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影像技术技能

医学影像技术技能

医学影像技术技能

医学影像技术技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际应用;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19-01

引言: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现代科学经济的进步,网络时代的革新掀起了各行各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医学影像学是医疗领域重要的医疗技术,通常应用于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而现阶段很多医院仍处于使用最多的常规X线机,只是医学影像技术的模拟方式,除了部分使用了影像电视X线机外,绝大多数都只能用胶片记录,对拍摄的图像处理、存储传输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给医生诊断病例上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医学领域中,医院应该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把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让医学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从而导致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1医学影像技术的实际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里有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可分为三类分析:一是,医学影像技术室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方,也可远处医疗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及时传患者的信息、医学图像和诊疗信息等,实现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二是,用在医院放射科部门。医院的放射医疗室最需要有足够的图像显示技术,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高速通信网络的辅助下,实现把影像和静止图像同传的能力。三是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图像分发系统里,特别是在急诊室和特护房。随着网络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引入,医学影像技术将信息集成在操作模式中,在信息提取中更为便捷。无论医学影像技术在那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都能起到它关键的作用。

2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技术改进

X射线是医学发展技术中最早的图像装置,应用中可以让医生顺利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在医学影像技术上也有所突破,让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正逐步替换传统的屏片摄影,医学影像技术的得到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实现将数据远距离传输,远程诊断,提高了患者诊断病例的效率,而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改进还是需要的,新型的分子影像技术,正在一点点渗入到医学影像技术革新中,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了曙光,为治疗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同时磁源成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改进,用于检测心脏或脑,从而得到心磁图,脑磁图;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也是核医学的两种技术,也是根据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来景象体内诊断;对人体加电压,检测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阻丝电导率变化的图像,也叫阻抗成像,因其分辨率高,对人无害的特点,开始实现其实际应用;还要光学成像等等,以上的几种技术都是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是要以最安全、最大经济效益出发点,将医学影像技术达到更为先进的技术,造福人们。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一个渐进的推广过程,近年来,临床手术和治疗方面正在朝着微创或无创的方向发展,这种技术的实施是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辅助的,为,微创、无创手术或治疗的精准定位打下了基础,通过接下来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进,一系列的如磁共振谱(MRS)、正看电子发射成(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等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医学治疗技术有更大的突破,对脑、肺等各个部位的成像都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不仅给医生一个很大的治疗帮助,同时还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省时省力,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提供了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军,成建萍,司同,等.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评价[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医学影像技术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学本科生;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实习;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23-02

放射科是临床医学一个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部门,其主要包括影像技术与影像诊断两大主要部分。影像技术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给影像诊断提供通过影像技术检查所获取的图像,影像诊断则通过阅读图像进行疾病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但即便如此,影像技术工作给人们的印象依旧是机械的操作影像检查设备,摆一摆摄影的看似简单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一直以来都不如影像诊断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在本院的医学本科生到放射科实习安排计划中,近年都不再有安排影像技术的实习部分。那么影像技术是否真如人们表面看的那样毫无技术含量不需要重视、而医学本科生也真的不需要进行影像技术的实习,本文探讨如下:

1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及与临床的关系

在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医学影像技术部分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担负着来自临床各科室要求的影像技术检查工作,负责为影像诊断和为临床提供客观的、真实的、准确的图像资料以及准确诊断疑难病变的依据,因而影像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获取图像的质量,也就影响到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必然也影响到临床对疾病的诊治效果[1]。有统计数据显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90%的诊断和治疗信息来源于医学图形和影像[2],因此影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如今高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X线摄影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早与多年前X线刚在医学上获得应用时只具有单一功能的普通X光机不同,各种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不断开发应用,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核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摄影(CR)、直接数字X线摄影(DDR)等,传统的X线检查方法已发展到能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上,对疾病的检查适应范围不断扩大,并能深入到人体各系统、各器官上,所获取的图像不再局限于平面二维的截面图像,已能获得所检查部位的断面图像甚至可利用影像设备的多种后处理功能重建出三维、四维的立体图像等,从而为影像诊断及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更为丰富的影像数据资料,并深刻影响到临床对疾病诊治方案的制定[3-4]。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治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影像技术检查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影像技术工作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因为要灵活运用这些先进的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并让其发挥最大效益为诊断和临床服务,亦即为诊断和临床提供能真实反映所检查部位情况的优质图像,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其所涉及的知识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物理学、电工学、摄影学以及计算机学等领域。如进行DSA检查,不同部位的血管造影检查,所选择的程序以及注射造影剂的流量、流速、压力等是不同的,特别是对于要行三维重建的造影,其相关参数的选择涉及的内容更多,不仅要依据导管的型号、导管插入的血管及进入血管的深度、患者本身的各种情况以及所用检查设备的功能特点等来综合分析制定,来保证获得优质的图像[5],同时还要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才能保证三维重建的进行;而对于多参数成像的MRI检查,扫描方案的制定及扫描参数的设置就更为复杂,没有较深的物理学知识、较广的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是无法正确选择成像参数的,那么扫描图像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对于仅使用单一的X射线吸收成像参数的CT扫描则需进行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螺距等扫描参数的科学选择,对这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参数的设置,在考虑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受照的X线辐射剂量尽可能的低[6]。所有这些都离不了影像技术工作,而仅靠简单的操作影像设备、摆摆摄影是无法达到目的,更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的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潜能,可以说没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就不会有医学图像,那么医学影像诊断就无从谈起,一味的轻视与漠视影像技术都是不应有的态度。

2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意义

临床实习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临床工作能力,为其日后真正走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并可能影响其一生。而影像医学与临床关系密切,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通过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的检查来获得人体各组织结构的影像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并已成为临床医疗越来越倚重的影像学检查。同时由于在我国医院里对于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申请,实行的是由临床各科医生提出,并强调放射科无权更改临床医生所要求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因此面对各种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技术检查项目以及开具正确的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单,则是临床医生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如果对各种影像技术检查原理、方法及其优势和局限性、临床适用范围缺乏了解,要作出正确的选择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医生由于不完全了解各项医学影像技术检查的原理、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等,使得不合理的、过度的甚至滥用影像技术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是劳民伤财,而且可能导致误诊、漏诊或延误患者疾病的确诊,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那么对于未来将成为临床医生的医学本科生来说,在实习阶段进行医学影像技术的实习实在是意义重大。

3 医学本科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的重要性

医学生虽然经过几年的大学理论教育,但影像学的课时并不多,影像技术所占的比例就更少,加上影像技术的理论抽象晦涩,单凭死记硬背很难理解记忆。例如由于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尽相同,虽然反映到图像上都是以黑白的不同灰度呈现,但正常器官与结构及其病变在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上的表现就会不同,如骨皮质在CR或DDR、CT上显示为白影,在MRI上则显示为黑影,对于这些单凭在课堂上的听课就很难想像和理解。再有在普通的X线摄影检查中,各种摄影的设计,是基于最大化地显示所要观察的检查部位的实际情况,而对摄影的命名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单单依靠书本上的理论也很难真实感受到这些摄影的命名对观察摄影部位的实际情况的反映。如手掌正位、斜位的摄影主要是观察手掌部位情况,但临床医生常对手掌部位外伤的检查开出的是手掌的正位、侧位的申请,而侧位对于观察手掌部位外伤的情况价值不大;又如锁骨的摄影,常有临床医生同时开出什么锁骨正位、轴位和侧位的摄影申请单等,让影像技术人员无所适从,甚至引起医患矛盾。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因此医学本科生到放射科实习,除了要学习影像诊断的知识外,也应重视对影像技术的实习实践,通过影像技术的第一线工作的实习实践,如到CR、DDR、CT、MRI、DSA等技术岗位的实习实践及带教老师的讲解带教,巩固和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各种影像技术检查方法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并实实在在地感受各种影像技术的不同成像原理在图像上的真实反映,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种影像的异同,明白同一种病变在不同的影像技术检查下的表现可有不同;了解各种摄影对显示所检查部位的实际情况的关系;了解各项影像技术检查的应用范围及优势和不足,掌握各项影像技术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正确理解影像技术检查的正当化原则,避免日后走入临床工作不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7-8],避免开具错误的影像技术检查申请单,防止延误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医学生到放射科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是极其重要的。也因此建议医学本科生在临床实习中安排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时间,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常见病的医学影像技术检查成像原理,熟悉部分常用检查技术、操作程序等,从而在未来的临床医疗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世传.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中的重要性[J].哈尔滨医药,2009,29(5):60.

[2]秦宇红,李春燕,黄福灵.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改革设想[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25):270.

[3]邵为景.浅谈医学影像学的检查原则及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37.

[4]李坤成.医学影像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J].前进论坛,2010,50(8):54-56.

[5]张延成,张翠燕,耿静羽,等.3D-DSA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6):83.

[6]任庆余,杨星,赵进沛,等.加强医用X线、CT临床合理应用的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07,16(1):69-70.

[7]邓爱平,李新文.X线检查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护[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2):151-152.

医学影像技术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放射科;影像技师;综合素质

1医学影像技师的现状

谈及提高医学影像技师的综合素质,首先需要了解影像技师队伍现在的状况。大部分影像技师在临床工作中以操作为主,给患者摄X线、CT、磁共振检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操作。大部分的放射科都是主任医师管理,医师在放射科有绝对话语权,技师只负责患者检查流程。影像技师大都专科毕业而医师都是硕士、博士毕业。出身学历偏低和在科室的地位不高,加重了自卑感。认为自己处于医院基层且在一个辅助科室,做的再好也难得到领导的认可,工作中只要做好本职工作不出医疗事故就心满意足了。由于抱有这样的心态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必需提高影像技师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改进。

2树立岗位敬业精神和专业自豪感

作为一名放射技师,虽然处于医院的基层,但其作用和地位是不能小觑的。现在大部分的临床科室都需要影像检查来协助他们对疾病的诊治。一张清晰明了的图像对患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的帮助。随着设备技术的发展,放射技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磁共振引导下穿刺靶向治疗需要放射技师精准的病灶定位,引领手术医师的操作。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技师的协助医师将寸步难行。传统的观念已经在发生改变,放射科不是以往那个简单的辅助科室,而是慢慢向临床科室转型。放射技师也不是仅仅提供简片的操作员,而是一个诊疗过程不可或缺的一员。没有我们的一线努力,患者的疾患将被耽搁,临床的误诊率将会提高,现代医学将回到望闻问切的年代。

3加强业务水平,扩大学科知识体系

这里说的业务水平,不仅指的是能拍好一张甲级片。医学影像学发展至今所涉及的学科很广,包括影像工程学、影像物理学、影像生物学、分子影像学、信息影像学、网络影像学、计算机科学等[1]。一名优秀的放射技师不仅要懂医,而且也要懂得与学科交叉的其他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取可以有多种途径,可以从继续医学教育着手,也可以通过自学或参加计算机短训班、国家及省级卫生部门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阅读网络文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或通俗刊物等。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了解科技的最新发展。人类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会尝试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医学领域中,因为生命是发展的本源。

4主动的自我教育,努力提升学历层次

不得不承认目前放射技师队伍存在普遍学历偏低,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放射技师大部分也只有大专毕业,本科也只是业余毕业。而影像医师基本都是硕士、博士毕业,他们在科室医、教、研方面起着主要作用[2]。但是技师和医师是影像科一条链上的两股绳子,只有彼此缠绕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影像中心有一只技术专家组成的支援小组,他们有QA高级技师、医学物理师、既懂得计算机知识,又善于分子影像学实验和研究的生物医学工程师[3]。这正是我国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方向。我院影像科至今已有61位影像技师,几乎所有的技师都已完成业余本科毕业、1位全日制本科、1位生物医学硕士、1位博士。我们不断努力向着国际目标发展,深信有朝一日我们也会站上国际舞台。可喜的是,目前在上海有三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相关的专业,分别是上海医疗器械专科学校、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了配合发展三所院校今年合并为上海健康医学院。它是一所本科院校,它为影像技师这支队伍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这支队伍的学历水平。不久的将来这支队伍将会出现硕士、博士。它为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与国际接轨,为影像技术的医教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

随着先进医疗设备和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推波助澜。人们的观念意识也逐步改变。从拍摄效果到绿色医疗,从开胸探查到精准定位靶向治疗。这期间离不开影像专业人员的摸索探求。现代医学影像技术要求技师在临床实践操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不仅能将新技术应用于实际临床,而且也能在以往的技术上不断创新,推动本学科水平的提高。医疗是本质,教学是源泉,科研是发展。对于一所医学院附属的三甲医院更应担当教学、科研的责任。随着教育体制结构的改变,影像技术高学历人才将会越来越多。这势必为影像技术的创新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带来新的局面。随着高等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每年扩招,放射技师的队伍日益扩大。面对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我们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满。关键在于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学习好外语,多参加继续教育、国际会议讲座实时掌握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4-5]。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年轻的技师业务才能提高;只有这样我国的放射技术才能蒸蒸日上。随着祖国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神经外科借助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以及新设备,正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向前迈进。而神经外科的专科护理质量能否跟上其临床诊疗及科研发展进步的相应需要,也将是相应临床工作及科研工作继续前进的一大决定因素[1]。1神经外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医疗系统的任何一个科室都缺少不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存在,而目前大部分从事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马雪华,李春平,雍那.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谈影像技师的技能培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6):629-631.

[2]巫北海.关于医学影像学技术系列人才培养的一点思索[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8):569.

[3]卞读军,胡冬煦,肖恩华,等.高层次医学影像技师培养与临床水平的提高[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5):3-6.

[4]曾样阶,彭振军.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影像技师的基本素质[J].放射学实践,1999,14(1):42.

医学影像技术技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士;人才培养模式;“校院企”合作

1 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传统的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清楚影像技术岗位需求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而医学影像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低、系统理论知识缺乏、专业设备的操作单一、缺乏创新精神。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内容陈旧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引进和应用,各项业务技术的开展,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断开拓医学影像科学的新领域。而早些年出版的书刊对这些知识介绍的不够全面,许多高校开设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都处在建设发展阶段,学生接受最新知识的机遇和方式者非常有限。而在迅速更新的知识面前,由于受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局限,致使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对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管理等方面均立足于陈旧的观念,不能适应专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停滞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跟不上时代步伐,这也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从业队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材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单纯将书本上的内容“ 灌注” 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实践能力与 理论知识不能有机结合,使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应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缺乏,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专业知识单一

影像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电子、机械、数字技术、光学工程等专业综合发展的结果,各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从业人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加上分学科、分专业学习不合理的工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很多单位根据医学影像设备而非学科系统来进行专业划分,从而使很多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单一,成为只懂某一种检查设备知识的技工人员。这样既割裂了专业知识的立体联系,又束缚了个体思维,必然会扭曲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

(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影像学从业队伍学历结构不尽理想,尤其是在县、市及其以下级别医疗单位,招工、顶职上岗者不乏其人,而技师中则更多见。中专、高职学历者所占比例过大,本科以上层次学历者为数不多。大部分从事人员缺乏钻研精神,只管操作,只管维修,脱离思考,就事论事。没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想要较好掌握、运用医学影像新技术并使之创新和发展,并非易事。为此,加强医学影像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 培养目标的确定

目前,四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只在不多的高校刚刚开办,由于在对医学影像学理学学士培养认识上的差异, 致使出现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及方向不明、 培养模式混乱,大多数学校都是借鉴甚至沿用原来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医学士)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时也很难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生“医师、技师”就业尴尬的现象。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原医学影像学专业(四年制)更改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四年制),专业类别也于原来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部分)”改为“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这就更加确定了其专业方向,即毕业生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学影像技术领域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研究、管理、流通、客户服务等,以及能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我校于2010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本科(理学士)专业学生,2013年9月将招收第一届医学影像技术(更名后)本科专业的学生,几年来的办学实践在不断的促进我们思考,建立符合当前社会需要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亟待探讨的课题。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目前医学影像本科专业的现状,结合我校的办学情况,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育教学方案改革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用人单位对近5年招聘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的质量评价及实际工作中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理学士)的服务面与职业岗位能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2)完善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确定以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就应围绕培养目标来确定。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医学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理、工、医相交叉,因此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根据医学影像学科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完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医学物理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模块相关教学内容的设置。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三化”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方向。CT,MR,DSA,CR,DR,PACS等技术的应用需要集医学、医学物理学、现代信息技术、成像技术等知识与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更侧重于理学和工科的内容,如:先让学生掌握信号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打下基础。在硬件方面,完成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之后,着重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与成像原理;软件方面,完成计算机应用和基本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后,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培养医学图像分析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达到在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深度的水平。

(3)建立“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之前国家没有明确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的培养目标,很多高校都沿用原有五年制医学影像学(医学士)的培养思路,因此,除了学校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外,就是在医院进行实习与见习。显然,这种模式无法满足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士)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若能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资源与医院、企业构建三位一体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实现“零距离”就业,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而且大大地节约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优化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及时了解当代医学影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毕业生的需求和要求,实现“按需”培养,提高就业率;同时,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程师“请进来”,把教师“送出去”,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校办学能力。此外,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产学研结合可让高校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

(4)编写活页教材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医学影像学设备也随之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要与时俱进,而选用合适的教材开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受教材需从编写、出版到定购这个时间周期的限制,很难满足要求。因此,高校可与医院、企业一起编写活页教材,与定购的材配套使用,不断更新、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结束语:

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影像的新要求,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培养模式,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拓宽办学思路,积极推动“校院企”三方参与的合作教育模式,提高办学能力,扩大影响力,优化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技术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热点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bstract: With progress of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akes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osi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 will be even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show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he achieve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and discuss what will be the next hot area.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develop;hot area

宇宙之万物,无不由分子组成。而组成分子的原子,则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人们通过对分子,原子的研究, 终于在1895年伦琴发现了X-ray,这是20世纪医学诊断学上最伟大的发现。X-RAY透视和摄影技术作为最早的医学影像技术,直到今天还是使用最普遍且有相当大的临床诊断价值的一种医学诊断方法。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包括原理、方法、装置及程序),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 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1.2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1.3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1.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日臻完善

1981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数学化X线成像技术的物理概念及临床应用结果。使医学影像技术步入了数字化的新纪元。事实上,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趋势在近10多年已渐趋明晰。时至1998年,体现国际医学影像技术最高水平的“北美放射学年会”,不论从学术报告及展览中均体现出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新型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7.1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7.2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7.3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7.4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7.5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严汉民.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临床应用[J]. 医疗设备信息,2003,18(8):1—2、12

[2] 杨秀琼.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进展[J]. 世界医疗器械,1995,1(1):45—4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