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与决策论文

统计与决策论文

统计与决策论文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图1 马常杰、陈守余提出的G-IDSS参考模型框架

3.结语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既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充分利用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的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它不能直观、精确而灵活地描述组织对象的位置布置、空间分布等地理信息,也不能描述组织对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信息。精准农业实现的全过程均依赖于地理信息。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因此,针对精准农业的特点,将GIS和IDSS结合起来,辅助决策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信息是实现精准农业的核心系统,它管理所有的农业信息,并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对精准农业实施给出精准的作业方案。论文参考网。我国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GIS软件在城市建设、农田规划和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已广泛应用。目前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开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用于精准农业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农田管理决策系统。将GIS与IDSS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使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更加实用化、智能化,对于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益将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IDSS) 研究综述.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4期

[2]孔祥强.GIS与ES的结合及在精确农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

[3]吴雨华.国内外智能决策系统的发展概况及推广应用.农业与技术,2005年1月

[4]张卫建,卞新民,柯建国等.基于网络GIS 的区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思路与方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 (2):23~26

[5]郑文钟,何勇,张玉林.基于GIS的农业机械化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31(3):329-332,2005

[6]马常杰,陈守余.基于GIS的IDSS模型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年第2期

[7]周勇,田有国,任意等.基于GIS 的区域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3月

[8]刘书华,杨晓红,蒋文科等.基于GIS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2003.7

[9]周舟,王秀,王俊,阎波杰.基于GIS的变量喷药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9月

[10]张梅,文静华.基于分布式Web-GIS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37-2738

[11]张东彦,杨武德,冯美臣.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第2期

[12]夏敏,张佳宝,赵小敏等.基于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11月

[13]郭银巧,李存东,赵春江等.玉米栽培理论及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进展.2005,13(1):95~98,102

[14]杨长保,吴秀媛,马生.基于GIS的专家系统及其在农业宏观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 ,26 (1) :111~115

[15]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16]夏安邦.决策支持系统引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现代管理会计;后现代管理会计

会计国际化是近年来国内外会计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然而,对会计问题的研究讨论不能脱离会计所处的环境。我认为,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讨论应该结合我国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背景,也就是说,要建立在对我国会计环境有清醒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当前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和要点所在。为此,在必要对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有充分的认识。

一、会计演化问题的研究要以历史观、哲学观为指导

会计问题的研究,不能就会计论会计,从单纯的技术观来、研究相关问题,而应提到的高度进行分析、论证。从技术层面认识问题,还是从理论层面认识问题,是有很大差别的。它们之间的差别,就象工匠与学者之间的差别一样。工匠(能工巧匠)造器可以做到巧夺天工,对的贡献很大,这是人所共知的。但一个社会,单有工匠还不够,还需要学者。学者的任务是研究问题,从大处着眼,往深处探索,超越现有水平,作出原创性的发现,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其理论成果可导致人们的认识在总体上实现新的飞跃,并产生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

从工匠与学者的关系,可以看到理论的重要性。而理论又是有层次的。历史观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最高层次。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因此对人文、社会科学问题,只有把它们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下进行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也就是,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问题,既不割断历史、也不超越历史,所作的研究才能体现历史真实,得出令人信服的结果。会计演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其有关问题的研究自然更应如此。

再说哲学观。一般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最高层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可以说,哲学是人类的“大智慧”(Mega wisdom)。所以哲学观是对所有学科的研究都起指导作用的,会计学科自然也不例外。

总起来说,研究问题以历史观、哲学观为指导,意思是:研究问题要站在历史的高度,进行哲学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高屋建瓴,又具非凡的洞察力。

二、管理会计形成、发展的“三阶段论”

一个世纪以来,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即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现代管理会计(Modern management accounting)和后现代管理会计(Post—Management accounting)三大阶段。以下依次进行论述:

(一)“成本会计”阶段

成本会计是化的产物。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历时半个世纪,即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期)。在这一期间,成本会计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为:

1.从账外发展到账内计算。严格地说,账外计算并不是会计,只是生产的附带工作的一部分——生产人员在生产中进行工、料和其他耗费的计算。而账内计算,是指将成本的发生、积累和结转纳入复式记账系统,由会计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借以为会计期间终了编制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提供相关的成本数据。可见成本的账内计算虽已纳入的会计系统,但并不具独立性,实际上只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依据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建立“标准成本会计”,实行事前计算与事后分析相结合,以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提高效率,减少浪费,为企业加强内部的成本管理(控制)服务。可见“标准成本会计”不同于成本的账内计算,它大大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框架,而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创了一条新路。“标准成本会计”的这一特性,使它能履行管理会计的一定职能,因而在20世纪50年以后,随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兴起,它被纳入“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作为“执行性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继续发挥作用,是很自然的。

但也必须看到,导源于泰罗制的“标准成本会计”,实施的有效性,有赖于整个社会大的社会环境和企业内部生产技术系统的稳定,表现为长期大量生产具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的较少品种的产品。如果不是这样,原始意义上的“标准成本会计”就难于有效地运作了,这是它的局限性。

总的说来,在成本会计阶段,认识和分析问题,基本上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来认识。这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性的缺陷。但美国会计学家J.M.Clark于1923年出版的《Studies in the Economics of Overhead Costs》一书中提出的“不同的成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Different Costs for Different Purposes)的论断,却富有哲理性,至今仍为众多学者反复引用。可见其理论价值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贬损,反而在管理会计以后的发展阶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理论的重要性也于此可见一斑,足以发人深省。

(二)“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这一阶段约起于20世纪50年代终于20世纪的90年代之初。这一历史阶段,管理会计所取得的进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完成从执行性会计向决策性管理会计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会计系统重点放在为企业内部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服务,并不涉及决策咨询方面的问题。因为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中间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企业面临的经济大环境是:社会物资缺乏,供不应求,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不愁没有销路。因而经营决策问题并没有在企业管理中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被排除在会计视野之外。20世纪50年代以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由于:从20世纪5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所谓战后期。从此资本主义经济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于生产,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十分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外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剧烈。这些新的环境和条件,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实施“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重心在决策”的指导方针,把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放在首位。

与此相适应,在现代管理科学(包括运筹学和预测、决策科学等)的指引下,形成的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是以“决策会计”与“执行会计”为主体,并把“决策会计”放在主导的地位。它突破了原有执行性会计系统的局限,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重大发展。

2.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管理会计主要在以下各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和创新。(1)企业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形成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2)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形成目标成本计算和与之相联系的KAIZEN成本计算;(3)以成本的“社会观”为指导形成产品生命期成本计算;(4)管理会计中行为科学的引进与应用;(5)创建着眼于企业与市场共生互动的资本成本会计;(6)创建着眼于社会价值链优化的战略管理会计;(7)创建服务于正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管理会计;(8)创建服务于正确实施全球发展战略的国际管理会计。

由此可见,现代管理会计已成长为一棵以基础性管理会计为主体的“枝繁叶茂、繁花似锦”的大树!

以上各个领域的进展和创新,使现代管理会计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提供信息对内深化与对外扩展并举;(2)应用的指标力求从滞后性向前导性转变;(3)涉及的更趋多学科化。

(三)后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这一阶段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之初,将延伸到以后较长的岁月,不断由较低级阶段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为什么说“后现代”始于20世纪90年代之初呢?

1993年,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出版《后资本主义社会》(Post—Capitalist Society)一书认为“知识社会”本质上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使“知识经济”成为“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原因是“知识”的“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 goods)特性。后资本主义社会同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同,是由于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不是来自传统的“资本家”的投资,而是来自知识的创新与运用。

那么,进入“后现代”以后,在管理会计领域有哪些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呢?

1.“后现代管理会计”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总起来说,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会计的创新不只在技术上,而首先是在思想观念上。我认为,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比技术方法上的创新更具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因为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对许许多多具体应用于相关领域的技术方法上的创新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使许多工作在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在局部的摸索中少走弯路,正如前面所说的工匠与学者的关系一样。

而这里所说的管理会计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又是以对管理会计特性的重新认识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管理是融管理与会计于一体的一个专门领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其特性是依管理的特性为转移,并随着管理特性的而发展。

关于管理的特性,传统的认识是:管理既是、也是,具有双重性。但强调面不同,就会引发出一系列相关。

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必然强调:的精确性、管理决策的最优化、复杂数学的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奇妙功能。这样一个思路,是环环相扣、顺理成章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是西方管界的主流思想,管理决策奉行最优化准则;强调管理中复杂数学方法的应用,具有权威性的Robert S. Kaplan的著作《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在1982年的第1版中就广泛地应用了许多复杂的数学方法。管理科学领域的数学热,形成一个高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有重要意义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

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带头强调管理的艺术性,认为管理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艺术(Management as a Liberal art),与此相联系,强调“衡量”(Measuring)重于“计算”(Counting)、“认知性”(Cognition)重于“精确性”(Precision)。“认知性”重在整体的质的把握,精确性重在细节的量的描述,前者属于人文思维,后者属于科学思维。

Robert S. Kaplan与Anthony A. Atkinson合著的《Advanced Management Accounting》(1989年第2版,1998年第3版)也删去了绝大部分用较复杂的数学方法表述的,而把的重点转移到有关管理的体制、组织和决策等方面来。与此同时,诺贝尔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倡导的管理决策目标从“最优化准则”向“满意性准则”转变,也在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管理特性的重新定位所导致的管理会计思想观念上的创新,体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即从科学观向人文观发展的趋向!由此而导致的一些具体创新成果将体现在下文关于“管理会计在决策支持层面取得的进展”中。

2.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综合记分卡》的设计与应用。Robert S.Kaplan与David P.Norton合著的《综合记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1996年出版以后,在界、实务界产生了巨大的,世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它所体现的“五个结合”:战略与战术、当前与未来、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经营目标与业绩评价、财务衡量与非财务衡量相结合,无论从理论认识还是从实际应用上看,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它完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会计的局限,而成为新的条件下创建新的综合性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后管理会计”阶段迄今取得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创新成果!

三、管理会计在“决策支持层面”取得的进展

在“现代管理会计”阶段,完成了从“执行性会计”向“决策性会计”转变以后,管理会计师,作为“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主要从事决策的研究工作,为决策系统中的决策人员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这是管理会计师最重要的职能。因为使参谋人员的“多谋”与决策人员的“善断”实现“智能互补”,是卓有成效地提高企业决策与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从管理发展史看,管理体系中的决策模式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决策支持模式自然也是这样。

从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三大阶段看:

(一)“成本会计”阶段的决策支持模式

在这一历史时期,企业的生产规模还不大,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比较简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激烈,总体上是以卖方市场居主导地位。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使决策的地位在整个管理体系中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由管理人员靠经验、凭直觉进行管理决策,主观随意性较大。会计系统中成本计算员提供的成本数据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经验型决策不产生直接影响。

(二)“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的决策支持模式

在这一历史阶段,现代管理科学(包括运筹学、预测、决策科学等)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对决策性管理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促进了科学观决策模式的形成和广泛应用。科学观决策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决策目标遵循“最优化准则”,要求从“客观理性”出发,寻求在一定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方法的核心是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严密的数量,求解数学模型,从中引出基本的结论。可见这一决策模式,是把重点放在分析性的技术方法上。

与此相适应,作为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参谋人员—管理会计师,自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根据所研究问题的具体特点,对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改制,找出存在于有关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借助于模型对研究的对象进行严密的定量描述,以掌握有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把数学数型和最优化方法(技术)结合起来,确定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最优数量关系,为决策者最终得到决策目标的“最优解”提供信息支持。

(三)“后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的决策支持模式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3篇

如何正确处理财务、会计、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历来是我国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而综观我国现有的文献资料和价值管理学科体系,均将财务、会计、审计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很少甚至没有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剖析,导致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财、会、审运行机制理论的孤立。根据系统理论,三者均为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现实要求理论界在研究三者差异的同时,应加强协同效应的研究,实现1+1+1>3的效应,解决三者长期混淆不清的状态,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一、目前三者关系研究现状

目前,人们对财务与会计以及会计与审计关系的研究较多,出现了大会计、大财务、财务与会计并列、审计与会计独立、审计是会计的组成部分等观点,而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则较少,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唐国平(2000)指出现代会计经历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如统计学等)的分化瓦解,也经历了会计学与其他学科(如信息学,系统控制学等)的整合。未来会计学科的发展将形成由信息会计学(会计学)、微观控制会计学(财务学)和宏观控制会计学(审计学)三分天下的局面。信息会计学其目标是研究会计实体如何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微观控制会计学其特点是以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信息,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宏观控制会计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如何通过控制会计信息的质量来达到维护资本市场正常秩序的目标。这种观点指出了未来会计学科的构成,但对三者之间的联系则解释得不够清晰。

陈良华教授(2002)从价值管理角度来解释会计概念和重构会计理论结构。他提出了泛会计概念,认为泛会计的内容包括了会计、公司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管理控制的部分内容,战略管理中的价值分析,成本管理和统计的部分内容。但该文似乎有一种把会计概念无限扩大的危险。按照泛会计的观点,所有的管理都属于价值管理,“销售、市场、财务、生产管理均是围绕实现价值战略支撑的职能活动,价值管理除了财务管理外,还需要几乎企业所有部门管理活动来支撑”,都属于泛会计的内涵。这种把会计无限扩大的做法笔者认为不仅不是对会计学科的发展,而且有可能会丧失会计本身的灵魂。

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协会1982年曾组成专门研究工作组,对财务、会计、审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全新的会计概念:(1)对实际业务事项用货币形式进行分类和记录;(2)为了对一个时期的业绩或某一指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对这些业务事项体现的结果加以表述和说明;(3)对各种备选的计划方案引起未来的活动,用货币形式进行预测。认为在会计这个大概念中,应包括管理会计和审计两个部分,除审计外,一切会计都属于管理会计,都具有控制职能。同样该组织也未能揭示财务、会计、审计三者之间原本存在的紧密联系。

二、财务、会计、审计:价值管理的三大支柱

实际上,财务、会计、审计虽然产生的时间不同,但它们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价值增值,在现代企业中缺一不可,是企业价值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财务:价值管理的决策系统

在世纪之交,财务管理作为增加财富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与角落。但不同的人对财务管理有不同的认识,有人从资金运动的角度,把财务管理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和分配管理;有的则从财务管理循环的角度,把财务管理分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阶段;还有的甚至从财务要素的角度,把财务管理分为现金流转管理、资产管理、资本管理和收益管理。

本文拟从决策理论的角度把财务管理界定为企业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财务决策的过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强调,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充满了整个管理过程。财务管理就是财务决策。财务扮演消费信息的重要角色,会计、审计扮演着提供信息的角色,财务与会计、审计是价值管理过程中相互依存的环节,离开财务决策,会计、审计信息将毫无价值。反之,离开会计、审计所提供的信息,财务决策将无所适从。

财务决策是企业价值管理的基础,离开了财务决策企业也就不可能存在并发展。其主要职能是把信息转化为行动方案并下达到执行者,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利用信息作出决策并下达行动方案的问题。其价值的增加源于管理者制定的每一项正确的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所以,很难想象没有财务决策的价值管理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

价值管理系统中的决策职能主要体现在:(1)以资本成本最小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条件的筹资决策;(2)以净现金流量最大化为条件的投资决策;(3)以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为条件的营运决策;(4)以价值分配最优化为条件的价值分配决策。

一个典型的财务决策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研究现状,判断改变的必要。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会计、审计系统及其他渠道反映的信息,找出企业需要改变的理由。(2)明确企业目标,即将要采取的措施应符合哪些要求,必须达到哪些效果,如企业作出筹资决策,就需要明确筹资的数量等要求。(3)拟定财务方案。决策的本质就是选择,而要进行正确的选择,就必须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如通过何种渠道来筹集资金等。(4)财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要进行选择,首先要了解各种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分析,不仅要确定能够产生综合优势的实施方案,而且要准备好环境发生预料到的变化时可以启用的备选方案,如采用借款还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因此,财务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进行财务决策的过程,正确的财务决策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前提和基础,价值管理离不开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离不开会计、审计提供的各种信息。

(二)会计:价值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

关于会计的本质,理论界已有很多争论,如马克思的“价值反映控制论”,韦伯的“理性核算和调节论”,霍斯金与迈克夫的“经济书写论”,桑尔的“契约关系论”。在国内主要有杨纪婉、阎达五为代表的“管理活动论”,葛家澍为代表的“信息系统论”以及杨时展为代表的“控制系统论”。

实际上,会计自产生以来就是为管理服务的。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杨纪婉、阎达五,1980)。这种活动从形式上看,它主要是产出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但本质是为了管理或控制,但是为了管理或控制并不等于管理或控制。如果把会计直接定义为管理活动,那统计是不是管理活动呢?会计的直接目的是提供信息,提供企业单位过去的信息,现在的信息,未来的信息,综合的信息以及分解的信息,其提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决策,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我们可以把会计的根本目的定义为管理活动,但直接目的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是财务决策不可缺少的一环。离开了会计,财务决策将无处下手,决策的科学性和有用性值得怀疑。因此会计是价值管理的信息支持系统,支持企业作出正确决策。

(三)审计:价值管理的信息保障系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周边环境复杂多变,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审计本质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4种:(1)查账论,审计就是审核会计账目,就是查账;(2)方法过程论,审计是为了查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陈述,结论)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地收集和评定与这种认定有关的证据,并将其结果传递给利害关系人的系统过程(AAA,1972);(3)经济监督论,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4)经济控制论,审计是经授权的人员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搜集相关的可靠证据,按照确定的标准,对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向有关方面提出报告,促进宏观管理的经济控制系统(萧英达,2000)。

从以上审计本质的几种观点可以看出,审计实质上是通过一定的程序与方法而提供鉴证稽核信息的过程。通过审计,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利于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所以把审计看作是价值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保障系统更合乎情理。因为传统的财务审计就是直接通过对财务账目的审计,反映会计报表所反映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的,目的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经验证的真实信息。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执行的是合法、合规性审计以及管理审计。所以,笔者认为合法合规审查的职能应由日常财务会计在搜集处理信息时执行,内部审计职能应把重点转向以管理审计为主,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其中:经济性反映是否节约或超支;效率性反映是否获利以及获利的频率;效果性反映实际所得与预计所得的比较。通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能够提供相应的信息,协助增加企业价值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实现企业目标,是价值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因此,审计的实际功能是信息保障,通过审计可以获得真实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基础,是价值管理中的信息保障环节,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中更是离不开审计的信息保障功能。

通过以上对财务、会计、审计在价值管理系统中作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财务、会计、审计的关系,如下图: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决策支持系统 作战模型 大数据技术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是在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学和行为科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辅助决策者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人机系统。如今,DSS已在资源管理、灾害预测、重大决策评价、政策决策和各种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1-2],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决策支持的发展,为决策支持提供了数据依据和更有力的支撑。

文献[3]结合我国西部地区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特征,从“群体疏散状态监测、事故模拟预警和人为干预相互集成”这三个子系统探索构建了一个完备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文献[4]以作者所在高校三大平台数据库为基础,将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关联、整理、存储建立数据仓库,并通过OLAP技术对数据进行查询、分析、挖掘、总结,最后设计开发一套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服务。从上述文献中,可以参考借鉴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总体框架的设计构思,对本论文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文献[5]提出从军事概念模型到数学模型再到定性推理模型的一体化建模思想,根据EATI模板,利用基于UML的Rose工具依次对想定任务的实体、任务、交互等进行分析;对于兵力筹划中的结构化问题建立了机会约束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对于非结构化问题则构造了推理机。文献[6]以反恐怖作战理论为基本依据,针对反恐怖作战的实效性、非对称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反恐怖作战模型,解决了反恐怖作战中作战效能评估、兵力需求预测、兵力分配决策等问题。此文献与本课题的研究甚是相似,极具参考价值,可大力借鉴其中的兵力需求预测及兵力分配决策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书籍[7]是一部将反恐作为一个学科进行系统探讨的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国际反恐斗争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多视角考察了恐怖主义的本质、根源、主要类型和发展趋势,揭示了反恐的本质、特点、规律和原则。文献[8]中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清晰的展示了公安使用警用防暴棍对抗的防袭击战术,进一步提高了警棍的使用效能。通过调研,了解到武警部队遂行处突反恐维稳任务的战法,分为处置战法、捕歼战斗战法、反恐行动战法、和维稳行动要诀四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内容都详细记录了处置各类事件时的战术和战法,但尽管如此,当我们真正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时,不能生搬硬套理论上的战术战法,要灵活应用,随机应变,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分析。对反恐战术战法的研究能解决例如如何针对部队反恐实际建立模型、建立什么样的模型能对反恐实际提供决策支持等问题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在国家核心部门、政府部门、军队、公安等层面的屡见不鲜,这是由于影响这些层面的因素涉及面广且复杂,其决策的影响范围也相应的较为广泛。而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在军事领域的研究还甚少,尤其是应用在反恐方面的研究微乎其微。一个恐怖事件的发生,给国家、社会以及人民造成的危害、影响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而对反恐方面的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反恐情报、反恐立法和反恐预警的研究上,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加强对反恐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力度,尤其加强模型的研究与设计。此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的设计不仅能够判断的活动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的战略部署,有效预防恐怖事件的发生;还能提高反恐作战的决策效率,保持己方的决策优势。这样,部队在反恐怖作战中才能打得精、打得准、打得赢,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刘博元, 范文慧, 肖田元. 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分析[J]. 系统仿真学报, 2011, 23(B07): 241-244.

[2] 杭艳秀, 林勇, 康月兰, 等. 林业决策支持系统 (DSS) 应用综述[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2): 446-452.

[3] 吴六爱, 范晓乐. 西部地区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Q策支持系统结构研究[J]. 物流科技, 2016, 39(1): 10-12.

[4] 刘皓. 基于网络数据仓库及 OLAP 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设计[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5 (11): 50-50.

[5] 赵虹, 毕长剑, 刘晓荷, 等. 面向决策的一体化建模方法及其在兵力筹划中的应用[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06, 18(5): 91-97.

[6] 刘洪坤, 王永亮, 唐昭春.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反恐怖作战模型[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 41(4): 161-163.

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C931

一般认为,国外和我国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外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科学管理、行为科学和管理丛林,而我国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的是初创、重建发展和繁荣三个不同阶段。二者的起止时间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却有很大差异。时间上,国内研究要比国外晚20-50年;内容上,国内基本上是在学习引进西方的理论和方法。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和知识资本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丰富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并带来管理方式新的变革,给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1]。随着理论研究自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旧的领域在逐渐淘汰,而许多新的领域已诞生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出现时间、热点形成的原因也在不断变化。

1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可以看出国外对管理科学的理解与我国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解比较一致。它主要是指通过吸收、改造、转换其它学科如运筹学、数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为管理科学其它两个领域提供合适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3]。

1.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本文首先通过因子分析[4]和其他有关资料,选定了有代表性的59种国外期刊;然后通过关键词检索的方法统计了1990年-2000年这些期刊被SCI和SSCI收录的全部论文[5]。

从总量来看,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其次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管理理论;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工业工程等领域论文数量相对少得多(见图1)。出现上述研究格局是因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70年代,国外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等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精确度和管理的效率,这些领域一贯以来都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资助。而工业工程、预测技术、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则更多的被从工程角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如果得不到新的学科的支持和工具的改造,其研究力量则会逐渐变弱。

从纵向的历史变化规律来看,所有领域的论文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90年到1992年,论文数量增长最快,随后就进入一个平均量比较平稳的增长时期。论文数量增长最快的领域有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和运筹与管理。而从发展的趋势来看,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仍将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

图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总量图

1.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在考察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时,本文综合了四个方面的材料:一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认定的18种期刊;二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针对重要管理学术期刊进行的调查结果;三是2000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四是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根据这些材料,确定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44种专业性学术期刊。

本文通过关键词检索,对所有这44种期刊在1994年到2000年间被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6]。

从总量来看,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其次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和复杂性研究则在20篇以下,尚未成为主流(见图2)。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且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系统论的产生在国外已经有一个世纪之久,虽然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但在与管理问题相结合方面,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且持续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产生;预测技术、评估技术、运筹与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在解决新的企业管理和社会经济问题时,得到了检验和新的发展。

从纵向的历史变化规律来看,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和评估技术增幅最大。最近三年,管理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和组织理论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可以预见它们仍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领域。此外,大部分领域的论文数量增长都不是很平稳,落差比较大,可能是由于受到诸如政府政策、资助环境的影响太大,这对于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剔除掉这些影响,我们还发现,1996年和1999年分别是研究论文数量增长的波峰期。由此在没有更长时间序列资料作为实证的情况下,推测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周期大体上是3年。这也提醒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资助机构,在制定资助计划时应该最少覆盖3年以上。

2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的比较分析

“研究热点”反映着某一个时段内,学术界对于一些特定问题或领域的关注程度。对于理论研究来说,这一关注程度指标同样可以用这一领域内的情况或相关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反映。热点问题是随着理论研究的进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变迁的。

根据热点问题形成的来源不同,可以把热点问题分为来源于实践的热点和理论发展自身形成的热点;根据热点持续的时间长短,热点问题可以分为持续的研究热点、前一段的研究热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根据热点问题的地域差异,可以把热点问题分为国外的热点问题、国内的热点问题和共同的热点问题。

图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论文总量图

2.1 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的主流领域有惊人的同一性。通过对国外1990-2000年的研究论文分析,得出其主要研究热点问题如表1。

表1: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领域 国外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 知识管理、团队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论、管理系统的哲学属性

运筹与管理 随机多目标问题及算法、生产系统的调度优化、网络冲突分析和资源罪优分析、交互式组和优化、金融/保险市场的定价模型

决策与对策理论 多目标决策、不确定性方法、神经网络、多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决策问题、风险和微机决策分析

组织理论 组织变革与创新、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组织的影响

管理系统工程 系统分析方法、模拟技术

评估技术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造、评估技术在项目投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应用

工业工程 并行工程、供应链、人因工程

信息技术与管理 面向应用的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数据挖掘、信息系统开发的全面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可扩展数据库模型

复杂性研究 混沌理论、量子理论和复杂策略的模仿

2.2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管理科学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的社会实践中来,并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起我国理论界与决策界的高度重视。

通过对我国1994-2000年的重要研究论文和最近3年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软科学》的全部论文进行分析,研究热点见表2。

表2: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领域 国内研究热点问题

一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人性假设及管理研究方法论、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初步理论、基于知识的管理激励

运筹与管理 动态规划、线性规划、生产系统库存优化理论、多重运输调度算法、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排队系统

决策与对策理论 实际管理问题的决策模型、群体决策(委员会决策)问题研究、决策准则、多目标决策、模糊决策、公共选择的方式及决策规则的选择、可拓学在决策中的应用、事元、物元分析与决策过程、博弈分析

组织理论 组织结构、组织变革、基于流程和信息技术的组织再造、虚拟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管理系统工程 管理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最优控制、网络计划技术、灰色系统与灰色理论、系统效能分析、系统模拟与仿真方法

评估技术 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灰色关联评价模型、模糊评判、数据包络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风险评估、具体对象的效益与竞争力等指标的评估

预测技术 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糊预测、数据包络模型、因子分析、灰色预测、遗传算法

数量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计量模型、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要素对经济效益的贡献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工业工程 敏捷制造、ERP、并行工程、生产调度模型、先进制造技术及其评价、质量成本模式研究、制造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供应链管理、先进制造系统的抓钩排序问题

信息技术与管理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模式与安全研究、组织决策支持系统、数据挖掘技术

复杂性研究 灰色系统、集对分析、复杂系统的分析方法、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混沌理论、非线性复杂经济系统

2.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

通过分别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异同点(见表3)。

可以看出,管理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和运筹与管理是国内外共同的主要研究内容。持续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这些领域。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是国外当前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预见,受国外的影响,国内未来3-5年内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将大量出现。

表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内容的比较

国外的主要研究内容(前5位) 我国的主要研究内容(前5位)

决策与对策理论 信息技术与管理

组织理论 管理系统工程

运筹与管理 预测技术

信息技术与管理 评估技术

管理系统工程 运筹与管理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差异比较大,即使是共同的热点问题,研究侧重点也不同。如线性规划,国外的重点是随机多目标优化问题[9],而国内的重点是传统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算法和应用;此外,在热点问题的形成来源来看,国外基本上来源于管理实践和其他学科的启示上,而国内则更多的是应用国外理论结合我国国情来解决管理问题(见表4)。

表4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

类型 问题 特征说明

国内外共同的热点问题 线性规划、优化理论、决策模型组织结构、组织学习、系统分析方法、决策支持系统、并行工程、电子商务[10]、数据挖掘 经典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在与实际管理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研究的共同重视。

国外热点问题,国内尚未成为热点问题 复杂性研究[11]、供应链与价值链、知识管理、虚拟组织、绩效评估技术、复杂决策问题的博弈分析、风险管理 在前沿的研究问题上,国内要落后于国外。

国外非研究热点,国内为研究热点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敏捷制造、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预测模型、评估指标体系 国外前些时候的研究热点,在国内有很强的应用背景,所以成为研究热点。

此外,在其他方面的差异还包括:

(1)知识管理、复杂性研究[12]等国外研究热点,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在我国则引入的时间不长,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13]。

(2)对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和行为理论、数量经济分析方法等国内外研究成果日益减少的领域,如果不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加以改造,将难以继续引起学术理论界的重视。

(3)国内关于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等一般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已基本了解了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状况,所以对这些理论的介绍在国内不会成为热点,但其应用研究在国内还有前景。

(4)在信息技术与管理、决策与对策理论等领域,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差距最小。

3 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问题比较的启示

(1) 研究的主流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或者说,这些新技术、新的时代特征给管理研究主流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突破。

(2) 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有些研究领域要逐渐被淘汰,像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同时也会出现新的研究领域,如复杂性研究和电子商务等。这就要求国内研究主体要跟踪最新研究动向,培养发现研究热点的敏感性。

(3) 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来自管理实践的需要,即问题导向,注重技术和可操作性。这要求国内研究主体更多地关注管理实践,而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4) 国内的研究热点普遍地落后于国外,但也有自己领先的领域,如工业工程。

(5) 国内的资助机构应加强对研究热点问题的资助,因为研究热点与管理实践联系得最紧密,而且也容易在管理实践中产生效益。特别是那些国内外共同的研究热点,其所在领域将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6) 国内研究热点的形成,基本上有两个前提:一是国外已经是研究热点,国内研究主体加以介绍和引入,结合国内实际,形成研究热点,如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二是国内出于国家政策的需要,由政府大力推动而形成研究热点,如复杂性研究。

(7) 从内容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管理科学基本上处在借鉴应用的阶段,根据中国的管理实践提炼出自成一体的管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不多。

参考文献:

[1] 席酉民.21世纪的管理与管理研究[J].软科学研究,1997,(12).

[2] 管理科学学科代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00年《项目指南》[D].2000,(4).

[3] 成思危.中国管理科学的学科结构与发展重点选择[J].管理科学学报,2000,(1).

[4] 汪寿阳,金碧辉.SCI、SSCI与管理科学期刊[J].管理科学学报,2000,(12).

[5] WebofScience:wos.isiglobalnet.com,wos.isitrial.com[DB/OL].2001.

[6] 中国期刊网:www.cnki.net/[DB/OL].2001.

[7] ArenierMJ,HourryL,SweeneyMary.Sciencesoftheartifi cialandknowledgeproduction:thecrucialroleofinterventionresearchinmanagementsciences[J].DesignIssues,1999,15(2):16-55.

[8] SrinivasanA,SundaramD.Anobjectrelationalapproachforthedesignofdecisionsupportsystem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0,127(3):594-610.

[9] BruscoMJ,StahlS.AnInteractivemultiobjectiveprogram mingapproachtocombinatorialdataanalysis[J].Psychome trika,2001,66(1):5-24.

[10]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00.

[11]SharonNovak,StevenDEppinger.Sourcingbydesign:productcomplixityandthesupplychain[J].ManagementScience,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