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德育教研

小学德育教研

小学德育教研

小学德育教研范文第1篇

一、通过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为人处世作为一种形象的示范,会直接成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心理暗示。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幼稚,品格、行为习惯正处于养成时期,老师是他们学习模仿的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给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人格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必须从内在知识、思想、气质到外在风度、习惯、言行举止等方面,全面加强自身修养,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时反省,提升自身道德修,做到先正己。是注意在平时有意识的抓住时机或者巧设时机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做到后正人。

二、通过教材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必须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篇课文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渗透着一个德育主题,如助人为乐、诚信友爱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从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研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策略

德育教育是贯穿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内容,在国内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还存在教育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系列问题。做好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是解决当前德育教育存在问题以及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关键途径。

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的发展状况却是不太乐观的。国内小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小学德育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都是以思想品德课的形式来展开教学的,形式显得略微单一,还无法使德育教育的理念在各学科中得到渗透和拓展。德育教育的方式也大多选用了类似激励教育、典型示范教育以及榜样教育等传统德育教育方法。而忽视了对德育教育的实践教学、陶冶情操等教学方法的使用。

2.小学德育教育的环境不够理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暴力、色情等信息通过网络得到快速的传播,小学生通过各种电子产品能够直接接收这些不良信息,这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阻碍。目前,大部分小学比较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硬件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但却忽视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环境的营造上还有所欠缺,这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价值观的养成。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德育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关键之一,加强学校学习阶段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德育教育也就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成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1.转变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要加强小学德育教育,首先必须从学校领导方面来抓起。各小学的校领导要从加强对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实践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从思想上转变过去对德育教育的偏见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的观念的重要基础阶段。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改变过去德育教育单纯流于形式的状况,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加强对德育课堂教育的重视。同时,还要改变整个学校对德育教育的偏激看法,将德育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框架中来。学校多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的观念。

2.完善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要建立健全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就必须加强对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首先,要将德育教育充分融入到各个学科建设之中。各科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可以采用“演讲”、“角色扮演”、“分享经验”等比较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此外,还应该加强学校各项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充分融入到各种学校活动中。譬如通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公德意识;还可以利用校内校外的征文活动、校园广播、学校板报等形式来加强德育知识的传播。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帮助其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队伍的建设

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师资投入力度还很不够,导致教师队伍在整体素质上还有所欠缺,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修为还有待加强。一部分任课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浅显,认为德育教育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辅学科,教师也将这种带有偏见的观念带入了教学活动中,在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比较受限制。因此,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要注意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以及思想品德的的提升,注重对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创新,并不断创新和发展德育教育教学理念。此外,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要选定符合小学生年龄发展特点的德育教育内容。

4.加强学校教育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要加强小学德育教育,还要注意改变过去那种限制在学校内部的封闭式的德育教育模式。要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家庭德育教育与社会德育教育的联系和沟通,将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拓展小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思维和认识能力,形成多方位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不断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畅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炳阳.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小学德育工作[J].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1)

小学德育教研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作为一个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德育教育是一项为学生品德养成,素质提升的重要课程。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讲解学习和参考资料的学习,阅览的方式来完成德育教育。网络的出现为小学生德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为学生的德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也产生了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困扰着教学工作者。

1.网络环境中小学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

1.1网络消息复杂,德育消息被埋没

网络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的收集、综合,大量的信息出现在互联网中,数量众多之外还在不断的更新和丰富。但是大量的信息出现也困惑了小学生,小学生的辨识能力不足,对问题的判断有偏差。在网络之中的德育信息数量有限,质量水平有限。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需要在接受德育信息之后学习培养。复杂和繁杂的网络信息埋没了有限的德育信息,使得学生在网络环境之中更难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2网络信息水平有限,德育信息被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丰富的信息库。网络的技术发展使得所有人能够成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人员的知识水平并不统一,网络信息的水平有限,影响到了用于学生学习的德育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途径是唯一的。学生只能够通过教师的信息收集来学习。但是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可以接受更多途径的网络信息,不再经过教师的严格整理,因此网络信息的水平有限,质量不高,德育信息被严重影响,并没有达到利用网络环境来帮助学生增强德育教学的目的。

2.网络环境中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创造新的教育模式

虽然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学生通过其大量的学术信息可以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学习。但是在德育教学之中,大量低质量的教学信息埋没了德育信息。网络信息的水平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之中实现完全的学生自学是行不通的。但是完全有教师监督性的学习并不是引进互联网技术的初衷。所以,在学生的德育教学之中,一定要有教师的引导性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或者下载高质量的德育教学视频,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专门的德育教育网站,推荐给学生一些有关德育教育的音乐,图片等等资源。同时,还有要注意的是教师也要学生能够实现在德育教育之中的自学。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自学,这就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种提升。可以采用的方式就是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设立一些专门的公众号,一些专门的学习网站等等,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德语知识。甚至可以采用最新形式的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能够如同亲身体验一般的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

2.2加强学生的自我辨识能力,自我判断能力

之所以要求在网络环境下仍然要强调教师的作用,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自我辨识能力很差,自我判断能力很差。小学生刚刚进入校园生活,对一些社会的问题认识不足,知识掌握不足。对于网上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学生不知道谁对谁错,也不知道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在网上有很多的不良诱惑,有各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在传播,在散布。学生没有自我辨识能力,很容易被这种不良诱惑所迷惑利用。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家长一定要采取一些果断的措施来增强小学生的自我辨识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具体措施可以是对学生明确指出什么的信息是健康的,是有利的,什么样的信息是不利的,是不健康的。在家里,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对家庭网络采用过滤网的形式来帮学生过滤掉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在学校,教师要增强对这方面知识的解释和监督,要求学生能够学习健康的,有益的网络信息,对一些散布不健康网络信息的学生严格惩治。

3.结语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本领,各项素质的养成阶段。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的现在,更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着想。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阶段,需要广大的教育同仁为之努力。本文指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网络消息复杂,德育消息被埋没,网络信息水平有限,德育信息被影响等等,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拯救措施,例如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创造新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辨识能力,自我判断能力。希望广大的教学能够借鉴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尹理.试分析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教育措施研究[J].商,2014,(45):259.

[2]邹思祥.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7):27-27.

小学德育教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价值;行为习惯;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7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44

一、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

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将德育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政治素养教育以及“三观”教育三个方面,这对于引导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思想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组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依据的重要文件,这两个文件均体现了对学生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求。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艰苦朴素、勤于劳动、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大部分学校都将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再借助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借此让学生明白自身荣辱与集体荣誉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逐步树立起集体为先的责任感。由于现阶段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他们进行这种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学校可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立足点,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焕发学生的激昂斗志,使之树立起与祖国共荣辱、同命运的信念。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生思想单纯且不成熟,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对其日后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而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分辨是非黑白、分辨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社会现象,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通过开展德育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坚毅的意志品质,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课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场所,因此教师应当对课堂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通过对教材当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及途径,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德育课堂,将课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出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在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音、体、美等学科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拼搏精神的教育,在磨练他们意志品|的过程中,促进其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除了在各个学科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获取与思想品德有关的信息资料。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片段、Flas等,或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打破传统说教的局限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生动,这对于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仅凭说教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探寻提高德育教育成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相对简单,正因如此,使得他们却比成年人更加憧憬丰富多彩的生活,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希望能够与社会接触。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多为他们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满足学生愿望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并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老人,由此不但可以给老人带去温暖,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升。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农田中进行劳动,让他们体验丰收的喜悦,使其认识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小培养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其子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应当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借此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联络,让家长了解德育教育对其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这样既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又能让家长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的不足之处,从而有侧重点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向家长贯彻学校的德育目标和方针,使家长吸取到学校教育制度的精髓,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只有学校与家长达成一致共识,并多进行交流沟通,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也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逐步提升,从而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单纯、辨别能力差,正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担负起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积极构建起高效的德育教育课堂,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教研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心理

虽然自 21 世纪初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了教育改革的初步探索,但是近年来仍旧有部分学校和家长认为学生应当以应试教育为主,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但是社会实践已经证明,没有进行足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学生在抗压能力、心理素质甚至是学习能力方面都要逊色于进行了充分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学生。

一、目前我国小学的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小学目前的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中,虽然学校已经能够意识到二者的重要性,但是在二者的联系方面认识仍有不足。对此,本文也有如下分析:

1.小学德育与心理教育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由学校的主任或班级的班主任充当的,而心理教师更是稀缺,往往由校医和班主任兼任,心理课程和德育课程开设的课时也不足。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于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能够对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进行透彻理解的教师人才的缺少,部分教师虽然有一些德育与心理学的基础,但没有进行过系统化、理论化的学习,当然不能将二者进行很好的融合。

2.部分学校领导对于德育与心理教育的整合不重视。从客观上来讲,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十分有必要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关系。但在部分小学的校领导层认识中,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大于心理教育,部分学校的领导层认为小学中的《思想政治课》已经能够代替德育教育的部分工作,而心理教育要更为滞后,并非是学校主要进行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阻塞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整合,令二者呈现出分裂的态势。而不被重视的心理教育更有可能沦为“一纸空谈”,心理课程成为一门变相的“自习课”,部分学校的心理课程更是存在着被语文、数学等主课占用的问题。

二、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整合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以及爱国教育;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态度和抗压能力,帮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困难,二者缺一不可。而由于二者之间对于学生培养之间的部分重合,因此能够有效地将二者进行整合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也有如下研究:

1.开设德育与心理整合的实践课程。和其他语文数学等科目不同,德育课程与心理课程更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是对学生行为的培养。对此,小学教师可以将二者整合成一门实践课程,每周开始二到三个学时,在课上以言传身教和布置课后实践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三观和心理健康。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自身的感恩和感想,记录做过的好事等行为,通过对每天的反思来加深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以及健康心理的培养。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每天写日记并记录自身感恩生活的学生同不进行这一行动的学生更加有道德感、责任感,能够感恩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容易得到满足。

2.积极组织学校教师与学生进行主题活动,培养能够成功整合二者教育理念的教师,并以教师带动学生教育。开展主题活动,首选需要学校的领导层能够正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并组织教师参加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讲座和活动,系统性地培养教师的德育与心理的整合能力。再由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在德育活动中融合心理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活动,看望孤寡老人和动物的爱心救助站等,通过学生自己的行动来帮助学生培养其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心理。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目前和平、幸福的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目前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教育改革,从原本单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在转变过程中部分小学依旧出现了不重视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校领导层认识不足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小学的领导层和基层教师都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并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的德育与心理教育的学习,通过开设德育与心理教育整合的课程、带领学生进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美好与感恩等方式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一颗感恩的心,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依旧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随着小学全体教职工对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重视,我国学校的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整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静.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J].新课程(上),2017(1):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