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工艺论文

传统工艺论文

传统工艺论文

传统工艺论文范文第1篇

构图是绘画作品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主次分明、协调有序;反之,则会显得杂乱无章,或是缺乏层次感,影响整体艺术效果。青花瓷图案的构图设计更是如此,要想在有限的瓷器表面完美地呈现一幅完整的画面,离不开巧妙合理的构图。青花瓷图案设计受到中国画的影响,从而保留着国画的画风和意境。但国画是平面的绘画艺术,主要以“散点透视”或是“焦点透视”的方法来构图,只能从左到右或自上而下地作画;而青花瓷器尽是些缸、瓶、罐、壶、杯、碗等器皿,都以圆柱体为基本形状,虽不能像国画那样在平面上一挥而就,但可以充分利用瓷器的立体空间来构图。如在大型瓷胎上,运用“打散合成法”来构图,把一件瓷胎分成各种形状,画上不同类型的图案,可以在一件作品上显示出多种绘画风格。也正是由于受到陶瓷的材质属性、烧制工艺以及造型多样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青花瓷图案的构图形式才具有自身独特的构图方式。青花瓷图案的构图无论如何变化,画面总会呈出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总体布局。如在元代青花瓷图案的分层构图中,为了避免产生杂乱的感觉,而采用主图和辅图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将画面分层呈现,如八棱瓷器上的青花主要以海水纹或卷枝纹为背景,以此来衬托白色的花纹或主要纹饰。因此元青花瓷器图案就算达九层之多,仍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元代瓷绘艺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开光的艺术手法,强调了视觉注意的中心部位,突出了主题纹饰,从而使其主次分明,宾主有序。虽然纹饰密布器身,但既无繁缛琐碎的堆砌之感,又无喧宾夺主的杂乱之嫌,反而更显富丽饱满,可谓‘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这种开光手法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青花瓷图案的构图方式,而且拓宽了装饰纹样的表现题材,体现出元代青花瓷独特的构图意识,对青花瓷艺术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又如在明代青花瓷中常见的“一束莲”装饰图案,采用的是均衡的构图方法,画面绘以莲花、莲蓬、浮萍等水生植物,并用绸带扎束在一起,随着水流动的波纹轻轻荡漾。其花朵枝叶整体朝向右方,而彩带、根须又顺动势坐于左方,使莲花看似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却又稳扎于底。如此上下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满的纹样,构图疏朗有致,画意古朴典雅,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此外,在青花瓷图案的构图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讲究“水路均匀”。水路是指青花图案在瓷器上所留下的空白空间,也就是现代图案设计中正负形中的负形,在图案设计中,负形和正形同等重要。青花图案的黑白虚实和水路有着直接的关系。水路不匀图案纹样会显得零乱,太空则使纹样显得单薄,太密又会使纹样看起来繁杂拥挤。因此青花瓷图案的水路处理应虚实疏密得当,留白要显得匀称协调,又不是和图案完全等量分布,水路要流畅自然而变化多样。“通过枝叶的水路穿插对比,纹样色块的大小疏密分布,用间隔并列的办法和青白对比使纹样鲜明突出,产生有节奏的韵律美。”如明宣德青花缠枝花果纹大盘的图案纹样,在主图中累累硕果将枝头压弯,形成自然的曲线水路,枝叶顺外延圆形做适形构图,显得圆满生动。盘边绘制一圈缠枝花纹,采用的是连续式构图形式,通过枝蔓的转折串连和疏密空白的水路,衬托出主题的果纹样和花头纹样,使图案显得疏密均匀,而又变化统一。当然,青花瓷图案纹样的水路处理,既有以上均匀的处理风格,也有如中国画那种着墨不多,大量留白的水路格式,如婴戏图和薄碗;有工笔画的铁线描的纹样,也有写意线描形的水路和纹饰;不仅有常见的白底蓝花的水路形式,还有蓝底白花的水路。总之,传统青花瓷图案的构图形式之多,布局之巧,技法之妙,正是形成青花瓷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

二、色彩青白相映,水融

青花瓷看似只有蓝白两色,色彩单一,但是并不让人感觉单调。青花瓷的主要色彩构成为单纯的蓝色彩料与白瓷素坯相结合。青花瓷的蓝色不仅纯度高,同时由于作为着色剂的钴土矿中含有铁、锰等其他元素,因此青花瓷的颜色是略偏于绿的鲜明的蓝色,有时又透出些紫色。这使得青花瓷图案的蓝色有深、浓、鲜、浅之分,呈现出时而淡雅柔和、时而淳厚含蓄的特点。同时在清代康熙时期,采用了云南珠明料在白瓷坯上色绘画。这种钴料料色青翠欲滴,且一种颜色即能表现出多种色调,色调可分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个色阶,再加上在绘画技法上的改革和创新,青花瓷图案由明代单线平涂的传统方法进化为“分水皴”的渲染技法,同时借鉴西洋画的透视手法,使景物出现远近效果,层次分明,更加逼真。这才有了“墨分五色”的著名的青花五彩瓷器。从色彩心理学来分析,青花瓷图案的蓝色会给人一种和平、高尚、青春、宁静的心理感受;各种色彩都往往体现出各民族的爱好与时代特色,青花瓷以“青”为主,“白”为辅,青白两色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为正色。从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来分析,青色在我国古代本指蓝色,古文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说法。这里的青,实际上指的是一种介于蓝和青之间的颜色。青色在我国又是一种吉祥的颜色,其主木、主东,象征着希望、古朴、庄重、万物初始、欣欣向荣等美好寓意,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采用青色。青色也是少数民族普遍喜欢的颜色,如在蒙古族最神圣高贵的颜色为青色,象征着兴旺、永恒、坚贞和忠诚,“呼和浩特”就是“青城”的意思。青花瓷图案的青色,表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文化内涵,既展现出青花瓷的外在美,又寄托了人们丰富的情感。白色是最纯洁干净的颜色,能给人以洁白神圣、单纯平静、干净明快等感受。青花瓷的色彩美并不仅体现在单纯的青色与白色上,更体现在青白关系的和谐对比与处理上。青色是这种宁静雅致的色调装饰于白瓷之上,打破了白色瓷器的单调,显得更加生动;而青花只有在白色瓷底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美丽。此外青花瓷器除了白底蓝花,还有蓝底白花和青花线描的蓝白色调搭配方式。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白两色相得益彰,构成了青花瓷纹样儒雅、清新的视觉感受。与我国民间传统染织艺术的蓝印花布一样,都反映出人们素雅、纯净的色彩爱好。

三、纹样题材丰富,内涵深厚

传统工艺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166-02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手传的方式,并通过一定媒介而存在于民间的活态文化。作为一种“手艺”形态的“活”文化,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灵巧双手创造的结果,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中,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而发展、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延续着人们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历史文化传统。

一、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特点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以手传的方式,并通过媒介产品的视觉呈现来表达和传承的特殊文化形态,它除了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以外,还具有其独特之处:

以手传艺性。传统美术、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通过民间艺人们灵动的双手,在长达数千年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体验和创造出来的产品来实现的。“手”是人类灵性的表现,因为这双灵性的手的存在,人类可以利用它来劳动、来创造,来表现艺术、体现人类思维的深邃。以“手”传艺,展现的是动作,是对物的改造和加工,但传的是民间艺人的艺术感受,是民间艺人的生活体验,是民间艺人的思想情感。所以,无论是剪纸、木板年画、泥塑、面塑也好,还是苗族刺绣、服饰、银饰、花轿也好,这些“手艺”都是鲜活的手工创造,是流动的社会生活形态,可以用来谋生,为人们生活所应用;也可以用来休闲、娱乐;也可以锻炼身体,用来修身养性、娱乐心智。它或许因实用而粗糙,但也可以因精美华伦来寄托思想或技艺的伟大。

视觉呈现性。美术作品和工艺品是以精美绝伦的视觉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它依托的是人们的眼睛。美术作品、工艺品是一种依赖人们的视觉而存在的有形产品。这些东西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生活上的应用价值,但另一方面,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还因为其具有永久的文化价值,其本身所具有审美价值和内在的文化寄托,能够丰富或慰藉人们的心灵,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体验要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验到生活中的艺术情趣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术作品、工艺文化创作具有视觉呈现性的特点,使得它们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其美学价值和精神寄托被无限的放大,这也是它们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秘密所在。

二、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

在国外,遗产大国无一例外都是旅游大国。法国依靠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每年吸引7000万旅游者,旅游收入达299亿元,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由此可见,文化遗产旅游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可低估。作为一种以视觉体验为主的遗产形态,在当前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旅游价值和旅游功能,能够为旅游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难得空间。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能满足人们对文化多样性体验的要求。传统传统美术、工艺文化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创造,是无数无名匠师美化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产物,特别是那些世代相传,富有艺术造诣的作品,那些没有受到商品化污染的艺术,它们往往凝结着浓郁的乡土感情,孕育着美好的艺术想象。它们的美的内涵,朴素的情感,具有十分宽广的生活基础。我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作“生活的艺术”,就是因为这些东西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其审美价值、艺术形态具有永恒的魅力,能够为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色彩。我们来看看苗族的蓝印花布、银饰、以及剪纸等作品,它们无不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人们的审美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是对人类社会存在状态具体、直接和鲜活的表现,也是探究人类文明多样性和生命力的珍贵资料。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文明正经受严峻的挑战:饥饿、吸毒、恐怖袭击、……,人类社会正面临严重的文化危机:在工业文明的挤压下,消费文化大行其道,文明多样性正在加速消失,信仰危机不断加深。这一切促使人类不断反思自我,回过头来从历史、传统、民间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这也使得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在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加速消失,另一方面也使得它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多关注。文化遗产热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

现代社会在趋同化的过程当中,人们也在通过旅游等方式不断寻找人类自我的生存空间,舒缓生活压力,调节紧张的生活状态。在旅游热的大背景下,工业旅游、文化遗产体验游、观光游、民族风情游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持续升温,不断得到大众的青睐。这些项目的开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舒缓生活节奏、调节紧张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深藏在民间的传统美术、工艺创作,如鞋垫儿、虎头鞋、刺绣、年画、门神、窗花、木雕、泥人等正不断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当中,虽然这些东西的某些实用功能在现代社会已经丧失,但是其潜在的、持久的、稳定的文化功能就像正在遭受空气污染中的氧气一样,显得弥足珍贵,人们自觉不自觉沉浸在这鲜活的民间文化氛围当中,体验着它带给自己的精神娱乐和视觉享受。如这些传统美术、工艺文化独特的生产材料、独特、甚或神秘的、濒临灭绝的生产工艺,都激起人们强烈的吸引力。不仅如此,旅游产品规划者在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旅游中加入一些旅游元素,如讲解、表演、自我生产体验,都极大娱乐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提升了旅游的品质。这也就是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独特的实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是与传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能够满足人们生活中的某些现实需要如陶器能够盛水储藏食物,蓝印花布能够制作衣服……在现代社会,这些应用传统技法、传统材料,生产出来的东西,对那些长期遭受假冒伪劣产品、工厂生产的有毒化学产品、受污染产品危害的人们来讲,具有特殊价值:我们需要那些绿色、环保、有生活情趣和独特文化内涵的东西如鞋垫儿、虎头鞋、刺绣、年画、门神、窗花、木雕、泥人等。这些东西,一方面满足人们审美和文化多样性体验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满足人们现实生活中对绿色、安全产品的需要。而这一切,无疑为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旅游表现方式

将传统美术、工艺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就要遵循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律,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双赢。实践中也有不少成功的范例。就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而言,本人认为比较可行的方式有两条:

单纯静态文化展示: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研究、宣传各种文物为主,采用综合手段全方位展示各国、地区不同时期文化特征的机构。将一个地区的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纳入博物馆进行收藏、展示,供广大游客进行参观体验,是不少旅游地区通行的做法。此种做法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广大游客只能做静态的产品参观和动态影像体验,不能进行深度体验观察。

综合动态文化体验:我们认为产业生态园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的构想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综合的、动态的文化体验平台。在产业生态园或生态保护区中,我们将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研究与开发,遗产博物馆的展示与宣传,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的生产与出售,与其它各种旅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富有民族风情的建筑、各种休闲的酒吧、歌厅、表演等,形成一个弥漫着浓郁特色文化的旅游、购物、休闲区域,从而达到促进产业生态区域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传统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产业生态园或生态保护区的构想是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化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它放回到现实的生活空间,让人们通过活生生的方式去体验和感受,真正懂得传承和延续文化遗产中的人文精神,从而使文化得到传承,产业得以发展。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的形成是一个生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从文化传承人、遗产依托的材料、工艺环境、现代展示手段和市场开发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如果利用传统的、简单的文化移植手段促进遗产的聚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就会简单的扼杀这些珍贵的遗产。但是如果我们采用产业化的手段,辅之以专家的指导,科学的论证规划,政策的引导规范和科学的监督管理,以及生产销售,进行一体化开发,就会有效促进文化遗产资源的聚集,形成凹地效应,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绚丽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遗产产业生态园或生态保护区。这是旅游地区发展的希望,也是一个旅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的道路。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009年度课题《湘西地区美术、工艺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互动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课题号为:09C800

参考文献:

传统工艺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形态;神韵;理解与传承

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石刻等等这一些不仅记载下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与期盼,同时也成为了人类最早的图形艺术。中国的图形艺术不仅起源早,而且不断得到发展,虽然时快时慢,但从未中断,如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图形;春秋战国时期的蝌蚪文、梅花篆;汉代漆器上的凤形、唐代的宝相花纹以及后来出现的金文形态等。中国传统图形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沉淀、延伸、衍变,从而形成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wWW.133229.CoM

一、回顾历史。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其实大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相关,或者说就是传统工艺文明的产物。久远的工艺美术历史留给今人的,既有无数令世人惊羡的产品,还有亟须传承的传统工艺文化及其精神。

首先,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类。

当代考古资料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我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长江流域的江西、浙江,东南沿海的广东、广西等地都已有烧陶器的活动。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青花釉里红成为瓷器生产的经典作品。明清时期,各色彩瓷展示着制瓷业的杰出贡献,各种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斗彩、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形成一个惊羡天下的彩瓷时代。其次,青铜工艺。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开始,至殷商、西周达到鼎盛,历经十五个世纪的辉煌。中国青铜工艺其冶铸技术之进步、生产和铸造规模之宏大、生产的品种和造型之多样、设计之匠心、装饰之精美、文化意义之丰富,都可以说举世无双。第三,中国是最早发现漆树、种植漆树、使用天然漆髹涂器物、制造漆器的国家。目前发现最早的漆碗是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漆碗,使用朱红色漆。三代时期,漆器是贵族用品,战国以后漆工艺进入了一个长达五百年的鼎盛时期,楚汉漆器是人类漆器史上难以比肩的经典之作。唐宋时代还创制出了各种雕漆,如剔红、剔彩、剔犀等。漆还作为造像的工艺,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工艺形式。最后,中国人对玉石充满了敬意,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以玉比德”,对玉质之美的喜好,更是可以溯及新石器时代。有学者曾认为中国文化实可称作玉石文化,我们从新石器时代各种玉琮玉璧的盛行、先秦时代“君子玉不去身”到明清各种玉制品,大到高达两米多的“玉山子”,小到各种玉佩饰,可以说玉见于中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

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确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上述简略的回顾,无非想说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和艺术心智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真实存续,在任何时代,我们都没有理由将其抛弃。

二、理解与传承。

传统工艺美术本质上说是旧时代的产物,也是旧文化的产物。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中,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不仅其生产具有一定的守旧性,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如此。有的产品在形式、风格、趣味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它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要求,创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

但是创新是有限度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上的创新。

因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产品、样式、质料、风格等等,都已成为一种定势,有的已作为一种传统和规范而呈封闭状态。如传统玉雕、象牙雕刻,已形成那种较为工整、逼真、细致的雕琢样式和风格,如果采用现代抽象雕塑的创作方法,将玉石、象牙之类的材料作抽象造型,这将使人感到不伦不类,不仅因为传统的玉石工艺通过精雕细刻将玉石和象牙的材质之类充分表现出来,即一件作品展示了技艺和材质两方面,如若采用抽象雕塑方法处置玉石、象牙等传统工艺的材料,着力表现其艺术的观念,似乎离传统工艺美术太远;重要的是,在人们的认识和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和固有的认知结构。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原有工艺与材料统合而形成的传统本身具有封闭的结构,所有创新都将面临一个“度”的规定;二是人们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对其变化的接受程度和可能性。因此,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既有来自已有作品样式、风格、工艺材料甚至技术的限制,也有人们已有观念、意图、心理定势等方面的限制。

三、研究主题。

“形态”是工艺美术的造型主题,而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它们的造型方式,却随着每个历史朝代的更替而转变,总是与当时当地的材料工艺、艺术技巧、社会风尚相适应,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人们之所以历代不厌其烦地反复描摹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形,而是在这些我们看得到的图形符号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的象征意义,图形符号只是这些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是“观念的外化”。这些意义最初大多源于自然崇拜和宗教崇拜,进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贵康乐、祛灾除祸”等吉祥象征意义,正是由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正是由于人们对这种“意”的执著追求,才使“形”得以代代相传,并衍生出许多旁支左系,可以说,“意”的历史延伸催生出了“形”的历史衍生。例如“日中有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人们对阳鸟图腾的崇拜,使得中国传统的鸟纹有了阳鸟———朱雀———凤鸟的历史衍变;太极图中“通乎阴阳”的鱼形纹饰,在历朝历代的器具装饰中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

“神韵”是工艺美术的重要思想,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往往与前一个时期大相异趣,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在这些形式多样的造型中所特有的精神气质,不论是彩陶上稚拙的鸟纹和蛙纹、青铜器上的狞厉的饕餮、还是汉代漆器上飘逸的凤纹,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淘洗之后,仍然承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活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而这中神韵的承传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造型观念,即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意识。

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

传统工艺论文范文第4篇

建立模糊相似性关系矩阵Rs,相似系数rij表示两个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的变量,当rij的值越接近于1表示它们越相似。根据标定所得的模糊矩阵R还要将其改造称模糊等价矩阵R1。用二次方法求R的传递闭包,即t(R)=R1。再让由大变小,就可形成动态聚类图。得出传递包RsR1,形成模糊等价矩阵,另λ值从1到0变化,可产生不同的动态聚类结果:如果λ=1,当λ值越接近1,分类越细;当λ值越接近0,分类越粗。

二、色彩样本收集

1.调研准备根据对象的不同,色彩数据的采集需要摄影或文字描述的方式获取,为后期的科学性的定量描述提供基础保障。具体的样本收集采用现场拍照、实物样品的色彩测色、利用色卡进行比对和记录、利用色彩分析设备测定色彩数值。对色彩区间内的色彩阈值进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面积相对比较大的、位于NCS色相环中所对应的色彩数值。以真彩图像RGB为色彩模型,检查色标与现实物体色彩是否还原一致的研究内容。用RGB描述每个样本色彩的量化值,白色(R=255、G=255、B=255)和黑色(R=0、G=0、B=0)不做参考。对于给出的指定范围色彩集合,只能存其一,属于或者不属于。对测得的指代性的数据进行归纳,仪器设备与工具主要有:彩色亮度计(TOPCONBM-7)、分光亮度测量仪(SpectrophotometerCM-2600d)、数码照相机、色卡。

2.测试条件能见度的晴天,避免强光和背光取色。时间9:00-11:00、13:00-15:00。测试距离大于350mm。

3.样本分类

4.色卡的对比对所测得的不同色卡数值录入样本数据库(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在仪器测试与目测对比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编码与色卡进行数值比对,以数值最为接近为原则选择对比结果,得到达斡尔器具文化的标准色彩。

5.色彩信息的提取采用将NCS色相环(自然色的色彩系统),基于人的心理的六种主色,白、黑、红、黄、绿、蓝主题色感,分为有彩色:黄色、黄红色、红色、红紫色、紫色、紫蓝色、蓝色、蓝绿色、绿色和绿黄色共10类,其中黄色、红色、紫色、蓝色和绿色为基础色,而黄红色、红紫色、蓝紫色、蓝绿色和绿黄色为两相邻基础色间的中间色(。如图3.5NCS色相环)色彩数据库的R、G、B数值是描述每个像素色彩的量化值,若两组R、G、B值越接近,那么代表的两个像素的色彩就越相似。像素颜色组分的取值为0和255之间的整数,以λ[0,1]取值,特将0和255之间的整数除以255,转化为0和1区间的数值。R=像素图像中R值和\所有像素之和G=像素图像中G值和\所有像素之和B=像素图像中B值和\所有像素之和

6.色彩特征标准量化色彩学中黑色与白色称为无彩色,将黑、白色之外的色均为有彩色。任何有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纯度三属性构成,色相用来区分颜色,明度用来区分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用来区分色彩饱和程度,按一定规律和秩序进行排列而构成的NCS色彩体系。将色相分为5类基础色和5类中间色的这10类色相区间的分类方法。来进行色彩研究、应用和规范,来以此作为色彩特征量化的依据。分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色相值从1到64,建立色彩编号数据表;b)分别确定样本色彩中色彩名词对应所在色卡编号,获得色相值区间;c)以色相、明度、纯度出现的频率确定R、G、B所在色彩比例;d)在基础色彩中添加中间色,确定10类色彩阈值

7.模糊聚类样本匹配色彩信息数据特征值设定以更为多的样本数据的阈值为依据,以样本特征色彩和色彩自身属性数据再进行二次聚类,按照最大匹配原则进行多项模式设定,实现交互性的色彩特征半自动化提取,并不断完善匹配模式。

三、建立模糊相似色彩矩阵

传统工艺论文范文第5篇

>> 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研究 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 传统工艺美术于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价值探究 传统工艺美术的探讨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 现代设计中传统工艺美术元素教学 浅析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化发展研究 浅议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殊价值 浅谈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与发展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探析 现代与流行:赫哲族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新课题 浅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展览展示设计的影响 浅议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性及其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分析 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死与生” 浅析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融入 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命力与现代创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10-25.

②丁宁.文化传统 赓续绵延[N].人民日报, 2012-01-26(04).

③李砚祖.设计的智慧——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论纲[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第4期:32页.

参考文献:

[1]张道一著.张道一论民艺.济南市: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8.

[2]杭间著.手艺的思想.济南市: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