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模块化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第1篇

Abstract: MES teaching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mplement with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think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a useful practic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logistics modul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fro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valu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several aspects proposed reform measures.

Key word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teaching refor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ability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是一所以语言类与商务类见长的高职院校,为了培养语言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设置了各类职业模块化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模块,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物流员模块是学院商务系针对语言系学生开展“平台+模块”中的一个模块,从开始至今已经有5个周期,模块教学的职业能力培养与非语言类专业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不相同的,更着重于帮助专业知识“零基础”的学生用最有效的方式获得一张迈入职场的准入证。选择物流员模块是针对上海市对国际物流人才的需要,目前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较高,究其原因是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发展势头强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一;同时,国内航运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各项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使得相关机构和企业对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尤其大量外资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语言类要求,专业能力的要求也逐渐被重视。如何有效提高非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物流职业能力,是摆在物流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几年的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

1 教学方法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中学科体系的框架,抽取工作中的典型任务所需的知识并以此为载体,然后按照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来建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通常被称为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法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即模块式技能培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劳工组织开发出的一种提高职业技能的方法,它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岗位任务来确定技能培训模块,着重培养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故又称为任务模块教学。该教学法中的“模块(Module)描述的是特定主题内容(单一课程或相关课程知识点的组合)的教学单元,包括理论、实践(含实验、实习)及其组合等教学形式”。模块化教学方法,能有效实现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获得,并选择不同的组合,使得同一模块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对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突破了传统职业教育中强调的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提高了针对性。

模块化教学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就业市场的分析,调查人才市场的需求类别和数量,然后根据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对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模块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达到教学目的。

模块化教学法在基于工程过程的前提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组织上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目标上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化教学的学习情景即为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教室和实训场所合一,在按流程设计的工作任务引导下,学生获得具有经验性的工作过程性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形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由以教师讲授为主变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动手做、讨论等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成为教学的主体。模块化教学的实施,符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

根据模块化教学法的思路,学院推进物流员模块课程教学改革的步骤:首先根据物流行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归纳出物流员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由此确定相应的专业操作技能;然后进行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对照岗位目标形成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模块。由于模块课程是根据工作过程目标划分的专题,且针对真实的工作任务,因此,模块化教学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有着明显的提升。

2 教学内容改革

真实情景的教学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重新构建以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的构建需要遵循两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时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既要符合学生技能形成的心理规律,又要充分反映职业工作中所应具备的岗位技能;时间性原则是指课程模块应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加以组织,课程内容呈现一种串联结构,让学生的认知顺序和能力形成与工作过程的执行顺序相一致。

模块化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要在知识与任务之间建立联系,以职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与行动的关联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模块化课程的设计通常符合以下三项原则:第一是真实性原则,即项目任务的出现必须源自工作真实场景,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工作高度相似,这样的任务才具有驱动性,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才强大;第二是相关性原则,是指可以把工作内容相关程度比较高的任务模块合并在一起。根据这个原则,既可以把同一个任务领域的几个单项任务模块合并在一起,也可以把几个不同任务领域的模块合并在一起,从而实现按照工作体系进行课程模块化门类的划分;第三是综合性原则,是指项目任务的设计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的深度,是“知识理论+技能”的智能化项目,不是单纯操作技能方面的项目,只有这样的任务,才能达到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岗位职业能力的目标。

根据物流员(国际货代)国家职业标准,将职业能力设定为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其他运输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中设置若干个任务。如海上运输模块中包含整箱货物出口工作中的托运单、装箱单、提单等单据的缮制,结合物流公司实际案例,将客户数据脱敏处理后提供给学生制作。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将单据的概念、特点、作用等知识教授给学生,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现场核对,讲解错误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为日后工作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教学评价改革

改革传统的“考前画重点,一纸定高下”的教学评价模式,实行学校、行业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学校评价由单纯的理论考试改为校内考试加职业资格鉴定的模式,引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物流员(四级)的职业标准,模块化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细目相吻合。

行业对教学的评价以职业资格能力认证为主,将职业资格认证的通过水平作为评价教学模块完成质量的依据,使学校教学与行业要求保持一致,对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也有一定的帮助。

企业评价结合毕业生反馈来进行,通过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业务能力来考核,并对实习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做出总体评价。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物流员模块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只针对这一模块,教学改革的经验可被其他模块所借鉴。商务系已在2011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中开展了物流员教改试点,课程开设学期与考证接轨,鼓励学生通过学校开设的专业课后,参加物流员资格证书考试,2011级43名物流专业学生一次性通过物流员资格的理论和技能考试,其中4位同学成绩优秀,18位同学成绩良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下一步需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课程内容对接岗位工作任务,衔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对应相应的教学模块,若干个模块组成教学课程,从而形成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密切对接的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市职业教育“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有关积极推进和完善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的精神和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标准更好的衔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加快培养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市人社局联合在上海高职院校中开展专业“双证融通”改革试点工作。职业院校将人社局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分散融入到学校的教学标准中,只要学校的教学标准能涵盖职业技能鉴定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点,那么通过学校的教育培养,学生只要通过考试,便能一考获得两个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在开发制定新的教学标准时,都有人社局的专家参与和审核,包括教学标准、教学实施方案、考试考核标准和实施方案等。另外,在考核评价时也有人社局的专家参与监考和评价,人社局基本上全过程参与把住质量关。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5 结束语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模块;模块化教学

近年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部2006年11月16日颁布的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已由规模发展阶段进入内涵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工作任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加强专业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以及“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出发,以工学理念为指导,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对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进行了全面定位,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合重构,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的改革探索,并在2008级学生中进行了改革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基于本位的教育观

遵循高职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思想,深入电力企业进行调查,充分了解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能力需求等信息;对高职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将传统的大专业分解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变电站三个专业方向。

二、树立基于职业的专业观——依据行业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专业目标

根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属于行业性、岗位性极强而人才需求又比较稳定的专业,可偏重于专、深、精的行业工种模式”,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采用依据工作岗位定专业目标的原则。通过专业调研和电力企业专家座谈,了解电力企业对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状况,针对电力企业工作岗位分析将三个专业方向的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电气运行工、兼顾岗位为检修调试工、拓展岗位为电气安装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对接。

三、树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重组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

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构建了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工种项目模块化”对岗施教的教学体系。

1.课程结构的重组构建——三段纵向延伸版块式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本专业属于具备共同专业基础知识的群集工种专业以及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构建三段纵向延伸版块式课程结构体系。

第一段:根据高职学历教育的需要学习必需的公共知识和公共技能,使学生具备应有的与高等教育相符的文化素质。

第二段:根据高职学生应接受继续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设置工种群所需的技术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课程;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夯实“三电”(电工、电子技术、电机学)、“二图”(电气制图、CAD)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奠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这些也是高职不同于职业培训的区别所在。

第三段:职业技术课。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的原则,根据高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将传统“大而全”的课程模式转变成“专而精”的工种目标教学模式。下面介绍具体做法。

(1)依据专业目标确定工种“大模块”。根据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涵盖的工种群设计工种“大模块”。每一个工种“大模块”对应本专业一个工种的一个技术等级。工种“大模块”的内容以职业资格为导向,如适用于变电站的“变电运行中级工”、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的“电气值班员中级工”、适用于水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中级工”等等。

(2)根据工种“大模块”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设置“项目模块”。“项目模块”由一组针对工种“大模块”所含职责的“项目模块”组成。“项目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可以灵活组合。如“电气运行”课程先将内容解构成对应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变电站三个专业方向的“电气运行”、“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和“变电运行”,并分别对应电气值班员、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变电值班员三个工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设计教学内容。如变电运行项目模块内容的调整是根据专业方向删除了发电机运行部分,只选择了与变电值班员岗位工作相关的内容。

(3)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设计课程。以“电气运行”课程为例,常规的教学方式是以电气设备分类为线索,注重设备知识的完整性,但忽略了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顺序和关联,往往使学生学完该课后踏上工作岗位时难以适应。本次基于工作过程要素来设计课程,将变电运行工作按运行、监视、维护、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处理、事故处理划分层次。根据变电值班员岗位的工作内容,按工作过程分成四个项目模块,四个模块对应运行中的监视维护、倒闸操作、缺陷及异常处理、事故处理工作任务,按“知识够用、技能必备”的原则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这种模式能根据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工种专门化分流定向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2.依据职业能力培养选择课程内容——试行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

项目模块构建的思路为“两线一体”,即以行业工种考证中的知识要求作为理论教学的主线,技能要求作为实训教学主线; 以项目为载体,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比例协调的工种目标项目模块。按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体系,根据所涵盖的工种,针对每个工种构建一套工种项目模块,将所有课程项目模块化。

3.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应遵循“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对于第二段技术基础课和第三段职业技术课的课程内容,打破原有按照知识本身逻辑体系先基础后专业的顺序学习,可以淡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限。学生可根据项目中的工作任务提早进入综合专业环境,提前接触专业实践。如电子技术基础的可控整流电路知识可结合发电机自动电压调节器来组织教学、电气识绘图可结合二次回路图来组织教学,等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施基于工作过程

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行业工种考证中的知识要求作为理论教学的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对每个工种构建一套知识模块,将技能要求作为实训教学主线;设计对应的训练项目,全部以项目带动技能训练、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对项目分析、设计与实现的过程讲解,在任务驱动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学、做一体,将抽象的知识实物化,带动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把握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企业的职业要求,在教学中融入电力企业的规范管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激发创新潜能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组织的电力创新协会社团活动,以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开发能力。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设计和完成相应的项目。

4.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师主导启发引导法:以教师为主,用演示教学法启发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理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体会通过项目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乐趣。

(2)学生主体教师辅导法: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教师加以辅导,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

(3)典型项目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电气运行、电气设备安装、电气检修、调试等工作任务,提供完整的工作过程。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自主学习小组,教师安排学习项目,小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讨论、操作、收集资料等完成工作任务,也可小组研讨、交流与分享学习经验。

五、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

主要采用投影设备,利用教师机系统实时演播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借助教学录像将运行操作整个过程、相关故障现象制作成录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仿真实训室真题真做

电力系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比较高。通常学生到正在运行的电站、变电站现场实训往往是只能看不能动手操作训练,为此,利用仿真实训室中的多媒体、数字仿真等手段将电站、变电站的设备运行操作、巡视、故障处理等工作过程进行真题真做,既弥补现场实训操作的不足,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六、考核和发证

1.开展了弹性学分制教学改革

本专业在2008级率先实施弹性学分制试点,教学组织实行了大专业、小专门化的方式,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每门课程依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课程组合进行学习,只要获得相应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短时期内完成学业或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工学交替”方式进行学习。

2.实施双证沟通原则

用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代传统的教学考试,使学生能顺利通过相应工种高、中级工考试,所培养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上能顺利取得高、中级资格证书。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旅游市场营销 模块化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Exploration of Modular Teaching on the Course of Tourism Marketing

LI Dong, YOU Ya'nan

(School of Tourism,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Urumqi, Xinjiang 830012)

Abstract Tourism marketing is a practical course. How to determine the teaching content, which plays the guide role of marketing theory to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we need to think deeply. The modular teaching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composed of marketing environment of tourism enterprise, market positioning and tourism enterprise marketing mix.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re are some teaching experiences as follow: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to learn and the principle of moderation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accordingly.

Key words tourism marketing; modular teaching; reforming

1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意义与教学改革研究进展

我国旅游业发展之初,海外游客大量涌入,而国内的旅游业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接待能力有限,因此,旅游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这时的旅游企业将如何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看作是当务之急,而市场营销并没有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内容。直到20世纪末,旅游业的竞争已进入到白热化的状态。压低价格,争夺客源已成为旅游企业的竞争常态,市场利润日趋平均化。旅游企业也开始感到市场营销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在1999年针对北京市旅游业中高层经营管理者教育程度和经营素质及对教育需求所做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在一个成功经营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十二项选择因素中,将市场营销能力作为第二个重要因素。①国内学者对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能导向教学、②项目化教学、③信息化教学、④案例式教学、⑤“实验田”模式教学⑥等方面,研究成果对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关于旅游市场营销模块化教学和教学过程经验总结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颁布,对于规范旅游行业,保护游客的切身利益起到了有法可依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得旅行社重新思考和调整对客源市场的营销策略,如何将旅游产品和线路进行优化组合,以实现游客价值和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平衡,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各种旅游新媒体在传播性、互动性、精准性上极具优势,应该成为旅游企业重点关注的营销平台,分别针对新媒体的主要形式,如社区网络、微博、SNS网站、网络视频,提出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通过市场营销理论与新媒体的结合,有效应对旅游新业态的变化。

2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和设立学习的问题,如何将旅游市场营销理论与旅游新业态有机结合,以有效指导旅游活动的实践,是本课程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基于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旅游市场营销的教学内容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2.1 旅游企业营销环境管理的教学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旅游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所有外部因素与条件,其包含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一般来说,旅游市场营销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构成要素,一是微观环境,二是宏观环境。微观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而宏观环境主要以微观营销环境为媒介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

在这一部分,要求学生针对被选定的旅游企业进行营销环境管理方面的分析,它包括了解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调查企业的营销环境并进行相应的评估。宏观环境主要分析该企业所面临的政治法律环境、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微观环境主要对旅游供应商、旅游中间商、旅游者、竞争者、社会公众和企业内部公众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全体学生和老师汇报各学习小组完成的该企业营销环境调查报告。

2.2 旅游企业市场定位管理的教学要求

旅游市场定位是指旅游企业根据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和企业自身的状况,从各方面为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创造一定的条件,进而塑造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好。简单地说,旅游市场细分和旅游目标市场的选择是让旅游企业如何找准顾客,而旅游市场定位则是让旅游企业如何赢得顾客的“芳心”。

市场定位管理首先要对被选定企业的现有市场进行相应的市场调研工作,在确定市场范围、市场特点和容量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再确定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然后,在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应该占据什么位置进行明确定位。旅游企业市场定位的全过程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即识别企业的竞争优势、选择有价值的竞争优势、沟通及传播企业的市场定位。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被选定的旅游企业的市场情况进行实际调研,根据对调研得到的该企业市场中潜在顾客需求的分析情况,确定细分市场;再对细分市场的消费者进行消费需求特征的分析,从而确定目标市场并选择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最后,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鉴别、确认和提炼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完成被选定调查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报告。

2.3 旅游企业营销组合管理的教学要求

营销组合是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概念,可以将其看作是整个营销规划中的核心。这部分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产品管理、价格管理、渠道管理和促销管理。

(1)产品管理包括:产品的设计、产品质量、产品的种类与品牌、产品的特色等;

(2)价格管理包括:基本价格的制定、价格折扣、优惠价格政策等;

(3)渠道管理包括:分销渠道的管理、分销的方法、分销渠道的覆盖面及其位置;

(4)促销管理包括:广告促销、营销推广、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

在这一部分,要求学生在进一步继续做该企业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针对被选定的旅游企业进行营销组合方案的制定,在使用营销方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旅游企业是服务企业的特点,以及服务产品的特殊性质,完成一个完整的被调查企业的营销组合策划报告。

3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经验总结

3.1 坚持让学生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由于这门课的特点是为旅游业或旅游区域做实际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所以,学生必须在真实的社会调查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同时,这一课程的三大教学环节都是以营销策划方案的制定为目标,使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应用价值大大强化,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2 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

教学和科研是长期以来困惑教师的一个严重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与科研处于“两种皮”的状态。但是,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方式提供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机会。例如,学生对旅游景区商品购物的调查就可依托老师关于旅游商品的相关课题要求来设计;关于旅游目的地客源国的市场调研可依托旅游目的地的相关课题来设计。这样,一方面,教师的课题研究基础得到了保证,另一方面,学生在这种调查中学习到了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此外,由于课程内容涉及教师课题的质量,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严格管理和负责精神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3.3 教学中坚持综合性知识学习的方法

本课程非常注重吸收其它课程学习过的知识和方法的使用。由于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本身就需要大量的社会调查。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要充分运用其它模块课程所使用过的分析方法,例如,市场调查中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数据处理等,均得益于“旅游调查研究的方法与实践”课程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如对旅游景区营销策划的产品定位得益于“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块对旅游资源分类等知识的学习,对旅游企事业以及主管部门的调查与“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的区域调研有直接的联系等。这种学习知识体系的知识链,有助于学生总体把握专业知识结构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旅游产业的认识。

3.4 教学能够适应现实变化的需要进行适度调整

本课程的第一轮教学实践中设计的企业打分环节,最初的教学目的是增强教学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真实的企业营销方案的制定必然会涉及企业的一些内部的重要机密内容,企业并不愿意提供这样的资料,然而如果没有真实资料的支撑,所设计的营销策划方案就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也就达不到教学最初设计这环节的目的。学生在这一环节遇到了极大的阻力,企业也采取不配合的做法。鉴于这种情况,本课程及时修改的教学设计,应适应现实情况的需要。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0YJA 850046),新疆财经大学博士启动资金项目(2014BS005)资助

*通讯作者:由亚男

注释

① 宁泽群.旅游管理专业PBL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② 张世兵.论以实践技能为导向的旅游市场营销教学改革[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1).

③ 隋维林,隋.项目化教学在高职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应用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2).

④ 陈晓文.信息技术下旅游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初探――以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为例[J].北方经贸,2010(10).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数学 模块化 教学改革

1.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基础差异

高职招生对象主要是高考低分的学生和职高毕业生,他们的数学基础整体较差,数学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学生地区性的差异,导致了数学的教学进度不同,部分普通高中的理科学生已学过极限、导数等内容,但部分学校的学生连高中数学的知识都没学完,比如反三角函数的内容,这些问题给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

1.2教师教学水平差异

一些高职教师学历高,能力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高职思想理念,缺乏必要的高职相关专业和行业背景知识,对高职数学教学深度的定位不准确。还有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课堂教学并没摆脱“以讲例题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重视不够,对数学知识的更新重视不够。

1.3教学目标定位

一些高职数学教师只是以专科学校的教学模式来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轻应用、重理论,没有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没能和专业、生产实践形成有机联系。

1.4教材选择缺乏高职特色

高职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内容的删减,缺乏高等数学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没有体现到高职的专业性特点,还存在教材内容抽象,课程设计陈旧过时,教材品种众多,质量良莠不齐,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2.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数学是公共基础课程,为了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便产生了数学课程三个模块。

2.1基础必修模块

“基础必修模块”是指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掌握这些而必须进行的基本能力训练。

本模块是各类专业的必学内容,主要讲授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56课时。它的基本理论部分包括函数、极限及连续的概念;一元函数微分学部分包括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一元函数积分学包括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计算及应用。

2.2拓展选修模块

“拓展选修模块”在前一模块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对应专业和职业岗位特殊需求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进行拓展。

本模块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根据学院各个专业的不同情况,可以为满足希望进一步学习相关数学知识的学生的需要(如专接本、考研)来确定,每个模块约需30学时。可供选择的选修模块有:(1)线性代数;(2)应用概率统计;(3)微分方程;(4)级数;(5)复变函数;(6)拉普拉斯变换;(7)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8)多元函数微积分(偏导数、全微分、二重积分);(9)曲线曲面积分及其简单应用;(10)离散数学。

2.3应用选修模块

“应用选修模块”包括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内容,重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

本模块教学内容可由各专业课教师和数学教师共同研讨确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应用模块,每个模块约需38学时,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供选择的应用模块有:(1)运筹学;(2)线性规划及优化方法;(3)优化方法基础;(4)工程力学;(5)画法几何;(6)图与网络方法;(7)数学建模;(8)实用数学软件(matlab,mathematic,maple)。

3.数学模块教学的实施

3.1进行专业调研

为了确定各专业所需知识模块的组合,我们对各系进行了专业调研,发放了数学知识需要调查表,由各专业教师根据所教专业课程进行选择,并召开系主任、任课老师座谈会征求教师在所讲授的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要求的意见,然后数学组全体教师共同研究确定各专业所需数学知识,并进一步按专业层次确定专业所需的知识模块。

3.2教师经常跟班听课

为了更好地把握数学与各专业课程的联系,数学课教师要主动与专业课程的教师加强沟通联系,了解他们课程设置的情况,各门课程所需的数学知识及其深度,走进相关专业课的课堂,接受跨专业的学习,在扩充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教学的度。

3.3编写适用于数学模块化教学的教材

在施行模块化教学时,需要编著与数学模块教学的大纲相一致的教材。因此,结合不同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的需要,我们数学组编写了专科教材《应用微积分》,《应用数理统计》,《实用线性代数》等教材及相关辅导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方法,进行系统、全面的复习巩固,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3.4应用现代技术改进教学

在教学方式方面,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教师用恰当的节奏形象生动地展开教学内容,将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运用计算机软件可以进行数学实验,把专业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数学手段加以解决,促进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教学的进一步整合,使数学教学能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4.结语

本文对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高职数学的模块化教学进行了简单探讨。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我们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也需要在不断努力中趋于完善,使得高职数学的教学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有效地为专业课服务,真正做到“必需、够用”,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永发.工科《高等数学》模块教学的实践与认识[J].青海大学学报,2002,20,(6):84.

[2]黄映玲.高职数学模块化教学探究[J].高教探索,2010,(1).

[3]李巧萍,陆博,刘娟.大学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模块化教学改革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和本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信息产业需要大量初级应用型人才,而计算机专业的基础性人才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这对于技工院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本应作为这种基础应用人才需求的主要力量,但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反馈发现,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却出现“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的现象,就业更是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如何培养对企业发展、社会经济有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是所有技工类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模块化教学可以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1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走访多所职业院校、相关企业、人才市场发现,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的比例不足30%,而且处在人才阶层的最低位置,收入相对较低。于是技工院校纷纷开设多门计算机类学科,让学生“博学”,但在短短3-4年的时间内,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学精的。如果每门课程都不够专业,那么就提不到就业优势。因此,学校必须掌握好教学平衡,保证学生在掌握足够扎实的基础知识后,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现代IT行业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

2 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旦实施模块化教学,对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说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必须经过充分调研,必须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必须找到学生的职业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方向有目标,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模块化教学也要求教师要亲临一线,不能闭门造车,要带领学生下厂锻炼实习,因此院校在对教师的考核上也将发生巨大改变,从原来的考试成绩合格率转变为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上,极大促进了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

与此同时,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计算机专业有了明确认识,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专业,增加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人才。根据这个目标,我们应在教学内容上以实用为主,推行模块化教学。所谓模块化教学,即根据企业需求将现有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专业针对性强的模块,模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一个情境、一个操作单元等,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集中开展专业课和实训课,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保证学生毕业时拥有毕业证书和技能证书,并可在个别试点班级上实行学分制或弹性学制。

3.1 专业培养模式简述

本着“三实”原则(即:实际、实用、实践),根据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各个院校可以实行“三个一”的教学改革模式――第一学年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第二年进行专业模块化教学;第三年进入企业实习。

3.2 专业培养方向

本着行业能力要求和学生实际,技工院校可以把计算机专业分为平面设计、高级办公应用、动画影视制作和初级程序设计等4个方向进行教学。

(1)平面设计方向:该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型广告公司或专业设计公司,为他们培养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通过项目模块化教学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各种设计项目的能力,在校期间鼓励学生考取各级各类中、高级图形图像操作员。

(2)高级办公应用方向:该专业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当今流行的各类文档处理软件外,还应以培养销售员、速录员、维修工等初级人才为目标。建议学生从速录员、会计员、计算机维修工等方面进行定向学习。

(3)动画影视制作方向:目前动画产业蓬勃发展,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职业院校应培养具备动画与影视制作基本技能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广告公司、影楼工作室、室内装潢设计等工作。

(4)初级程序设计方向: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应当培养他们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2-3门程序设计语言,能够熟练阅读程序和修改程序,为成为初级程序员奠定基础。

3.3 专业教学计划

模块化教学强调的是突出技能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拥有一项技能,不求所授知识的广,而求精。

(1)第一年:作为新生主要以学习文化基础课和计算机专业必修基础课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为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2)第二年:学校应采取自选专业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进修,以便加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有的放矢,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授课要采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开展项目案例教学,并且要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避免以往课程之间独立的状况。

(3)第三年:学生开始顶岗实习。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真正从事专业岗位的工作,将所学专业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毕业即能就业上岗的最终目的。

此外,作为技工院校还应聘请各个模块领域内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到校现场指导,支持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研究企业需求,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作为教师也要坚持不断学习,积极与企业沟通定制项目,调整教学方法。

4 模块化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4.1 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通过实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开展学习,他们掌握的知识面会明显加宽,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强。

4.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可以拓展知识宽度,最终达到学生自发的组织开展学习的目的。

4.3 教学安排更加灵活化

模块化教学可以更加方便教学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比如:教师在授完一个模块后,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到企业实习,更好的了解企业目前的主要业务,流行的革新技术,从而为后期的教学重点打下基础。

总之,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技工院校面临着改革与发展,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调整改变,旨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一定的技能,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汪诚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