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金点子

地理教学金点子

地理教学金点子

地理教学金点子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教会女子大学开创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对改变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封建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在女子高等教育远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教会女子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出色的女大学生。“评价教会大学的影响的一个具体办法就是通过对教会大学毕业生的了解。”[1]其中,教会女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成为教育界及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金陵女子大学作为教会女子大学中办学最具特色、质量最高、存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一所学校,堪称“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锋”[2],研究其女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研究价值。

二、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

36年来,金女大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女毕业生,她们走进社会,成为独立自主的职业女性。作为中国的第一代女大学生,她们在社会上就业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在女子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它是衡量教会女子大学办学质量的标志之一,也是衡量新女性社会地位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本文主要从就业分布和就业目的两个角度分析金女大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并对金女大毕业生就业力强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金女大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1.从就业分布来看,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呈现出以下特点(见表1)。

(1)从事传统适宜职业的人数比例高

从表1金女大毕业生职业状况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肯定,金陵女子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独立精神的新女性。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代新女性,她们不仅开始了独立自主的职业生涯,而且跨越了社会性别的藩篱进入了历来为男性所独享的职业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升学与研究、从医、写作和编辑等。但实际上金女大的毕业生仍然集中于传统适宜的职业角色上。这些职业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认可是因为它们与传统的女家庭有着共同的特点。金女大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尽管随着就业面的扩大而逐渐下降,但在各行各业中一直遥遥领先,占到40%左右,这与金女大以培养师资、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为己任密切相关。从事社会服务人数占到了10%左右,公务员的比例从1940年6.1%上升到1948年的9.4%,从事家庭服务和其他的占了20%左右。这些职业都占据了较高的比例,一方面与女性的职业选择倾向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职业的限制,金女大的毕业生更多的是在社会可接受的职业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升学与研究的人数也不少

从表1可以看到,1940、1945和1948年金女大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比例不断上升,由3.9%上升至9.7%。这一较高的比例与金女大远大的培养目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如表2所示,1947―1949三年中,金女大毕业生国外进修的比例虽然由于国内就业途径的拓宽而有所下降,但始终维持在92%以上。这一方面是因为金女大的毕业生出自教会大学,英语水平较高,出国留学没有语言障碍;另一方面是因为金女大作为教会大学,它与美国史密斯大学、密歇根大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其办学水平得到美国各大学的承认。这样,升学和研究就为金女大毕业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2.从就业的目的来看

金陵女子大学的毕业生从事社会职业,不仅仅是为了维持自己的衣食,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自己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在女子高等教育资源如此稀缺的年代,能够进入金陵女子大学深造的学生大都出身于社会的中上阶层家庭,如“有前国务总理的侄女、总督的孙女、部长的女儿、旧式儒教家庭的女孩,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小康的商人阶层,另一部分则来自在政府部门服务的职业人员家庭,其父亲或是医生,或是教师,或是工程师”[5],即使她们不从事职业劳动也完全可以过的很好,但是除了少数一些人选择专职家庭服务外(家庭服务也是金女大的目标之一),大部分毕业生都能按照兴趣追求自己理想中的职业生活方式,并希望通过努力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1947年在金女大对32年来历届共732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中,高达96%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就职。”[6]吴贻芳曾经说过,“金女大目标远大”[7],学校的这种追求,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学生,许多毕业生并不把本科毕业作为谋求职业和选择一个好夫婿的资本,而是欲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达到自我实现的更大目标,追求自我存在的更大价值。其实,无论金女大培养的毕业生从事什么职业,她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实践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不懈地奋斗。

(二)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就业力强的原因分析

与其它学校相比,金女大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很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1948年,吴贻芳在给董事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到:“尽管很多学校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找工作困难,我们的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8]1934年前后,中国首次出现大学毕业生失业风潮,金女大的毕业生却有供不应求之势,1935年金女大职业介绍部统计,“最近3年来,各方向本校聘请之人数超过毕业生人数约3倍,足证社会人士之信任本校毕业生。”[9]金女大毕业生之所以深受教育、医疗、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喜爱,和金女大的教育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正是金女大出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造就了她们不凡的成就和地位。

1.课程体系丰富齐全

金陵女子大学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女性领导者,“为中国女子提供最好的教育”[11]。为了证明女性具有和男性相同的智力和能力,金女大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仅设置女性“适宜”课程,而且跨越性别的藩篱设置过去一度为男子主导的学科领域,不仅设置中文课程,而且设置西方的自然科学课程,从而为学生设置了一套尽可能完善而全面的专业课程体系(见表2)。另外,金女大还实行学分制,主张文理兼通,推行主辅修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主修课的同时,也要选修一定学分的辅修课程。因此,从金女大毕业的学生一般知识面广,具备较为宽阔的学科视野。吴贻芳在总结办学经验时曾说过:“金女大在学业方面有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就是知识面广。”[12]这样宽广的课程体系就为她们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就业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增强了就业的灵活性。

2.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

表3是金女大1919-1951年33届毕业生共1000人的专业分布情况。对比表1和表2,我们可以发现金女大毕业生的就业部门分布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选择的人数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比如表1显示,1940-1948年毕业生从事社会服务的人数占了10%左右的较高比例,相应的表3中学生选择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的比例高达20.3%;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数始终在40%左右,而选择中文、历史、外文等专业的学生也各有一定比例,而且创办金女大的初衷就是为中小学提供师资,为教育岗位培养人才。这种课程设置和就业岗位的匹合模式的出现,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金女大能够根据当时社会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从而使其毕业生能够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为了满足向教育部注册的条件和适应社会的需求,金女大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对其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例如,1929年取消了宗教系,淡化宗教课程;抗战期间和战后的一段时间,为了适应社会,尤其是乡村建设的需要,金女大对妇女和儿童的社会救济和福利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不仅加强了社会学专业的建设,而且成立了家政系。1940年,针对战争难童的救助、保育这一社会问题,吴贻芳创办了家政系,从事儿童福利、救济工作的研究。家政系分儿童福利、营养、应用艺术三个组,因它应社会需要而建,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一个系。家政系的课程紧密围绕难童问题设置,开设了儿童发展、儿童健康、托儿所管理、普通心理学、营养学、膳食与疾病、烹饪学、应用艺术、生理学等课程。其课程的设置与现实的需要极为契合。以营养学课程为例,它并非是对各种食物营养的理论宣讲,而是针对战区实际情况,主要讲授战区常见食物的营养搭配,极具有针对性。

3.重视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如果说德本康夫人时期的人格教化更注重的是基督教精神的渗透,那么吴贻芳掌校期间人格教化的核心就是高尚人格的培养,其世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首先,金陵女子大学作为一所教会大学,其人格教育来源于基督教的“厚生”精神,也即金女大的校训。吴贻芳将这一“厚生”之意延伸为:“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丰满”[13]。金女大的校训贯穿于整个人格教育之中,并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其次,吴贻芳主张的人格教育是一种完全人格教育,即德、智、体、群、灵五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道德修养是人格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为了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人格,金女大还制定了操行评定的十大标准,以此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再者,吴贻芳还将爱国主义渗透到人格教育中,适时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希望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最后,吴贻芳还要求学生注重仪表及气质的培养,强调学生不仅要有外在美,也要有内在的修养。人格教化是金女大的一大特色,正如吴贻芳所说“国立大学与教会大学的办学宗旨存在差异,国立大学偏重学生智育的发展和学问的探求,并没有特别的组织来指导学生的课余活动及关心学生的人格发展。”[14]正是金女大毕业生自身所体现出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在就业中具备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4.人才培养的“女性取向”

尽管金女大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中国社会的女性领导者,强调女性和男性拥有同样的智力和潜力,但是它并不否认男女之间的差异,忽视女性的特点和需要,一味机械地要求两性教育上的完全一致。金女大摆脱了以男性为追赶对象的观念,特立独行地塑造了其“女性取向”的特征,而这主要体现在其课程和专业的设置上,教育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女性特质。例如,在化学专业的设置上,金陵女子大学和金陵大学的侧重点就不一样。金陵大学教授的是农业化学及工业化学,而金女大则从女性的差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侧重于家庭化学和生理化学。再如,20年代的体育教师张汇兰针对当时体育教材以男子为标准,忽视女子身体的特殊构造和心理的特殊反应的现象,在男子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适宜于女子的体育教材。金女大人才培养的女性取向不仅符合女性自身的特点,而且肯定了“因性施教”的教育理念。

5.注重能力培养,为就业做准备

金女大人才培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面向社会,以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为宗旨,正如1928年吴贻芳在就职典礼上的饰词所言:“现在办学,就是培养人才,从事中国的各种工作。”[15]而这一宗旨的实现则是以学生的就业为前提的。因此,金女大的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这种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为她们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金女大所要培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社会服务的能力、教学的能力等。金女大的教师通过采用有别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她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组织各种学生组织,如学生自治会、学生女青年会、乐群社等,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鼓励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她们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能力;通过建设附属中学为她们提供实习培训基地,提高她们教育教学的能力。金女大正是通过这些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创造了优势条件。

潘懋元先生曾说过,“女子高等教育是社会文化现代化变迁的寒暑表”[16],那么女子就业则是就业领域的寒暑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等教育界十分突出而亟待解决的问题。金陵女子大学距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但是其毕业生就业力强的原因不管是对普通高等院校还是专门的女子高等院校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如树立“因性施教”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的女性特色课程的设置,注重女性实践能力的锻炼,成立专门的女性就业指导中心等。

参考文献

[1][美]杰西・格・卢茨.中国教会大学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468.

[2][3][7][8][9]徐海宁.中国近代教会女子大学办学研究―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个案[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孙海英.金陵女子大学[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96.

[5]巨玉霞,张亚群.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招生特点[J].大学教育科学,2005(5):71.

[6][15]李娟.吴贻芳与金陵女子大学职业女性的培养[J].2009(3):50-49.

[10][14]张连红.金陵女子大学校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1]Wu Yi-fang.Statement on Future Plans for Ginling[Z].1945:65.

[12][13]吴贻芳.金女大四十年[A].吴贻芳纪念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07-111.

[16]潘懋元.女子高等教育―文化变迁的寒暑表[J].集美大学学报,2001(3):1.

地理教学金点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 共同点 断档点 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初高中化学知识共同点及衔接

1.1 初高中化学知识共同点

比较普高化学必修1、必修2和义教化学教材找到以下一些共同点。物理变化――凝固、融化、汽化、液化或凝结、升华、凝华、沸腾、溶解和潮解等。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沸点、熔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等。化学变化――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稳定性、酸性和碱性等。化学反应类型――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情况)。能量变化――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等。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和元素。物质结构――化学式、化合价、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等。物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等。物质分类――混合物、纯净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酸、碱、盐和氧化物)。分散系――溶液(溶质和溶剂)、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物质的分离――蒸馏、蒸发、过滤和结晶。指示剂――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简单有机物――甲烷、乙炔、尿素、醋酸、酒精和汽油。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天然有机材料(羊毛和棉花)、有机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如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和纳米材料。金属的锈蚀和金属的防腐。实验安全――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溅到皮肤的处理、浓硫酸稀释问题等。实验技能操作――用pH试纸测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度、氢气燃烧前验纯和氢气、一氧化碳、酒精和甲烷燃烧产物检验。物质的检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甲烷、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其他――晶体、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催化剂、触媒、湿法炼铜、物质转化规律、质量守恒、金属活泼性顺序。

1.2 初高中化学知识共同点的衔接

初高中涉及的知识面不仅有很多相同部分,而且有些知识的深度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初高中这些知识点的衔接教学不能是简单的重复。例如,初高中都要求了解金属的腐蚀和防腐,但初中只要求学生了解金属腐蚀需要的条件,如水和空气等,并以此推出防腐的条件即为隔绝空气或水,而高中对金属腐蚀的认识要求是从原电池角度深入的,要求学生清楚纯净的金属并不容易腐蚀,不纯净的金属内由于形成原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因而使腐蚀的速率加快,并要求会书写电极反应式。显然在要求上高了许多。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一定要把握好初高中对于知识点具体要求的层次,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对于初高中教材的这些共同点,高中教学时不能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简单地重复,而应有所提升。初中教学时应在复习时不超初中《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适当拔高。

2 初高中化学知识断档点及衔接

2.1 相似相溶原理

义教化学涉及相似相溶但未提及此概念,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水和油(有机溶剂)是相对立的两类溶剂,某物质若易溶于水则将难溶于有机溶剂。普高化学对相似相溶的理解升高到分子结构上,通过共价键极性及分子空间构型的分析来理解溶质分子的极性和溶剂分子的极性相统一而互溶的意义。义教化学的教学关于这一部分内容只能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机械记忆。普高化学教学要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

2.2 酸性氧化物及碱性氧化物

义教化学教材用“某些金属氧化物”一词来代替“酸性氧化物”及“碱性氧化物”概念。教学中涉及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但因无酸性氧化物及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初中学生并没有掌握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及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这些典型基本反应类别。普高化学中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这些概念的系统归纳学习,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将被肢解为一个个独立的反应方程式,并得出一些规律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普高化学中强调了酸性氧化物不完全等同于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完全等同于金属氧化物,是值得学生研究的概念。

2.3 元素周期表

这一概念在义教化学和普高化学中都有,但内容层次上断档。义教化学中有关于元素周期表相关概念的介绍,包括原子的微观结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及应用等。普高化学中有关的概念不再出现。但是学生对以上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差异很大,往往对微观结构记忆深刻,高中教师不再需要重复,而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本质却不能深入理解。然而在高中学习中,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与摩尔质量这个重要概念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间有相似处也有区别处,是学生需要着重理解的,如果没有初中的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做基础,这些比较区别将无从谈起。因此高中教师必须做适当的复习和补充讲解。在高中学习中,更进一步地涉及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这不仅与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有关,还需要同位素概念的配合,可以说缺一不可,高中教师千万不能以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因而粗略带过,那样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

2.4 电解质

义教化学中关于溶液中电解质电离的介绍没有涉及电解质的概念,只是要求学生知道哪些能物质电离,哪些物质不能电离,哪些物质能电离成分子,哪些物质能电离成离子。然而高中对电解质的电离情况要求很高,除了区分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和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情况以外,还要区分在水溶液中,由电解质是否完全电离来推出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概念,并且涉及到弱电解质弱酸的分步电离,以及强酸酸式盐、弱酸酸式盐的电离情况,这些复杂又精细的内容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掌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高中教师还是应当从零起点开始系统地为学生讲解电解质的概念及电解质的电离为好。高中教师面对学生某些断档的知识点时,需要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更多巩固和温习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地理教学金点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化教学;材料腐蚀与防护;改革;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41-02

作者简介:李远会,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材料表面改性。

《材料腐蚀与防护》是一门以物理化学为基础、与材料学、电化学、冶金,化学、物理、力学、环境学等多门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学科。主要介绍材料各类腐蚀的定义、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应的防腐措施等内容。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电化学腐蚀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1,2]该课程大三下学期开设,讲授课时数少,内容复杂、陈旧,理论性强,模糊抽象,理解困难。有的学生面临考研准备阶段,对课程学习不重视。电化教学具有知识表达的多样性、交互科学性、反馈性、以及教学管理的开放性、灵活性等突出的特点。[3,4]在这种背景下,电化教学对《材料腐蚀与防护》教学改革有着积极创新的作用。

一、运用电化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能创设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教学环境,尤其是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易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精心筛选日常生活中的铁锈、铜绿、塑料脆断等腐蚀现象,以形象、直观、生动的“看图识知”方式向学生介绍材料腐蚀现象无所不有,无所不在。学生通过全球著名的腐蚀事件、损失概况图表,腐蚀科技前沿的授课内容,感受到“材料腐蚀现象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本专业教师也涉及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课题研究,如铝合金微弧氧化、钛合金、不锈钢阳极氧化,不锈钢在磷酸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等等,在课堂上演示一些研究成果图片。学生明白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的重要性,树立学好、用好《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内容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激发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利用电化学教学,增设课程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电化教学能克服时空限制,图形并茂,有声有色,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6]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融合,形象生动直观地突出重点、难点、疑点,注重材料学、物理化学等内容有机糅合,不断优化充实教学内容。以用途为目的,按照成分――结构――腐蚀性能主线,将多学科零散的知识点连贯熔融起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由表及内,深入浅出,解释疑惑。在讲解典型阳极氧化曲线时,用钛合金阳极氧化实验为例,用虚构不同色彩的球形化分子、原子、离子解释阳极的电化学作用机理,合理解释不同的成分材料会有不同的极化曲线线段,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宏观腐蚀性能,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讲清、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也与金属钝化概念、原理很好地区分开来。在测试金属腐蚀速率实验中,学生能举一反三,抓住重点、难点,由易到难,步步深入,能合理地解释钛合金、铝合金阳极氧化前后在中性溶液中腐蚀速率差异的原因。

三、利用电化教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电化教学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强化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加课堂教学感染力,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讲解不锈钢晶间腐蚀内容时,用电化教学演示材料熔炼――凝固、固溶――敏化热处理、腐蚀、检测过程。在对应的程序里巧妙地串联冶炼――凝固、热处理、制样、抛光、腐蚀、检测设备以及相关操作步骤和方法内容,用不同色彩的虚构球形化分子、原子或离子间的物理化学作用机理融解于凝固、固溶组织演变、碳化物晶间析出、电化学溶解、破坏过程等重点、难点内容,让人一目了然。学生通过学习材料成分、组织结构、热处理工艺过程等与腐蚀性能之间的关系,巩固所学过《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固态相变及热处理工艺》、《现代材料测试分析方法》课程等专业基础知识,还获取大量无法从课程中直接获取的设备操作方面的知识。学生步步深入,广泛了解腐蚀性能与材料成分――组织――应用内在联系,清晰地认识材料腐蚀与防护跟材料学、物理化学、电化学、冶金学等学科的密切相关,多角度综合分析加以吸取与课程相关学科知识。

四、利用电化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电化教学平台与实验平台相通,加深理解和验证腐蚀与防护的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7]要培养应用研究型的人才,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其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教师科研课题,也相继开放《测试金属腐蚀速率》、《不锈钢晶间腐蚀》等综合性实验。还抽调2008、2009级优秀学生参与了不锈钢在含卤素离子磷酸中应用、铝合金、钛合金阳极氧化科研课题。学生能用在电化教学平台上获取的交叉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电化学腐蚀实验现象,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优化设计成分,冶炼、中间处理,选用新型耐蚀材料,在实践中取得不错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用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主动积极地去获取交叉学科知识和发展智力,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辨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为学生将来学习、就业、工作增添了自信心和竞争力,已有多名学生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贵州大学等211高校材料腐蚀与防护方向的研究生。

通过《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电化教学改革,学生能在学时数少的情况下,掌握材料腐蚀概念、机理等重点、难点,开拓获知渠道,吸收消化,发展智力,提高了《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促进了电化教学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佃臣等.“金属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2]倪世兵等.在“材料腐蚀与防护”教学中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2).

[3]刘片红.影响电化教学效果的几种因素[J].湖南教育,2008,(3).

[4]李芳英.电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5]乔金德.电化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8,(1).

[6]宋金玲等.“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15).

地理教学金点子范文第4篇

关键词:CAXA;金工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TB23-4

《金工实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员掌握钳工、车工和焊工的理论和操作工艺,训练学员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此门课程在军队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和技术革新中具有重要地位。《金工实训》课程要求学员应掌握“一看、二听、三动手、四总结”的操作技能。这四点都将围绕一个中心点,那就是图纸,CAXA绘图软件就是为了图纸这个中心点蕴育而生,本文将会一一介绍CAXA软件在《金工实训》中的应用。

1 CAXA绘图软件的应用背景

CAXA电子图板是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二维绘图通用软件。作为绘图和设计的平台,CAXA电子图板将设计人员从繁重的设计绘图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CAXA电子图板具有以下特点:(1)全中文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特别是对装配图的绘制,可节省时间70%以上;(2)具有导航、三视图导航功能,为绘制三视图带来很大方便;(3)应用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军工、建筑、教育和科研等多个领域。目前,CAXA用户人数已超过12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000多所大中专院校将其作为机械设计与绘图课程的教学软件,此外,CAXA还是劳动部制图员资格考试指定软件。

2 CAXA软件在《金工实训》课程中对教员的作用

CAXA在的《金工实训》课程中常用绘图功能如下:(1)基本图形绘制:点、直线、圆弧、填充、箭头和孔/轴等;(2)编辑功能:裁剪、过渡、齐边、打断、拉伸、平移、旋转、镜像、比例、阵列以及局部放大等;(3)三维图形绘制。传统的《金工实训》课堂教学中,教员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基本理论讲解:利用挂图和幻灯片向学员演示零件的加工制作图纸;2)加工方法讲解:在黑板上手绘零件加工图,边讲解边演示零件的加工过程;3)动手实践讲解:给学员进行动手实践的演示教学,通过板书的演示给学生实际演示加工过程。

传统的《金工实训》存在以下优劣势:(1)优势:对学员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是无法被替代;(2)弊端:手绘图纸非常耗时间且不够标准;挂图和幻灯片使用比较繁琐,增加了教员的工作量;消耗较多学时,并且挂图数量有限,不可能做到人手一份。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融入到课堂中,这是现阶段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入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课程教学方法,即节省了课时,教学效果又明显,学员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对学员综合应用能力也有较大的促进。

CAXA电子图板应用于《金工实训》课堂教学,对教员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CAXA二维软件作为教学平台,将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与绘图软件加以结合,给教学带来了便利。教员利用该软件,直接讲解演示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步骤,形象生动地完成了每次课程训练任务的布置。其次,CAXA电子图板拥有丰富的图库,提供了对工程图进行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和工程符号标注的一整套方法,教员能简单明了地将零件的加工技术要求标明,便于课堂教学讲解演示。再次,结合CAXA绘图软件节约了教员在黑板上手绘图纸的时间,更多时间给教员讲解演示零件的加工步骤与方法。

3 CAXA软件在《金工实训》中对学员的作用

传统教学方法中,学员能够从传统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理论知识;(2)加工方法;(3)实践操作技能。

经调研,90%的学员对于理论知识都是“背诵”的比较熟练,70%的学生对于加工方法有教条式的记忆,对于实践操作仅限于工具该如何使用,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员对《金工实训》中的知识并未达到根本认知的程度,不能将理论、加工和实践有机结合。

运用CAXA绘图软件于《金工实训》课程,对学员的学习具备以下作用:(1)理论知识讲解:利用CAXA的高效性,采用图纸以及图纸上数据变化说明理论问题,诠释理论知识;(2)加工方法理论:结合理论知识中的图纸以及参数的变化讲解加工方法以及按照图纸加工应该存在的问题;(3)实践操作:以理论知识和加工方法作为铺垫,结合CAXA的图纸进行实战训练,学员可以根据人手一份的图纸来学习教员的实战经验,以便将之前的理论知识和加工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学员能够在利用CAXA软件的《金工实训》课程中将理论、加工以实践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将理论,加工以及实践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4 案例运用

下面以制作錾口锤子作为CAXA绘图软件运用于《金工实训》课程的典型案例。首先教员采用CAXA电子图板,在办公计算机上将錾口锤子图纸绘制完成,并将相应的尺寸精度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要求很方便地标注在图纸上,如图1所示。

图1 錾口锤子加工图

其次根据所教教学班学员数量,打印成册。在课堂授课实践过程中,教员引导学员分析该图纸,通过图纸上的技术参数和尺寸标注详细分析錾口锤子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步骤。最后学员通过教员根据图纸的示范以及加工上的讲解,自行根据图纸加工錾口锤子,得到的结果是:学员反映采用CAXA电子图板绘图,得到的图形美观,标注符合国家标准,不仅节省了学时,还提高了自身的看图分析能力。又如,《金工实训》课程中的车工实训的综合训练任务之一是制作锤柄。教员将锤柄的加工图纸要求、加工步骤及注意事项用CAXA电子图板绘制出来,如图2所示。

图2 锤柄加工图

绘制完成的图纸打印成册,每个车床上一本加工图册。对照已绘制的加工图纸,教员讲解示范会方便很多,并且节省了在黑板上过多的副板。从图2中,可以看出锤柄的尺寸要求、表面粗糙度要求,并以文字输出的形式,将加工制作锤柄的注意事项详细描述出来了,同时将加工步骤一一列举出来,供学员操作实践时参考。

5 结束语

在《金工实训》课程中,结合CAXA软件的教学对教员起到了提高教学效率,节省备课时间,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对学员起到了易理解,易使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玉芬.AutoCAD与CAXA-CAD软件在机械制图中的使用比较[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地理教学金点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模式;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文件,具有声音、文字和画面,针对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师提前制作,或收集与整理网络上共享的微课视频,提供地址,让学生预习、巩固或复习相关知识。微课分为录屏式、摄像式、电子手写板式微课,运用电脑、智能手机的相关软件完成录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下文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有效化解抽象概念,突破化学难点内容

化学学科研究的是微观世界人们肉眼看不到的一些组成元素和这些物质变化、反应产生的一些现象。化学概念较多,相对于物理和数学学科,化学具有更多的理论和概念知识需要记忆。学习化学需要首先了解各类抽象概念,深入理解概念,才能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特性,可以借助微课模式,引导学生感受、想象与理解。如,教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微观思维,我借助微课中的动画模式,演示水通电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的过程,之后组合为氢气分子与氧气分子。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打造绿色化学课堂

微课学习模式依托于网络文件存在,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视频形式。学生能够运用微课进行预习、巩固和复习,只要点击相关地址,就能展开学习。微课的内容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涉及考试题型、考点归纳、教材解读等,或者是方法传授、经验技能交流等,在5~10分钟内,将某个小知识点讲解透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和方法。如,“溶解度”知识的教学,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预习,学习完成后,结合微课进一步拓展学习和做一些相关联系。微课资源能够再利用,也不限制学习的人数和次数,通过选取针对性的视频,调节视频播放的快慢,展开个性化的学习,对于优等生提升能力、后进生转化都具有很实用的效果,契合了“绿色化学”理念,实现了可持续的教育和教学过程。

三、弥补实验材料的不足,完善实验教学过程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由实验现象和数据总结出化学知识与方法。而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初中化学课程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再加上很多书本或课外化学实验需要的实验材料、仪器欠缺,部分化学实验危险性很大,让教师在课堂进行演示,或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对师生的安全威胁较大。

如,“制取蒸馏水”实验中,蒸馏瓶和冷凝管不是初中化学课必备仪器,可以选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呈现水的蒸馏过程。又如,向学生讲述哪些操作是错误的相关知识时,运用微课视频呈现碱式碳酸铜加热,试管口朝上,加热后生成的水回流到试管,会导致爆炸;氧气制备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浓硫酸稀释时,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乙醇中、硝酸中,同时要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扩散等。这些操作事项,若出现错误就会造成

危险。

四、微课建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微课学习模式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能随时随地运用网络设备进行学习。每个微课视频,都以“点”的形式呈现,短小精悍,可以是经典例题突破、专题讲解、中考试题分析、章节知识总结等。小小的“点”精细而深入,没有冗余的知识,围绕微课的主题和中心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讲解,短小精悍。将每个“点”有效连接,可以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让学生深化对章节知识的领悟。如,“金属与金属材料”知识的学习,借助微课视频,构建知识网络,比较金属与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状态、密度、延展性等,再拓展出合金相关知识,延伸铁、铝、钛的合金知识,及常见的合金、硬铝、18K黄金等,分析这些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与用途。通过微课视频,建构单元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引导扎实复习巩固。

微课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化学中,体现出这些优点:实时性、针对性、无空间限制等,且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使用微课展开学习。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需要将微课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