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管理的相关专业

旅游管理的相关专业

旅游管理的相关专业

旅游管理的相关专业范文第1篇

一、人才培养模式含义

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及定义,但目前为止主导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模式观点有三种:

(一)上世纪提出的结构方式观点,认为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建构学生知识构建和素质能力,以及实现这种结构方式的措施。

(二)目标方式观点,认为其本质是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及方式,决定人才的特征,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

(三)综合性的观点,认为其基于高校教育思想,参照培养目标、规格和方式,依托一定的教学体系内容,对不同专业的人才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是其实施和评估的综合。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培养法方式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其基础是培养理念和思想。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一)优化及整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是企是否任用的关键,学生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但还需提高学生的软素质,如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等。因此,学校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软素质,这需要从隐性课程入手。学校设置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物质类型的课程;制度性的课程;文化心理类型的课程。其中文化心理类型的课程是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深刻影响人的心理,也最不容易发生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者自身要高度重视课程体系模块,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学校可以设置职业生涯类课程,潜在提醒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认知。职业性课程需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分析旅游公司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基础上,学校可以采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在课程中也要渗透服务意识、企业文化等教育内容。同时,可以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人文教育,提高思维能力。

(二)重视实践设计和安排

高职院校中实践模式有校内校外实习,校内实习以模拟为主,校外实习一般是学校采用的2加1模式,让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后进入企业进行综合性的实习,本阶段是学生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学生转变为社会职场人,需要构建人际关系、每天有繁重的任务,是学生实现成功转变不可缺少的阶段。校-企合作中,旅游行业淡季就可以进行校内实习,旺季时候可以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采用这种工学交替的莫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增加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搭建学校和企业的信息平台。企业将人才信息输送到学校,企业人才和管理者可以进行现场教学工作,促进内容和企业需求结合,适当调整培养方案,双方借助该信息平台,举办多种活动,实现双方有效交流;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生评价建议可以及时反映到学校,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中一部分是来自一线的人才,加上专业学者和兼职教师等的数量达到教师总数的一半,但目前为止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适当增加兼职教师的任务,要让旅游行业的人才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人才教育中的作用。旅游管理课程中,制定明确的授课计划,部分课程由专职教师教学效果更好,但部分课程由兼职教师教学更好,不论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采取奖惩措施,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否则给予一定的处罚。

还可以适当提升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力度,从实践、理论方面入手,提升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综合性素质,建立起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人才。要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明确其重要性。高职院校也可以向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激发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院校需要在福利或者等方面保证教师的实际权益基础上,向他们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经验和阅历,让教学内容、方式等始终与旅游行业保持同轨。

(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与旅游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实践学习,将企业的实践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改变教师的线性思维。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总,改变教和学的单线教学模式,而是选用将过程作为出发点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学习内容是将工作过程作为基础,用典型的工作任务转换成为项目,以完成工作任务来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项目教学中,老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角,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讨论、案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提升教学效果。

改善英语教学质量。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点,不能满足旅游企业涉外旅游的需要。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没有从应用角度出发,因此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差,总体水平不高。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课程重视程度较高,但实际效果不佳。若采取更加实用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交际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接触及实用英语。在高职院校中,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多英语交流实践的机会,如组织中外合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激情,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旅游管理的相关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培养模式

我国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旅游类高等院校(包括专业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下同)的数量为574所,比2003年增加了80所;2004年旅游类高等院校在校生为274701人,比2003年增加了37.6%。

在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培养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旅游教育界和旅游业界多年来一直为“供需错位”问题所困扰,一方面,我国各级各类旅游院校为旅游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另一方面,这些人才中的不少人或在择业时转行,或到旅游企业后不久因升迁无望或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眼高手低”等各种原因纷纷离开旅游业。有的饭店人事经理抱怨说,面试时来了三四十人,到店不足3个月仅剩下三四人。如果旅游人才的“供需错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和旅游人才的浪费,而且会影响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将我国建成旅游大国宏伟目标的实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等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构建合理的旅游人才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下面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人才的培养为例,从五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专业设置

探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有必要首先探讨旅游类院校的专业设置。为方便起见,本文将培养旅游人才的专业称为“旅游相关专业”。

普通高校与旅游相关的本科专业设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有旅游管理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等两个旅游相关专业。较多的高校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有如下两个特点:(1)专业或专业方向广泛。我国高校与旅游相关的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在地理、历史、管理、经济、园林、社会、建筑等院系中皆有分布,这是旅游业高度综合性与强烈关联度的反映。(2)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由于旅游业发展迅猛以及旅游业的高关联度特征,很多传统学科参与到旅游人才的培养中,但各传统学科办学主体难免对旅游业特征与旅游人才培养规律在认识上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对旅游相关专业的应用性特征缺乏认识,使得旅游人才的培养脱离实际。在教育部制定《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之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参照本科院校的做法设置旅游相关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自然也受到本科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高职高专旅游相关专业设置教育部2004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有12个旅游相关专业,分属三大类、五类(见下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目录中专列了19大类之一的旅游大类,这一方面反映了旅游相关专业应用性与职业性强的特点(因为目录中的专业设置主要考虑了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打破了按学科分类的传统),另一方面反映了对旅游人才需求量大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对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视。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旅游相关专业设置目前,学校在外国语学院设置了旅游英语和旅游管理两个专业,其主要依据是:(1)符合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旅游市场及其岗位群的需要。多年来,广东省的入境与出境旅游人次等多项旅游指标居全国首位,“珠三角”的高星级酒店、以主题公园为特色的景点开发、旅游社等各方面发展均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学院所处的广州市和珠海市的入境旅游人次长期以来分别居全国城市旅游第二位、第五位,外资旅游企业数量多,大量需求外语导游、领队、懂外语的旅游营销和管理人才。(2)旅游业涉外性强,旅游人才需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加强外语教学可以体现专业培养特色,增强人才的就业竞争力。(3)珠江三角洲的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和景区开发的发展程度较高,设置专业口径较宽的旅游管理专业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同时,学院根据各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对人才的需求量选择专业方向,如将酒店管理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较好地坚持了适应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培养目标

类型旅游相关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除了研究生教育培养极少数理论研究型人才外,各学历阶段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类型均应是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培养为地方旅游业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多数应属于应用型人才之中的技能型人才类型。

层次旅游相关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可按层次划分为低层次服务操作型人才、中高层次操作服务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属专科层次,所以,高职院校旅游相关专业的培养层次宜定位于中高层次操作服务型人才、基层与中层管理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专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将逐步下移。当然,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将来也可能举办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层次也会相应提高。

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

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其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所在。学院致力于构建符合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建立职业导向性的课程结构。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由综合素质课、专业技能理论课与专业技能实践课等三大模块组成,三者各有侧重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摆脱了普通本科专业传统学科导向型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模式。

其次,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应用性、实践性为主旨设计课程与教学内容。如旅游英语专业除了为期半年以上的旅游企业实习外,还单独开设了旅游英语口语训练、旅游英语应用文写作训练、英语导游讲解训练、酒店服务技能、旅行社服务技能、旅游市场调查等技能实践课。专业技能理论课的教学坚持基础理论知识适度、知识面较宽、以应用为目的、加强针对性与实用性等指导思想,如将海泉湾度假城的投资可行性分析及旅游市场开拓策略等作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教学案例,在讲授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等课程时,及时补充“珠三角”地区外资旅游企业的新进展、广东省大型旅游集团的新发展、中国会展旅游的新动向等贴近现实紧跟时代的内容。

再次,将职业证书考试内容纳入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之中。两个旅游相关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已与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酒店职业英语考试、中级英语导游考试内容相衔接,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后,不经培训与过多复习就能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导游资格证书(中文或英语)与酒店职业英语证书,达到领队和中级英语导游的参考水平。

旅游管理的相关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职业要求;实践能力

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沟通能力,善于处理旅游行业特点的相关问题和关系梳理工作,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行业相关工作的从业者。

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类型主要包括13个不同方向,具体为: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2.旅行社;3.旅游咨询公司;4.旅游电子商务企业;5.旅游规划策划机构;6.旅游营销策划企业;7.旅游景区;8.主题公园;9.旅游休闲俱乐部;10.旅游度假村;11.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教学工作;12.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13.走向乡村,参与开发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从就业的行业类型能看到,旅游管理类专业就业面较宽,不同行业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同,这就决定了旅游管理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工作实践能力必须能够在求职过程中或者进入职业环境后迅速胜任相关工作岗位。

一、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要求

任何大学的专业价值都必须通过职业平台得以体现,职业要求对于专业学习和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是考量学生人力资源价值和其专业知识价值的标尺。根据整个旅游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我们将其职业要求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迅速熟悉工作环节信息和工作沟通渠道

旅游行业的工作类型非常丰富,从普通的导游到旅游景区策划工作,从酒店餐饮客房服务工作到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都紧密的围绕着旅游消费产业链条产生和运转,这就要求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旅游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角色后能够非常迅速的收集工作所需的相关信息,而且在不断变换的岗位角色中能够快速适应工作角色要求,能够迅速建立旅游行业中多角色、多渠道、多种环境的沟通联系工作,从而为工作内容的开展和工作关系的建立运行发挥主动积极作用。总的来说归纳为3点;一要迅速适应旅游行业的多种工作角色;二要积极收集掌握相关岗位工作的有用信息;三要能够在旅游行业不同类型的工作中发挥主动性角色作用。

2.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积极社会沟通能力

旅游行业所有的工作类型都是围绕旅游者和旅游事件展开的,这就要求旅游工作从业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积极的社会沟通能力。首先,通过自己良好的表达能力在旅游工作中积极开展旅游服务,提供相关旅游产品;其次,由于旅游行业的工作具有时间、空间、事件、环境、问题等因素的多变性和突发性,这就要求旅游行业的从业者能够拥有积极的社会沟通能力和联系能力,在旅游行业多种变化的因素中通过积极交涉、关系沟通、情况通报等方式理顺工作关系,保障不同类型的旅游行业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较强的突发事件关系协调能力与处理能力

由于旅游行业工作因素的多变性,在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开发工作中,突发问题的产生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具备快速的问题反应能力,通过训练有素的问题协调能力化被动为主动,从而积极决策问题,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自身的工作责任。通常来说,旅游行业的工作要求从业者进入工作岗位后,遇到突发问题做好以下3点:一是要积极沟通信息,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二是迅速开展公关协调,将问题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三是通过自身团队或工作机制平台进行善后关系公关维护工作,保护自身企事业品牌形象,实现多种关系价值利益的优化结合。

二、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求职的主要特点

目前全国大概有300余所院校开设旅游管理的本科专业,假设每个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毕业50名毕业生,仅每年毕业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超过1万5千名,再加上一定数量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和博士以及数字相对本科毕业生更为庞大的专科、高职及中专毕业生,数量极为庞大,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较大,大量的旅游管理类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第二,旅游行业本身的多类型、多层次、多链条能够适应从中专的导游酒店专业到旅游管理规划的硕士、博士高层次学历毕业生的职业层次,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毕业生的角度从以下一个方面分析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特点。

1.从行业一线服务岗位开始职业生涯塑造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的旅游管理类的毕业生在开始求职时,都是寻找旅游行业的基层一线服务岗位工作,这个情况由多种原因造成,一是教学实践相脱节,目前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和教学大纲要求,毕业生掌握的旅游专业相关知识需要在实践一线岗位中进行相应的实习;二是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要求,从事旅游规划和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必须对旅游相关产业链条的导游、服务咨询及旅游销售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就需要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后对不同一线岗位工作都有相应的工作实践,具备基本的行业素质。

2.性格、心态展现优于专业基础知识掌握

在旅游行业的招聘过程中,旅游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量目前比较偏重毕业生性格因素,心态情况的了解,对于专业基本知识的要求反而并不高,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用人单位在旅游行业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模式,相对于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求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熟悉本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不高;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心理测评和性格、心态测量从而选拔性格积极,心理素质相对稳定的从业者,这是基于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的性质要求,要求从业者始终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的整个流程和各种问题,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

3.动态岗位环境考验毕业生社会生存能力

旅游行业的岗位动态性较强,无论是导游工作、旅游销售工作还是景区规划工作,都要求从业者能够在较长的外出工作周期中去发挥主观能动性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毕业生较强的生存能力,一是能够长时间从事不同区域,不同环境及不同类型的旅游服务工作,例如,导游工作外出时间长,周期密集,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不断变化;二是遇到各类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变通思维,善于应对解决实际中的矛盾问题,理顺整个旅游服务中的各类关系,既保证旅游服务的质量又能增加相关工作链条的经济收益。

三、增强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几点建议

增强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求职的根本方法是增强旅游管理学科的社会实践性教学,但是在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应的训练和实习增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综合素质,更为良好的展现学生积极的职业心态和稳健的职业作风,从而增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求职能力。

1.加强旅游职业语言的情景训练

旅游行业招聘的过程短则数个小时,长则最多几周时间。动态性的工作环境和耐压性的工作特点要求毕业生能够在很短的面试时间里展示出自己的整体特点,突出性格特征,能够在数周的现有工作岗位上承受旅游行业节奏快、频率高、效率好的工作要求,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求职前需要进行相应的职业语言的情景训练。通常情况下,不同场景的职业语言训练能够迅速帮助毕业生模拟不同工作岗位环境,通过语言的展示沟通熟悉旅游业招聘的语言习惯和工作作风,从而在面试中积极自信的面对语言交流考察;其次,职业语言的情景训练还有助于毕业生模拟工作环境,旅游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沟通,通过语言环境的训练本身就是对工作场景的训练,能够帮助毕业生在数周的实习过程中以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各类实际问题。

2.丰富相关行业岗位的实践经验

旅游行业对于毕业生的实践经验要求较高,毕业生可以把握旅游行业工作的岗位特点和要求提前进入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进行实习实践,如果临近就业,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工作周期较长的实践时,可以采取岗位实践培训,即在没有劳动报酬的前提下寻找多个不同旅游行业的工作岗位,例如,做三天导游实习,跟一个省内区域团;做三天旅游咨询销售,了解相关工作渠道;做三天旅游产品设计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认真记录每一个工作细节中的问题和体会,事后归纳总结心得,这对于求职中相关问题的应对可以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3.突显应对突发问题的决策能力

如果能够通过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和实习,体会突发问题从产生到结果的过程能够提升自身的紧急应对能力,如果临近求职,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最好的方式就是善于总结前人的工作经历和心得,寻找相应的导游工作日志或工作心得,通过自身归纳和总结分类分析,模拟相应环境,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凸显出自己对于突发事件应对的感受理解,可以帮助毕业生塑造良好的协调决策形象,增强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实力。

旅游管理类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通过较好的语言素质来积极展现自身的工作心态和协调沟通能力,通过沉着冷静的工作执行力展示自身坚强的心理素质和问题应对能力,从而提升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寻求更好的工作职业平台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林丹彤.浅谈高校和大学生促进就业的途径与策略——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

[2]王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法探索[j].民风,2008(17).

[3]李红英,和亚?等.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法探索[j].中国电子商务,2010(5).

旅游管理的相关专业范文第4篇

当今时代,我国旅游行业随着产业http://结构的调整而逐步发展起来,并迅速成为市场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而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行业对于高素质的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的高端需求,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院校必须积极地应对这一行业需要,通过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学来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精尖的旅游管理人才。本文则主要谈论了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其具体的开展策略,希望能够对相关旅游专业的教育人员有所启示。

一、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其精神文化的需求开始成为人们在新时期生存与发展的主要追求趋向,而旅游行业则随着这种趋向的产生逐渐发展起来。近几年,旅游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其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素质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要想使学生在社会中获得良好发展,就必须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步发展。

而从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结合的教学的必要性来讲,首先,其二者的结合教学的要求源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相关旅游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于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知识、对旅游市场动态的调查研究能力等,而从其理论性知识的内部需求来讲,不管是要旅游市场动态还是管理问题都需要学生实际地去接触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有效掌握。

其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二者结合教学还是由当前时期旅游行业的需求所推动的。就目前来看,旅游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正在逐步地趋于完善,其专业的管理人才要能够对旅游景区、旅行社以及酒店等相关的旅游工作做到熟练的把握与操作,才能够真正地满足旅客的旅行需求,进而使旅游行业实现进一步地发展。而旅游行业对于管理专业的操作能力的要求则使得专业教学必须实现在知识应用方面的发展,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在当前时期不能够再仅侧重于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还必须做到对于实践教学方面的倾斜。

二、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的相关策略

当前时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其在行业中获得良好发展的必要保证,相关院校必须努力地推动其理论与实践二者的有机结合教学。本文下面就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谈论一下结合教学的策略:

1、建立健全旅游专业实习基地

管理专业教育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必须帮助学生实现对各项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而实习基地的建立则是其实际操作的必要途径。首先,旅游专业的院校必须在校内建立健全专业的实习基地。一方面,院校应该为学生建立专业的管理实践模拟实验室,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借助模拟手段及时地达到对每一阶段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演练。另一方面,院校还应该建立专业的现实实习场地,并为学生配备相关的摄像机、照相机等专业设备,同时帮助学生在实习场地中利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实际的人际关系处理工作等。其次,旅游院校还应该就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需求,来与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风景区等建立必要链接,为专业的学生提供进行实训的机会,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掌握未来的执业能力。

2、充分发挥专业教师教育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其具体的教学水平都决定于其教育人员,因而,在进行理论与实践二者结合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借助于专业教师的力能来实现。首先,院校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的继续教育,并为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构建主题论坛等,使教师获得高素质的理论与实践二者结合教育的能力,并引导教师进行专业市场就业调查,通过薪酬奖励等使教师意识到进行二者的结合教学的必要性。其次,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安排的过程中,还应该从具备旅游管理的摄影、导游等实践技能的比赛,引导学生考取旅游专业导游资格证、餐饮服务技能证等多种证书来帮助学生对其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进而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达到对于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同步培养。

三、结语:

旅游管理的相关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经济发展;财务管理

[作者简介]谢迭理,海口经济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硕士,海南海口570203;万新焕,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会计教师,讲师,海南海口570228

[中图分类号]F2.6;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1-0018-03

近几年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使之在海南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尤其是2010年1月国务院宣布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纳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旅游业更是成了海南重要的经济支柱。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和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旅游企业,要进行经济核算,也要讲求经济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加强科学管理。旅游会计作为旅游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旅游会计是专门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的一门专业会计学,它把会计的基本原理同旅游企业的业务实践相结合,突出行业特点,系统研究旅游企业会计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海南旅游企业亟需培养旅游会计专业人员,以更好地服务于海南旅游企业。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 海南旅游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对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据笔者网上搜索,我国有些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比如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和安顺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导游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旅游企业财务管理,而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的导游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还设置了旅游企业会计基础。青岛恒星学院的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设置了企业财务管理,在酒店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中还设置了饭店会计,旅游管理专业同样地设置了财务管理学和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课程。但是海南各个高职高专院校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近几年在海南政策以及海南省教育厅、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海南省旅游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旅游专业的教育得到了有序、快速的发展,但是作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会计教育却没有相应地跟上。在旅游相关专业中,只有少数几所院校比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和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设置了酒店财务管理课程。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发现海南高校的旅游相关专业开设旅游会计课程。有些虽然开设了《基础会计》,但是由于聘请的外聘会计老师是一般是会计事务所和其他行业的会计部门的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没有聘请旅游行业企业的资深会计人员,导致在教学中没有注意与旅游管理专业的结合,教学没有紧密地联系旅游行业的特点,更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专业相联系,从而导致目前海南旅游企业所招聘的会计人员对会计知识非常精通,但对旅游知识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对旅游知识一窍不通。到旅游企业工作后,单位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培训或者是以老带新,这样无形之中增加了旅游企业的管理成本。所以,旅游企业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有在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

(二) 专业课程设置忽视了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往往重视通用型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淡化了特殊行业尤其是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在提高学生对特殊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等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方面的教育有明显的缺失。海南省各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于服务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对用人单位有什么样的会计岗位、企业需要哪些职业技能却并不了解。海南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非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没有对旅游会计课程的建设。由于院校不开设旅游会计课程,教师没有了研究基础,也就没有旅游会计的相关研究,更不用说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到现在为止,笔者在中国知网上还没有看到关于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的文章,只有关于旅游会计的文章,也不到5篇:《旅游会计》的教学体会(郭康,2008)、《旅游会计》在旅游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不同点(袁三梅、周坚,2009)、新会计准则下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与改革(徐雪,2009)、简析我国旅游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范碧辉,2010)。关于旅游会计方面的教材也只有几本,如:旅游会计学(龙京红,2006)、旅游会计学(谷卫。2007)、旅游企业会计(王学军,2009)、旅游企业会计实务(赵恒伯,2007)等。而这些数量不多的旅游会计教材大部分仍然是单纯的会计,没有很好地将旅游行业与会计结合起来,没有以旅游行业为蓝本导入会计学原理。这导致了目前发展迅速的旅行社、酒店、饭店、旅游景点等对旅游会计专门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相悖发展。

(三) 海南旅游会计人才的现状

海南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培养都基本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施中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据笔者调查,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各高职院校确实能够做到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但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方面由于海南各个企业财务部门设置的会计岗位不多,一个财务部门不可能容纳几十个学生,更不用说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招生火暴,有的院校每一届招生都达到几百名;另外一方面海南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会计资料对每一个旅游企业而言都是商业秘密,一旦泄密,对企业的影响很大,因此,一般企业也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从而导致海南各高校的会计专业主要还是以校内实训为主,即使是在校内实训,由于时间的限制,实训教师在选择模拟资料的时候也只能选择一个行业的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资料编制会计实训的案例,一般都是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蓝本编制会计案例资料,很少有学校的会计实训是以旅游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蓝本来编制会计实训案例的。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会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一) 海南省旅游企业对会计人才重视不够

由于近两年海南旅游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纷纷诞生,很多中小旅游企业的产权和所有权是统一的,这样,业主独自控制企业,完成资金管理活动。这些旅游企业以及相关的酒店、饭店等由于其规模小,根本不重视会计岗位的设置,不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甚至有的企业就根本就未设会计岗位。由于其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低,导致会计处理混乱。据笔者调查发现,一些旅游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科目还是旧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大

力培养旅游会计人才。

(二) 海南对现有旅游业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海南在会计继续教育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针对特殊行业进行继续教育,一般都是所有行业的会计人员集中在一起学习。继续教育教师在进行培训的时候都是笼统地对会计的前沿问题或者是一般企业的特殊问题进行讲解,没有针对旅游行业的会计人员就旅游和会计的前沿问题进行专门培训,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会计继续教育中没有得到实质性收获,其业务素质也没有得到提升。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 加强旅游会计课程建设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我国重点旅游区之一。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到2010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动,海南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不起眼的小行业发展成为领跑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各项经济指标逐年增长,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海南旅游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9年底,海南全省有星级旅游饭店238家、旅行社248家、旅游从业人员16万人、各类旅游景区(点)55家。2009年海南旅游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接待国内外游客2250,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1.72亿元。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海南酒店、饭店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机遇。海南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对旅游会计人才的需求,海南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培养人才的重任。

(二) 加强旅游会计人才培养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

我国的旅游企业虽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出现了重业务轻财务的现象,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精通旅游和会计的旅游会计人才,从而导致旅游业务和财务相互脱节。由于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和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有着明显不同,要了解旅游产品经营活动,必须熟悉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与价值运动规律,否则就难以判断旅游产品价值运动的经济实质,不能合理地反映经济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因此,必须加强对旅游会计人才的培养,从而提升旅游企业财会队伍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徐京耀,冼永光.职业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

[2]赵峰.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1).

[3]杨江伟.旅游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以旅游上市公司为例[J].四川烹任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