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工智能教育的利与弊

人工智能教育的利与弊

人工智能教育的利与弊

人工智能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1篇

一、作业抄袭与考试作弊是教学过程中的不良行为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些令教师们痛心无奈的现象:批改的作业中,总是会出现多多少少的“复制品”;精心设计的考卷上,仍会发现多多少少的“雷同卷”;平时游手好闲,不爱学习的学生,考试成绩还堪比优生。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某些学校中,是曾经存在,或是正在横行,抑或一直都不曾消减。

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可让老师掌握真实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就让这种效果打了折扣,是一种不良行为。它助长学生的投机取巧的心理,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会败坏学风、考风,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作业抄袭与考试作弊之原因探究

要杜绝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教师就必须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懒惰成性

这些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做作业,又想逃避批评,于是靠抄袭应付。而在考试时,为了继续蒙混过关,往往就借助作弊了。

2.中学生对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的错误认识

对于这些坏习惯,有些同学不以为然,认为偶尔抄抄,是潇洒学习的体现;在中考或高考非主考科目中抄袭不算作弊;帮助他人作弊不算作弊;差生考试作弊情有可原等等。其实,只要在考试或独立作业中非真实地表现自己或帮助他人非真实地表现自己都是一种作弊行为。

3.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与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协调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高速期,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成人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表扬、同学的尊重和喜欢。然而,他们的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其价值取向还不够成熟,往往错误的以得到羡慕、尊重和老师的表扬为最大光荣,其实这是一种虚荣心。

4.中学生的意志发展水平与其抄袭作弊行为紧密相关

虽然中学生的意志已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其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还明显不够,平素容易感情用事,具有易受暗示,轻易改变决定的缺点。有许多同学开始并未想过要抄袭,要作弊,然而一旦考试中发现有同学作弊,而监考又不够严时,就会一改初衷,随波逐流,盲目从众,加入作弊者行列。

(二)客观原因

1.作业或考试内容设计不当

对于学习兴趣差者,会因为作业布置的数量和难度超过他们自己的学习水平,考试内容远远超过自己的掌握范畴,但又不想被老师批评而抄袭。

2.单一的评价体系

长久以来,智育被放到前所未有的、不应有的高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几乎成了空话,成绩成了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唯一标准。在成绩的重压下,部分学生会迷失方向:若成绩考不好,或将面对父母的责备、抱怨,同学的嘲笑,或将受到老师的冷落。为此,他们也可能冒险作弊。

3.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性,父母就是他们的榜样。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不说谎,要诚实,却没注意自己的形象,有意或无意的在孩子面前撒谎。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对孩子心智的伤害。

4.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社会转型冲击和瓦解着人们原有的道德观念,经济准则被用于人际交往中,效率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造成人们道德上的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现实社会中的投机钻营、拉关系、走后门等等与社会主流道德格格不入的行为往往能达到目的,而勤勤恳恳,踏实工作的人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样的价值取向,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就导致了大家所熟知的“5(即五天的学校教育)+2(两天的周末休息)=0”的可悲后果。

5.老师检查作业不到位,平时监考不够严

有的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认真,不细看,一把红勾了事。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抄袭的安全感。而有的监考老师不认真巡考,监考时还做着诸如看杂志、玩手机等事,松懈的考场纪律,也会纵容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帮助”他们养成了侥幸作弊的习惯。

三、针对中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的对策思考

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坏习惯呢?

1.重申学习目的,明确智育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

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让同学们明白首先是要做一个思想文明、品德高尚的人,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其次,通过社会实践劳动以及体育活动以强身健体,这是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的;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是必要的;学会与他人合作是必须的;学会认识自己、调节自己、教育自己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让学生明白此智育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只重智育,只认成绩,是一种偏激的错误认识。

2.明确作业和考试的意义

作业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遇到不解之题,可与讨论,可请教,但千万不能随意抄袭,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一旦抄袭作业,会使自己逐渐失去学习的自尊,自暴自弃,养成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惯。而考试的目的更简单——师生据此了解教与学的的情况,通过考试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查漏补缺。

3.完善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评价

学习的目的是多元化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正直、善良、乐于助人,体质优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自制力强,组织管理能力强,富有创意,艺术细胞丰富,乐观幽默等都具有正面的价值。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真心实意,不能流于空话、大话。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他们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进步,老师都是看在眼里,关注在心里的。要鼓励他们多方面发展,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扬长避短,不能用考试成绩这一根绳“勒死”学生。

4.加强对学生的意志培养和训练

意志不会与生俱来,需要培养。家长和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制、果断、持久性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引导学生克服表里不一、盲目从众的不良情感。要让学生明白,许多成功人士只拥有普通人的智慧和能力,但是他们却意志坚强,具有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耐心。学生自身也应该抓住一切机会训练自己、磨练自己的意志。

5.改进作业布置或考试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重要的原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传统的作业布置就如“一刀切”,是教师按照统一性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完成方式等)对学生的变相“灌注”。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有好有差,能力有高有低,学习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不考虑这一点,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达到要求而去抄袭作业,所以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而采取相匹配的作业布置方式和考试方法。在作业布置和考试中,可以设计A、B、C三个或更多的内容层次:A层次侧重提高性的练习或测试,适合优等生;B层次侧重知识或考点的运用性,适合中等生;C层次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巩固,适合学困生。这样,教师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作业或测试,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去抄袭或作弊了。

6.加强考试纪律教育,严格考场管理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考前教育,宣读考场纪律,尽可能为考生创设良好的考试环境,并把净化考场的重点放在加强教师的监考力度上,以杜绝作弊的种种客观诱因,把考试作弊扼杀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作弊者,一定要严肃教育,绝不姑息迁就,更不能放任不管,怂恿作弊。

7.密切家校联系,共同诚信育人

沉重的家庭压力已成为当代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急功近利,面子思想以及家庭各种因素的变化,无不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压力。教育者应及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求家长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对待孩子的成绩,让孩子从家庭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人工智能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2篇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1.外因

(1)社会影响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法治建设相对滞后。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滑坡和社会信用的缺失。由于受社会上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淡化了学生对作弊的羞耻感,容易诱使作弊行为的发生,考试作弊现象有扩大蔓延趋势。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带来了激烈的人才竞争,一些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中片面重视分数、证书、学历,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察,使得分数、学历、文凭、证书成为社会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许多学生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不惜借助不正当的手段以达到个人目的。

(2)考场管理松懈

考试管理不严,给作弊者有机可乘也是最终导致考试作弊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一因素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关考试的规章制度没有制定好;二是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从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是后者。有些教师监考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办事,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给伺机作弊的学生提供了方便。一些监考教师担心作弊处分影响学生前途,或经不住学生哀求,姑息纵容了作弊行为。

(3)考试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考试法,使得学校对于考试作弊者的惩处无法可依。国家现有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过于简单,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不强。正是因为没有充分有效的法律依据。许多学校也不敢出台过于严厉的处罚规定,这无疑会助长一些试图考试作弊者的侥幸心理,并使其铤而走险。

2.内因

(1)思想道德观减弱、诚信意识的缺乏

大学生考试作弊反映出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许多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反以攫取分数为荣。一些学生认为作弊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看到别人作弊成功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

(2)虚荣心理和投机取巧的思想驱使

有些大学生认为考试成绩好就可以评优.就可以为当上学生干部、入党、评奖学金等创造条件,因此高分心切,而产生了弄虚作假的念头,还有一些学生。怀有侥幸心理。尽管知道作弊是一种违纪行为。一旦被抓,后果不堪设想,但少数学生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希望自己作弊能够成功。

预防和杜绝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1.深挖思想根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要彻底杜绝考试作弊行为,关键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解决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要加大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应通过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诚实、正直、守信是大学生应遵守的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应具有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大学生的诚实品德,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在全校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影响,正确地规范自己的学习和考试行为,把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自觉放弃作弊的念头。高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考试纪律和考试作弊的危害,利用各种班级活动开展考风教育,向同学们讲明利害关系和一系列严重后果。同时,要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以及教育助学贷款偿还情况、学生信用卡使用情况等都写进“大学生信用档案”,并放入学生档案,在毕业生找工作时学校除了向用人单位出示学生的成绩单和各种资格证书外,还要向用人单位出示学生个人信用的评估报告。

2.改革应试教育方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应试教育”的特点是以纯粹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把分数作为升学、评奖等依据,使得许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过分计较考分的高低,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地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因此,彻底改革一些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采用新教材、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更新教学内容,重视能力的培养,减少实用性差、专业面窄的课程,增加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实用性强的课程和环节,特别是增加选修课的范围。要杜绝学生作弊,必须设法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爱好、兴趣和能力灵活自主地选择课程、学习和考试时间。考试通过了就有学分,未通过虽没有学分,但可重新学,重新考,获得最低学分就可以毕业。这样,学生就不必担心考试不及格课程太多而没有学位和毕业前考试未通过不能毕业,也就没有必要铤而走险去作弊。

3.改革考试方法,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业成绩评价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笔试轻实践,把学生推向了“应试教育”的狭窄境地,难以充分激发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社会、家长和学校要转变过去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观念,树立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衡量观念,为学生积极地学习和正确对待考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重真才实学”的用人机制,形成拥有真正的知识和技能才是用人最重要的标准。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进行教学改革,改变现在一张考卷定乾坤和分数是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现状。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学校考试应该从有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测试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应按照不同的专业特点灵活多样,应能调动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单一的卷面考试为多样化考试,建立完整、科学、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考核形式,给学生表现其能力提供多元的途径。除闭卷笔试外,还可以采用开卷笔试、口试,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技能。从而更加客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严格监考制度

人工智能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应对措施

引言

考试是我国教育中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考试作弊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不但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还会阻碍良好学风、考风的建立,不利于高校道德诚信建设,因此端正考风,争端高校考核纪律已经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现状

从高校学生考试的整体来看,考试行为在很多方面存在,作弊行为可谓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下面针对考试作弊行为的现象进行具体分析:

1.作弊人数不断攀升

我国高校出现作弊行为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由于学校以及教师对作弊行为的忽视,导致学生自身道德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认为作弊行为是一种触犯道德的行为,大家似乎也都习以为常,因此作弊的人数不断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增多的趋势。

2.作弊方式越来越多

从目前高校学生作弊的情况来看,作弊的方式也在不断增多,甚至出现更多高明的手段,作弊的工具也从以往的小纸条,变成了现在的Mp3、Mp4等现代化的工具。这也使得现在的作弊行为更加难以控制。

3.作弊心态越来越无所顾忌

从目前大学生作弊的情况来,他们作弊的心理也变得更加习以为常,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因为教师不控制、无效无所谓,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考试前为学生提供考试资料,这样的纵容导致学生对考试作弊这种不正当的行为,从认识上就产生了错误,出现了偏颇,他们会认为这么习以为常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

4.作弊范围不断扩大

由于以上三点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作弊行为越来越猖狂,作弊的科目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准确地判断,学校风气败坏,不正当行为增加,后果非常严重。

二、大学生作弊的后果

学生长期处于一种“是作弊行为为正常行为,甚至是值得炫耀的行为”的环境中,就会产生一种各种侥幸心理、懒惰心理、虚荣心理,这些心理会严重的侵蚀学生的思维,这会导致高等教育失去价值,也会导致社会风气被污染,高等院校不再是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神圣之地,而是纵容学生犯错的地方。大学生考试作弊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且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教育问题,也会发展为一个社会问题。后果非常严重。

三、优化考试作弊的控制对策

1.加强诚信教育,弘扬正气

思想是人们行为的指导,不管是哪一种作弊行为,他们都是考生不诚实一面的反映,作弊本身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被提倡的,不客气的说,这就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因为这些人了不正常的手段与那些靠自己努力的莘莘学子相比较,用自己不正当的方式取得了自己不该有的成绩,这就是一种负面的行为。因此控制考试作弊行为的第一步就是弘扬正气,要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一名划时代大学生,什么是能够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大学生面貌,这是学校以及全体教职人员应该做的,在传授他们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先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同时,诚信做人、诚恳做事,这是中国民族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美德,是需要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下去。学生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不能为了得到好成绩而考试。教师本身必须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引导学生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好的成绩,这才能为自己积累更多的资本,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才能够拥有更多获取成功的机会。要建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健康的生活的理念。

2.提高认识,重视考试诚信教育

要提高学生对诚信这种宝贵的认识,要知道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都是高校教育的一部分,在高校接纳新生的时候,就要开展思政教育,要将考核的制度,处罚方法普及下去,要告诉学生考试讲究诚信,公平,绝不允许作弊行为的出现。每个学期都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强化学生诚信意识,通过广播、网络以及黑板报等手段,大力宣传,强化诚信教育。

3.改进方式,优化考试评价标准

目前的各类考试大多是一个标准,一考定终身,不利于因材施教。应建立科学和多元化的考试评价体系,改进学习和考核形式,为学生表现其能力提供多元的途径。应实行教考分离,规范命题要求和建立试题库,保证试题的质量和考试的效度;推进学分制,尊重学生个性,允许自由选择听课,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采取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考试方法,注重学生的平时考核和检查;减少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注重测试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合理减轻学生考试不及格的后果,允许学生补考或重修,以合格后成绩进入学业档案,解除学生后顾之忧。同时,应改进激励机制,确立多元的奖励标准。建立诚信监督机制,制订诚信记录和信用评级制度,以此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办理助学贷款等的有效依据之一。

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校大学生作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将比较明显的表现以及突出危害进行了研究。希望这些分析能够为高校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进而更好的提升学校考核标准,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综合素养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琦,王颖,佟丹丹,黄玉兰.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及诚信考试保障体系的构建[J].才智.2016(07)

人工智能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误区成因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在全国2300多所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已达1070余所,几近半壁江山。然而,在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内涵建设却没有实现快速提升,其原因在于当前高职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如何认识到这些误区并找出对策,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教育现存的误区

我国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职院校要与普通高校同步发展,在校生要由2010年的1390万提高到2020年的1480万,分别占45%左右。而且,随着办学的深入,高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特色,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逐步显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着两个比较突出的误区:重高轻职,重职轻高。

(一)重高轻职

重高轻职就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学校定位、学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诸多方面,套用普通高校的做法,照搬普通大学的模式,过于强调知识本位。即使一些优秀高职院校,也不专注于高职教育,或者想转型为普通高校;或是不满足于高职的办学层次和职业教育性质,极力追求升格为本科。虽然从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说,特别是从高职人才培养的分层及其科学性来说,一部分优秀高职升本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办学质量仍然有待提高的背景下,本应该把精力集中于带领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领导者,着力于高职教育的科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的科学实施。目前,高职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教育理念、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弊端,教师在课堂上更重视一般文化理论知识的教学,对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往往缺乏深入了解,轻视甚至忽视了学生实用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学生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由于职业技能学习的淡化与弱化,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与企业生产一线的需求。

(二)重职轻高

即有的高职院校,只看到“职”,没看到“高”,片面而狭隘地理解国家提出的高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甚至把技能培养与知识学习掌握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沿袭技校办学模式,单一地强调技能学习与训练,不重视理论学习。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推行的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宏观上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符合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微观上也能够紧密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也容易产生仅仅为特定企业、特定岗位训练“操作工”“机器人”的弊端,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所学甚少,这既不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也与社会和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相脱节。

以上两个问题直接导致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欠缺,高职生走出校门,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导致高职生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难点所在,如果不妥善解决,既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又不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二、高职教育误区的成因

高职教育误区的产生,有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也有学校硬件的原因,还有传统教育文化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现实层面的原因

首先,高职教育在我国只有短短三十年的办学历史,虽然,高职教育可以借鉴普通高等学校、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经验,但是,一味地照搬这些经验显然不可行,还需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社会和企业需求进行摸索。

其次,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专、中技合并、升格而来,虽然保留了中专和技校的悠久历史和办学特色,但由于中等专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办学程度和办学性质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困难重重。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基础薄弱,硬件设施不完善,同时,受制于国家对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政策以及高职院校的管理归属,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远远少于普通高校,高职办学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正是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加大高职教育投入的重要原因。此外,虽然近年来许多高学历教师充实进了高职教师队伍,但是,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仍然基本上是中专教师,面对高职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他们未能摆脱中专的育人模式,并且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明显;另一方面,从高职教育的性质和办学目标来看,高职需要的是既有较高深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专业教师,即“双师型”教师,而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只能够从事理论知识教学,而无力强化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总之,学校硬件设备的不足、传统教育方法的路径依赖、教师自身条件不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往往导致高职教育不是偏于知识理论教学而轻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就是偏于学生的技能培训而忽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偏离了高职办学目标。

再次,高职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由于高职教育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少、教师自身条件不足等因素,很容易导致人们对高职性质和定位的认识模糊不清,在教学过程中对“高”与“职”的关系把握不准,加上现在学校的考评机制、职称评审制度、工资津贴等,多偏重于对教师科研课题、论文层次与数量进行考评,忽视了对教师实际教学情况的考评,因此,有不少教师把教学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申请科研课题和上,对高职教育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研成果转化等则考虑甚少,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二)传统层面的原因

智慧主义与反智慧主义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了人们对高职教育性质的正确认识。智慧主义(intellectualism),又称主智主义、崇智主义,是一种专心致力于对知识、学问追求的精神。智慧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智慧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崇拜、智力崇拜,它提倡人们要以一种亲近甚至崇拜的态度对待知识,以一种刻苦、专注的态度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教育文化观的优点是形成了重教尊师、重知尚德的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有利于个人知识的学习和道德的提升,同时,诞生了世界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与使用,有利于社会的治理与进步。但是,智慧主义在重智的同时,也具有轻视普通劳动与劳动者的弊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弊端导致当今社会出现了职业教育是“次等教育”,读职业院校是高考“失败者”的无奈选择的观念。甚至连许多高职教师都认同这一观念,导致他们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学术性,把知识理论的教学放在优先位置,忽视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反智论,以美国学者richard hofstadter的“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为代表,在现实层面上,反智主义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存在人们心中的对于知识的否定态度。一般而言,反智主义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对于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无益;二是对教育的实用功利态度,反对人们学习那些不能给人带来实用价值的象牙塔学问。反智主义在中国教育文化领域影响深远,代表性人物及言论有老子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⑤,“读书无用论”更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这种教育文化思想在客观上导致了高职就是姓“职”,高职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技术、找到工作即可,没有必要学习的错误认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是重职轻高。

三、高职教育误区的解决对策

高职教育既姓“高”,又姓“职”。解决高职教育的误区,除了从改善硬件条件入手外,更需要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着眼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需求,反思传统教育文化,克服重高轻职与重职轻高的弊病。

(一)高职姓“高”

早在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来看,高职必须姓“高”,也就是必须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陶行知等人一改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的思想,响应蔡元培等提出的“劳工神圣”的主张,创办了职业学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工”的内涵与要求已今非昔比。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后现代化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后发的。按照林毅夫等人的观点,后发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发展中国家资金相对稀缺且昂贵、劳动力相对丰富而相对便宜,由此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劳动力密集产业, 或是资本密集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的产业、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正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更加多元复杂的特点。从现实层面来看,出现了前工业化、工业化、后工业化、信息化等不同发展层次“叠加”的现象,我国的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甚至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发展“梯度”落差巨大,既有手工作坊式的简单生产,又有高科技行业、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高科技企业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越来越普遍,对工人的知识与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的一线技术工人,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低级工或处于技术层次最底层的“准农民工”,而应该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育的本质来看,高职必须姓“高”。高职院校不仅要成为高技能人才的人才源,也要成为应用技术的技术源,不但能够提供技术人才,而且要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主动成为社会和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引领者”。知识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更需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知识,技术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我们需要克服反智主义轻视知识的传统影响,克服因为高职生高考录取成绩差、不喜欢学习知识而导致的理论知识难教的问题,克服因为理论知识难教而索性少教甚至不教的问题,真正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人工智能教育的利与弊范文第5篇

所以,当今许多女性,已重新考虑自己的价值和定位,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相当部分妈妈开始有条件成为全职妈妈,以利科学育儿。重回家庭,已成为一种否定之否定后的时尚新选择。

“全职妈妈”的日益增多是社会多元、进步的表现,它为更好地教育孩子提供了时间和情感上的保证。由妈妈带大的孩子性格要比保姆或家中老人带大的孩子开朗许多,而且在智力上也更显优越。

在经济发达国家,生育后的妇女基本上都回归了家庭。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赫特・爵斯调查发现,产后的英国母亲有17%成为半就业者,19%脱离工作。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美国“全职母亲”的比例增加了15%。

“全职妈妈”的主要内涵就是全力尽职照顾好孩子。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和陪伴孩子,普遍认为,这对孩子的成长相当有利,但同时也有不容忽视的弊端。

好处逐个数

一.让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是全社会的期望。妈妈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婴幼儿时期得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将给孩子以最大的心理安全感。而父母的这种给予,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

二、妈妈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影响孩子学业的几大因素,第一是睡眠不足,饮食习惯不佳;第二就是运动不足和缺乏自由游戏。全职妈妈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带领孩子外出活动,陪伴孩子做各种游戏,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快速地发育。

三、全职妈妈可以做到教育孩子的一致性。如果孩子从小轮流托管,很容易出现教育目标的不一致,对孩子“爱”的投入方式不一致,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教育态度的不一致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全职妈妈则避免了这些不一致现象的发生。

四、全职妈妈在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由于全职妈妈大多数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能够细心观察孩子且发现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及早开发,及早培养,可以避免在培养孩子兴趣和特长上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五、全职妈妈因为有较多的时间陪孩子,便于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便于通过有意识的榜样示范培养、锻炼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于与孩子通过一起游戏的方式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等。

弊端勿疏忽

一、过高的期望。全职妈妈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有较好的表现,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往往对孩子给予过高的期望。

二、过分的溺爱。全职妈妈有了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事事都越俎代庖,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性,缺乏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像温室里的花草,经不住阳光的照晒,禁不住风吹雨打。

三、过早进行知识教育。全职妈妈因为有时间和精力的便利,更容易犯这种错误。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理解为超前教育,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提早进行智力开发。

四、忽视孩子成长中的多种需求。孩子成长中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全职妈妈带孩子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某一部分需求,而孩子的其他需求同样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