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交流材料

统计交流材料

统计交流材料

统计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将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作为政府统计部门不辱使命,担当责任的关键要素,要求“必须把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这是在全面客观分析统计工作所面临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判断,对于我们深入把握统计的发展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对政府统计部门公信力的含义、影响因素及其提高途径将作一探索,以供参考。

一、政府统计部门公信力的含义

所谓公信力,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据此,我们认为,政府统计的公信力是政府统计部门能够获得社会公众信任的能力。反映了政府统计部门以统计数据为主体的信息产品被公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

统计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统计部门在长期的发展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体现了政府统计部门存在的权威性、在社会中的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特征。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任、信赖,而这种信任的主体是社会公众,统计公信力建立在社会公众对统计部门的信用体验和认定的基础上。社会公众是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价主体,也是统计部门公信力的评价主体。

二、影响政府统计部门公信力的因素分析

客观的说,多年来政府统计部门一直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工作的永恒主题,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追求客观真实、优化统计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统计部门的辛勤劳动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承认。在计划考核中,各级大都采用作为“第三方”的统计部门的数据作为重要依据;在行风评议、有关测评等涉及民意调查的方面也多请调查队来开展,统计部门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威信。然而,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以及制约统计工作正常发展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政府统计部门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统计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影响政府统计部门公信力的因素主要有,统计数据的自身质量,对统计数据的使用,统计宣传等方面。

(一)真实客观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前所未有的增加

首先,统计调查对象的情况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面广量大,变化频繁,给搞全统计资料增加了难度。统计调查对象的业态混合多元,成份多样,给搞准统计资料增加了难度。由于这个原因,社会上对统计部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质疑时有提出。

其次,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度有所降低。心存疑虑,怕如实上报会产生不利后果。搪塞推脱,不愿意承担法定的统计责任。

第三,统计部门力量相对薄弱。社会各界和有关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时间越来越早,指标越来越细,而统计部门无论从人力、财力还是素质上都难以适应需要。

第四,统计制度难以充分支撑。先有定性的认识才有定量的反映。对于社会各界和有关方面对于新经济的信息要求,统计部门有一个学习研究和认识的过程,才能制定出统计制度加以贯彻执行。例如,若对于“创意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没有正确的认识,便难以从量的角度进行真实准确的反映。

第五,统计方法尚待不断优化。目前,对于限额(标准)以下的众多单位,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方法,而这种抽样调查的方法难以满足多目标和多层次的统计信息推断的要求。再加上抽样调查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统计误差,因而,需要对统计资料进行统计评估,但是,如果统计评估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不高,势必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并直接影响统计部门的公信力。

第六,统计数据质量时常受到人为干扰。

(二)科学合理使用统计数据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首先,统计指标具有局限性。一个指标只能说明一个方面问题。以偏概全的使用统计数据是造成统计数据公信力不高的重要原因。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能说明城市居民收入的平均状况,不配套公布相应的离散系数,是不能准确说明问题的。

其次,考核数据需要确定性。在考核所涉及的统计指标中,有一些是通过核算产生的,就其产生的过程和性质来看,其中具有一定的主观判断和加工、推算成份,存在一定的误差区间。因此,不应该选择有较大推算、估算成份的指标作为考核指标。

第三,相关数据存在匹配性。在使用统计数据时,必须要注意数据链的关联,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必须要在公布时即做出解释。如从全国范围看固定资产投资额与水泥产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工业生产与电力供应存在相关关系等等,如果出现趋势不一,要及时进行说明。正如初建堂局长在内蒙古调研时所说的那样,“统计指标与指标之间揭示的是经济社会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相互间有着高度的匹配性和协调性,统计数据就要符合这种匹配性和协调性。从本质上讲,统计数据揭示的是经济社会的必然性,统计数据只有符合经济规律,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统计规律,才能让人信服,政府统计的公信力才能真正树起来。我们的统计数据出来后,一定要先评估评估是否符合经济、自然和统计规律。如 果不相符,就要深入查找原因,作出充分说明”。

第四,部门数据有着协调性。在公布不同部门数据时,必须注明是什么部门、为着什么目的、搞的什么时间和范围的数据,指标含义与统计部门的指标含义是否相一致,等等。以避免误导社会公众并进而影响政府统计部门的公信力。

(三)切实有效宣传统计成果的力度亟需持续不断增大

当前,影响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评价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主观标准的评判因素。这个标准是个性化很强的尺度,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实际体验。如对于平均工资的问题,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来自于自身的衡量标准,一旦差异较大,便产生不信任感。同时,这种不信任感还具有波及效应,使得他们由于对一个指标怀疑而连带着对其他统计指标也产生不信任感。

第二,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拟态环境一方面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一些地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拟态环境”使一些社会公众产生对统计数据的怀疑,对于政府统计部门不信任,从而影响了统计部门的公信力。另外,一些地方新闻媒体的主持人,或是由于对统计部门存在一定的误解,或是对于统计指标不甚了解,在节目中,想当然的对统计数据进行不正确的评论,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统计宣传,统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是显得力度不够,无论是宣传的方式、方法、应对技巧和宣传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都与提高统计公信力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提高政府统计部门公信力的途径

(一)统计的成果必须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

统计数据作为统计部门的重要成果,是统计部门公信力的承载主体,社会公众对于统计部门数据的认同度,直接决定着统计部门的公信力。而对于统计数据的认同,一方面与统计部门提供数据的质量和提供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社会公众对于统计数据的感知有关,这就决定了要提高统计部门的公信力就必须从统计供给方(政府统计部门)和信息接受方(社会公众)两个角度来狠下功夫。

1、从统计供给方的角度来说,统计信息产品的质量要高

(1)必须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

所谓真实,就是指统计资料跟客观实际情况相符合,不是造假的结果。真实性是相对于虚假所说的。要提高统计部门的公信力,统计部门的对外公布的统计资料必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真实反映,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刻意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公众的假信息。统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统计信息最根本最重要的要求,它体现了统计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使社会公众获得可资依赖的各项讯息。真实性原则要求无论通过何种渠道、借助何种方式,的统计信息(包括数字的和文字的)应当是以客观事实或具有客观事实基础的判断和意见为基础的、未曾被扭曲或修饰的方式再现或反映真实状况。它是用法律认可和统计制度要求的表达方式,“镜像”般的反映所要表述的客体的客观真相。失真的统计信息势必背离公众的感受,日久会极大地影响统计信息的公信力和政府的形象。

(2)必须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

对于不同的统计信息,准确性原则的要求有不同的标准。统计信息划分为“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前者包括以文字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统计公报、统计分析等;后者包括以统计指标为表达方式的各种统计年鉴、统计月报等。对于“文字信息”,准确性要求政府统计部门所要表达的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或者重要观点等)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符,用某种表达方式呈现的客观信息必须与信息接受者所理解或感知的结果相一致。不得含有具有广告效应和模糊不清的语言,要减少误导性陈述和不实陈述的发生。而对于“数字信息”则有不同的要求:首先,要说明数据资料的调查目的和调查者。其次,要说明指标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指标的时间要素。在对公开公布的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理解与解释上应当以一般社会公众的判断能力作为标准。如“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个指标就与社会公众对于“收入”的理解有较大的区别,因为根据统计制度的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个指标,“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1],也就是说,农民自产自吃的蔬菜也要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收入和支出,而这些一般人是不理解的。因而时常产生误解,需要在社会公众正常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细分。

同时,要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当社会上出现可能影响政府统计部门信息准确性的非统计部门的统计信息时,如果得不到及时澄清,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已公开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就会动摇。

(3)必须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

政府统计部门应以最快的速度公开其信息,并保证所有公开信息的最新状态,不应给公众过时陈旧的信息。这首先体现了政府统计部门对于法律的严格遵守,是统计公信力题中应有之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该条例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其次,体现了政府统计部门“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信息的时间价值,减少各种猜疑和误解,增强统计公信力的途径之一。

(4)必须确保统计数据的完整

完整是相对于《统计调查制度》而言的,一方面,在设计统计调查制度时,必须根据需求,将所有可能影响社会公众决策的信息均应得到充分考虑。另一方面,在公布某一具体统计信息时,必须对其相关方面进行全面、充分的揭示;不仅要公开有利的信息,更要公开有问题的统计信息。因为社会公众的判断是对政府公开披露的全部信息的综合反映,如果政府统计部门在公布统计信息时有所侧重、隐瞒、遗漏,导致社会公众无法得到有关决策的全面信息,即便已经公开的各个信息具有真实性,也会在总体上构成整体的虚假性。

2、从统计需求方的角度来说,必须提高对统计产品的接受度

(1)加强统计科普,提高社会公众的统计素养。一是要向社会公众普及基本的统计常识。使其了解基本的统计知识(平均数、百分比、指数等)和统计指标的含义及其形成过程。二是要学会鉴别使用统计资料。如对于统计资料在使用时要做到“五问”。即一问,这统计资料是谁说的?美国资料分析法创始人之一、普度大学统计学教授戴维.s.穆尔说,“好数据是人们智慧及努力的产物,坏数据则是懒惰、不了解甚至存心误导。每当有人丢个数据给你,你第一个该问的问题就是:‘这个数据是打哪儿来的?’”[2]。二问,他是如何知道的?三问,遗漏了什么(所公布的统计资料是否把各种因素公布齐全了)?四问,是否有人偷换了概念?五问,这个资料有意义吗?

(2)优化统计宣传,改进统计宣传的方式和途径。在当前“拟态环境”的形势下,必须要用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强化宣传统计的力度,注重提高统计宣传的针对性,及时释疑解惑,避免以讹传讹,消除对统计的误解。不仅要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还要宣传统计科学常识。不仅主动统计数据,还要主动解读统计数据。不仅主动面上指标,还要主动配套内部构成指标。不仅主动统计调查的结果,还要主动公布统计工作的过程。不仅主动纳入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信息,还要创造条件专项开展的热点调查信息。不仅主动统计横段面的状态,还要成因分析和趋势判断的分析。要建立以统计部门为主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统计评论员队伍,对于网络上、电视广播上涉及到对统计数据、统计方法误解的情形,及时加以解释、纠正和引导。

(二)统计的过程必须公开透明

高质量的结果离不开高质量的过程。要提高统计公信力必须要使统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公开透明,这已经为世界有关国家的统计实践所证明。如美国的政府统计公信力较高,就与这一点密切相关。美国劳工统计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向全社会做出了这样的承诺,“我们努力做到:……5、透明性和负责性:我们公开方法和过程,从而使你对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有信心。”[3]

首先,统计的调查制度和程序要公开透明。如4月7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座谈会,全面介绍cpi的统计方法和生产过程。参加会议的,既有国家统计局有关领导各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也有最基层的采价员、居民记账户;既有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包括对统计工作提出尖锐意见的各界人士,也有京城诸多媒体。有关专家认为,“即使对此项工作质疑最强烈的人士,如果详细研读这篇报导(指对于cpi的统计方法和生产过程的介绍,作者注),也应该对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统计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公开透明,确是提高统计公信力的一条重要途径”[4]。

其次,统计调查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执行度要及时披露。

第三,统计数据的汇总和质量评估要让社会公众互动参与。对于重要的统计指标要开听证会,以此提高社会的认同度。

(三)统计的方法必须符合科学原理

统计方法的科学决定着统计数据的科学,它是统计公信力的决定因素。首先,统计的制度设计,必须要坚持按照统计规律办事,遵循科学的原则,不得为了验证主观意图,违反统计调查的科学要求,而有倾向的设计调查制度。此外,不能不顾基层单位的实际,要求统计调查对象过早的提供统计报表。其次,统计调查样本的选择必须要遵循随机原则的要求,同时,不得人为破坏样本的“后随机效应”。如在居民收入调查中,假定样本户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出来的,但是,为了提高地区的收入,仅仅只针对抽中户给予政策扶持,促进其家庭人员就业,增加收入,结果就破坏了随机性原则了。第三,重大统计决策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如国家统计局成立统计咨询委员会就是进一步完善政府统计决策机制的有益尝试。“可以使得国家统计局在作出重大统计决策时,进行更为慎重周密的考虑,更多的听取国际统计界、国内经济和统计专家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意见,防止个人的价值判断、长官意志和行为方式主导决策,同时也防止搞封闭式、独断式的‘拍脑袋’决策。”[5]是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措施。

(四)统计资料的目的必须正当

政府统计部门统计资料的目的必须正当,所谓正当,即必须合法合理。这对于统计部门公信力具有较大的影响。第一,政府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的目的必须要符合《统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知情权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统计部门的部门利益。如统计部门不能为了商业目的,去搞企业排名信息的;未经当事人许可也不得编辑出版涉及统计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资料汇编,等等。如果统计部门统计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获利,则其公信力必然受损。第二,政府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的目的必须要符合行政合理性的原则要求。所谓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在统计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凡统计法律没有详细规定的,统计行政机关在处理具体资料事务时,可以根据其合理的判断,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但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精神和公平正义原则。如在公布统计资料时,究竟要公布什么分组的汇总资料,凡统计制度有规定的分组,必须公开,统计制度没有规定的分组,可以由统计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以及可能性自主决定是否汇总公布。第三,政府有关部门在统计资料的时候,必须完整全面,而不能为了所谓的“自身形象”,对统计指标有选择的加以公布,报喜不报忧,误导人们的判断。

(五)统计人员必须恪守求真原则

统计人员在提高统计公信力方面处于主导地位。首先,作为统计人员应本着只对数据真实性负责的原则搞统计。其次,作为统计人员要视统计数据质量为生命,敢于坚持原则,抵制干扰,依法维护统计数据的声誉,为提高统计部门的公信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统计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完善考核机制,为人尽其才提供制度保证

以考核的结果对干部晋优评先,是考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完善机制,形成网络至关重要。一是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考核的重要性。年初,××县统计局下发专门的考核文件,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考核工作,召开考核专题会议,讲清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并提出具体要求,为考核工作营造氛围。二是明确目标,细化职责,强化考核的科学性。年初,根据现行岗位职责,对每个人分别拟定出年度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措施,在年初核定每个人的工作任务时,采取个人申报、集中演讲、全员互评、领导审核的方法进行;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核定后的每个人的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进行张榜公示,接受大家的监督和点评。三是全员参与,上下结合,强化考核的群众性。每次考核时,采用同一种考文秘杂烩网核表格,首先进行全员互评,第二进行中层干部对一般人员评分,第三进行分管领导对分管人员评分,最后进行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全员的评分。分层次评分,统一进行汇总。通过参与评分的次数与体现评分的权重。既简便易行,又科学合理。

充实考核内容,为晋优评先提供科学依据

在以往的考核中存在着重年度考核,轻平时考核,重近期表现,轻全面考察,形成"雾里看花",造成考核结果不够理性、深入、客观。为此,我们在今年的整体考核中,对考核的内容作了大幅调整,一是突出全面性。在活动内容和考核指标上,既包含了公务员考核的德、能、勤、绩、廉五个要素,又归纳了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等领导机关所开展的系列活动,同时,还兼顾了上级部门的一些重点考核指标。二是强调针对性。重点突出业务考核,活动方案在对每位同志的业绩考核方面,一改以往凭印象打分的做法,按照三定方案和现行岗位职责,对每个人分别拟定出年度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对每个人的每项工作,分别设定记分标准,充分体现不同岗位的职责和特点,做到考核工作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三是注重科学性。对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的核定力求细化和量化。按照百分制计分,其中,工作业绩、精神状况、开拓创新、协调协作、廉政勤政等项目按照各自的权重,占有相当的分值。同时,对上述每个考核项目又分别设置了具体考核内容。在此基础上,把调研信息、各级考核评比和违规违纪设定为加和减分项。调研信息、各级评比成绩优异的可以按规定加分;违反县局规定的,按规定进行扣分;出现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县人事部门规定的一票否决行为的,在本局考核中同样予以一票否决。四是坚持公平性、既有群众意见,又有领导审核意见。考核坚持分段考核、远近结合和分级考核、加权平均的原则,每季度进行小评,年终进行总评;实施考评时,全员参与互评,适当加重科室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以及主要领导的记分权重。既能体现出群众的意愿,又能突出业务主管的综合意见。

统计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输变电设备;物料管理;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229-02

输变电行业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都需要使用变压器类产品。这些变压器类产品往往需要针对每一个客户的不同要求、项目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单独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由此,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一般为订单式离散型生产企业。

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在其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物料管理,如原材料组配件的采购入库和出库、零部件内部交接、半成品完工报验、产成品包装等。在生产企业实施应用物料精细化管理平台,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设备安全运行、促进节能降耗,实现生产的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

1 业务流程分析

第一步,客户通过营销部门下达产品订单,营销部门将订单数据整理后发送给研发部门。

第二步,研发部门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同时生成与产品对应的BOM表,并将BOM表提供给原材料采购部门。

第三步,原材料采购部门根据产品BOM表采购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配件,并将采购的原材料和相应的检测报告一同交付给生产部门。

第四步,生产部门根据原材料准备情况安排生产,并全程监控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设备运行情况。

第五步,生产的产品需要通过严格的出厂检测,通过大件运输的方式交付给客户,整个运输过程需要实时对产品状态进行监测,到达目的地组装后再进行试运行检测,并最终交付给客户使用。

第六步,在客户使用的过程中,生产企业需要对产品部分运行状况进行监测或回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跟踪服务。

2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为保证上述各步业务环节中的数据和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则需要构建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物料流转的平台。该平台能帮助生产管理者对上述业务中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掌握订单进度、原材料采购情况、跟踪原材料运输情况、产品生产情况、产品运输情况、产品使用情况等信息,这样生产管理者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生产计划及时做出调整,能对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及时做出响应;此外生产管理者还可以通过该平台跟踪客户的产品使用情况和售后服务,从中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的产品运行状态数据,为后续的产品设计和改进提供更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也为客户产品在使用中出现的不可预见的状况及时做出响应;而客户通过该平台能够及时了解自己产品的生产进度,为后续的工作做好安排,及时掌握其产品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置。

为实现上述目标,设计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产企业物流精细化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该平台的核心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等特征。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产企业物流精细化管理平台是指通过传感器等终端数据采集设备、无线传感网络等各类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生产各环节物流资源状态状态的监控和跟踪,及时掌握订单进度、原材料采购情况、跟踪原材料运输情况、产品生产情况、产品运输情况、产品使用情况等信息。

3 平台核心系统设计

按照全过程流转环节,本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料流转的精细化管理,物料精细化管理平台的核心系统包括原材料采购管理系统、内部流转管理系统、成品运输跟踪系统、组部件管理系统等,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3.1原材料采购管理系统

目前,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往往涉及上千种组配件,原材料是否及时到位和安全存放直接影响到产品交货期,成为制约企业效率提高的瓶颈问题。设计原材料采购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条码订单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条码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电子看板等,其中条码管理模块包括条码编制、条码识别等。

通过该系统,生产企业可以将原有的邮件、传真下发采购订单模式,改进为通过网络技术,为供应商提供网上订单、生产发运日报界面,同时在重要的原材料组配件厂商管理上,将条码技术、RFID技术的运用,作为资质评价依据,结合电子屏动态看板管理,以消除生产部门材料报缺为衡量指标,提高信息共享和信息的利用效率。

3.2生产过程物料全跟踪监控系统

将产品外包装和条码标签进入内部使用过程,围绕产品生产主计划,将设计工艺、采购物流、车间作业等信息进行集成,在本系统中看到零部件交接流转情况,及时对生产进度与零部件交接时间进行确认,确认结果通过网络触摸屏,为车间一线查询图纸、工艺定额、采购到货、班组作业计划及完工报验,提供硬件上的支持,便于班组及时掌握上下道及本道工序材料到货情况,通过合理安排班组生产作业最大限度配合材料到货时间,缩短工序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该系统为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冗余、统计给企业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3.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内部半成品管理系统

统计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帮助工程项目施工中提高集成的计划准确性、供应链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降低库存,减少运作成本,减少或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提高投资回报率。而且有助于帮助工程项目施工中改进与合作伙伴(供应商、业主单位、第三方)的协助关系,使整体供应链的优化成为可能。对于工程项目施工中而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密的成本控制系统+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科学的管理制度。而周转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像是“催化剂”和“加速器”,与管理工序有机结合,使得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和管理机制变得高效、规范、先进和卓有成效。好的材料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从材料管理的日常工作入手,逐步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素质,材料管理人员可以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为企业早日实现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程项目施工中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

(一)材料采购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1.建立统一的材料编码体系。

材料编码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项目施工企业所认识到,信息化管理中要求材料编码体系可以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或者行业经验建立。材料编码体系包括材料预算、材料计划、材料采购、材料仓库管理等。基本要求做到主要材料每一种对应唯一的材料编码,其他辅助材料、边角材料建立大的分类编码体系。

2.实现材料需求计划与采购业务的结合。

采用信息化建设要求能实现材料计划数据向采购部门的提交。即采购计划的状态为批准时,才可以进入采购部门的流程,实现计划与采购业务的结合。

3.使用需求按施工子项的分类编制。

公司投资规模较大项目时,通常委托多个施工单位分单项工程同时施工,施工过程的材料属于“甲供”材料性质,即由本企业购买,交由施工单位使用。因此,企业必需迅速的将施工单位的材料计划进行审核、采购、完成入库验收后准确交到施工单位手中。

4.大宗材料采购招投标档案文件的权限范围内查询。

要求材料采购部门联合相关部门成立招投标小组,对大宗材料的采购过程,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对于招投标过程中的档案文件完整、及时交档案管理处存档。

5.材料采购合同的权限范围内查询。

合同管理也是材料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在此为企业积累采购价格信息库,合格供应商库。材料的采购合同经过招投标确认供应商和价格后,拟定材料订购合同后需提交企业相关部门进行会签。可利用OA办公软件平台可达到快速网上会签工作。会签结束,合同即可盖章正式执行。

(二)材料领用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

1.实现采购业务与入库业务的结合。

要求能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采购订单数据向仓库部门的提交。采购订单的状态为批准时,才可以进入仓库入库流程,仓库部门根据实际收到的数量,在引入采购订单生成的入库单上注明“实收数量”。系统根据材料订单单价自动计算实收金额。从而实现采购业务与入库业务的结合,而采购部门与仓库部门形成有机的制约,实现入库材料的电子化控制管理。

2.材料按施工单位、施工子项分类领用。

采取信息化建设,既能方便入库的验收工作,又能方便施工单位的快速领用需求,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时,对项目总施工材料成本分解到具体的子项工程提供了依据。

3.材料领用环节与入库环节重复录入工作的技术性解决。

新时期要求能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入库数据到出库数据的转换提交,通过技术性手段解决重复录入的问题。根据入库数据中施工单位的信息,自动按施工单位不同生成不同的出库单,并在出库单明细后引入原入库单明细中的“施工子项”。

4.材料领用报表提供及与施工单位的核对。

要求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材料入库明细、汇总表,出库领用明细、汇总表的报表查询、打印输出功能。

(三)材料储存环节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

1.结存材料库位标识的设置与查找。

要求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材料的进销存汇总表的报表查询、打印输出功能,对于期末结存的材料,能在系统中增加备注栏,备注相应的实物库位,已利于结存物资的保管与查找。

2.实现材料盘点表及盘点结果录入。

材料的期末结存,应保证材料帐实相符。仓库保管员应定期盘点库存存货,编制存货盘点表,并提出处理意见。要求采用信息化建设实现材料的盘点表的报表查询、打印输出功能。并能将实际盘点的结果录入盘点结存表,自动计算材料盈亏数量和金额,并生成材料盘盈亏单据。

(四)工程项目施工中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步骤

依据企业项目施工材料的特点,结合材料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及分析,对工程材料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了业务流程的重新规划。首先,安排各部门研究讨论制订了新的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管理流程和制度,如:材料计划申报流程、材料采购流程、材料入库流程、材料领用流程、材料核算流程、仓库和磅房管理制度。各流程经讨论研究通过后,采用企业正式文件下发,各部门遵照执行。其次,可以借鉴引入其他企业使用的新中大国际ERP软件A3供应链管理模块,建立材料计划、采购、入库、出库和结存各环节符合流程管理制度的信息化控制。再次,为实现内审及各部门信息需求,引入项目管理协同办公模块,实现采购招投标、材料采购合同等档案资料文件的信息查询和共享,有效的提升监督机制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最后,为实现项目材料分项成本的核算,引入拥有EPR财务软件,实现材料的分项目子项的成本核算需求。

三、结束语

统计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国接触轨发展史1500V接触轨 系统设计标准 人身安全防护 钢铝复合接触轨 国产化

接触轨,又称第三轨,或简称三轨。接触轨系统是地铁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它直接影响到地铁供电系统甚至整个地铁系统的安全运以营。自1965年北京建造我国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仟随着我国地铁建设事业的发展,接触轨技术也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接触轨枝术不断发展,其主要表现为:安装方式由以上部接触搔流方式为主导发展成上部接触交流方式与下部接触授流方式并存:导电轨由低磺钢材料发展成钢铝复合材科:防护罩(及支架)由木板材料发展成玻璃钢材料:绝缘子材料除电瓷外,还开发出环氧树脂材料及硅橡胶材料。相应地,一些施工安装方法也有所改进.目前,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又在积极研发之中,同时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工作也正在逐步展开,当然这其中面临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也有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将有助于目前接触轨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 概述

1.1 接触轨系统的国内应用概况

目前,在我国有3个城市6条地铁线路采用了接触轨系统,分别是:北京地铁1号线上程。北京地铁2号线(环线)工程、天津地铁1号线中段、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北京地铁门号线工程(即北京城市铁路工程),北京地铁八通线工程、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另外,由中国援建的1984年开通的朝鲜平壤地铁,以及由中国承建的2000年2月21日开通一期工程的伊朗德黑兰地铁,用了接触轨系统。这些线路韵总长度超过200km,触孰电压等级均为直流750V。

1.2 接触轨系统的构成

在接触轨系统零部件中,除包括作为导电轨的接触轨以外,还包括绝缘支架(或绝缘子)。防护罩.隔离开关设备、电缆等。接触轨、绝缘支架(或绝缘子)、防护罩是接触轨系统中送电。支撑、防护的三大件。

1.3接触轨系统的三大技术特征

谈及接触孰系统,其技术特征有三个级,二是安装方式,二是导电轨材料。

1 3.1 电压等级

目前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直流牵引网电压等级繁多,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有600V、630V。700V、750V、825V,900V、1 000V、1 200V等,国外接触轨系统的标称电压一般在1 000V以下,西班牙巴塞罗那采用过直流1 500V及1 200V接触轨,美国旧金山BART系统为直流1000v接触轨。目前国内接触轨系统标称电压为直流750V,国际上接触轨电压等级的发展趋向是IEC标准中的直流600V、750V。

1.3.2 安装方式

接触轨系统根据授流位置的不同,司分为上部授流接触轨、下部授流接触轨和侧部授漉接触轨三种形式。

1 3.3导电蓑材料

接触轨可采用低碳钢材料或钢铝复合材料。

2 北京地铁早期建成线路的接触轨系统

北京地铁早期建成的线路包括;1969年通车的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1984年通车的北京地铁环线工程,1999年9月通车的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

2.1 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

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东起北京站,西至苹果园,全长24,17km。工程于1958年开始前期研究,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1969年9月20日基事建成并试运营。该工程接触轨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地铁接触轨系统.本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开始为直流825V,以后随着牵引变电所设备的改造而成为直流750V,安装方式为上部授挽方式,导电轨材质为低碳钢,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2.1.1接触轨的技术条件

(1)接触轨断面的总断面积为6 543mm2,

(2)接触轨的比重为7.8g/cm3:

(3)每米接触轨的理论重量为51.36kg,每根理论重量为642kg,每根12.5m,

(4)对中性轴接触轨的惯性矩Jx=1 026.8cm4,断面系数Wz=176.2cm3

(5)接触轨的型号为JU-52,钢号为05铝(05A1);

(6)在温度为15度的情况下,接触轨的单位电阻不超过O.125Ω·mm2/m:

(7)接触轨的断面应铣平,断面歪斜在任何方向测量均不得超过1.0mm;

(8)接触轨采用转炉冶炼的优质镇静钢轧制。

2.1.2接抽孰用绝缘子

接触轨用绝缘子由以下三个丰要部分组成:

(1)瓷件,材料为电磁,工作电压1000V,抗弯800kg,

(2)下座,材料为HT15-33灰铸铁:

(1)上帽,材料为11T15-33灰铸铁。

另外,瓷件与下座间还没有1-5层的油毡纸垫片.

2.1.3木防护板

木防护板的木科全部是在天然干性油中浸透的松木制成,井做烘干处理,木防护板翠表面涂阽火滦,木防护板外表面涂防腐油漆。

2.1.4端部弯头

端部弯头总长度2300mm.

2.2 北京地铁2号线工程

北京地铁2号线工程,线路长16.1Fan.1974年完成接触孰施工图设计,1976年建成并试运营,1984年完成改造.

根据北京地铁1号线工程的施工运营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接触轨要加强防护的指示,1974年2号线在工程接触轨系统设计时进行了一些修改与完善.1978年5月,根据市兵办工程组技术处于1978年3月27日召开的关于地铁三轨防护板设计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将2号线工程接触轨防护板靠近线路侧上下的两块和防护支架下边的一块予以取消,形成了日前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北京地铁环线接触轨安装示意图

2.3 北京地铁复八线工程

北京炔铁复八线工程,西起复兴门,东至八王坟,线路长12.7KM。该工程接触轨系统施工图设计完成于1993年10月,工程于1999年9月通车。与北京地铁环线接触轨系统相比,主要进行了以下修改:

(1)接触轨端部弯头由原来的2300mm加长到2775mm,以使受流器与弯头接触时更平稳;同时减小了坡端的接触面到走行轨顶面的垂育距离。

(2)采用3000V支柱绝缘子代替原绝缘子。

(3)结合工程需要,本工程册剥开发了玻璃钢防护罩.并在车站、道岔、隧道联络线等局部地段进行了试验安装(单线总长度约6km).

3 德黑兰地铁1.2号线的接触轨系统

德黑兰地铁1、2号线,线路全长约53km.1992年初开始投标,1996年合同正式生效,2000年2月21日第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北京城建院联合高校与工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研制开发出“下部校流接触轨系统”,填补丁国内空白,该技术成果于1994年6月8H从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93 2 24173.5).相应地,研制出玻璃钢材料的接触轨支架及防护罩,代替了传统的木板防护罩,这一创新成果带来了接触轨支架与防护罩材料的革命。本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为直流750V,导电轨材质为低碳钢.

3.1 下部授流接触轨的安装结构描述

下部授流接触轨主要由导电轨,绝缘支架、防护罩等构成,见图2.绝缘支架由顶郎支架,中部支架,下部支架三部分组成,并共同构成悬臂结构型式;导电轨通过顶部、中部支架,悬挂在下部支架上;下部支架刚根据线路情况固定在整体道床上或碎石道床的轨枕上:防护罩靠自身弹性及支撑垫块固定在导电轨上。

3.2 下部授流接触轨的安装结构特点

防护罩对带电接触轨的防护性能好,带电接触轨不容易被无章识地触碰到,能确保人身安全,另外,下部授流方式的遮挡雨雪条件也优于上部授流方式,能确保牵引网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这里需要说明,北京城铁采用的是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据2003年11月7日《北京晚报》报道:“城铁今晨中断一个多小时。由于昨天深夜雪量较大且融化速度慢,遭遇今天凌晨急剧下降的气温后,造成城铁部分路段轨道表面结冰。首发车在运行过程中,接触轨与列车受流器之间逐渐形成‘地穿甲’似的冰层.造成列车受流器无法受电,车辆网压不稳,使得车辆无法正常行驶。’

3.3 接触轨所含化学元素对电阻宰影响分析

合同要求:导电轨在15度时电阻率p=0.125mm2Ω/m.为确保接触轨按照上述合同要求交货,对制造厂欲采用的接触轨材料进行了电阻串测试及化学元素分析,前后历时达伴年之久,分析结论简述如下。

如果采用与北京地铁接触轨相同的材料来加工制造导电轨,则20度时电阻率p(平均值)在0.134Ω·mm2/m左右,将大于合同要求的15度时电阻率为0.125Ω·mm2/m.仅从各元素对电阻串的影响看,P、Si的影响较大,而Mn的影响较小:但由于接触轨中Mn的绝对含量比P与Si要高,因而Mn实际上对电阻系数的影响也非常大.换言之.在分析各元素对电阻系数的影响趋势时,要同时考虑各元素含量大小对此的影响。另外,工艺条件对各种成分在含量上有影响,即工艺条件也会影响导电轨的电阻系数.

在上述测试分析基础上,决定不采用与北京地铁接触轨相同的原材抖加工制造接触轨.而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来加工制造接触轨.最后的测试表明:用国外原材料加工制造的接触轨,在15度时电阻率p在0.111mm2Ω/m左右。

3.4 支架及防护罩的制造工艺

3.4.1玻璃钢支架制造工艺

玻璃钢支架制造采用了RTM成型工艺.其优点为:降低了产品成型过程中苯乙烯的挥发量,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工艺成熟、参数齐全,产品质量稳定:可防止玻璃纤维的排布方向发生偏移,使铺层设计、性能设计有保障;可使产品表面附着均匀的胶衣树脂层,增加产品的抗老化能力.

3.4.2 玻璃钢防护罩制造工艺

玻璃钢防护罩制造采用了拉挤成型工艺.其优点为:可自动化连续生产,产品均匀,质量稳定;产品规格多样化.

4 北京地铁新建成线路的接触轨系统

4.1北京地铁13号线

北京地铁13号线,即北京城市铁路工程,线路全长40.85km。1999年8月12日,项目被批准立项:2000年9月26日,城市铁路西线全面开工:2002年9月28日,城市铁路西线开通试运行,2003年1月20门,城市铁路全线建成试运营。

结合该工程,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联合北京城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制开发出“新型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见图3.该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为直流750V,导电轨材质为低碳钢。

新型上部受流接触轨系统的特点:

(1)防护罩支架及防护罩采用玻璃钢材质

的防火和耐候性功能.使用寿命长,

(2)结构形式造型比较美观,

(3)结构设计较为合理,承受力的情况较好,省材料:

(4)防护罩支架直接固定在接蚰轨上,所以能更好地保证防护罩支架及防护罩与接触轨的相对位置关系.

(5)防护罩支架可以在接触轨上移动安装,所以施工安装及运蕾管理维护比较方便,不受走行轨轨枕间距施工误差的影响,从而使防护罩的定货长度与设计长度一致.避免了材料及施工费的损失.

4.2 北京地铁八通线

北京地铁八通线,西起八王坟,东至通州土桥,线路全长18.964km;2003年12月7日完成热滑,2003年12月28日开通试运营.

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及13号线,均使用的是瓷绝缘子.瓷件是脆性材料.在运输.安装、运营维护等过程中,容易受到了硬器撞击而破损.近年来,复合绝缘子发展迅猛,性价比,可靠性不断提高.北京地铁八通线工程在前述北京城铁“新型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的基础上,在正线接触孰系统中采用了环氧树脂绝缘子,在车场线接触孰上试用了硅橡胶绝缘子.

5 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的接触轨系统

武权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自宗关站经硚口至黄浦路,线路全长10.234km,为全高架线路:2000年4月开始初步设计,2003年12月11日完成热滑,将于2004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该工程在国内首次采用钢铝复合接触轨技术。接触轨采用钢铝复合材料制成(见图4),可有效地降低电阻率,并减少供电系统中牵引变电所的数量,降低运营时接触轨能量的的损耗;防腐蚀性能较好;钢铝复合接触轨重量小,便于运输和安装,在铝合金轨的接触面上包覆有一层不锈钢带,可人大提高耐磨性。

该工程接触轨系统的电压等级为直流750V,安装方式为下部授流方式.

5.2 不锈钢带技术数据(示例)

5.3 天津地铁1号线(延伸)工程的接姓轨系统

1984年12月,天津地铁1号线中段7.4km建成通车,其接触轨系统与北京地铁早期建成线路的接触轨系统一致,2001年7月因线路需向两端延伸改造而停运.天津地铁1号线(延伸)工程,线路全长26.2km,计划于2005年底建成通车.本工程采用直流750V上部授流接触轨系统,接触轨材料为钢铝复合接触轨,目前已完成钢铝复合接触孰的采购招标。

6 正在建设中的广州地铁4号线接触轨系统

广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大学城专线段工程,线路全长14.11km.该工程于2003年10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计划2005年12月建成通车.

广州地铁4号线几次穿越珠江水系,并且—部分线路位于已建城区.针对减少车站埋深及增加选线灵活度的需求.采用了爬坡能力大、转弯半径小的直线电机交通系统.另外,考虑到该线路平均站间距大及工程建造尽量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因此该工程拟采用直流1500V接触轨系统,接触轨材料为钢铝复合接触孰.

在100多年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史上.建成于1927年的巴塞罗那地铁1号线曾采用过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其3号线及4号线也采用过直流1 200V接触轨,但现在已经拆除,而改用刚性架空接触网.在目前运营的地铁线路中,接触轨电压等级最高的是美国旧金山的“湾区快速交通”(Bay Area Rapid Transit)系统,简称BART系统,其接触轨电压等级为直流1000V.其接触轨为工宇钢两侧通过螺栓傍附铝型材而形成的钢铝“复合轨”。当然,工字钢与铝型材间要应用抗氧化油脂.该地铁系统于1972年开通了第一条线路.

前面已经介绍过,我国已经运营的地铁线路(甚至包括正在施工中的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等),均采用的是直流750V接触轨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广州地铁4号线拟采用的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是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7 关于研发直流1500V接触轨系统的一些建议

对于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的研发.建议从“软件”及“硬件”两个层面考虑.所谓“软件”,是指直流1500V

接触孰的“系统性研究”,所谓“硬件”,是指以钢铝复合接触孰国产化为主导的接触轨“零部件研制”。

7.1 直流1 500V接触轨的系统性研究

7.1.1 系统性研究的主要内窖

系统性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环节”的研究:

(1)设计环节--系统设计标准的研究:

(2)制造环节--产品制造标准的研究;

(3)安装环节--施工安装标准的研究:

(4)运营环节--运营维护标准的研究.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已经成功地应用了“直流750V钢铝复合接触轨系统”,到2005年底广州地铁4号线大学城段建成开通时.我国将积累起近两年的钢铝复合接触轨运营经验,这些经验将对广州地铁4号线大学城段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田而,在上述系统性研究中,建议对系统设计标准及产品制造标准进行重点研究,尤其是系统设计标准的研究.这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从事钢铝复合接触轨产品的制造商有多家,但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的设计、运行经验却相当匮乏。另外,建议处理好“四大环节”研究的相互关系。

7.1.2 系统设计标准研究的主要内容

系统设计标准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大关系”的研究:

1)带电体与接地体关系研究

对于直流1500v系统,接触轨带电部分和结构体,车体之间的最小净距,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及IEC标准对比都做出了规定。研究内容应根据工程需要,确立带电体与接地体的相互关系,相对位置、定位尺寸等。在带电体与接地体关系的处理上,上部受流方式比下部授流方式更简洁。鉴于此,建议优先考虑上部授流方式。

2)接触轨与人的关系研究

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的研发难度,不在干电气本身,即不和于电气设备的技术指标,而是在于1 500V电气设备的人身安全防护与750V电气设备相比要困难得多。因而,建议对1 500V接触轨与人的关系给予重点研究,即应阱究采取何种措施(包括硬件措施,软件措施、管理措施等),最大限度地保护运营维护人员及乘客公众的人身安全。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对于以走行轨为回流网的只有1 500v接触轨系统,应认真地研究分析正极接触网与负极回流网的阻抗分配,并合理地设置牵引变电所.避免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走行轨对地电位超标,影响人身安全防护。1 500V钢铝复合接触轨系统的走行轨电位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

3)接触轨与车的关系研究

这既包括接触轨与车辆的限界关系研究,也包括车辆受流器与接触轨的“弓网”(器轨)配合关系研究.

4)接触轨与道的关系研究

这里的“道”,狭义上指道床,广义上也涉及轨道、隧道,行车道,并包括地下、地面、高架等各种线路形式,即上建的概念。所谓接触轨与道的关系研究,就是接触轨与土建关系研究.即如何将1 500V接触轨合理地布置、安装、固定在各种道床上,这是应该认真研究的。

7.2 直流1 500V接触轨的零部件研制

7.2.1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

早在2000年7月,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准备采用钢铝复合接触轨时.国内一些企业对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问题就开始关注了。但山于这些厂家对市场前景分析不透,因而未能正式启动.现在,武汉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的全线钢铝复合接触轨安装已经结束,并己完成热滑,该工程采用的是国外进口的钢铝复合接触轨。天津地铁1号线,钢铝复合接触轨供货招标已经结束,也采用的是国外产品。

目前,除广州地铁4号线以外,北京地铁5号线,10号线(含奥运支线)、4号线等,也准备采用钢铝复合接触轨.如果1 500V钢铝复合接触轨研发应用成功,广州地铁5号、6号、7号线及某些城市地铁,也将采用1 500V钢铝复合接触轨.这样,在未来的5年内,国内钢铝复合接触轨的需求量将达到单线300km以上,产值估计在2-3亿人民币.因而,建议有识企业抓住机遇,联合业主,设计单位,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等.加速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进程.

据悉,国内铁路企业已启动了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工作.并于近期研制出钢铝复合接触轨样品,这对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业无疑是一喜讯。

根据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在武汉轨道交通工程中对钢铝复合接触轨的研究设汁应用,建议在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工作中,注童解决好以下两个重点问题:

(1)不锈钢带与铝型材的结合问题,

(2)不锈钢带的材质及外型表面平顾问颧。72.2直谴1 500V系统用绝缘子等零部件的研稍

直流1 500V系统用绝缘子.玻璃钢支架、玻璃钢防护罩,钢铝复合接触轨附件等,利用国内既有技术与生产能力完全可以加工制造。

7.3 关于接触轨系统允许的量高速度

目前,广州地铁4号线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90km/h.但是,考率到直流1500V接触轨系统应有广泛的适用性,因而建议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按130km/h考虑.这样,1 500v接触轨系统一旦研发成功,可在国内其他城市迅速推广。有资料表明,美国旧金山BART的1 000V接触轨系统,其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英里/h(126km/h).笔者在参观该地铁系统时,曾拍摄到列车运行速度为72英里/h(112km/h)的画面.

8 结语

在我国近40年的地铁发展史上,其接触轨技术从零开始一步步向前发展,现在已经瞄准了接触轨技术的国际前沿。在直流1 500V接触轨技术的研究应用过程中.将有许多课题需要认真研究。在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的“四大环节”研究中,建议重点对系统设计标准及产品制造标准进行研究,在系统设计标准的“四大关系”研究中,建议重点对1 500V接触轨与人身安全防护关系进行研究.在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国产化工作中,建议解决好不锈钢带与铝型材的结合问题及不锈钢带的材质及外型表面平顺问题。直流1 500V接触轨系统一旦研

发成功,将使得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发生质的飞跃,井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文义.上部接触轨防护结构型式的研制及总结2002.

[2]北京城建设计院.北京地铁10号线牵引供电系统投标文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