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审计管理论文

内部审计管理论文

内部审计管理论文

内部审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酒店资产的审计

1、验证酒店各项资产的购入、领用、摊销、盘点和报废等环节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合理和有效,有无贪污、索取回扣、挪用、以劣充优、损失、浪费等问题。如酒店存货的采购、登记、领用是否有严格的内控制度,包括采购价格、采购质量的审批和验收权限界定,存货领用的签字制约机制,存货报废是否符合酒店规定审批手续等。

2、审查各项资产的计价、核算是否正确、合规,资产是否完整,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和要求,有无随意改变计算方法,任意摊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如对固定资产计价是否合理,核算是否正确。从理论上讲,固定资产的价值应包括酒店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既有直接发生的,如固定资产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有间接发生的,如应分摊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合差额和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等,酒店是否根据固定资产不同的来源,所涉及不同的费用支出,采用不同的具体计价。

3、审查各项资产的帐证、帐帐、帐实、帐表是否相符,有无漏计多计资产等问题。

4、审查应收帐款是否清楚。酒店应根据由夜审转来的“应收帐”报表以及已离店而未付款的客人的各种原始帐单进行详细审查和计算,审核其报表上的总计数字是否与原始单总计相符,并根据营业部或预订部的有关资料,对签单客人的姓名、房号、公司名称以及客人签字进行审查。另外,酒店是否建立了坏帐审批制度,坏帐准备金的提取和坏帐损失的核销是否正确、合规。

5、审查酒店长期投资、短期投资业务中的各种股票、债券的购入、支出和收益的计价、核算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将短期有价证券和投资收益,包括其他投资收益不入帐,形成帐外资产等问题。

6、审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多提少提,人为地调节利润。酒店在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可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帐面原价为依据,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是否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是否照提折旧,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率是否在固定资产原价的3%—5%范围内,酒店是否根据财务制度中对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的有关规定,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并确定哪些固定资产该提折旧,哪些不该提,其计算及核算是否正确。

二、酒店负债的审计

1、验证酒店有关负债的内部控制是否行之有效,各项债务的发生和偿还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完备。

2、审查酒店各项债务的来源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将有关收入转移、隐匿于应付帐款问题,福利基金、工会经费、养老保险基金的计提是否合规。

3、审查酒店预提费用的计提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利用预提费用人为地调节利润。

4、审查长期借款的利息支出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折合差额的计算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将应当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的利息支出计入当期损益。酒店发生的工程借款利息以及用外币借款进行的工程发生的外币折合差额应分别不同情况处理,属于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者虽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应计入固定资产造价,酒店是否将其计入当期损益。办理竣工决算之后发生的,则计入当期损益,酒店是否将其计入固定资产。

5、审查酒店发行债券是否合理、合规,应付债券价值的计算是否正确,利息费用和应计利息的计算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将应计入开办费和固定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等问题。酒店发行债券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向有关部门上报有关正式文件,经批准后发行,应付债券计价是债券面额回应付利息之和的现值,记帐时将面额、溢价或折价和应付利息分项记录,本期合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

三、酒店所有者权益的审计

1、审核酒店资本是否真实、合规、财产估价是否合规、合理,有无通过财产估价侵犯法人合法权益问题。酒店资本按投资形式不同可划分为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除股份制酒店外,所有酒店的投入资本都必须按实际投入数额列帐,如果投入的资本与记帐本位币种不一致,应在帐上同时注明该种货币的投入资本金额和折合为记帐本位币的金额,对于应按规定的汇率分别对投入资本帐户进行折合而产生的记帐本位币差额,应在“资本公积”帐户核算。除国家另有规定外,酒店的注册资本应与实际资本相一致,在“实收资本”、帐户核算,注册资本一经确认,就不能随意改变。以房屋、设备等实物投资的,应以有法律效力的评估机构给出的确认价格或者合同、协议约定的价格作为酒店记帐的依据。

2、审查酒店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多提少提。酒店组织形式不同,对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的要求也不同,股份制酒店按国家规定,酒店有利润,就必须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而且在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前,不得分派股利。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可不再提取,一般酒店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按所得税后利润的10%提取。

3、审查酒店应缴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合规,有无漏缴或少缴问题。广州地区中外合资酒店的所得税税率一般为33%。酒店是否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减免的税款是否符合税收政策规定并经有关部门批准。

4、审查酒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核算程序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将应在税后弥补的亏损在税前弥补。酒店可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但从获利年度起弥补亏损的期限不得超过五年,超过税收规定的税前利润弥补期限,未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只能用税后利润弥补。

5、审查股利的分配和发放是否正确、合规,有无擅自发放和同股不同利。

四、酒店成本费用的审计

1、审查构成酒店成本的直接材料和计价是否正确、合规,有关支出凭证是否手续清楚,有无超过计划或定额,领用是否合理。根据酒店的经营特点,酒店的营业成本与制造业成本相比,有其鲜明特点。酒店费用开支有直接的认定对象,一般不存在费用分摊问题,酒店各部门的人工费用直接计入部门费用,不需要分摊计入营业成本。

2、审查待摊费用的摊销的计算是否正确、合规,有无任意多摊少摊。

3、审查开办费、无形资产摊销是否正确、合规,有无随意不均等摊销。

4、审查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将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利息记入财务费用。酒店在筹建期间、清算期间所发生的筹资费用,如基建借款利息支出,不能计入财务费用,只能分别列入筹建期间的开办费或清算损益。酒店在借款时发生的加息应单列于财务费用项目,而罚息开支则应计入营业外支出。

5、审查有无将不应列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如投资支出、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出的各项罚款、违约金、赞助捐赠支出和技术改造等工程支出挤列成本费用。

五、酒店损益的审计

1、验证有关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合理和有效,有无弄虚作假问题。

2、审查酒店各部门营业收入的计数是否正确并如数入帐,有无收款不给收款凭证,有关收入凭证编号是否中断,有无大头小尾行为,有无隐瞒、转移收入问题。酒店收入无主营业务和附营业务收入之分,所有收入都列入营业收入,酒店营业收入要做到合法、完整和及时。各部门上下是否尽力尽职。

3、审查营业收入应缴纳的各种税金的计算和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合规,有无偷漏税问题。

4、审查投资收益的核算是否正确、合规,其应收未收部分是否如数计入本期损益。

5、审查应属于营业外收入的款项是否如实列收。营业外支出是否正确、合规,有无任意扩大营业外支出范围,增设营业外支出项目。

6、审查利润总额,核实营业收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的结转是否正确、合规。

六、酒店财务报告的审计

酒店财务报告的审计包括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部门收益表等的审计。

1、财务报告与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日记帐所反映的数字是否一致,报表与报表之间的有关数字是否衔接,有无编制虚假决算,在编制报表的会计计量和填报方法上是否保持前后会计期间的一致性。

2、财务报告中的各项应当填列的项目和补充资料是否齐全、合规,有无应填未填问题。

内部审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管理审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2003年5月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提出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进行财务收支审计,还要进行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及其效率的审计,开展内部管理审计业务。企业内部审计进入管理审计领域,使内部审计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更加直接的作用,同时审计风险也随之扩大。如何控制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成了关系到内部管理审计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1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1.1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①评价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否是在分析组织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风险偏好来制订;②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看分解到各部门的目标是否对战略目标提供足够的支持;③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否准确;④分析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是否可以使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落在风险容忍度之内;⑤风险监控是否持续得到执行,监控报告制度是否恰当,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充分、及时。

1.2以咨询顾问身份协助机构确定、评价并实施针对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

①进行控制和风险评估培训,使风险意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各个层面,并且使每名员工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实施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理。②召开控制和风险评估专题讨论会。针对重大风险隐患,要集合企业内外部的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审计人员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学习者。③开发自我评估工具。对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现代技术开发适合本企业的评估工具。

2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外部原因

①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单位的一个行政监督部门,使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到严整制约,必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外部审计弱。

②内部审计的控制性。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它是以职责分工和适当的授权为主要特征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众多目标进行审计时,越来越依赖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然而,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的作用在企业中得不到发挥,使企业不能有效全面执行或者不能有效防止企业经济活动的差错和舞弊行为,使内部审计人员据此不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③内部审计的法规性。政府出台的《审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为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内部审计法规的制定却相对滞后,目前还暂时没有一部专门的法规。这样,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和评价时,缺乏权威的法律依据,只能依靠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增大了审计风险。

④内部审计的复杂性。其复杂性一是随着企业的集团化、规模化、投资多元化的发展,关联企业、子公司增多,使企业内部机构层次增加,市场交易内容日渐复杂,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急也必然趋于复杂。一些虚假或错误的会计信急可能掺杂其中,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增加了审计人员对有关问题做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加;二是内部审计的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决策审计、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增加了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结论的难度,增大了审计风险。

⑤内部审计的局限性。内部审计中抽样技术和分析性复核己被广泛应用,但它们都是根据总体中部分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特征。内部审计人员在运用抽样技术时,多数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误差,形成审计风险。分析性复核方法由于强调了成本效益和审计风险的均衡,因而审计人员会舍弃一些对审计意见影响不大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可能使审计意见失实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2.2内部原因

①内部审计机构因素。首先是内部审计人员队伍不稳定,配备人数少,审计人员配制与所应承担的审计任务不对称。部分单位因精简机构,把纪检、监察、审计三个部门合为一体,审计人员很少,难以完成正常的审计任务,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其次是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目前在职的审计人员所学专业多为会计或审计专业,很少有懂法律、经营管理、金融和其他高新技术专业知识的全面人才。

②内部审计人员道德因素。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道德准则》要求内部审计师必须遵守高标准的诚实、客观、勤奋和忠诚的原则。而现实中部分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甚至故意放弃对重大问题的追查和揭露,从而出具与事实不相符或完全相反的报告,给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信誊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出现审计风险。

③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因素。内部审计人员普遍计算机审计技能欠缺,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部分审计人员自认为对本单位情况熟悉,情况调查缺乏深入,发现问题不深究,讲人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易产生审计风险。另外,审计人员平时忙于日常工作,不能钻研新技术,学习新法规,对专业的后续教育也不能认真对待,滋长了内部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

3.1开发管理审计标准

审计标准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离开了审计标准,审计人员就无法对被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监督。内部管理审计法规属于审计标准,是无法回避的,必须早日解决。

3.2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以谨慎的客观公正态度严格执行审计程序,通过分析判断,准确识别审计风险,制订防范风险的管理控制机制,要善于回避和转移风险。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存在较多问题的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应有意规避风险,学会自我保护。对于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涉及多个部门的某些政策,内部审计人员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以明确责任,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3采用内部审计科学方法

根据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规模大小、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内控制度的完善情况等确定恰当的审计方法,并随时调整。尤其是要尽快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技术,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我国内部审计也应尽早引入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合理评估内部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审计计划,并结合账目基础审计方式和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审查评价作用,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3.4严格区分管理责任和审计责任

内部管理审计的精髓就是关口前移,改变事后控制的被动局面。对于一家管理不善的公司而言,通过对其进行内部管理审计,全面系统地检查和测试其内部管理控制,往往能准确定位其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解决该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审计既不能替代管理也不能减轻人对决策和控制的责任。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以顾客为中心,还必须注重企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从产品、服务转向企业总体规划。

3.5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处罚权

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处罚权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虽然内部审计机构的处罚权与国家审计处罚权有所不同,但是如果内部管理审计结论对被审计单位错弊责任人的切身利益有足够的影响,将会大大强化内部管理审计的权威作用,从而有利于审计风险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钟淼.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形成及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04,8:106-108.

[2]李文辉.内部管理审计的风险控制[J].陕西审计,2004,5:22.

[3]张曦颖.怎样开展内部管理审计[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4,9:16.

内部审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所谓的“内部审计”,其实指的就是组织内部存在的一种具有独立客观监督与评价作用的活动,通过审查并评价单位内部的日常经营活动与相关内部控制措施的适当性、有效性以及合法性以实现组织的相关经营目标。因此,在公路管理单位,积极展开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充分发挥出其所具有的监督作用,不仅可帮助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障我国众多国有资产的安全性,而且可全面提高单位内部相关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效益,从而有利于单位全面实现廉政建设。因此,在公路管理单位,积极展开内部审计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对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所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公路管理单位在内部审计给工作中现存的相关问题

1.对内部审计缺乏清晰的认识

如今,内部审计工作也已展开多年,但因人们在思想上还没有对其形成完整的认识,特别是部门单位的领导对其重视度不高,认为在事业单位中,因其不具备生产的能力,无需进行成本核算、财务控制,且其财务也仅仅只是对本部门或是本单位的内部一些收支情况进行记录,故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内部审计。对相关物资的购买与支付实施了政府采购之后,就无需进行内部审计了,甚至是有些领导人将内部审计同纪检监察画上了等号,没有形成对内部审计职能与作用的清晰的认识。而这些错误观念的产生,都将影响到公路管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2.内审工作内容单一,缺乏明确的目标

当前,多数公路管理单位的内审工作的开展普遍都是围绕其内部的财政收支情况,并突出对相关财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的审查,而往往忽视了对其内部的稽查以及对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与各部门职能落实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无法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功效。且在审计的方法上普遍是采用询问的方式展开,并借助于相应的内部控制文件与财务资料,而这种审计方式在技术手段方面较为单一,仅仅只是以查账的方式进行,无法确认相关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不能及时发现财务上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同时,有些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容易出现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无法围绕本单位以及本部门展开相关的审计工作,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3.内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内审审计属于一项专业性与技术性都较强的工作,且是一项具备综合性且与高层次性的经济监督工作,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需有扎实的思想素质与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也需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审计技能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然而,当前部分公路管理单位由于单位自身的性质,使得从事内部的审计人员普遍业务水平都较差,且内审的力量也比较薄弱,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当前许多内审人员都是由财务部门或其它部门外调来的,故其文化知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都较低,由于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是纪检工作的人员兼任,虽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与经验,但是对于审计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第二,多为兼职人员,缺乏必要的专职人员,且没有定期进行后续的教育,缺乏必要的现代化审计技能,同时,部分内审人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缺乏必备的职业道德,时常出现审计不规范的情况,作风较差,从整体上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形象。

三、加强公路管理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性措施

1.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

当前,公路管理单位中领导人对内审工作在认识上只可不断加强,切不可削弱,因此,若想充分发挥出内审工作的监督效应,全方位的提高人们对内审工作的认识是目前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加大宣传,并有效运用行政发文以及财政监督等手段,不断提高公路事业单位中相关领导、职工以及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其次,从内部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逐步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的必要性。使其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形成对内审工作高度的责任感;最后,将单位的内审审计同强化其经济监督管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有效拓宽公路管理单位中内审工作的职能权限,真正发挥出内审部门的服务作用。

2.更新审计内容与手段,明确审计的目标

内部审计部门应扎根于公路管理单位的各部门中,熟知其所在单位的薄弱环节与发展的关键。内部人员需不断拓宽其审计面与工作的领域,并提高内审的延伸力度,在结合相关财务数据的内审与业务审计的基础上,将被审计单位的政策制度、对相关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等作为内审工作的重点环节,积极查处其在实施相关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个盲点与偏差,从而有效规范管完善理制度,从根本上发挥内审工作查错防弊的功效,提高审计的效能。而在审计目标上,就需将简单的差错纠弊目标向有效评价并改善单位内部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目标进行转变,针对单位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展开全面的审计工作,并针对问题从体制、制度以及机制上及时的财务有效的解决措施,以防止错误的再次出现。

3.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建设并组织一支思想素质高、作风严谨且业务精良的内审工作队伍为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技能的学习,定期的展开有关审计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并对日常内审工作中的相关教训与经验进行总结,以逐步提高公路事业单位中内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的管理制度,及时解决内审人员的待遇等问题,全方位的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二,积极转好内审人员的应聘关,将那些具有较高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高度责任感的人员引进单位内,提高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总体质量;三,积极抓好有关内审人员的定期培训与教育工作,严格遵守持证上岗以及后续教育的制度,紧随时代脚步实时的对内审人员的相关知识进行更新,以不断增强内审人员的业务技能,从整体上提高其综合业务的素质;四,对内审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营造严肃的审计纪律,以提高其审计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企业的投资主体和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作为企业管理重要手段之一的内部审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它在维护国家财经法纪、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强化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还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受到限制。

就国内企业而言,相当多的企业领导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变化认识不足,仍将其视为单纯的财务监督部门,没有结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赋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的职权,而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树立其在内部检查和监督方面的权威性,进而取得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内部审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有的甚至将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等同看待,认为依靠外部审计已足矣,却不知内部审计有着区别于外部审计的特定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缺乏重视。

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不少企业管理意识不到位,存在着重视生产经营轻视内部深层次管理的弊端,对内部审计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使企业领导认为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大了人员成本,在改革、转制进行机构调整时,或撤并了内审机构,削弱了对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管,或令其从属于某个职能部门(如财务部、纪检监察部),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尽管设置了内审机构或人员,但该设置只是碍于监管部门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作用甚微。

3.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缺乏充分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同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保持独立,这样才能做出公正、无偏见的判断。然而,现在相当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设机构,在企业经营管理层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直接向经营管理层汇报工作,并由其决定薪酬待遇。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企业的利益限制,未必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作出合理评价。

4.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与业务能力不高,制约了审计的效果。

由于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习惯于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大都没有接受内部审计专业的培训,知识结构单一。同时,内部审计在企业的地位不高,也难以吸收优秀的人才进入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尚待提高。

5.内部审计提供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

在内部审计职能得到充分履行的前提下,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内部审计所搜集到的信息,能够涵盖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经营业绩真实性、经营管理效率型、内部控制有效性、公司治理规范性等情况。由于现阶段不少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尤其是那些非上市的企业,缺乏公开的、公众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仅限于股东的需求,甚至于仅为公司经营管理层提供服务,这就导致内部审计的信息运用程度受到了局限。股东仅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内部审计结论,管理层仅从短期的业绩目标使用审计结果,没有重视审计信息中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信息,如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经营业绩真实性、内部控制的漏洞,进而未能在经营决策中结合存在的问题做出更好的改善措施。

二、提升内部审计效能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向管理审计方向转变

内部审计总体发展趋势显示,内部审计职能正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为企业内部管理、效益和决策服务的管理审计转变,管理审计的业务应逐渐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大中型企业应努力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要求,从传统的合规导向型内部审计转型为管理导向型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效能,帮助企业提升价值。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熟悉企业经营、可随时掌握运行动态的特点,开展以预算执行、经营绩效、内部控制、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经济责任等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合规性、适当性和效益性的管理审计。通过审查流程和分析系统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并确保对业务流程和结构的塑造同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二)完善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向集中管理方向转变

有效的内部审计,通常是以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为基础,在良好的审计环境中实现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具有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都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未来几年将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国内企业而言,欲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融资、进入国际市场等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应对错综复杂的全球市场经济,首先应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与此同时,大型企业集团的涌现,逐步形成多层次投资关系,上级企业内审机构与成员企业内审机构由一般的行政领导关系,上升为集团层面的治理和控制关系,由上级企业内审机构对成员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或考核成员企业审计责任目标的机制,实现内部审计由分散化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转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上升至相对的空间,也使得内部审计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内部审计职能的集中化管理确保企业更加有效地部署内部人力资源,同时有助于企业执行标准化的审计流程,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内部审计资源的调动,也增加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的独立性以及公司董事会对内部审计的管控。

(三)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ERP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及,为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的改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由于电子数据涵盖了全部销以及财务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方便了审计人员的调阅与查看,可以根据需要扩大审查的内容;运用审计软件进行抽样,所抽取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辅之审计软件中异常测试,样本分析结果可靠性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由计算机完成审计数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分析相比手工复核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也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此外,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具有审计思路清晰、审计重点突出、步骤转换方便快捷等特点,效果显而易见。

(四)保证内部审计的畅通沟通,提升内部审计信息的价值

内部审计信息的价值必须通过传递和使用才能体现。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将内部审计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重要股东、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得到适时的传递,重要信息须及时报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审计部门可以区分不同层级的接受者设计不同内容的审计报告,有针对性地阐述审计报告,从而更加清晰明了地向各层次的管理层传达了审计结果和他们所需采取的措施,确保了各层次的管理者能充分掌握审计信息、明确执行方向。

(五)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内部审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单位的内部管理审计是以改善部门和单位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单位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及效果,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促使生产力要素的更好配合,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

单位经济活动业绩的好坏、内控制度的有效,其根本原因取决于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对单位的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就显得很重要。加强内部审计,特别是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可以帮助单位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避免损失浪费;帮助改善管理,明晰资产产权,维护合法权益;帮助正确决策,防范管理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是单位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

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有新的审计理念,要有创新精神,对单位的行业情况、运营环境、经营和决策过程等要非常了解,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全新的要求。在现阶段,要搞好内部管理审计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转变观念。

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单纯的账务层面上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必然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内部审计也不可能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必然将扩展到单位的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内部管理审计能够帮助领导更好地履行其职责,监督单位内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的经营情况。因此,单位领导要转变内部审计只是查账的观念。

2.合理设置内审机构。

目前各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样的设置,内审机构一般不会对同一级的科室进行审计,而只会下审一级,如果没有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就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开展工作。因此,要促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及权威是当务之急。为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确保审计的覆盖面,使审计报告获得重视并促进被审计对象针对审计建议采取恰当的行动,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单位的财务部门分离、与单位的管理脱离,设置上独立于其他各个职能部门,由单位一把手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样,才能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有助于审计更高层次的管理活动。

3.内部审计人员要有更高的知识面和业务水平。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多数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审计手段落后,计算机程序审计、网络信息审计涉足甚少;审计理论钻研气氛不浓,对国际内审准则、内审发展状况、经验技术等知识了解甚少。要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将审计范围从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即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其次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统计、经济活动分析、税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宏观意识;第三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和掌握有关审计标准、程序和技术方面的改进和发展情况,通过提高应变能力和总体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本着对单位负责的态度和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和经济活动的原理、原则,实施经济监督、鉴证和评价,另外,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具备良好的交流技巧,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与被审计人员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

4.要有明确的审计方向和审计目的。

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时,不应仅限于事后监督,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单位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内部管理审计的目标重点应放在经济资源利用、开发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上。

5.要处理好内部管理审计与服务的关系。

内部管理审计也是一种服务,而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要摆正位置,清楚自己是单位的一员,不能凌驾于单位利益之上,在思想上要认识到服务是内部管理审计的活力所在,对审计的事项要进行全面了解,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部分有重点地、客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建立良好的运营秩序发挥作用。内部管理审计应该把审计与服务融为一体,寓审计于服务之中,有效地发挥内部管理审计与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