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金融特征

互联网金融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金融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金融特征

互联网金融特征范文第1篇

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CNNIC: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而在其中,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半年度增长率为9.8%。与2013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2.5%,因此互联网金融消费的趋势势不可挡。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超过了20%。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学历,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比较快,并且其自身的素养和知识层次,决定了他们将是潜在的高收入阶层,将会是未来的主流消费群体。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心理产生的影响,结合高校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衍生品了解程度、使用情况、自身感受等情况,研究得出高校学生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刺激下产生的消费行为特点及对策,更好地帮助高校学生合理消费,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引导社会青年消费倾向,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基本状况及特点分析

本研究分别对以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为主的长株潭地区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进行了专项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7份,有效率87.4%。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情况可分为使用网络购物和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两种。我们再进一步对其消费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互联网金融在当今高校学生中的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一)消费水平趋于中等,但存在个体差异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购物的金额大多集中于200元以下及200~500元,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是比较理性的,在购买商品时,大部分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用途,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每月生活费在600~1000之间的大学生参与网购的人数最多且相对频繁。而生活费越高的学生相对应的网络消费金额也越高。由此可见,网购的消费频率和消费水平与生活费存在正相关,生活费较高的学生,网购的概率更大。

作为网络购物主要消费主体的大学生由于还没有独立的能力,多数依赖家庭的资助,因此对商品价格的关注度更高,在大多数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平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网上商品更加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满足大学生对商品物美价廉的需求。而价格的指向性也受家庭条件、购物需求、自我要求的影响,呈现复杂性的趋势。往往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会不那么考虑选择价格最低的商品,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还有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往往大家也会更追求其质量保障。

(二)消费结构基本合理,呈现多样性趋势

随着网上购物平台的快速发展,所售商品也是琳琅满目。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消费中,网购服装、饰品、化妆品等装饰性用品居于首位,占到25.64%,其次是学习用品,占到20.02%,餐饮位于第三位,占到17.03%,然后是交通及通讯占16.59%。

消费的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作为年轻消费群体,大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尚性,潮流化,消费行为多元化、个性化。网络购物正迎合了大学生这种追求自我与个性的特征,将全国乃至世界潮流汇聚在一个互动平台上,为大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选择空间,提供了极其便捷的购物渠道。当今社会足不出户已能够做很多我们过去想象不到的事情,网络消费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网络购物,还可以网络订票、网络订餐定外卖,甚至还可以购买网络课程。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极快的信息更新速度使网上的商品具有极好的前瞻性,引领了大家的时尚观念,迎合了大学生们多样化选择商品的需求。

(三)消费认知相对理性,仍存在盲目消费

大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29.58%的学生选择互联网消费的原因是支付方式便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网购的轻松便利。24.81%的高校学生是对商品有需求,22.2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而为了更好地促进消费,各种购物类网站会通过多种感官冲击、多种宣传方式使消费者产生物美质优的商品大减价、大折扣、礼品多、机会难得、机不可失的购物急迫。因为大学生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购物观的过渡时期,思维相对单纯,情绪易受到外部环境刺激而产生并不理性的购物冲动。

(四)消费投资尚不成熟,理财意识较薄弱

调查显示,67%的人没有投资过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从未投资过的学生群体中,大多表示原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还有一些人是由于不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认为其风险未知。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消费及投资理财观念还是趋于理性的。

而其余正在投资或投资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学生中,大多数投资金额为200~500元,而选择投资金额较大的往往也是每月生活费较充裕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女生较男生而言选择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额度相对较小。

在投资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学生中,27.51%的人是出于好奇、尝试的心理,28.36%的人认为其投资门槛低,收益率高,能够在有多余的钱的时候创造额外的收入。而在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目的中,43.22%的人是为了方便购物,他们大多把钱放在了余额宝,与淘宝账户能够直接连通,当人们需要消费时,钱能够直接转出。

三、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基础影响行为方式

从经济因素来讲,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普遍增多,大学生从家庭取得的经济资助也有所增加,部分学生通过兼职也会取得一部分收入,但相比较有固定收入人群而言,经济支付能力十分有限,即有效需求有限,加之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各种生活必要支出,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是处于温饱略有结余的状态。

在购物时大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因为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不多,由于这笔钱主要用来支付饮食和日用品开销,所以大学生花钱是很谨慎的。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不仅方便快捷,可选种类丰富且新颖,而且网络商品价格定位往往比一般店面更具吸引力,根据合理投资的理念,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在大学生经济支付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降低支出,于是网络购物的优势显现出来,价格指向性的购物特征引导大学生更加倾向于网络购物。

(二)思想易受周边环境影响

大学生适应时代性强,在网络横行的当今,各种门户类网站,购物类终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购物观念。大学生思想又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每个大学生都会属于某一参照群体,学校、班级、宿舍等不同的参照群体都会激发大学生一定需求,同学与朋友之间生活习惯的相互影响,也让网络购物在大学生中盛行且呈现的网络消费地点也相对集中。

从另一个方面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购物群体,对其现在消费观念的塑造将影响大学生以后消费的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发掘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环境决定其消费特征。

(三)自我意识与个性化需求旺盛

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时期好奇心十分强烈,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标新立异。网络消费正好符合大学生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可以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满足自己的需求,由此以更多的表现自我。他们能够在网络上更好的挑选及对比各种各样的商品,从而对个性化消费提出更高的要求,挑选与众不用的商品。网上交易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空间,买家与卖家之间仅仅通过屏幕沟通,出自个人消费意向的积极行动,消费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商家提出要求,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费中充分表现自我。

从心理因素来讲,大学生购物观念还不够成熟,购物心理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具有消费的不稳定性和消费的情绪性。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大学生对待网上购物的态度往往抱着一种尝试心理,受传统思想影响,他们通常认为网络购物并没有传统购物方式安全,但是又由于年轻人强烈的好奇心与开拓精神,他们会在一定额度内尝试进行购物。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引导对策

(一)社会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很多行为方式是受周边环境的熏陶所形成的,因此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会对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性的消费观念起着很大作用。当前,由于网络消费有着与传统消费不一样的特点,很多传统消费的法规往往不能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同样适用。因此,政府机构应该根据网络消费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网络执法的力量,加大对网络非诚信行为监管和制裁,切实保障广大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随着大学生网民群体的不断增长,各类网络交易网站的访问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还应建立政府、交易网站、网络消费者三位一体的舆论监督体系,加强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相互交流,既大力推崇积极的网络营销行为,也让非诚信行为得以曝光并得到应用的惩罚,为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

高校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金融的前提基础条件就应该是正确认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危害。这方面需要学校进行正确的引导,更需要互联网金融参与的各个体系在运营过程中,有更多的制度保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例如,甄别互联网金融产品时,首先要考虑所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实际情况与产品的预期情况是否一致。在目前市场规则不健全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誉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投资情况,还直接关系到其今后的发展。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时,通常选择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在行情变动中,能够掌握经营主动权,保持稳定的收益额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此外,经营经验较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早已为周围的顾客或消费者所熟悉,拥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一批忠实的顾客,大多成为学生投资消费的首选。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时,应根据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征选择收益性稳定、信誉较高、安全性较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科学合理地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另外,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学习互联网金融技能,并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同步更新,使其能在高校学生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资时给予帮助和技术支持。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的知识体系去作为未来社会活动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在运行方面需要重视高校学生这一主体。

(三)学校应加强设施建设引导大学生网络消费

我国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快速,但是,在整体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高校学生社会经验少,消费观念超前,容易造成消费过程的风险。高等院校作为在校大学生的直接管理和教育单位,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引导。

首先,是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站和网络系统的建设,实现让网络进社区、进宿舍、进实验室,逐步实现校园网络一体化;大力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教育功能的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为引导好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搭建良好的硬件平台。

其次,是加强学校软件设施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消费道德观,针对本校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通过校园宣传和班级自学等方式普及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在学校里开展关于真假网络消费方面的座谈会、关于网络消费维权方面的知识竞赛;举办专题的培训介绍有关消费者权益的知识、真假商品商标的鉴别技巧等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还可以开设与投资、消费、理财有关的课程和专题讲座,辅助开设互联网金融学、消费经济学、低碳消费常识等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规避风险,实现大学生网络消费教育和管理规范化。

(四)家长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互联网金融理财观念

互联网金融较传统金融更加简易、快捷,容易操作,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更加能够接受互联网金融的方式。大学生运用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财,是高校学生自我观念的进步。要保障这项活动维持在正确的范围内,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根据实际情况教导子女。家长是子女最好的老师,由于特殊的亲情关系,更利于消费文化的教育。首先,家长要率先垂范,杜绝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其次,要更新观念,“适度供给”,帮助子女培养合理安排预期收入和支出的意识。最后,家长应把自己勤俭持家的行为言传身教给子女,把自己合理的互联网金融理财观念及成功的理财案例传授给子女,让子女深刻体会到科学理财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同时使其熟知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相关内容,并掌握一定的理财技巧,引导其合理地进行理财活动,避免年轻人投资时所存在的盲目性。

(五)学生应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一方面,大学生要做好生理准备。要让投资理财活动有所收获,相关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大学生自身应从书籍、身边的案例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在进行投资理财活动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易于操作的项目入手,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戒骄戒躁,避免盲目投资与唯利是图。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大学生基本没有收入来源,是纯粹的消费者,所以大学生要摒弃盲目从众、攀比、享乐、奢侈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养成一种精打细算的消费习惯。学会编制预算和记账,在每月消费支出前,根据自己可供消费支出的多少及对不同消费方面的偏好程度,合理规划并记录消费情况,并做适时调整。同时,大学生应尽早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性,并为之做好准备,把重心转移到相关学业上来,有计划的扩大投资消费。

互联网金融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特征模式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日益改变着社会发展的格局,对各行各业发展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对金融行业的影响,互联网扮演着重要的决策,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互联网与传统金融服务行业也在不断进行融合,从而进一步催生了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的出现。当然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会受到政策影响,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影响等,从而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存在,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探究有效的措施规避和防范风险,成为当前金融服务行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1互联网金融风险基本内涵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产业,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具有明显的独特的属性,具体体现在:一是具有高度的虚拟化和信息化特征。互联网技术依托计算机平台,体现了虚拟化的场景,从而对信息进行快速整合和加以应用,具有高度的共享性。二是具有高效性的特征,互联网技术本身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特点,对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自动化智能化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的个性化趋势。三是具有综合性特征。互联网金融服务范围更加广泛,金融服务效率也在不断提升,这种混合模式下,可以满足公众各方面的需求,从而让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四是具有很大的便捷性。互联网金融可以随时随地为公众提供想要的金融服务,人人都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受益者,当然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在很多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规避,才能更好地提升安全性。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多样化特征,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也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一方面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互联网金融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共同联动的平台网络,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漏洞,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网络金融服务体系的运行,甚至还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传播性非常强。另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高度的虚拟性。互联网技术不断升级,进一步提高了互联网金融服务效率,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传播蔓延速度,此外互联网本身属于一个比较隐蔽的虚拟的操作平台,相比较传统的金融服务行业,互联网金融风险将更加呈现虚拟化和隐蔽性的特征,这也显示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复杂性,导致混合业务风险进一步增加,从而需要全面加强防范和应对,才能切实降低风险的发生。

2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

想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和防范,需要首先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和基本类型,具体风险类型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制度风险。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运行需要在一定的金融法律环境下,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立法尚不健全,很多制度内容还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清,监管不到位,甚至很多制度缺失,从而导致内控监督不到位,影响了具体实施,导致诱发法律风险。二是技术风险或者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运行需要依靠计算机互联网平台的支撑,目前我们国家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开发技术等相对比较薄弱,很多都需要依靠进口力量,从而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来源也比较复杂和多样化,一旦处理不当,或者系统本身发生故障漏洞,没有进行安全防护,由于技术设计等方面带来的金融风险,操作和处理难度也非常大,甚至还会造成病毒入侵,导致数据资源丢失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具体业务人员对金融工具不了解,或对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应用操作不当,加上受到利益驱使等,从而导致出现操作漏洞和不当等行为,对客户利益产生损失。三是运营风险。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开展过程中由于法律不健全或者监管不到位,从而会导致部分操作者会利用政策漏洞等进行违规操作,导致资金流动交易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产生信用危机,影响收益。此外还有可能造成跨境风险,不同的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服务方面的监督管理和运作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在进行国际交流合作时,也会因为政策等不一致,从而导致出现跨境风险。导致出现上述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因素很多,一方面主要和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法律政策体系和行业规范不健全有关;另一方面在具体监管等方面也存在难以约束的情况。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或者监管不到位,发挥不力等,从而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全面监督和管控。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内控体系,从而导致一旦发现问题将难以应对,造成风险预测不足,应对能力有限。此外还受到操作技术、资金禀赋、不成熟的信用机制等非制度层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不断蔓延,影响收益和稳定。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强化风险全面管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健全和完善国家相关的制度政策体系。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实际,针对性制定和出台相应的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资质、准入门槛以及相应的权益、责任等进行严格限制,明确提出具体要求,对各层级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权责等进行明确划分,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变化,及时排查各种漏洞,不断完善立法体系,阶段性开展清查,从而体现立法的前瞻性、实效性和力度。在具体操作实施细则方面不宜过急,但也不能停滞不前,要科学制定立法完善具体规划,结合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切实发挥好立法监管职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运作环境。(2)加强合作,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服务平台。要紧密结合当前国家金融机构改革的要求,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优势进行分析,分析和研判互联网金融时代各类风险的来源,并构建分业监管、互相联动的金融监管平台。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在金融产品经营方面的特点以及多元化经营的情况,加强技术攻关,明确各层级具体监管主体的具体监管方式,严格划分具体职权,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构建统一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形成多方参与、合力共管的良好氛围,全面将各种风险和漏洞排查出来并有效应对和防范。(3)不断创新,持续优化互联网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时代不断变化的特征,不断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实际,针对各类风险隐蔽性强等特点,加大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占有比重,从而有效降低对国外技术工具的依赖,在安全密钥、身份验证等方面不断加强技术研发,还要建立完善相应的诚信档案,构建互联网金融企业信用数据库,定期开展动态评价,将评级结果和服务等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培养复合型关键技术人才,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还要从资金投入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完善基本保障金制度,有效应对重大资金风险。此外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引导,加强和国际金融服务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监管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监管力度等方式,共同抵制不良违法操作行为,进而营造更加公开有序的监管秩序,才能从各个方面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进而有效防范各类漏洞和风险,推动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国章,赵刚.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

[2]郭旭.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互联网金融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2-0061-01

引言

小微企业是我国企业组成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就要能够将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相互促进,通过新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加强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理论研究,对两者的发展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特征及与小微企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分析

互联网金融是近些年发展比较迅速的行业,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金融行业的结合,所以其自身的特征就比较鲜明。主要体现在金融服务是在大数据运用下实现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数据就成为了金融的核心资产,而在大数据的运用下就能够实现高频交易以及信贷风险分析等目标。互联网金融服务更趋向于长尾理论,在服务的高效化以及便捷化的特征上也比较突出。

(二)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分析

将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模式进行创新,是当前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改革内容,这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是对融资模式创新的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想达到小微企业和金融的双赢目标,就必须对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进行推动。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服务支撑对小微企业有着积极的作用,以及围绕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也要对自身的金融服务方式进行丰富,并且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也占有很大的优势。网络化的金融生态中,小微企业能够有效获得融资支持贸易伙伴所需的各种资源。

二、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现状和优化策略探究

(一)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相对比较匮乏。我们都知道,金融的核心就是信用,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发展也要良好的信用体系作为重要依托,但是在当前的发展中,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比较匮乏,从而就使得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比较严重。不仅如此,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融资的监管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处在初始发展阶段,在行业准入以及法律规范等层面没有完善,这就在监管的实施存在着法律层面的风险。由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规模相对比较小,在管理层面也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所以这就决定了其在风险抵抗能力上也比价弱。基于此,借贷者往往是对企业的负面信息进行隐瞒,对企业的优势信息进行强化,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上就大大的增加了。再有是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时对资金的需求量就会增大,风险也会进一步的增大。除此之外,小微企业在互联网金融融资的权益方面,也比较缺失保护。互联网金融的便利性特点已经获得了广泛受众,由于小微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比较缺少风险意识,所以融资权益的保护方面也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旦金融风险的发生,就会对小微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

(二)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优化策略探究

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要多层面的进行考虑,首先就要对小微企业的社会信用体系进行完善,在社会信用层面要能良好的具备。要对小微企业在诚信观念的宣传教育层面进行加强,将其在互联网金融融资间的关系明确化。然后再进行培育以及发展相应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市场,并逐步的形成资信评级以及商业征信等完整的信用体系,这样才能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小微企业在当前的发展下要对大数据金融融资的模式加以应用,在这一模式下就能够对互联网技术充分的利用,把大量企业信息实施云计算,进而就能为企业的融资提供良好融资信息。小微企业还可通过众筹平台融资的模式来融资,先将策划的方案交到互联网金融平台,然后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就能在平台上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规定的金融。能在这一模式下收集公众资金和能力,来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的援助。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优化,要在融资监管的力度进行强化,由于这是新型的产业,所以当前的法律还不能全面覆盖。这就要能够对小微企业的业务范围加以确定,然后对互联网金融融资监管的相关法规进行完善,弥补完善法律监管的空白和不足,进而形成高效运行以及广覆盖面的监管体系。另外,对小微企业的抗风险打击能力要能进一步提升,这就要从多方面的措施加以实施。首先要能够对风险的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并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流程进行规范化,还要对小微企业的管理组织进行完善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需要结合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国家也要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加大支持的力度,多方面的考虑两者的创新发展的联系,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才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葛婷婷.互联网金融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原因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5,28.

互联网金融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跨专业创新人才

1“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金融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联系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成为“互联网+”的率先发挥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代表,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学院也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并不长,2013年才被认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我国高校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互联网人才和金融人才的培养,但是,具有“金融知识+互联网知识”特征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相对较少,这为我国高等院校的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人才供给面临的巨大压力,国内一流高校逐渐开始重视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软件学院相继开设了互联网金融硕士专业,而河北师范大学、浙江金融学院等则联合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向社会共同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目前互联网金融教学改革在部分高校展开,但如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为目前金融跨专业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探讨互联网金融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第一,顺应“互联网+”的时代金融跨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金融与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要求金融专业必修跨越到信息等专业,有利于打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界限,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第二,缓解地方急需金融人才的困境。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急需大量业务熟练,拥有当地金融资源以及广泛人脉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展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人才跨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系统出生的模式,还有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理财产品销售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演变,还有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比特币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运行模式会进一步丰富,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能力要求也会增强。现阶段大部分金融人才的培养,主要介绍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以及中央银行学等,主要还是介绍传统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发展状况,与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有待进一步增强。第二,现行人才培养对信息和科技的涉及不够深入。互联网金融是学科跨度大的专业,除了传统金融外,互联网行业的信息、计算机等都设计到,学生需要掌握互联网和金融两个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市场需求,比较合理的确定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所涉及到互联网知识,究竟要要有多广,要有多深,是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金融专业如何与互联网相关的IT、通信和信息等专业融合发展,现有文献已经讨论到融合跨越发展,但对于互联网金融涉及到的IT、通信和信息等知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仍不清晰。第三,互联网金融实践课程开设比例不够大。现有开设互联网金融的院校,结合互联网金融的人才需求进行工作岗位分析,根据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考虑不够充分,互联网金融是偏应用型的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课程引导,而目前很多高校对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教学安不充分,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3互联网金融人才跨专业培养的政策建议

(1)优化互联网金融人才跨专业培养理念。目前教育界已经认识到了,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培养满足市场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但由于对金融业的互联网化转变认识不够深刻,互联网金融人才跨专业培养理念急需优化。针对市场需求以及以“业务技能”为导向的需求变化,理清金融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市场运营人员三类人才的需求特征,优化将人才培养理念。在互联网金融跨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上,必须重视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和扩展富含互联网技术的实践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校外互联网金融企业实践基地的设备,培养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转变,向重视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金融学复合型人才转变。

互联网金融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策略

引言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为我国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1]。因此,要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必须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予以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严加监管互联网金融。

1. 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互联网金融以网络保险、网络银行等为形式开始获得发展,我国也在这一时期推出了第一家网上银行-招商银行[2];其次,2010年前后,互联网金融获得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互联网金融形式更加丰富,互联网金融技术也更加发展,社交网络、大数据以及电子商务等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渗透到互联网金融市场范围内;最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范围进一步扩大,由过去的电子商务、社会网络等逐渐扩展为证券行业、各大银行以及保险行业,同时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更加多样化,有众筹模式、P2P模式以及三方支付模式等。

2. 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征分析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于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容易形成严重的金融风险,给金融市场和相关主体带来不利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有操作性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以及法律和市场风险等。其中,操作风险指的是由于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者由于内部系统、程序不够完善造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指的是借贷人没有根据履行自己的义务进行及时还款而产生的风险[3];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凭证无法流通、无法及时变现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放款人利益受损的风险;法律风险则是指金融机构或者平台因为对税法法律进行错误的解读而造成巨大财务损失和税务负担的风险。

新时期互联网金融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并且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采取有效监管策略,稳定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秩序。

3. 互联网金融监管策略探讨

3.1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

要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正常的发展制度,避免出现互联网金融风险必须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以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首先,政府应该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根据互联网金融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修改或者增加有关法律条例,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法律基础;其次,要求完善技术监管制度。如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要求各互联网金融主体必须披露有效信息,保证信息的公开性和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网络投机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出现更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4];最后,建立健全的身份认证体系。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虚拟性所引起的,在网络世界中,双方对对方的了解不够充足,也无法保证对方的真实信息。因此,互联网金融放款人员和机构必须要加强对借贷人身份认证的重视,保证对方的身份信息真实、有效,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互联网金融风险,保证双方的合法利益。

3.2 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体仍然不够明确,这对于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十分不利,因此要求国家能够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的重视,重新确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体。如,政府可以设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机构,分散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任务,提高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3.3 创新监管模式和方法

要加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在过去监管的基础上进行监管方法和模式的创新,切实保障互联网金融的效果。互联网金融监管一般包括三种形式,即市场准入监管、市场退出监管以及运作过程监管,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是预防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5]。此外,在互联网金融过程中,政府也需要给互联网金融一定的发展空间,在保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对金融风险进行预防和及时地应对,这是我国政府当前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操作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够给我国金融经济带来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其带来的风险也不可小觑,因此要求有关部门要在保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管,明确监管主体、创新监管方法,增强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

[1]上海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团队.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相关问题的探讨[J].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4,03:47-55.

[2]刘俊棋. 基于利益相关者保护视角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05:117-124.

[3]何文虎,杨云龙.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基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视角[J]. 金融发展研究,2014,08: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