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措施

社会的发展对中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学班主任也提出了新的考验。中学德育教育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应该使加以调整,以适应这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学班主任如何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有利条件,全面推进中学德育教育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中学德育教育的良好开展是学校办学的目标之一,也是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其重要性具体来说,从如下几方面体现:

(1)德育教育是中学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中学人才培养基本标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一个学生智商很高,但品质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他身上的创造力今后有可能演化成对社会的巨破坏力。因此,教育要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必须将德育教育置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2)中学德育教育是树立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之举。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逐渐摆脱童年时段走向独立成熟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德育教育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着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也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方向。班主任是中学生生活、学习方面主要的、最直接的领导者和引导者,以正确的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中学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中学德育教育承载着对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塑造的艰巨任务。因此,对中学德育教育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当前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增强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最终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使中学生成为能够担当起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提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1.加快推广过程教育理念

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给予者,更是一个好的引导者、倾听者。班主任要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感情,用心去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把握学生的心理,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也可以借助各种媒介,如电话或者QQ、E-mail等网络手段,多与学生沟通。一旦出现问题,班主任就要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帮助学生。另外,班主任还应多和学生家长沟通,与家长共同监督、教育好学生。

2.加快推广渗透教育理念

有效的德育是需要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与其他教学课程交流配合完成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顾及到了各门学科的特点,注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诚信、善良、踏实和稳扎稳打等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素质。初中班主任应该认识到青少年正处于性格不稳定、浮躁的青春期,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在玩的同时让他们学到各种知识。例如,组织各种网络竞赛、讨论活动,让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讨论怎样合理有效利用网络而又不沉迷于网络,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寻找材料,开展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这样在有效利用网络的同时,又能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

3.加快推广生活教育理念

生活教育显然指的是在学习生活的全部过程中进行教育,扩大教育的时空范围,无论是在学校、社会、学习还是生活中。新课改下的教材使人耳目一新,选取了更多贴近生活的真人真事,让同学们更有亲切感,也更容易理解、接受。如开展以亲近自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亲切清新。它带给了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更好地爱惜保护它。如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奉献爱心,体会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班主任策划一些游览历史古迹活动。在游览名胜的同时,让他们感受祖先前辈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培养爱国情操,让他们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些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融洽、友谊的美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4.加快推广科学的惩戒教育理念

科学、适当的惩戒或者适宜的奖励是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必要手段,但也有个别恶性体罚现象出现,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被社会认可的,将被社会唾弃。所谓的惩戒有两种方式:一是宽容、鼓励式。例如:某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不尊敬老师,不遵守纪律,沉迷电子游戏。老师想到恐怕平时并不缺少各种说教,于是让他当数学课代表,结果事实证明,这种鼓励式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慢慢地,这个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不再沉迷于电子游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二是过失自负式。如果犯了错误,就必须自己承担,想办法补救,这样也就促使他们成长为有担当的人。无论以哪一种方式惩戒学生,都是在信任和尊重他们人格的前提下进行的,必须顾及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初中生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对初中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和“惩戒”。因此,老师必须把握好惩戒奖励的方式和尺度,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之才,实现教育的目标。

5.加强推广大爱心教育理念

当前,初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受溺爱太过,在性格上普遍存在缺陷,如不懂得关心他人等,可能还会比较自私。他们可能说起明星八卦来如数家珍,但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日,甚至不知道父母的年龄是多少。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对父母感恩的爱戴之情,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在班级开展活动,将各位同学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和父亲节及母亲节的日子记录在班级同学册里,引导学生在上述节日里,给父母制作贺卡等小礼品,感谢父母的辛苦养育之恩;还可以开展关于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等活动,以各种形式让学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了解父母的酸甜苦辣,从而增进对于父母的孝敬和对于家庭的热爱之情。

6.加强推广赞赏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于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特质、爱好和专长,学会赞赏学生,赞赏他们每一点点的进步,赞赏他们每一点点的成绩,赞赏他们对权威的质疑,赞赏他们对教师本人的超越。赞赏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赞赏中,学会赞赏他人和被他人赞赏,在赞赏中增强人格魅力。初中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多多赞赏学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中学班主任在德育的管理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班主任的行为方法影响到各种德育活动的展开和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因此,中学班主任应该从树立理念、营造氛围、优化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黄孝.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几点尝试[J].科技资讯 2005年26期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而语文教师更有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大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高速发育期的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而对我们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语文教学本身就负有教学语文与教学做人的双重使命,而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而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底子差、纪律性较差,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不仅班主任要下功夫,各任课教师也要配合,而语文教师更要利用学科特点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知识目标要尽量简单,重点是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1.引导学生阅读

中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使中学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除了学好书本知识,还应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国家教育部门为此也指定了不少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对于不自觉阅读的职业高中学生,语文教师要强迫其阅读,每个月安排读一本,读完后要安排专门的课让学生讲内容、讲读后感,听完学生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作者的真正意图。这种阅读一定要坚持高中三年,天长日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慢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2.指导学生写作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写作是一大难题,大多数学生不会写、不想写。这时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安排各种各样的写作,日记、周记、大作文、小作文,一开始可以不做要求,哪怕是一句话,一种感受。逐渐提要求,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后要达到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教师在指导中的坚定、鲜明的政治态度,从而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具有导向作用。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互相合作观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那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至关重要、迫在眉睫的。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好,但同学间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相互帮助,所以我们在学习上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在组内大家互相帮助。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内逐步形成了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的相处模式。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的参与中树立这样一种意识,集体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就是集体的主人,形成一种主动、参与的行为倾向。将语文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加以渗透,可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互相合作观念。

二、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德育功能 对策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使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跟上改革的步伐,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在课题中采取的是“授―学”的教育模式,教师对学生“授之以鱼”,素质教育则要求“授之以渔”,即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

一、强化德育功能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目的要求,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德育功能。

1 重视思想品德课的导向性。初中思想品德课,首要任务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想观念,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思想政治课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2 强调学生道德品质的可塑性。提高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初中阶段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同时必须看到,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逐渐成熟的条件,又有着的可塑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初中时期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要帮助学生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步养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3 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性。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发挥导向功能,塑造功能, 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1 注重情感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尊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将情感教育贯穿教 学之中。

1)以境启情

情感具有情境性。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我们常说“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表演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是具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情可以相互影响。教师的情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这种真挚的“情”传递给学生,进而诱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目光要含情,目光分配要合理,让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教育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工作,它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完全是用示范作用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2 理论与实际结合

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一定程度上,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而新课标实施后,对其实际应用价值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上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即既不脱离理论,也更重视实际教学。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渐培养创新性思维。如教师在讲解鲁人版七年级“人的独特性”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明人与动物,植物等相比有什么特点,或者组织一些分组活动,让每个小组自由发言他们对人与其他物种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在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构建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要求

1)教师要应以积极的情绪来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

高效课堂是实现学生快乐情绪的体检,老师积极的情绪会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比如,老师愉快的心情及灿烂的笑容,还有老师在积极情绪下,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课,像这些情绪都会使学生产生快乐和激情。当老师心情很好时,他会看到学生们轻松愉快的笑脸,他也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学生的欢快中,同时,学生的思维会和老师配合很融洽,使得整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也让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上更多的知识。

2)老师在上课前,要充分备课

只有老师备好课了,才能在高效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知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老师在上课前要充分研究和预测,相关知识要准备充足。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在于老师的备课的好坏。

3)老师要有广博的知识

在这个信息比较发达的社会,老师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在学习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做不仅提高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老师不但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专业周围的广博的知识。老师在掌握知识后,要注重对学生自我能力的锻炼,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在高效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知识运用自如,老师才能顺利抵完成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老师具备的知识。老师要不断地掌握或汲取新的知识,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认真研究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谢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书育人,2011(07)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以人为本;开展;加强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思想、价值观、互联网等新事物也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伴随着这些新事物长大的高中生也和以前的高中生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对高中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德育教育必须朝着符合新时代高中生特点的方向进行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的调整。

一、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进行高中德育教育

当代高中生自我意识较强,要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权利的保障。所以高中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本着尊重、平等、关怀的态度去研究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在德育方面的困扰和意见,力求做到德育教育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教师积极引导为辅的模式。同时,在发现学生德育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尊重以及解决问题的态度,积极地了解情况对学生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德育存在的困难。

二、开展德育活动,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

1.坚持做好传统的德育工作。如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和班会对学生进行激励、鞭策。2.德育工作要结合多种形式,将德育融于教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中心是学生,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努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了各种外出实践,参观西柏坡、红旗渠等地接受爱国主义,去幼儿园、医院献爱心,开展观看教育类纪录片等,此类灵活多样的形式,更有利于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3.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视频、影像、讲座往往比单纯的口头教育更有说服力,如我校曾经邀请医生来做戒烟的讲座,这种形式下学生更易信服吸烟的危害。学生自己从网上搜索吸烟的危害视频等,大大增强了学生 的主体参与度,达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4.充分运用名人效应,树立榜样典型。很多高中学生喜爱的明星热心公益事业,如范冰冰救助车祸男孩、韩红成立了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自掏腰包救助重症患儿,以及汶川地震后众明星捐款等。一些明星的个人奋斗历程虽然艰辛却充满正能量,如韩庚、吴奇隆等。优质偶像是学生努力的目标、奋斗的榜样,激励着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朝预定的方向发展。

三、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应该强调以下几点:一是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二是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三是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加里宁曾说:“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教育者不仅要时刻自警,还要时刻想着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只有教师把最好的一面呈现个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引导他们,学生才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既增长文化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有用之才。

四、取材于生活,创新德育内容

有时,学生不是不愿学好,而是缺少榜样的引导和激励。由于学生阅读面不广,知识面狭窄等原因,学生对于历史上,现当代的优秀人物缺少了解,所以缺少目标,缺少激励。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介绍和树立典型,激发学生。如历史上司马迁受宫刑却著《史记》,近代的钱伟长本来以文科的优势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但时值九・一八事变,他毅然改学物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是他的心声,最终取得杰出成就。中组部等六部委评选的“双百”人物的事迹、近几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特别是当代中学生同龄人的先进事迹、同校同班的优秀同学等,都是生活中的优秀典型,都是学生的榜样,应该介绍给学生,值得学生学习和超越。

五、立足课堂,落实各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学阶段是学生获得良好德育重要时期,学校也是学生获得良好德育重要场所。但往往各科教师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升华,造成学生德育教育的缺失。其实,中学各学科无论是政史地还是语数外,无论是体音美还是理化生也都包含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比如合作意识、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等。这样,德育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班主任或是学生犯纪律时学校政教处的事,而应是各学科老师共同承担,这符合教学与育人的目的。只有各学科教师有意识地担当,落实各自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避免德育只是少数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德育不是数理化的知识点,一学就会,学会就用。德育是需要个体亲身去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某些感悟、启示,并自觉完成德育的内化。德育需要与时俱进,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时时调整。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德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家校合作的环境下,采用有效新颖的教育方式,着重培养当代高中生应有的自律、合作和责任感的意识,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德育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四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曾科成,合继承优秀传统,创新德育体系[J],管理研究,2011(12).

[3]李志刚,高中德育工作之思考[J],教育科学,2011(5).

[4]查英,加强高中德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11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评价手段往往是考试,以分数作为最终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于知识和信息是否吸收,而对于学生将那些知识有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动缺乏监督和评价。因此,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临时抱佛脚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的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思想政治考试中的成绩优秀,然而,在学校和班级所组织的一些活动中却表现得自私自利,毫无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虽然好,但是心胸狭窄,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和广阔的胸怀。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传统的评价往往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这就导致一些正在进步道路上的学生的积极性大受打击,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因此,学习的动力也消失了。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在对学生做评价时,要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结合起来。在改变传统教学评价观的同时,也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课堂上,教师应少讲一些“假如考试出到这类题时应如何如何”之类的话,多问一些“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觉悟,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注重德育内容的内化过程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培根认为:“一切天性和语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的最重要的目的,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检验政治课德育实效性最客观的标准之一。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只完成了对道德规范的了解或浅层次的常规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依然没有确立。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满足于形式上的说教和灌输,学生在多年的教育中对道德概念、规范准则早已耳熟能详,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是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不去做。所以,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道德行为的产生,在认知与行为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凸现德育的主体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参与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相比较而言,现行初一教材浅显易懂、可读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领悟、体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高认识,受到启迪,获得感悟。例如,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交给学生讨论:1.照片反映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在认识国情上不了解过去,也就不能理解现在?2.你认为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3.怎样使每位同学在中学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些问题,从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出发,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成为内化的动力。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的内容,选取近期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根据现实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加深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并且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单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有力帮助。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某种行为和思想给予了否定,而家庭中家长对这种行为和思想却不反对,而且在社会上这类行为和思想比较泛滥时,那么,学校的教育就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因此,作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引导。另外,对于社会大环境来说,相关部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道德之风,给予学生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