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内容范文第1篇

“健康第一”的理念是诸多教学理念中最具体育本质特征、最能引导体育教学向学生健康方向发展,最能将学校体育阶段效益与长远小于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健康第一”的理念是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中,其理念内涵体现“大体育”意识,本质在于针对中学学校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等功利性效益而忽略人才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能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且在此过程中达到体技学习与自身健康向统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的目的。

二、以多种手段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中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关注。学校体育教学要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使他们拥有健康体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

(一)从教学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非常强调“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健康是每个人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证”,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把“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作为新的体育教学目标。所以,在校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主动从亊体育活动,养成体育緞炼的习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终身进行体育的意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全方位“健康第一”的总目标。

(二)从教学内容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被动地安排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新的课标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基本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使教和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从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三)从教学模式贯彻“健康第一”理念

从系统的观点看,体育教学模式是“按照某种教学思想设计的具有相应结构和功能的关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程序”。要求体育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利用体育教学优势,制定走班学习,选项学习,采用模块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走向体育,走向健康,同时根据学生自已的强项、兴趣和爱好任意选择所喜欢的体育項目进行学习。发挥学生充分的自,为他们所喜爱项目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空间,为体育课的有益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从教学评价体系贯彻“健康第一”理念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往往把评价内容的中心放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考评上,对教学其他的目标,如体育态度、体育意识、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很少兼顾,而这些都会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评价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积极促进的作用,可以根据自已学校状况,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学采用的形式,制定出自己的评价体系,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喜欢、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直至终身体育,达到“健康第一”的目地。

三、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对教师要求

(一)思想重视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教师必须牢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适应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适应的新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达到体制将抗标准。

(二)转变观念

教师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健康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建立新型教学结构

新课改理念要求体育教师改变原有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不知不觉学会体育技能,使学的开心、学的有趣、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以“健康第一”实施体育课程教导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关注。学校体育教学要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更好地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使他们拥有健康体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便更好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

(一)精选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特别是游戏性教材内容。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形成情感互动,行为互动,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

(二)精简竞技体育内容

由于竞技体育内容大多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技术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很难掌握,且易发生运动损伤,造成很多学生对此望而生畏。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减少竞技体育的内容,降低动作技术难度,突出体育课程健身与娱乐的功能。内容要少而精,易于掌握,易于开展,利于终身锻炼,并且效果明显,使更多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内容范文第2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简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内容广博的育人活动,内容涵盖了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范畴,因而能够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科学实用的课程融合知识。而且,中职学生即将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为其提供一些职业操守教育、人生理想教育、诚实劳动教育、科学创新教育等,因而能够帮助中职学生为成功就业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能力储备与心理调整。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为中职学生提供林林总总的教育信息,对中职学生进行心智启迪、视野拓展、思想教育、品德培养与觉悟提升,因而是中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必备成长资源。

二、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教育价值

首先,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有助于中职学生良好成长环境的科学构建,能够在政治课堂上获得持续不断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因而能够实现知识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双重滋养。因此,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能够丰富中职学生课堂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含量与信息质量。其次,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有助于教师对政治学科教学的科学拓展、提质增效与创新发展,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与教学方法转变为“教学生产力”,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高品质教育信息。因此,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有助于政治学科教学的创新转型。最后,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能够切实为中职学生创造多维化、兼容化以及优质化的成长环境,以此积极践行科学育人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因此,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融合能够推动政治学科教学高质量地完成素质教育赋予的时代使命,积极践行教书育人、塑造生命的职业担当。

三、政治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实践途径

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突出的生活性、案例性、探究性与教育性,因而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融入契机。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资源中的有效融合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为中职学生引入一些辅的教学资源,帮助中职学生明白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要知识,因而教学资源是政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认知信息。而且,政治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大众的思想意识与心理境界。因此,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教学资源中,在局部区域内为中职学生输送高品质的心理教育与人文关怀。例如,在《经济·政治·社会》北师大版(第4版)第一单元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中,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教师可以引入“别针换别墅”这个故事。“商品交换”的实现基础是“价值相当”,而引入的教学资源恰好与“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背道而驰,因而在“商品交换”领域发生的概率极低。师生对“别针换别墅”这个教学资源的课堂讨论不仅可以引出很多“商品交换”的知识,也可以在深度剖析中引出心理健康教育。师生可以从“交换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别针换别墅”的可能性,提醒学生不能依靠“不公平的商品交换”去实现个人的目的,在社会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与心态,要科学认识个人能力与奋斗目标之间的适宜性,不能过高地要求自己。否则,不适宜的奋斗目标就会成为“内心纠结、心理折磨、精神自残”的“负面心理暗示”。因此,教师立足政治教学以“别针换别墅”可能性的自由讨论借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中职学生形成务实心理与本分思想,培养中职学生诚实劳动、合法生产、公平交易、满足需求的良性心理,清除不切合实际的胡思乱想。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中的有效融合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学资源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直接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融入教学内容中,将其纳入政治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帮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名正言顺地出现在政治教学中。政治教材涉及大众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的诸多体验空间,自然能够形成诸多心理变化、情绪变化以及思想变化,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生存空间。例如,在《经济·政治·社会》北师大版(第4版)第一单元第3课“个人收入与理财”中,教学内容中的“收入”与“理财”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而且“收入”与“理财”也与人的挣钱心理与管钱心理密切关联,因而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区域。因此,教师在谈论“收入”与“理财”时,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的挣钱心理与管钱心理,以此向学生传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挣钱之道”以及“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的“管钱之法”。另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科学认识自己的心理与思想,不能有非分之想,否则在经济生活中很容易遭受损失。因此,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利用心理学知识剖析大众消费心理,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生活气息、真实可信。这样,中职学生的投机心理就会得以克服,纠正中职学生不劳而获的偏激心理,也帮助中职学生摆正心态,正确看待理财活动中的收益与风险。因此,中职学生能够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鄙弃投机心理与虚浮状态,正确树立中职学生的心理态势。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融合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还要通过教学活动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为中职学生提供高品质、高价值、高收益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中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中大众社会生活中的生命百态以及心理态势,因而能够实现对政治教学的深度感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与社会百态,积累更多社会经验。例如,在《经济·政治·社会》北师大版(第4版)第二单元第6课“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讨论“如何看待洋货”。学生在讨论中必然有多种观点,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一个“MadeinChina案例内容”,为学生揭示一个事实,很多“洋货”的生产基地就在中国,甚至在“洋货”的某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还会印有“MadeinChina”字样。这样,一些学生思想意识中的崇洋心理以及轻视国货质量的思想就会得以纠正,看到了真正的中国产品质量,以此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爱国意识。可见,中国已经无愧于“世界工厂”的殊荣,中职学生也能够以此看到中国企业的强大生产力与实效力,更看到了未来自己工作岗位的先进性与时代性。因此,教师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创设一个讨论“洋货”的教学活动,既能够帮助学生看到“洋货”的一些优势,也能够看到“国货”的一些长处,纠正学生崇洋与妄自菲薄的错误心理。而且,中职学生的职业方向与企业生产完全一致,因而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知识,也能够让中职学生科学对待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更能够培养中职学生的产品自信与民族自信,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意识与思想品德。

四、政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补充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健康教育

1 多维发展,确立教育目标新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②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③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

2 多育并重,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对体育认识的一次飞跃,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3 多方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新体系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①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趣味)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②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的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③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以体益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④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⑤坚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内容范文第4篇

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内容措施一、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不仅仅是学生学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高中学习压力较大,并且高中学生大多心智不够成熟,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极易出现问题。当前,高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尤其突出。职业高中对职业高中学生来说,几乎都不是其首选学校,而是由于成绩不够等因素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职业高中的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定的挫败感,感觉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当他们进入职业高中后,发觉教育内容大量包含培养专业技能的课程,同自己的规划差距很大,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感觉焦虑,从而形成严重的受挫感。因此,职业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思想的贯彻。

二、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辅导

作为学生,职业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习,因此学习的辅导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习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职业中学的教学内容更多地侧重于实用教育,需要学生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及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习辅导,要在知识学习的方法辅导的基础上,增加技能学习的心理辅导。

(二)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支配作用。因此,情绪辅导十分重要。情绪辅导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有效控制情绪,合理宣泄情绪。社会交往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友谊,是学生多彩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社会交往辅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与同学交往的方法,积极面对交往中的困惑,增强交往的能力。

(三)职业辅导

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的种类繁多,加拿大编制的《职业分类辞典》把职业分为23个大类,81个小类,499个细类,共包含7500个不同职业。选择正确的职业,有利于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精神追求,有利于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稳定,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作为职业高中的学生,现在就要面临自己所倾向职业的选择,因此,职业辅导在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职业辅导的内容包括职业内容的介绍,学生自身的特点了解,职业内容与自身特点的匹配,社会情况的了解。职业辅导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的特点,提高对职业和自身特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

三、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举措

(一)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在遇到心理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求助资源,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建立一个由学校管理层到系部级再到每个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再配合心理咨询室、校团委和学生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监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充分利用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室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课有着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在心理辅导课上,老师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确立明确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教给学生具备实用价值的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通过心理辅导课,学生系统地掌握了心理卫生知识,形成了全面的、科学的健康观,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心理辅导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以活动引出结论,更加生动形象、印象深刻,深受学生欢迎。心理辅导课是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而心理咨询室解决的就是学生的个性问题。因为心理问题有其私密性,学生大多不愿将其公开,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具备保密性和专业性的心理咨询室的存在就十分有必要了。心理咨询室有着舒适的环境,再配合专业的咨询师,能帮助学生处理好各种困惑,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行心理调整,达到心理平衡。

(三)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生处在学校的大环境中,与他交往最多的还是同学。学生活动内容新颖,能够给人以新鲜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可以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特别是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后就可能步入社会,多参加社会活动有利于增强他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内容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可以达到社交组织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双提高。

(四)加强家校联系,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加强和家长的沟通,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达成一致,增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业高中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有着更多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所以,职业高中的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学质量及水平,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J].教科文汇,2007.

[2]王小平.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3]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

[4]林崇德.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一、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其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基本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实际配备了专业的教育教学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能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等工作。高校也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学年教学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日益凸显的心理健康问题急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一是适应能力问题。特别是大一新生,第一次远离家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首先面临的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对生活的规划问题;其次,面临学习的问题。有的学生高中的成绩优势不存在,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会规划学习生活,导致学习和生活一团糟等等。二是人际交往困扰问题。比如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不懂得也不敢去主动与他人交流,有的同学感觉与同学、与室友相处不融洽等等,这些问题造成学生的心理不适。三是情感问题困扰。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感情的困扰,比如在校期间是谈还是不谈恋爱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恋爱的问题,如何把握交往分寸的问题等等。四是就业压力问题。面对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学生在一入校就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以上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在大学生入校起就通过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大学生活,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好学业。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和矛盾,合理宣泄情绪,主动参与咨询和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为顺利完成学业和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不健全。根据要求,各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般都隶属于学生工作部门,但由于受编制、场地等因素限制,一般专业从业人员较少,工作职责和任务不明确,工作内容与形式单一。另外,一些学校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工作的规划性不强,常常处于为了开展活动而搞活动的情况。由于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认识不到位,参与咨询和活动的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专业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很多学校的专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比较少,一般校级心理健康中心有几位专业教师,而院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一般都是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管人员组成,专职人员较少,基本都是兼职。这些学管人员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方面比较缺乏,仅能宣传一些心理健康常识,对于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扰、心理矛盾等问题无法解答,专业水平不足。

(三)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根据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覆盖全体学生。而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高校仅仅在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有些高校甚至没有给学生订购教材,课程内容由辅导员下载一些心理学基本知识的课件宣讲,与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要求相差甚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学针对性不强。目前很多高校选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偏重于知识性、理论性的陈述,侧重于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的介绍,更像是针对心理学专业学生的教材,老师教授内容枯燥乏味,而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具体心理问题涉及不多,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课程的考核一般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试,也缺少相应的实践环节。

三、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积极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要建立健全课程管理机制,成立自上而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要认真研究,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学计划和内容,统一指导授课,加强落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要根据不同专业、年级情况对教学内容和安排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要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及时反馈和总结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利弊,通过评教、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对课程结果进行评价,及时改进课程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大学生凸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高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以课堂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大学生积极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和环境,遇到问题,积极调整心态,挑战自我,锻炼自我,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三)明确课程定位,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必修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坚持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自我认知层面确立课程目标,通过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传授心理学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视频、图片等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此外,在日常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渗透到大学生各类教育活动中,与课外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健康电影、主题班会、心理知识竞赛等相结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从业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课程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在职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团队辅导等多种方式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授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兰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