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摘要】在现今素质教育的实施浪潮中,美术教育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出的结论是: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术教育就没有完整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人人皆知,美术教育也是大发兴起,那么,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到底有多么重要呢7我们先了解一下素质教育是什么,美术教育又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美术手段,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美术欣赏和美术教育活动等方法培养受教育者,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他们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人点,正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发展学生、完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概括如下:

一、美术教育伴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身心发展是指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而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它包含着感性与理性、脑力与体力的多重因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学生学习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可以很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此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质,还可以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其次,美术欣赏。美术欣赏这个方面,不仅仅是美术课本中的欣赏课程,还可以是名画名作,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还可以提升学牛的审美能力和丰富学牛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最后是美术活动。学生在以个人或集体、校内或校外等方式去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中,可以释放各种活力和压力,抒发各种情感,激发各种潜力,当他们在此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乐趣与成功的时候,不仅欣赏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更相信了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个国家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现在许多课程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纳入了教学目标中,美术教育在这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

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发展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那种独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参与的事物或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且对他们的发展有利的,就可以看作是创造或创新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训练思维能力和掌握创作方法的手段,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获得,最终要在美术实践中体现。美术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它使学生突破课本的局限,去感受和创造更为丰富的世界;美术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积极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美术实践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直接的培养方式。

三、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在思维能力、实践经验、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以主观爱好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审美能力主要在艺术创造与欣赏中形成并发展,因此有时也称“艺术鉴赏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所以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摁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审美能力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能力是通过训练人的感官而开始的,换句话说,我们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眼睛,审美眼睛的培养,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整体与局部、演绎与分析、解剖与组合、对比与统一等规律的感悟,获得对形式美和整体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审美能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育素质教育

1美育和素质教育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的审美教育。其性质是培养人的正确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与审美创造能力,进而塑造完美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审美从人类开始与客观世界发生关系的时候就开始了。美育实际上一直在不自觉的进行着,并逐渐成为自觉的劳动,可以说美的思想是人的最基本的思想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美的思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有只关注考试得分的多少,忽视内在素质提高的倾向。哲人曾经说过:“知识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确实,一个技术高超而道德素质败坏的人不仅不能帮助社会进步,有时候还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人的素质构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素质提供了人发展的生理基础,而后天的素质教育能够影响先天的素质,发展先天的潜能,使人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提高和完善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

4美育的作用

4.1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爱因斯坦也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康德认为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革命导师为我们制定的标准是“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活动是一项情感教育活动,艺术的审美活动尤其如此。美育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净化,从而情操得到陶冶。

4.2美育能够促进德智体教育的发展

如上所述,美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体的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德智体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它冲破了以往各种不同的教育间的鸿沟,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

4.3美育具有激发思维能力的功能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互相启发、互相作用、密切相关。形象思维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它是指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美育是将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教育客体进行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其初步的、低级的感觉、知觉、表象发展为艺术审美的、形象思维的直觉。审美直觉具有直观性和感性形象性等一般直觉的特征,同时,它又是积淀有高度理智的高级意识活动。爱因斯坦终生热爱音乐,在他看来演奏小提琴远比解开一道科学难题更有价值和意义。他就是在理性和感性相互完美交融的时代中,完成了相对论。舒伯特从莱斯塔勃的诗歌中产生《小夜曲》的创作灵感。这都是美育的功劳。

4.4美育能提高人的身体心理素质

从美育特征上看,美育在调整人的身心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通过调节人的心态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学生通过参加审美教育活动,以快乐的情绪化解紧张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化解不正常的情绪。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乐观的情绪,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5美育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包含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要依靠人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或多或少存在缺憾。许多事实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指学术上的成功,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成功,这种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

5当前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5.1对美育重视不够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应试教育仍然在当前教育实践中流畅地运转,一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坚决克服这种错误倾向。一要消除智育即升学率为学校工作重点的想法,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确立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理念,把四育融为一个整体,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互融合与渗透、相互促进与发展的要求。尤其要注重美育在德智体育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5.2对美育存在错误理解

对美育存在的错误理解很多,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认为艺术就是美,从而把美育和艺术教育等同起来,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是美育。结果,持此观点的人们就歪曲了美育的意义,美育就变成诸如书法、美术、音乐课等孤立、单一的任务。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集中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因此,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内容。美的形态就包括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悲剧美等等,开展美育工作需要将艺术教育与之区分开来。

5.3美育途径单一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先生指出:实施美育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是进行系统、全面的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有责任对青少年从小进行美育教育,为提高下一代国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创造未来美好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目前这是我们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单一的途径。进行美育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中的良好环境、和谐气氛及家庭成员的内在美、形象美的展现,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因此,良好的家庭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庭中的美育能够巩固学校美育的成果。

家庭和学校都只是美育的小环境,只有社会是大环境。学生总有脱离家庭、学校的一天,但作为社会成员,他一生都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更广泛地影响人的审美观的形成和发展。在社会中弘扬真、善、美,鞭挞、惩治假、丑、恶,利用多种社会活动、多种宣传、多种艺术形式对学生实施美育,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对人产生影响,美育活动的减少与美育效果的减弱就意味着丑与恶的滋长与蔓延。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通过美育,使我们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因而,我们说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社会文化、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加强美育,就是要使人们更广泛地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同样,美育更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作岭.试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特征与功能.松辽学刊[J],2001(8)

[2]张琪、刘玉刚.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山东教育学院学报[J],2001(4)

[3]蒋冰海.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福州师专学报[J],2000(2)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美术教学素质教育创造能力在振兴教育、科教兴国的今天,教育部已明确指出改革教育体制,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因势利导地寻找与百科文化接轨的切入点,创建综合性强的智能式素质美育,使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有了希望。早在1993年,我校为探索素质教育之路,立项美育整体功能实验的研究课题,实验从美术教学入手并在各学科中渗透美育,针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也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所要研究的课题。

一、美术教育中素质教育与创造能的三个特征

1.面向全体。传统美术教育是面向部分学生的应试教育,是对尖子的培养,缺乏全面性。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要避免传统美术的弊病,做到美术教育人人参与,机会均等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2.全面发展。在美术教学中不但使学生得到双基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主动发展。教学中要使学生主动发展,必须重视学生的认知性趣,激。一发和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杜绝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求知欲

人在不同时期的思维能力发展有其主观的必然性,如儿童时期(幼儿时期)对形的认识能力较强,在动手动脑涂画的同时促进了他对物体的认识和感知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促进了形象思维的发达,同时有益于、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多以美术教学为主,美术的表达语言更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形象思维更加发达,但由于教育的特殊性而使美育处于边缘学科,加上许多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美术教师美术课随便应付,这样对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天赋造成了及大的打击,因此,学生对上美术课产生漠视,美术学习情绪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双基培养的重要手段,而双基的学习是在追求形式美惑的训练中发展的,美术教学对学生动手、动脑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小学生与成人相比,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截然不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基本型的概念当中,因此,对学生作品的评判不能以绘画的严紧来衡量,而是要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以及作品的独创性。比如,我在我心中的太阳一课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发现有一个学生画了一个方形的太阳,因此在对此画评述时,我问这个学生为什么画出方形的太阳?学生反问我太阳为什么不能是方的呢?还有一次我上园园、方方、尖尖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的?学生们立即回答了许多圆形物体,这时我因事利导让学生以圆形为主题画一幅画,结果每个学生都画出了各自不同的作品。因此,美术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认知过程中可用学得的绘画技法,用烩画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惑,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思维的独特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四、培养复合型的垮世纪人才

美术教育在创新中的定位不应局限于视觉艺术或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将多学科中关于创造、审美、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点等因素同美术学科相结合,以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一、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同事对我说:“学生太喜欢上你的美术课了!”教同一年级的老师也反映说:“小孩子看不懂课程表,经常问第几节有美术课。”为什么孩子们对美术学习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呢?因为我的课堂学生觉得很轻松。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我让他们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使他们在观察周围事物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或涂或画,或拼或贴,不管做得好不好,都是一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只有满足儿童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得到平衡发展。另外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课,每天只是语文、数学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学生还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新课改后美术课的形式也更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不但学习成绩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发展学生智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充满好奇心是儿童的特点,很多学生通过学习美术课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从而会更细致深入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发现新的内容。这样一来,他们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同时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有的学生还能将在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在作文课上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以后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长了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表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第三,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能表现得和别人不同,就越有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进行思考:该怎样构图?还需添加些什么?色彩怎么搭配?这些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古今一些著名画家及他们创作作品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在上写生课时,我带学生到户外,除了提高绘画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美术教育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培养手段,是把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培养学生感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而且,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人的艺术素质方面,又有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育,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创造美的能力。”这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话,它确立了美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前所未有的地位,也赋予了作为美育内容之一的美术教育应担负的重要责任。因此,美术教育作为现代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的艺术索质的一种有效培养手段,是把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感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而且,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艺术素质方面,又有着其它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道德修养

做人要讲人品,德行和操守,这是人类社会在个人修身方面的最高规范。尽管符个时代,各个地区的道德标准不尽相同,但在若干方面又是相通的。我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说:“才者,德之益也;德者,才之师也。”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德育先于智能。”在我国古代孔夫子办学起,就制订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历代统治阶级都非常重视美术教育的价值。我l=目古代东汉王延寿就认为,美术“恶以诫也,善以示后”。魏曹植说:“存于鉴诫者图画也’’。近代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通过美术教育,使人们自觉地服从本阶级的道德规范,并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美国教育家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家们不仅日益有志于让孩子们提高鉴赏能力,以培养对美的感受,而且他们也火心通过伟大美术作品讲述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赫伯里德认为,教育唯有应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承受的压制,才能真正达到完整人格。事实上,艺术的教育在完善人的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并不弱于说教,而在某种程度上,它又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这是因为艺术靠形象的感染,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艺术家费尽心血在灵魂上的升华,它不仅刻化了艺术形象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的客观要求。当复杂的人生与纷繁的社会浓缩在艺术作品中的时候,便容易看出是非曲直,进而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就如我们能从德德拉克洽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董希文《开国大典》等作品中,感受到人民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渴望。而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罗中立的《父亲》、王式廓的《血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作品便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对罪恶的仇恨。因此,美术充分运用了视觉手段,把难以言传的东西形象化,调动人们的审美感受,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达到培养人的道德修养的目的。

二、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人是社会的人,而对生活、社会、自然应具有欣赏、感受美的能力,才有生命的意义。阿恩海斯曾指出:“生活的唯一意义便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如果不让人得到这一利益,实际上就是对他的剥夺。”的确,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欣赏时能够完全If6i『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的愉快和满足。这种魅力或特殊的美感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II1有美,这种美刊’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追求的美感作用正是n1美术的美所决定的。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教育的最先途径是从通过训练人的感觉器官而开始的,或者是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以审判的眼光去改变实用目的视觉态度。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各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世纪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