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内部控制现状

国外内部控制现状

国外内部控制现状

国外内部控制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质性披露;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36-01

一、引言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公司管理层自愿或是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公开报告的形式向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本公司内部控制流程是否完整、有效、合理的评价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或投资者对市场进行价值判断的行为过程,一般表现为公司管理层定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及其执行情况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内部控制系统与执行情况的有效性,其前提是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己进行评价。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状况的评价,通常应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方式提供给相关信息使用者使用。

二、我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现状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及改进

张立民等(2003)以我国四家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为参照,对2001年和2002年A股的ST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T公司2002年的披露状况比2001年有所改善,但是不少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前后矛盾,且以说“好话”为主。杨有红、汪薇(2008)参照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台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对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2006年上交所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动机不足;未能有效执行强制性内控信息披露的要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状况进行的自评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核意见存在统计口径不一致现象。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市场效应

蔡吉甫(2005)以200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营状况优良并且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上市企业更具有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意愿,而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不佳的上市公司普遍不愿意披露其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方红星、孙、金韵韵(2009)根据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度报告中自愿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相关数据,立足于公司特征和外部审计角度,针对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总体水平较差,但在2003―2005年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与是否在海外交叉上市、是否聘请“四大”进行外部审计、资产总规模、资产净利率、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总人数的百分比显著正相关,与外部审计意见类型显著负相关,与监事会规模、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以及样本年度正相关;在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的因素中,是否海外交叉上市、独立董事占董事总人数百分比和资产净利率是比较一致的显著因素,相对而言,外部审计尚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周勤业、王啸(2005)在借鉴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否强制性披露、披露内容是否限定、是否需要审计验证、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是否需要统一指定以及内部控制及其披露的责任主体等,并针对我国现实情况提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系统建议。戴新华、张强(2006)通过回顾美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由自愿性披露到强制性披露的制度变迁历程,提出分建章立制、市场主导和更新观念三步来完善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

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方面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上趋同了,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及其规范化、信息披露的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信息披露的成本及市场效应、信息披露的国际间比较以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等,但在研究深度上仍有一定的欠缺性,而且缺乏创新性。

三、文献评述与启示

虽然国内学术界对于内控信息披露的研究内容丰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以上文献的支撑,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由于国内的研究大多以描述性分析为主,运用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文献则较为缺乏,因此需要在研究的深度上进一步拓展。

第二,在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国内的现有研究成果显得较为粗略,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简单的评判,因此,以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国外内部控制现状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中国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广电网络集团的国际化,迫切地要求我国的新媒体和新网络实施重大的变革,以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集团企业内部控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一种新型的高质量管理方法。新形势下,广电网络集团需要内部控制理论提供制度保障,以提升广电网络集团的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实施广电网络集团的新媒体战略。

http://

关键词 :广电网络集团 内部控制 现状 对策

现在无论国家和企业都在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所以一系列的管理理论都被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并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电网络集团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要求,把内部控制这一理论运用到日常管理当中,极大地提高了集团的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内部控制首先起源于欧美,在欧美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由于我国企业集团管理水平总体较低,不能盲目地使用内部控制理论,更不能把外国的经验直接套用在广电网络集团上,应该在我国广电网络集团的实际情况上合理利用内部控制理论。所以本文探讨了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并分析现阶段存在的发展问题,最终提出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对策以期探索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现状

1.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中国各省的广播电视网络集团均由当地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是国有控股大型文化高新技术企业。各省广电网络集团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有线电视网络业务,工作量很大,并且要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不断扩展业务范围的同时还与其他大型国企展开合作,如移动、联通和电信。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加大,广电网络集团的内部管理漏洞频现,管理水平跟不上集团业务的发展要求,严重影响了集团的战略地位。面对内部管理问题,广电网络集团需要新的管理方法重整旗鼓,内部控制理论便被提出来,在管理层得到广泛共识,逐渐被集团内部认可并逐步得到应用。

2.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

(1)内部控制发展时间短,企业基础较弱。内部控制管理理论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及企业基础薄弱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内部原因。我国企业起步较晚,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总体水平较低,基础薄弱,与外国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先进的管理理论基本起源于发达国家,这些理论在发达国家的各个行业被运用,已经变得很成熟。然而我国企业接触这些理论较晚,广电网络集团运用内部控制理论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尚处于发展阶段,这导致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不够成熟,与企业的总体结构不协调,需要进一步磨合。企业基础薄弱是广电网络集团现阶段出现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壮大企业经济实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我国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我国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广电网络集团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外部原因。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没有企业根植的土壤,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会发展得好。我国企业受制的因素很多,比如繁琐的官方文件,权利的过度压榨,企业之间凭的不是实力而是关系,缺乏公平的环境,审批一项权利需要经过很多程序等等,这都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积极性。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受到全国大环境的影响,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这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简政放权,企业争取权益,外部环境就会变好。

二、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思想不到位,企业控制体系不健全

内部控制思想不到位,企业控制体系不健全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出现的根本问题。广电网络集团如中国大多数企业一样,任何决策都由领导拍板决定,领导意志就是企业意志,民主思想得不到发扬,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企业员工思想散漫,没有积极性,规章制度就是一纸空文,这就导致内部控制思想得不到体现,企业意志不能很好贯彻,企业行动效率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控制体系没有得到健全,制度上不完善,领导和员工会钻空子,内部控制必然遭受很大的影响,没有控制思想和控制体系的内部管理就是一般散沙,根本解决不了企业的发展问题,反而拖后腿。

2.集团的内部审计不足

广电网络集团的内部审计不足是内部控制存在的关键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三十年,为我国企业发展创造了很大成就,但是我国的企业官僚思想根深蒂固,内部审计往往在权利面前就失去效力,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集团必须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不足,才能杜绝权利的滥用,从而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广电网络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审计人员不专业,审计素质偏低。我国审计专业开设较晚,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大部分是从会计部门分流过来的人员,审计能力不足;二是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许多企业的审计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且未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3.缺乏良好的组织设计与监督机制

缺乏良好的组织设计与监督机制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完善的组织设计以及合理且有力的监督机制,两者对企业的有效运行提供重要保障。良好的组织设计使结构运转更加流畅,部门之间可以有效配合,员工之间交流没有障碍。缺乏良好的组织设计让广电网络集团管理上比较混乱,没有章程,严重影响集团的发展。良好的监督机制可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力得到约束,企业将会拥有更多的公平,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有活力的企业就有生命力。然而广电网络集团缺少合理的监督机制,这直接阻碍了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4.企业文化建设落后及缺乏激励措施

企业文化建设落后和缺乏激励措施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重要问题。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水平落后,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一个原因是时间发展较短,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征程,企业各方面的发展相当完善,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很值得广电网络集团学习。文化建设落后,企业就没有凝聚力,构不成一个整体,企业员工也就没有动力,企业谈何发展。激励措施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激励措施可以提升集团内部的竞争力,让企业拥有活力,从而提升集团的创造力,没有良好的激励措施是集团制度建设的不足。

三、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1.积极完善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系统

积极完善治理结构及优化内部控制系统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根本策略。国家在提倡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这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企业也需要提高治理能力,这是企业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企业结构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提高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治理能力,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结构,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部门之间相互协同,这就会使集团运行更加流畅,提高效率。另外集团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得到优化,如果集团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样才能节省时间和物力,从而直接提升企业的治理能力以及内部控制水平。

2.强化集团内部审计

强化集团内部审计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保障策略。内部控制系统是以集团的企业结构为基础,这些都需要人员进行管理,有人治必然会产生腐败和不合理,这就需要加强广电网络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核心在于加强企业集团审计组织建设。第一,集团公司要在董事会下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第二,企业集团总部应该设立独立的审计部,对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第三,对较大的下属子公司,企业集团总部的审计部可以派工作人员兼任该子公司的特派审计员,以方便了解子公司的情况,这样小仅能够保证审计员工作的独立性,还能通过审计调查和项目审计为企业的领导提供及时、真实的审计信息。

3.制定配套的规章和制度来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

通过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来规范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标准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国家在提倡建立法制国家,任何事情都要在法律的监督下进行,由人治转变为法制,是未来国家的奋斗目标。广电网络集团也要跟上国家的脚步,用规章制度来管理集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标准,并建立严厉的奖罚政策。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难题,应该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来规范公司的内部控制,并明确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责任,使其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集团的管理者应在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内履行自己的职责。

4.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以人文本新观念

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及树立以人为本新观念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策略。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的软实力,是中国的名牌,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必须与集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硬件与软件两者不可分割,制度管理硬件为文化软件奠定基础,文化软件为制度管理硬件创造力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集团的发展保驾护航。好的企业文化有强烈的向心力,整个企业充满着活力,并以人为核心,为员工着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员工满意度极高,对企业非常认可,愿意为企业贡献自己的能力,员工创新力也得到提升。

四、结论

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节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促进企业内部有效竞争,是企业自我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电网络集团需要强有力的管理体制进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得出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最终得出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对策,以期望解决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问题,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http://

参考文献

[1] 温建民.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 .中国集体经济,2012(1)

[2]唐丽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1)

[3]吴奕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3)

[4]彭梅.试论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J].企业导报,2012(1)

[5]黄丽琼.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中国外资,2012(5)

[6]张伟.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分析[J].财会通讯,2012(5)

国外内部控制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COSO,1992)。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手段,建立并维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由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投资者逐渐要求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运而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会计信息的重要补充。

二、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证券法》为主体,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框架。为此大量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形成了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研究成果,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陈丽琴(2009)通过对2006年沪市公开发行的A股832家上市进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尤其是一般性上市公司对内控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往往只有“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之类的简单描述,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李明辉、马夕奎(2003)通过对2001年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A股的1148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调查,发现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并未得到有效的执行,大多数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动力不足,且上市公司存在隐瞒不利消息的动机。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自愿性披露动机不强、披露内容格式等不符合规范

杨有红(2008)对2006年沪市年报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进行了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动机不足。黄秋敏(2008)对在境内上市的十家上市银行20012006年度共28份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披露形式多样化、披露内容单一、评价过于笼统以及评价范围不明确等缺陷,并相应提出明确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和具体内容、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强制披露的规定和制定上市银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和审核的统一标准,保证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以上市公司年报为依据,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注册会汁师审计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综合分析内外部因素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

(一)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部因素

李明辉、何海(2003)通过对我国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公司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非ST/PT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高于ST/PT公司,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好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乔旭东(2003)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程度与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和盈利能力正相关,同时发行境内和境外股票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自愿性信息披露。

(二)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外部因素

宋绍清、张瑶(2008)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呈正向显著相关关系;证交所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路晓颖(2010)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详细程度与政府监管力度成正比。政府的最优监管并不能杜绝上市公司披露简单内部控制信息的违规行为,只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陈美娟(1997)指出,海外分支机构与战略性信息、财务信息与整体信息的披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四、对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证监会应当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作出详细规定,以规制的有关信息,同时要求监事会和独立董事或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发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意见。

(二)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大部分还处于强制阶段,如果公司能够形成自愿披露的意识那么一方面会促使公司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也能给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三)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

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和控制,是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有效途径。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完善股权结构以防止一股独大的情况出现、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加强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监督角色充分保持其独立性以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完善监事会制度,加强监事会对董事会及其成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突出主业,维持持久盈利能力;开展价值链分析,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五、结语

通过对国内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受国外影响较大,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以后发展的突破点;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并通过选取样本、设置变量、构造模型诠释不同变量在一定的条件下的影响程度。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存在一些局限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法律法规的研究以及其质量评价的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我国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公司内部、相关监管部门、外部信息使用者共同努力以完善我国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参考文献:

[1]方红星,金韵韵.公司特征、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J].会计研究,2009(10):4551

[2]李明辉,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3(2):3843

[3]李少轩,张瑞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09(3):2731

国外内部控制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 财务 内部控制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电力企业的位置举足轻重。一方面,电力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能源,另一个方面,电力企业本身要彻底改变既往计划经济控制之下的形态,符合当前市场环境,塑造其作为经济主体的核心竞争力。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之下,电力企业中的每一个管理要素都必须参与到企业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体系中来,发挥其应有价值,而这其中,财务工作的价值不容忽视。

一、电力企业中财务内部控制价值与现状

电力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中的国有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有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电力企业的经济状况,对于企业本身的发展,乃至于我国整体经济环境都有着重要价值。基于此种考虑,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必须得到重视。

1992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了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纲领文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即著名的COSO报告,标志着财务内部控制职能登上历史舞台。该报告随后经过反复修订,不断明确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框架,形成了完整体系。而从我国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展开状况看,整体发展仍然有待于深入。就电力企业而言,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残留仍然存在,同时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构建起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我国的财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外部展开服务的,即面向国家税务部门展开工作,而对于企业的管理和资金控制方面的价值,一直以来都未能得到充分强调。

进一步将这些状况落实在电力企业环境中,可以发现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两个突出不足。首先在于财务工作内向服务意识极弱。财务的职责更多在于保持企业和税务部门之间的必要联系,并且这种联系经常并不够充分。而作为企业资金使用和消耗状态的忠实反映,财务工作的价值存在被忽视的问题。这种状况的进一步反映,就是在电力企业内部,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保持一种相对隔离的状况,财务虽然能够反映出不同部门的资金消耗状况,但是对于更为细节的,以工作细节为基础的资金消耗并不加考察,因此也难以实现对于工作流程的优化。

其次,对于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同样应当属于财务内控控制的任务范畴,也存在显著不足。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将其认识固定在了电力的生产领域,通常更为强调电力生产能力以及安全展开两个方面工作的提升。而电力的生产,面临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同时电力能源自身的流体特征,也决定了其销售活动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阻碍资金及时回笼。此外,目前社会环境中更为开放的竞争机制,从客观上要求电力企业对风险保持警惕状态,在保证自身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谋求发展。

二、推动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成熟

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体系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电力企业自身竞争力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当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不足之处,可以发现在未来的进一步完善与建设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需要引起重视。

1.转变财务工作观念。这一方面,是需要将财务工作在企业环境中的监督职能转变成为服务职能,充分认识到财务对于资金控制和管理的价值,并且意识到资金安全和顺畅流动对于企业的意义,是财务工作服务观念得以应用应当具有的态度。财务作为企业对于资金的监督部门,应当能够对资金的使用实现有效监督,这种监督应当深入到每一个部门内部,深入到每一个工作流程的细节之中。唯有如此才能通过资金的使用状况,来发现存在于工作细节之中的不足之处,才能有实现改进的机会。因此当前财务部门单纯面向其他部门实现监督和统计的职能已经不再适用,而应当转变为服务态度,承担对不同部门工作状况在资金层面的考察,与不同的部门相互沟通,共同实现对于工作各个环节的完善。

2.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在电力企业发展中十分的必要,这样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而财务风险工作,也只有在对应的机制之上才能有序有效地展开。对于这一方面的工作,应当注意到电力企业与普通企业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构建起风险控制机制,以及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应当对这种不同之处予以充分关注。除此以外,更为重要的在于,这种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应当呈现出一定的动态特征,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以动态的思路作为武装,实现对于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本身的迭代,推动其发展,是形成有效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任务。

3.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体系建设而言,重要的在于实现财务工作面向电力企业内部的沟通,只有深入的沟通才能了解到实际的情况,也才能实现有的放矢的控制。对于这一方面,积极建设企业环境内部,乃至于外部的信息化体系,无疑能够实现电力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电力企业与其市场环境,乃至于整个社会通过信息网络形成的沟通,都能帮助财务部门加深对于环境的理解。这是形成内部沟通的基础,同样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基础。

三、结论

电力产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产业,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在国家大力推进电力企业改革的情况下,电力公司内部自身的改革也迫在眉睫。综合当前工作现状,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力度,对于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价值,实际工作中应当注重该方面建设,以期实现我国电力事业的成熟。

参考文献:

[1]王文静.电力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探析

[J].企业导报,2013(24).

国外内部控制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实证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6月,我国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内部控制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以及防止舞弊欺诈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国外的文献较多,主要原因是美国和英国的内部控制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且研究较早、较深入。而国内的文献较少,特别是实证研究的文献。本文对国内外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

二、内控信息披露国外文献

raghunandan和rama(1994)对财富(fortune)100家公司的年报进行检验发现,有80家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涉及内部控制的管理报告。

dorothy a. mcmullen和ragahunandan (1996)对1993年2 221家公司年报的研究表明,有742家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占33.4%,其包含的内容有审计委员会的活动(665家),合理保证概念(concept of reasonable assurance,653家),资产的安全防护(600家),内部审计问题(566家),交易的授权与记录(452家),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考虑(304家),员工培训与录用政策(298家)等。

mcmullen、dorothy和ragahunandan(1996)的实证研究表明,在选取的1989-1993年的样本公司中,平均有26.5%的公司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而那些有财务报告问题的公司中,仅有10.5%提供了内部控制报告,对小公司而言,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报告问题的相关关系更为明显,从而得出结论,财务报告有问题的公司不大可能会提供内部控制报告。

margaret和jaenieke(1997)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所有关于内部控制的审计师报告会严重影响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及内部控制效果的理解;但是管理层关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不影响投资者的理解,结果还表明管理层报告和审计师报告均不影响投资者对买卖还是持有公司股票的信用风险的理解。

hermanson(2000)以9种财务报表使用者(共363份有效问卷)为调查对象,分析他们对内控报告的需求。结果发现,调查对象认为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内控报告都能促进披露公司的内部控制,但自愿披露比强制披露在决策方面更有作用。

doyle,ge和mcvay(2006)选取了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披露有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779个样本公司,并对这些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证实了那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重大缺陷。通过调查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与没有实现现金流的盈余估计有关。

三、内控信息披露国内文献

刘秋明(2002)对2001年核准制下实施配股的34家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分析,认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缺乏统一要求,导致上市公司尽可能披露对其有利的信息,披露形式也不统一,导致信息使用者的成本增加。

李明辉、何海、马夕奎(2003)对我国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机也不够强。因此他们建议需要对有关规定进行改进,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并加强注册会计师对披露的审核,以促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张立民、钱华、李敏仪(2003) 对我国st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了数据分析,以我国4家上市银行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作为分析框架,对2001年和2002年a股的st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t公司2002年的披露状况比2001年有所改善,但是不少公司年报当中披露前后矛盾,且以说“好话”为主。建议对st公司必须强制披露标准的内部控制报告,同时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核,有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外部监督和管理。

蔡吉甫(2005)以2003年1 251家a股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回归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受到公司盈利能力、财务报告质量及财务状况是否异常的显著影响,即经营业绩好、财务报告质量高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财务状况存在异常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明显不足。

方红星、孙翯(2007)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6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为契机,利用2006年年报资料,对沪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及其动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沪市上市公司未按照《指引》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监事会报告、重大事项和公司治理中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上市公司较多,详细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较少;在海外上市、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较大、外部审计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控制人为国有和规模排名靠前的上市公司有较强的动机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杨玉凤、王火欣、曹琼(2010)以2008年6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依据,设计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icidi),并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和成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与显性成本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隐性成本变量总资产周转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作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观测的财务绩效变量roa和roe均显著正相关,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成本抑制作用不显著,对隐性成本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具有综合抑制作用。

四、文献综述分析

根据以上国内外文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研究进展:

1.国外文献

(1)国外早期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对年报和内部控制的管理报告进行简单的统计性加总和比例分析,寻找规律性结论。研究范围是年报和内部控制的管理报告的相关科目。

(2)国外20世纪90年代末期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办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范围是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内部控制效果的理解以及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3)近10年来,国外研究主要涉及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影响因素、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等内容。

2.国内文献

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在2000年以后对内控开始重视和研究。

(1)2000年初期,主要研究方向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体系、机制和有效性。研究起点往往是从体制机制的缺欠入手。

(2)2005年以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开始转向上市公司,研究方法转变为以大样本的方式进行回归分析。主要研究方向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意愿、行为及其动因,并引入了外部审计的因素。

(3)近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逐渐量化,特别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等指标的提出具有新意。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相信会有新的研究亮点和方向等待我们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k raghunandan,d v rama.management reports after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j].internal auditor,august,1994.

[2]d a mcmullen,k reghunandan,and d v rama.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j]. accounting horizons,1996,10(4):67-75.

[3]heather m hermanson.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j]. accounting horizons,2000,14(3):325-341.

[4]李明辉,何海,马夕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3(1): 38-43.

[5]张立民,钱华,李敏仪.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改进——来自我国st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3(5).

[6]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2): 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