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

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国际互联网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特征及其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全球化下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的效率,接着分析了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导致了国际产业的重新布局,开辟了世界生产与交换的新格局﹑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国资金、技术的质量和水平﹑中国为稳定世界金融秩序做出了贡献,最后做了总结。只有正视知识经济的挑战,抓住机遇,坚定不移地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强调自主创新,才能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与科技差距,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世界金融;世界金融秩序

一、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导致了国际产业的重新布局,开辟了世界生产与交换的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产业国际转移步伐的加快。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凭借其高速的经济增长、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规模日益扩大的消费市场,成为发达国家众多产业特别是其传统产业最为理想的转移目的地。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导致国际产业出现了新的布局,表现为发达国家的许多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在本国逐步消失,其空间存在集聚在中国伴随着发达国家众多产业的转出,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而其传统产业则呈现出空洞化趋势。“工业欧美、原料亚非拉”这一世界生产体系的长期格局,因中国的参与和发展而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一般工业品不再主要由发达国家提供,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和出口占据了世界的大部分份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以往不同,这次产业国际转移主要是通过要素国际流动和要素集聚的形式进行的。具体来说,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的国际自由流动促进了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在某些国家集聚,在这些国家形成某一种或几种产业,并面向世界生产和出口。要素集聚促成了生产型国家和消费型国家的形成,生产型国家集聚世界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并出口,消费型国家为生产型国家提供生产要素,进口产品来消费。由此,以往各国主要是使用本国生产要素生产产品并出口,而现在则出现了各国生产要素在某些国家的集聚,并进行面向世界的生产和销售。因成功改革开放而获得高速发展的中国集聚了来自世界的大量资本、技术、标准、品牌、优秀人才、跨国生产经营网络等广义要素,在促进上述生产与交换新格局的形成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国资金、技术的质量和水平

一般而言,相对落后的国家在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特别是经济起飞阶段,都会出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这就使引入外国资金、技术促进本国经济建设成为必要。根据“起飞理论”和“金融主导模式”,巨额的国际资本是否会流向急缺资本的落后国家,关键取决于所在地的资本盈利水平以及投资风险水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数以亿计的国际资本之所以敢大胆地涌入并没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美利坚共和国,正在于那里有可观的资本回报和有保障的投资低风险。正是美国当时成功地引进了大批资本,美国支配美洲及世界经济的梦话在20世纪初就变为现实。目前,中国具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增长率持续居世界前列。不仅在投资安全方面有保证,而且在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中也能获得可靠的收益。2001年上半年中国利用外资同比增长达到了21.7%的世界最高增长率。至2001年6月底,来自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已在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7万家,合同外资余额达7101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余额超过3693亿美元。为此,中国应对吸引来的外资加以引导,使其投向基础设施、西部大开发和农业等,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前东南亚一些国家用大量外资片面追求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产业结构失衡、投资过热使证券和房地产价格攀升出现的“泡沫经济”、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所形成的“泥沙经济”等。在技术引进方面,日本是—个成功的例子:1950—1975年间,日本引进了25777项外国技术,而支付外国专利费、技术指导费等仅有57.3亿美元左右,如果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这些技术则需1800—2000亿美元。大量的技术进口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引进外国技术方面成绩也十分显著,从1981年到1996年,我国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总计高达1.5万多项技术引进合同,引进技术的质量也不断提高。正是在此意义上,前总理朱镕基曾强调指出:“一定要把引进国外智力的政策一直坚持下去,并继续扩大,向纵深发展”。为此,中国引进技术应制订吸收性发展技术的战略,技术引进还应该注意积极消化、吸收、推广和扩散先进技术,同时更应着眼于对引进技术进行必要的改进,使之更适合本国的要求。反对盲目引进,浪费资金。三、中国为稳定世界金融秩序做出了贡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的金融体系危机,如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巴西的金融动荡。金融危机既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质经济和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害,也破坏了世界金融秩序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其中,以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破坏力和冲击力最大。在那场危机中,中国表现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积极采取了果断措施保证人民币币值不贬值,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虽然在危机中,中国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中国的措施有效阻扼了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稳定的破坏,为稳定世界金融秩序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3年,以美、日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转嫁国内经济困难,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但是,一,人民币升值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进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有资料显示,中国出口的商品中有50%以上为外商投资企业所为。1999-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量的45.5%、47.9%、50.2%和52.2%。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出口的55%左右是“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出口和进料加工装配出口,即加工贸易出口。中国出口贸易量的下降将会直接影响这些外商的利益,从而影响国际经济循环的现有秩序。二,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过去吸引外国投资的低廉劳动力价格优势逐渐丧失,从而减缓国外对华直接投资的步伐,这既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更会破坏当前世界经济的商品和资本的运行机制,引起世界经济的动荡。三,人民币升值将会使中国的通货紧缩形势进一步恶化,并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缩水,给中国经济的内部和外部平衡带来不良影响,最终将影响中国经济的稳定进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另外,人民币的升值还必然加剧世界金融的动荡。因此,中国政府以世界经济的大局为重,顶住内外压力,继续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再一次表现出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世界知识经济发展浪潮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由于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应用科技水平)的不平衡,相互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在不断扩大,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相对上升,而以非洲为代表的大多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则不断下降。第二,美、日、欧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始终随着各自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不断微调。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率先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发展在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相对欧盟和日本)的经济影响不断增强,但2l世纪初,随着欧、日等国知识经济的较快发展,美国与欧、日等国间的经济和科研水平差距又在逐步缩小。日本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忽视了科技自主创新和基础科技研究,导致日本经济与美国及欧盟经济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并使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迅速下降;但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随着日本实行以促进技术发展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计划,日本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有很大回升。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科技共同体和成员国政府的支持下,注意利用整体力量促进成员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追赶。由于三者都是世界上知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因此三者的综合实力与其他国家相比仍保持着较大优势,而这也意味着世界经济中的三“极”格局仍然存在。第三,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作用下,部分发展中大国或地区,如中国、拉美地区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并有成为世界新的一极的趋势。由此可见,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马书波,谢治秀.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J].春秋,2000,3:59-61.

[2]华民.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及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2:39-42.

[3]李扬.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的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6,1:69-71.

[4]张亚,尹利平.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职能[J].理论学习,2005,12:22-24.

[5]陈敏.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策略的选择[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1,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