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方剂学对比汇总

中医方剂学对比汇总

中医方剂学对比汇总

中医方剂学对比汇总范文第1篇

山东省枣庄市中医医院药剂科,山东枣庄 277000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门诊中成药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1—12月的1200张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100张,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处方合格率为90.58%,113张不合格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占25.66%(29张), 用药不适宜处方占68.14%(77张);超常处方占6.19%(7张)。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处方书写不规范、适应证不适宜、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及重复给药等方面。结论 该院2013年中成药处方合格率偏低,需通过处方点评查找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合理情况进行干预,以促进我院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

[

关键词 ] 门诊;中成药,处方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2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33-02

[作者简介] 苏侠(1970-),女,山东枣庄人,本科,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中药学工作。

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作为全是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该院临床使用的中成药品种繁多,囊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多种剂型。由于对中成药药效成分、相互作用、体内代谢等方面知识的认识不足,目前我国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情况不容乐观,不合理用药处方在临床应用中频频出现[1]。针对以上现状,为促进该院合理用药,笔者对该院2013年全年的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抽查点评,旨在查找该院不合理中成药处方的具体原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用药干预,规范该院临床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该院2013 年1月—12 月的门诊中成药处方,于每月月底筛选出当月所有中成药处方,并在所有处方中随机抽取100张作为当月的抽样样本,共计1200张中成药处方。

1.2 方法

处方点评小组成员由该院5名具有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中、西药药学人员组成,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权威医药学专业书刊及相关中医药理论知识进行处方点评,对不合理处方按照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三类进行分类汇总。

1.3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将不同类型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各自所占比例,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经分析汇总,该院2013 年1月—12 月期间所抽取的1200张中成药处方中,113张为不合格处方,处方合格率为90.58%。113张不合格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占25.66%(29张),用药不适宜处方占68.14%(77张);超常处方占6.19%(7张)。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及适应证不适宜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P<0.05),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3 讨论

通过对该院2013年中成药处方点评分析发现该院中成药处方不合格率较高(9.42%),陈丽华等[2]对上海某中医医院2013年的200 张门急诊处方进行汇总,不合格处方占总处方的5.41%。该院处方合格率普遍低于同级别其他医院,主要包括以下原因:①处方不规范。该院2013年所抽取的113张不合理中成药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占25.66%,包括无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不全、婴幼儿处方未写明体重或日月龄、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等书写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以上问题也是其他同级别医院在开具中成药处方时常见的不合理原因[3-4]。②适应证不适宜。本次点评出的113张不合理中方中,适应证不适宜的处方占15.93%,主要原因是未依据患者疾病的证型选用药物。例如,某56岁男性患者,诊断为血尿,使用参麦注射液,中医认为血尿多为血热妄行所致,而参麦注射液补气养阴,用于血尿患者,可致热敛而不得泻,加重病情。③用法用量不适宜。本次点评出的113张不合理处方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处方所占比例最大(20.35%),明显高于湖南某中医院2012年6~9月(2.52%)[5]及上海某中医医院2013年的统计数据(5.38%)[2]。例如,某81岁男性患者,临床诊断为咽炎,处方开具双黄连颗粒1 次2 袋、3 次/d,而说明书中的剂量为1次1袋,3次/d,由于该患者年龄较大,用药是一般应减量,本处方属于明显的超剂量用药。④联合用药不适宜。本次点评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处方占15.04%,主要表现为感冒药与补益药不合理联用、补药与泻药联合应用等。例如,某处方将知柏地黄丸、加味逍遥丸和三九感冒颗粒同用,其中知柏地黄丸为滋补肝肾药,不宜与治疗外感的感冒颗粒同用。⑤本次点评中,重复用药的处方比例较小,占不合理处方的10.62%。黄文兴等[6]报道,某院2012年重复用药处方占不合格处方的44.8%,赵金凤等[7]报道,青海省海西州某医院重复用药处方占不合格处方的26.1%,均高于该院2013年的统计数据。

从上述对中成药的处方分析可见,该院2013年中成药不合理应用现象仍较突出,其中以用法用量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不全为主要问题。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总结分析,笔者建议今后在中成药处方点评过程中,应以这些问题为监控的重点,并加强监督,进一步促进该院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

参考文献]

[1] 王宇光,李红燕,孔祥文.基于处方点评的中成药临床合理用药关键要素探讨[J].中国药房,2014,25(11):970-971.

[2] 陈丽华,顾晓玲,朱江,等. 2013 年我院门急诊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4,11(7):7-10.

[3] 喻玲玲,邓雪媚.门诊中药处方不合理用药的调查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6):139-140.

[4] 韩洁,邹金凯,刘蕾.2011-2012 年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点评与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1):45-48.

[5] 刘向红.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9):81.

[6] 黄文兴,黄敏宜.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6):6-8.

中医方剂学对比汇总范文第2篇

1逐渐推进医与药职能的分离

很多医院中的药剂科与临床治疗相比,设备相对的落后,药剂师的队伍结构也不够完善、不合理,药剂科开展的科研工作也相对较少,甚至部分医院并没有开展药剂科的科研工作,如临床药学等;这样就严重的阻碍了医院药学的发展。若是将医与药分开进行独立的核算,让医院不办药房那是不可能,因为医与药是息息相关的,医院内的药房在以后的工作中其主要的功能并不完全是进行处方调配那么间单,更重要的是要为临床上的用药进行指导;同时在医院内还要设置相关的药房。这里所说的医药职能分开其实质上是将核算分开:从经济上分开,但是要与技术服务密切的联系起来。药剂科不仅仅要做好供应药品的保障和经济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将技术、设备、人力投向临床用药和科研、信息管理等方面。

2要加强对临床药学的相关工作

药剂科在医院中多是从事调剂工作、药品的采购供应、制剂的生产等工作,但是严重的缺乏临床药学以及相关的临床知识。伴随着医院体制逐渐的改变,药剂科主动的转变理念,在临床方面积极的开展医药学的研究和探索,在部分有条件的大医院内积极的推进药学监护。根据近几年来的临床用药来看,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的量在逐渐的加大,加之部分药品的价格下调等相关的因素,促使抗生素的使用量大幅度的上升,甚至还出现了药物滥用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医院要将合理使用抗生素作为首要的任务来监督与管理,同时,药剂科还要及时的向医院通报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进展,针对临床上的一线医生要及时的宣传抗生素科学使用、功能作用以及相关的配伍使用等知识,以便临床医生能及时的了解药效,并纠正自己的用药错误等。除此之外,在临床上部分中成药的滥用现象也比较严重,尤其是部分以西医为主的医生或者是医院,很多时候将中成药作为营养药、辅助药,从而开出大量的药方,针对这点药剂科的监管应该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管理。

3要加重对特殊药品的监管

在医院内,通常特殊药品包括和一类。在监管这类药品的时候,首先,要严格把守入院前的验收;药品的质量作为临床疗效的保证,对于特殊药品要并入专用的特殊库房,同时还要在计算机想做好记录。其次,要严格请领登记制度;将临床用药入微机请领,并且还要求医师和请领护士签字,经过审核之后在能将特殊药品发放到他们手上。针对特殊药品当天使用的情况进行汇总,要做到特殊药品的日清日结,并由专人保管、专柜储存,同时还要将特殊药品的专用处方以及请领表、引用表完整统一的保存起来,通常时间为三年,以便平时的备查。接着,特殊药品的储存;一般由专人专锁,具有随时可查性,微机与手账要相符合,同时,专用的账册登记记录与微机请领、销毁表要想符合。在院内还要建立阴凉库,将药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摆放,针对部分有效期较短的生物制剂,不仅要设立警示标志,还要做好两个沟通:与购入的单位和临床及时的沟通,以便及时的周转,药库中无过期药和失效药,不允许药库内出现三个月内的效期药品,临床特需药除外。

4严格的审查制度

中医方剂学对比汇总范文第3篇

1 苗族医药学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苗族医药学术的继承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第一次民族医药工作会议(1984年内蒙会议)以后,作为政府行为把苗族医药列为卫生工作的议事日程。如湘西自治州、贵州等苗族主要居住地区,组织了较大规模的民族医药调研活动,在苗族民间广泛收集医药文化资料,如抄本、地方志书及“口碑”流传资料,为苗医学术的继承工作奠定了基础。这期间,湘西欧志安先后发表和出版了《湘西苗医初考》、[2]《湘西苗药汇编》[3]专著,贵州省陈德媛等人出版了《苗族医药学》,陆科闵出版了《苗族药物集》,包骏等人出版了《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湖南雷安平出版了《苗族生存哲学》等有关苗医著作。另外,有关苗族医药专题著述,如《苗医疗法》被收载于《中国传统疗法》著作中,部分苗药被收入《中国民族药志》多卷中,苗医综合著述还被收入《中国传统医药概览》、《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丛书――医学卷》,以及地方志卫生篇都有苗医的篇幅。在专著、专述出版的同时,20年来,湖南、贵州、云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的民族医药工作者在有关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了苗族医药学术论文近百篇,参加各级专业学术会议交流苗族医药论文300多篇。冯氏[6]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1982―1998年共17年间检索出苗医药文献30篇,占共检索出民族医药文献1637篇的1.83%,排名民族医药文献分布的第7位。其它数十篇有的是1982年以前发表的,有的是未进入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还有的刊发在有关专业报刊上。目前苗族医药文献刊发最多的刊物为《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其它杂志有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的地方医药杂志或院校学报。

在苗族医药学术的弘扬和继承上,自1986年在贵阳召开了黔、湘、鄂民族医药研究协作组暨苗族医药学术研讨会以来,还多次召开省内或省际间的学术会议专题研讨苗族医药。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民族医药研究会,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从1988年以来,先后召开了10次全省民族医药学术会议,每次会议有一定数量的苗族医药学术论文参加在会交流。通过学术会议,促进了苗族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2002年8月下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召开全国土家族苗族医药学术会议,是一次全面总结和展示苗族医药科研、临床、教学与开发成果,加速苗族医药发展的会议。

2 苗药研究与开发取得可喜成果

苗族药物研究与开发工作起步较早,取得成果较多。贵州省是我国民族医药开发进入产业化最早的地区和民族医药,他们按照国家中药、新药的基本要求,“对药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基源清楚,有推广价值的苗族药,对其成方制剂从组分及依据、名称、处方、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考察、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临床验证研究及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再评价,共选择收载了经再评价并载人贵州省地方标准的苗族药材165种,成方剂(仅个别其他民族药成分制剂)117种。”贵州省苗药成分剂中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滴丸剂、散剂、酊剂等剂型,如益肝草袋泡剂、仙灵骨葆胶囊(片)、咽立爽滴丸、乙肝散、咳嗽停糖浆、宁泌泰胶囊、伤科灵(烧烫伤喷雾剂、伤痛一喷灵等苗药制剂品种)。贵州省民族药工业产值增长比例高于全省工业发展比例和医药行业发展比例,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1995年产值0.33亿元,1996年产值1.6亿,1997年产值为4.1亿元,1998年产值为7.3元,占医药行业产值的40.5%,贵州省制药企业1998年共223家,其中民族药工业72家,占32.3%。从上述资料中可以看到,贵州省民族医药工业在全省制药行业中,民族药已占主导的支柱地位[7]。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贵州省民族医药工业总产值预计可达25―30亿元。

湖南、湖北、重庆、云南等省市的苗药开发与研究工作也取得初步成效,有的医院制剂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如湘西州龙山县骨伤科医院治疗骨伤疾病的“柏林接骨散”,凤凰县民族中医院龙玉山治疗乙肝苗药制剂,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中医院治疗风湿病的苗药风湿片(胶囊、酒)等,在临床上都有较好疗效,有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

3 苗医学术理论体系及评述

苗族医药作为我国医药知识财富和重要卫生资源登上了祖国传统医药大雅之堂,这是几千年苗族灿烂文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二十多年我国苗族医药科研工作者辛勤耕耘的结果。正是他们把散在民间千百年,搁于实践水平上的苗族民间医药知识发掘、收集,并经长期的研究,将苗族医药整理成具有理论体系的苗医学。苗医理论体系,按地域大致分以下几类。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唐永江将黔东北苗族医药整理总结为:一是病因学。主要强调外毒致病,如风、气、水、寒、火等毒气侵犯人体所致疾病。其次是饮食不调,意外伤寒,劳累过度,不节,情志所伤,先天禀赋不足等原因致病。三是在疾病的命名与分类上,苗医将疾病分为经类(36经症),证类(72症)、翻类(如朱砂翻、代构翻、大能翻)等49种,胎病(12胎病),抽病(日抽、烟抽、木抽),丹类(10丹毒),癀类(巴骨癀、火癀),花类(奶花、背花等),疔类(干疔、火疔),疮类(火旋疮、乳疮等),龟类(气龟、石龟、血龟等),据不完全统计,湘西苗医、贵州苗医先后收集苗医病种约250多种。四是在诊断上,按苗医理论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与热病两大类,

在治疗上坚持“冷病热治,热病冷治”的法则。通过望、听、嗅、问、摸、弹等方法进行检查诊断。五是在治疗上,坚持“两纲”治则,采用内外兼治方法,突出具有苗医特色的外治法。如放血疗法、生姜疗法、气角疗法、熏蒸疗法、化水疗法等二十多种苗医疗法[8]。

湘西州凤凰县欧志安以腊尔山区为中心的湘西苗医理论归纳为“英养”学说(阴阳学说),“斩茄”学说(寒热学说),“萎雄”系说(虚实学说),“生恩”学说(情志学说)等四大系统。根据以上学说,在病因上强调六种毒气(六淫)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一是外因“斩茄”致病,如寒热,二是“生恩”致病,如内伤七情,三是伤食致病,如小儿饮食不法等不内不外原因。在病变主证上,创立了三十六症、七十二疾的辨病之说,把人体的疾病大体上分为一百零八种。把三十六种内病列为“英症”,七十二种外病列“养症”,从疾病的分类上做到“英养”二者的辨证统一,还将临床疾病按门别类分为内病门、孺儿门、外病门、妇病门等四大门类。在诊断上,用摁、号、乃、冒四法,即观望、号脉、询问、触摸的苗医世代延续下来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为内外兼治的综合疗法,传统的苗医外治法有理疗法(“巴附罐疗法”、“比叨巴疗法”等)、针灸法(针挑疗法、火针疗法、灸法等),其他苗医民间疗法(刮痧疗法、补本疗法、江滚摩保法、比叨哦疗法、胯改疗法等凹余种);在药物的分类上,早期分嘎木七(肚痛药),嘎木呱(腰病药),嘎木比(头痛药),嘎木显(牙痛药)等。后来逐渐按苗药的作用分类,按药物性味分类。如苦寒药、温热药等;在药物的立方上,采用主药、从药的立方原则,在药物剂型上,分原药样剂型、粉状剂型、酊剂等三大种剂型,其他加工方法或小剂型十余种。另外,还在卫生保健上,注重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风俗。欧氏对苗医学特点归纳为“四个一家”,即早期“医巫一家”,后来逐渐形成为“医药一家”、“医护一家”、“医武一家”为一体的苗族医药学。

湘西自治州花垣县老苗医龙玉六生前将当地苗医总结为:一、事物生成由搜媚若(能量)、名薄港搜(物质基础)、玛汝务翠(结构)三大要素组成;二、在病因上,由毒、亏、伤、积、菌、虫六因致病;三、用苗族生存哲学一分为三论指导病理、诊断、治法等在临床上的应用。如病理变化的三大要素,诊断上的三考察,治疗上的三大原则,在治疗中提出16大法,49套方术,对疾病分为17病候等[10]。

其它有关苗族医药研究的专著或专题论文较多,都从不同层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苗医理论体系及学术思想。但从总体上来讲,还是欧氏、唐氏及龙氏的苗医学术思想较为系统,具有代表性,基本上勾画出苗医理论体系,为苗族医药研究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为后来的苗族医药研究夯实了基础。因为,欧志安先生在国内苗医药界率先立项研究,首先从史学角度,纵横考证苗医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又现场调研民间苗医数百人,把发端远古,源远流长,内容广博,经验丰富的苗族药物学、诊断学、病理学、症候学、方剂学、治疗学、预防学等诸多方面进行收集整理。以《湘西苗医初考》和《湘西苗族汇编》两部著作为苗族医药学术代表作,绘出了亘古及今的苗医学蓝图。欧氏的研究成果分别公开发表或出版,并获上世纪80年代初湘西州科技成果奖。应该说是开创了近代苗医学研究的先河。尔后,贵州省的陆科闵(1987年),陈德媛(1992年),包骏(2000年)等人,先后出版了贵州苗族医药专著,是对苗族医药学术思想的新贡献,也是对苗医学术及理论体系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纵观我国苗族医药研究2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首先表现在学术的继承与提高上。经过二十多年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苗族医药学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成为我国民族医药队伍的娇娇者。二是将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我国的民族药物开发树立了丰碑。三是加强了苗族医药学的对外交流,使苗族医药从“养在深山人未识”,走出苗山,走进城市,为广大城乡人民服务,成为实用的卫生资源,深受患者的好评。

苗族医药研究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作为民族先进文化重要内容的医药文化的继承工作,应该还是“万里长城”刚刚迈开了第一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完善苗医学术理论体系,要把各地收集、整理的苗医学术思想或理论,通过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去伪存真,不断完善苗医科学理论体系。其次,在苗医的临床应用上,要掌握诊疗标准,实事求是地总结临床疗效,不要任意夸大临床效果。第三,苗药的开发利用,要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既要借西部开发的东风,搞好民族医药的开发,又要防止大开发(挖)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千万不要忘记还要给我们后代留下秀美的山川,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存空间。第四,在苗药的开发研制中,要遵循苗医基本理论和传统成方的疗效进行科学的配方及剂型的研制。设想今后苗药制剂,也包括其它民族药剂应该是“原汁原味”的民族药物及临床疗效,科学的加工及新剂型的外包装,要改变永固不变的“膏、丹、丸、散”的传统药物剂型。只有这样民族药才能正确的面对入世(WTO),才能使民族药重出“江湖”,登上世界的医药殿堂。

参考文献

1 诸国本.沉着应对,以固为进,参与竞争――中国加入WTO与民族医药的发展.中国民族医药通讯.2002,1:7

2 欧志安.湘西苗医初考.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1-34

3 欧志安.湘西苗药汇编.长沙:岳麓书社.1990,11

4 陈德媛等.苗族医药学.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10

5 陆科闵.苗族药物集.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87,7

6 冯新元.民族医药文献的量化分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1:31

7 包骏,冉懋雄著.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贵阳:贵州技术出版社.1999,8

8 唐永江.苗医学体系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7):10

中医方剂学对比汇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医药; 外治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进展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3-0108-02

doi:10.14033/ki.cfmr.2015.13.054

一般来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一种因膝关节的局部损伤、炎症以及慢性劳损造成膝关节软骨变性与活动障碍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势在必行[1-2]。文章将以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作为切入点予以深入的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2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患者。上述58例患者其中包括男30例,女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8.2±8.7)岁,平均病程(62±7)个月;根据骨性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指标评价为1级10例,2级12例,3级 27例,4级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与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关节穿刺治疗与口服药物疗法:对此组29例患者进行一般消毒、铺无菌巾,用(2±0.4)%利多卡因实施浸润麻醉。以内外膝眼紧贴髌骨下端以及髌骨上放平行线和髌骨外端垂直线的交点做为穿刺位,予以11号针头边向内下端进针边抽吸,针位以关节间隙为准;若出现关节积液患者,抽到积液后再加深一点,多角度吸取积液,在此过程中要避免伤及关节软骨,护理辅助人员要帮助按压髌上囊位置,予以关节积液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将玻璃酸钠(1.5±0.5)ml注入关节腔中,注射后被动屈膝部(3±1) min。每7天进行1次,每5次为一个治疗循环;在上述基础上对患者使用口服药物:塞来昔布胶囊,(188±30)mg/次,每天服用1次;硫酸氨基葡萄糖,(87±16)mg/次,每天服用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深入治疗,处方包括地黄(28.8±4.2)g,山茱萸(13.1±2.2)g,山药(17.8±2.3)g,

川牛膝(16.3±1.5)g,菟丝子(11.4±3.3)g,鹿角胶(9.5±2.7)g,龟板胶(8.6±0.4)g,桑枝(9.7±1.2)g,川芎(11.4±1.1)g,地龙(9.6±0.9)g,延胡索(11.2±0.6)g,独活(9.4±0.5)g,桑寄生(11.9±1.5)g,炙甘草(5.8±0.9)g。每天两次一剂用水煎服,(289±12)ml/次,一周为1个治疗循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通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与对两组患者分别予以随访观察,随访时间为180~400 d。通过随访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的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无效

(例) 有效

(例) 显效

(例) 临床治愈(例) 总有效率(%)

治疗组(n=29) 1 3 13 12 93.33

对照组(n=29) 7 7 6 9 77.67

3 讨论

相关资料显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中医中属“痹证”范畴:“风寒湿三气杂合人授,经络气血不畅,闭阻阻塞而为“痹”[3-4]。由于肝主筋,肾主骨,膝是宗筋之所集合,如果肝肾异常,气血阻滞,同时伴随感风寒湿热之邪,造成经络气血不畅,长此以往,邪实正虚日益加重而形成骨痹症候,所以,此病属本虚标实、本赓标痹的典型。也就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是导致此病的病理基础,而气机不畅、湿淤内积、经络阻滞是肿痛的核心所在[5-8]。

此次研究中药方药中的熟地黄甘柔可以补血,同时还可滋肾填精;在此基础上加用山茱萸滋养肝肾而固肾气,山药则可以健脾益气,菟丝子补肾固精,鹿角胶补肝肾、益精血,龟板胶益肾健骨加强主药的药性,川牛膝补肝肾引药下行,桑枝祛风通络、可以改善关节,独活、桑寄生祛风湿、止痹痛,川芎、地龙、延胡索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炙甘草调以及诸药[9-12]。总的来说,中医疗法在理论上是十分有效的。

此次研究利用对58例患者施以内服中药方剂以及塞来昔布胶囊,在此基础上配合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等中西医治疗,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印证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颇佳,在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詹强,唐君.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实验兔胫股角的影响[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唐君,詹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2012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继教项目《推拿优势病种适宜诊疗技术》培训班资料汇编[C].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

[3]周泉,王拥军,施杞,等.益气化瘀方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凋亡的影响[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温州: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

[4]章建华,童培建,陈俊杰,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温州: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

[5]余健.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62例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中医药大学,2008.

[6]白亚妮,钱澍,何子福,等.双下肢全长负重位X线片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桂林: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2009.

[7]静远,王恒和,葛永彬,等.51例心脏X综合征患者证候特点分析[A].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武汉:湖北中医学院附属湖北省中医院,2007.

[8]朱翠玲,朱明军,刘新灿,等.中医药治疗心肌淀粉样变性案例与思考[A].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论坛暨第二届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资料汇编[C].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1.

[9]刘毅斌,程红亮,吴劲松.手法调整膝关节肌力平衡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14(5):521-523.

[10]时国建,常孝新.中药熏蒸加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13(1):105-106.

[11]吴剑,鲍同柱,肖长义,等.栀子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病理改变及IL-1 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15(2):218-210.

中医方剂学对比汇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药学服务;药品坐标;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145-01

药学服务除了通过门诊药房配发药品、药物咨询、药师下临床等方式直接面向患者提供服务外,还可以通过为住院患者及护士提供优质高效的住院药品调配工作,间接地服务患者。本文从药房布局、药品管理等角度探讨医院住院药房如何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1 住院药房的工作特点

住院药房与门诊药房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主要服务的对象是病区护士及住院患者,即住院药房具有相对固定的服务对象;②药品调配工作主要侧重于住院患者口服药单剂量调配及注射剂汇总调配;③工作种类繁多,包括口服药集中发送单调配、注射剂集中发送单调配、口服药及注射剂的再发送单调配、毒麻药调配、出院带药的配发、病区退借还药工作等;④员工平均年龄偏高,因工作对象主要面对本医院同事,工作压力较小,故安排年龄较长员工从事住院药房的工作。

2 药房的布局与调整方案

2.1 药房的原布局及缺点

我院住院药房位于住院大楼四楼,在病房建筑结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故致使药房地形具“长而不宽”特点。调整前布局不利于工作的主要体现:①药品未按使用途径分区摆放,导致配药员频繁地在药房来回走动;②护士接待区与核对区相隔较远,增加了护士工作强度;③护士办理相关业务(如退药、毒麻药领取等)时,需站在药房外的走廊内,给护士一种被排外的感觉;④口服药调配台安排在出院带药区、针剂调配区及护士接待区包围圈,使片剂调配工作环境较混乱。

2.2 药房布局的调整方案

针对我院药房的建筑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按药房使用功能分为:口服药调配区、出院带药配发区、针剂调配区、护士接待及核对区;药品按使用途径分类摆放,内服药摆放在口服药调配及出院带药调配区之间,针剂及外用药摆放区护士接待区旁;在护士接待区旁增加内服药摆药纠错台。

布局调整方案的优点:①因内服药调配区安排在药房的最里面,为内服药调配员提供安静舒适的配药环境;②因将护士接待区和核对区归一,减低护士工作强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③护士办理业务时,不再需要站在外走廊内,消除其被排外感;④针剂摆放集中并靠近接待区,使针剂调配员减少走动范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药品摆放坐标定位

3.1 药品摆放坐标定位原则

药品按药物的药理作用兼顾使用频率原则进行摆放,并做坐标定位。货架号为纵坐标,货架层为横坐标,如A12:表示A号货架的第1层的第2个药。

3.2 针剂摆药单药品顺序

药品坐标号录入药品数据库,针剂摆药单增加药品坐标号栏,针剂摆药单按坐标号顺序打印,例:A11A12A13…A21…B11…依次打印。

3.3 优点

药品坐标定位优点主要体现在:①药品规律有序摆放,便于管理及方便加取药品;②对药品坐标进行汇总,生成盘点表,减少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③坐标定位使摆药单药品显示顺序与药品摆放顺序一致,使针剂调配有序化,减少因跳行而漏配药品的现象发生;④新药上架及时显示,防止发生“找药难”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⑤药品位置清晰明了,为岗位轮换提供有利条件。

4 药品质量管理工作改进

4.1 增设药品质量管理员

安排1名主管药师作为药品质量管理监督员,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对药品进行检查。对近期、怀疑有质量问题的药品进行登记汇报;保持与药房其他子部门联系,对近期、滞销的药品进行协调,杜绝药品过期现象发生;对药品包装质量、运输中破损的药品进行登记,办理退库更换手续。

4.2 加强病区退、借、还药管理

通过制定医院《医院住院病区退药、借药、还药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退、借、还药的条件与程序,加强监管,保证药品质量。

4.3 组长每月药品核查制度

药房组长每月对药品核查,总结监督药品质量管理员的工作,保证药品质量管理制度持续有效的执行。

经过一系列改进工作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药房员工可以在更好的环境下工作,也使得病区护士来药房取药的工作程序更加流畅,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药房员工、病区护士均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