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艺术风格

传统艺术风格

传统艺术风格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艺术风格 动画影片 人文精神

近年我国动画产业在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开始了对传统艺术风格的探索,希望做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影片。尤其当以中国传统题材和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创元素的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在世界动画电影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我们不禁自问:为何这些影片没有在中国诞生呢?在动画电影诞生的初期,中国动画曾以其特有的内涵和风格闻名于世,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中衍生出来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以及特有的壁画风格,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散发出非比寻常的独特魅力。当今世界动画电影市场是一个战国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美、日动画以其成熟的商业动画模式加以流畅的绘画风格,在各自独特的人文理念支持下大行其道。欧洲动画则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配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创意开始登上世界的舞台。中国动画重新起步,迅速发展,要想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在民族土壤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下面笔者以传统艺术风格在早期动画影片中的应用为例,进行相关分析,来探讨中国传统动画的成功原因,以期对现代动画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水墨画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墨画,催生出了水墨动画。

(一)水墨动画中秉承了水墨画的人文精髓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气质和意境秉承老庄美学,认为天地(自然)之美为大美、至美。讲究道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认为人在自然中与万物相和谐,便能达到豁达的胸境、高尚的情趣与精神的清澈安宁。水墨动画在其立意和构思上也秉承了这一特性,如《山水情》大气磅礴,山水纵横间配以时而悠扬时而激昂的古筝,人在音乐中与自然浑然一体,人的情感融入了音乐和山水之间。一部不到20分钟的片子将中国的人文自然观在水墨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牧笛》(图1),通篇都是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围绕着牧童牧牛这一线索,无论是清晨的树林、巍峨的群山、倾泻的瀑布,还是嬉戏的蝴蝶、飞翔的小鸟、健美的鹿群等,无不在悠扬的笛声中体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壮美。这些水墨风格的优美画面,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的情操,洗涤了人的心灵,使人更加热爱和亲近自然。这些动画片将水墨绘画风格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将美学的教化功能全部发挥出来。故事中,牧童的梦境从树叶化蝶开始,也潜在地将庄周梦蝶的人文自然观含蓄地表现出来。中国所特有的绘画工具下所表述的人文情怀、笔墨意境在水墨动画影片中传承下来,创作出了有着独特格调的优秀动画影片。

(二)水墨动画传承了水墨画的艺术风格

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在虚实相间、水墨淋漓的画面中创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配以线性风格的传统音乐元素,使观者在视觉以及听觉上都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享受。这一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国画技法,既是中国在一定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念的表达。在动画片的制作中运用这种风格,不仅是对于传统绘画风格的继承和普及,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与一般动画片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与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一幅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就是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场景。其角色造型优美灵动,柔和的笔触中无不透露出诗一般的意境,将中国水墨画中不求其似而求其神的美学意境完全展现出来。欣赏一部好的水墨动画片,就如同在自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洗涤。水墨动画片的发展,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想要在电影屏幕上创作出水墨风格的艺术效果,其制作过程繁琐艰难。为了创作出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必须分层着色。除了背景制作,每一个画面必须分成多个层次,画在不同的赛璐璐胶片上,由动画摄影师分开进行重复拍摄。最后将所有拍摄好的片子组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光是用在摄影拍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也正因如此,虽然很多国家知晓了其制作方法,却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的毅力与耐心造就了水墨动画的奇迹。

(三)水墨动画的独特优势

1.水墨风格的动画片,在风格上来源于中国特有的传统绘画,因而在视效上具有独特性,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

2.水墨风格的动画,在写实中带有意象,尤其是作为背景的水墨山水,笔意大气,在气氛与意境的营造上有其特有的优势。水墨画虽然用色不多,但层次丰富、笔锋流畅,其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画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因而在对于自然的描述以及情感意象的表达上有着特有的优势。

3.水墨动画在人物和角色的表现上,更多的是运用中国传统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笔触简练,线条流畅自由,在笔墨间就带有了生气和性格。如《牧笛》中的水牛和牧童,牛未动,其神已出;牧童未言,其意已到。

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片,在历史的舞台上曾一度辉煌,迄今光芒不减。1960年,上海美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段”的短片,包括《鱼虾》《青蛙》《小鸡》三个小片段作为实验,总长10分钟。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大师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其后又拍摄了《牧笛》《山水情》等多部优秀的影片,在国际上屡获大奖。至此之后,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有过一段沉寂。如今,随着计算机的介入,许多通过三维动画制作模仿水墨动画效果的短片陆续出现,如最近网络上流行的《夏》等,也可看成是对传统水墨动画风格的延续。

二、民间剪纸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一家喻户晓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动画影片中也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作为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笺”)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将这种形式的美术风格运用于动画影片的创作中,溯其源头,其创始的鼻祖是万氏兄弟的老二万古蟾。他经过多次试验,1958年成功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剪纸片。在以后陆续拍摄的《渔童》《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影片中,技巧日渐成熟。万古蟾和他的创作伙伴们汲取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使各种类型的剪纸人物或动物在银幕上传达出各自的喜怒哀乐,有的古色古香、有的精灵活泼。这样的形式与许多传统的故事题材相融合,在动画影片的传播中将本土视觉艺术的特色完全展现出来,开创了民族动画风格的先河,为中国早期的动画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剪纸动画传承了剪纸艺术中的民俗文化

剪纸动画是我国自创的,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来源于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皮影戏和民间窗花。

剪纸艺术本身来源于我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不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始终不失其纯朴和清新的特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题材的选择多为日常所见之物,或者民间传说中的吉祥之物,以赞美生活和表达美好愿望为主题,是我国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的剪纸动画在内容和主题上也延续了这一传统,多以民间传说、寓言等惩恶扬善的题材为主题,其浓重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民间乡土文化的代表。如《除夕的故事》(图2),在题材上取自民间故事,一部以“年”除“夕”的少年英雄式的动画片,在形式上采用了剪纸片的拍摄手法。整部片子热闹喜庆,色彩运用大红大紫,构图饱满,装饰感强;在各种人物和情节的设置上具机智性和幽默感,生动地将我国除夕这一传统的节日演绎出来。民俗文化中的喜庆、热闹、吉祥等特色跃然而出。一些年轻人对“洋节”的认同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知,这一来源于民俗文化的艺术形式同样也是普及传统文化的一剂良药,在舶来文化肆意横流的今天,这样的艺术形式显得弥足珍贵。

    (二)剪纸艺术风格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剪纸动画,在艺术形式上参照民间剪纸,同时还吸收了皮影戏在运动和造型上的特点,极富乡土特色。它来源于民俗文化,来源于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开朗的性格特点。在造型上,线条流畅,具有民间剪纸中万剪不断、笔笔相连的特点;人物在运动时多为侧面,无透视变化,极富装饰性;在颜色上,色彩明快,色调饱和,往往选用带有浓厚的欢乐和吉祥的色彩。同时,它还注意吸收年画、装饰画等其他民间美术的特点,极具民族特色。

剪纸动画在制作上,是在剪纸人物(动物)的关节处,用细铜丝或者小黏粒联结,然后把它们放置在摄影机前逐格拍摄,也有个别非常灵活的动作和片段是用动画片的动画绘制方法拍摄的。剪纸片的摄制成本比动画片低,缺点是剪纸人物的表情变化和转面、转身都不能像动画片那么灵活自如,动作有局限。当有大幅度的动作片段时,需要不断地剪、不断地画、不断地拍。一部短短的剪纸片,同样的人物要剪许多个,并且难以避免人物动作长久保持同一个角度。这些局限,当然也成为它的艺术特点之一。在现代动画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在电脑的虚拟平台上完成这一形式的动画制作,不仅可以避免其缺点,还可以将其在造型以及色彩上的特点和优势全部发挥出来。

(三)剪纸动画的独特优势

1.剪纸动画源于我国民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我国独特的乡土特色。

2.剪纸动画的艺术风格朴实大气,富装饰性,深受儿童的喜爱。

3.剪纸动画平面造型、平面设色的特点既是其不足也是其特色,它根基于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动画影片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增加了动画影片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壁画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壁画是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自周代以来,历代皇宫、墓室都有装饰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的兴盛,壁画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在北魏晚期的洞窟壁画里,就出现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话题材的壁画造像,由于是绘制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壁画艺术有其特有的程式性特征。如在构图处理上,以平列式、辐射式、中心发散式为主;在平面造型上,线条概括简练,景物表现形式感强,人物表现多采用曲线;色彩鲜明简洁。以上中国壁画装饰艺术特色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为早期的动画影片所借鉴。尤其是壁画源于宗教,其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可以为神话题材的动画影片所参考和应用。如《哪吒闹海》这一神话题材的动画电影,无论在人物造像还是场景造型上都借鉴了传统壁画的艺术风格。图3为《哪吒闹海》中的天宫图片。在对天宫进行表现时,影片采用的是从上至下的表述方法,有九重宫的意味。同时在构图上运用传统的对称式构图以体现皇室的威严和气派,采用了佛教中常用的发散式的佛光造型,以体现神的居所。在天宫的场景中更是加入了飞天的表现。对比图4中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不难看出其渊源。这样的借鉴和改变,是在新时代下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流畅的线条下使影片具有了浓烈的中国味道,打上了鲜明的中国标识。

以上主要介绍了传统艺术中的水墨艺术、剪纸艺术、壁画艺术在中国早期动画影片中的借鉴与应用,正是由于对这些艺术的应用,使得这些早期的动画影片具有了浓厚的中国底蕴。中国的人文精神、民俗文化、传统造型风格融入其中,在世界动画史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在全球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继承传统动画的优势特征,融合当代的审美意趣,将决定我们的动画影片究竟能走多远。继承与发展这一永恒的命题仍然摆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艺术风格 动画影片 人文精神

近年我国动画产业在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开始了对传统艺术风格的探索,希望做出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影片。尤其当以中国传统题材和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创元素的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在世界动画电影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我们不禁自问:为何这些影片没有在中国诞生呢?在动画电影诞生的初期,中国动画曾以其特有的内涵和风格闻名于世,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中衍生出来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以及特有的壁画风格,与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散发出非比寻常的独特魅力。当今世界动画电影市场是一个战国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美、日动画以其成熟的商业动画模式加以流畅的绘画风格,在各自独特的人文理念支持下大行其道。欧洲动画则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配以超凡的想象力和创意开始登上世界的舞台。中国动画重新起步,迅速发展,要想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在民族土壤中吸取更多的养分。下面笔者以传统艺术风格在早期动画影片中的应用为例,进行相关分析,来探讨中国传统动画的成功原因,以期对现代动画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水墨画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水墨画,催生出了水墨动画。

(一)水墨动画中秉承了水墨画的人文精髓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其气质和意境秉承老庄美学,认为天地(自然)之美为大美、至美。讲究道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认为人在自然中与万物相和谐,便能达到豁达的胸境、高尚的情趣与精神的清澈安宁。水墨动画在其立意和构思上也秉承了这一特性,如《山水情》大气磅礴,山水纵横间配以时而悠扬时而激昂的古筝,人在音乐中与自然浑然一体,人的情感融入了音乐和山水之间。一部不到20分钟的片子将中国的人文自然观在水墨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牧笛》(图1),通篇都是酣畅淋漓的水墨风景。围绕着牧童牧牛这一线索,无论是清晨的树林、巍峨的群山、倾泻的瀑布,还是嬉戏的蝴蝶、飞翔的小鸟、健美的鹿群等,无不在悠扬的笛声中体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壮美。这些水墨风格的优美画面,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人的情操,洗涤了人的心灵,使人更加热爱和亲近自然。这些动画片将水墨绘画风格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将美学的教化功能全部发挥出来。故事中,牧童的梦境从树叶化蝶开始,也潜在地将庄周梦蝶的人文自然观含蓄地表现出来。中国所特有的绘画工具下所表述的人文情怀、笔墨意境在水墨动画影片中传承下来,创作出了有着独特格调的优秀动画影片。

(二)水墨动画传承了水墨画的艺术风格

水墨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在虚实相间、水墨淋漓的画面中创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同时配以线性风格的传统音乐元素,使观者在视觉以及听觉上都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享受。这一风格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国画技法,既是中国在一定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下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特有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念的表达。在动画片的制作中运用这种风格,不仅是对于传统绘画风格的继承和普及,同时也具有其特有的优势。与一般动画片的不同之处在于,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与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一幅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就是一个个触手可及的场景。其角色造型优美灵动,柔和的笔触中无不透露出诗一般的意境,将中国水墨画中不求其似而求其神的美学意境完全展现出来。欣赏一部好的水墨动画片,就如同在自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洗涤。水墨动画片的发展,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在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想要在电影屏幕上创作出水墨风格的艺术效果,其制作过程繁琐艰难。为了创作出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必须分层着色。除了背景制作,每一个画面必须分成多个层次,画在不同的赛璐璐胶片上,由动画摄影师分开进行重复拍摄。最后将所有拍摄好的片子组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光是用在摄影拍一部水墨动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也正因如此,虽然很多国家知晓了其制作方法,却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的毅力与耐心造就了水墨动画的奇迹。

(三)水墨动画的独特优势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作为美学范畴的“阴柔”与“阳刚”,对立而又相辅相生。“阴柔”给人纤秀之感,阳刚给人大气之感。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艺术风格都在这两者“之间”进行着美学层面上的博弈。艺术风格作为民族思维意识主流的体现,随现代性情境而转换,就目前而言,中国的艺术风格更需要大气、阳刚之美。

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道德代替法制的社会,道德主宰其方方面面。至于道德与艺术的关系,前人有诸多论述,始终不能在儒一道范畴中有所“出一越”。在民族国家现代性的进程中,鲁迅对此关系的判断一一“美术可以辅翌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之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一一颇具代表性。当中所阐明的要点可归纳如下:其一,突出美术之于人性完善的重要意义,尽管美术“辅翌”道德;其二,美术与道德尽管目的各异,但趋向于人性的完善。换一句话说,现代人在寻求现代性的进程中绝不能放弃“道德”之主流地位,这也是民族之所以成为“这个”民族的关钥,进而道德与艺术可以在人性完善的意义上趋同,皆朝向人的理想生活,只不过一为道德之“善好”生活,一为艺术之“美好”生活。在一般情况下,“道德”的呈现很隐性,难以彰显,所谓“一道贯之”而“中德于心”,处在“化”的境地一一融汇于人而不显明,尽管它是作为一个民族思维意识的主流形态。艺术则不同,虽然它是文化这个概念的下延之一,却是一种集中的表现,其呈现更趋于显性,更易于把握。要不英国批评家约翰·拉斯金怎么会说“伟大的民族以三种手稿撰写自己的传记:行为之书,言辞之书和艺术之书。我们只有阅读了其中的两部书,才能理解它们中的任何一部;但是,在这三部书中,唯一值得信赖的便是最后一部书。”如此言论呢?西哲曾有言,“书籍自有命运”,那么,作为“最后一部书”的“艺术之书”当有其生命历程,如若不从历史的视野来理解,我们很难获得恰切的理解。在“原一史”(这也是“历史”一词的真正意涵)的情境中,结合当下“文化消费主义”社会趋势而言,文化的走向,文化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最终需从艺术的角度得以全面的呈现。

谈及艺术文化的话题,“风格”一词历来举足轻重。任何艺术必谈风格,无风格不成其为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尽管是一种集中呈现,但风格是其示人的“面具”。就艺术风格而言,一方面,在全球化的现代性进程中,当代中国艺术难免不受西方现代艺术因素的影响,艺术风格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真正意义上中国传统艺术,其风格并不是纷繁复杂,而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稳定性,中国戏曲理论中的一个术语一一“程式化”能很好的表达这一点。结合上文,我们大致可以说,艺术风格之主流是一个民族思维意识主流的体现,同时也可以影响民族意识;从历史演变看,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主流都在阳刚大气和阴柔纤秀之间相交替。无论从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层面,还是从艺术风格的两种呈现方式看,它们都进行着一种美学层面意义上的博弈,皆是为了朝向人之“善好”、“美好”生活的共同想象。

阴柔纤秀之美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述:首先是偏向于宁静或静态;其次是柔美宜人,含蓄委婉;最后是格局小巧,无论景物都并非阔大。而阳刚大气之美则首先是富有动感和张力,体现出急剧的变动;其次,大都粗犷有力,富有震撼力,所选意象大多宏大开阔,非同凡俗。

秦代,以力健而闻名。不管是秦代的政治还是文化抑或是军事斗争,都能以强健刚硬来加以形容。秦的艺术一一秦碑,诏版,兵马俑等等,无一不体现着力健之美。秦一统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审视,都是一件恢弘磅礴的壮举。如果说秦朝的强盛完全不影响其力健的艺术风格,这当然称不上严谨的表述。

汉代,则以气厚著称。汉代艺术,以霍去病墓前石刻、石雕为例,虽说都是粗犷有加,精致不足,但也都是深沉雄大的而又朝气蓬勃的,这也符合了西汉的时代背景和国家状况。汉武帝年轻气盛,以其雄才大略,驾驭着大汉王朝扫除内乱、平定匈奴,国势强盛无比,这种气势要在艺术中反映出来,其必然是磅礴大气而非谨慎小心的。

唐以前的绘画都把具有阳刚美和力度气势的作品作为正宗和主流。吴道子被称为“百代画圣”,他的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是气势磅礴的艺术。唐代之前对阴柔的艺术并不是很欣赏,王维在唐代画坛的地位一直不算高,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似乎是因为其艺术风格的阴柔、柔软。而到了宋代,社会审美观发生了变化,人们一致推祟具有纤秀、阴柔之质素的美,把阴柔立为正宗,反而视大气磅礴的阳刚艺术为粗野和俗气。欧阳修提倡“萧条淡泊”、“闲和严静”,程伊川提倡“温润含蓄气象”,坡更提倡“萧散简远”,“平淡”、“空且静”,他看了吴道子颇具气势的画后认为“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反而极力推祟王维的画,于是,王维在宋代具有惊人的地位。在以阴柔为美的审美观占主流意识的宋代,宋王朝也再不复汉唐时代的雄大气势了,连战场上也先后败于西夏、辽以及金国,最终灭亡于文明程度远不及自己的蒙古人。

到了明清,文人提出绘画艺术风格的最高境界一一“静”、 “净”。四王所提出的“化刚劲为柔和,变雄浑为潇洒”,连“雄浑”都被列为明确的反对范畴,他们更喋喋不休地去除带有力感的壮气。董其昌之所以成为一代大家,似乎是因为其“宁见不足,毋使有余”。在这一片“柔和”与“静”、“净”的氛围中,中国“柔软”了,成为西方列强所欺凌的对象。而中国绘画在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后,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导致少阳刚之气,多阴柔之美。作为艺术形态之一的中国画,其风格应该是多样化的,时代呼唤具有阳刚之气的中国画。

此时,一批有识之士认为要振兴民族就必须先改变民族意识,改变审美观,于是产生了昊昌硕、黄宾虹这样气势磅礴,苍劲有力的艺术家。他们不像以前的画家那样,用墨讲究细润,古人作画特别忌讳用“宿墨”,而昊昌硕、黄宾虹二人却都以宿墨为其艺术的特色之一。他们的画给人的感觉就是苍劲雄浑和气势磅礴的,而并非再是阴柔细润的了。到了傅抱石,更变成了奋跃、飞动,给人以惊雷闪电一般激烈的感觉。于是,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等人的艺术,雄壮而大气,甚至有狂气的艺术成为了这一时代艺术风格的主流,成为了支撑民族意识强有力的因素之一。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第4篇

扎染艺术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1)工艺的演变

传统扎染主要利用“物理防染”原理,首先根据设计要求运用捆扎、缝扎等传统技法对织物进行局部防染,再根据设计要求将织物侵入染液显花,从而创造出的一种简单实用、朴实美观的扎染作品。与传统绣花、手绘等其他手工技艺相比,扎染工艺简单、操作容易,作品效果独特。扎染工艺在本土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独特的地域手工文化。现代扎染工艺在传承传统手工印染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扎染色彩单一性和工艺制约的局限,结合现代印染技术、色彩图案构成艺术,形成全新的印染工艺,如数字喷墨印花技术的使用,并开发出拔染、注染、卷压染工艺等染色技术。

(2)图形风格的演变

早的扎染工艺,通过捆扎和绞扎等来塑造生动具象的艺术形态,其扎染图案手工味十足,呈现出质朴清新却又耐人寻味,常见到点、线、面的几何构成。因扎染艺术风格、工艺手法、历史演变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图案风格带有浓厚的民族地域时代特征,尤其是宗教文化影响显著的地区,如中国、日本、印度等,扎染作品中常见到传统宗教图案和民间图腾。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技技术和人文文化的发展,传统民间扎染技法与现代印染科技相综合,扎染的艺术风格发生重大变革,风格趋向多元化,东方写意与西方抽象审美融合的现代扎染艺术变得流行。扎染艺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丰富性,色彩绚烂多姿。

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的区别

扎染艺术是由它的表现手法、工艺以及花样图形共同构成,这体现其独特制作工艺的艺术美。传统扎染服装历史悠久,运用“艺术染整”工艺的现代扎染成衣业也初具规模并日渐流行,但在我国同其他种类服装产业相比,现代扎染产业还不完善。

传统扎染艺术整体上拙朴典雅、素雅凝重。扎染制作中,通常先对织物面料或纱线进行捆扎,再采用天然植物或矿物为主的染料进行染色,工艺制作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或简单机械完成。传统扎染作品受到染料性能和染色工艺的局限,染色牢度得不到有效保证,且服用性较差,其传统作坊式生产和经营也不适合现代市场的竞争。

现代扎染吸收了传统扎染艺术的各种工艺手法,既有手工扎染的自然朴素之美,又极具现代审美意味。依靠各类化学染料和处理手段,扎染方法由简单的“物理防染”逐渐走向多样化,扎染作品色牢度强、价格低廉,染织成本大大降低。扎染工艺突破了色彩的单一性和工艺制约,并开发出拔染、注染、卷压染工艺等染色技术。新兴工艺的发展与成熟,成为现代扎染革新与普及的重要手段如数字印花。

在面料、染料的选择与运用上,传统扎染和现代扎染也有很大的差别。传统扎染多为天然面料的运用,现代扎染材料更为丰富多样,如涤纶用分散染料。现代扎染作品虽然色彩斑斓,但扎染中的化学染料对环境构成了威胁。

扎染艺术的审美风格

现代扎染不仅工艺变化多样,而且图形风格的审美取向更具多样性。扎染审美风格的差异性,源于扎染艺术风格、工艺手法、历史演变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也是扎染文化顺应时代创新和发展的结果。根据不同流行文化的影响,现代扎染整体可归为以下几类风格。

1精致写实风格

精致是指符合形式美的对称、均衡等规则,写实是指正确、完整、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该风格的扎染艺术,在创作方法上运用传统经典扎法,并辅以精致的点、线、面的图案构成,作品也大多具有很强的完整性、装饰性,或呈现细致、柔美的外观效果。由于在图案设计、工艺设计、点粒扎花和染色工艺等方面要求较高,精致写实风格常见于高级时装、高档艺术面料、日本和服等。

2现写作意风格

写意,如同即兴创作的中国画,不拘泥形式,简练、无拘无束。现写作意风格工艺手法相对简单灵活,色彩丰富,,具有灵活多变、抽象写意的现代艺术风格。其扎染艺术作品有两大特点:一,追求创作中的即兴之美;二,表达不拘成法的自由之美。这类作品,其染艺变化无迹可寻、随意灵动,兼具现代艺术的形式美感和中国绘画大写意之风格。适合设计师用来诠释时代个性、现代生活方式,并进行视觉创新与探索。

3田园乡村风格

田园乡村风格造型简单、色彩明快,具有自然、简朴的随意美,风格柔和自然。当今人们日益渴望突破社会城市发展的桎梏,崇尚回归自然本色的生活,自由田园情调正是历史回归和自然回归的表现。这类扎染艺术作品以段染工艺为代表,呈现明亮的色块效果,体现出原始、自然、朴素的田园柔情美,与当今回归自然本色的价值观相契合。

4经典优雅风格

经典风格端庄大方,具有传统服装的特点。优雅是指端庄、浪漫、诙谐、严谨、精致。经典优雅风格相对保守,追求严谨而高雅,文静而含蓄,是以高度和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服饰风格。其扎染作品的色彩效果、肌理变化等都给人含蓄、和谐、高雅的感觉,而工艺效果主要是为了烘托经典款式或体现优雅品位。

5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区别于传统审美形式,强调艺术形式多元化、个性化,崇尚非理性的意识形态,反对经验主义、绝对逻辑,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其扎染作品借鉴传统经典和西方涂鸦式的形式美感,形成全新的视觉肌理和抽象的色彩构成。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如数字喷墨印花、个性手绘、刺绣和三维压褶等,从而形成后现代的街头风格和任性随意的艺术效果。

传统艺术风格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借鉴

0引言

平面设计是一项非常现代化的工作,一直给人一种时尚、时髦的感觉,处于时展的前列。但是由于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设计风格过于泛滥,甚至很多设计风格都出现类似和雷同的情况。因此,设计师们将设计理念转移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方面,中国传统艺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我国是一个传承久远、历史悠久的国家,其中富含了太多的元素和灵感,促使设计师们都趋之若鹜地深入研究。因此,怎样真正实现现代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现代设计师们主要研究的问题。

1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

现代平面设计能够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主要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中国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开始真正实现多元艺术文化的融合。[1]所以,不难发现,有很多现代艺术的风格和样式,其所做出的本土化的取向始终都是和传统的艺术脉络紧密相连,所以,平面设计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如此。而平面设计和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1艺术现代化的需要

平面设计是时尚的代言词,通常代表着时展的需求和方向,但是这种流行、时尚的元素很难真正经得住来自时间的考验。因此,有大多数的流行艺术通常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另外一种流行艺术所取代。现代性是平面设计发展的要求,而流行性则是平面设计本身具有现代性的短暂体现。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稳定持久的发展,重点在于保持其现代性的内在潜质,这就必须要和我国传统的艺术元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留传统艺术长盛不衰的形意,同时也能表达出设计者的神意,从而成为一部优秀的设计作品。

1.2艺术竞争性的要求

竞争性是平面设计和其他艺术类别不同的地方,传统艺术和时尚艺术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恶化矛盾,而且这其中也始终掺杂着市场的竞争性,而这种竞争性就直接影响了平面设计的发展。但是通过借鉴传统艺术就能够有效烦人提升平面设计所具有的竞争力,而且这种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借鉴和改良方面。所以,在多个方面,如产品包装、品牌标志以及广告等都属于其设计的范围,竞争性非常浓厚。所以设计者通常都会依据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来加以设计,而传统艺术无疑就非常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1.3艺术民族性的需要

传统艺术包含着民族性的元素在其中,所以平面设计要想真正发展,就必须要在思想和风格上形成一种传统艺术的文脉和延续,通过这种民族性的平面设计理念来实现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艺术理念的有效融合。[2]平面设计在和传统艺术真正融合之后,其所具有的民族特性也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仅是怀旧或者仿古,而是一种跨时代的设计理念,不但实现了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也继承和延续了传统艺术文化的风格。

2平面设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

2.1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创作传统和艺术风格,随着多个时代的发展和交替,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如水彩绘和水墨画、写意与工笔以及文人画等多种迥异风格的交错发展。这些都为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向敞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其中水墨画的风格通常比较随意和洒脱,只求“通意”二字,主要是针对虚与实之间的交替和考量以及对画中的空间和阴阳变化的关系,底蕴非常的深厚。而工笔画则主要需要通过一些精致的作画风格和形式,如以笔触的方式来充分地表现出作画对象的结构,非常考究画者的笔力。很多现代平面设计都开始借鉴中国绘画艺术的元素,特别是水墨画的效果,更是起到了强烈的反响,不但有效地开拓了平面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同时极大地扩大了其设计作品的张力,有效地和传统绘画艺术结合在一起。

2.2借鉴中国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其主要涵盖了多种方式在其中,所以,汉字艺术的造字方式在平面设计当中借鉴得最为广泛。同时,书法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书法的类别有很多,不论哪一种类别都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中,直接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大多数的包装设计使用的都是文字艺术设计风格。所以,汉字和书法这两者独特的艺术,有效地将中华民族的个性以及艺术的特性凸显而出,为平面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深刻的内涵,为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借鉴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艺术

中国传统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品种繁多,大多数都是由象征吉祥的图案发展和演化而来,因而也被统称为“华纹图案”。这种华纹图案深受广大民众们的喜爱,非的符合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设计理念,同时也深刻地表达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品位。[3]目前在平面设计领域当中所采用最多的图案样式为云纹、方胜、水纹、回纹以及太极、中国结等,这些都直接反映出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因此,现代平面设计要想成功地借鉴其中的深厚内涵,就必须要实现传统图案和现代视觉形态当中的完美对接,并在其中发现并培育出能够真正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艺术元素,这样才能真正展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艺术的魅力。

3结语

平面设计的发展,要想成功设计出符合当代人接受并喜爱的作品,就必须要借鉴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实现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黄跃成.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4).

[2]邱裕.论平面设计构成要素的审美特征[J].大舞台,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