中的古典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音乐是利用文字来记谱的,宫、商、角、徵、羽与简谱中的1、2、3、5、6相对应,而在周代时形成七音阶,新增变徵和变宫虽然七音阶早已经形成,但是古代的音乐形式中多以五音十二律为主。在《诗经》《楚辞》以及之后的唐宋诗词元曲等,都具有相应的谱被乐队所演奏。但是,由于时代原因,演奏音乐的艺人几乎都处于社会的下层,如宫女、舞女等,因此,音乐才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和流传。所以中国古典音乐是与中国古典文化紧密相连的,它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诗情画意的美,音乐体现的意境较之文学而言,增加了音律的听觉效果,更能引起人们心中的情感和共鸣。诸如《关山月》《陇头吟》《阳关曲》等众多诗词,也作为民歌而广为流传,并以琴歌的形式得以保存。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历史特征,某些淫词艳曲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中国古典音乐从旋律与和声来看,是追求旋律和节奏变化的。其形式就如同旋律勾勒的中国画,清新自然。同时中国古典音乐是古人情感之音的写照,如对恋人的思念之音,对自然生命的向往之音,对祖国山河壮丽雄伟的感叹之音等,无不体现了古人心中的情愫。然而,古典音乐与古典文化相通,都蕴含着古人浓厚的山水情結,因此,古典音乐总给人一种蜿蜒动听、细水长流之感,一些琴瑟合奏或独奏中,虽然没有惊人的场面,然而却是能让人回味无穷的,在音乐中能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如遇知音般难舍难弃。而正是这样一种心灵上的艺术,使人们通过音乐能够体悟到自然之音在心灵深处的回旋和萦绕,意蕴深长,难以言表,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莫过于此。就如静水深流,意蕴在婉转流淌的同时,蕴含着不可言说的激情,平淡中透着新奇。

三、古典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第2篇

【考点解读】

考点一 古埃及的金字塔

金字塔矗立于非洲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国王权力的象征。因为外形近似汉字“金”字,所以我国称它们为金字塔。

【例1】(2016・山东青岛・30)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 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解析】本题考查古埃及金字塔矗立的国家及功用。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C符合题意。金字塔是陵墓不是宫殿,排除A、B;金字塔位于古代埃及,排除D。

【答案】C

【例2】(2016・湖南郴州・13)位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列文明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

A.种姓制度

B.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C.甲骨文

D.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本题考查了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文明成果――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排除A;甲骨文是中国的文字,排除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法典,排除D。

【答案】B

【拓展延伸】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早期文明的标志,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古代劳动人民被古埃及国王(法老)奴役的历史见证。

考点二 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制定者: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

3.诞生地点: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

4.内容:法典条文共282条,刻在一个巨大石柱上。法典宣扬“君权神授”,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等。

5.历史地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考查角度】中考考查的重点是汉谟拉比法典出现的国家、大河流域及其历史地位。除单独以选择题、识图题等形式考查外,该考点也通常与其他法律文献综合,以列举题等形式考查。

【例3】 (2016・山东聊城・18)楔形文字既有语义符号,又有语音符号。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

【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诞生的大河流域。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其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据此分析选项可知:A是东亚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符合题意;B是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不符合题意;C是西亚的两河流域,符合题意;D是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不符合题意。

【答案】C

【拓展延伸】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西亚乃至更广阔的区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典超越了时代,更引领了时代,从中可以认识到法律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考点三 种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之后,逐渐产生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

3.特点: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实质:严格的等级制度。

5.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考查角度】中考考查的重点是种姓制度的实质及四个等级的名称。题型通常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为主。

【例4】(2016・山东泰安・32)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观察图片可知,A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B反映的是秦朝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C反映的是西欧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所以D图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答案】D

【拓展延伸】古代亚非文明之比较:

考点四 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1)背景: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2)时间:公元前6世纪。

(3)地点:古代印度。

(4)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5)主要教义:倡导“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认为世界万物的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6)传播:向南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向北经中亚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7)节日习俗:“浴佛节”“成道节”“涅节”。

2.基督教:

(1)背景: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2)时间:1世纪。

(3)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4)创始人:耶稣(救世主)。

(5)主要教义: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

(6)传播:4世纪时,罗马统治者定基督教为国教。后来,基督教传遍了欧洲各国。

(7)节日习俗:“圣诞节”“复活节”等。

3.伊斯兰教:

(1)背景:阿拉伯半岛处于分裂状态,人们渴望统一。

(2)时间:7世纪。

(3)地点: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4)创始人:。

(5)主要教义:信仰唯一的神“真主”,主张顺从。伊斯兰教的信徒被称为“穆斯林”。

(6)经典:《古兰经》。

(7)传播: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他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8)节日习俗:“开斋节”“宰牲节”等。

【考查角度】世界三大宗教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主要考查三大宗教的产生时间、产生地点、创始人、主要教义及节日习俗。除单独考查外,也经常综合考查其异同点。考查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等为主。

【例5】(2016・四川成都・14)“他收了12名弟子,在巴勒斯坦各地传教;他诅咒剥削者,说他们的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这里的“他”是指( )

A.释迦牟尼 B.耶稣

C. D.三藏法师

【解析】本题考查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由材料中的“巴勒斯坦”“灵魂要升入天堂‘比骆驼穿针眼还难’”等信息,联系所学史实可知他是耶稣。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地点是古代印度,创立伊斯兰教的地点是阿拉伯半岛,三藏法师是佛教弟子,排除A、C、D。

【答案】B

【例6】(2015・黑龙江绥化・1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都有利于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异同点,考查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分别诞生于7世纪和1世纪,①错误;三大宗教都诞生于亚洲,②正确;统治者利用宗教让人忍耐顺从的教义,来加强对人们的思想统治,③正确;三大宗教的传播都有利于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④正确。

【答案】B

【拓展延伸】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同点:

(1)背景:都是在当时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诞生的。

(2)诞生地:都诞生在亚洲地区。

(3)教义:都有主张人们忍耐顺从的教义,统治者利用其对人们进行思想统治。

(4)传播发展:都曾被定为国教,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发展。

(5)影响:信徒众多,对现实政治、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考点五 雅典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

1.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

2.当政者:伯利克里。

3.发展民主的举措:伯利克里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4.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5.结果: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了古代世界的高峰。

6.评价:①积极影响: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②局限性:伯利克里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家,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在雅典,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利,广大的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民利。

【考查角度】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中考的高频考点和考点。重点是为雅典民主政治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伯利克里、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考查题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为主。

【例7】(2016・江苏徐州・2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雅典,可能遇到的场景是( )

A.观看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

B.国王任命陪审法庭官员

C.妇女参与公民大会的表决

D.公民大会决策重大事务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楔形文字铭刻的法典在西亚,排除A;雅典的陪审法庭官员由抽签决定,排除B;雅典伯利克里时期,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参与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的表决,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事务,排除C;D符合题意。

【答案】D

【例8】(2016・海南・13)“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一律平等,有权参与国家管理。除十将军外,国家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该材料叙述的是雅典( )

A.种姓制度 B.等级制度

C.民主政治 D.君主专制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与雅典不符,排除A;等级制度、君主专制与材料“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一律平等”的信息不符,排除B、D;材料叙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行情况,C符合题意。

【答案】C

【拓展延伸】古代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政治方面: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文化方面:现代奥运会、欧洲戏剧等。

(3)科技方面:杠杆定律、浮力定律的运用。

考点六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希波战争:

(1)原因:波斯帝国的侵略和扩张。

(2)时间:公元前5世纪。

(3)交战双方:希腊和波斯。

(4)著名战役:马拉松战役。(为纪念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中的长跑英雄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长跑)

(5)结果:希腊军民经过顽强战斗,彻底战胜了波斯侵略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时间:公元前4世纪。

(2)路线: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远达印度。

(3)结果: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3. 罗马帝国的扩张:

(1)概况: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影响:一方面充满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透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考查角度】古代世界的战争是人类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和融合的一种方式。中考考查的重点有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的扩张。可以单独考查,也经常结合人类和平交流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查。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为主。

【例9】(2016・湖南衡阳・10)英国人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世界的门槛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础。”文中“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它是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在世界古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你判断,“这一战”是 ( )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罗马内战 D.

【解析】抓住材料中“希腊人的智慧”“公元前5世纪”“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等信息分析选项。公元前5世纪,西亚的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这场战争是东方与西方的一次重要碰撞,A符合题意。布匿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排除B;罗马内战与“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不符,排除C;发生在11―13世纪,排除D。

【答案】A

考点七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阿拉伯人:

(1)阿拉伯人把中国古代的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2)改造并传播了由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2.马可・波罗:

(1)马可・波罗来华:127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前往中国,到达中国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海路回国。

(2)影响:记述马可・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考查角度】和平交往是人类文明之间交流和融合的主要方式。中考考查的重点是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来华时中国所处的朝代及《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考查的主要题型是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解析题。

【例10】(2015・湖南怀化・13)我们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的“0、1、2、3、4、5……”这十个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

A.古印度人 B.古阿拉伯人

C.古埃及人 D.古希腊人

【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A符合题意;古阿拉伯人改进和传播了阿拉伯数字,B不合题意;C、D是干扰项,排除。

【答案】A

【例11】 (2015・新疆・7)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既有和平交流也有武力冲突。下列各项中明显与其他交往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B. 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罗马征服地中海

【解析】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是和平交流;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和罗马征服地中海都是武力冲突,所以A与其他三项交往的方式不同。

【答案】A

【拓展延伸】文明交流互鉴应遵循的原则: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平等的。文明的交流应该以和平的方式进行。文明交流互鉴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善于学习先进的外来文明,改革创新等。

【强化训练】

1.金字塔神秘而雄伟,不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观看,更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下列有“金字塔的国度”美誉的是(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

2.“法典建立在两个最著名的原则基础上,此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它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成文法律条文,是人们研究古代巴比伦经济制度与社会法治制度的极其重要的文物。”材料所述“法典”诞生于( )

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两河流域

3.“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雅典公民之所以如此自豪,是因为伯利克里时期他们 ( )

A.已经废除了奴隶制度

B.享有充分的民利

C.实行了男女真正平等

D.完善了王位继承制度

4.在雅典,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关,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共同商议城邦大事,最后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下列人物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决定城邦大事的是( )

A.外邦人

B.全体公民

C.成年男性公民

D.成年女性公民

5. 2016年6月8日,3000多名国内外马拉松爱好者齐聚新疆奇台县,参加“江布拉克”杯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与该赛事相关的战役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布匿战争

C.希波战争

D.特洛伊战争

6.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16年4月13日发表新加坡原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吴俊刚撰写的题为《伊斯兰世界内部矛盾深化》的文章。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

C.荷马

D.

7.郑州市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希波战争、布匿战争、马可・波罗来华等素材,这些素材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8.有人说:阿拉伯民族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史实不能为该观点提供论据的是( )

A.把阿拉伯数字传到世界各地

B. 把中国四大发明传入西亚和欧洲

C.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

D. 把拉丁字母传到亚洲

9.中东地区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美丽富饶的地方。

(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法老专制统治的历史见证。

(2)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刻写的。

(3)世界三大宗教中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制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如何?文中描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两个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希腊文明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与探究,你从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影响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11.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九年级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历史上“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

【文明之源】

(1)图1中的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区域,请你找出下列文明成就对应的区域。

(2)对比图1和图2,指出古代亚非文明与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何不同。

【文明交流】

在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只有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才能显示出它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不断繁荣发展,更好地走向世界。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北京晨报》

(3)根据材料,指出在不同文明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持怎样的心态。你认为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借鉴的主要方式有哪两种?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文明之思】

截至目前,共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方制定出台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并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第3篇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审议批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的高度评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这里山水秀丽,素以“园林之城”闻名天下。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了两席(拙政园、留园)。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苏州好,城里半园亭”。苏州是一座园林名城。1997年12月,以拙政园、

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被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选定苏州――这座我国拥有遗产地最多的城市。苏州古典园林是典型宅第园林,渊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于16世纪―18世纪明清时期全盛,苏州有园林近300处,直至今天,保存较好、能分别代表我国宋、元、明、清南方园林风格的著名园林尚有数十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它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涵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苏州园林――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于一体,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主要特色的苏州园林,数量之多,园艺之精,品位之高,在当今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影响之深远在人类造园史上都是罕见的。

苏州古典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了自然山水的空间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昏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台和美的享受。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荟萃苏州,这与当时文入画家的参与设计分不开的。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它的建筑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方面内容大多是明清时期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苏州园林作为至今保存完整、价值高的城市性建构群体成为人类文明的见证。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可替代的地位。

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地方风情。体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既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有反映各家思想流派、宣扬人生哲理、借助诗词文学渲染,陶;台情操的,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集建筑、雕刻、雕饰、文学、书法、绘画、琴棋书画、工艺美术、陈设布置、盆景及音乐、戏曲等等文化艺术于一体,是给人以典雅精美感受的综合艺术的博物馆。它匠心独具,小中见大。园林面积一般不大,大的四、五亩,小的不足一亩,采用借景、对景、对比、衬托等造园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无限的景致,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空间处理上时而开明阔郎,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传播东方文化的使者,在1979年首先在美国纽约建造了“明轩”庭园,开创了中国园林出口的先河。其深厚的影响不断延伸,进而在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美国、西班牙、南非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造苏州古典园林,出口单体建筑、小品陈设和园林微缩模型。成为“中国的长驻文化大使”。为苏州走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彩桥。苏州古典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堪称“人居环境经典”。早在古代就被帝王采撷到皇家宫苑之中,今天吸引了世界各地专家学者来苏州考察我们祖先的造园艺术、绿化植被、建筑风格、环境治理及现代管理,苏州古典园林成为解决现代文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最佳范本。

苏州古典园林是那样的醇厚,保护它,就是保住我国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的宝库;就是留存可供借鉴的典范,研究、学习、汲取营养,创建有中国特点的、有质量的好作品。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第4篇

一、在现今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的情况下,有没有必要创建中国古典舞体系?

二、中西文化大冲撞、大融合的今天,中国古典舞的历史使命、大中国的地位及其意义是什么?是否需要表现现代人的情感?

(1)古典舞蹈与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等都同属于古典艺术,我们需要古典艺术就如同需要养料一样。它之所以是养料,皆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力量之源、思想的动力。故此,是否需要创建中国古典舞体系,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古典舞蹈有着与其他古典艺术门类所不同的特殊性,由于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随机性、变化性的限制,使得它不可能向其他艺术那样,可以通过文本、古碑、壁画、乐谱等形式将他们所走过的历史,记录并流传下来。因此,面对着这样的特殊性,中国古典舞蹈该怎样去创建,大家争论了很久。种种争论,主要还是基于对“古代”和“古典”这两个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持有不同的理解而造成的。我的理解是这样:“古代”有着特指性,“古典”有着典范性。“古代舞蹈”是泛指历史上所经历的每一个朝代及在那一朝代中所形成的舞蹈。“古典舞蹈”是在一定历史时段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典范性,并且能够概括那一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能够成为典范的舞蹈。古典舞蹈的形成,基于对古代舞蹈的研究。只有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古代舞蹈样式及审美特点,才能从中概括、辨别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舞蹈。这是两者之间必然的联系,所以,搞古典舞蹈所要做的第一步是要对古代舞蹈进行考察,先尽可能地复原它,然后再去概括它。只有在此基础之上的概括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如若想跳过这一过程,就会使中国古典舞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不同,舞蹈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风格韵味、审美特征等等都不竞相同。因此,必须对古典舞蹈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各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才能从中概括出真正的中国古典舞。虽然我们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复原古代舞蹈,而是通过它来做为概括古典舞蹈的基础。

(2)我们研究历史舞蹈,真正的目的不单只为复活古代的舞蹈,而是要通过追溯中国历史舞蹈,来考证中华民族的心理历程,来考证中国舞蹈的美的历程。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应放在文化的层面上来进行。用现代人的思考和所处历史高度的优势。来认识我们的文化。体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重新建立中华民族的自信。找回我们曾有过的气势和雄伟的精神。宏扬中华民族积极、自尊、自信的精神气质,抚慰曾经的屈辱,唤起辉煌的记忆,重建民族自信,找回精神力量,真正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谓中西文化的文化交流、融合应该建立在双方都已具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化特色上。在其中“求同存异”,找到共识进行交流,与此同时保持自己的特点。反之则不是“融合”或“交流”,而是一种文化吞并和文化侵略。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正是靠着种种的因袭关系。这不仅单单指外部的皮肤、骨骼、头发上的因袭,更重要的是依赖在民族心理、文化心理上的这种关系,如若不是这样,也许世界上华人都已经变成“香蕉人”了,中华民族也就不存在了。换一个角度说,“皮肤、骨骼、结构、DNA都有因袭并且没有改变,那么由此使得他们在文化发展的历史中也必然发生种种因袭关系。我们在做的事情的目的,是要让国人通过古典舞的这种艺术形式受到震撼,深深地感动他们。制造一个宏大的、广博的磁场,来引发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信被唤醒的这种精神会更加鼓舞国人,增强国人的斗志,引发他们建立新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信心。这就应该是古典舞在当代存在的价值,也是古典舞存在的历史使命。

在印度,六大派古典舞蹈(婆罗多、卡塔克、卡塔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库契普通),有的失传后又被后人挖掘恢复,有的还是在古派别中新生出来的新的古典舞。

在日本,历经一千二百多年的宫廷雅乐(乐舞),不但未随宫廷生活的衰落而断传,从本世纪初成立“雅乐同志协会”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日本雅乐会”,它又开始在平民和青少年中进行普及。

在欧洲,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古典芭蕾,没有因摩登芭蕾和现代舞的出现而被人们所抛弃,至今它仍与交响乐和歌剧一起被尊为“三大艺术”,而欣赏“三大艺术”仍被看做是高雅的时尚……

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她的“古典舞”何存呢?……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舞蹈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思想情感。那时的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娱乐和。可以说,没有一项重大的活动离得开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也有很大的发展,祭祀祖先、歌颂英雄的乐舞,庄严肃穆、气势雄伟;宴乐娱乐的舞蹈抒情优美、技艺绝伦。至于流传在各族人民中间的舞蹈,更是千姿百态、色彩斑谰。这些传统悠久的人体动态文化,以其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特色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不都去搞现代舞,还要搞古典舞,就因为古典舞是历史,是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经过了几千年所创造的艺术,代表我们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古代传统。而且,与《史记》、与诱蚀的战国青铜器皿、与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厅、与长城及莫高窟一样,都储存了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记忆。假如我们拆掉故宫、长城,书店一切古书绝迹,关闭历史博物馆,停演古典戏剧(包括外国的),把莎士比亚、达・芬奇、菲尔丁这些外籍古人也一律赶出中国国境,毁掉、寺、观、宫、苑,禁止仿古工艺,看戏是现代戏,看舞是现代舞,广大农村的节庆活动不准舞龙耍狮子、踩高跷,农民一律改跳迪斯科……,设想一下,中华民族还存在吗?生活将变成一种什么局面?有些青年朋 友把文化艺术的现代化理解为就是向外国,主要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看齐,可否注意到,越是科学技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越珍视他们的历史、国粹,越热衷于举行古老的传统节庆活动。为什么呢?古典舞之必然存在,是因为任何国家都十分珍爱自己的历史创造和历史成就,也无妨说是民族感情的需要。现代化并不意味着取消民族、种族在文化上必存的区别,我们既需要健康的现代舞蹈,也需要健康的古典舞蹈。要搞成一套“既能表现古代,又能表现出现代的古典舞”的这种提法,值得讨论、商榷。即便是搞训练体系也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毛病。为什么偌大的一个中国就不可以存在纯正的古典舞,而必须一窝蜂地都奔现代,就连艺术的性能也不加考虑呢?党明确地提出“双百”方针,目的是促进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造成繁花似锦的局面。而一到实际,何苦非得一刀切,是否只有全变现代舞才算是舞蹈艺术更新革命?现代舞在现代中国一定崛起是无须担心的,古典舞生存于现代社会,也不可避免的会吸收现代综合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我们是用唯物史观察看待历史,取、舍、扬、弃,也必然反映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然而不是艺术原则、艺术风格、审美特征的现代化。如果是现代舞蹈的发展原则是“破格”,不拘泥于任何传统规范,也不存在中外的畛域,为我所用重点表现现代社会;那么古典舞的发展原则是“守成”,不能抛弃古代形成艺术规范和美学传统,必然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重点也是表现历史生活而无须强求它表现现代社会。两种舞蹈性质不同,功能不同,各有各的范畴。古典就是古典,现代就是现代。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为什么就不可以分工共存呢。几十年来艺术形式、体裁、内格以及表现题材的一窝蜂现象,是违反艺术发展规律的,也不符合“双百“精神。口头上总是提多样化,而行动上总扎堆,这种实质上“左”的现代。一直阻碍着我们事业的发展,应该结束了。

世界古典文化成就范文第5篇

列入“世遗”名录提升园林城市品牌

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成为我国拥有遗产地最多的城市。古典园林作为历史遗产蕴含了古代文化的全部精华,过去名人居士或达官贵人为达到“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寄蛰之地,代表的是一种孤芳自赏的“意趣”。而苏州园林跃升为世界品牌后,这些深藏在幽弄深巷里的古典园林所代表的是一种“城市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意境”,扮演的是现代城市和现代文明主旋律的角色。一方面,我们加大力度,保护古典园林的“原真性”,一方面,走“园林城市”的发展之路,将古典园林城市化,突出城市个性,将城市园林与城市文化、城市历史、城市格局有机融合。

以“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的历史文脉勾勒“园林苏州”,是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十五”以来,苏州市区每年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2003年达到500公顷,先后建成桐泾公园等一批市、区级公园,“百园工程”,居民出行350米即有一处小游园,3年来,共投入绿化资金31亿元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5%,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6平方米。在城市绿化中,苏州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造园艺术的精髓,依托自然山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名城、古园、水乡的特色,“弹石间花丛,隔河看漏窗”的道前街,“人在花中走,柳在岸边行”的临顿路,“两绿夹一河,舟与车俱行”的干将路,飞檐错落、林木蓊郁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带……既体现了移步换景的苏州古园特色,更为千年来古城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布局锦上添花。正是将古典园林的精致和艺术延伸到街巷院落,使城园融为一体,才塑造了苏州独特的城市个性。

2004到2010年,苏州市范围内,将构筑“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明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城市生态网络。在市区,实施虎丘山风景区西扩、石湖上金湾生态动植物园、胥江景观等十大重点园林绿化工程,积极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绿地系统。苏州将牢固确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新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的“人间新天堂”。

打破静态园林 追求大景区建设

苏州古典园林的“静谧”是古代雅士追求的空间效果,被人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现代人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组合,追求动静相宜的结合。对此,我们合理开发旅游特色项目,不断拓展园林风景区的文化,打破以静态观赏为主的格局,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以特有的古典韵律、高雅的文化氛围或传统民风民俗来吸引中外来宾,如虎丘艺术花会、金秋庙会,拙政园杜鹃花节、荷花节,留园的“吴兰薰”吴文化活动,春节时令花展、牡丹景点,网师园特色夜游及怡园水仙展、狮子林春节时令花展、天平红枫节、沧浪亭兰花、展、耦园水乡特色游等等;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们力求这些活动成为精品旅游项目,如虎丘成功推出“虎丘艺术花会”和“金秋虎丘庙会”,一春一秋,一静一动,一雅一俗,相互呼应,相互贯通,形成了一年两会系列特色旅游活动。拙政园自1997年成功举办首届杜鹃花节以来,这一活动已成为苏州特色旅游项目,自1996年举办首届荷花节以来,拙政园年年举办荷花展,年年都有新内容,不断向游人展示精品,最盛时达200余种荷花精品,丰富和发展了拙政园的荷文化。网师园的古典夜园作为国家旅游节的保留节目,在幽静的亭台厅堂里向游人演出昆曲、评弹、京剧、水乡舞蹈、江南民乐等江南民族艺术,被人誉为“令人难忘的赏心乐事”。在网师园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推出吴兰薰吴文化精品游,在亭台楼阁榭等处为客人着古装表演古筝、琵琶、昆曲等精彩节目,让古典园林有了“动静双舞”的妙曼仙景。

我们着眼园林大景区的发展,从园林可持续发展这个战略角度考虑出发。目前已开发素以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风光见长的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石湖,扩大风景区精华区域,游览面积从目前的87公顷扩大到陆地221公顷,水域438公顷,面积增加7.6倍。上方山、石湖、滨湖三景区将联动开放,重现塔影、湖光、渔帆、画舫的石湖佳山水,成为环太湖最璀璨的明珠。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在“穿越历史,阅读苏州”的主题下,提升虎丘山风景区作为苏州的“城市客厅”的综合品位,投资12亿元,勾画“东方景深”宏伟蓝图,营造一个集历史虎丘、民俗虎丘、人文虎丘、生态虎丘为一体的当代姑苏第一景观,体验苏轼“到苏州不游虎丘,憾事也”的深远意蕴。

提高园林辐射效应 大步走向世界

苏州园林和谐、清新、舒适、诗意搬的人居环境,回味无穷的文化积淀,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家园,同时,作为人类共同财富,也引起了国外的关注和向往。每年,来苏州考察的古典园林的专家学者便达十几批,中外游客达两千多万。欧亚美等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对我们祖先的造园艺术、绿化植被、建筑风格、环境治理及现代管理进行研究,成为解决现代文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谐的最佳范本。特别是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苏州园林再次以“中国经典”而成为一种独特文化的磁场,让世界仰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了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境界,咫尺之内再造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