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人术后护理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精选

病人术后护理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初诊糖尿病患者,均诊断Ⅱ型糖尿病,且需择期手术。其中男132例,女54例,年龄35~87岁,平均(62.31±10.21)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糖尿病病程1个月~32年,院前饮食治疗或药物治疗164例,血糖控制均较稳定。初诊糖尿病24例。诊断标准:入院后空腹血糖≥7.8mmol/L,骨折1周后复查空腹血糖≥7.8mmol/L,可确诊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空腹血糖7.8~27.5mmol/L,平均空腹血糖(15.26±2.34)mmol/L,尿酮体阳性32例。骨折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88例,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髁上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6例,腰椎爆裂性骨折10例,多发性骨折8例,肱骨骨折6例,骨盆骨折6例,踝关节骨折2例。合并症:高血压72例,冠心病50例,慢阻肺20例,脑血管疾病16例。

1.2护理方法

采用“一护一患”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一个护理人员专门护理一例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干预

向患者讲解骨折感染的相关知识及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提高抵抗能力。

1.2.2血糖控制

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并定期监测血糖波动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定时注射胰岛素,使患者血糖维持在5.0~8.0mmol/L,当患者出现低血糖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轻者口服糖水,重者静注50%葡萄糖液20ml。

1.2.3围术期护理

术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体位,指导患者进行肌肉与关节锻炼,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营养,定时定量进食,禁止进食高糖食物,有效控制血糖。术后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避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发生,观察患肢温度、肿胀、血液循环情况。密切监测患者三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有效控制血糖药物治疗。

1.2.4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渗血情况,保证敷料的干洁,定期进行伤口换药,换药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出现伤口感染。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翻身拍背1次/2小时,保持床单清洁,预防压疮的出现。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于排痰无力的患者给予吸痰治疗,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3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

1.3.1调查内容

包括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等。

1.3.2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20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分),糖尿病饮食及运动(20分),降糖药的种类及注射部位(20分),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及时间(20分)等5大项100分。每项内容有5小项,每小项为4分,完全了解为满分。

1.3.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前先培训调查员,采用不记名方式,当场发放问卷,独立完成,调查共发放186份,回收186份。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并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学历、护龄、职称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186份调查问卷平均分为(72.18±3.97)分,不同学历护理人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本科及其以上护理人员的平均分显著高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P<0.05),而护理人员调查问卷平均分在不同护龄、职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知识考核结果,136名护理人员及格,50名护理人员不及格,及格率达73.12%(136/186例),及格组术后感染率为2.21%(3/136例),不及格组术后感染率为12%(6/5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

2.2及格组与不及格组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及格组护理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不及格组,乙、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不及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后的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及格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不及格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内分泌疾病,可引起脂肪、蛋白和糖代谢功能紊乱,降低了骨骼Ⅰ型胶原、糖蛋白和肾脏1,2,5-(OH)2-D3合成功能,降低磷的肾小管重吸收、肠钙吸收程度,引起负钙平衡后导致继发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高血糖造成供血血管减少,降低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白细胞的趋化性和蛋白合成能力,引起免疫功能减弱,同时抑制胶原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使骨折手术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或不愈合。糖尿病伴发的周围神经、心肌功能损伤,增加了心血管、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伤口的愈合。相关研究表明,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偏差,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在手术时,常由于紧张、恐惧及创伤引起应激性高血糖,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后诱发酮症酸中毒并发症,从而增加麻醉意外的风险。因此,骨科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骨科手术专科知识,更需要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质量,降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护龄、职称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显著,表现在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者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中专学历者。在对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中发现,与不及格护理人员相比,及格者所护理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甲级愈合率明显升高,乙、丙级愈合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亦显著增高。对于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纠正代谢紊乱,积极治疗合并症,预防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强术后伤口的愈合功能,避免出现术后感染,其次,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及伤口愈合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临床骨科护理中,要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人员提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4结论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是一种急性疼痛(通常病程小于6周)[1],是困扰外科手术病人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统计,75%手术病人有比较明显的术后疼痛。以往对术后疼痛的处理未能引起护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病人也往往将术后切口疼痛视为术后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历。

1术后疼痛的影响

1.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术后疼痛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皮质醇增加,并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得全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导致术后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1.2对呼吸系统影响疼痛使骨骼肌张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通气功能下降,使病人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引起肺不张等并发症。

1.3对胃肠、泌尿系统的影响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反射性抑制胃肠道功能。降低平滑肌张力,病人术后出现腹胀、恶心、尿潴留等。

1.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疼痛可引起多种激素的释放,产生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肾上腺素,皮质醇病变,血糖素升高,促使血糖增高,蛋白质、脂质代谢增强,使术后病人容易发生负氮平衡,不利于机体康复。醛固酮、皮质醇、抗利尿激素增高使得机体水钠潴留,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某些心功能差的患者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

1.5对免疫系统功能和凝血机制的影响与疼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可使淋巴细胞减少,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另外疼痛引起体内内分泌系统改变,也引起免疫机制改变。疼痛应激反应使血小板粘滞增强,功能降低,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血栓形成。

1.6其他影响疼痛使病人感到无助、焦虑、失眠,病人常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动。可见,术后疼痛会引起机体一系列反应,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病人康复,术后有效止痛无疑可减少一系列应激反应,帮助病人尽早康复[2]。

2术后疼痛的护理

2.1疼痛是外科术后病人的常见症状,疼痛程度往往较为严重。护士24小时服务于病人周围,对待病人的疼痛情况,应像对待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样,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观察、评估和记录,并且要及时观察止痛措施的疗效,为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护士在认真检查病人疼痛的同时,常常可以为病人解除疼痛,如发现病人因体位不对而疼痛或因引流管不通畅而疼痛,或因敷料包扎过紧而疼痛等,可以给予相应的处理,解除其疼痛。护士可以选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方法为病人缓解疼痛,如心理和肌肉的放松方法,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等。护士负责向病人和家属宣教疼痛控制的一般知识和“痛尺”或其他评估工具的应用。护士要告诉病人及其家属应及时报告新疼痛或未缓解的疼痛,以保证医务人员迅速给予评估和有效的治疗。

2.2责任护士还负责疼痛病人的临床护理,准备病人治疗所需的器材和药品,某些注射、针灸、理疗等治疗的实施,某些特殊治疗,如神经阻滞等的配合。负责病人24小时疼痛的观察、评估与记录,疗效评估与记录,告诉病人止痛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进行病人及其家属疼痛知识、疼痛自我评估与疼痛自我护理的宣教等。

3术后疼痛健康宣教

3.1术前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疼痛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了解既往疼痛史和预期疼痛处理应达到的目标。向病人讲述疼痛对机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强调大部分术后疼痛可以缓解,并且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病人有权享受术后无痛经历。向病人说明何时表达疼痛反应及如何表达,疼痛反应包括疼痛强度、性质、持续时间和部位,并说明这些主诉将成为疼痛治疗的依据,护士将根据主诉所反映的疼痛特点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3.2向病人介绍自我解痛方法,在止痛剂治疗的同时辅助使用其他方法缓解疼痛,如使用放松、分散注意力、想像、冷敷和热疗等方法。向接受PCA治疗的病人讲述给药的方式和时机,病人应在感觉疼痛开始时自行给药,注入下一剂量药,以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超级秘书网

3.3劝告病人及时向护理人员诉说心中的疑虑和担忧,避免过分担心疾病的康复而引起高度焦虑从而降低耐受性,加重疼痛。

4结论

疼痛的主观性和多因素性决定了在疼痛管理中必须有病人自身的参与,因此应教育护士加强术后疼痛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疼痛相关知识,弥补医务人员与病人对疼痛理解的不一致,使病人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疼痛的健康宣教应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前列腺电切术;膀胱痉挛;护理

膀胱痉挛是指术后出现膀胱区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并伴有尿意、便意急迫感、导尿管周围尿液外溢,膀胱内压升高冲洗不畅。膀胱痉挛是前列腺电切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74.95%[1]。这种痛苦远较手术切口疼痛强烈,严重者可导致大出血而需要再次手术,严重影响病人术后康复。故充分认识引起膀胱痉挛的危险因素,积极做好预防护理,可减少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我们将2年来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膀胱痉挛的病人进行总结,分析发生膀胱痉挛的相关因素,并对护理对策做出改进。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共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180例,年龄54岁~81岁,平均69.1岁;手术时间为60min~100min,术后均放置三腔气囊导尿管,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水囊置于前列腺窝外,膀胱腔内,注水30mL~40mL,常规行生理盐水持续膀胱潮式冲洗,冲洗速度为10mL/min~20mL/min,根据冲洗液血色深浅行速度调节,常规潮式冲洗24h~48h,术后72h~96h拔除导尿管。

1.2膀胱痉挛诊断标准及评定病人术后出现膀胱区胀感,尿道阵发性疼痛,肛门坠胀,尿感强烈,尿管周围有血性尿液流出,冲洗液颜色加深、滴速下降甚至反流即为膀胱痉挛。其症状为阵发性,发作间隔以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每次持续时间30s以上。将此症状分为轻、中、重三型:①轻型:气囊导尿管周围可见血性液流出,冲洗液颜色变化不大,每天数次。②中型:膀胱及尿道阵发性缩痛,但不剧烈,导尿管周围有血性尿液溢出,冲洗液不滴,1h~2h出现1次,疼痛可耐受。③重型:下腹剧烈疼痛,有急迫的排尿感,冲洗液不但不滴而且反流,尿液颜色明显加深,病人较痛苦,间歇数分钟出现1次。

2原因分析

2.1精神因素病人精神紧张、烦躁、恐惧常是诱发膀胱痉挛的因素,紧张、烦躁等带来的躯体变化:身体强直、牵引下肢屈曲、拔管等常常直接导致膀胱痉挛,病人越紧张膀胱痉挛就越严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2.2出血术后出血是由于前列腺窝出血形成血凝块,堵塞引流管,冲洗不畅,以至膀胱充盈和刺激膀胱收缩导致痉挛。观察中发现膀胱痉挛往往在出血及出血后膀胱内有血凝块残留者,膀胱痉挛又可使出血进一步加重。

2.3引流管刺激术后1d左右病人感到难以忍受三腔气囊尿管,气囊充水20mL~30mL的病人术后不同程度地发生膀胱痉挛,放水气囊体积缩小后症状有所改善。因膀胱的交感神经主要分布在膀胱三角区、颈部、后尿道前列腺及精囊腺等位置,当膀胱造瘘管过低触及三角区或气囊尿管水囊内注水过多刺激膀胱、膀胱造瘘管堵塞、引流不畅致使膀胱过度充盈亦可诱发膀胱痉挛。

2.4疼痛刺激疼痛可诱发膀胱痉挛,膀胱痉挛可加重疼痛,互为因果。手术创伤也可诱发膀胱痉挛[2]。

2.5其他诱发膀胱逼尿肌收缩的其他因素如咳嗽、排便、不必要的翻动。

3护理对策

3.1术前①全面评估病人存在尿路感染者,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mL~3000mL以上,行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必要时行呋喃西林间断膀胱冲洗,争取术前控制尿路感染,以减少术后膀胱痉挛发生。②存在不稳定膀胱者,应用胆碱能受体阻滞剂及镇静剂等,可降低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的敏感性,减少膀胱痉挛发作。③术前2d进半流质饮食,术前1d进流质饮食,术前行普通灌肠1次。因膀胱及直肠均受腹下神经和骨盆神经支配,且两者相邻,若术后过早过频出现便意,也会促进并加重膀胱痉挛的发生。④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健康指导,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加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心理承受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还要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保证术前睡眠质量。⑤术前给予普通灌肠,术后给予轻泻药;术前有呼吸道感染者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

3.2术后①疼痛控制采用PCEA泵与硬膜外导管相连,药物:罗哌卡因150mg、芬太尼0.3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以2mL/h匀速输入,病人感到疼痛时自按一次按钮即有2mL药液注入,锁定时间为30min。平均置泵时间为48h。护士应教会其家属自控镇痛泵的正确使用方法。对留置硬膜外导管的病人,护理上除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还应定期检查导管放置部位的皮肤及固定情况,并做好皮肤清洁护理,协助翻身。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的变化。②病人回病房后,应向病人祝贺手术顺利且效果良好,这对病人是巨大的安慰和鼓励,会增强病人术后康复的信心。要向病人介绍各引流管作用和注意事项,询问其感受,给予安慰,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心理上的问题。③确保膀胱冲洗通畅。管道受压、管道阻塞引流不畅可诱发膀胱痉挛,膀胱痉挛加重出血形成血块,造成管道阻塞,又诱发膀胱痉挛,二者互为因果。故术后除应用疗效确切的止血药外,应加强对冲洗管道的护理,要妥善固定引流导管,确保膀胱冲洗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要根据冲洗引流液的血色深浅对冲洗速度进行调整。定时挤压引流导管,以防血凝块阻塞,必要时行人工膀胱冲洗。④冲洗液的温度过低易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膀胱痉挛,故冲洗液要求温度适宜,使病人感觉舒适,不可过冷过热,宜保持在25℃~30℃。⑤准确及时的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可去除病人的紧张因素,有效的缓解膀胱痉挛,保证病人术后的恢复。⑥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后即给予流质饮食,并鼓励病人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因便秘可使腹压升高及膀胱内压升高,诱发膀胱痉挛。⑦离床活动可减少膀胱痉挛发生,应鼓励病人常下床活动,作短暂的步行,以增加体能,消除不适心理[3]。⑧热敷膀胱区,温度为50℃~60℃使逼尿肌紧张度降低,从而起到缓解膀胱痉挛的作用。⑨为老年病人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多与病人沟通,耐心听取并尊重老年病人意见,尽量尊重老年病人原来的生活习惯,使病人树立信心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治疗,战胜疾病[47]。超级秘书网

4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开放手术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对病人打击小,痛苦少的手术方法,但由于老年病人精神紧张、焦虑,手术创伤,术后留置气囊导尿管对下尿路的刺激,膀胱冲洗等因素均可诱发膀胱痉挛,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同时由于膀胱痉挛,膀胱逼尿肌收缩,引起膀胱内压力增高,使膀胱静脉回流障碍,以及膀胱颈前列腺窝创缘反复被牵拉,均可引起继发性出血,影响病情的恢复,因此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增加病人的信心,解除其焦虑和紧张情绪,十分必要。对于严重不稳定性膀胱及低顺应性膀胱者,术后易发生膀胱痉挛且症状较重,对这类病人术后可保留硬膜外麻醉导管,对膀胱痉挛症状较轻者,可经肛门给予消炎止痛栓,也可获得缓解疼痛的效果。术前术后的护理是预防减少膀胱痉挛的有效手段。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降低了膀胱痉挛发生率,缩短了血尿转清时间,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MedinaJj,ParraRo,MooreRG.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theagingprostate)[J].MedClinNorthAm,1995,83(5):1213.

[2]刘会玲.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疼痛控制及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8):637.

[3]汪名霞,马梁红,廖淑芳.行为干预预防术后尿潴流的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B):28.

[4]林少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0,8(6A):14761478.

[5]胡素萍,裴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增刊1):139.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现状

1手术室护理的概述

1.1传统的护理模式及内涵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场所主要局限于手术室内,主要工作是在手术室内配合手术,任务仅仅为完成手术的配合工作,护理工作以“手术”为中心[1]。一旦手术结束,工作也就告一段落。传统的手术室环境相对隔离,很少与手术病人接触,再加上手术室护士往往片面地追求技术的熟练度,忽略了病人的身心反应,从而增加了手术室护士与手术病人之间的距离[2]。传统的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功能是技术员多于护士[2]。

1.2护理模式的转变

1.2.1手术室护理由单纯的术中配合护理向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扩展传统的手术室护士隔离在手术室内终日与器械为伍,与病房护理脱节。而现代护理观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性操作,而且要求护士走出手术室,与病人进行交流、接触。她的角色不但是一个手术的配合者,而且是手术病人的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2]。对手术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即加强术前随访、术中关心、术后随访,帮助病人以最佳的心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1.2.2手术室护理由一般护理向专科护理扩展[1]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提高,对手术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新技术和新业务要求手术室护士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专科培训,从而使护理工作高度专业化[3],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2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意义

手术室是对手术病人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治疗是对外科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及病人的预后[4]。对手术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使手术室护理人员从单纯的“操作者”转变成“思考者”,并将健康教育纳入了手术室护士的日常工作,密切了护患关系。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别是在接近手术期,各种情绪不仅可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以使机体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戴红霞等[5,6]报道开展术前访视能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术后随访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提高满意度、心理舒适度和康复信心。

3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现状

随着手术室护理内涵的不断扩大,手术室护理要求也相应增加,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并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

3.1术前访视1981年美国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5]。

3.1.1评估(1)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以及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2)患者事先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配合的程度。

3.1.2确定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访视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的种类预测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病人的配合程度并使手术顺利进行。

3.1.3术前指导

3.1.3.1心理指导首先进行自我介绍,以缩小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信任感。焦虑是病人术前的主要心理反应。郭道心等[7]报道对102例择期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有明显减轻焦虑的效果。手术病人焦虑随着手术日益临近而渐渐增加,所以在术前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对病人主要亲友进行交谈对减轻病人的焦虑十分重要。王玉英[8]报道,99%以上的患者和家属希望在术前能看到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访视,缓解病人焦虑心理,说明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的重要性,帮助手术病人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

3.1.3.2进行手术相关知识的指导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术中的感觉及怎样配合手术。术中体位的合理放置,使手术野暴露清晰。使病人对手术和麻醉有了初步的认识才能尽快适应手术室环境,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9]。

3.2术中护理(1)术前30min手术室内的温度,一般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55%左右。(2)心理护理对于病人来说,入室是心理上最紧张的时刻。这时应由术前访视病人的护士热情友善地迎接病人,核对床号、姓名、清点由病房带入的物品,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以消除紧张心情。对于特别紧张的病人,护士应站在其旁边,并予以安慰、解释。(3)洗手护士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及器械,提早15min上台,密切与手术者配合,力求做到稳、准、快,保证手术顺利完成。(4)手术室宜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有条不紊。护士的面部表情需要与职业有良好的协调性,不为情况所左右,要通过柔和、自然的表情来传递关心、同情和果断的信息[10]。如果此时护士不适当的非语言信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打击[11]。(5)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术前制订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及时提供、补充术中所需物品。(6)手术结束巡回护士认真填写术中护理记录单,并护送病人回病房,向病房护士及病人家属讲述手术过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予以一定的术后指导。

3.3术后随访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的环节,已成为手术室全面质量评价和手术全期护理的重要内容[12],目的是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术后指导[8]。术后随访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终末评价和全面反馈[8]。

术后1~3天,由配合手术的巡回护士去病房随访病人。主要内容包括:(1)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2)术中舒适度如何;(3)是否存在由手术室引起的并发症(如有无应用电刀引起的皮肤烫伤;有无手术体位引起的压疮等);(4)了解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三个阶段,同时进行术后的健康指导,对于病人的疑问应耐心的说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后随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康复信息的同时,带给病人关心和问候,使病人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可以减轻焦虑情绪,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心理舒适度和康复信心[6]。也使手术室护士确认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不断的调整或修改护理计划,以积累经验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13]。

3.4开展手术室护理业务查房及开展手术室与手术科室的联合护理查房

3.4.1手术室护理业务查房的内容(1)开展新手术病例查房;(2)开展大型抢救手术病例回顾性查房;(3)开展术中出现重要护理问题的病例查房;(4)选择急诊典型病例组织查房[14]。

3.4.2联合护理查房一般由病房护士准备病史、术前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手术室护士讲解手术配合过程,术中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再由病房护士介绍术后护理计划及健康指导。

通过护理业务查房及联合护理查房激发了手术室护士学习热情,拓宽了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理论与技术,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突出了以手术病人为中心,提高了护理质量,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在手术室中正在深入。促进了各科室间的交流,使病人存在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联合护理查房体现了对手术病人护理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动态性,使病人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

4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手术室护士人力缺乏

4.1.1人力资源使用不合理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工作的内涵扩大,工作量迅速增加,但护士人数却一直沿用1978年人力资源配置标准[15]。吴欣娟等[16]报道护士每天直接护理占临床护理工作量的43.3%。她们认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时间被大量非重要的间接护理工作和非护理工作占用,无法抽出时间对手术病人进行连续性的整体护理工作。

4.1.2在编不在岗现象手术室护士岗位女青年居多,婚假、哺乳假仍占用护士编制,人员短缺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护理人力严重不足。目前手术室人力不足是国内未能普遍展开术前和术后访视的重要原因之一[5,6]。

对策:(1)为确保人力资源合理使用,完善手术室后勤支持系统常后蝉等[17]认为合理按岗设置、使用后勤人员,把手术室护士从大量非主要间接护理及非护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她们报道通过合理使用后勤人员使手术室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增加了17.9%。使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范围侧重于直接护理和重要的间接护理(如抢救设备、精密仪器的清洁、保养工作;开展护理业务查房等)。(2)排除在编不在岗的现象,按所需的护理量合理安排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建立以手术病人为中心的排班制度[18]。为手术室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环境。

4.2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手术配合涉及科室多,手术种类多,精密仪器多,手术室工作量大,时间长。由于新手术不断增加,要求护士不断地增加相应的知识和配合能力从而加大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快节奏,高强度护理工作使手术室护士不能按照护理程序来实施整体护理,从而阻碍了手术室整体护理开展[19]。

对策:(1)减轻护士压力。使手术室护士从一些非护理技术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教会护士一定的解压技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给病人提供人性化的关怀、个性化的服务,才能使手术室护士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护理水平和整体护理的效果,提高病人的满意度。(2)设立专科护士。为了密切配合新手术的开展和先进仪器的使用,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固定,专科护士的设立满足了这些需求,并能强化掌握专科理论和技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更有益于护理专科化水平的提高[1]。王彩云等[1]报道设立专科护士后,手术科室对手术室工作(物品的准备、体位、仪器使用、术中配合等)的满意度有所增加,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和尊重,对手术护理(术前访视、术后访视、心理沟通、体位护理等)的满意度为99%。

4.3缺乏沟通技巧,访视形式单一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帮助病人的主要手段。由于缺乏沟通技巧及相关知识,使各种健康宣教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很好地与手术病人交流,影响了整体护理的质量。一般有三种沟通欠佳的情况:(1)护士或病人无话可说,双方传递或接收有价值的信息太少;(2)护士滔滔不绝,传递信息量大但没有针对性;(3)护士不能掌握交流的节奏和局面,使病人讲得过多或偏离主题[6]。

对策:(1)手术室护士有必要进行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理论与技巧的系统培训,以提高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鼓励病人提出问题,尽量解答病人的疑问,结合良好的护理技巧、敏捷的反应能力,正确恰当的语言、非语言交流,帮助病人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的平衡和适应[20]。(2)一般手术室护士访视以口头讲解为主,形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抽象,直接影响访视的效果。如有条件医院应用照片等资料做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或制成VCD、DVD等给病人观看,充分调动手术病人的视觉和听觉增加信息传递效果[6]。

4.4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历史原因,医院护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为中专学历,护理知识更新不畅,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导致常常偏重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完成,而缺乏对护理理论和护理问题的研究,不善于临床护理中分析和总结,因此护理队伍整体水平不高[21]。开展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但需要具备传统的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的能力,而且要树立以手术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观念和实践对病人的整体护理。超级秘书网

对策:随着护理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手术室整体护理宣传的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护士对整体护理及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提高手术室业务素质有助于手术室护士对于现代护理观、护理模式的理解和接受。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有:(1)加强在岗培训,是一种在当前大多数手术室护士在不脱产学习的情况下,做到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学到新知识的培训方法[22]。(2)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层次,形成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多层次教育[23],更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以满足扮演多元化的角色需要。(3)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引导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开展手术室整体护理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理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从而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彩云,赵学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的做法与成效.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2-864.

2潭玉兰.围术期护理与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功能.护理学杂志,2004,19(6):78-80.

3王芝芳,安锦慧,陈静,等.相对固定洗手制度的临床实践.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1.

4袁小兰,李红霞,李莹,等.手术病人整体护理的初探.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560.

5戴红霞,高超,张石红,等.109所医院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05,20(20):58-60.

6戴红霞,高超,张石红,等.手术室开展术后随访的现状调查.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0):27-28.

7郭道心,宋国英.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情绪的影响.四川医学,2002,23(2):128-129.

8王玉英.手术室实施术前访问及术后随访患者护理工作标准的探讨.锦江医学院学报,2001,22(1):46-47.

9杜爱华,顾秀芳.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护理中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3,9(11):877.

10张宏,朱光君,李荣芝.护士礼仪人体语言的培养与作用.护士进修杂志,1995,10(3):16.

11赵艳,吴丽敏.非语言交流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应用效果和体会.海军医学杂志,2005,26(1):63.

12王萍,田青,何丽,等.手术室人员量化管理与工作质量控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6):87.

13朱建丽,王蓓,卢映,等.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初步实践.天津护理,2000,8(5):258-259.

14刘云霞,郭允慧.手术室开展护理业务查房的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4,10(8):636-637.

15姚蕴伍.整体护理发展迟缓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11.

16吴欣娟,宋春燕,沈宁.我国临床护理现状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66-67.

17常后蝉,张石红,黎明,等.手术室后勤人员的岗位设置及使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62-463.

18宋静波.实施整体护理中改进护士排班的做法.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7.

19奚晶晶.浅谈护理程序在手术室的实施.天津护理,2000,8(4):195-196.

20陈伟菊,罗洪,王婷,等.整体护理路径在乳腺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2):102-109.

21陈丽萍,夏浮和.新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护理杂志,2005,20(2):60.

病人术后护理范文第5篇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日益增多,如何减轻高龄患者骨折后的创伤反应,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已日益引起关注。现就近年来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和护理概况综述如下:

1手术治疗

1.1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按固定材料有单钉、多钉、鹅颈钢板等,按术式有切开内固定和经皮内固定。单钉和鹅颈钢板由于对组织、骨和血液循环损伤大,操作复杂,近年已很少使用,逐渐为多钉所替代。经皮或小切口多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对患者生理、心理干扰少,有人称之为“有限开放”手术[1]。术中用C臂X光机监测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复位满意率,且多钉内固定具有立体加压固定作用,稳定性好,患者术后疼痛迅速得到缓解,可以很快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1.2假体置换假体置换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可以解决由于股骨颈骨折引起的骨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长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假体置换的并发症增多,如松动、假体断裂、髋臼磨穿、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等。近年来由于材料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技巧的进步及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假体置换的应用日益广泛。假体置换分半髋即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人工股骨头亦分单极股骨头和双极股骨头。选择全髋还是半髋置换目前意见不一,盛璞义等[2]认为全髋置换功能恢复优于股骨头置换,应首选全髋;许鹏等[3]认为结合我国实际及老年患者的要求,手术安全性等,高龄患者应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杨维权等[4]对三种假体置换(单极、双极、全髋)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三种置换效果评定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半髋较全髋置换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高龄患者活动相对减少,术后髋臼磨损相对较轻,股骨头中心脱位较少见,认为对高龄患者不强求全髋置换,人工股骨头尤其是双极股骨头置换也可望得到良好的疗效。

2手术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而存在差异[5]。护士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讲解股骨颈骨折的有关知识、手术目的、术后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其在学习中增强信心,逐渐改变错误认知,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增进其心理健康。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6]。

2.2饮食调护大量研究指出股骨颈骨折患者摄入量减少会造成负氮平衡,而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从而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7]。而高龄患者多并存其他慢性病,对饮食有一定的限制,术前因人制宜,因病制宜,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后根据骨折病人的代谢与营养特点,给予饮食指导。术后前3天食含盐食物,少食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8]。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有效地预防便秘及泌尿系结石、感染。术后早期指导病人食低脂、高维生素、高铁、含水多的清淡味鲜易消化的食物;术后康复期,督促病人食高蛋白、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饮食,有利于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对糖尿病、肾病或肝病等疾患的骨折病人,饮食原则必须兼顾,避开不利于整体恢复的饮食[9]。

2.3术前护理

2.3.1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对手术耐受性进行评估,把握手术时机,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做好各种相应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心、肝、肺、内分泌、血液、营养等系统的功能状况,评估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心理状况及学习能力等。

2.3.2加强老年慢性病监护[10]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应详细了解既往史,积极治疗并存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监测血糖,了解入院前胰岛素的用量或降糖药服用情况;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了解病人服用降压药的情况,监测血压,并注意观察降压药的毒副作用;有冠心病的病人,了解病人的心功能情况,注意监测病人的心率及脉搏。

2.3.3术前康复指导术前康复指导是让病人了解手术目的及术后康复训练的作用,消除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主动地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术前康复指导内容包括:体位指导,说明术后为防骨折移位或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体位;训练引体向上运动,训练床上排便习惯,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包括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关节活动训练,指导正确使用拐杖等[11]。同时加强呼吸训练,改善心肺功能。

2.3.4一般护理对术前行患肢制动牵引者,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常规备皮,术前12h禁食,4h禁水,以防术中呕吐,术前晚可酌情给予镇静剂。

2.4术后护理

2.4.1严密观察病情做好病人手术回病房的交接工作,及时向医生了解手术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注意伤口出血量和渗血情况,谨防失血性休克;注意患者意识状况和患肢血运情况,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同时加强并存病监测和护理,防止并存病加重。

2.4.2引流管护理[12]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防止引流液倒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行假体置换者一般术后1~2h内出血量在200~400ml以内,若术后10~12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ml,应引起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3体位护理[7,9]体位的舒适问题是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平卧可产生肺部、皮肤疾病等并发症,而延迟患者的康复。因此要加强术后体位护理,使患者自觉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足尖向上,髋关节、膝关节各屈曲30°)。只要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其他三肢包括患肢的髋关节皆可变换体位。告知患者坐位可以解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包括进食、大小便、清洁),且坐位使坐骨结节持重。教会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

2.4.4并发症护理

2.4.4.1预防感染术前及时诊治所有感染病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重视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尽量让病人自解小便,有导管者应加强会阴部清洁,指导病人深呼吸及作有效咳嗽,定时给予拍背排痰。注意保持伤口引流通畅,观察伤口渗出液情况,对伤口愈合不良,持续渗液者应谨慎对待。注意观察病人体温变化及有无突然的剧痛等。

2.4.4.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DVT形成是髋部损伤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13]。有学者提出[14]“预防优于治疗”,采取药物疗法和机械性疗法两种预防措施,有效地预防DVT形成。DVT预防对策:①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②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吴玉霞等[15]报道将垫枕改进为长80cm、高30cm,用于临床使病人的肿胀消退时间缩短,减少DVT的发生。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适当锻炼可减少静脉血栓发病的75%~77%[16]。适当功能锻炼可加快下静脉血液回流,且对心率、血压、伤口渗血无明显影响[17]。锻炼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结合,等长和等张相结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多饮水,防便秘;预防性抗凝治疗和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DVT的形成。超级秘书网

2.4.4.3预防脱位假位脱位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术后另一重要并发症,其原因有多种,但与术后外展中立位的保持不当有很大关系[18]。为了改善假体置换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的方法,罗辑[18]制作了防外旋鞋及梯形垫;雷小容等[19]制作外展枕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变换体位时髋关节内收或内旋,避免了传统皮式牵引固定的不便,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2.4.5术后康复指导先进的材料,精湛的技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20]。因此制定一个有效而可靠的康复计划,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防止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郑淑梅等[21]报道通过康复训练后病人的关节活动度、坐位耐久性、疼痛程度有很大改善。张瑞芳等[22]报道术后康复训练主要分为术后早期(术后当天~5天内)、术后中期(术后5天~2周)、术后晚期(术后2周以后)和出院家庭康复指导四个阶段进行。术后早期以进行患肢主、被动踝关节伸屈,股四头肌收缩,髋、膝关节的伸屈训练,同时加强上肢肌力练习,以便日后能较好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术后中期开始体位转移训练:先由卧位到坐位,由坐到站,由站到行走训练,以恢复ROM,进一步提高肌力,练习独立坐起和扶拐行走;术后晚期加强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出院后注意预防居家意外跌倒,不宜过早负重,继续加强平衡力和协调力训练,早日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国清,李小如,杨辉芳,等.有限开放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3):277.

[2]盛璞义,瘳威明,李佛保,等.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折术前准备及术式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6):410.

[3]许鹏,靳卫章,姚建锋,等.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1,7(3):168.

[4]杨维权,刘大雄,孙荣华,等.三种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3):163.

[5]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6]戴燕,裴福兴,沈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门诊康复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A):31-32.

[7]张王月,计惠民,田淑芬,等.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29-31.

[8]张莉.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02-103.

[9]陶于凤.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的健康指导[J].中医正骨,2004,16(1):62.

[10]农连英.股骨颈骨折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692-693.

[11]公洁,王式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B):134~135.

[12]朱彩香.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47-48.

[13]沈素红,陈柯,张江涛.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医正骨,2004,16(1):7-8.

[14]张瑞芳,许红璐,周雪梅,等.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28-29.

[15]吴玉霞,王海桃,王惠.改进后垫枕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9.

[16]杨济.下肢骨折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中国骨伤,2001,14(9):555.

[17]王晓红,薛立景,滑志娟,等.功能锻炼对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血流速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08-1010.

[18]罗辑.全髋置换术后保持外展位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706.

[19]雷小容,李秀霞,郑小敏,等.自制外展枕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06.

[20]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