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如今心理健康问题已是当今世界人群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了治疗病人的重要部分之一。

1 概述

1.1 心理健康的含义: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它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并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1]。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针对住院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运用宣传、教育、沟通等方法,通过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病人,使其消除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而进行的一种健康教育。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使病人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掌握心理卫生的科学知识和保持心理卫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 外科住院病人的常见心理特征

2.1 负性情绪反应:负性情绪反应是外科住院病人最常见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敏感等。

2.1.1 焦虑情绪:病人住院要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医院,要面对一身素白的医护人员,焦虑情绪往往容易加重。其成为病人已经是事实,但是在心理上还没能完全接受这个现实。心理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角色的转换,使其心理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遇见事情容易激动,容易发怒伤感,有时还会与医护人员发生口角冲突。焦虑是病人对疾病造成的危害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常见的表现有心跳加快、四肢及全身震颤、出汗、语言急促、血压上升等等。外科病人大多以皮肤完整性受损伤和需要手术治疗为主,其会对自己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悲观,高度的焦虑会对治疗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2.1.2 恐惧情绪:由于医院环境比较特殊,许多病人在住院后都会产生害怕。对外科病人来说,他们害怕失去身体的某一部分,害怕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害怕打针,害怕疼痛,害怕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忽视。在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身上,害怕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时会担心医疗费用,害怕会给家人增加负担。为了病人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解除其恐惧情绪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

2.1.3 抑郁情绪:外科病人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有的病人皮肤完整性还会受损伤,一些病人会因为丧失劳动力或因为疾病导致形象的变化变得悲观失望、独行言寡、厌恶社交,产生抑郁情绪,将自己孤立起来,甚至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产生自杀的想法。

2.1.4 敏感情绪:病人来到陌生的环境,心理高度紧张,对周围的环境容易出现过敏,如怕光、怕听到其他病人的喊叫声等,只要周围环境发生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引起自身的不适。尤其对病情的敏感性,只要发觉身体有一点变化,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并不断地向医护人员询问,甚至会根据医护人员的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

2.2 依赖性和退行反应:依赖和退行是住院病人最常出现的行为反应。病人在住院时会变得对事情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变得很脆弱,依赖性增强,事事都要依赖于别人。有些病人则行为会变得幼稚化。

3 外科住院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3.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轻病人不良心理反应: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使心理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应从病人入院开始。作为医护人员应及时为病人安排一个优美、舒适的病房,主动给病人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病房制度等,并给予生活上必要的帮助,使其感到温暖、亲切和信任。热情接待病人,使其简单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通过美好的语言、端庄的举止、亲切的问候同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以心理支持,使其具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要尊重病人人格,在工作中要做到“四轻”: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这样病人会觉得自己在医院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会消除对医护人员的一些隔阂和恐惧。

3.2 运用沟通等方法指导病人发展健全人格:疾病或外伤不仅影响个体对外界的真实感,而且扰乱病人人格的平衡发展,因此在整个心理教育过程中,发展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个别交谈和暗示的方法,激励病人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其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社会。实施教育时,除了启发和引导病人战胜自卑感之外,还要从客观上为他们获得成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特别注意病人在取得进步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着意增加他们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3.3 定时评估记录,了解病人身心状况,以指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医护人员对每一个住院病人均填写一份外科病人入院评估表和医护问题项目单。评估在医护人员与病人第一次见面时就必须开始,直到病人出院才停止,评估内容既包括生理和心理评估,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住院期间的体征、精神、心理、饮食、检查情况以及医护措施、评价效果等。在评估记录的同时,针对各个病人的不同情况,提出医护问题,制定医护措施,并作出效果评价。根据上述的评估、记录和评价,了解病人住院期间身心健康情况的变化,以便引导心理护理工作,从而保证病人顺利康复。

3.4 消除病人的恐惧,调动病人主动性:病人在患病期间难免会有恐惧心理。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要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当病人接受诊治、检查或手术时,病人的恐惧、紧张与不安会加重,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真诚的鼓励与安慰。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准确无误,以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对需要手术的病人,前一日要对其进行心理指导,使其了解自己的治疗措施,以减轻手术带来的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 医护人员要让病人知道,疾病的康复不仅靠治疗而且还要依赖于病人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

3.5 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病人在患病时会受到家庭的照顾,成为关心、帮助的对象,并且家庭对病人比较了解。因而家庭支持对于病人具有很大的作用。做好家属的工作,通过病人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病人得到安慰和支持,摆脱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汪道之.心理医生[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2.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留观病人 心理分析 健康教育对策

急诊科是危重病人的应急通道,而急诊观察室作为留院观察的窗口,因其病人发病急,疾病种类复杂,病员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给健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成为了我院急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我科于2011年参加医院创“三甲”评审活动以来,根据对留观患者心理分析,采取一系列健康教育对策,对留院观察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1年5―12月收治150名急诊留观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1―8月收治150名急诊留观患者为试验组。两组留观病人年龄18―96(55.00±2.1)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90人(30%);高中(中专)55人(36.67%);初中及以下50人(33.33%)。

2、留观病人心理分析

为了有效的实施健康教育,必须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才能对症下药,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

2.1 焦虑对医院环境陌生,对疾病的原因转归不明确,以及对使用的药物和所致疾病知识的缺乏和怀疑自己是否会病情加重或死亡等。

2.2 担忧 ①担心医疗费用,治疗效果,是否能够顺利住院治疗。②服毒自杀患者担心自己做错了事后会被人瞧不起等。

2.3 紧张,恐惧病史患者周转快,人群不适应,相邻病床有死亡患者,有的患者身边无亲属或陪伴而倍感不安。

2.4 急躁病人常常过于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有不适都希望立即得到解决,但因某些原因,病人的需求通常无法及时进行满足,致使部分病人的心理过于偏激。

3、健康教育措施

3.1 依照疾病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于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见症状印制了多种健康宣教资料,针对性的发给病人进行浏览,采用宣教的方式,使得病人能够学习到与自身病症相关的知识,从而有效提升病人对于病情的认知能力,使得病人紧张、恐惧的情绪能够有所缓解,提升病人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3.2 掌握沟通的技巧,善于沟通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应当主动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方法,工作中要注重礼貌性、通俗性以及强化性的特征,并且还应当掌控一定程度的非语言交流方法,比如亲切、和蔼的态度、时刻保持微笑以及整洁的着装等。从而有效消除病人对医护人员的陌生感,让病人主动接受宣教内容。

3.3 采取随机教育与固定教育相结合,急诊留观患者的观察时间较短,病情较重患者经短时间的观察治疗后得到缓解的随即可出院[2]。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主动掌控每一个与病人进行交流的机会,针对病人的情绪、心理以及健康等各个方面进行宣教,使得健康教育能够真正落实到整个护理过程当中。责任护士从急诊病人留观至结束,均采取合适时间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宣教(如介绍有关院规及医院周围环境,制度和有关人员)并针对其负性心理。做好心理护理及心理疏导,及时消除焦虑,紧张,急躁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营造健康教育氛围,充分了解健康的含义急诊科病区设置健康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宣教形式。刊登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饮食指南及医疗信息,循环播放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及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从而得到良好教育。

3.5 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在整个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属的支持不可忽视。通常来说,急诊留观患者都必须要有家属进行陪床,而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够充分获取病人家属的支持,通过与病人家属的共同努力,共同帮助使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避免不良刺激。

4.评价方法

1. 病人满意度调查两组病人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士接诊患者的态度、护士健康教育的内容、技术操作水平、沟通技巧等10项,满分100分,分为很满意(>95分);基本满意(85分―95分);不满意(

2.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软件。

5、小结

健康教育是医院提升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3]。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面对陌生的环境,内心难免会生成各种压力,这些压力难免会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结果。而传统的单纯根据医嘱来被动开展护理工作逐步被医患淘汰,要想真正为病人解决当前及潜在健康问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切实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为其营造良好的康复治疗环境,掌控病人内心想法,然后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才能引导患者摆正心态,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4]。才能切实缓解病人内心的不良情绪以及身心所承受的痛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样凌.急诊观察室病人的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1):47―49

【2】 王学勤.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及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5):384―385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CNP) 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1],是为已确诊为某种疾病的一组病人制订的、以病人为中心、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2010年8月~2011年4月,我们运用自制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健康教育路径表,对AMI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8月~2011年4月首次入我科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80例,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45~79岁,入院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按照病人入院登记的先后顺序,将病人随机分为路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及制定 CNP以医疗路径为基础、以住院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2]。参照这一方法制定临床路径, 由日期、时间、内容组成, 内容包括检查、治疗、药物、饮食、活动、卫生宣教、主要护理诊断、措施。并将健康教育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制定成病友篇发放给病人。

1.3 实施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时间性的随意性教育。对进入CNP组的病人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评估,根据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结合医生治疗计划,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并在路径上对病人需要的已执行的内容打勾并签名,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征求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对路径进行修改与完善。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于出院前了解AMI患者掌握AMI相关知识、应对技能和遵医行为,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效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改变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须每天评估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并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预测差异进行干预,这样,健康教育就有计划性、预见性、针对性。在护理工作中,很多年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不知做什么、怎么做。采用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方式,使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变得有章可循,增加了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机会。

3.2 满足了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病人满意度 临床路径表格实际上也是健康教育的计划表和时间表,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健康教育中,也就是要求所有的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沿着路径的内容进行,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和连贯性,满足了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将病友篇发放给病人,满足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所以路径组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3.3 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增加了病人对疾病治疗的理解,对疾病相关知识及应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从而自觉加强了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更快地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平均住院日,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减少了不必要的物资消耗,明显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4 有利于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人员可以对照路径表格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和全程控制,将各项措施具体落实,不断分析总结,有利于护理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病人的健康教育中,使得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方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病人易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的过程,增强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3]。但病人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同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所增减,健康教育的方式要有所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应因人而异,不断总结与改进,已建立更加完善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

[1] 耿俊梅. 临床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 护理研究,2003 ,17 (12B) :1445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乡镇医院中,由于病患的文化层次较低,自觉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薄弱,因此顺利实施住院病患的健康教育,在进行整体护理工作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现状与难点

在乡镇医院,由于周围乡村企业较多,来就诊的病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当地农民和外来打工者,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文化水平低,有的是文盲,健康观念贫乏,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自我保健意识差,这部分患者往往延误病情,病情较重;有的老年患者没有文化不懂得自我预防和保健;另外,有的患者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不健康行为和习惯根深蒂固,这些问题都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任务和难点。

护理人员因素:另一方面,就我们护理人员本身素质而言,如何提高认识,增强个人素养,认清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在目前开展的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它的中心内涵是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需要,为病人减轻痛苦,维持生命,增进健康。为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护士必须首先了解病人的健康需求,并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而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健康教育,因此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在乡镇医院中,由于信息接受较少且慢,护理人员存在的陋习较多,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不够全面,教育意识欠缺,教育所需的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就会存在敷衍了事,或拘泥于形式的现象,而病患所渴求的健康教育将不能够彻底实现。

其他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①护患交流:往往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许多护士不知该说什么,不能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健康教育与日常护理活动分离,不能将健康教育融于每一项护理操作中;或者由于沟通意识不强,使得沟通处于闭合型的被动状态。②效果评价: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它不是卫生宣教,因此评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随时修正原有计划,改进工作。在乡镇医院中由于病人住院时日短,接受能力差,如果不及时进行评价,就会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讨论与对策

针对乡镇医院存在的问题,病患文化层次低,主动接受健康教育意识差,护理人员的素质不均,继往形成的护理观念未能全面转变,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念不强,这些问题将如何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得到圆满解决,将成为我们乡镇医院面临的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现就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方法来参与讨论。

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在我国,病人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乡镇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则更是重要。要使整个护理顺利实施,就应培养护士成为一个称职的健康教育者,使护士明确在健康教育中所担任的角色,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

乡镇医院中,许多护士学习惰性较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将直接妨碍健康教育甚至整体护理的实施,因此采取一些激励机制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有必要的。当然,健康教育的知识涉及内容很广泛,包括与疾病相关的专科、心理、营养、康复知识,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教育程序、方法、计划及交流技巧等知识,还有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预防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知识。而进行继续教育,并在实践里加以结合,组织健康教育的示范交流,就可以增加护理理论知识,逐步提高护理能力,为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合理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健康行为:①根据不同时机,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如对于刚分娩的产妇,应对它宣传初乳的优点,告诉她要摒弃农村的老观念“产后3天再开奶”,“黄色的初乳要挤掉”等等,并指导她正确的喂养方式,鼓励她进行母乳喂养。对出院前的产妇,应着重告知如何坚持母乳喂养,以及按时检查等注意事项。②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对胆囊炎病人应注意饮食调护的内容;对骨折恢复期病人应帮助并教会其进行功能锻炼;对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告诉其饮食调护,还应教会其进行尿糖自测、胰岛素注射剂量和方法;而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应着重加强急救常识的教育。因此这些对于大部分病患是不会从书本上学到的,而护士就应该在整体护理中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③引导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在整体护理中,发现病患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后(如吸烟),就应明确指出其危害性,帮助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在计划实施中坚持监督和教育,提高患者进行自我监护、自我保健、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使病人长期受益。④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状态的好坏可影响疾病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恢复的催化剂,而恶劣沮丧的心理则是加重疾病的腐蚀剂。健康教育就要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护患沟通,主动配合治疗,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给予教育与指导,以消除不良心理,主动地积极寻求健康的生活态度,以良好的心理来提高生命质量。⑤注意合理安排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技巧,不同个体、不同病情、不同时机,都在存在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以及健康需求。护士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教育,在日常工作护理活动中适时进行护理教育。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既广泛又专业,它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育、营养调护教育、心理指导教育、药物治疗知识教育、康复锻炼教育、出院指导教育等等。因此因人而异合理选用健康内容,因时而异,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就会大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采取灵活的健康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灵活化、趣味化、通俗化,不要让接受者感到枯燥、呆板,就会使健康教育达到满意效果。①口头讲解教育:针对乡镇医院病患知识层次浅的特点,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一次讲解的内容不要太多,较多繁琐的内容可以反复分次来进行讲解,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要做到真诚相待,耐心负责,使口头讲解内容真正得到实效。讲解的对象可以包括病人、家属及陪护者。②书面文字教育:针对乡镇医院病人住院时日短的特点,可以根据病情发放与疾病知识相符合的健康教育处方;设置病区书抠,摆放各类健教处方便于病人及家属阅读;还可以采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有关科普知识,定期更换,图文并茂,不断丰富。③示范性教育:由于乡镇地区病人健康知识缺乏,特别是老年患者接受能力差,对于一些技巧性、技术性的方法就可以先进行示范,如翻身、拍背、有效的咳嗽、自我监测血压、尿糖自测等,帮助病人尽快掌握运用。

小结: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工作的范畴逐渐扩大,维持人类健康已成为护理人员的神圣职责。为实现WHO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我们乡镇护理工作者要增强健康教育观念,拓展更新健康教育的知识,改进健康教育的形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健康教育这项极有效的措施广泛开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问答.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病人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已不仅仅满足于疾病的治疗,获得健康知识的需求愈发迫切。虽然我国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护理健康教育概念、内容等初浅地探讨如下:

1 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教育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动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是主要有护士进行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护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宽泛的概念,按教育场所可分为: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健康教育等;按目标人群可分为:儿童护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护理健康教育、妇女护理健康教育、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等;按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可分为:疾病护理健康教育、营养护理健康教育、生理与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

2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入院教育

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病室人员、环境、工作与休息时间,住院规则内容的介绍等。其目的是使住院病人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尽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2心理指导

所有住院病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就是要帮助病人克服这些问题,按新住院治疗。

2.3饮食指导

合理适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如高血压病人宜用低盐饮食,发烧病人宜多饮水等。饮食指导要注意培养病人的饮食习惯。

2.4 作息指导

凡有活动能力的病人都应鼓励其适当的活动和作息。对需要卧床的病人也应指导其做力所能及的床上锻炼,并注意调整卧床休息与睡眠的关系,避免日间睡眠过多造成夜间失眠。

2.5 用药指导

应告诫病人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策略地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

现的副作用,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2.6 特殊指导

凡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病人都应做好相应的教育指导,如对手术的病人应做好术前术后指导。

2.7 行为指导

护士指导病人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或促进健康的行为方法,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2.8 出院指导

病人住院基本恢复后,在出院前,护士应给予出院指导,目的是巩固住院治疗及教育效果,进一步恢复健康。出院指导尤应注意预防疾病再次发生的指导。

3选择健康教育的方法

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口头讲解、图文宣传、视听材料播放和示范训练等。其中口头讲解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该法可分为3种形式,即主动、被动和沟通:主动形式指护士根据标准教育的内容主动向病人宣传;被动形式是病人提出问题,护士针对性地作解释;沟通是指护士与病人在交谈中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图文宣传采取宣传栏、宣传卡片、图文像册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交给病人自己阅读,该方法适合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病人。视听材料播放利用电视、幻灯、投影及广播等进行健康教育,适合于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训练用于与操作、姿势和自护技能有关的教育内容等方面。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信念和价值观以及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医院具有的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决定。在教育形式上,可灵活开展个人宣教、小组式宣传和病人座谈会等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

4 实施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应首先了解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心理准备。人在患病后的心理适应过程一般要经过4个阶段: ① 不相信现实。②走向醒悟。③再组合。④承认自己的变化。

在第三阶段即再组合阶段,病人开始逐渐增加对别人的依赖性,如果家庭无法接受这种依赖性,则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性;进入第四阶段即承认自己的变化阶段,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或机能丧失已经明确,并开始寻求那些和自己患同样疾病的人的支持。一般在第三、第四阶段进行健康教育较为合适。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是计划得以实现的过程,按照已经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最终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主导作用,病人则起着主体作用。护理人员的主导作用受专业水平、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决策能力、沟通技巧和社会信誉等因素的影响;病人的主体作用主要受兴趣、态度和文化背景等的制约。通常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有又会相互影响,而主导作用对主体作用的影响更大,例如病人的兴趣可因护理人员的适当技巧得以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