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务软件公司;合作方案设计;利益需求

作者简介:骆从艳(1981-),女,湖南郴州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讲师,中级会计师。(浙江 绍兴 3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研项目“民办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11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25-02

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过程中,民办高校与财务软件公司的合作和其他企业的合作相比,更具优越性:可以提高企业的信任度;通过一对多的合作,从数量上降低寻求合作伙伴的压力;能激发企业合作的主动性。同时,合作还符合合作各方的利益需求;财务软件公司在数量上亦具备充分性,能保障合作的需求。因此,从理论上讲,财务软件公司是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最佳选择。然而能否使这种理论的最佳选择变成实践的最佳应用取决于合作各方对待合作的态度能否从被动的配合合作上升到积极的推动合作,而促使这种转变的关键因素则是合作能带来利益的多少。当利益达到合作方的期望值时,转变即发生。每个特定企业对利益的期望值可能不一致,因此,在进行合作方案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合作各方一般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创设更多的利益增长点,推动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一、基于合作各方一般利益需求的合作方案设计

1.合作各方一般利益需求

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涉及民办高校、财务软件公司和购买财务软件的企业三方。三者在合作中的利益需求各不相同。

(1)民办高校的利益需求。民办高校在校企合作中是倡导者,其追求的利益是:

表层利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就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其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即学生的就业情况。能否有好的就业,还看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目前,对于实际操作能力是会计毕业生最应具备的能力,而对于目前会计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1]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

深层利益――拉动招生,为办学资金筹集提供保障。让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就业本是每个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最基本的目标,然而就业对于民办高校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影响。由于民办高校办学资金80%来源于学费,[2]良好的招生情况即是办学经费的保证,是关系学校命运的核心问题,尤其在高校不断增多而生源总量不断减少的当前更是如此。然而招生很大程度上受就业情况的影响,好不好就业往往是学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关键影响因素。

(2)财务软件公司的利益需求――扩大软件销售。财务软件公司作为营利性企业,其目标是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财务软件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销售软件产品获取利润;二是提供服务获取利润,如IT规划、企业培训、IT应用集成、实施服务等。但其一系列的服务可以说都是其软件产品的衍生业务,只是有些是为了达成产品销售提供的前导服务,有些是产品销售的后续服务。因此,软件产品销售利润是财务软件公司的基本利润源,其业务的开展都应服务于产品销售的目标,校企合作目标亦如此。

(3)购买财务软件企业的利益需求――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的人员。购买财务软件企业追求的是财务软件的良好使用并优化其管理平台。这需要有两方面的保障:一是软件本身的功能设计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且后续服务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应由财务软件公司来保障。二是配备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的人员。这一点需要企业自己来解决。

2.基于一般利益需求的合作方案设计

综合各方的一般利益需求,合作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

方案功能说明如下:

(1)实现软件对高校的直接销售。增加财务软件公司软件销售利益。

(2)提高将软件销售给企业的可能性。通过销售教学用财务软件,将培养大量熟悉公司软件的专业人员,这就使财务软件公司在向企业销售产品的同时还能提供专业人员的服务,正好满足企业对熟练操作财务软件人员的需求,从而能增强销售实现的可能。

(3)创造潜在的销售机会。合作高校学生毕业后所任职企业如需要购买财务软件,这些学生对财务软件公司而言就是无需支付广告费的活广告。对任职企业而言则是软件操作培训费的直接节约。

(4)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就业。借助财务软件公司平台接触企业,能避免直接接触企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实践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积累资本。

(5)实现学生的直接就业。派往实习的学生如果各方面符合企业或财务软件公司的需求,被企业或财务软件公司录用,就实现了学生的直接就业。

(6)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购买财务软件的公司对熟练操作财务软件人员的需求。企业满足这一需求的途径很多,可以直接公开招聘,但需支付较高成本且可能不够专业;可以选派人员进行针对培训,但需支付培训费用并耗费时间;可以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但需支付一定培养成本且培养周期长。如委托财务软件公司寻找,现成的专业人员不仅更具针对性,还无需时间等待,而且实习学生的人工成本也相对较低。

二、基于拓展利益的合作方案设计

1.利益的拓展

(1)民办高校的拓展利益。

1)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指标很多,良好的就业情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此外还有诸如师资队伍情况、学科竞赛情况、学生的学习风气等等。而且这些指标最终还将影响就业情况,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尤其关注的。

2)增加经费来源渠道。目前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学费、投资者投资、社会捐赠。这些渠道的共同点是都受制于外界因素。如何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开创新的经费来源渠道也是民办高校思考的问题,比如承办一些社会类考试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2)财务软件公司的拓展利益――增加服务收入。产品销售是一次性的利益获取,而服务才是长期的、持续的利益来源。如何维持并扩大服务收入是财务软件公司关注的焦点。除了直接基于产品销售的产品实施及后续维护服务外,财务软件公司还开创了许多其他的服务项目,如IT规划、企业培训、IT应用集成等。对于这些服务,很多财务软件公司都采取了独立办学的方式来进行,如金蝶公司的金蝶顾问学院、用友公司的用友管理软件学院。而教学内容的教授方式总体有两种:一是网络教学,即将课程内容公布在网上,学员自行通过网络获取并学习;二是实体教学,即设立固定的场所,配备相关的教学设备、资料,学员到相应的地点与老师进行面对面学习。无论是网络教学还是实体教学,都需要耗费公司一定的财力进行前期的投资和后续的维持费用。能否在获取服务收入的同时,降低服务的成本以及开辟新的服务项目是财务软件公司拓展利益的关键所在。

(3)购买财务软件公司的拓展利益――操作软件人员知识的持续更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软件产品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中,企业购买的财务软件也需要在后期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这就要求相应人员的知识也要及时更新。如何及时地保持相关人员知识的更新又能尽量节约更新成本,也是企业拓展利益的关键所在。

2.基于拓展利益的合作方案设计

综合合作各方拓展利益,合作方案设计如图2所示。

此方案的功能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合作各方的一般利益的满足,图中以虚线表示;第二层次是合作各方拓展利益的满足,图中以实线表示。第一层次功能说明前面已经介绍,此处就第二层次功能详细说明如下:

(1)通过合作办学,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所谓校企合作办学是指财务软件公司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高校的教学。高校教学是主导,财务软件公司参与教学。参与的方式为:

1)邀请财务软件公司人员对高校从事会计信息化教育的教师进行软件知识更新培训,并支付一定费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软件产品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中,承担知识传授任务的教师必须保持自己知识的更新与信息技术、软件产品的更新同步,这是对师资素质的起码要求。教师知识的更新离不开学校大环境的支持,除了提供相应的设备、图书资料外,还需要有后续教育的机会。

2)邀请财务软件公司人员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并支付一定费用。就专门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邀请财务软件公司人员参与学生学科竞赛的辅导,并支付一定费用。学科竞赛是体现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就财会专业而言,会计信息化竞赛是目前主要的学科竞赛。而这些竞赛又往往是以某一个财务软件为平台,因此,邀请财务软件公司人员共同辅导是一种有效的辅导方式。

4)把培训人员请进学校,只需要支付培训者的人工费,无需支付场地费、差旅费等,在保证教师知识先进性的同时还可以大大节省后续教育支出;邀请财务软件公司人员进行讲座可以优化学习风气,学科竞赛辅导可以提高学校学科竞赛水平。这些都将有利于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改善。

(2)通过合作办学,为财务软件公司开创新服务的项目,增加服务收入。由财务软件公司独立办学到合作办学,是其服务项目的一种创新。由于都是有偿服务,因此,可以直接增加其服务收入。

(3)通过合作培训,为民办高校开创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合作培训是指高校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面向企业或社会人员进行培训。具体操作是:由学校提供培训的场地、设备由财务软件公司提供培训内容和资料,培训人员可以由财务软件公司自己派遣,也可以聘请高校相关教师担任,由企业或参加培训的社会人员提供一定的培训费用,该费用包括场地、设备使用费,培训人员报酬等。合作培训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就是增加其现有资产的利用率,获取相应使用费收入并增加教师的收入。这对急需资金的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是一种经费的补充。

(4)通过合作培训降低财务软件公司的培训成本。合作培训中,财务软件公司只需提供培训内容和资料及培训人员,无需提供培训所需的场地、设备等支出,相比独立办学成本低得多。

(5)通过合作培训保持操作软件人员知识持续更新的同时还可以节约企业的成本开支。通过对现有员工的持续培训,在更新软件的同时保持人员操作技术的更新,而无需额外增加人员,从而降低人工成本。此外,根据企业特殊需要开展的培训,通常需要企业自己提供场地和设备。而通过合作培训,将培训地点转移到民办高校,通过支付培训费的方式进行培训,企业可以节省场地、设备费用。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30-02

一、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兴起背景

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发展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相关的实践岗位越来越注重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但是,目前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依然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习―实践”相分离的机械化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往往会出现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理论性较强但缺乏具体实践能力的学科型人才;另一种是实践能力较强但缺乏理论指导的技术型人才,无法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双向型”综合人才。

基于这种培养弊端,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注重将企业、学校、个人三者的要求与能力有效结合,充分考虑企业的人才建设需要,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制订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同时可以到企业中去进行具体的实践,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完美融合。

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进步,高校相关的建设专业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日益重视。由于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型人才缺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便发挥了重要的建设作用。

1.充分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发展。在校企合作建设方案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建设资源、资金支持、技术保障以及实习基地等。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企业与学校的长效发展机制。学校在享用企业支持的同时也要充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根据企业的人才应用类型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这一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高校建设资源短缺、实习机会与实习基地不足的发展难题,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保障。

2.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难题。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建设的深入演化,我国的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就业难、难就业”成为了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就业问题。尤其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这样的应用性专业而言,国家需要大量的园林人才,拥有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但是本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大多存在专业能力不足、技术缺乏等发展缺陷。基于目前的种种发展问题,有必要采用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以及社会岗位的具体需要,高校组成学生发展队伍,与具体的建设岗位签订人才“订单”,实现一项或几项技术的专门化发展,不仅为企业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专业化人才,促进了学校专业的整体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高校学生的就业难题。

三、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问题

1.根据现实需要制订未来发展计划。在进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确定好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为了避免有效的资源浪费,学校应该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对企业以及社会要做深入调查和研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问卷调查、校园招聘会、企业讲座等,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岗位的要求进行充分的了解认识,在空缺人才以及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深合作力度。

2.专业化教师资源缺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建设者和帮助者。目前,高校的教师多为高学历、高院校出身的优秀教师,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活跃的教学思维,但是却缺乏具体的实践能力。对于风景园林专业而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常常会有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情况,如果教师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又不具备实际的操作技能,将会阻碍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的签订以及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有效学习。

3.开发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定向培养。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更好的实践,尽管人才的定向培养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培养性,但是定向性人才培养可以更快、更稳的促成和实现专业化人才的有效养成。风景园林专业一般都开设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的高校,为学生的实践基地搭建了更加有力和广阔的平台。在实践基地建成之后,学校与企业可以指定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技术人才,消除人才流失的困扰以及提高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四、风景园林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

1.根据现实社会需要制定未来发展规划。社会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的,风景园林专业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为了避免有效资源的过度浪费,学校首先要有充分的社会调研,可以利用“校园招聘会”、“企业讲座”、“调研报告”等,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充分了解,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适合企业要求的专业化人才。例如,风景名胜区规划、园林建筑设计、景观生态学都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热门发展方向,所以,学校可以针对具体的发展要求,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培训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投身于实际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2.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增加具体实践机会。风景园林专业不同于一般的学校专业课学习,由于生态植被的生长存在季节性与周期性,所以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实践的时间,争取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可以实行“阶段性教学”模式,将不同的专业课按照课程种类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时间,在一门专业课结束之后,及时安排学生的具体实践操作,充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春季是植被生长旺盛的季节,所以实践课可以集中安排在3―5月份进行,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次性完成实地考察、设计图制作以及具体规划建设过程。

3.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人才的“定向性”培养。虽然人才“定向性”培养目的性比较强,缺乏灵活性,但是“定向性”的人才培养可以加速实现专业化人才的养成。很多高校开设风景园林专业,高校所在区域都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利用经济区域的优势,与更多的优势对口企业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有目的和有方向地培B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能有效的提高单位用人的成交率,学生顺利就业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能从心理上提高其自信心,使其能很快的适应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对学校和企业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校优化考核,及时制定利于就业的政策,企业也能降低招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培养“教、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所谓“教、做”一体化的教师团队就是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自身技术能力,充分掌握风景园林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知识,并且要具备系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教授表达能力。因此,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召开相关专业课程研讨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园林专业竞技大赛以及深入教学基地进行具体的实践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完善教师的激励与奖惩机制,对实践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惩罚,或者让其深入企业实践基地进行实地学习,不断增强教师的薄弱技能,为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开发稳定的后备建设资源。

五、结语

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最终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订单式”人才建设体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不断完善与融合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是现代化园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化应用型园林人才。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方案范文第3篇

郑州铁路局党校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 案例教学法符合新时期我国企业党校教学的需求,与我国企业党校学员相切合,是实现我国企业党校教学课程开展目的的重要方式。企业党校课程教学人员要保证案例教学设计具有真实性和引导性,在具体的教学课程中要适当的安排企业党校培训人员的规模,并且科学化的对人员的座位进行安排,创建良好的党校学习氛围,最终还要对党校案例教学开展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于受训人员的培训质量进行评判。本文就是对案例教学法在企业党校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显分析,希望对相关的教学人员有所帮助,提升企业党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企业党校教学;实施

0 引言

案例教学方法在企业党校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以往企业党校教学的开展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党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方法太过于老套,只是死板的讲述相关的知识,培训人员被动的接收,导致企业党校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将培训人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出来。案例教学的运用能够对此不良状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使得培训人员在问题的探索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且懂得如何运用。

1 企业党校教育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1 案例教学方法符合我国新时期企业党校教育培训需求企业党校课程开展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使得培训人员得到全面性的发展,企业党校教学课程开展注重培养培训人员的能力,在企业党校实际教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该内容为教育的核心,将对培训人员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能力有效的融合,不仅仅需要企业党校受训人员对于理论知识能够良好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切实的提升受训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其能力的提升,这是我国企业领导行政人员提升行政力的必要需求。企业党校教学的开展需要牢牢的抓住这一点,使得企业的受训人员能够在理论知识学习和相应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企业党校课程的开展并不是某一时间,或者是某一阶段需要落实的内容,而是需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的,案例教学方案应用案例进行教学课程的开展,与企业党校教育培训需求完美契合。

1.2 案例教学方法适应企业党校受训人员的特点目前,企业的领导队伍有着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很多企业领导人员本身具有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都十分的良好。一些领导人员不仅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还具有深厚的经验累积。对于这样的人员进行培训工作的开展,仅仅依据以往的填鸭式的企业党校教学方式,是不能够满足培训人员的需求,同时,与学员具有的特点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对此进行有效的改善,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全面的调动受训人员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将学员的思维高速运转,将学员本身具有的创新能力运用。我国一些企业党校教学课中已经引入了案例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成效[1]。

1.3 案例教学方法是企业党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方式以往企业党校在长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一套与企业发展企业党校教学课程相符合的教学理念,以及党校教学课程开展的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企业党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党校受训人员的实际需求。具体的阐述,就是企业党校教学的教学方式太过于老套,教学方法并没有体现多元化的特点,受训人员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很多受训人员甚至对党校教学课程的开展存在严重排斥的心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问题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知识的传授,对于实现企业党校教育目的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2 案例教学设计和实施

2.1 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基础。选择好的教学案例,对于案例教学法在企业党校教学课程的开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同时案例涉及到的内容要十分的广泛,并且案例要具备高度的综合性,使得企业党校学院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教育知识的重点,并且获得重要的教学信息。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保证案例具有真实性,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转变为企业党校的教学资源,使得培训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情景转变,由教学课堂转变为案例生活情境,使得受训人员站在第一角度去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积极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所以,教学案例必须要具备真实性,教学案例的选取要考虑受训人员的实践,站在学员的角度确认教学案例选择的合理性[2]。

2.2 案例教学实践淤受训人员的规模以及座位设计。受训人员的规模和座位设计,对于案例教学法在企业党校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有着巨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能够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也关系到党校教师与学员之间的良好互动性。受训人员的规模必须要控制在三十人左右,学员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教学课堂问题讨论的效果。座位的设计要打破传统党校教学模式的限制,可以应用分组的形式,也可以将学员以U型排列,党校教师可以与每一个学员实现良好的互动,也能要学员感觉到教师对其的重视,能够加强学员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提升教学成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于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党校教师是教学课程开展的引导人员,要给予学员更多的鼓励和激励,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激发,使得学员对于企业党校课程学习的热情一直得到保持。教师在实际课程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每一名学员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尊重学员在党校课程开展中的主体地位,不能限制学员的思维模式。盂做好教学评价。教学课程完成后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党校教育人员要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寻导致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对其进行有效改善,下次教学课程开展要极力避免。对于学员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对于其中的薄弱环节给予高度的重视,将此作为后续课程开展中需要注重的关键内容。

3 结语

案例教学方法在我国企业党校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与学员自身的特点,企业党校教学课程开展的需求相符合,对于实现企业党校教育培训的目的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党校教师不断的加强教研力度,使得案例教学方法在我国企业党校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加的广泛使用,将案例教学法具有的优势全面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教学现状 档案管理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075-02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如:教学文件档案、学生学习档案等。教学档案不仅反映了整个教学过程,还体现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与普通高校相比较,高职院校的教学档案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档案来源的复杂性;第二,教学内容的变动性;第三,教学周期的差异性。在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要将教学档案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把握好教学档案管理趋势。

一、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影响

(一)拓宽了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内容

在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要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共同合作,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研发专业课程。新的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中包括以下三个内容:第一,教学管理档案;第二,教学改革档案;第三,实践教学档案;第四,社会服务档案。以往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内容较为单一,仅仅涵盖了教学管理档案。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内容的不断增多,这便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对接,使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更好、更快地进入到实习工作岗位中。

(二)增加了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难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校企合作的不断推行,无疑增加了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难度。校企合作拓宽了档案收集的范围。在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中,校内是档案收集的源头,然而,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档案收集范围开始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国内走向国外,这增加了收集教学档案的难度。同时,校企合作增加了教学档案的数量。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日益增多,他们会觉得力不从心。为了缩减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高职院校开始引入电子化教学档案。但是在大量教学档案被录入到电子系统中时,会需要很多的工作人员,这使电子档案被篡改的概率增加,无法保证电子教学档案的真实性、原始性。除此之外,由于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特殊性,因此每个专业所使用的电子教学档案系统并不一致。不一致的电子教学档案系统导致系统之间难以兼容。电子教学档案往往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还是不太认可电子教学档案系统。再加上电子教学档案系统缺乏法律的支持,因此,其无法被广泛应用到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

(三)增强了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应用价值

与一般档案相比较,高职院校教学档案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内容的不断拓宽,增强了教学档案的应用价值。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推行校企合作,旨在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技术型人才、服务型人才,这吸引了很多企业,它们开始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中既要将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记录下来,还要将最终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记录下来。这些档案为日后研究、开发项目提供了参考性的价值,防止犯同样的错误。

二、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趋势

(一)不断健全、完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体系

近几年来,为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很多高职学校开始与当地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实习的平台。在实习中,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校企合作视角下,加快了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的建设步伐,构建与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相符合的档案管理体系。首先,在此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档案意识得到了增强。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很多教师往往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获取教学改革需要的经验,由此可见,教学档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构建专业的、高水平的档案管理队伍。高职院校的档案业务量大,再加上近几年来电子档案的d起,这无疑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并对他们的工作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会专门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在培训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最后,研发教学档案信息系统,并将该系统投入使用到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校企合作背景下,很多教学档案应运而生。此时,高职院校开始研发教学档案信息系统,旨在长久地保存教学档案,提高了教学档案的管理效率。

(二)动态化管理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流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管是制订教学计划还是实施教学计划,不管是监控教学过程还是评价教学结果,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导致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开始向着动态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所谓动态化管理是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要与教学步伐保持一致,此过程更加突出了采集教学信息的即时性。同时,在新的背景下,收集教学档案、整理教学档案、归档教学档案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电子管理系统推动了教学档案的生成,并完成教学档案的一系列工作。当教学任务结束之后,教师事先备好的教案、学生作业、学生评教等都被录入到电子管理系统中,这实现了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动态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动态化缩减了档案管理的程序,保证了教学档案的真实性。

(三)开发、利用教学档案成为主要趋势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过于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忽视了教师的技能水平。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仅仅是知识型队伍,而不是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在校企合作的视角下,高职院校要转变教学模式,并改变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这样一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时候,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当地政府部门聘请优秀人员兼职本学校的教师,由于他们的工作经历、学识不同,因此他们开发、利用教学档案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利用教学档案时,兼职教师要求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最原始的教学档案,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按照他们的要求编写参考资料。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越来越多,这些机构需要学生提供最原始的教学档案。当前,校企合作的规模日益扩大,高职院校要联手本地的企业研发实习项目,研发过程中,企业与高职院校都要分析与技术相关的数据,因此,开发、利用教学档案成为主要趋势。

三、结语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加。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仅仅局限在校内,然而,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还强化了教学档案管理的难度。对此,高职院校要结合新的形势,寻找管理教学档案的有效途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明确掌握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方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以此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教学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尹泊生.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4(11).

[2]杜玉林.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学园,2014(8).

校企合作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弹性学制 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理论知识的单一化和市场经济的复杂化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对学校提出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素质的思考。20世纪末,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崭露头角,并逐步发展起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些工科院校逐渐开始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新兴的独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和研究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我院自办学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在:邀请行业、企业[柳州五菱汽车公司、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等大中型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和审核工作;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作为我院毕业实习与设计指导教师;2010年我院第一次教学工作大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举办人才培养论坛,共同商讨校企合作,人才共育。虽然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在合作中也发现不少问题。由于校企合作的支撑体系尚不完善,总体上独立学院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此外,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高校包括我院目前普遍实行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传统学制,学习的期限、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基本上由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制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传统学制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出现越来越明显的缺陷:其一,忽视学校主体地位;其二,忽视职业学校学生差异性;其三,忽视专业的特殊性;其四,忽视市场需求的复杂性。这样,就使得学校办学被动、呆板,教师职业技能提高缺乏保障,教师上课缺乏动力,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针对这些现象仅靠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下进行小范围的改革,如进行单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等是行不通的。高校亟须在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后建立新的教学机制,应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企业建立学习制度――弹性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可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校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类合格人才。同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宽松的学习、就业、培训的环境和机会。这样既可以满足社会、企业、市场的需要,又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逐步建立起学校企业之间、学校社会之间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部门应颁布相应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制度

弹性学制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产物,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教育部门应在企业参与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包括指导思想、实施方法、实施步骤、实施原则、证书的认可等内容的总的指导性的实施方案,用以指导、规范弹性学制的实践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和各学校也要在国家弹性学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制定适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弹性学制的顺利运作。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有关弹性学制的管理制度,对弹性学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学制类型、学籍管理、证书的社会认可等作出明确规定。

二、学校应推行学分制与证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必须推行学分制与证书教育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既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又可以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学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制定学分,颁布学分制度,并与证书教育制度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通过考试,积累学分。各单科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代表各单科水平(能力)的单科证书,各单科学分累计达到相应的总学分时即可获得相应专业的技术等级证书或相应学历的毕业证书。学分制与证书教育制的结合,符合弹性学制的要求,既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促进学校办学的多元化发展,体现出企业的需求,增强办学的灵活性。

三、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校企合作特色课程体系

学制的变化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修订相应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其中方案的制定应由学校、企业两方面共同完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满足不同类型学制的教学、学习的需要,并且要按照“目标明确,学制灵活”“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两种类型模块式课程体系:一种类型是完成某种专业学习的基本课程模块,包括必修文化课、必修专业课、必修专业技能课、选修文化课、选修专业课、选修专业技能课等课程类型的模块体系。这种课程体系是一种水平标准化课程体系,旨在衡量学生的文化和专业水平,保证毕业生质量,能及时服务于整个市场经济,同时为学生第二职业的选择提供应用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另一种类型是便于分阶段学习的多样性的学制型课程模块,按学制分为一年制、二年制至五年制等不同类型。两种类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寓统一性与灵活性于一体,既相对稳定又富于变化,相辅相成,互相照应。

四、严格过程管理弹性学制的灵活性,加强考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