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1篇

>> 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 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 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热门专业扫描: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概况 河北省对外投资研究 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质量之对策分析 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探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潜分流教育模式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网络实习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论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 浅谈对外汉语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河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谈独立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

报告[M].商务印书馆,2007.

[3] 董洪亮.全国285所高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招生1.5万人

[N].人民日报,2010-12-11.

[4] 国家汉办网站.汉语国际教育学位[EB/OL]..

[6] 焦亚葳,刘刚.关于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经济学

分析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147.

[7] 杨泉,朱瑞萍.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去向调查分

析[J].云南师范学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1):9.

[8] 余向春.汉语国际推广师资紧缺与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

业生就业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1:5.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跨文化外语教学;学生;人文素养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育人能力,努力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1]。外语教学理应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目前,我国一直不断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经过多轮尝试,高职外语教学终于摆脱复制大学外语教学模式,逐步明确高职外语教学目标是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可是,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密切往来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型人才,而跨文化外语教学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解决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本文旨在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跨文化外语教学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跨文化外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与师资培训等四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跨文化外语教学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可行性。

一、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参与国际事务,与各国间的交往日益密切。2015年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进出口总值24.58万亿元,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进口10.45万亿元,我国继续保持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民营企业出口保持增长,成为出口的主力军。而我国高职学生就业渠道主要是企业,更确切地说是民营企业,因此,未来市场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较高要求。首先,我们先明确两个概念,何为人文素养,何为跨文化交际,再来探讨我国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一)关于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内涵

1.关于人文素养的内涵关于人文素养的内涵,在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例如,有“综合论”“学问论”和“根本论”等。概括其主要观点:一是“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二是“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2]”上述观点其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2.关于跨文化交际我国学者胡文仲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认为跨文化交际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3]。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涉及多个领域,不同学者对这一概念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论述。例如,Bennett、Bennett&All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个层次含义:“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4]”将“恰当”和“有效”作为评判跨文化交际表现的两个主要标准在跨文化交际学界已得到普遍的认可。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分析

近些年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得到职业教育专家和教学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如下问题:高职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程度整体较低;高职学生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水平较弱;高职学生对跨文化的敏感度较低,对不同文化的兼容性和适应性不足;教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自觉度较低[5]。另方面,高职生人文素养水平也不容乐观,高职学生存在着人文素养缺失、缺乏良好的人格修养、基础知识十分薄弱、缺乏理想与信念等问题[6]。根据高职教师们的反馈,高职院校缺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和理念,大多数尚未开设专门的跨文化交际课程,高职教师缺乏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相关培训。这也是我国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整体薄弱的主要原因。

二、跨文化外语教学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无论是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还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国家贯彻的指导文件中都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7]。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学习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体验文化内涵,内化个人品质,以求实现“学会做人”,做一个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外语教学所具有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潜力是基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图1所示。的大方框代表文化,它构成语言和交际的环境,任何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活动都以文化为基础,同时反映文化。中间的椭圆代表交际,它以语言为主要渠道、文化为环境。内圈的小方框代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语言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外语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因此外语教学具有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巨大潜力。语言的文化性质具体体现在两方面: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含义;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通过这两方面的论述,外语教学就是文化教学的结论更具说服力。由此可见,外语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而且引导学生感悟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提升学生文化意识的敏感度,不断内化自身人文素养。

三、跨文化外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行动教学法和认知教学法等,遵循的教学原则是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是英语学习活动的主体,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相较于传统外语教学,跨文化外语教学方法有文化讲座、关键事件、文化包、文化群和模拟游戏等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可以归纳如下。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为一体

随着世界各国间人们往来日益密切,跨文化外语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一门外语,而且要实现来自世界不同文化的人们有效沟通、消除误解、减少冲突,是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是文化传递的载体,文化为语言学习提供背景舞台,只有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双赢。打个比方,跨文化英语教学好比是一枚硬币,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就像硬币的两面,只有二者合一,才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英语教学。

(二)调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

传统外语教学中,尽管在课堂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努力营造语言情景,但是由于缺少较为真实的语言氛围和恰当的语言输入材料,学生很难体验到跨文化交际所包含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因此,在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着重选择具有情景化的语言材料,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多种学习潜能和机制,调动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将情景化与学习者的个人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促使他们对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反思,最终才能实现学习者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教材编写与师资培训

以上探讨了跨文化外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跨文化外语教学为语言教学和人文素养培养搭建一座桥梁。那么,为了能够保证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有效开展,这里有必要再谈一谈实现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两个重要因素:教材与教师。尽管我们一直强调不要被教材禁锢思维,要灵活选取教学材料,但是内容丰富、设计合理的跨文化外语教材确实对帮助教师和学习者进行语言和文化教与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在涵盖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突出文化特色,做到语言与文化内容的有机结合,增加适合学习者练习的情景任务,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在解决跨文化交际情景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教师是跨文化外语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关系到跨文化外语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不少学者关注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实施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例如,颜静兰撰写的《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口’与‘补漏’》一文中,笔者通过利用研讨会等机会,对高校外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不少外语教师本身跨文化交际能力较薄弱,有不少“缺口”,他们缺漏跨文化交际能力认识,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缺少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缺失跨文化交际知识结构,缺损跨文化交际教学新理念等问题[8]。关于外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普遍问题,只有得到国家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才能实现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和各国间的密切交往,迫切地需要熟练掌握外语又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高技能性技术人才。通过对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现状分析,总结制约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升的原因。通过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本质论述,笔者认为,跨文化外语教学可以实现学习者语言习得,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此外,在实施跨文化外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其自身教学原则,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跨文化外语教学人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最后,在跨文化外语教材编写和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深入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期待实现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的稳步持续提升。

作者:李杉 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A].

[2]赵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述评[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4):55-6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67.

[5]孙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6(4):98-101.

[6]邓树生.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6):76-77.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方言区;聋哑学生;英语习得现状;非智力因素;年龄因素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eaf Students'English Acquisition in Dialect Area

——Case Study of ShangLuo Special

Education:The deaf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is facing many different difficulties because they are restricted by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present English learning situation of ShangLuo special education by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The factors of age,personal wish,motivation,learning attitude,will power have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The conclusions are:the age factor of deaf student doesn’t conform to the linguistic theory about age factor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such as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the English acquisition of deaf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with keen interest,high motivation,and positive attitude as well as appropriate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 Words:deaf student;English acquisition;motivation;interest;languag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1.引言

我国的聋哑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自身的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学习英语的难度超乎寻常。他们的英语习得现状是怎样的?国内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英语课还未得到普及,国内学者专家们对英语习得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阶段正常学生英语习得的各个方面,对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聋哑儿童二语习得现状的研究非常有限。刘玉英谈了自己对聋哑儿童口语教学的几点认识;孙志芳、胡海燕探讨了多媒体技术与聋哑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结合;周诗举,张林芳,安源对某特教学校聋哑学生听力及助听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聋哑儿通过听力检测早发现残余听力早期佩带助听器并进行语言训练可得到部分语言康复。本研究以以往的这些研究为理论基础,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方言区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语言习得理论思考年龄因素、学习动机、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聋哑学生英语习得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拟对商洛市商州区特殊学校的60名聋哑学生进行调查。由于一至四年级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完成问卷的作答,学校未开设8年级,九年级又在校外拍摄毕业照,调查的对象就变成五年级、六年级和七年级的20名学生。样本构成见表1。

表1 问卷样本情况一览表

所在年级 年龄 农村/城市人数 男/女人数

五年级 12岁及以上 6/0 6/0

六年级 12岁及以上 6/0 5/1

七年级 12岁及以上 6/0 7/1

2.2 研究过程及方法

本研究实施于2012年6月,对商洛市聋哑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材料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采集。商洛市特殊教育学校(原商洛市聋哑学校)创办于1992年,承担着全市六县一区适龄听障儿童的教育教学任务,是全市唯一的一所九年制寄宿型特殊教育学校。但由于地处山区,经济社会教育发展落后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比如与上海,北京等地相比,在特殊教育发展方面还比较落后。为了解方言区聋哑学生英语习得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采集研究材料。

(1)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信息,基本信息、对待英语课的主观态度和

目前英语教学现状。考虑到调查对象的相对特殊性以及语言能力相对较差,问卷问题仅涉及较容易理解,相对简单的问题(见表2)。

(2)访谈。分别与5位和该校聋哑学生有密切接触的老师进行了访谈

访谈以开放性为主,主题为聋哑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内容,如英语学习的困难、学校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学生是否可以学习英语、该校英语师资力量等。

3.研究发现

3.1 各年级英语学习态度的总体情况

如图1所示,对各年级对待英语的态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处在较高年级、年龄相对较大的七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表现得明显没有较低年级学生的态度积极,学习英语的主观愿望也明显没有较低年级学生强烈。

表2 关于聋哑学生英语学习的各变量及意义一览表

变量名 变量意义及解释

对待英语的态度 英语的实用性 自身认为英语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是否有用

对英语的喜好程度 是否喜欢学习英语

使用英语交流、获取信息的愿望 主观是否想用英语交流、获取需要的信息

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自己是否有能力把英语学好

学习英语的困难 学习英语的困难是什么

学习英语的方式 需要通过何种方式学习英语

从事英语方面的工作 是否愿意从事英语方面的工作

英语教学现状 了解英语的程度 是否知道有英语、英语国家的重大节日

目前的英语水平 与同龄人相比

解决英语难题的方式 用电脑时不懂的英语如何处理

英语图书 图书馆的英语图书藏书情况

父母对英语学习的

态度 父母是否希望学英语

英语课的开设情况 学校是否开设英语课

开英语课的师资情况 学校是否具备开英语课的条件

图1 各年级英语学习态度的总体情况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年龄因素对语言习得效率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包括语言学习的起始时间(starting age)和暴露在某种语言环境中的时间(number of years of exposure)。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习得有一个最佳生理期,即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语言习得速率高于更小一点的孩子或者成年人。而且青春期孩子语言习得的神经生理基础不同于更小一点的孩子和成年人。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从语言的功能角度解释了年龄对语言习得的影响。[Rosanky从认知能力发展的角度解释了处于青春期孩子语言习得的优势。Nenfeld认为情感因素也可以对此进行解释,因为孩子比大人更想得到同伴的认可与接受。

那么,图1所反映的信息是否可以说明英语学习的主观愿望的强弱、兴趣浓厚与否、除了与学习动机的差别、家庭学校的影响有关以外,还与年龄有关呢?既然语言学家已经证明年龄与语言习得的成功和效率有关,年龄会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观态度产生影响吗?人的心理年龄和语言年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聋哑学生的心理年龄受到语言年龄的影响比正常学生心智成熟较晚。目前学者们对于关键期假说的年龄因素争议较大,关键期假说的年龄限制对聋哑学生是否可以延迟?

3.2 各年级英语学习现状的总体情况

如表2所示,对各年级英语习得现状的调查数据行描述性统计发现,聋哑学生对英语以及英语国家的了解特别少,他们的英语水平远远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只有不到17%的学生称能看懂简单英语,各年级均未开设英语课,并且学生认为不具备开设英语课的条件。

各年级英语习得现状的调查信息反映出了该校聋哑学生的英语习得现状在各方面很滞后。关于语言习得的输入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输入的重要性。行为主义观点强调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刺激与反应是语言的习得的过程。先知心灵主义强调语言的习得主要是因为学习者天生的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LAD)。交互主义观认为语言的习得是学习者内在的心智能力与外在的语言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的成功是以一定量的输入为基础的,输入的难度为“i+1”。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哑学生英语习得的障碍就在于输入环节,听力障碍使他们不具备语言习得需要的语言环境,输入的语言材料远远不能达到正常的需要,因此他们的语言习得显得如此困难和滞后。周诗举、张林芳所作的某特教学校聋哑学生听力及助听情况的研究却给了我们一些启示,通过早期听力检测给有残余听力的学生配带助听器,加上语言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聋哑学生达到部分语言康复。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部分具备语言习得所需要的外在语言环境,语言习得的部分成功也是很值得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3.3 访谈的总体情况

调查过程中一些聋哑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对英语学习的高涨的积极性让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所思考。几个与孩子们密切接触的老师称,一些孩子们主观还是想学英语的,尤其是几个没有完全丧失听力的孩子。笔者也持相同看法,在调查期间,几个孩子曾热情地在黑板上用英语写下“Hello!”还有孩子用不太清晰的话语表达着自己会一点英语的想法。语言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即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等因素的总称,在语言习得中有着特殊意义这一点已被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达成共识。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都对语言学习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是语言学习应具备的心理条件,也是造成困难的重要因素。这些聋哑学生虽然听力方面有障碍,但有着较高动机水平,积极学习态度、坚强学习毅力,加上适当的语言康复训练,英语学习上困难应该是能够克服的。

3.4 讨论与结果

美国2004年新修订的有关“特殊教育法案”以及“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中规定的核心学业课程是指英语、阅读、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外语、公民和政府、经济、艺术历史和地理。非核心课程有手语、聋人文化、计算机、外语、健康、美术工艺、职业教育或技术课程、过渡性课程。美国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给我国的聋哑学生英语学习很大的启示,虽然表3的信息反映出目前方言区的聋哑学生英语习得现状相对滞后,课程设置中也不包含英语,学生对英语的了解和使用也非常有限,但图1中关于聋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意愿、态度等方面的调查信息说明聋哑学生具备了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非智力心理条件,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通过早期检测残余听力配带助听器加上语言康复训练,聋哑学生是可以进行英语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的英语学习的。

由于聋哑学生自身的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他们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的量和时间上的不足影响了语言的output,关键期假说的年龄因素对于聋哑学生是否应推迟、推迟到多少岁?这些都是有待以后研究的问题。

4.结论

对商洛市特教学校聋哑学生英语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年龄因素对聋哑学生的英语学习与语言习得的有关理论不符。聋哑学生英语习得的现状虽然滞后,学习中也面临很大的障碍,但较高水平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上坚强勤勉的毅力,配合适度的助听器和语言康复训练,也会实现英语的习得。

参考文献:

[1]刘玉英.对聋哑学生口语教学的几点认识[J].黑龙江教育,2005,7.

[2]孙志芳,胡海燕,周伯春.多媒体技术与聋哑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结合[J].信息化教学,2012(3):126-128.

[3]周诗举,张林芳,安源,李亚君,卢文娟.某特教学校聋哑学生听力及助听情况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9(6):481-482.

[4]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104-105.

[5]Douglas 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ndedition[M].Prentice Hall Regents,Englewood Cliffs,NJ 07632,1987:42.

[6]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5:133-136.

[7]Douglas 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ndedition[M].Prentice Hall Regents,Englewood Cliffs,NJ 07632,1987:99-122.

[8]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127-129.

[9]杨芹.“Krashen语言输入”理论与我国外语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59-161.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育 文化教育 缺失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31-01

鉴定是否学好一门外语需要从学习目的方面来检验。《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这种教学存在的显著问题就是缺少了对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教育。中小学英语教育都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而初中英语教学更是英语教育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在新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指导下,当前中小学生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不可或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中小学英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缺失现状的表现及原因

1.学生学习片面,忽视文化内涵

在中小学英语学习中,有此学生不了解英美文化习俗,因而与外国人交流时会问许多可能会误解甚至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对国人来说不过就是唠唠家常,拉近对方距离的问题,但在外国文化中,这种涉及隐私的问题是不礼貌的举动,会引起了外国人的不快,最后导致交际失败。这种失败其实正是一种语言学习的失败,试想,一门语言若失去其文化内涵,导致交际失败,那学习该门外语的目的就亟需考证了。

2.教师的文化涵养需要提高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不像听、说、读、写、译那样可以单独设课以进行专门学习。文化知识的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纵横交错在各个环节之中,而这一重任则主要落在教师身上。在这一逐渐渗透过程中,英语教师肩负着“汇通中西”的重任,因此,只有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教师才能在教授学生的时候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应该言传身教,处处做学生的楷模,处处留心关于英语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忽略文化教学。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师一直重视的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经常讲的就是单词和语法,却没有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最终的日的是用来交流,忽略了英语和我们母语之间是有文化上的差别的,也就是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二、目标语言的文化教育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著名学者胡文仲在其1999年出版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指出:“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通过语言来反映。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现状却是尽管学生可以说出非常完美的口语,然而无法理解中间的文化背景含义;或者是学生会读写英语词语,但无法理解词语背后独特的文化背景意义,很多时候往往根据母语翻译机械的理解。由于没有文化教育,很多学生学会与掌握的只是英语词汇与短语,可以熟练阅读,背诵与记忆英语词汇,然而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内在含义与文化背景,仅仅是掌握了英语形式上的“含义”,没有融入到英语语言文化中去。由于英语教学中缺乏文化的内涵,所以导致了中学生在英语学习后出现了能“说”却不会“道”――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却“道”不出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针对文化教育缺失现状的对策研究及提高文化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转变“老师单一教”和“学生盲目学”的观念

在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必须加入文化元素,转变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观念,注重文化素养的培养。其次,要将英语文化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待。在语言学习领域,学生要面对来自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因此,就必须帮助学生坚定一个信念:任何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是可以理解和掌握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给予包容心,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着手,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条件。

2.寓教于乐,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经常讲的就是单词和语法,却没有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终的日的是用来交流,忽略了英语和我们母语之间是有文化上的差别的,也就是忽略了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日常学习生话中善于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英语口语的练习,乐于用英语与他们进行交流,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导入英语文化。教师配置一定的教具和配套的音像资料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实施文化教育,提高与英语人士交流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有效性,实现文化认同。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应客观、全面地分析、介绍西方文化。学习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体系,并能使学生准确、恰当的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邢曼. 浅析中小学英语语言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缺失问题及原因分析[C].时代教育,2013年3月,第3卷,第5期.

[2]邱文成. 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缺失及对[C].考试周刊,2011年,第13期.

国外语言教育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涉外导游人才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周少蓉(1971- ),女,湖南永州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导游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英语教学和旅游英语翻译。(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17-02

涉外导游是指从事国际游客入境服务和中国游客出境服务的导游人员,主要包括接待国外游客的“全程陪同导游”“地方陪同导游”以及在景区从事外文讲解工作的“景区讲解员”,还包括带领中国团队出境旅游的“领队人员”。涉外导游从事的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所接触的客人来自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价值观念以及思维和行为模式等。如果涉外导游缺乏跨文化意识,就很可能引起“文化冲突”。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此类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我国高校是高素质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基地。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阶段涉外导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令人满意。

一、现代旅游市场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涉外导游人才

近年来,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迅速。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国。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正寻求与世界旅游市场全面接轨,实现旅游业的国际化。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目的国是否有一流的旅游环境,更取决于其是否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涉外导游。现代社会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到异地旅游,除了观光之外,更渴望了解当地的独特文化。涉外导游作为旅游文化的使者,在传播我国民族文化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名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涉外导游人才除应具备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有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良好的中西方文化修养。

二、我国高校涉外导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

跨文化交际是指同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可以有效实现其交际目的的能力。要成功地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实现交际目的,人们需要理解和尊重异域文化,能从异域文化的角度去看待他方的行为,同时对自己的言行作相应调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都日趋国际化,个人与国际交往也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成为社会、尤其是英语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般来说,高校阶段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例如通过有关西方文化知识的课程(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和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以及外文报纸杂志、观看外国影视作品和有意识地接触外国人,等等。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作为外语类复合型人才的涉外导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样也令人担忧。不少涉外导游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意识,对自己民族文化和异国文化的异同缺乏了解,以为只要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就可以成功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了。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缺失

现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缺乏应有的理解,对民族文化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人格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现状都不令人满意。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高校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还不够重视。

(二)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没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导游学没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大多数本科院校都没有开设导游专业,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英语专业或旅游管理专业来完成。然而,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没能有针对性地培养涉外导游人才所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近年来有的旅游院校已开设有导游专业以培养专门的涉外导游人才,但由于涉外导游专业的课程覆盖英语和导游专业,所以不可能像英语专业那样开设有一系列的异域文化课程帮助学生提高的跨文化意识;同时,由于导游专业还较为年轻,对于如何通过相应课程设置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

(三)传统英语授课模式的影响

对涉外导游专业的学生而言,英语类课程在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较大变化。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具有时代性、趣味性和可思性,除了突出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还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的输入。这样一来,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三、英语教学是提高涉外导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在大学阶段,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不仅应具备较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还应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人们在价值观念、审美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特点;而且语言的表层结构和使用方式也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要想成功掌握一门语言,并能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得体地使用,除了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去理解和接受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英语教学是提高涉外导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讲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以课文内容为媒介,加强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异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当然,要真正地改变“只注重语言知识传授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不是一件易事,学校有必要建立一定的考核机制,来督促老师进行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更为重要的是,学校要激励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要为教师的再次深造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涉外导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1.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语言的一大功能是帮助人们实现交际目的,语言功能在语言表层结构中的实现是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连的。特定文化思维模式在言语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可以通过篇章分析获得。在同一交际情境,不同文化的人为实现同一交际目的采用的篇章形式是不同的。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师较注重对文章中语法结构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的言语表达尽管符合语法规范,却不符合异域文化的篇章结构特点,不容易为对方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在分析文章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不同专业篇章整体结构的了解,尤其是对旅游类篇章结构和行文风格的认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言语表达上更符合异域文化的审美习惯,容易为对方理解和接受。

2.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涉外导游的一个主要职责是向外国游客译介中国特有的文化,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中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涉外导游译介的过程就是将现有的中文信息翻译成目的语言信息的过程,所以他们需要较强的口头翻译能力。口译是一种集语言信息、预警信息、文化信息、心理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际活动,口译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英语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和相关口译教材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设置口译练习题,并通过介绍相关的口译技巧,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口译练习题应该与涉外导游以后要译介的内容息息相关,要广泛地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方面。

3.教师应注重文化知识导入。大学英语教材中丰富的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为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文化知识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许多学者把增强对他方文化和己方文化之间异同的敏感性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异国的文化;也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的对比,加深对他们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并讨论中西方在饮食、社会礼仪、节日等方面的异同点,让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异国文化,并让他们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加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还可以通过主题讨论、课堂提问和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涉外导游人才应具备的品行和素质,即健康的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出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异域文化。或是让学生观看一些英语原声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异域文化,学到更多的社会文化知识。

4.指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文学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报纸杂志则更多地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文化模式。所以,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和报纸杂志是间接体验西方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和时尚报纸杂志,让他们更多地理解西方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为提高涉外导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告别传统的授课模式,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对所有英语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他们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跨文化交际学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输入,从而有效地提高涉外导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乾康,袁静.论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5).

[2]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梅德明.英语口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