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资金监管

医院资金监管

医院资金监管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 医院 资金管理 问题 途径

医院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资金使用、控制、监督和考核,资金管理是医院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医院业务正常开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盘活资金流动及促进医院业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但就实际而言,医院资金管理面临管理“不协调”、“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进而弱化了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影响新医改下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因此,创设新的资金管理环境,提高资金管理效率,是医疗体制改下医院内控管理建设的内在需求。

一、当前医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协调:资金闲置缺乏调控,资金管理协调性欠缺

一些医院在资金管理中,管理意识淡薄,特别是在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等方面,由于资金调控措施不到位,资金流动缺乏有效盘活,导致医院资金出现不同程度的闲置或者是短缺。有些医院通过银行举债等方式,筹措大额资金用于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成本的加剧,让医院面临资金紧张等问题;而有些医院资金充足,但缺乏科学有效利用,以至于资金闲置而导致使用效率低下。

(二)不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有效性

制度是确保管理有效落实的基础,也是规范各方行为的重要指导。而很多医院在资金管理领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关流程缺乏可操作性,资金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资金管理人员意识浅薄、素质偏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直接导致资金制度流于形式。

(三)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健全,医院资金管理的内在环境欠佳

资金管理落实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监管机制缺失,导致医院资金管理“松、散、乱”的情况。首先,医院对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资金管理缺乏监督机制的建立;其次,现有监督机制缺乏有效落实及责权不明,不利于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医院腐败问题频发,很大原因在于监督机制尚未形成有力的监督效力,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二、新时期医院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途径

在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医院优化资金管理,是推进内控管理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医院建设的重要保障。医院要管好资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使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笔者看来,新时期医院资金管理建设,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夯实地位:强化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院资金管理水平

资金是医院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医院运作的血液,资金管理关乎医院改革发展进程,所以医院应重视资金管理在内控管理中的重要性。首先,医院领导以“改革+发展”的视域,强化资金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强有效的组织架构,优化资金管理的内部环境,严格管理各层级资金审批权限。大额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的立项、执行、效果和资金管理要纳入绩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其次,资金使用一定要有明确的计划与安排,要及时准确掌握医院资金的收、支、余,以入量出,以收定支,避免资金短缺带来的财务风险,或是资金闲置带来使用效率低下,统筹安排资金才能不断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二)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制度明确、流程清晰是当前医院资金管理优化的重点。首先,医院应建立明确的资金管理相关岗位职责、资金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收支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内控管理制度等,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达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作用。对大额资金,还应集体决策或实行联签制度,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以确保资金安全、完整与有效使用。其次,要建立清晰规范的资金管理流程和业务表单,通过整合表单体现资金流程管理,使复杂的流程简单化、模板化、通用化。清晰且重复运行的流程,在工作一定要表单化,避免资金管理流于形式,从而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

(三)强化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资金保全控制

监督机制的建立强调依托监督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医院要将资金管理纳入医院管理监督考核的范畴,从资金审批到资金使用,从事前、事中、事后都要有严格的监管。医院不但要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追踪监督,形成以目标为导向的考核。大额资金的使用应列入监管重点,及时关注大额资金有无在院内公开,职责是否明确。未按规定使用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其次,医院加强稽核与盘查,不走形式,采用常规与非常规、定期和不定期、财务人员与非财务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资金运作情况,以实现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的内控目标。通过监督机制,确保医院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安全、规范、有效。

三、结束语

医院资金管理的优化途径,在于困境之中构建新的管理着力点。通过夯实地位、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科学安排资金投向和投量,调整不合理的支出结构,才能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陈迎.新时期医院加强财务成本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1)

[2]黄爱忠.新时期公立医院加强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5)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第2篇

摘 要 医院资金管理是以资金收支计划为指导,对院级及各科室的资金收支执行进行监控、分析和考核的过程。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医院的运营效益以及后续发展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学习,深入的分析了医院资金管理工作中存的问题与不足,最后总结提炼了几点具体的改进对策,以期给广大读者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医院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医院资金来源概述

1.门诊收入。主要是医院在门诊医疗服务活动中向患者收取的检查治疗所需的医药费。收费形式主要有现金结算、银行卡、医疗保险卡刷卡结算。在当前电脑办公化普及的年代,大部分医院已采用电脑规范化收费和手工发票应急备用方式。收费人员按自己领取的发票按顺序收取现金或刷卡结算,当天按已收取的收入金额减去刷卡结算金额后缴存银行。

2.住院收入。主要是医院在住院医疗服务活动中向患者收取的检查治疗所需的医药费。收费形式有现金结算、医疗保险卡刷卡、银行卡刷卡、转账结算等方式。住院病人由于存在入院先交预交金、出院再结算的程序,因此住院缴款人员当天的应存款金额=当天的预交金+出院结算收入- 出院结算退款- 刷卡结算金额。

3.财政拨款或者融资借款形成的收入。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属于非营利性公立医院,每年财政会安排相当于医院总收入的2%~5%的资金用于人员经费开支、基础设施改造及发展规模建设、国家实施的惠民工程项目如白内障复明工程、为降低贫困孕产妇死亡率的降消补助、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的项目支出拨款;此外,医院为了自身业务的发展和新项目的开展,也会积极向银行或融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借贷资金,形成医院的借款或融资款。

4.引资合作形成的收入。为了寻求合作与发展,进一步扩大区域服务范围,引进资金投资新技术新项目。按比例或按股投入、分期或分成归还本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资金筹集方式。

二、医院资金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筹资渠道狭窄,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风险管理意识较淡薄。目前医院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政府的财政补助、药品的差价收入和医疗服务收入。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药品销售的差价收入将逐步减少。虽然政府承诺增加财政补助,提高医疗服务费用,但是在新医改“控制钱来的渠道,再控制钱怎么花”的双总控策略下,医院的发展资金不可能完全足够。另外,部分医院在求发展中,不顾实际情况,对资金结构不做科学分析,通过大量银行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渠道筹集资金,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使医院深陷财务危机,反而影响医院的发展。

2.对于投资的科学性分析不够,资金利用效率低下。近年来,部分医院在创收的冲动下,在未分析设备的服务需求、实际支付能力以及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在缺乏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风险与报酬衡量的情况下,盲目购进一些大型医疗设备,盲目大搞基本建设或者并购其他医院,造成资金浪费。

3.资金的预算管理不够重视,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由于长期以来的观念问题以及历史的原因,医院尚未认识到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预算管理更多地流于形式,预算制度形同虚设,缺乏预算对资金的合理调度管理,这样的后果是造成资金管理缺乏科学性、计划性。

4.资金尚未实现统一集约式管理,资金管理较为粗放。目前,医院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医院及附属的“三产”单位设立的账户较多,资金管理处于失控的状态。资金的多头管理造成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一方面医院要靠银行贷款来发展建设和投资,另一方面银行账户里面的资金却躺在那里“睡觉”。

5.资金的监管工作弱化。目前医院资金管理普遍存在重视抓收入的过程,对于已经抓的收入或者说已存入银行的资金缺乏过程监控,即使有监控,但是由于意识及方法等问题,监控、监督的力度往往有一定问题,甚至会出现擅自挪用转移资金以及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

三、强化医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1.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合理配置资金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合理规避财务风险。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医院资金来源凭有限的政府投入和全民医保严格付费机制下的医疗服务收入,显然是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的,因此医院必须拓展筹资渠道,以多元化的方式筹集资金。一是要面对当前卫生管理体制的现状,积极和主管部门做好交流与沟通,争取更多的财政补贴;二是要重视和医疗保险部门的沟通,使其能够更多的采取预付医疗经费的形式购买医院服务;三是积极争取获得社会捐助;四是医院内部可以通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利用健康管理手段吸收患者个人的健康投资,转化医院无形资产等手段筹资;五是争取各种社会资本,尤其是非营利性社会资本投资。在筹资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筹资管理,从医院的战略目标出发,注意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特别是接受社会资本投资和采取商业化手段筹资时,更要根据自身的资金运营状况、资金结构合理选择筹资途径和方法,避免医院陷入财务困境。

2.加强投资监管,重视投资前的可行性分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医院在购置和更新大型、高精设备前,财务人员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设备的机时利用率、功能利用率、投资回收期、百元专用设备医疗收入、资产收益率等做出评估,对设备的使用率、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作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分析、专家论证等可行性研究,以免盲目、重复购置,闲置设备,造成资金浪费。二是控制医院规模,对大型工程的投资必须备足一定的专用资金,防止资金不足而上项目,出现资金比例失衡的问题;且要求事前认真预算,预测投资收益;同时还要按照基建审批程序办理报批手续,强化内部资金审批制度。三是在并购其他医院或者进行重大投资时,防范因投资效益较差而被拖累现象的发生。总之,必须完善投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职能,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强化资金的预算管控。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保证,是医院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医院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医院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把医院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的资金收支均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之中。医院应侧重搞好经营预算为主,加强成本费用和资金流量预算,实行资金的统一筹划,集中管理。医院预算一经确定,就应成为医院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4.实施资金的统一集约化管理,合理调配使用资金。医院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资金的集中范围、集中时间。严格医院银行户头的开户条件,只有完善集中管理制度,医院的财务部门才能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才能有利于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统筹资金调度,强化资金的监管。医院在资金集中的基础上,要统筹资金的调度,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资金的合理调度做出安排,尤其是要注重投资方向、投资回报率的问题,保证了资金统筹调度的科学性。在统筹资金的调度上,尤其要注重强化资金的监管,只有强化了资金的监督,资金处于有效的安全状态,资金才能发挥集中相应的效益。三是统一资金过程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目标控制上,每年或按季度编制年度资金占用预算指标,与各科室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挂钩,把每一笔资金进行相应的分类,要注重资金流向的分析考核。通过资金预算的跟踪考核,从而可以对资金从物资采购、存货的盘点和处置等全过程实行过程

控制和管理。了解掌握资金的过程控制,从而有利于医院管理统筹安排,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

5.强化内部审计监管,提高资金的安全性与运营效率。医院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治理结构,促进医院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医院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

医院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资金取得预期效益的保障。通过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使医院资金在的使用监督上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通过内部审计的加强,有利于资金管理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上得到加强,从而大大提高资金合法合规、资金的安全性以及资金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四、小结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讲究用财之道,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采取科学方法加强资金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医院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冉葳.医院资金管理的方法探讨.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11).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改 资金运营管理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管理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也进一步深化,医院发展也逐渐从粗放式经营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医药改革的推进弱化了医院的财政补助,同时也加剧了医疗行业的竞争。医院为增强整体竞争实力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而医院资金运营管理则是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本为主要就医院资金运营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展开探讨。

一、医院资金的主要来源

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医院各部门和各业务持续运营的基本前提,它是医院经济管理和财务控制的核心。目前医院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财政拨款(财政补助基金)。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属于公立医院,国家的财政拨款主要用于医院人员经费的开支、药品和卫生器材的购买、医院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也用于如白内障复明、降低贫困孕妇死亡率以及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国家惠民工程项目。(2)医院自身事业收入(医疗服务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门诊医疗收入,它是医院向患者收取的检查治疗所需的医药费用;二是住院医疗收入,它是医院向需要住院医疗服务的患者收取的医药费用。(3)医院本身历年的结余资金,这部分资金可用做周转资金或用于医院的发展建设。(4)借入资金,这部分资金主要指患者的预交金以及医院向金融机构借贷的资金,这部分资金能够稳定医院的日常周转,主要作为购买卫生器材、药品材料等的补充资金,同时引进的资金也可以投资于医院的新技术和新项目。(5)其他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社会捐款、外资的引进等,这部分资金可用于医疗项目的研发或基础设施的改造。

然而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资金的来源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例如,国家财政补助比例逐年递减,差额补助已名存实亡,药品差价收入也逐年萎缩,提高医疗服务费用又受到社会和人民承受力的制约等,这些变化都将导致医院资金来源的日益减少。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加强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水平对于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保证医院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医院资金运营管理现存问题

我国医疗改革不仅降低了医院资金的来源,同时也间接突显出了目前医院在资金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财务资金管理建立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上,缺乏对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部分医院对医院独立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够重视,导致相关人员对资金的运营管理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些医院则没有明确其财会人员的岗位职责,没有制定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度,导致财会人员不清楚自身的职责内容和职权。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医院对资金的运营管理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有关业务不能按章办事,资金挥霍浪费现象严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二)医院内部控制乏力

内部控制措施是提高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监督控制手段,然而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内部控制措施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规范的内控体系,在内部控制的实操中更多的依赖于书本知识或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进行操作。医院对于资金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往往更多的重视资金的收入过程,而对于已收资金或已存入银行的资金缺乏过程监控,即使存在监控,也会由于内控意识和方法的问题使得对这部分资金的监控缺乏力度。由于内控乏力的问题,可能会出现部分医院领导擅自挪用医院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现象。

(三)预算管理执行不力,资金管理松懈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医疗改革对医院的资金运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也开始意识到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目前医院的预算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医院领导对预算管理重视不够,预算内容只停留在院级收支预算及投资项目预算上,缺乏全面性;预算管理工作仅是指财务部门完成上级预算任务,医院其他部门和科室都认为与己无关;资金预算方法和程序不规范等。由于长期以来的观念或历史问题使得医院的预算管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缺乏预算对资金和合理调度管理,资金预算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预算管理作用发挥不到位。

(四)资金日常管理薄弱,资金运营效率低

目前大多数医院资金闲置或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资金日常管理薄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货管理问题,大多数医院对于所需药品和器材的采购和存货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与临床联系不够,无法按需采购和存储,并及时调整库存量,存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制度,导致医院大量资金被占用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二是资金收付和使用管理问题。由于医院各经营环节都要直接或间接用到大量的资金,出现贪污挪用等舞弊问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由于内部监管不到位、收付程序不规范等都可能出现多收、少收或漏收等造成货币资金流失的现象,或是在银行收支业务中会出现私自提现、私自存款或开户,资金外循环等现象。三是多开户现象严重,资金管理处于失控状态,资金的多头管理造成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合理,如医院一边从银行贷款进行项目投资或基础建设,而另一边自身银行账户里的资金却躺在那里“睡觉”。四是盲目投资,资产闲置现象严重,资金使用效率低,部分医院在创收的冲动下,在没有分析实际支付能力和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盲目购进医疗设备,或搞基础建设造成资产闲置或资金浪费。

三、加强医院资金运营管理的对策

医院是一个具有市场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单位,在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各项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进而促进自身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医院应充分认识到提高资金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结算中心制度

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涉及医院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依赖于医院管理层的思想意识,只有领导重视资金的运营管理,行动上带头执行资金运营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提高医院资金的运营管理能力。目前,医院在财务制度的完善方面应该重点实施结算中心制度。实施结算中心制度有利于医院资金的集中管理,能够有效防止医院资金的账外循环。对医院的所有资金实行集中管理能够才能够做到统筹兼顾,避免多头账户现象所导致的资金管理失控,同时有利于实行定额备用金制度,控制医院货币资金的使用。

(二)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规范医院资金的收支和使用程序,避免内控制度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控制:一是加强对门诊和住院收入的控制力度。由于目前大多数患者都采用现金结算,加强对医院货币资金的监督和控制也愈显突出,例如定期核对财务收入和收费系统收入是否一致,防止收费舞弊行为发生。二是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明确医院各部门和岗位的职权关系,确保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如现金收付及保管只能由授权的出纳员来负责处理,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内审作用,对资金的运营管理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有效执行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重点。医院资金的预算管理应根据医院实际运营情况和需要编制资金预算计划,使医院资金预算切实可行。首先,医院资金预算需要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原则,在保证医院各部门和科室广泛参与的基础上编制全面的资金预算方案和预算控制方案,使医院资金预算切实可行。其次,规范预算审批制度,提高医院资金预算的严厉性和约束性,树立“钱流向哪里,管理就跟到哪里”的观念,避免将医院资金盲目投资于没有进行可行分析的项目,防止不良资产的产生,保证资金运营的最佳效益和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

(四)重视资金日常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医院要提高资金运营管理水平关键的是要实现资金费用开支的计划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满足医院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需要。一是加强存货管理。目前大多数医院对存货管理不善,导致过量压占资金,医院需要采取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加强与临床的沟通联系,有计划地对药品和相关设备、器材进行采购,利用集中采购或联合采购的方式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同时定期检查库存,利用现代计算机库存管理技术提高物资进出库以及盘点的工作效率,进而实行分类管理,从整体上减少医院的采购成本和库存管理成本。二是规范资金收付,强化资金流向监控。例如加强票据管理和银行存款管理,明确各种票据在购买、领用、背书转让等相关环节上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定期指定会计人员核对银行账户,对未达款应明查原因,及时处理,同时需要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严格控制现金流量的流入和流出。三是严格审批制度,注重实效,加强投资管理。对医院各项经济业务实行会计预审制,重大投资项目需集体决策,必须完善投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职能,对相关投资进行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预测分析、风险评估和投资回报率分析等,以免盲目投资,造成资产闲置或资金浪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结束语

加强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资金运营管理体系,提高医院资金运营管理水平,加强监控杜绝舞弊和浪费现象,降低医院运营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而促进医院正常、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岩,徐华玲.加强医院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3卷第6期:127-128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建议措施方法

一、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是国有三级医院对其财务各项指标制定、执行、完成、考核情况的全面管理监督。它是对国有三级医院运行中系统连续的监督管理过程。概括说,内部监督管理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目的。具体到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是指医院内设审计科在完成内审目标的过程中,对财务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主动监督和抽查监督,纠正偏离财务目标的行为,最终保证国有三级医院财务目标的准确合规,实现优质的财务管理。总之,加强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国有三级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国有三级医院的经济效益,增强国有三级医院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提高医院社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的特征

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主要特征有:一是明确的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包括: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禁止交叉;制约和监督并重;重要经济事项多人多部门牵制;二是必须建立健全国有三级医院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围绕国有三级医院经济活动的各方面,强调从健全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堵塞管理漏洞,责任落实到科室、岗位、人员;三是要把国有三级医院院长作为内部监督管理建立和有效实施的第一责任人,积极组织具体科室人员监督、落实;四是国有三级医院要结合自身业务的实际情况及业务需要,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必须把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作为原则性的硬规定。

三、强化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的两点建议

提高认识,特别是提高国有三级医院领导对内部监督的重视程度。现实中,很多国有三级医院对自身的内部监督管理没有足够重视,院领导平时只强调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视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因此完善国有三级医院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管理是同等重要的,个别情况下,内部监督管理甚至重要于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国有三级医院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国有三级医院在这方面欠缺较多,自上而下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医院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这就要求我们的财务人员、内审人员,积极主动的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建立完善医院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只有动起来,边摸索、边制定、边改进完善。笔直通过多年实践总结认为,医院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以下必不可少:《采购内部控制监督制度》;《验收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工程建设内部监督制度》;《资产处置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三公经费”内部审核制度》。国有三级医院应根据经济状况和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可操作的,适应自身管理要求且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制度。同时,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必要培训,划分职限等也很重要,要确保有相互配合协作,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强化国有三级医院内部监督管理的具体方案示例

笔者所在医院是我们地区为数不多的国有三级医院,施行内部监督管理时间也不长,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科也不过是最近两三年的事。但是运行效果一直比较好,结合几次修改完善,目前已经基本成型,走在了本地区同行医院的前列。结合我医院的内部监督制度,以及本人对内部监督的粗浅认识,与同行共同分享探讨我医院的具体做法。

(一)成立专门机构

可以设立内审科,也可以由相关人员组成财务监督检查组,为国有三级医院负责人直接领导的机构。该机构采取定期、不定期的对医院财务计划、运行、报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上报院领导,并及时采取措施责令整改,或提出有效改正建议,改进和完善医院各项财务管理水平。

(二)具体措施

1、年初预算审查主要审查年初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增加减少项目资金是否与医院自身经营预期相符。各部门收入支出是否均衡合理。固定资产采购是否必要,是否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等2、经营收入的监督财务是否统一经营核算;是否存在“账外账”和“小金库”;是否应收尽收,收入指标计划是否合理,收费项目是否合规等。收款人员是否将当日所收的款项按财务规定时间上缴,是否及时对账。门诊收款员是否按规定的收款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有无不按规定办理的现象。出纳员是否及时将现金存入医院银行账户,是否及时对账。备用金管理是否合规。预收资金是否及时存入医院银行账户,是否及时对账。经营收入月报表是否与计划核对,收入奇高奇低情况是否进行分析说明。3、支出监督检查医院各类货币资金支付是否符合财经制度,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确认、支出核算。银行预留的大小印章否按照内部监督管理要求由专人分开保管,用印是否有实用记录,作废支票是否登记留存。资金支付审批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是否存在无审批或越权审批行为。不定期核对库存现金情况,是否帐实相符。必要的可以银行函证。货币资金支出是否及时入账,支出原始凭证是否及时有效。4、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的采购是否遵照国家相关规定,是否遵循《采购内部控制监督制度》。药品、医疗设备及耗材的验收入库手续是否齐全;是否遵循《验收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出库手续是否齐全,出库单是否填写详实。部门会计是否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理出入库手续、是否及时记账、及时按财务科要求上报月未报表;出库单据金额、数量、批号与入口是否一致,与台账是否一致。5、医院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否进行招标采购,是否有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进行集体讨论。医院固定资产是否建档立卡,档案与实物是否相符。医院闲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由设备科管理人员进行妥善管理,并定期进行维护养护。医院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办理相关报批手续,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6、医院债权和债务的内部监督检查债权是否及时确认,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进行债权帐龄分析。医疗欠款是否有领导签批。债务的执行情况是否进行分析,是否及时处理坏账。7、经济责任追究的监督对违反财经制度给医院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看追究责任是否落实。对违反财经制度未给与医院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跟踪落实情况。对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掌握不准确,业务能力不强,责任心不高的财务人员,建议医院领导将其调离相关岗位。

医院资金监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 财务监管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正式和相关医改配套文件陆续出台,新政策导向下的医院发展对财务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对医院财务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新医改对医院财务监管的影响

(一)医院资金来源和流动性压力增大

《意见》中规定: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目前,公立医院的收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公共财政的投入、医院诊疗收入及药品收入。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比重较大,甚至是部分医院的主要收入和结余来源。新医改实施后,药品实行零差价率销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医院收入,医院将无法通过药品销售获得结余,导致资金来源不足。基本药物制度下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药品企业利润降低,会缩短药款的赊销期,从而增加医院财务付款压力。

(二)医院资金占用量增加,财务风险增大

《方案》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就意味着,今后医保病人将成为公立医院的主要病人来源,医保收入将成为公立医院主要收入来源。医院在与医疗保险机构结算病人费用之前,参保病人的医疗费用需由医院垫付,这样,医院资金的回收期和占用量均大大增加,财务风险增大。

(三)增加物价管理的难度

《意见》中规定: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医疗机构按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基准价在其浮动幅度范围内确定本单位的实际医疗服务价格。可见,医疗收费不再是单一的由物价部门统一核准和检查监督,医保部门及参保人员都会广泛参与物价的监督,这样,就增大了医疗收费的透明度,对医疗收费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要求。而且,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如何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价格,还有待医院管理者们进一步探讨和摸索。

二、对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财务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

目前我国医院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通过接受银行贷款,单一的融资渠道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院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加大了医院财务风险。医院在筹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各种资金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合理的负债水平,根据负债警示线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合理比重,确定资本结构,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因此,吸收民间资本、个人投资及国外资金、融资租赁大型设备、发行债券和股票将是今后医院融资可选择的方向。这即给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投资医疗产业获得丰厚回报的渠道,又巩固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基础,同时客观上为国内医疗产业提供了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可谓是达到了三赢。然而,国家对医院上市融资和外资在内地设立医院均有限制,拓宽医院融资渠道,还需政府在制度安排和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如可完善我国企业捐赠法规,使我国企业能够像国外一样建立公益性基金,采取捐赠方式建设公益性非营利医院,如台塑集团建立的长庚医院。

(二)开拓服务市场,加强收支管理

争取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成立市场开发经营部,企划医疗业务,通过下乡、体检、义诊、设立基层指导医院进行走动服务,吸引病人;开设特需门诊、健康体检门诊、康复治疗门诊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加强对医保结算资金的会计核算。国家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作为公立医院会接纳不同级别的医保病人,财务部门要对不同渠道的医保资金进行结算,及时与医保相关部门对账,使医院管理者及时掌握资金回笼情况,减轻医院资金周转压力。

(三)加强物价监管,探索具有竞争优势的定价机制

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收入的高低,所以财务部门要重视医疗服务价格成本的测算工作,积极与价格主管部门沟通,在医疗收费合理、规范的前提下,争取更有利的价格政策和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特别要加强医院各临床科室高值耗材的管理,可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控,防止成本过高。

(四)避免医院规模的不经济,重视并购后的整合

优势医院通过并购可做大做强,提高医院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低成本扩张。但兼并的同时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规模过大可能会带来医院内部各部门间协调、沟通和控制的高成本。因此,在并购过程中,应注意规模效益。医院的并购只是机构重组的一种形式,其本身并不能解决医疗资源配置和运行中全部的问题,关键是管理者在医院并购后如何对医院进行并购后的整合,加强管理以及完善医院内部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张君亦.现代医院并购及协同效应[J].现代医院, 2008.7.

[2] 王振飞.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影响的研究[J].会计友,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