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变异的概念

统计学变异的概念

统计学变异的概念

统计学变异的概念范文第1篇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的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的学生,采用整体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9%。其中被试的年龄在11-17岁之间,其中95.4%的被试为汉族学生(n=472),4.6%的被试为少数名族学生(n=23)。被试的其他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被试的基本信息(n=495)

2.研究方法

A.研究工具

(1)学业自我概念问卷

本研究采用郭成(2006)[3]依据的青少年学业自我问卷修订而成的《学业自我概念问卷》。学业自我概念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分为一般学业自我、一般学科自我和具体学科自我。此修订版的问卷在具体学科上只有三门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和英语),即3个维度。共24个题项。问卷采用5级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为1~5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业自我概念水平越高。本研究中选取其中的语文自我概念部分进行施测,内部一致性Cronbach alpha系数为0.914。

(2)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为收集被试对象(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七、八、九年级学生)期中考试中语文成绩。将成绩标准化,求出Z分数,以Z分数作为学业成绩的统计指标。

B.统计处理

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495份,然后进行问卷编号,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使用SPSS19.0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的现状

本研究使用的《学业自我概念问卷》采用的是1-5的五点记分方式,以单题平均数3作为比较标准。由表2可知语文自我概念高于3分,由此可知本样本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文自我概念处于中上水平。

表2 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的描述性统计(n=495)

2.2 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在人口学上的差异

初中生在语文自我概念在家庭所在地(t=-1.252,p>0.05)和年级上(F=1.106,p>0.05)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在得分数上,农村中学生语文自我概念比城市学生高,年级越高初中生的语文自我概念得分越高。(见表3)

表3 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n=495)

2.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与语文成绩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中,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与语文成绩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r=0.048。但是进一步地分析中,以语文成绩为因变量,语文自我概念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中,并没有发现语文自我概念能够显著的预测语文成绩。(见表4)

表4 学业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一种知觉,而学业自我概念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对自己学业能力的一种知觉。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学业自我概念往往存在很大的波动和变化。本研究对初中生的语文自我概念的现状分析表明,语文自我概念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并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语文自我概念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这和以往的研究基本一致。女生对语文和英语的自我评价更高[4]。在生活中我们已经能够明显的感知到男性和女性在自我认识和评价差异非常大,反应在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上,就是男生和女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业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存在差异。同时,在对学业的自我评价和感知中,我们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语文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在语文自我概念上独生子女又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存在一些出入,李辉云和邓燕燕(2015)[5]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具体学科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独生子女在具体学科自我概念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概念存在差异,也说明了学业自我的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的家长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使独身子女更容易得到父母的喜爱,父母对他们表现出较多的情感温暖[6]。在相关分析语文自我概念与语文成绩显著的相关,但是从相关系数来看,相关度不高。而且,在回归分析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语文自我概念能够显著的预测语文成绩。

四、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本研究发现初中生语文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语文自我概念存在明显的性别和独生子女差异。女生的自我概念比男生高,非独生子女的语文自我概念比独生子女高,同时,研究也发现语文自我概念与语文成绩显著相关,但是语文自我概念并不能有效的预测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谢亚静, 王卉, 刘华山. 学业情绪、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C]// 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2012.

[2]黄吉迎.初中生学习自我监控、人格特征与学业成绩关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4-116.

[3]郭成, 何晓燕, 张大均. 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 2006, 29(1):133-136.

[4]徐富明, 施建农, 刘化明. 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 16(1):59-62.

[5]李辉云,邓燕燕.农村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发展特点--以广州市郊区两所农村中学为例[J].考试周刊, 2015(43):180-182.

统计学变异的概念范文第2篇

同时,众多的应用系统所带来的身份的认证和管理的复杂性既使得管理成本不能降低,又使得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可整合性降低,这已成为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在。因此,要想改变电子政务信息化水平的现状,整合信息资源,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必须建立一个公共数据平台,它是在政府部门原有的各业务系统层面上搭建的一个高层应用平台,将各业务系统的异构数据集成应用,向下屏蔽各异构信息源异构性,向上提供数据集成基础服务,实现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和数据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规范的信息管理。近年来,随着语义Web的发展,其核心技术本体在数据集成方面得到了应用。本体作为共享领域概念模型,可以通过定义领域内一致的术语和术语间的关系来描述异构信息源的语义信息,从而消除异构数据源的语义冲突。

在国外,对本体的研究较早,本体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相比国外,国内对本体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是在电子政务方面,缺乏一致的本体模型,相关的应用也少。目前,本体技术很少在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因此,如何把本体技术应用到电子政务异构数据管理集成中,采取何种策略进行构建,消除电子政务各信息系统异构数据库模式的语义冲突,从而解决电子政务中异构系统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以便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电子政务与本体

1.1电子政务与本体概述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广泛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内部和外部(社会)的责权与职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硬件和软件技术进行集成、整合、优化、重组,做到跨越时间和空间,突破部门分割和传统组织、工作方法与工作流程的限制,力求全方位地、有效地施行与提供安全、高效、优质、规范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本体是为了某种目的描述世界时的一组抽象化概念,并且该组概念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以规范化形式描述的。根据定义描述本体时目的的不同,本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依照领域依赖程度,可以细分为顶级(top—leve1)、领域(domain)、任务(task)和应用(application),这里研究的是领域本体,领域本体由属性、对象、关系和子领域本体组成。引入本体的思想,借助本体对领域知识进行详细描述,以抽象出概念化的语义层次,为进一步研究语义化的信息交互提供了基本的语义层次2J。从形式上来说,本体由概念、关系、函数、公理和实例5种元素组成。本体中的概念可以是一般意义上的概念,也可以是任务、功能、行为、策略推理过程等;关系表示概念之间的关联;函数则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公理用于表示一些永真式;实例是指属于某种概念的基本元素,即某概念类所指的具体实例。

1.2本体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案例

美国印第安纳州电子政府建设是很多文献介绍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利用本体方法建设电子政府数据库J。美国印第安纳州电子政府IndianaFamilyandSocialServicesAdministration(FSSA)本体,属于最上层的域本体设计,它在“家庭与社会服务”这一本体下定义了9个本体(即低收入、处于危险的儿童、精神病与吸毒、弱智、区域健康与人性化服务、医疗补助、政府机构、法律实施及财政),建立了最上层的概念关系,并用图形和箭头形式标示出了各下层本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一个专业本体里所包括的术语。

1.3电子政务中本体的核心概念及抽取方法

目前,大多数本体学习方法和本体学习系统都是直接将术语识别为概念。术语的抽取被认为是进行本体自动构建的关键。针对术语抽取的研究主要有基于语法规则的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ICT—CLAS系统法J。利用语法规则的方法来进行术语抽取具有提取术语准确度较高、处理过程简单、计算量较小、能够有效提取低频术语等多项优点。但是,由于语言学规则本身难以掌握,尤其是针对开放性的语料,语言学的规则更是难以准确应用,利用人工来研究语言学的规律越来越难以实现;使用统计的方法来抽取术语可以高效地识别领域术语,只要一个词在文本集中出现的频率高,就可以被有效抽取出来,可移植性较好。但是,这种方法计算量大,在处理低频术语的时候,效果较差;ICT—CLAS系统法主要采用ICTCLAS系统对内容进行分词处理,然后对分词进行抽取处理,这样抽取的优点是抽取内容比较全面,但效率比较低,并且需要人工手动处理。

以上抽取方法都有优缺点,在本体抽取中单独地使用其中一种方法都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笔者把以上多种方法混合起来,采用程序自动分词合并方式,加入TF—IDF算法,增加对领域术语的相关度的计算,筛选出与领域相关度低的术语,从而提高领域术语抽取的正确率。基本步骤如下:

1)采用语法规则的方法提取相关候选术语;

2)采用程序自动处理方式,对相关候选术语进行分词;

3)采用统计法对分词进行统计,根据频度提取术语;

4)使用TF—IDF算法对提取的词进行相关度计算,求出每个候选术语在政务领域文本中的相关性,抽取出政务领域独占性强的词作为政务领域术语。

2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平台架构

为了确保异构数据获取和更新的准确性,同时又不改变原有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构数据库间信息资源的共享,集成后的数据必须保证较高的集成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这是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

2.1本体模型构建

电子政务中大量不同的应用系统,其异构是普遍存在的,要想向下屏蔽异构数据,建立数据中心,向上提供公共数据平台,就必须构建本体模型对元数据进行抽象概念化处理。电子政务本体构建中的2个核心问题是概念抽取和概念关系的获取,概念抽取是对数据源进行分析,抽取出概念集合和每个概念的属性集合。概念抽取本体有很多方法,可以由领域专家手工进行,也可以利用领域概念词典,自动抽取数据源中的概念。概念关系的获取可以通过2种方法实现,即基于语言规则的方法和基于统计的方法。在对所有数据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中所涵盖的术语,进行概念抽取,定义共享的词汇表,根据相关本体规则进行本体抽象和语义处理。

2.2公共数据平台架构

使用公共数据平台的好处在于所有的共享数据被存储在中心数据库,可以向上层提供统一的数据,便于资源共享和集中管理,而电子政务网内各应用系统中异构数据库就拥有了完全的自治性,这样首先需要对底层异构数据库进行本体抽象处理,向下屏蔽异构数据,然后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和数据同步技术保持中心数据库数据和底层异构数据库数据的实时同步。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平台架构分为应用层、异构数据集成层、本体模型层和异构数据本体库层,如图2所示。异构数据本体库层主要包含各大应用系统异构数据库,通过不同的连接器及适配器向本体模型层提供本体的元数据;本体模型层对元数据进行概念化,按照本体规则进行抽象处理和语义处理;异构数据集成层在本体模型之上利用AGENT同步模块对数据进行交换、同步而实现数据集成,公共数据都集中到中心数据库,向上层提供公共数据平台;应用层主要是用户访问层,针对不同用户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单点登陆。

3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平台设计

3.1构建电子政务领域本体的方法步骤

W3C组织推荐的在语义网上应用的标准本体表示语言是OWL,目前本体的构建方法主要有TOVE法、骨架法、KACTUS工程法、SENSUS法、IDEF5法、七步法等。这些方法大多数是以不同领域为背景,从个案的开发过程中通过逆工程总结出来的J。例如:TOVE专用于构建TOVEOntology,是关于企业建模过程的知识本体;骨架法专门用来构建企业本体;KACTUS是指“关于多用途复杂技术系统的知识建模”工程,目的是要解决技术系统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知识复用问题-l;SEN。SUS法是开发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的SensusOntolo。g)r的方法路线¨;IDEF5法是用于描述和获取企业本体的方法-l。;七步法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的,主要用于领域本体的构建_l。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都不是针对电子政务领域的,没有充分考虑电子政务领域的特点。笔者结合电子政务领域特色,提出基于电子政务业务模型,抽取概念,建立电子政务领域知识本体的方法,步骤如下:

1)需求分析,确定电子政务领域本体应用的目的、范围、表示方法和用途等。电子政务领域本体建设要以应用需求为牵引,要对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本体”(知识体系)进行认真分析,最终达到需求分析的定位准确、涵盖得当。

2)概念化及抽取,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电子政务领域本体的主要概念,确立概念间等级关系,并用精确无歧义的语言加以描述,形成该领域本体的核心语义内容。获得领域信息最根本的方法应该是考虑复用已有本体的可能性。通常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复用已经广泛使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主题词表和分类表。

3)概念间联系,确定电子政务领域本体概念间联系,如属性、种属关系、总体与部分关系、领域中的特有关系;对所收集的名词术语进行规范,罗列重要的词和短语,并将其归类。还要确定概念间结构,定义类别和等级结构。

4)本体生成,采用SFCA算法,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自动生成局部本体,再采用PROMPT算法,把局部本体合并,生成全局本体,存放在本体管理器中。

5)本体编码,利用形式化描述语言对“概念化”的电子政务领域本体进行编码,使机器易于处理,尽量将相关领域已存在的本体集成到要构建的政务领域本体中,既避免重复建设,又可以形成领域内共享的本体。

6)确认、维护与评价。对电子政务领域本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确认和评价,包括本体的清晰性、一致性、可扩展性等;随着电子政务领域知识的增加,本体要不断更新、不断进化,增加本体概念,完善本体概念间的语义关系。

3.2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平台设计

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平台是在原有的各业务系统层面上搭建的一个高层应用平台,将各业务系统的异构数据集成应用,向下屏蔽各异构信息源异构性,向上提供数据集成基础服务,实现电子政务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数据一致性,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规范的信息管理。设计基于本体的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平台,首先研究数据集成方法与本体技术及基于本体的语义集成,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数据平台异构数据库集成框架,基于本体的异构数据库集成框架是设计公共数据平台的基础。目前数据平台的建设主要有3种模式:全局中心数据库模式、数据交换模式和共享数据中心模式。全局中心数据库模式: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各应用系统直接应用于该数据中心之上,逐步取消原有业务数据系统;数据交换模式:保持原有业务数据系统,用数据缓存的模式进行各业务数据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和抽取;共享数据中心模式:原有各业务数据库保持不变,通过触发器或者开发数据接口抽取需要共享的数据,并且进行转换,汇总生成共享数据库。上面的模式各有所长,但也存在不足,这里提出一种统一公共数据平台模式,即制定统一信息编码标准,从而建立核心数据库,存放最基本的公共信息,保留原各业务数据系统。这样公有数据存放在中心数据库,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共享,另一方面各专业数据仍保留在原系统中,保证了数据独立和安全。平台结构如图3所示。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在中心数据库之上,中心数据库中存放的公共数据可以通过数据交换、数据同步的方式更新到各业务系统数据库中,数据的同步更新采用事件驱动方式,通过触发器和AGENT同步模块来更新数据。AGENT同步模块基于本体模型之上,本体模型层对元数据进行概念化,按照本体规则进行抽象处理和语义处理。

统计学变异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化学;概念表征;抽象概念;测验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11-003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提出

化学教学在遵循思维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学生概念的形成发展方面起了怎样的作用,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加以改进?如何缩短这种发展进程,以及有效地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水平?这些都是概念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我国在学生抽象概念学习尤其是电化学概念学习方面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概念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将试图围绕以上问题,根据认知发展的有关理论,采用文献法、实验法、访谈法等,揭示学生在学习以电化学概念为代表的抽象概念时存在的心理认知因素以及学习特点,为电化学概念系统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2、研究思路

2.1 测验编制

本研究主要使用自行编制的测验卷“电化学基本概念测验”。在测验编制过程中,与化学教师、化学教育专家进行探讨,对试题进行了详细论证,保证了测验卷的内容效度。经计算,测验的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765和0.805,基本符合探索性研究的需要。

本测验选取被试200名,分别为:72名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学生(男女比例约为2:1),他们在高三之前初步学习的是铜-锌原电池和电解饱和食盐水,但没有深入分析和理解;88名某师范院校化学系本科一年级学生(男女比例约为3:5),他们已在铜-锌原电池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基础上,经过了大量的练习理解相关概念;40名该师范院校化学系大四年级学生(男女比例约为3:5),他们已在高中的基础上学习了多种原电池和电解池及应用,并从电势的角度理解电池。测验和访谈时间总共为45分钟。

2.2 测验数据处理

根据电化学概念在电化学知识系统中的作用,本研究将原电池、电解池、正极、负极、阴极、阳极界定为电化学基本概念。将“电化学基本概念测验”中的基本概念分三组,分别为: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基本概念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学生以一种表征形式回答且正确给1允错误给0分,用两种表征形式回答且表述正确给2分。数据统计采用SPSS统计处理。

3、研究内容及其结果分析

本研究对“电化学基本概念测验”的总分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具体结果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可知:整体上看,三个年级在三组基本概念测试中表征形式的数量差异不大,其中大一学生表征形式最多。数据显示,每个学生每个概念的表征测试得分均不高,如“原电池/电解池”的表征中高三学生平均得分为2.31,大一学生为2.59,大四学生最低只有2.28。由表3可知:只有高三学生与大一学生在表征形式的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与大四学生、大四学生与高三学生之间表征形式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一、大四学生虽然全面学习过电化学的相关知识,但是他们只是对与高中学过的知识更加理解了,并没有利用大学学习的燃烧电池、电势等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年级学生中存在的迷思概念及三组基本概念表征层次的差异,本研究按照学生理解程度,将学生电化学基本概念的表征分为浅、中、深三个层次。浅层次表征指对概念的外在特征进行的表征,它属于例证性表征,如有学生认为“负极是Zn”;中等层次表征指通过部分例题总结出的规律性表征,如有学生认为“负极指活泼金属”;深层次表征指对概念本质、内在特征的表征,如有学生认为“失去电子的电极是负极”。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年级学生表征形式的特点,并对电化学概念表征作更具体的统计分析。

3.1 “原电池”与“电解池”概念的表征

对学生原电池/电解池的表征进行了分类,将从电池的组成等方面描述的为浅层次表征,从电池的功能角度定义的为中等层次表征,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和能否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等角度定义的为深层次表征,并对不同年级三种层次的表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研究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深层次表征所占的比例越高,浅层次表征所占的比例越低。大四学生低、中等层次表征明显减少;高三和大一学生的三种表征层次的人数差异不大。这说明低年级学生对原电池与电解池的表征层次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稳定的概念认知结构,而高年级对概念的理解相对较为深刻。

3.2 “正极’与“负极”概念的表征

通过测验分析,对学生正极/负极的表征层次进行定义和分类,将根据外部特征的描述定义为浅层次表征,从金属电极活泼性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定义为中等层次表征,从电极反应类型和电子得失角度描述的定义为深层次表征。对不同年级三种层次的表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可见,经过高三复习之后的大一学生和学习了电化学的大四学生对正负极的表征相对较为深刻。高三学生刚刚学习电化学,他们表征知识主要以形象生动的图形和记忆概念为主;经过系统复习后的大一和大四学生以抽象的深层次表征为主。

3.3 “阴极”与“阳极”概念的表征

为了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生对阴阳极概念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差异,将从外部特征描述的定义为浅层次表征,如电极与外部电源的连接方式;从金属电极活泼性变化角度描述的定义为中等层次表征;从电极反应类型和电子得失角度描述的定义为深层次表征。对不同年级三种层次的表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7。

可见,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浅层次表征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三个年级的中等层次表征都比较低,高三和大一学生规律性表征的人数比大四学生多;深层次表征没有表现出随年级升高所占比例越高的现象。不同年级学生对阴、阳极概念的表征程度不一样,低年级学生较多地从与外部电源的连接方式、电极的活泼性等角度表征,而高年级学生较多地从电子得失的角度进行表征。从数据上看大四学生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去表征也比较少,针对这一现象,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补充访谈,发现他们因为修习了学科教学论课程,因而倾向于选择教材上最没有争议的表征形式。

4、结论与启示

4.1 结论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以及访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不同年级在同一概念的表征层次上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经过了_一个发展变化的积累和量变时期,学生对电化学基本概念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现在不同年级学生概念表征层次出现一定的差异,其中低年级学生缺少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表征。

(2)微观过程的认知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表征。对电化学微观过程没有深刻认识的学生,其注意力分散在问题的表面特征上,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其表征也不完善。

(3)在不同阶段的基本概念学习中,大一学生经过高考前的复习,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相对丰富,此时是改善和巩固学生理解概念的重要时期;而对于刚刚学习基本概念的学生,他们对概念的理解相对单一,基本靠死记硬背,或是记下口诀。

4.2 启示

第一,在概念教学中,在学习概念的初期应重视基本概念的建立,以避免学生产生错误概念。教师不仅要把概念看作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而且要视概念教学为一种手段,用于促进学生对关键性概念和概念性思想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要能够识别从具体主题中产生的核心概念、深层内容和原则,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对核心概念的教学进行实践。

第二,为加强学生对电化学微观过程的本质理解,应在进行化学实验并观察宏观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对宏观现象的分析逐步迈入微观世界;另外用形象的图片、模型、动画等形式对微观过程进行模拟,以直观的形式反映微观世界。

统计学变异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认知复杂性;体操运动水平;生活建构;学习建构;自我建构

中图分类号:G804.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10-0069-04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ognition Complexity of GymnasticsAthletes with Different

Athletic Ability, Age and Gender

GU Chang-jiang1,LIANG Cheng-mou2,WANG Chang-sheng2,LI U Gai-cheng2

(1 Taizhou University, Linhai 317000,Zhejiang China;2.Beiji 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ymnastics athletes from provincial professional teams, provincial PE s chools, andPE schools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s, this paper uses BTL -RG cognition questionnaire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cognition compl exity of the gymnastics athletes with different athletic ability, age and genderThe research results on life, study and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various ath letes indicate that: 1)there is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ymnasts wit h different levels and the non-gymnasts in the life, study and self-constructi on; 2)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gnition difference among the players at differ ent athletic levels.3)The cognition complexity between genders is not rema rkable and it is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the athletic cognition ability and theathletic level

Key words: cognition complexity; gymnastic level; life construction; stu dy construction; self-construction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A•凯利(1905-1967)创建了利用认知结构来解释个体行为差异的 理论[1],提出个体的人在认识任何一件事物中都有相应的结构,揭示了个体信 息 加工的内 在机制(思维的二重性 ),并得出对于同样一个情境的认知时,由于个体之间认知复杂性 高低的不同,形成人们在解释和预测事件的结构上存在差异。认知复杂性是指一个人其自身 系统在对事件的解释和预测中所建构概念的精述或简化程度,其最直接的指标是一个人的自 身系统中建构概念的数量。1955至今凯利认知复杂性理论[3] 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 的研究 和应用,在体育领域中以认知复杂性理论研究运动员认知训练方面也应引起重视和应用。

影响认知复杂性的主要因素是个体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是由表象开始沿着两条思维 (形象和抽象)途径向前发展的过程。如果失去或不能合理运用抽象思维调解行动的人,他 们的行为是不准确的、盲目的,很少有创造性[2]。在访谈和现场调研中了解到 的体操训 练方法上多以表象为主,对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训练的意图不明确,使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认 知结构不完整,制约体操运动员的认知水平与运动技能水平的协调发展。提高认知复杂性训 练意义是:掌握其运动的规律,使训练手段更加合理;弥补运动员依靠本体感受器提供的经 验建立的主体动作概念不足;利用外周感受器提供的信息,使掌握的知识和策略运用于实战 。

本研究对体操运动员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三个方面所建构的概念情况进行研究: 1)以体操运动员对一般问题的认知复杂性为目标,自创测量手段(BTL-RG认知问卷)测量 运动员在对事件的解释和预测中,自身建构概念的数量情况(设对照组),判读体操运动员 对问题的认知程度;2)发展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培养上,通过对体操运动员文化学习环境 ,教练员的训练理念和方法进行考量,分析讨论其对培养体操运动员认知能力中的影响,制 定出在训练或比赛中克服认知不足的措施,完善体操运动员认知能力训练的理论和训练方法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浙江省各训练级别体操队的运动 员90人为实验组,并随机抽取浙江省不同地域学校同年级、同年龄段的普通学生作对照组90 人(表1)。

投稿日期:2009-11-05

作者简介:谷长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一览

体操运 动员训练级别性别组男 女年龄(段)男女相同/岁训练时间

a省专业运动员151514~158~9省体校运动员151512~137~8业余体操运动员151510~116~5非体操训练水平运动员(对照组)3×153×15同三个组别运动员人数及年龄相 匹配0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北京体育大学梁承谋教授创编设计的认知复杂性测量问卷(BTL-RG) 进行测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1份,回收率95.5%。该问卷设计依据凯利的个 人建构理论,以被测试者在生活、学习、自身构念三方面问题建构概念系统,将测试对象所 使用的概念的数量作为评价依据,对生活、学习、自身构念三个方面问题的解释和预测来判 读对问题的复杂认知情况。

1.2.2 口语报告法深入各级别运动队与一些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相关的管理者进行访谈,在了解运动员 的文化学习和体操训练情况的基础上,初拟访谈问题条目。在运动员问卷调查完后,有针对 性进行口语报告。

1.2.3 数据处理1)依据本研究内容设计需要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表3、4、5)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6、7、8)的统计方法;所有数据运用SPSS软件12.0统计分析;2)本研究在设计采用专 业年龄组(4)×年龄组(3)×性别组(2)混合准实验设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表2发现:三个级别的体操运动员分别在得分平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方面均明显低 于非体操训练水平的对照组。同年龄的体操运动员和同年龄非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认知机能发 展不同步的情况非常突出。

表2 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描述性统计结果

运动员训练

级别生活建构概念数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数学习建构概念数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数自我建构概念数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数专业队运动员1337.11137.81117.6非水平运动员175121831322 1015.6省体校运动员1106.21237.31127.4非水平运动员22513.723413.420413.1业余校运动员1316.21726.91316.4非水平运动员15410.61639.61549.6体操三个级别运动员由低到高分别使用建构概念数的平均值是6.5个、7个、7.5个(即生 活建构+学习建构+自我建构/3),而相应的对照组平均使用建构概念数量平均值是9.9个、 13个、14个,说明年龄越大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距越大,运动员15岁使用建构概念数量达不 到对照组10岁使用建构概念的数量,同时还反映省体校和省专业队的运动员使用建构概念数 量平均值均没有达到各自对照组的基本水平,这一数字反映了三个体操专业水平运动员在使 用建构概念来解释和理解问题的现状。

由于一个建构概念数量有限的人是会影响其怎样看待世界的,运动员所拥有使用建构概 念的能力情况,对教练员给予练习内容的理解和其对自己接受信息内容后的解释,直至控制 动作的目的性和比赛的发挥,以及教练员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授信息,传授什么样的信息对运 动员在训练中的认知影响应当引起教练们重视。

2.2 体操运动员与非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比较因素分析体操运动员与非体操运动员生活、学习、自我构念等三方面对比发现,专业体操运动员 与非体操运动员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等三方面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表3)。接着分 别对专业体操运动员、省体校体操运动员和业余体校体操运动员与相应的对照组进行t检验 ,也发现三个训练级别的体操运动员与其各自对照组比较在认知复杂性上差异均具有高度显 著性(数据略)。这一结果同表3的统计结论相一致。影响运动员文化学习可能是多方面因 素造成的,对此应引起有关的各个方面重视。

表3 体操运动员与非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的比较

生活学习自我设计体操运动员6.54±2.571*7.38±2.498*7.17±2.33*非体操运动12.13±3.614*12.16±3.917*12.80±4.368*注:*表示t检验p

2.3 不同运动水平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多重比较因素分析 对不同运动水平体操运动认知复杂性因素进行多重比较(表4),两组间差异均达到 非常显著结果。

表4 不同训练级别运动员在生活、学习和自我构念上的

单因素方差 分析

平方和自由度均值F Sig.生活组间差异1 423.0283474.34348.1650.000组内差异1 733.3001769.848学习组间差异1 035.5393345.18031.8380.000组内差异1 908.12217610.842自我构念组间差异1 452.5173484.17239.4800.000组内差异2 158.43317612.264表5是四个不同训练级别体操运动员在生活方面的认知复杂性测试结果进行多重比较统计结 果。体操运 动员三个级别中的任意两个水平相互进行比较其差异均不存在显著性,而无水平级别与三个 不同级别运动员任何一个级别的比较中,其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结果。

表5 不同训练级别运动员在生活构念上的多重比较

因变量(I) 运动水平(J)运动水平均值比较(I-J)标准误Sig.生活业余运动员省体校水平0.0 0000.72 1381.000专业运动员-0.9 3330.65 1730.644非水平-5.9 000*0.65 8820.000省体校水平业余运动员0.0 0000.72 1381.000专业运动员-0.9 3330.60 6040.564非水平-5.9 000*0.613 6600.000专业运动员业余运动员0.9 3330.65 1730.644省体校水平0.9 3330.60 6040.564非水平-4.9 667*0.53 0040.000非水平学生业余运动员5.9 000*0.65 8820.000 省体校水平5.9 000*0.61 3660.000专业运动员4.9 667*0.53 0040.000*p

表6是四个不同训练级别体操运动员在学习方面的认知复杂性测试结果进行多重比较统 计结果。三个体操训练级别中的任意两个进行比较其差异均不具显著性;无水平级别与三个 不同级别运动员任何一个级别的比较其差异均非常显著。

表7是四个不同训练级别体操运动员在自我构念方面的认知复杂性测试结果进行多重比 较统计结果。三个体操训练级别中的任意两个进行比较,其差异均不显著,而无水平级别与 三个不同级别运动员任何一个级别的比较中,其差异均非常显著。

表6 不同训练级别体操运动员在学习构念上的多重比较

因变量(I) 运动水平(J)运动水平均值比较(I-J)标准误 Sig.学习业余运动员省体校水平-0.4 3330.6 9340.990专业运动员-0.9 3330.69 0940.702非水平-5.2 222*0.71 1330.000省体校水平业余运动员0.4 3330.69 3840.990专业运动员-0.5 0000.53 6520.928非水平-4.7 889*0.56 2540.000专业运动员业余运动员0.9 3330.69 0940.702省体校水平0.5 0000.53 6520.928非水平-4.2 889*0.55 8950.000非水平学生业余运动员5.2 222*0.71 1330.000省体校水平4.7 889*0.56 2540.000专业运动员4.2 889*.55 8950.000表7 不同训练级别体操运动员在自我构念上的多重比较

因变量(I)运动水平(J)运动水平均值比较(I-J)标准误 Sig.自我构念业余运动员非专业水平5.2 000*0.73 8280.000省体校水平-1.0 3330.60 1560.437专业运动员-1.1 6670.62 1980.335省体校水平非专业水平-6.3 667*0.65 7260.000业余运动员1.0 3330.60 1560.437专业运动员-0.1 3330.555 7110.000专业运动员非专业水平-5.3 333*0.59 4940.000 业余运动员1.1 6670.62 1980.335省体校水平0.1 3330.555 7110.000非水平学生非水平-5.2 000*0.615570.000业余运动员6.3 667*0.65 7260.000省体校水平5.3 333*0.59 4940.000专业运动员5.2 000*0.61 5570.000以上结果反映出受体操训练的影响,体操运动员认知能力发展受到制约:从描述性统 计结果可以说明,从县、市体校到体工队三个水平的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几乎没提高;在 方差统计结果上已反映出三个年龄段差异均不显著,进一步证明这一结果。出现了对事件的 认知能力与自身的运动实践要求不协同,表现出其知能获智的作用不能提高,建构起的概念 不完整、接收和预测事件盲目、动作的目的性受到影响等。

2.4 不同性别体操运动员对认知复杂性的因素分析 表8是男、女性别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性别对生活、学 习、自我构念影响的统计结论是: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三个方面显示出差异均不显著( Sig.分为0.196、0.206、0.108)。

表8 性别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均方和 自由度均方FSig.生活组间差异29.606129.6061.6850.196组内差异3 126.7217817.566学习组间差异26.450126.4501.6140.206组内差异2 917.2117816.389自我设计组间差异52.272152.2722.615.108组内差异3 558.6817819.993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在10~15岁之间的男、女儿童少年。他 们几乎都有相同的学龄时间、生活经历,相似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语言描 述问题的共同特点等[4],所以出现了性别在生活、学习、自我构念中使用建构概 念程度差异不具显著性的结果。

3 讨 论

3.1 文化教育环境制约着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的发展体操运动员所建构概念反映出其对一般事物的认知情况,建构概念取决于对问题的分析 和理解,而分析和理解问题能力的基础是文化知识,文化素质影响着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情 景中对问题的认知能力。从体操运动员对概念的建构到调查访谈中获得的情况反映出,体操 运动员训练与学习矛盾突出,体操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环境制约其对认知一般事物能力的发展 。主要有:1)各级别的体操运动训练学校,对体操运动员文化教育爱莫能助,只能让运 动员任其发展,事实上形成了只对训练负责没能尽到对文化素质培养兼管的义务。2)来 自教练员训练理论和方法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没有意识到把体操动作训练工作做为一种教 育手段,来培养运动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培养运动员认知能力与提高运动技 能同步发展的重要性。3)家长方面的影响:把取得运动成绩作为是一种资本的不正确想 法,忽略文化素质对其未来发展的必要性。4)体操运动员的角色变化的影响:从以学习 为主转移到以训练为主,经过体操训练的10~15岁运动员文化水平没有差异。忽视文化教育 因素,不但影响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发展,还会影响到退役后运动员的生存发展,同时也制约 着竞技体操运动事业的发展。

3.2 提高其认知复杂性尚需完善以人为本的训练体制以人为本是我们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目标的根本出发点,由体育训练管理体制决定的,体 操比赛成绩关系着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利益甚至项目的发展,进而形成体操训练工作在各级组 织管理、训练保障上都为争取金牌服务,运动员因此失去了较多接受文化知识学习精力和时 间,种种原因等于放弃了孩子们未来发展所必须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 制实施的出发点是将参加比赛作为为国家争光的一种手段。而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实质是 :使参与者自我发展和完善人格为目的,是以人的自我意志和努力达到满足个体自我发展需 要的一种教育活动。两种体育思想指导下,导致体操运动训练的价值取向不同。以人为本是 个人的自我意志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应是以组织保障和为其提供服务 为己任。影响体操运动员认知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最本质的问题是体操各级培养目标与社会 需要以及未来发展不符造成的,而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有待于国家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不断完 善。

3.3 体操训练和比赛中克服运动员认知不足影响的措施作为优秀教练员的标准之一,能够洞察一个运动员的理解水平,然后选择适合这种水 平的表达方式顺利的与其沟通,用其所能理解的方式实施体操训练。具体表现在体操的训练 中、比赛前、比赛后三个方面所应采取的措施,以克服认知不足对体操训练效果和比赛发挥 带来的不良影响。

1) 在体操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对信息接收、加工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动员的训练质量 和效果,其取决于教练员与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相互作用的方式。理想的作用方式是:交流 ――理解――沟通相结合的方式。使运动员明确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做的动作习得过程 ,以达到运动员建构动作概念的系统性和正确性,实现以模仿为主的动作练习,转向以模仿 与建构概念实施自我控制相结合的训练方式,使体操运动员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主训练能力 得到培养,达到由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的目的。

2) 在体操比赛前因运动员面对意向不明的情境或无法预期的比赛压力时,即克服想赢怕 输心理,教练员及时帮助其调整赛前状态,一般所采取的措施是:压力来源――问题表征― ―应对策略。面对复杂的认知环境首先确认压力来源,明确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情况与比赛情 景要求。然后分析比赛对手和比赛内容,并对建构概念系统的复杂性来加以表征和描述,共 同建构比赛概念系统,引导运动员正确认知自身的实力定位,并设置出挑战目标。针对挑战 目标采取有效的训练措施进行应对,设计比赛场景,操守比赛程序,实践挑战目标,在问题 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变比赛压力为比赛动力。

3) 在比赛后因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或动作久练不成等造成运动员习得无助时 应采取的措施:解释诊断――预测目标――控制自我。自我认知能力有限的个体在经历了比 赛失败或动作久练不成易出现一蹶不振,而导致习得无助感,可能引伸到不可控制的新的情 景中去。教练员通过归因分析帮助运动员对无法达到的结果做出解释和诊断;依据存在的问 题,重竖运动员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预测目标;在实施新的体操动作训练过程中,训练 措施的选择以恢复训练和比赛的信心为主,摆脱习得无助的影响,化消极自我,为积极自我 ,使体操动作训练向运动员所预期的方向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不同运动水平体操运动员与非体操运动员的认知复杂性差异均具高度显著性,并且随 着运动水平提高差距加大,限制了体操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发展。

2)体操运动员三个运动水平之间认知复杂性多重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而与非体操 水平的多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会影响体操运动员发展竞争力。

3)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在10~15岁龄段中,男、女性别间差异不具显著性,在运动水 平、年龄、性别三个变量中运动水平决定了体操运动员的认知水平。

4.2 建议 1)提高体操运动员的认知能力,应落实以人为本的训练思想,保障文化知识学习的时间 、内容和质量,完善体教结合训练体制,是我国竞技体操事业发展的基础。

2)体操训练工作要做到认知经验与发展理性相结合,直至经验与理替循环发展,实施 认知―情感―价值变量共同作用的训练策略,使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认知结构合理发展。

3)体操运动员认知能力的培养要融入到体操训练与比赛的全过程中,发挥运动员主体性 作用,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切实提高体操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认知的综合能力。

4)体操训练与文化学习矛盾乃至影响体操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体操各级别训练单位培养目 标与社会和家庭需要不符造成的,需要改革现行的训练体制缓解现存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美〕乔治.A•凯利.郑希付译.个人结构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 出版社,1998.

[2] 曲宗湖.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31.

[3] 〔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0.

[4]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 董奇,陶沙.动作与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 邓远龙.认识经验训练.发展理性训练[J].体育科学,2004,(9):41-47.

[9] 邵斌,黄玉斌.中国体操队大赛前压力控制的原则及方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4,(6):15-19.

[10] 刘晓茹,段再复.情绪影响认知研究新视点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沈阳 体育学院学报,2009,28(5):36-38.

[11]梁承谋.运动学习的分类层次及心理模式[J].体育学刊,2001(5):38-40.

[12] 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3] 刘改成.体育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及其归因训练程序[J].西安体育学报,2004, 21(4):102-104.

[14] 赵青山,崔铁成,王卓,等.竞赛的胜负比率与运动员心理自信心的建立[J].沈阳体 育学院学报,2008,27(6):71-73

[15]Martha shumway ,Tetine sentell George unick, Winifred Bamberg. Cognitiv e C omplexity of self-administered depression measures[J].Jourmel of affective Di sorders,2004,83:191-198.

[16]Travis Hinze, Joseph Doster .The relationship of conservatism and Cogni tive Complexity[J].SO191-8869(96)00171-7.

[17]Glend Andrews and Graeme S.Halford.A Cognitive complexity Metric appli ed to Cognitive development [J]. Cognitive Psychology,200245:153-219.

[18]Joseph A.Buckhalt, david F. Oates. Sensationseeking and performanceon D ivided Attention tasks varying in Cognitive Complexity[J].Personality and Ind ividual Differences,2002,32:67-78.

统计学变异的概念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1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 科学 ,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 规律 ,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 发展 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2 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 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 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 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 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 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 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 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 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 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 艺术 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3 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 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 科学 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 经济 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 文献 :

[1] 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 2004,(05) .

[2] 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