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人文内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126-02

在现代教育中,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性,这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样重要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基本体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也紧跟课程改革的要求,也积极进行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更加注重教材的人文内涵,在教学的策略上也更加注重根据教材的人文内涵的特点来制定,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就是这样的教材。对人文性以及其教学策略,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时代的一些特点,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采用上更加科学、合理,这样会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才会培养出富有人文内涵的人才,也才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1.对教材中人文内涵及其有关内容的理解

1.1人文内涵的涵义。人文内涵简单地说就是具有人文性,而人文性即人文素养,是指各种优秀的、健康的、科学的、先进的文化、价值观等,具体说来,就是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命运的维护,对自我关怀的关切与追求等。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再像以前那样作为第一要求,而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所以,在教材的选取上,也务必要求以体现人文性为宗旨。

1.2新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的特点。与其他版本的教材不同,在人文内涵方面,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的积累,语文素养属于人文内涵的范畴,因而学习语文或者使用语文教材进行教学,其本身就要求进行人文内涵内容方面的教学。其次,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能正确把握好语文课程的定位,是根据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订的,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审美情趣、理想价值、人文关怀等。第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人文内涵方面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不再像以前大多是课文的教学,现在教材的编订更加的科学、合理,有人文性。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教材由课文、习作、练习、口语交际、主题活动等几方面组成,在内容上,既有文章,也有古诗、故事等。

2.注重培养小学生人文内涵的重要性

2.1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树立从小就培养学生人文内涵的理念,对小学生来说,就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提高学生的人文性。只有这样,才会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把握住新时代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文特点,从而成为对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有用的人才。

2.2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诚然,在现在主要考核方式还是笔试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也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因为近年来考试内容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对语文学科来说,更加突出了对学生人文内涵的考核。但是这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其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主要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当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以其教学策略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在现阶段对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内涵,一些教育工作者存在误解,认为小学生心理智力发育还不健全,不要过早地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或者是人文内涵的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就算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小学生也可能理解不了,这样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影响了其它内容的教学时间。这些都是认识不到人文内涵的重要性、不重视人文内涵教学的体现,同时在教学策略上也没有特别地进行设计。

3.2在培养学生人文性的教学策略上没有积极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人文性的教学策略上没有积极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要说明的是其培养学生人文内涵的教学策略上失误。一些老师虽然认识到了培养小学生人文内涵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教学策略,往往舍近求远,不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这方面的教学。

4.如何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教学,提高其教学策略的水平

4.1要注重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虽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全面,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人文内涵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可以结合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的内容来教,例如使用动画、插图,学生自己动手作画的形式等。

4.2要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就要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利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每个单元后的主题探究活动、口语交际,以及小学语文特有的语言表达方面的教学等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冯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及其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4(12)

[2]刘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主题类型与教学策略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第2篇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高校教育对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全面渗透,整体教育效果较显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需求,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构建新时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文化素养提升的作用

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情感、精神、内涵及人格四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从以上四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具体表现为:

(1)丰富学生人文情感: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充分感受文章中包含的人文情感,这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该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真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2)增强学生的文学精神: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章的审美内涵,在上述正确审美观念的指导下学生文学精神将得到非常大的丰富,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感知力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这对积极、健康的文学精神体系构建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3)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阅读的本质在于从物质内容中体会精神内涵。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该过程充分感受文章的精神内涵,以文章为媒介,感知作者情感,从而实现对作品价值的了解和认识。这种了解和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让学生受到真正的人文熏陶,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根本。

(4)提高的学生人格品性:文章是缩小版的社会,在这生活百态中学生“亲身”感知世间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逐渐思考和关注社会,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3.新时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的优化策略

(1)树立正确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传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阅读教育上,过于注重对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教学,这种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改善不利。因此,在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阅读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将上述教学重心转变到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上,将文学素养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学生素质发展和文化发展为教学主体,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保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发展需求为主丰富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阅读学习空间。

(2)优化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材料。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间是导致阅读教学效率受到限制的关键,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阅读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材料的优化,尽量选取内涵情感丰富、价值体系完善的文学作品,确保教材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从而实现高校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要充分把握好小说、散文、诗词的文学形式,对上述文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把握教学材料比例,为学生构建科学、高质的阅读学习结构,使学生充分感悟不同形式作品的魅力和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优化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具体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选取,不断丰富模式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大学语文阅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传统高校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师教学单一,人员单一,方式单一,阅读学习效率不理想。在新型阅读教学中高校可以适当对教师进行划分,将教师分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讲师,让教师对自身专攻内容进行充分讲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熟练度,改善教学深度。教师要适当丰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增加部分故事教学内容、探究教学内容或自主交流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大学语文阅读学习中。

(4)优化大学语文阅读考核模式。常规大学语文阅读考核只是对学生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考核,主要通过试卷形式完成考核内容,这种考试方式较单一,整体考核效果与高校文化素养教学需求不符。在对该内容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高校素质教育需求,将学生文化素养作为考核主体,适当增加学生日常考核比重,即增加学生学习态度、讨论发言、阅读练习等学习比重。教师在进行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空间让其探索、交流和反思,加强该部分考核,形成较自由的阅读考核体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第3篇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l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

(二)问题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新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尤其我们老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三)加强交际,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

(四)融合贯穿,催化学习能力,润滑情感态度

1.合作融合,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融合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它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也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2.知情融合,润滑学生的情感态度。

知情融合即认知和情感的融合。现代教学把课堂视为一个由认知和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作用,情感和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知情之间有层次的递进循环,最终实现融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 英语老师 教学行为 素养培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语言能力,二是学习能力,三是思维品质,四是文化品格。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行为,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依托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培养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培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只有培养好语言能力才能够进行良好沟通,为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继而提高文化品格,超越自我并完善自我。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第一步需要对语言进行建构和应用。具体来讲,需要老师结合课本完成单元汇总和内容衔接,需要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循序渐进地逐层推进,根据教学话题,合理组织并整合内容,通过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架构,深入了解知识间的内在关联性,以此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6B Unit2 more exercise中,这一节主要学习比较级的表达方法和运用情况,在一开始学习本节课内容时,笔者首先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运动的英语名称,比如足球(football)、篮球(basketball)等,然后通过图片的形式来体现比较级,着重突出主谓宾的基础上,点明比较级的运用形式,以此确保同学们认识和掌握了本单元重要词汇与句型。在该单元知识学习接近尾声时,笔者将译林版英语五年级5A Unit7 after school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在温习该单元核心词汇与主要句型之后,要求同学们设定一个“放学后开展运动”场景,需同桌之间自行组织一场关于“放学后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的对话,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地运用这两单元句型,强化其内在联系,加深知识印象,不断提高语言输出,正确掌握句法结构,培养并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二、强化英语氛围和感染力,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现在很多英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喜欢采用汉语进行教学,无论是讲解知识还是提问问题都是用汉语,这样导致一节课下来,基本上全程都是汉语,只有根据课本读单词或者对话的时候才会讲英语,学生所接触到的英语少之又少。其实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很多英语常用表达,能够接受英语授课模式,对此,笔者建议应该在课堂上尽量多讲英语,强化英语氛围,提高英语感染力,让孩子们在浓郁的英语氛围中更自如地学习英语。

在讲课的时候,笔者就会尽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浓郁的英语环境,虽然一开始很多孩子听不懂,不过没有关系,可采用双语教学,慢慢地变为全英文教学,长此以往,孩子们就能够适应并喜欢上这种浓郁的氛围。在正式讲课时可向同学们说“class begin”,让同学们跟着老师阅读时可说“read after me.”强化师生互动,让孩子摆脱害羞的情绪,勇敢地讲英语,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老师可不吝赞美之词,多鼓励他们,可以说“very good!”、“well done!”等。使更多的孩子在赞美中更加喜爱英语。

三、形成独创性与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不单单汇集了知识点,还涵盖了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对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应该学发现和挖掘课本中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在联系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促其思维模式更具批判性与独创性。比如在教孩子们学习用英语表达开门和关门时,若在教他们用英语的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表演的方式进行,并且在开门时需要观察下们后门是否有人等,这样就能够在无形之中教育孩子们开门和关门时要注意周边是否有人,是否会给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其实这种带有情感目标的授课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素养,促进个人健康阳光成长。

在译林版英语六年级6B Unit5 the seasons中,该单元内容主要讲述了季节及其特征,比如冬季winter,其典型特征是寒冷cold,夏季summer的主要特征是hot,并且运用了最高级语法知识。在讲解该单元内容时,笔者运用了任务教学法,要求同学们进行自我阅读,从阅读中了解故事、获得有价值信息并回答相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同学们考虑下为什么会有四季之分,并鼓励同学们尽可能多提供描述四季的词汇,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孩子们的印象,还有利于发散思维,积极开动脑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四、拓展中外文化认知,培养并提高学生文化品格

无论是哪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而受历史、政治、地域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中西文化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学习者而言,尤其是初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讲,只有掌握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才能够更好地体会英语内涵,更快速地学习英语,继而有效提高英语能力。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真写作;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审美鉴赏;语言构建;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16-01

目前,在高考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倡导高考作文应该把“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这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其结果是学生不再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而去追求所谓的“艺术真实”,到最后却连“艺术真实”也失去了,因为“艺术真实”也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的。于是高考作文出现了大批语言空洞、没有灵魂的作文。这样的写作与当今提倡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相背离的。

为此,我们提倡学生作文的“真写作”, 这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真写作”就是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抒发出自己真实的感情体验,以情动人,以格感人,以理服人。自我写作动机、真情实感、鲜明个性、创意表达是“真写作”的主要特征。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笔者比较认同以下说法,它包括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真写作”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

一、“真写作”带领学生感悟真实情感,这是学生审美鉴赏的开始

审美是伴随情感发生的,“真写作”涵养学生的真实情感,这样审美鉴赏才有了开始的可能。学生的真情实感从哪里获得呢?

1.学生不是完全没有生活,而是没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灵。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所以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捕捉闪光点,寻找内心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样的感情才是个性的,独一无二的,有新意的。比如爬山这件小事,有的学生写起来如流水账,从山脚到山顶,一一道来,读之索然无味;有的学生会把爬山过程的曲折与情感起伏结合起来表达,抓住个性内容,借爬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而不是就事写事,虽是叙事却理趣盎然。

2.阅读优秀作品,也是获得感悟的另一种方式。毕淑敏说,“很多伟大人物在现实中已经睡去,但在书中他们却微笑着醒来。”学生在别人的作品中获得共Q,联想起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就被进一步强化了;或者先从书本上体会了这种情感,当自己有了类似的真实体验,那么对这种体验也就不会“视而不见了”。读书体验和生活体验相互补充,感性经验和理性思考相结合,会使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更加深刻和立体。

二、“真写作”对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真写作”要求学生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其表达方式与特色不一样。快乐的情感,语言如跳动的山泉,和煦的春风,清丽流畅;悲伤的情感,语言多低缓曲折,如泣如诉;激昂的情感多用短句、排比,短促有力,气势磅礴……这其中包括词语、句式的选用,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只有多读多练,持之以恒,才能逐渐提升,并非一日之功。

2.“真写作”要求学生把真情实感表达得有个性、有创新。首先读书成诵可以积累优秀的词句,理解谋篇布局的妙处,也可以滋养精神,更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领悟力、创造力等。语文学科中创造性思维与思想创生的培养,离不开读的浇灌。其次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课堂教学中,应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带领学生不仅理解情感、碰撞思想,更要学习表达,锻炼表达。再次鼓励学生创新作文,突破旧有文体束缚,不拘一格,个性表达情感;鼓励学生写诗歌、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等,由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真写作”要求文章要有 “格”与“品”,这体现着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