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与政治论文

思想与政治论文

思想与政治论文

思想与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一)理论知识讲授与文化熏陶相融合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根据当代学生的特质与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把理论知识讲授模式与文化熏陶进行有效地融合。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取良好的教学质量,可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实况,务必要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强调文化熏陶,而所谓的文化熏陶,即是指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正确的价值观,最终让学生在无形之中通过教学活动而学习掌握到文化实质,并把它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实践。除此以外,还应当参照当代农村青年与城市务工者的身心需求,即除了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外,还应当加大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程度,这是因为进城务工培训项目与基本的生活常识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村青年与城市务工者的经验与安全。通过科学恰当的文化传播方式,有效打造健康和谐的农村文化环境,逐渐让农民积极主动地响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自觉地构建出抵制西方文化思想侵入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文化传播和文化参与有效融合

首先,始终树立一元化的思想政治文化传播观念。目前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的主要作用是影响文化改进与完善的关键因素,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把国内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不断构建当代青年所能够认可、实践的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条件,且将其广泛运用至各个领域。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模式来推动文化事业的建设与进步。众所周知,家庭环境与企业环境作为当代青年经常面对的文化环境,因此应当从这两者着手,不断建设多样化、多层次的家庭与企业文化环境,并且开展一系列文化推广项目,增强青年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大范围地加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目标。除此以外,为了大大提高当代青年对文化活动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务必把文化活动向健康和谐的层次发展,从而让青年群体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由原本被动接受文化熏陶的心态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

二、适当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

(一)加大对当代青年物质文明教育力度

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中,提高当代青年的生产积极性显得尤其重要,可加强青年群体安全意识才是首要任务。这是因为开展科学合理的当代青年生产安全教育项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产安全、稳定社会发展,唯有尽可能地启发当代青年的安全生产思想观念,方能够更好地形成统一和谐的青年群体思想阵型,有效抵制西方思想的侵蚀。首先,树立青年群体安全生产理念。要全面提高我国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就必须贯切落实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作,可是在工业正常运行期间,安全生产的理念却始终无法得到广大人员的重视,例如一些用工单位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减少人工成本,而选择了许多违规操作行为,从而大大增加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安全生产教育,通过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来让青年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地遵守安全生产规则,学会在突发事故中选择最恰当的自我安全保障方法,了解与掌握安全生产相关规定,懂得合理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再者,培养青年群体正确的消费观。所谓正确的消费观,即是指青年群体的实际消费水平和其所能够支付的经济水平相符,并且做到适度的消费行为,不过度追求高消费品的消费观念。如何在物质水平与消费水平中达到最佳平衡,这需求青年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就业水平与支付水平),不追求所谓的排场问题与面子问题,科学合理地规划消费行为。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青年群体会由于频繁地使用电子产品以及喝酒等不良行为,引发视力大大下降、身体机能受损等问题,此外电子产品一般会在运用的过程中释放电磁射线,从而使当代青年群体的体内白细胞含量逐渐下降,普遍的身体健康程度在日益下降。所以,健康和谐的青年消费观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恰当地调整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传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比如开展青年体育比赛等。

(二)积极提倡青年精神文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首先,坚决抵制拜金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中,金钱拜物教所拥有的金钱能力是根据公众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并不是一般货物的实际价值,所以由此可见拜金主义的诞生主要是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当今社会追崇的是勤俭节约的社会道德,所以应当坚决抵制拜金主义。有效抵制拜金主义、制定健康的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就务必要削弱私有制的力量,务必要选择用产品经济来取代商品经济的途径,但我们要清楚知道的一点是绝对性消除拜金主义是无法真正做到的。再者,尽量抵制享乐主义。因为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青年逐渐加大对精神享受的追求力度,从而在青年群体当中营造着不良的享乐主义氛围。而现阶段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可部分“富一代”过分溺爱儿女,使得广大青年只懂得享受而忽视了奋斗,所以在落实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务必要以抵制享乐主义为主要核心,积极宣传努力奋斗的精神。此外一些农村青年自身的经济条件不佳却也追求着享乐主义,因此在对这类青年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当着重强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比如将享乐主义事例重新编排,并且通过互联网来将享乐主义的结果与影响向他们传递,从而在不同层次的青年群体中统一建设抵制享乐主义的最佳防线,贯切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利用先进媒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工具

思想与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1.1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指一定历史条件之下,企业和员工于生产经营及变革的实践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作风与行为准则全部内容的总称。它的内容包括了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规章制度、风俗习惯、精神风貌的主要内容。其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职工感受到很深的归属感,使其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得个体通过对群体事务的参与,用各种各样方式释放自身能量,并发挥出聪明才智,来贡献群体。

1.2思想政治性工作内涵

思想政治性工作为党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该工作是在党正确领导前提下,利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说服人、教育人和转变人,引导人们的行为,进而提高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与实践活动。就本质来说,就是做好以人为本的工作,目的是要调动人所具有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创造性,进而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

1.3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性工作统一

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性工作要做到统一,具体表现在下面两方面:一个是工作的对象相同。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属于管理科学,采用一种把人作为中心的标准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要着眼于由物及人。而思想政治性工作对象同样是人,是运用了说服教育方法,来提高人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转变观念,从而调动积极性与激发出人的创造性的一种政治工作。二是两者根本任务是相同的。建设企业文化的主要任务为围绕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目标,构造出优良文化氛围,能挖掘出人的潜能和调动出职工工作热情。

2、加强思想性政治工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2.1企业文化建设中使思想政治性工作必要性加强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中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通过塑造、培植和强化思想政治性工作来保证企业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以高度重视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性工作,在继承优良的传统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新,要使思想政治性工作质量得到提高,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发展方向。在企业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完善思想政治性工作,还必须要掌握科学方法,不但有理论灌输,还要有形象感染;不但有政策上的疏导,还要有榜样性示范作用;不但有知识性启迪,还要有物质激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性工作在渠道上的拓宽,要实现思想政治性工作内在的吸引力与凝聚力,逐渐形成利于建设企业文化的思想环境。

2.2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可行性

建设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性工作都是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激励人作为共同出发点的,两者强调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同时重视培养集体意识与提高职工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质,主张通过激发企业中活跃成分“人”,进而达到完善企业的物质产品、制度、行为及精神的目的。因为企业文化的表象表现为脱离物质,其具有和思想政治性工作相同的作用,就是为企业得改革发展来提供思想上的保证、精神上的支持,起到动力源泉的作用,这使思想政治性工作能顺利到位进入到企业文化。

3、思想政治性工作措施

3.1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使企业管理正逐步向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过渡,企业的发展正向国际的先进水平逐渐迈进,这使得经济行政和思想政治性工作在管理中相互揉和起来,两者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要深入基层同时加强交流。与基层的干部职工进行深入交流,要解决好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同时提高他们认识企业改革的程度,加强职工认同企业的经营理念及价值观,使企业凝聚力提高。要向干部职工们宣传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着的问题,并提高广大干部职工们对于企业改革方面的思想性认识,从容的应对企业在改制中发生的挑战与困难,将干部职工们的思想和企业改革发展相统一,从而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

3.2不断完善制度

制度文化是企业各方面工作长期总结的产物,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有能力包办的。因此,从事思想政治者能从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和企业、社会、员工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角度,利用敏锐性政治视角及大局的意识来审视现行规章制度,从而对制度提出科学和合理的建议。思想政治性工作也能通过有效工作,在优化后的制度进行贯彻落实过程中,发挥出营造内部环境的作用。

3.3现代人才的价值观教育

思想与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文化素质就是文化在某特定个体行为上体现出的稳定的品质。文化素质在充分呈现个体内在修养的同时,通过其行为展示其身心、精神等多方面的潜在能力,也是其知识与情感、能力、行为等综合能力表达。文化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想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思想塑造品德,进而指导受教育者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去影响受教育者,使他们形成社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观念,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转化和塑造一个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创立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经验以及人类社会的理论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实践素材。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2、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系

2.1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联系要点有三:第一,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极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受教育者应该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守法纪的意识,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对人文和理工科学基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一种“育人”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具有相关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方面。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本质是“通识教育”,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界和整个社会的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培养人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方式具有相似性。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在教育方式都需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对学生的教育都不能依靠生搬硬套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需要以清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感同身受,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二者都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将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要点有三:首先,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地位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更为突出。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等,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核心影响着其他素质发展,文化素质虽然是基础,但受到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其次,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有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是传授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心中正确的政治方向,防范错误的意识形态与思想侵蚀。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侧重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最后,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文化素质教育主要途径是通过潜在的意识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分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思想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活动为基础进行政治素质、思想品质、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养成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手段。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仍是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2文化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文化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所涵盖的知识面广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受教育者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谈得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文化素质教育本身就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的根源和先导,它在无形中以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达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文化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持续性的、更为有效、更为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更能达到教育效果,更加深远地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其次,文化素质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积淀。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下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本质的体现,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则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涵,一个民族要想存在和发展,就必须对其成员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不能单纯依靠某项知识或技能的传授,而需要采用综合的教育模式。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其主导文化的繁荣是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涉及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思想政治教育也只能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存在和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传达的政治观念要被社会成员认可,必须要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前提。因此,文化素质教育将社会主导文化传授给社会成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基础保障。

第三,文化素质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的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教育,包括了多学科的文化知识。文化素质教育中关于思想道德与理智情感的这些基本观念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是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高层次文化知识的根基。人可以通过 学习不断地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深化、创新,并将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修养,从而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例如通过对国家历史的讲解,可以增进受教育者对本民族的了解,培养受教育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升华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情感教育恰好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方法。比起单一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情感教育更为直接、强烈,收到的效果也更好,积极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四,文化素质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关于人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动摇。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促进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人的文化知识素质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举足轻重。所以,文化素质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一项必要举措,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文化素质修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基,如果一个人连基本文化知识都没有,也就谈不上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文化素质教育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关于人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3、借鉴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首先,借鉴文化素质教育“人本观念”,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大力发展以教育者为本,以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为本,以全方位开发教育者潜力为本,和以大众教育为本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启发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获得全面发展,为了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需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确立受教育者主体性是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同时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多样性。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兴趣自由发展,一定要通过专属的个性教育去培养。

思想与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一)生命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向人本化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p294)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始终倡导的价值观是基于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学说从本质来看是一脉相承的,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新阐述。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的解读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是面向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物质资料得到极大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从简单的追求温饱向多元化的精神层面发展,其中就包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等基本要素,强调“人”在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本人和个人,也包含他人和集体。因此,“以人为本”并不单纯是“以个人为本”。在此指导意义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需要创新、也需要继承。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根本指导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大学生生命的全面、自由、充分、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在大学课堂的具体体现。

(二)生命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实效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精神的培养,重原理理论的灌输轻学生情感的培育,缺乏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3](p4-5)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发展,生命教育也不例外。除了要面对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种种新问题,也需要回过头来,吸取传统文化的宝贵营养。所以,及时开展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生命教育属于情感教育的范畴,它让受众从情感深处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延续生命,进而激发其在有限的人生中充分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如是,不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可以得到提升,还能引起大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实效性方向发展。

(三)生命教育促使大学生完善个人的精神成长。生命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包括有生命的动物)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追求,对人生信念的构建和追逐,从而实现人生的完整与幸福。尊重、敬畏、感恩、责任这四种特质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态、原则和思想,是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能使生命尊严得以体现,敬畏能使生命充盈踏实,感恩能使生命温暖甜蜜,责任能使生命自由从容,从而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而一个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抱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就能热爱生活,拥抱生活,满怀希望、信心百倍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如何加强生命教育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也是客体。在当前社会的转型时期,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先破后立,首先打破以培养“政治人”、“社会人”为目标的一元价值观,转而树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幸福诉求的多元价值观。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以加强大学生命教育。[4](p3-4)应从工作体制、课程设置、特色教育、师资队伍等方面不断进行尝试与创新,使生命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

(二)积极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生命教育主要集中着眼于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环境教育上,针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可谓少之又少。笔者认为高校作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承担起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大学生生命教育很有必要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单列为一个独立的课题。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在总结国内外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现实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为促成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主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辟出专门的章节甚至专门的课程来夯实生命教育的基础;其次,可以考虑吸纳部分对生命教育具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辅导员充实到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来,他们更能以案说法,更能走进大学生的心田;再次,还要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只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其他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有关章节的部分内容需进一步强化;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中要更多体现为大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和精神情怀的内容,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四)加强富有生命教育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平台,还是学生进行生命体验的重要场所。一所大学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果能处处体现生命的特色,时时崇尚生命的特质,就能为该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时时都可释放生命的光彩,体验生命的美好。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文化品位,合理布局校园人文景观。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更易激发大学生内在的真、善、美的情感,唤起他们对生命的美好追求。在校园精神文化“软件”建设中应凸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等校园文化软实力,用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精神文化来感化大学生,将校园文化的活力和大学生旺盛的生命力紧密结合,为大学生的生命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以利“环境育人”目标的实现。此外,学校社团组织应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体验生命、珍惜生命、延续生命的舞台。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不仅充分展现各方面的才能,也能在团结协作和欢声笑语中体验和享受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从而体验到生命的美好,缓解大学生生命的焦虑感,增加大学生生命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三、结语

思想与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相关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相关老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进恋爱婚姻观、性价值观、性道德观教育,有效开展性价值观和性道德教育。该课程的授课对象都是大一新生,曾经被压抑的望会在大学这个较为自由与开放的环境中得到释放,如果恋爱婚姻、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没能跟上,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恋爱、性心理发展、性道德成长造成影响。由于高校的哲学和人文社科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所以要在人文社科类和其他相关课程中渗透性教育,比如在“大学语文”和专业的文学课程中,面对描写“性”“爱”“婚”的文学作品,老师有责任和学生探讨写作背景和作品中隐藏的思想,讨论主人公的“性“”爱“”婚”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及其与社会生活条件和思想信念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爱情、婚姻和性观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专业的法律课程要涉入婚姻法的内容,教育学生运用法律的理性精神来讨论爱情和婚姻,让大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是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前提和基础;在“伦理学”课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讨论、婚姻伦理的原则及规范,加强以及婚姻伦理教育,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认知、高尚的性道德情感、崇高的性道德信仰、坚定的性道德意志,从而培养出有高尚情操、有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能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男人和女人;在专业心理学课程中融进性心理知识,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学课程中融进性生理知识进行性生理健康教育等。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指导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的力量,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把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恋爱、择业与交友、生活与健康等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把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可以广泛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在与学生探讨“性”问题时要避免道德说教,“性”是非常隐秘的问题,在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之后也不能长时间地试探,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时候才对其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多涉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善于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品德结构,结合大学生恋爱的实际状况,让大学生树立性别平等、互尊、互爱、理解、自律等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在选择时承受挫折、经受诱惑、勇于应变、善于担当的能力。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配足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心理咨询辅导。当代大学生处于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性心理的冲突和困扰,如性生理成熟带来的冲动、冲动带来的性道德困惑等,这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善于疏导学生的这些压力,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性心理。首先,辅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消耗精力,以合理释放性能量;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通过专业的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和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性认识误区,缓解性心理压力,消除性心理障碍,克服偏差。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性问题的探讨,营造良好的校园性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