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的语文课

高中的语文课

高中的语文课

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思考

734500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刘希国mlyzlxg@126.com

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课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理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

我想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教师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教师要因人施教,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教师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的契机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第2篇

晚自习的时候我走到这位同学跟前,轻轻地问他:“语文试卷只写了那么多,一定是有原因了,能和老师说说吗?”他放下手中正在看的书,抬起头,用一种怯怯的眼神看着我。他用牙齿轻轻地咬了下嘴唇,然后用一种同样怯怯的声音回答我:“老师,我可能不上了。我计算机考试出了点问题,可能不能参加高考了,所以没有心思考试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看见了他眼中噙着的泪花。哦,还好我没有为了我那点可怜的虚荣心对他发火,果然是有原因的。他又低下头,轻轻地说了声:“谢谢老师。”我想我懂他内心的复杂,我还是离开比较好吧。可是当我转身离开的刹那,我看他桌上那本在读的书《纳兰性德词集》。原来,他在读纳兰性德的词。我顿时怅然若失……

这一次,我真的感到了无助、无奈。我感叹自己力量的渺小。面对现实,我不得不用分数衡量我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能力。面对内心,我却帮不了这么一个热爱文学的学生。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种语文教学的困惑:为了分数很多语文课都是老师讲出来得多,学生学进去得少。这种老师厌倦、学生疲倦的状态,可以说多年来一直持续着,并没有因为课改而改变局面。语文课堂,学生期待获得知识,更期待能得到美的熏陶。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语文课堂应该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在这里学生可以思想尽情展示,才智策马扬鞭,心灵自由飞翔。文学史上的大家名篇,所有文化星空中闪烁耀眼的星辰都在这里汇聚,他们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洋溢着永恒的魅力,是人类骄傲的资本。语文本应该充满着美,充满着灵性。《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多姿多彩;《想北平》中洋溢着平易;《西地平线上》有世间的大美、雄伟、粗犷……

我多么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自由地领略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星光。让他们在心灵的感受下,在思想的碰撞中,在感情的后,真正地爱上语文,爱学语文,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增加自己的涵养,既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又让思想与优秀的文化对接。

可是现实呢?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身陷分数的泥淖,在此苦苦挣扎却越陷越深。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首先需要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美。柏拉图在谈论教育时说过“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我们的课堂上,很多老师就是传声筒,把所谓的标准答案作为金科玉律。高三本来就以复习为主,我们老师讲解题目,滔滔不绝,喋喋不休,就怕遗漏了知识点。下面学生呢,昏昏欲睡,迷迷糊糊。在这里全然看不到所谓的语文美和灵性。而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技巧的同时,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美。我们自己失却了感受美的心灵,如何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呢?在一次次的所谓分析中,我们抛开了鲜活的形象,只在意那一条条冷冰冰的规则、方法。归纳提炼,规律的总结,老师自己都已经快要迷失方向了,学生就更是一头雾水了。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实践中寻求着模式、规范。于是,语文的人文性、语文的美、语文的自由也就一点点地遗忘了。这样的课堂怎么会让学生产生兴趣呢?

现实的改变已然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美,让学生爱上语文呢?

最关键的是要展示教师自身的“美”。教师的美在于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知识、独立的人格、儒雅的教态。教师是教学活动发生、展开、组织、落实的基础。所以,教师本身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能我们很多老师都有切身的体会,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对该老师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老师能提高自身的素养,展现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能吸引学生,那么就不愁学生不爱学语文了。

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老师应该有一颗自由的心。我们不依附,不盲从,敢于怀疑和批判,敢于自己判断、自己思考,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懂得相互尊重,懂得站在生命的高度看学生。懂得课堂的貌似纷乱实际上是真正的开放与成功,我们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也从来不会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规范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我们应该以自由的心态去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出自己的教育思想。

真正有魅力的老师应该有一颗爱心。我们对自己的事业有一份坚守。工作之余我们有自己的天地。我们更需要爱学生。我们应该爱读书,不能被教参和试题束缚。我们应该爱人类社会中一切优秀的文化,我们与文学艺术中崇高优美的情思总会发生强烈的共鸣,把这种共鸣真诚地告诉学生,让那些美妙的思想去滋润心田、感动灵魂,我们应该知道要用这样的爱去关怀稚嫩的心,把那精神的营养一代代地流播下去,而不会在统一的答案中禁锢学生的奇思异想。

热爱语文的老师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也许我们已经人在江湖,郎心似铁。但是当你面对一群涉世未深的孩子,当你面对课本试题中那么多美妙的篇章,你应该带着一颗善感的心和一份浪漫的情怀。如果你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你就体会不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感受不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旷达。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感受不到语文的魅力,又怎么能奢求我们的学生去领会到文章的精魂呢!

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第3篇

①语文活动课的地位:是教学的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是同课堂教学并行的语文教学的另一翼,不是可有可无的放羊式的课外活动。

②语文活动课的原则:趣味性原则、学科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等。

③语文活动课的目的: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语文的稳固情感;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构架起丰富的科学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语文活动课教学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实践。一、遵循趣味性原则,促成乐此不疲的境界一年多的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语文活动教学比语文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容易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语文。主要表现有:

①语文活动形式多样,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好动、好奇心理。

②语文活动自主性强,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易形成诱发学生要求参与的良好氛围。

③语文活动立竿见影,成功感会使学生增强信心。

④语文活动的适应面广,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有可做的一点,只要学生参与、思考,就有收获的机会。我们自从开展成语连锁填补、寻找广告错别字、书写比赛、标点趣谈、课外采访等语文活动课后,学生们一直都保持着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课前课后,上学放学,你问我答,好不热闹,真是获益匪浅,而且乐此不疲。那么,如何使学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呢?笔者认为,语文活动课的设计,一定要新、活、妙、实。新,

一是内容的更新,不能老是采访,老是成语练习或习字活动;二是形式要新,填空、猜谜、演讲、做游戏等等,形式要多样化。活,是指语文活动课要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要求和个好。妙,是指语文活动能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启智于趣;也指语文活动课要活而有序,动而不乱。实,是指语文活动,谁都能参加,不能只有一些人在表演,大部分人在“看戏”。语文活动课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落实语文的教学任务,要实实在在地培养和提高语文素质。

二、遵循学科性原则,促成一箭双雕的境界语文学科的性质,最基本的有两个:基础性和工具性。基础性,一般是指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工具性,一般是指交际功能,具体说,就是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语文活动课要突出学科性原则,至少要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知识的应用两个方面。所谓“一箭”就是语文活动课,“双雕”就是指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一箭双雕”,就是通过语文活动课,要学到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语文知识,扩大知识视野,在身体力行中把从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就是通过语文活动课,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联系实际,发展语文应用能力,提高语文素质。因此,我们必须把语文活动课当作语文教学的一门正式课程,是同语文课堂教学并行的、相辅相成的,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课。语文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等。在语文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语文知识,掌握一些语文学习技能,发展和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把它同语文游园活动区别开来,游园活动是以游乐为主,活动零碎不系统,目的不集中,而语文活动课是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围绕某一语文知识范围开展,重在学习和应用。语文活动课虽然也强调趣味性,但应该是万变不离其宗,寓教于乐,启智于趣的。

三、遵循实践性原则,促成真知灼见的境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强调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这里强调的无疑是实践性,自己来做,在做中自己学会。语文活动课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身体力行,强调的就是实践性。要在语文活动课中,使学生有真知灼见,就必须让学生“三动”:动口、动手和动脑。动口,就是让学生亲口说说,在说的实践中学会说话,善于说话,提高说话的能力。在训练学生的说话技能时,要讲究语文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在各种情况下都应付自如的说话能力。调查汇报、答记者问、新闻等,可训练学生说话的准确度、简洁度和条理性;讲故事、演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和鼓动性;辩论、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敏捷度、中肯度;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有目的性和渐进性。这些可以概括为六个字:顺、准、简、捷、巧、美。顺,即说话有条理、顺序恰当。准,即说话要准确、中肯,中心要突出,观点与材料要一致。简,就是在说话顺、准的情况下,再简洁一点,不拖泥带水,不重复多余。顺、准、简,这是说话基本的要求,达到这三点后,再训练学生说话要捷、要巧、要美。捷,即敏捷,反应迅速,回话快捷。巧,即说话巧妙,恰如其分,适人适事适地。美,即说话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动手,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写写画画,在写写画画中得到真知灼见。语文活动的动手,一般有:写字、查字典、办报、画插图等。在写字比赛活动中,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到写错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画插图,能进一步理解课文,也能以此推知课文里的其他插图的意义与作用等。总而言之,在语文活动中,学生动手做,是容易得到真知灼见的。动脑,就是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悟出规律与道理来。在语文活动中,训练学生动脑,一般是结合动口、动手一起搞的,以形成学生多想的习惯,从中得到真知灼见。例如,在动口训练中,一般先让学生想一想:讲些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而别的不用说?从哪儿说起?为什么从这里说起?从别的地方说起是不是更好?怎样才能讲得入情入理,有根有据?为什么这样讲能入情入理,有根有据?怎样才能讲得

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课

俗话说“善始善终”,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开头固然重要,但好的结尾同样会使课堂再掀高潮,使一节课显得更加完美。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结课的功能、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方法和体会。

一、语文教学中结课的作用与功能

课堂结课是新授课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1.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结课可以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画龙点睛”,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技能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记忆更牢固。

2.知识系统,承前启后。

知识间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通过结课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在总结中为新课创设教学意境,埋下伏笔,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过渡自然。

3.指导实践,培养能力。

新课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或提出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知识的运用巩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4.质疑问难,发展智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结课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一些技能训练,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既可以扩大知识视野,又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

5.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改错评价等活动,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改进教学。

另外,新颖的结课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沟通师生情感交流,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语文教学结课时应注意的问题

1.忌虎头蛇尾

有的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开端,精心设计导人却不在乎结课。上课是上到哪儿算哪儿,临近结束,看到时间不多了,就紧急刹车,马上结课,草率收尾,既没有梳理总结,也没有回顾练习,更不会留有余地,让人回味。结果,因为结课仓促致使整堂课显得虎头蛇尾。

2.忌画蛇添足

与”虎头蛇尾”相反,有的结课是狗尾续绍、画蛇添足。有的由于课堂教学节奏过快,留给结课的时间过多,结课就信口开河、胡拉乱扯,使结课的精彩性器然失色。有的在结课时小题大做,甚至故弄玄虚。他们或者噪蝶不休地讲个不停,或者无话找话。也有的教师为了结课而结课,本来没有必要再多讲了,却非要再讲上一会儿。这些结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产生不良效果。因此,结课要 “画龙点睛”,而不要 “画蛇添足”。

3.忌前后矛盾

有的教师在结课时没有注意所讲授内容的前后联系,结果在结课时出现前后矛盾。这种前后矛盾或者是结课与导人提出的问题相矛盾,或者是结课与讲授内容相矛盾,或者是教师所表达的观点与教材观点相矛盾,等等。结课的前后矛盾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

4.忌延时拖堂

有些教师在已到下课时间时还意犹未尽,行于所不当行,不止于所当止,实施 “拖堂”。具体教学中,教师对某些重点的阐述允许必要的重复,允许不厌其烦,甚至过于追求精练。但结课则不同,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疲劳,如果教师拖堂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事实表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拖堂,甚至怨恨教师拖堂。可见,拖堂是不符合学生心理的,会造成学生思维惰性、心理疲劳等消极影响。因此,教学结课绝不要拖泥带水,费力不讨好,要当止即止,干净利落。

三、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些结课方法

结课方法有很多种,方式也很灵活,但不论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较好的状态下学习。下面就谈谈语文课结课的一些方法。

一、归纳总结 提炼升华

由于学生自己不善于归纳知识,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帮助学生建立一棵“知识树”,如学生在学习了文言文后,要逐步归纳出文言文中繁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及异体字的区别,再了解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主要用法,接着进一步了解句式结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清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提炼升华,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二、抓住线索 首尾呼应

运用线索法总结,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整理文章线索,好比把知识当成了一条链子,你抓住整条链子,就抓住了教学的主要环节。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可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较大的收获。另外,还应处理好这堂课尾与下节课首的衔接与呼应。

例如,在学习《雨中登泰山》一文时,要让学生在初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是以登山顺序为线索的,在结课时就要依据这条线索描绘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这样根据这条线索在下节课分析作者重点所描绘的景物时就有了依据,同时也能使两节课前后衔接起来。

三、讨论比较 加深理解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从内容、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同时找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在教学中学习了先秦诸子的散文后,要让学生分析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文章和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文章在语言风格及结构方面有没有相似点,有没有区别,通过分析加以比较,可以让学生能够加深理解他们作品风格的异同点。

四、布惑置疑 拓展延伸

古人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一名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还要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浓厚兴趣,同时可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用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设置悬念 引发思考

演戏讲究演透而不演绝,若一演绝,就断送了艺术。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结课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可以借鉴说书人经常说的“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高中的语文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86-01

前言

新课标的出台与实施,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进行改革与提高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为当代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多与更高的要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当代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得到提高。因此,在新课标的新形势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成为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选择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构成的主体。然而,新课标的实施,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被暴露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功利化思想泛滥

无论是高中语文教师,还是高中学生,面对高考的重大压力,都存在一定的功利化思想。从教师的角度来讲,面对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压力,教师以学生成绩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从学生分数提高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应试教育。这就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过多的时间放在死板语文知识的讲解,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一味想要提高自己的高考分数,从而考入一个好的大学。许多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到语文学科学习对其个人素质与未来生活的影响,目的过于单一。

2.教学方法传统

在当代高中语文课堂当中,许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肯定。学生在进行高中语文学习之时,大多处于被动地位,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在高中语文课堂之上,教师为了将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因此,将自己作为课堂上的主体,一直在讲台上讲解高中语文知识。这就使得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大多来自于教师的讲解,很少有自己思考与探究的成果。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加之学生数量较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不能一一进行解决。一些学生的高中语文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整体性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得到满足,教师也只能点到为止。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步伐,更限制了学生高中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策的研究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然之举。下面,我们就来对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1.改革教师的教学思想

要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思想的改革,摆脱传统与不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只有教师的教学思想正确了,才能有正确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当代的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服务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实施的。高中语文更应该认识到学生的高考成绩不是衡量其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也不是衡量学生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教师要摆脱高中语文教学的功利思想,从学生的个人提高出发,为学生提供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逐渐认识到学生的真正目的,不再过分苛求分数。教师教学思想的改革有利于教学氛围与学习氛围的纯洁,有利于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需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与愉快的氛围之下开展高中语文学习。教师要承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给予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之中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语文知识。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高中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应用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对应用文进行应用,找到语文学习的用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作用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之时,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身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人。在课堂之上,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与学生交流学生想要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做出指点,在学生的建议下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在生生互动的活动之中,教师要在教室中经常走动,主动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及时解决疑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意识到教师的引导者作用,不再过分依赖教师的灌输。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不断进行改革,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讲都是极为有利的。笔者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创新对策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明确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点,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龙卫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6)

[2]. 陈智铭.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3]. 刘亚平.语文教学的提问策略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