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1课程教学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0〕2号)等文件精神,高职高专院校正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践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思想。高职高专工科课程大多数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采用使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法,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4]。1)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模块化案例教学法,以生动形象的案例代替枯燥无味的理论,具有真实性。其教学内容是实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实际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2)使学生牢固掌握课程知识。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例,让学生掌握单片机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学会绘制硬件原理图,掌握仿真单片机及其程序以及外部接口电路,掌握单片机仿真软件KeilC51,Wave6000,ProteusISIS的使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3)进一步深化理论教学改革,使理论与实践更有效地结合。模块化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媒介,先把课程分成若干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加入若干生动案例,再通过仿真软件Proteus把运行结果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理论为分析基础,模块化学习,项目化考核。通过案例的探讨和剖析,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4)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该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设计模块和案例,轻松掌握知识,具有一技之长。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工科课程教学上尤其是“学”和“做”环节,深入推进该方案,是非常有意义的。

2教学方案的实施

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工科类课程中的实施,需要结合学校的重点专业群和综合实训室建设,利用先进的实训室条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重点环节包括如何进行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如何精心设计和选取案例,案例和模块相关知识点的吻合度,案例的实现等,具体细节如下:1)课程模块的划分。模块化的单片机案例教学,首先,把单片机系统分成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又可以互相衔接的简单模块,然后,将案例教学法融合其中,将复杂难懂的指令、语法、编程及其电路分解,使编程简单化、电路透明化。通过对各个模块案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电路原理设计及编程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2)模块案例的设计。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着手,每个模块中的案例难度适中,把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联系到一起,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3)案例的实施和优化。教师根据模块知识点选取案例进行课程教学,同时,依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各个模块的案例安排及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发现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向探究模式的研究性学习过渡,采用自主探究模式的研究性学习。在每一模块的学习中,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能实现某一目标的参考程序代码,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实际操作,同时不断对模块的案例进行扩充和优化。本教学方案的实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教师和学生2条主线,分层次、分阶段研究。教师主线是从模块划分、案例设计与实施到模块案例库的建立;学生主线是从产生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自主学习到参与评价教学。本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以“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为例[5],首先,把该课程分成单片机入门、单片机硬件结构模块、软件模块、内部资源模块(含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中断系统)、外部扩展模块(含存储器扩展、I/O,A/D,D/A,人机接口)、综合应用模块,如图2所示。每个模块根据内容设计若干个知识点的案例,并设计1个综合案例,或几个模块设计1个综合案例。这样就把一本书的重点、难点分解开了,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学生掌握。同时,又可以融合形成一些综合案例,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综合运用的理解。如在教授异步通信的类型时,针对学生不易掌握全双工方式通信,设计一个案例[6],如图3所示,1,2号机把P1口的开关状态通过TXD,RXD进行互传,把状态信息送到P2口,并经过2片7447驱动BCD码数码管显示,1号机显示信息反映的是2号机的开关状态,2号机显示的是1号机的开关状态,还可以通过示波器VT观察波形。有了例子,学生对全双工含义的理解更容易了,再通过自己动手设计、连线,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学习兴趣更高了。

3教学方案的创新点

高职高专类工科课程大多数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它以掌握某一种职业的从业技能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模块化案例教学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强调社会的择业需求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1)融合模块化教学和案例教学,扩充了高职高专工科课程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了高职高专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相关文件所提的提高高职高专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创新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2)把模块化教学和案例教学法有机融合,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生动性,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的案例仿真,使教师在课堂上有东西可授,学生有知识可学,同时,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形象的运行结果,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3)该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以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每位学生均可参与实验操作和仿真案例,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协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计和创新能力。

4实践意义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工科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从单纯的“教和学”转变为“教学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势在必行,需注意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双重把握。若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就会使该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去记忆基本原理。模块化案例教学,在项目的实践中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利于学生对硬件结构和基本原理融会贯通。不断研究和探索,可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为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对教学的意义。不仅对工科课程教学模式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起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2)对教师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必须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知识,善于反思,及时总结,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案例教学在单片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3)对学生的意义。案例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与主动性,结合能力本位教育和分模块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群体思考和主动学习,能把枯燥的学习变成生动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4)对培养目标的意义。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技术日新月异,高校采用传统封闭型的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采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是培养单片机技术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5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界面设计 模块化教学 数字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的急速壮大,市场对数字化人才的需求逐年增长,数字信息技术不断被应用在了各种和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的终端设备上,例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网络信息设备等。界面设计课程便是要解决用户与终端设备如何实现信息的交互。在界面设计中包含有这三部分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首先是界面的交互设计,即信息架构设计,第二针对界面对使用对象即用户的研究调研,第三界面的美观功能布局设计。在整个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包含有界面设计定义的讲解,界面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gui图标设计,特定主题下界面概念原型开发,以及与之相应的信息架构设计等。

1《界面设计》课程的学科特点

界面设计课程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①学科跨度大。界面设计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例如智能手机下的众多app应用,以及大家所熟悉的网页设计,智能电视界面等等,针对不同的终端显示,学生除了对设计对用户要系统分析,还要去了解甚至去掌握相对应的一些技术,例如网页设计中的html语言等,以及不同的终端各自的特性。例如可触摸终端与非触摸显示终端设计中的区别。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学生掌握相对应的一些技术例如flash、ai、dw等相关软件,另外需要学生能很好的做用户调研,通过调研来分析需求,最后来制定可行的、科学的方案出来,然后根据构想来设计信息架构,然后完成原型的开发,最终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整个设计。整个过程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③创新性强。针对同一个主题提出不同的方案,需要学生去积累和收集大量的资料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正确的评估市场需求,最终所呈现出的能解决问题的一个最佳方案。这个过程是艰巨的,学生要具备很强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及创新能力。

2《界面设计》课程模块化内容与组织形式

为了提高《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研究热情,让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我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实践环节等众多方面对课程做了模块化的创新性调整。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来促进、完善课堂的教学效果,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

所谓模块化教学是指“一个专业内单一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其目的在于区分教学模块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应用、掌握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其次通过模块化教学也可以提高教学考核内容的可视度,公开、公平度。模块化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重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模块化教学体系中,我们更多的侧重于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则强调了“教师边讲解变演示,学生边操作边理解”真正让学生达到手脑结合的“双边教学法”。

根据传媒专业《界面设计》这门课程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课程的教学特点,按教学内容的渐进式和模块内知识体系的相关性原则,我们对整个课程进行了三个模块的划分:基础理论讲解与分析模块,设计思维培养与案例分析模块,综合实践与创意模块。

其中基础理论讲解与分析模块包含了界面设计的含义、界面设计的原则、界面元素gui图标设计的方法与要求、概念原型设计、概念原型信息架构的设计、一个完整界面开发程序总结。在这个模块的讲解过程中,学生除了课堂上注意听取老师的讲解同时也要参与到课堂。例如,在gui图标设计这个小的分支中会让学生去参与设计制作一组具有某种风格的图标,在信息架构设计中会让学生主动去分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界面以树形结构图来绘制架构图,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促进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

设计思维培养与案例分析模块。这个模块实质上是有两个子模块组成。分别为案例分析子模块,和设计思维培养子模块。案例分析子模块部分,主要以剖析案例为主,分析不同终端呈现的案例特性,例如以手机为终端的app应用,与以pc为终端的软件界面,以及以电视频幕为终端的智能电视界面。不同的终端其操作特性是不一样的,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设备的特征与区别,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了解界面设计之初应该考虑的问题。另外除给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案例外,同时在这个模块中会给学生分析大量的概念性界面设计。例如无界面设计等超前理念与创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去思考应用。第二个子模块,设计思维培养模块,在这个小模块中并用了小组合作和讨论教学法,通过给定学生主题,学生通过科学的调研手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来提出新的idea,然后分析原型与信息架构,以ppt的形式汇报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教室给予一定的指导,与此同时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来发表不同的看法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第三个模块,综合实践与创意模块。综合实践模块主要是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模块中学生需独立完成自选课题的整个设计过程,以课程考核作业的形式提交。包含有选择设计课题,市场调研,用户分析,信息架构设计,概念原型开发,界面设计,演示文件输出(以超链接展示或者视频播放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科学的调研方式来获取有效信息,来搭建信息架构,并以初级纸原型的方式展现整个界面的交互关系。教室起辅助与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着力于创新性人才与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界面设计》课程除这三大模块以外还有一个技术支撑需要学生掌握,例如在界面设计概念展示的后期制作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软件ps、flash、dw、ai、ae等,这些技术性的课程我们主要设置在了大二之前的教学课程中,在界面设计课程中如出现技术问题学生可通过两种方式解决,求教于老师,或者自己查找资料来解决。为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荐学生自行解决技术问题,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相信学生的潜力。

3课程模块化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与意义

《界面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整个课程计划,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都进行了重组,以模块化的方式分段呈现给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去理解理论知识,并阶段式的让学生去应用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很好的实时的把实践和理论结合一起,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通过模块划分一环一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创意的空间,促进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课程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学生各个模块阶段性实践练习更好地得到理解、掌握和分解。同时给学生创造了足够的探讨,研究,创意的自由发挥空间。一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从课程课题创意结果上看学生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该课程有些内容仍需改进,例如在不同的模块中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为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该课程每学期针对内容都会做出部分调整,以适应时代对复合型信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姜忠良.浅析课程模块教学的能力产出-以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1(17).

[2] 朱诗生,张惠珍.人机交互软件界面设计[j].信息技术,2009(5).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特点 

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特点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是加强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其人才必须要求对社会经济有足够的了解,尤其要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经济所需的专业人才素质标准及技术能力要求有科学的认识与了解。因此,高校要以此为目标进行专业配套设置、调整课程与教材,建立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此教学模式将企业与高校紧密联系起来,工学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深入到企业岗位中,将其所学知识科学运用到实践中。 

2.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选择 

在高校与企业愉快的合作下,改变了高校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体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起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参与企业的教学中,能让教师随时了解技术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时刻注重创新。所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随时了解行业变化,以此优化教学课程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学科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方案、实践过程 

在研究和实践教学模式时,首先,按照IT企业工作“实际场景”的硬件工作环境、软件配置环境、测试对象环境、工作职位和职能环境来设置教学环境。其次,选择实际的软件项目案例作为教学案例,使整个教学活动及内容始终以企业职位具体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理念。 

1.知识点与技能点分解 

职业岗位调研:进一步对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职业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课程体系设置: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合理地、全面覆盖所有知识和技能点。知识技能点分解: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涉及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将学习不同课程内容,且各课程教学时将会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进行设置。因此,我们将知识点和技能点分解到一系列教学课程中,并按课程教学时数的合理安排,将知识点、技能点有机、合理地组织成可实施的教学体系。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点将是“可重用教学模块”的核心内容。 

2.教学案例与课件设计 

教学案例选型:根据不同教学对象,要组织或选择不同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部分来自企业实际的软件项目,部分来自院校的其他教学实践或对外合作软件项目,包括不同技术框架类型的教学案例(如C/S两层与多层架构、B/S两层与多层架构等)。知识技能点分解:根据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将教学案例分解后,使案例具体场景与操作对应到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包含案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分解结果将是“可重用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核心。教学案例设计:根据分解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设计各个教学模块的具体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将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要求,也包括每课时的具体实施方法说明。课件设计:根据教学案例设计,组织每课时的具体教学课件(包括PPT、演示过程、操作过程等)。 

3.教学素材设计 

教学素材包括教学实施中需要用到的各种辅助材料,如操作过程Flash演示、操作过程屏幕录像、各种规格文档资料模板、各种知识与技能的辅助材料等。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模块化;案例式

中图分类号:TP393-4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是我校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同学的选修课,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设计性较强。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员,能够对网络工程项目进行分析架构组网设计、综合布线设计,进而具备一定的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的能力。学好该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因此这门课就显的尤为重要。

针对目前“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培养目标为准则,提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建设意见,是本文讨论的重点[1]。

1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课程建设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历来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在“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课程教学中教材选取尤为重要,现在市场上“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教材参差不齐,有的教材内容空泛,无实际内容,有的教材知识点陈旧,无前沿新技术,有的教材理论性太强,缺乏实际案例。网络实验环境的匮乏,“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中的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需要实际的网络设备,很多院校由于资金不到位,并没有组建自己的网络实验室,这个在我们三本的院校中体现的更为充分。“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老旧,没有及时与现有的技术衔接。学生对理论不感兴趣,喜欢实际的动手操作得出结果,这与部分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冲突。教学考核过程比重不合理,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年轻教师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很多年轻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就进行教学工作,实际教学经验不足。

由此可以得出,“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同时解决以上的几个问题。

2 “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教学改革

针对“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教材选择方面,要选择一本主教材和几本辅助参考书,主教材的选择要注重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辅助参考书的选择要有助于知识面的拓展和延伸。针对实验设备的缺乏,可以采取选择用虚拟机VM和思科的模拟软件Packet来解决,虚拟机VM主要用来解决“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中网络操作系统中常用服务器的架构,比如Web服务器、DNS服务器、FTP服务器、DHC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WINS服务器等。而模拟软件Packet主要用来解决“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中网络设备的配置,比如交换机、路由器基本配置的模拟,还有一些网络工程项目组网的模拟。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达到实际想要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及时的更新教学大纲,与现有的新技术做衔接,针对学生对理论课不感兴趣,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在案例中贯穿理论知识点。同时可以尝试任务驱动法,把课程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实践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大胆改革创新的能力。要优化教学考核的方式和比重,使考核方式和比重更趋于合理化。针对年轻教师没有教学经验和工作经历,应多鼓励年轻教师去企业实地学习,并坚持良好的听课制度,向老教授们学习。

根据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来看,越来越重视实践操作和安全管理,而社会对组网技术和网络管理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也逐步转变为坚持理论够用、实操为主[2]。同时考虑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专业定位,学生的实际专业知识的接受度,我们采用了案例式和模块化教学的方式,把大的内容细化为小的模块,在讲授每一个模块中都穿插案例,这样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模块化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3]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们把“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的课程划分为五大模块,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第二、三、五这三个大模块。在第一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比如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工程的概念、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子网划分、常用的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互连设备中交换机和路由器,网络安全设备和无线局域网设备。采用的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用VISIO绘制网络拓扑图,同时让学生实际观看常用的网络设备路由器和交换机。在第二个模块里,我们讲解交换机配置的基本命令,交换机的VLAN技术和生成树技术,路由器配置的基本命令,路由协议的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我们采用思科的模拟软件packet来完成实际的案例教学,案例有三层VLAN的通信、生成树配置、静态路由的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OSPF的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配置。在第三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操作系统中服务器的技术与应用,包括常用的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FTP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INS服务器、流媒体等服务器的架构。我采用虚拟机VM来完成这些常用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这样既方便又易于理解。在第四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安全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采用的案例为软件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第五个模块里,我们讲解网络的规划和设计、网络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的测试与验收,案例教学采用实际的网络工程规划书来讲解。在整个基础性案例完成以后,再来几个综合性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全面的、牢固的掌握所学重要知识点。

为了更好的适合本课程的课程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程考核达到良好的效果,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占比50%,期末考核占比50%,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上机,其中重点考核上机,占比60%,学生通过上机来完成每个模块化中的案例,而考勤和作业各占20%。期末考核则采用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完成一个网络工程的规划,把五大模块全部贯穿进去,从而可以实现模块的分散练习到集中练习,进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论

本文分析了“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举措,引入模块化和案例式教学,优化课程考核体系和比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富肯.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建设改革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0(5):66-67.

[2]李建新,柯钢,祝衍军.《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电脑,2013(3):74-76.

[3]石炎生,郭观七.计算机网络工程实用教程(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模块化教学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战化;多元融合;建构主义;案例教学;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主席强调,院校教育要围绕实战化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贯彻落实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军队院校要自觉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切实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要求,深入开展实战化教学,形成教为战的鲜明导向,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二、“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的引入

(一)目前军队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军事应用实践环节薄弱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与军事结合不紧密的现象。从学时分配上看,实践课程所占学时比例偏少;从教材内容上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内容偏少;从实践课教学内容上来看,缺乏系统的实践案例,尤其缺乏具有军事应用背景的案例。这些都使得实践环节达不到培养应用型、实战型人才的要求。

2.现有教学模式前沿性不足

课程教学内容相对稳定,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有些课程仍旧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员依旧只是知识的“传递者”。

3.学员学习能力不平衡,导致授课效率低

4.课下自主学习条件缺失

(二)“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提出实战化背景下基于“多元融合,协同驱动”进行有效教学研究。

该教学模式下,在课内利用知识迁移、启发式教学、动画演示和军事案例教学精讲内容,其中多元融合的“多元”就是知识迁移、启发式教学、动画演示、微课和案例教学等各种教学形式;“协同驱动”是指在课外,利用“开放型实践课程支撑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弥补课时的不足,使得学员可以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在线答疑,完全实现以学员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三)“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提出的,这不仅要求学员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主动学习,学员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且要求教员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员应该以“学习环境”出现,而不是以“传递者”的身份出现。

三、具体实施方法

(一)教学方法实施模型的构建

如图1所示,模型首先在“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编撰具有实战特色的自编教材,注意把实际工作和科研中涉及的最新理论、工程技术、实践方法融入教材;同时要求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实践训练环节,注重特色案例教学,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其次在课余时间里,教员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指导学员进行深度学习;最后实现最终目的――综合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战化教学案例的设计积累

案例教学是一种高级教学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某种教学原理,与获取理论知识的多种教学法之间有明显不同,其主要优点包括明确的目标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良好的实践性、突出的学为主体性等。同时它对教员的能力要求也很高,案例的选择、设计、编写时间消耗很大。

案例资源是案例教学的根本条件,案例的编写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编写一个优秀的案例需要有较高的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普通授课者更多的是选择恰当的案例来满足教学需要,而不是主动地编写案例。然而,当前在军校计算机课程范围内,公开的、成熟的实战化案例资源凤毛麟角,这无疑增加此类案例的编写难度。

在教学条件受限时,案例教学不能拘泥于形,要适度裁剪、灵活调整,但必须要保留其精髓,其中,能力原则、实践原则和参与原则是必须要坚持的。为此,可以借助于具体的形(指相应的教学步骤)来达成这一目标,一般包括设计、实施、调查、反思4个依次循环迭代的过程。

搭建以实战化教学案例为中心的“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以实战化案例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学员的主体作用,在新的教学模式框架中,教员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作为学员“学习环境”的一部分,主动帮助学员完成学习意义的建构。在该部分的研究中,实战化案例的选择设计、制作是关键。

(三)开放型实践课程支撑平台的设计实现

1.平台的整体框架

开放型实践课程支撑平台的设计包括5个模块:课程资源模块、学习交流模块、实验管理模块、课程考核模块、创新活动模块。其中,课程资源建设包括教学团队建设和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1)教学团队建设

在线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数字教学资源,如微视频、动画、PPT、文献、测试题库等,这些工作不是一个教员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团队。一门课程要面向不同专业、不同人才培养层次和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教学团队尤为重要。好的团队应该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构成稳定、授课质量高的教员队伍的组合。好的教员团队还要能够密切关注学员学习情况,需要的时候能及时介入,有针对性地给学员进行个性化指导。

(2)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活动中,建设支持教学的各类资源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利用“开放型实践课程支撑平台”建立一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使得学员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中获取知识,让学员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平台在线学习,课下观看,自行安排学习进度,留给他们更多探究性思考的空间。

2.课程资源模块的具体设计

课外资源模块建设,包括3个部分:课程资源、实验资源、创新活动。其中课程资源包括:视频教程、难重点分析、基础教程、计算机等级考试资源专区、计算机大赛资源专区。实验资源包括:基础性实验、开放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学员自主分组,可参加一系列相关创新活动,由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

课内资源模块建设,包括2个部分:实验操作、测试考核。实验操作包括:实操讲解、演示探讨分析、演示交流分享。测试考核包括:题库建设、练习测验、课程考核。

四、结语

实战化背景下“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适合于复杂知识的理解及高级认知技能的形成。在“开放型实践课程支撑平台”这一虚拟学习环境的支持下,该模式的学习具有3个方面的主要特征:学习资源提供的灵活性、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支持、提高教学以及学习的效率。而最后一点正是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曾璞,欧英立.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创新[J].国防科技,2014(10).

[2]马志松,牛涛,余洪利等.陆军作战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J].继续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