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知识点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精选

统计学知识点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第1篇

今天,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全面部署和正式启动××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

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而有效的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正因如此,去年“计划”一经推出,立即得到广大毕业生的积极响应,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支持。短短天时间,报名者就达万千多人。在近一年的志愿服务当中,国家和地方选派的万名大学生志愿者表现出了优良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他们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和模范典型,谱写了一曲曲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光辉篇章和新世纪的青春之歌。

鼓励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到实践中去,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青年成长的需要。深入实践、接触群众、了解国情、锻炼成才,这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鼓励、引导、帮助和支持大学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层,走向国家建设急需人才的地方,是今天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根本体现,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刚才,志对××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财政部、人事部领导讲了很好的意见。几位高校和团省委负责同志介绍了工作经验和思路。下面,我就教育系统做好××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当前,正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一件新生事物,涉及许多学生和家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认真研究部署,主要领导要亲自关心过问,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组织协调。要抽调精干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要注意发挥共青团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和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要坚持“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的原则,既要广泛动员、热情发动、形成声势,也要实事求是、不搞指令性;既要讲明西部基层天地广阔大有作为,意义深远,也要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西部,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既要宣讲已经出台的各项鼓励扶持政策,也要说明服务期满后鼓励扎根,鼓励自主就业和灵活就业。在工作中要满腔热情,耐心细致,注意方式方法,把工作做细做实。

二、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毕业教育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不仅仅是一项具体工作,更是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一部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各地、各高校要抓住这一契机,认真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利用课内和课外多种形式,对青年学生宣讲志愿者行动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焕发他们的理想和,热情,使国家的号召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我们不仅要围绕志愿者做思想教育,还要用志愿者精神教育感染广大毕业生,宣传教育广大在校生。要大力宣传毕业生扎根西部、无私奉献的模范事迹和先进典型,在新一代大学生中唱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制订和实施好各项鼓励优惠政策

去年以来,国家和各地各高校都制定了一些鼓励优惠政策,支持“西部计划”,关心志愿者。我们要继续抓好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为了把“西部计划”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还要出台进一步的鼓励优惠政策。各地、各高校要互相学习借鉴,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工作。教育部将在招收研究生政策上加大力度,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考生在多方面得到支持;对获得金质、银质奖章的优秀志愿者,在升学、任教、进修、培训等方面提供更多优惠条件。研究改进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以及资助困难学生的办法,对到西部和基层贫困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予以更多切实的鼓励和支持。

志愿者服务的地方都是贫困地区,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为他们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满腔热情地关爱他们,真正做到思想上关心、生活上体贴、工作上帮助。

四、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代数;统计学;教学改革

一、统计学类专业高等代数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1998年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将统计学专业分为理科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分别授予理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前者属于数理统计方法与应用范畴。2012年9月,统计学类成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并在其下增加了应用统计专业。为了适应统计学类专业“宽口径、厚基础”的需要,统计学类专业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其课程体系中数学基础必修课包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几何学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类专业在应用方面的作用日渐突出,统计软件、实习、实践课程等培养统计应用能力的课程得到了强化,理论课程的课时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高等代数课程也受到课时减少的影响。然而,高等代数课程是统计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包含理工类大部分专业的考研数学知识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着统计学类专业其它核心课程的教学,也影响着该专业学生的自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高等代数的教学进行改革,在有限的课时下保证高等代数课程的系统性,又能够突出重点,保证它们的高等代数知识能够满足后续课程的教学需要,使其更适合统计学类专业的需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二、统计类专业高等代数改革内容

(一)根据专业需求调整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内容

统计学类专业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应用性强的学生为目标。在高等代数的教学中,对重要知识点深入讲解,使学生理解其思想,并通过例题与应用加深体会;而对过于繁杂的证明可适当降低要求。目前,国内专门针对统计学类专业的高等代数教材非常少,大多数院校采用数学专业相同的教材。然而,统计学类专业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比数学类的学生薄弱,对高等代数这样高度抽象的课程学习起来倍感吃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一些高等院校中,统计学类专业开设线性代数课程替代高等代数课程,这样会使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时候感到相对轻松,但统计学类专业的后续主干课程的教学,如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建模等,会由于没有充分具备相关数学基础而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统计学类专业需求与学生情况,对高等代数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具体来说,高等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些知识相互联系紧密,是高等代数的基础部分,是统计学类专业后继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知识点,必须包含在教学内容中。

线性变换、欧式空间等内容不属于通常意义下线性代数知识点,不在研究生招生考试统考数学的范围内,但其思想与统计学的主要方法联系紧密,略去将对后继主干课程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也需要重点讲解。而高等代数课程中的多项式理论、λ-矩阵、双线性函数等内容,不属于通常意义下线性代数的知识点,与统计学类专业的主要方法也没有直接联系,不讲或者略讲这几部分内容不会对本专业的后继课程的学习造成大的影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课程总课时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大多数高等代数第一章是多项式理论,该章定义、定理多,逻辑推理强,大一新生普遍感觉抽象难懂,而这一章的内容、方法与接下来的几章几乎没有联系,只是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章才会用到几个因式分解定理。我们可以在即将讲授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章时,简单介绍因式分解定理以及其应用方法。这样安排一方面是由于统计学类专业的学生对数学理论证明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另一方也可以避免学生在前期因繁杂的证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而且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讲解更多的例题,以及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二)渗透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作为统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高等代数的方法在统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尽量结合其实际背景,特别是统计学方面的背景,渗透高等代数知识在统计学中的应用。例如,我们可以在欧式空间后,讲解投影法在最小二乘法中的应用。最小二乘法是一种重要的求极值的方法,在统计学中求解线性模型参数估计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鲜明的统计学背景。我们提出有实际应用背景方面的问题,如以脚长与身高的关系为背景,利用投影定理求出一元线性回归问题的最小二乘解,并结合学生的脚长与身高数据,求出身高与脚长的经验公式,并介绍该经验公式在刑事侦查等领域的应用。这一问题与统计学联系紧密,与学生紧密相关,且容易理解,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虽然统计学类专业的其他课程如数学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会再次讲授最小二乘法,但这些课程中一般是采用偏导数的工具求极值,在教学内容上没有重复。此外,我们在高等代数中讲解最小二乘法,会使学生在其他课程再次学习该方法时更容易接受,达到以旧促新的效果。在讲授“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这一部分内容后,可以通过例子讲解其在求解数列通项公式、微分方程、马尔科夫链中的应用。

特别的,数列通项公式求解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初等数学问题,与学生的高中知识联系紧密,容易被学生理解,而该问题的解决却需要借助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抽象的矩阵相似对角化在分离变量中的作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学习热情。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差分方程求解,是统计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的内容之一。我们此时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将这一问题做简单变换,就可以变成一个微分方程问题,采用的分离变量的方法与差分方程完全一样。而马尔科夫链中的讲解,可以以人口流动模型为背景,利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求出人口模型的稳定状态。这三类例子背景不同,但其处理方法却是极为相似的,可以让学生体会抽象思想的魅力。在讲授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与二次型之后,我们可开设“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在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这一个专题,通过几个具有实际背景的若干个例题,如身多个学生的身高体重问题分布散点图、体会线性变换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启发学生理解主成分分析的思想。通过这些渗透,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又使学生加深了对代数方法的掌握,同时为后续相关统计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等代数教学方式以板书为主,原因之一是高等代数的教学内容含有大量的计算和证明,板书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和证明过程的理解。然而,板书的书写速度较慢、信息容量小、表现等缺点,使其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局限性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进步,各种教育工具不断涌现,多媒体、翻转课堂、等精彩纷呈。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新的教学工具,改革教学模式。但任何教学工具都不是万能的,我们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多媒体可以极大地节约板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在一些板书量特别大的章节,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但正是由于多媒体授课效率高的特点,容易造成学生思维跟不上课堂进度,学生的思路也容易随着多媒体翻页的变化而断掉,不能对课堂有一个整体把握。这时候我们必须采取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将教学框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一些重要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时间,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师采用各种途径满足于促成学生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这一模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但现阶段地方院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普遍较弱,翻转课堂不适合作为高等代数这类趣味性弱且高度抽象的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我们注意到一部分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可利用翻转课堂来实现分层教学,将一些扩展内容,以微课、电子书、论坛等形式提供给学生,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宽和加深知识体系。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沟通及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作为一名统计学类专业基础数学课的教师,要着力思考如何使基础课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着力思考如何讲基础课的教学与本专业的背景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定义、定理方法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着力思考如何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将重要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系统化的呈现出来。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学是教师的立足之本,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教育部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我国统计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5,32(2):104-108.

[3]张美娟.统计学专业数学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0:99-101.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第3篇

笔者探讨的是全校的统计学公共课中案例教学的实施问题,鉴于课程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较多,而分配的教学课时偏少,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在整个课程中全程或者大量应用案例教学法,于是选择了教材中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章进行案例教学。之所以选择这两章进行案例教学,是因为在这之前已将统计学的大部分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完毕,学生已经熟悉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另外与课本中之前章节侧重理论知识不同,这两章内容更侧重统计方法的介绍与应用,更能完整地体现统计学在实践领域中应用时的思路、方式和方法。教改试验班级为经济学院的几个不同本科专业的混合班级,总人数达八十多人,人数较多但是具有比较一致的专业背景,所以我们选用来自经济金融领域的实际案例。此类案例非常多,相应的数据获取途径也很多,我们在选择案例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1.案例所阐述的问题应该具有实际背景和现实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最主要的区别,所以这是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应该首先考虑的原则。2.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清晰的。在课程中,案例是作为一种介绍统计方法的媒介,我们希望学生在使用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统计方法,因此不可选择那些过于复杂庞大的案例,重点在于方便学生厘清思路。3.解决案例问题的所需知识和方法最好能够涵盖已学的所有知识点,并能最后留一些思考和引申的空间。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案例教学,最终目的都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如果一个案例能够充分地展现已学知识的用处,在带给学生成就感的同时还能给学生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兴趣是再好不过的了。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与操作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介绍统计方法和思想,是服务于实际案例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案例需要解决主体问题。因此在组织统计学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与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案例教学组织方式有所不同。后者更注重从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而统计学更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找出统计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所在。因此对于统计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具体来讲,首先,通过教师讲授只包含有少数知识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在这个层次下,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但是应该有相应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巩固,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后,给出一些较为综合的包含多个相关知识点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并报告各组的分析结果。该层次下的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由于统计案例的分析离不开统计软件对数据以及模型进行分析,因此该阶段最好放在机房进行,而且应该提前给出案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研究,在上课过程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讲解自己的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各组之间可相互评论。在此,教师可针对报告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学生的一些好的想法给予适当的点评和总结。最后,当学生对中型的案例分析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并对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可以给出更加综合的实际案例,可称之为项目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最终以研究报告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在此层次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教师可以进一步对研究报告的形式内容,以及分析思路上给予指导和点评。在这个阶段还需要有一个概括总结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所讨论的内容,整理案例分析的思路。以上的实施操作思路是一种理想状态,更适合于小班教学。考虑到公共课人数较多,而案例规模不是很大,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寻找解决办法的需求不大,我们在实际操作中简化了上述过程,教师先通过一个较为简洁的例子引入讲解知识点以及进行案例分析的思路与步骤,交代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格式与要求,然后给出一个新的案例,学生单独自行分析,并通过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来汇报分析结果,没有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讲解。如此操作当然会减弱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但是只要案例选择得当,基本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非一定要执着于某种形式的教学,因为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就可以不用太拘泥于形式。教师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报告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案例教学的效果及评价

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以及其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我们需要构建以思维状况的考查为主体的成绩评判与考核机制,改变以往那种以知识积累的考查为主体的机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如无必要一般对学生案例分析、讨论的表现不宜作优劣评价,而应以鼓励表扬为主,要避免学生由于答案对错的优劣而影响对思维过程的关注。评判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等。针对我们上面提到的考核方式,即学生单独分析案例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完全取决于报告的质量了。虽然老师无法针对报告对学生提出问题用以考察学生对问题的真正了解情况,但是一份好的报告基本能够反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考察方式是一种介于传统教学法的知识点考试方式与案例教学法中常用的分组讨论报告之间考察形式,非常适合我们统计学公共课案例教学法的尝试,不但考察了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第4篇

对统计学的讲授应视内容采取不同策略

统计的特点是:概念多、知识点间的联系较为松散.而推断统计的特点则是:理论性强、知识点间的联系具有前后一贯性.在讲授描述统计部分时,不妨速度快些,例如讲集中趋势时,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对集中趋势的含义的理解上,这点讲到位后,具体指标如中位数、四分位数等便可采取点到为止的作法.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又保证了内容的完整.在讲原始数据的搜集问题时,可采取“干中学”的策略.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不妨结合教师本人的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做一次实际调研,并在调研结束后组织一场讨论会,让学生交流一下在调研中的体会及收获,这样能使学生对各种方法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有更全面了解.

在讲推断统计部分时,则应该按循序渐进的思路,把原理讲清楚,把理论脉络及整体框架讲明白.推断统计的基本过程为了对总体的数字及分布特征有所了解(例如总体均值),在不方便普查的情况下,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一个样本,通过对样本中的个体进行普查得到样本统计量的具体取值.以观察到的样本统计量的取值为基础,通过一定程序来对总体作出参数或分布的推断.统计推断的理论基础是大数定理和中心极限定理.因此,在讲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之前应对这两组定理做全面介绍,介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两组定理的基本内容,明晰它们对推断统计的基础性意义.作为教师,应把关注重点放在上述两点上,而非定理本身的证明过程.

要教会学生正确解读推断统计的结论

主要问题是存在把结论绝对化的倾向,这显然是因为学生没有抓住现代统计的精髓所致.同一容量的样本不止一个,而总体却是唯一的,因而,用具有多变性的样本特征去估计具有唯一性的总体特征就难免会产生误差.这就是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这类误差是不能完全消除的,但在舍弃一部分可靠性的前提下,误差的范围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这就产生了现代统计学中两个紧密关联的概念:置信度与置信区间.每当我们谈论置信区间时一定是以一定的置信度为前提的,没有置信度做前提,就不会有所谓的置信区间问题.不少学生在解读推断结果时,往往不假思索地认为置信区间就是现实中总体数字特征对应取值的最大变动范围,没有例外,从而忽视了结论的相当性,忘记了置信度对置信区间的制约作用.区间估计是这样,对假设检验结果的解读不少学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撇开前提条件(即两类错误对应概率的设定),把检验结果绝对化.为了不使学生产生这种错觉,在讲授相关内容时,教师一定要针对每一个例题的结论做重点说明,反复强调其相对性,通过不断强化使学生加深理解与认知.

要培养学生理解基础上记忆公式的习惯

统计学中有许多公式,对于习惯于靠背来记忆的学生而言,准确记住所有公式是非常困难的.对统计学学习过程中公式的记忆应重在理解,理解了才能记牢,才能用好.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部分的学习上,以区间估计为例.区间估计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观察样本统计量的具体取值,在一定置信度下,把总体参数圈定在一定范围内.为了做好区间估计首先要了解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特征,样本统计量的具体分布主要有三种:样本均值、样本比例和样本方差.这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学过概率论之后,其推理过程是比较简单的.讲到这里时,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己推导一遍,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死记硬背.对于几种常用分布没有必要让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密度函数,但应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详细地告诉学生,也就是每种分布的构造方法,这是区间估计中选择函数形式的提前条件.不知道常用分布的具体构造方法就很难理解置信区间公式中函数形式因条件不同结果有所差异的原因,公式的运用效果自然也就会大打折扣.有了这些基础知识以后,只需把区间估计的基本思路讲清楚,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推导公式,这样做既可加深理解,提高运用公式的能力,又便于区分公式,增强记忆.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统计学中还有很多,在学习中教师应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学的效果.知识在充分理解后,记忆才能长久.

应在课程体系框架内有选择地讲授统计知识

统计学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PBL教学法;儿科;护理带教;应用效果

作为临床上比较特殊的科室,儿科护理工作的难度较大。不断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对于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促进儿科护理工作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离不开高素质的护理人员,这就对儿科护理带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教学法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法,让护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儿科护理带教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2-3]。本研究对PBL教学法在儿科实施护理带教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儿科实习护生96例,根据护理带教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8~24岁,平均(21.76±1.38)岁。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21.64±1.12)岁。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带教方法

⑴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带教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其一是理论教学,其二是操作教学。以上两项内容的教学均由科室内指定的具有本科学历以上和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带教教师进行。在护理实习结束后,对护生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案例分析的考试,以检验其护理实习效果。⑵观察组由科室选取具备护理带教教学资格的带教教师若干名,组成PBL带教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带教教师进行PBL教学培训,包括PBL教学理论、方法、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同时负责对带教教师的PBL教学法护理带教开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然后由带教教师开展护理带教:①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带教教师准备,即在教学前1周,由带教教师选择契合教学知识点的典型案例,并根据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将典型病例资料及问题发放给护生。让护生根据典型案例内容,查找相关文献,解决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准备。②教学开展:带教教师组织全体护生,就典型案例进行学习。例如带教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向护理实习生提出“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的问题,首先由带教教师介绍典型案例情况,然后就课前提出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组织护生积极发言,就自己课前学习所得进行汇报。然后由带教教师对课前的问题与护生进行讨论,并得出正确答案。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大纲的知识点,进一步就典型案例提出一系列问题,与护生进行讨论,共同寻找正确答案。③教师点评和护生总结:当教学临近尾声,带教教师对护生实习期间见到的典型案例给予提问,组内成员进行交流探讨,对难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统计,每个小组指派代表进行发言,带教教师汇总各组成员知识总结并做出评价,指正护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对于比较集中的问题给予加强讲解和指导。④评价:护生完成学习后,带教教师组织各组内成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护生对自己学习期间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有良好的认知。

1.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生护理实习结束的各项考试成绩、出科时的综合能力评分、护理实习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出科时的各项满意度评分。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护生护理实习结束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试和案例分析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评估结果比较

观察组护生出科时的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生护理操作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生护理实习期作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带教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生出科时的护理带教方法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在PBL教学法下,将每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学习单元进行学习,使护生以问题为先导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首先,PBL教学法更能够调动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护生自己去开拓多种途径获取临床理论知识;其次,PBL教学法能够使护生具有更加主动和活跃的教学思想;最后,PBL教学法通过护生共同查阅文献、共同讨论去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实习效果,开拓了学生思维,同时培养了其团队协作能力。由此可见,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具有明显的优势[4]。但细究PBL教学法在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需要引起带教教师注意的问题,即PBL教学法是一种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模式,而目前现有的教学考察体系,却是偏重于对教学结果的考察,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重视,因此需积极完善建立一套与之相配合的教学结果考察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发挥更加巨大的效应[5]。综上所述,PBL教学法能够促使儿科护理带教实现改革,提高护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能力和护理操作掌握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丽艳.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难点与管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179.

[2]张园园.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2):34-35.

[3]朱月平.PB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3):2299-2300.

[4]李雪.PBL教学法在儿科实习护理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5):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