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实验室管理

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精选

医学实验室管理

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第1篇

在我院刚刚成立时,建设的基础医学实验室按照学科划分为人体解剖、局部解剖、病理、组织学等几类,并且每个学科均设有独立的实验室,由学校的实验管理科统一进行管理,但是随着教学的开展,这种管理模式呈现出了以下问题。

第一,由于分科的细致全面,导致各个实验室的建筑面积较小,场地紧缺,进而让实验人数缩减,影响了实验教学的开出率与工作效率,同时阻碍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横向联系,让教与学很容易产生学科之间的脱节。

第二,由于实验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加上学生实验分组人数众多,让教学设备使用率低,进而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

第三,由于实验管理人员人数较少,力量分散,因此对设备难以统筹管理。

第四,由于基础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因此不利于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放性思维。

2对我院基础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

第一,医学实验室空间与设备的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科的相应特点进行调整,让人体解剖和局部解剖合并,病理和组织学合并,生理和药理合并为机能实验室等。这样能够让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有着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关系,比如,药理与生理医学都用到鼠兔解剖台和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等设备,这不仅让各学科之间的实验室使用面积增加,并且能够同时进行12组实验,使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第二,对实验课教学的时间合理安排。根据教学计划,人体解剖、病理、药理和免疫实验安排在单周进行教学,局部解剖、组织、生理和寄生虫实验安排双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安排相关的实验室,不但能够共享空间和资源,还互不干扰,并且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第三,对基础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1)我院对各学科实验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提升了实验室利用率。学院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成立了实验中心,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首先根据相关学科的特点,通过会议制定了教学计划。然后对可利用的实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合理安排实验科目与内容,让相关的专业既能够相互共享资源,并且互相不影响;既能够拓展实验室的规模,提高教学条件,还可以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实验室闲置频率。

(2)对资源进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实验中心需要将各学科的实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让实验资源由分散转变为集中,相互补充,以免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能够为学院节省财力与物力。对于一些大型的贵重设备,学校要统一进行管理,并且不定期对资源设备进行保养与检修,并且相关人员需要用计算机进行分析,为下一学期的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3)统一对师资队伍培训,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由于学院刚刚组建,学院领导相当重视着实验教学发展,因此为了能够加强实验队伍建设,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在学院领导和支持下,我院对各科任课教师与专职实验员需要负责的工作进行详细制定。在每学期开课前,各学科教师需要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给实验中心,而实验中心需要对实验时间进行协调,并且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每个教师都要掌握牢固自身的专业,进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4)对基础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思考。由于高校的实验室是实现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也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出高校教学的质量与科研水平,这是一个牵动全局性的系统工作。如果我们不能进行统筹策划与系统管理,那么在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就会出错,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果。为了能够提升我院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在对实验室建设管理改革中,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并且实验开出率达到了98%,各学科的实验课满意率也有了明显提高。

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研究生;医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逐渐增加,我国研究生的总数也突飞猛进,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突破80万人[1]。结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和模式以及各学科专业,不难发现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实验室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安全、有序的运行是各项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前提保证。

1医学类研究生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内容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事故频发,政府及高校均加大了实验室管理工作,同时也制定实施了许多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可归纳为:“严进、盯牢、防控、管出”四大块内容。

(1)“严进”:严格管理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加强实验室的准入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如安全培训、仪器培训、知识考核、操作考核、实操演练等措施[2],多方面严格管控研究生的准入,以期在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前建立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并初步具备各种防范意识、紧急应对能力,以及干系重大的责任意识和规范的实验操作[3-4]。值得注意是,在研究生准入培训工作中从专业领域,加强专业安全培训。以研究生专业为背景,从专业形式特点上强化实验安全内容,规避无重点无范围的全部列入学生的学习内容。譬如,分子生物学实验易涉及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等生物安全问题;化学类实验易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试剂。对于大型交叉学科综合性实验,安全风险点较为复杂,需要引进学科专业型人才,搭建跨学科多专业综合性管理队伍,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实验室管理。

(2)“盯牢”:在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之后,大多数研究生对实验室的全安管理工作逐渐适应,并能良好的遵守。但是以自主管理为主的研究生,随着实验工作的推进,易出现思想麻痹、懒散、“钻孔”等情况[5]。此时盯紧研究生的安全工作尤其重要。所以,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实时监控系统可有效使用,同时进行“日巡视、周检查、月排查”时刻保持对实验室安全的监督。

(3)“防控”:长效监督、持续开展安全隐患防范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重心之一。对未知的安全突发事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关键是提高实验者对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通过制订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配套安全设备[6],采取正确的操作规程,杜绝隐患;把各种风险降低到最低,把突发事件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4)“管出”:对于研究生实验工作结束离开实验室,也要进行必要的管理工作。在研究生实验过程中,势必存有很多试剂、样本、耗材、数据等物品,对其进行必要的归类管理、分类清理或者转移,既是对个人实验工作的完整收尾,又是对有限空间的再利用。这部分工作也是部分实验室易疏忽管理的内容。对此,实验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研究生管出规章制度与程序,明晰办事流程和内容,以防遗留安全隐患。研究生实验室管理体系流程,见图1。

2医学类研究生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

现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工作日益严谨,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

2.1实验室安全意识易淡薄、动摇。不论是实验室中的研究生,还是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在“准入”工作或例行安全检查之后,随着科研实验的长期开展,实验者易疲劳,管理者日常工作的繁重,二者均易产生忽视、遗漏、麻痹等思想行为,安全意识易发生动摇、淡薄。据统计,100起典型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造成事故,比例高达58%[7-8]。

2.2安全工作主动意识不够强。因实验室分配、实验空间受限、实验硬件设施固定等诸多原因,研究生对主动加强实验室安全方面,思想不够强烈。部分实验室因安全工作职权不清晰、责任不到位、专项经费不足等原因,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主动加强安全工作的主动积极性也不够强。

2.3实验室安全内容不够全面。实验室安全涉及方方面面,诸多细节,稍有疏忽、遗漏微小问题,都有可能产生风险事故。譬如:学生易忽略生物样本、试剂等对环境的污染。长期实验工作后,研究生易忽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等不安全因素。实验过程产生的三废,排放量虽小,但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局部或瞬时区域污染物浓度过高,易造成极大安全风险。与此同时,若实验室污染物的长期持续外排,还会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产生累积效应,造成持续危害,难以消除。

2.4实验室安全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安全制度包括管理体制、监管体制等。高校因发展要求,会建立不同功能的实验室,或同一实验室接受不同研究内容的研究生。实验室多人负责;研究生角色多样;专业人员在制定安全制度体系时易难落实,难监管,管理开展不利等情况。2.5实验室安全设施不齐全医学类实验室既有普通实验室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在实验室安全设施的配备上要两种特性兼备。实验室在保障消防、防疫、废弃物净化设施、废液回收、监控系统等基本安全设施上,也要兼顾生物样本处理设施、生物毒性制剂配套设施等,否则易顾此失彼,形成安全漏洞。2.6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项经费难以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耗费大,但又不产生经济效益的专项支出。部分实验室受制于专项经费易波动等不良因素,造成安全管理专项经费难保证,进而导致实验室安全硬软件设施不完善等后果,形成恶性循环。

3医学类研究生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补充建议

基于上述医学类研究生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完善补充建议,完善工作内容,以期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进一步提升。

(1)多样化强化人员安全意识重要性。传统实验室安全意识工作,多通过培训、讲座、演练等方式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现在,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可通过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多方式、多形式,抓住学生兴趣开展安全教育。如动画模拟紧急救助过程、手机APP答题、直播知识讲座等,最大化的利用优势资源,服务工作开展。

(2)通过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的安全管理体系EHS(Environment环境、Health健康及Safety安全)[9],建立符合当地实验室的EHS管理体系,保护环境、改善实验室环境、保护实验者的安全[10],这也是当下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需要强调研究生的内容之一。

(3)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另一有效保障,就是有效完善的防护设施,如报警系统、喷淋装置等,尽可能的健全完善实验室相关的应急设施,并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尽可能的避免或者降低突发安全事故。

(4)此外,实验室管理部门可以分析工作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安排研究生以安全工作协管者身份,参与安全管理工作[11],既提高学生个人安全管理主动意识,又可以协助参与日常管理和排查工作,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重角度开展安全工作,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和被动紧迫性,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奖励体系[12],系统明确研究生参与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4结语

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

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学生在做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时,实验现场发生爆炸,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2018年11月1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造成多名学生被烧伤;2015年12月,清华大学一博士后在使用氢气做实验时,突发爆炸引发火灾事故,导致其当场死亡。这一系列发生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对个人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触目惊心,发人深省。随着“以人为本”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当前就如何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讨其长效机制建设,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已成了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命题。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是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的一所综合型实训基地,根据笔者多年在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的工作经历,结合国内其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提高和完善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风险。

一、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预防医学专业的学习过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各类仪器设备以及各种气体高压钢瓶,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实验室废弃物,若个人防护和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不但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会导致实验人员人身伤害。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险化学品使用和管理安全隐患。目前,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承担着多门课程如“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的实验教学任务,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必然会使用到大量的危险化学品,如毒理学教学实验中使用到的有机磷农药、甲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实验过程中使用到的乙醚、酒精、盐酸、硫酸、高锰酸钾等,这些危险化学品若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火灾,甚至造成人身伤害。另外,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尤其是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由于实验方法多样,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再加上学生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实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如: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安全巡查时发现,在某些开放实验室的通风厨和实验台上,学生存放着一些危险化学试剂,如无水乙醇、浓硫酸、盐酸等,一旦这些危险化学品出现丢失的情况,恐怕会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

(二)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存在安全隐患。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大型精密仪器和特种设备,如荧光定量PCR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高压锅、冷冻离心机等。由于一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存放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如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工作条件必须控制温度在15℃~25℃,相对湿度70%以下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若管理不善,极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需要用到气体钢瓶如氢气、乙炔等,若操作不当或者管理疏忽,也易引起安全隐患。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由于实验方法多样,涉及的仪器设备较多,很多学生会操作到自己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高端仪器设备或特种设备,如冷冻离心机、液相色谱仪、倒置显微镜、高压锅等,因此容易出现仪器损坏和人身伤害。

(三)实验废弃物处置存在安全隐患。在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各种化学和生物源性废弃物,如果这些废弃物得不到妥善处理随意排放到环境中,势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引起严重的社会危害。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没有按照实验室关于处理“三废”的有关规定,随意把有害废液倒入下水道;有些同学在做完动物实验后,没有把动物尸体放到学校指定的冰箱内,而是为了图省事放入最近的垃圾桶里,等等。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执行力不强造成的安全隐患。1.实验室安全培训力度不够。虽然本实验室已经在网上建立了安全题库,所有想要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和考试才能如愿,但总体来说,实验室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安全培训还不是很有力,这主要表现在每学年没有举办过实验室安全教育讲座,没有设置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没有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手段加大对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的宣传。另外,随着安全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实验室教师所具备的安全知识还不够全面,所以在安全教育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纰漏。2.未对突发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进行演练。虽然海南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自成立起就已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各种突发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但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并未对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尽管实验教师和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了解在事故发生情况下自己的职责和行动步骤,但缺乏事故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无疑是纸上谈兵。

二、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和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化学性质各异,极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安全管理。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管理。危险化学品应存放在一个专门的场地或实验柜,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地点应安装通风系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安装防盗监控系统和烟雾报警装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根据不同危险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存放时应注意分类存放,存放的要求为:(1)易燃、易爆类试剂:这类试剂在实验室中不得大量存放,应遵循“按需、少量”的原则单独、分开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实验柜中,并贴上醒目的“易燃”与“易爆”标志。另外,要注意易燃液体储存时要远离火源和强氧化剂,如硝酸,重铬酸盐,高锰酸钾,氯酸盐,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2)强氧化剂:应单独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实验柜中,与还原剂、碳粉、酸、硫化物等易燃物隔离。(3)腐蚀品:应单独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实验柜中,与氧化剂、易燃、易爆品隔离。另外,还要注意酸性腐蚀品和碱性腐蚀品,有机腐蚀品和无机腐蚀品试剂应相互隔离,存放腐蚀品的货架应选用耐腐蚀材料(如陶瓷或耐酸水泥),有条件的话最好在试剂外增加辅助储存容器或设施,如托盘、塑料容器等,以防止试剂容器破碎时,腐蚀物外溢、泄漏。(4)剧:这类化学药品应单独存放在一个具有防盗功能的保险柜,严格执行“五双”制度管理,即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人管理、双把锁和双本账。凡是已启封或不是原包装的剧,移交时要做好称重,并记录。(5)需冷藏、冷冻保存的危化品:这类药品应储存在专用冰箱,不得与食物、生活用品混放。存放入冰箱时,必须用防水标签对每种药品做好标记,包括组成、使用者、存放和使用或配制日期、危害性等,盛放药品的容器必须牢固、密封,必要时增加辅助存放容器。不得将易燃液体放入冰箱保存,若必须有储藏要求时,必须放入防爆冰箱,同时不得存放氧化剂和高活性物质。由于试剂在储存期间受自身的化学成分、结构特点及日光空气温湿度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发生质量变化,为了保证试剂储存期间的质量与安全,试剂管理员要定期进行检查,如对试剂外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有无脱落,试剂是否变质等应及时加以核验,发现问题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2.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授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在带教学生课题或实验项目时,有责任向学生讲明本次课题或实验项目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化学性质及安全防范措施。如在操作易燃、易爆、易挥发和腐蚀的化学品时,应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戴护目镜、橡胶手套等,并在通风橱内进行,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在人员流动性大的开放性科研实验室内,不允许存放危险化学品,以避免被盗后发生安全隐患,实验室准备室内也仅允许存放少量的无毒或低毒试剂;科研课题购买的所有危险化学品应统一由实验室进行管理,领用时应严格执行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应在有两名管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方可领取,并做好登记(领用人、领用时间、领用剂量、剩余剂量及去处)。3.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处理。本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弃物主要是化学性废液和生物源性废弃物。对于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我们主要遵循以下4大原则:(1)减少产生。有效控制废弃物的生成是处理废弃物的重要环节。因此,实验室工作要尽可能采用生成废弃物少的途径;实验药品要购买适合工作需求的包装量;多余的药品要实现实验室间的共用,减少废弃物的生成。(2)及时收集。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必须及时收集,形成“即生即收”的观念和制度,减少扩散、污染的时间。(3)集中收集。在实验室内设立指定的废弃物收集区,并放置专用的容器,贴有醒目的标注。(4)分类处理:依据不同废弃物的性质、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以便对不同性质和形态的废弃物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定期安全处理,避免发生化学反应或交叉污染。按照这个原则,本实验室对化学性废液的处理为:首先,对废液的性质分为五大类,即酸性废液、碱性废液、有机溶剂废液、重金属废液和有毒废液。其次,学生或教师在向实验室指定区域的收集桶倾倒废液时,要在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废液的名称、体积、时间及倾倒人)。最后,所有的废液均统一收集后,每学期进行二次处理,即每学期开学初和放假前。能自行处理的废液可由实验室教师自行处理,如酸性和碱性废液收集后中和,PH=7时可倾倒入下水道,实验室不能自行处理的废液可交由学校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如有毒废液、重金属废液、有机物废液。本实验室产生的生物源性废弃物主要包含动物尸体与内脏、人体血液、微生物类。学生或教师在做完动物实验后,一定要把动物尸体和内脏放到学校指定的冰箱内,统一处理;人体血液、微生物类废弃物应统一进行严格的高压灭菌处理。

(二)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1.落实仪器设备管理分工。由于本实验室仪器设备数达到500多台,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有必要将这些仪器设备进行合理的分工,落实责任到人,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2.编写仪器操作规范。仪器使用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使用效果,甚至关系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因此,各仪器管理负责人要根据自己管理的仪器设备的特点,编写规范的仪器操作流程,具体内容可包括:仪器名称、仪器用途、操作步骤、检查方法(包含开机、关机、运行检查和期间核查)、注意事项等。3.仪器操作技术人员培训。为延长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挖掘仪器设备的技术潜能,从根本上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本实验室每年都会设置一定的经费,用于仪器管理人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另外,本实验室规定凡是带教课题或教学实验的授课教师,在学生使用精密仪器设备前,都要统一对学生进行培训,详细讲解该仪器设备的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并实地让每个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教师的考核后,学生方可进行使用。4.加强仪器日常保养。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是保证仪器正常运行,顺利开展实验工作的前提。因此,各仪器负责人要定期地对仪器设备进行校正、除尘,并对水、电、燃气管道进行检查,发现松脱、老化及损坏时及时更换。

(三)加强对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有调查表明[3]:绝大多数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提高人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首先,继续加强传统的宣传措施,通过广播、海报、安全知识手册、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和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学生和教师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让学生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开展网上学习和考试[4]。最后,我们开设了一门有关实验室安全的课程,针对不用年级的学生进行长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四)定期对突发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进行实地演练。有研究表明[5]:火场危机常给实验人员带来震撼性、突发性和危险性,不仅干扰实验人员的正常思维,而且还可能干扰实验人员的正常行为,因此在火灾事故应急演练中应理论结合实际,对参与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预案的内容,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室每学年都组织一次演习,尤其是对实验室突发火灾的模拟演练。

(五)应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由于实验室面向对外开放,学生们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人员来往流动性较大,而实验室不可能时刻都有人在现场看管,因此在实验室的一些开放区域安装了网络监控系统,以便对实验室的整体安全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除此以外,还准备在实验室一些重点区域,如试剂库、仓库、开放性的科研实验室,安装热感探头和烟雾报警器,若发生火灾事故时,可以及时发出警报。

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措施

医学实验室作为一个重要的场所,用来培育护理学院的学生在实际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实验的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实验室里面放置的一般都是比较昂贵的大型仪器。所以,必须加强对于高等院校的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近几年,大部分高校扩招了学生,实验室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我国的高校,经常发生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所以,在高校的实验室要加强管理,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具有很多不足,特别是管理理念没有形成科学性、规范性,这样就阻碍了安全管理的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因此,作为高校的领导以及各级管理人员,越来越重视学校实验室安全方面的问题。

1.医学实验室具有的安全问题

在实验室中,室内的安全问题,工作人员以及护理系学生等的安全、废弃物带来的相关危害、校园环境遭受到的污染等。所以,在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所面对的安全问题有:

1.1化学性危害:

在使用一些跟化学有关的物质的时候,在管理中出现的操作错误或者粗心而出现了意外情况,即遇到一些化学药品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比如遭遇到强酸性或者强碱性的环境,或者是有毒的一些药品等,或者是易挥发的一些药剂,这些都将会给学生带来潜在的危害。

1.2物理性危害:

在每一种形式下的能量,给工作人员也能够带来一定的危险,主要有:1.2.1在运用水、电等情况,因使用不正确,从而引起了人员的烧伤、触电等伤害。1.2.2使用某些设备的时候,因操作不正确导致的机械伤害等方面。1.2.3一些药品或者仪器的辐射所潜在的危险。

1.3生物性危害:

这主要是某些生物带给人类或者我们生活的环境一些危害,主要分为:一些生物或者病毒的组织切片,或者是一些有气味的东西[1]。

2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2.1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2.1.1实验室规章制度。作为高等院校的实验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不断完善本实验室的一些要求和制度,并张贴在墙壁上面,让每个学生和老师都能随时看到。2.1.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于某些大型实验仪器要进行一定的管理,这对于使用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使用者能够熟练地操作设备,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要进行登记,设备的运转情况也要写清楚。2.1.3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对于院校的一些实验室,我们要逐步完善相关的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需要签订安全责任书,即三级管理模式的,把相关的一些责任具体到每一个负责的人中。2.1.4对于一些危险品的相关管理。对于一些具有局毒性的、容易燃烧或者具有放射性的一些物品,在相关的管理方面要做出具体的规定,在管理程序上要特别的严格。

2.2要多关注实验室的一些安全理念。

针对现在的老师和学生,必须在认识方面提升对于实验室安全方面的管理,树立好的思想观念,即安全第一,而在每一项管理工作中,安全工作是第一位的;而老师和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意识方面要进行有效地防范,这样才能做到爱自然界和爱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不断加强对于实验室中的一些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学生和老师会越来越重视,安全意识得到增强[2]。

3完善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对于高等院校的实验室的相关安全方面的管理,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3.1加强实验室的安全宣传力度。

在校园网络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于实验室的安全方面的视频,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在遇到实际的危险的时候,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平时,也应该对进行一些突发情况的演练,以保证防御工作地顺利进行。

3.2不断提升对于教师和实验人员的自身素质。

通过对实验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他们对于实验室的一些有危险的药品进行防范,更好地了解,知道预防事故、处理事故的方法,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3]。

3.3做好废弃物的处理。

3.3.1废弃生物材料的处理。当学生在做完相关的实验后,针对一些动物或者植物的残骸,要进行及时地处理,不能随便乱丢,依据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并密封处理,即用专用的塑料袋,再集中处理,即统一送到有关的部门。对于已用的一些培养液体,都需要进行高温杀菌后,再统一放回到收集的地方进行集中处理。3.3.2废液和废渣的处置。对于一些废液或者废渣要严格进行,对于特殊废品的处理,要集中送到场外处理。3.3.3针对废弃的耗材的处理。针对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完的一些塑料废品,也要进行处理,一般需要用到一种特殊材料制的塑料容器,将这些废弃物统一放置达到里面。另外,按照日期进行灭菌、回收的处置,针对一些玻璃做的废品,也要进行分类处理。

3.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监督。

针对在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存放药品的试剂库、某些库等场所,要依据日期进行检查、抽查,从而安全措施得到落实。而实验室的水、电、仪器、设备等要定期进行检查,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要不断进行加强,以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实验顺利进行,保证学生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冯建跃,阮俊,金海萍.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7).

[2]罗广福,苏英明,钟坚.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02).

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第5篇

1.1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缺乏

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或者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有关生物安全的培训也是重检测轻预防],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理论知识,很少涵盖生物安全防护方面的内容,因而导致实验室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的意义及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院校在学科建设理念上更多重视的是科研业绩考核,相对忽视了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由于缺乏宏观科学的理论指导,一部分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精密贵重仪器的购置,不愿意配置一些不直接产生效益的生物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很多实验室根本不具备工具箱、急救箱、洗眼器、消毒器械等基本的安全防护用品。部分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没有明确的生物安全等级标示,新进实验室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没有经过严格的生物安全培训即开始开展实验,这些问题都是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

1.2实验人员对实验室的污染状态没有明确的认识

由于实验室中的一些化学试剂无色无味而易被忽视,加上资金及实验室建筑面积的限制,一些实验室的学习区和实验区往往交叉,因此导致很多人对于实验室的污染状态没有明确的认识,如实验人员在实验室一边做实验,一边带着手套上网查资料或打电话;实验操作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进实验室不穿工作服或者工作服不及时消毒清洗;做实验前后不及时洗手,不注重清洗整理实验台;进行移液操作时不戴口罩和帽子。很多人往往只把实验标本以及直接和标本接触的物品当做有菌或者“脏”的地方。事实上,实验室的其它没有和标本直接接触的地方也很容易被实验试剂、实验仪器或者实验的废弃物污染。王忠等。。]的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室实际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实验台面、擦桌布及空气细菌总数等均严重超标,实验环境的污染对实验人员的健康及实验本身均有较大影响。

1.3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条文并未落实到在大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操作人员的具体行动中。一部分实验室并未制定生物安全相关条文。或者仅仅只是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条文打印出来应付检查。其他如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操作手册(SOP文件)、质量管理内容和具体实施等各环节均不健全,虽然管理条例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但实验室工作人员很少能系统接受到生物安全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对策

2.1强化生物安全重要性的思想意识教育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育

实验室责任人首先自己要有强烈的生物安全实验意识,制定一系列生物实验操作手册,在日常一I作中不断强化实验室成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把工作做到细处,防患于未然。大部分医学院校并未设置实验室生物安全这门课程,对于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在校期间需要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毕业后会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或者进入临床工作,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生物安全教育。凡是进如实验室的人员均应进行生物实验安全培训,尤其对于经常进行实验操作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应该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考试,考核合格方可开始进行实验。通过一系列生物安全培训.呵以提高实验操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实验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并且了解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让他们一开始就养成严谨、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并形成正确的生物安全观念。

2.2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建设

对于那些除了实验仪器没有任何生物安全硬件配置的实验室,一定要配备一些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耗材和用具,比如一次性的手套、口罩、帽子、急救箱、洗眼器等,教会实验人员如何在紧急时刻使用急救箱、洗眼器等防护用品,并定时对实验场所及工作服等进行消毒。对于有潜在危害的实验废弃物如与溴化乙锭接触的枪头、清洗溴化乙锭接触过的容器的废液等要经过一定的处理并用专门的容器或垃圾袋盛装,避免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

2.3加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