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贸易风险

国外贸易风险

国外贸易风险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第1篇

1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汇风险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凸显出来,而且受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固定汇率制度是我国在汇率制度改革前主要实行的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相对固定,其所产生的汇率变动风险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来承担。近些年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生而再不断改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遇到的外汇风险则由企业自身来承担。面对如此局面,我国企业防范外汇风险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内部因素

首先,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薄弱。外汇风险管理活动在国际领先企业中早已开始进行。在1993年,对前500强企业且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对外汇风险管理比较重视的企业就占85%以上,它们并对风险采取了某些措施。在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之前,我国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这种优异的环境给绝大多数的企业一个错觉,使它们无法对风险管理提起重视,甚至有些企业的思想还是比较落后,没有加强创新,仍然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优势,并且还觉得很好,没有一点风险意识,长期这样,促使它们形成一些错误的想法,如外汇风险基本由国家来承担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高层以及财务人员对外汇风险并不重视,比较缺乏专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人员,从而对未来汇率的走势无法准确的判断,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些潜在的外汇风险的危害性,因此,也忽视了对外汇风险。长此以往,导致我国企业对于目前外汇市场哪种金融衍生工具能规避外汇风险以及这些工具的如何应用都不清楚,因此,外汇风险肯定会影响这些企业未来的国际贸易。其次,完善的外汇风险综合管理体系比较缺乏。我国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较晚,专门的机构负责外汇风险管理没有设立。实际上,我国企业涉及外汇的业务基本上都是由财务人员来进行,财务人员虽然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但是他们没有专业的外汇知识和相关的外汇理财技巧,很难应对日益剧烈变化的汇率波动。没有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缺乏有效地制度保证。

1.2 外部因素

首先,体制性约束。目前,在我国,参与外汇市场的主体并不是很多,仅有的几家还都是国有银行,这样垄断了外汇市场。到目前为止,按照交易双方意愿来完成外汇交易,在我国还是比较困难的。其次,可供选择的避险工具有限。目前,外汇政策的管制以及金融服务仍然对我国金融体系有一定的制约。目前在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互换、外汇期权、外汇期货等。我国仅有的几家国有银行实施外汇交易时也仅仅只是针对少数出口型企业或者是一些大型国企,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它们没有充足的避险工具,可选择的避险工具也是非常有限的。

2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2.1 经营策略

经营策略就是企业规避外汇风险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国际贸易业务特点通过对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的改变来进行的一种策略。经营策略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策略,它本身包括两种策略,即营销策略和生产策略。

2.1.1 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主要是利用营销手段来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营销策略也包括很多:第一,贸易市场选择策略。根据国际贸易对象所在市场的状况,企业对该市场经济下进行国际贸易时的外汇风险现状和可能存在的外汇风险进行分析,对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比较大的市场贸易数量进行控制,或加以战略性的有效控制,并注意把握交易时机,尽量选择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小的市场进行贸易。贸易对象所在国的政局是否稳定、贸易对象的财政状况、市场结构是否合理是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潜在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结算币种选择策略。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结算币种的选择类型是比较多样化的,可以选择本国货币或者贸易对象国货币或者第三国货币。收硬付软或者折中地采用软硬币搭配或者直接用本币是结算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另外,要合理选择结算币种,企业必须在合同谈判前,对外汇走势进行分析,加强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测。第三,结算时间调整策略。对于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而言,能够决定它的重要因素有很多,而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外汇风险暴露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规避企业外汇风险主要就是通过调整现金流的收入和支付时间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对汇率波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而这个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要想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只能通过对汇率波动的时间结构的改变来进行。第四,贸易合同保值策略。在贸易合同制定中,国际贸易双方将保值条款订立起来并将其加入合同中,这样能够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对汇率走势预测的准确度决定了贸易合同保值效果的好坏。第五,价格调整策略。价格调整策略需要对价格调整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以及价格调整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1.2 生产策略

生产策略就是对生产产品的地点、规格、结构、品种等改变来规避外汇风险。第一,转移生产地点策略。目前,实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采取该策略,提高对汇率变动抵抗能力,并且使汇率波动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减小了。第二,改变原料来源结构。改变原料来源结构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而且还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从而规避外汇风险。第三,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这种策略可以使企业国际贸易业务的生产成本减低,而且也提高了产品利润和市场竞争力,进而也使外汇风险得以规避。

2.2 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

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就是利用外汇市场和回避市场的交易来规避外汇风险。金融衍生品策略主要包括:

2.2.1 外汇期汇交易策略

第一,即期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营业日内交割来规避外汇风险。在各类外汇交易中,即期外汇交易量是基础,是外汇市场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形式,其交易量约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2/3,居各类外汇交易量之首。当汇率较为平稳时,企业如果采用应用金融衍生品策略就会减少很多损失,另外,这种策略也是非常适合那些业务量不是非常大的企业。第二,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策略是指外汇交易双方先签订交易合约,但并不立即进行货币的转移,而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汇率完成货币的转移,从而实现外汇风险的规避。在国际上,这种方式的策略是最常用的避免外汇风险的方法。这种策略将远期的外汇交易汇率锁定在当前,在进行交易时,其汇率都按照合约的汇率,不管汇率如何变动,从而对外汇风险进行规避。这种策略与即期外汇交易策略最大的区别在于交割日不同,即期外汇交易的交割必须是在成交后两个工作日内完成,而远期外汇交易的交割发生在将来。

2.2.2 外汇期货交易策略

外汇期货交易策略就是指在有组织的交易市场上以公开叫价的方式进行外汇期货合约买卖来规避外汇风险。对于企业国际贸易需要收付的外汇,企业可以与现汇市场交易数量相同且与交易位置相反的期货合约,从而对汇率风险进行了规避,也就是说防止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2.2.3 外汇期权交易策略

外汇期权交易是指买方有权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按约定的汇率向期权的卖方买进或卖出约定数额的外币,同时期权的买方有权不执行上述买卖合约,从而规避外汇风险。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在规避外汇风险上,外汇期权交易更加灵活和主动,根据国际贸易业务特点,企业将相应期权购买后,如果汇率变动对其有不利影响,则当合约到期时对期权合约进行指定,使企业能够很好地规避外汇风险,进而降低损失;反之,利益的获取不是通过执行期权合约而得到,而是利益的获取是通过汇率的有利变动来得到。这里也提出期权所付费用要远远高于远期交易。

2.3 组合策略

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规避策略都有其优势、劣势,每个策略都有其适应条件,根据企业国际贸易特点企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这些策略结合起来共同使用,也就是说对外汇风险的规避采用策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由此可见,组合策略是一种有效地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与国际贸易;外汇风险;预防措施

在当前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经济和商业交易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济发展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外汇风险主要日常国际业务交易中,企业在跨境贸易的间接交换中应予以重视,一旦汇率出现问题,将引起严重的汇率风险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尽可能减少汇率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汇率风险。

一、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现状

会计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国际贸易中最常见的风险形式。会计风险和操作风险容易发生在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指公司应收账款和汇率变动引起的债务价值,会影响公司的实际收入。操作风险主要是指资产负债表中外汇项目价值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也可以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运营风险是指公司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会受到汇率不断波动的影响,进而增加企业运行中的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公司的发展过程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出口贸易,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影响,但对公司而言,出口的国际贸易也意味着更多的利润,但是也将面临更多的货币风险。在汇率波动或其他影响的情况下,这将直接导致许多发展制约因素和巨大损失,这对于所有国有企业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一)货币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货币分析造成的最明显的经济损失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下的货币兑换过程中遭受的损失。当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已成为核心业务和关键地位时,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货币风险将更加严峻,特别是当国际进出口被公认为商业行业提供服务。该要素的实现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在此过程中,会由于汇率的变化而存在货币兑换损失的风险。尤其是在国际经济和商业交付过程中,由于汇率突然变化,将导致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汇率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严重差异。如果企业没有找到有效的处理方法,则会对公司的商业交易产生不利影响,在货币兑换过程中肯定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公司营业额受到影响汇率的变化会使公司的营运额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关键问题。就当前情况而言,中国在当前国际贸易工作中的总体发展相对较好,但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汇率波动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整个业务流程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企业运营状况的不稳定,使得企业在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能遭受严重的外部风险。公司的日常活动与营业额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但是汇率风险将直接导致业务量的减少,从而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行活动,这也是一种汇率风险。目前,大多数国有公司以资产和负债的形式显示其经营状况。如果在运营过程中经常发生与其他国家的国际经济和商业活动,则公司的会计资产除当地货币(人民币)外还将包括货币结算方法。在进行账目的对账和准备过程中,必须使用人民币当地货币来说明外汇结算方法,以了解公司的具体收入和职责。如果汇率在计算前后大幅度波动,则公司的账面利润也将减少,从而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这种影响将更加深远。外国子公司的大部分业务结算将以当地货币为主。同时,将使用当地货币与其他货币共同结算,多币种账户将进一步得到扩充。

(三)汇率效应引起的汇兑损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频繁的国际贸易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大量资金的投入,变化影响将造成巨大损失。在外汇市场上,一旦银行根据汇率变化进行相应地调整,将给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而影响进口商的成本和出口商的利润。尤其是最近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并最终提升了公司的风险管理要求。国际贸易活动中存在的货币风险类型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类型的货币风险,对公司的影响也不同。这就要求公司对各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以找到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案。当前,中国世界贸易中的主要货币风险类型如下。1.交易风险这种风险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重要风险之一,主要体现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受汇率变化的影响,公司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价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公司利润逐渐减少,这是风险的结果交易。2.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汇率变动中,公司资产负债表中与外币变动有关的项目的价值将发生变化,给自身带来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公司通常使用外币作为衡量其资产,负债和实际收益的标准。但是,当将由外币转换的金融项目转换为本国货币时,账面值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公司在国际贸易中予以关注。3.运营风险由于日常运营过程中汇率的变化,公司可能会面临自身的风险。当汇率变化时,公司的生产成本也将发生变化,产品的市场价格也会有所不同。汇率变动将对公司的经济效率产生影响,带来商业风险。以上三种货币风险是公司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面临的全部风险,并且三种风险中的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对于商业风险而言,它是高度动态和主观的,并且难以具体衡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可以使用工具计算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并以具体数字作为后盾;这三种风险的发生阶段也不相同。会计风险主要发生在商业运营的结果中,而交易风险通常发生在商业运营中。总之,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主要是在过去的特定时间段内产生的,而操作风险是公司将来在给定的时间段内可能面临的风险。从风险影响的角度来看,操作风险将对公司的实际收入产生实际影响,而会计风险将仅影响资产负债表并在账面反映公司的损失。交易风险的影响通常是通过评估业务交易,也可以从运营角度衡量损益结果。4.加强防范货币风险的必要性在经济和商业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日益融合,为中国公司提供了许多机会。因此,它已经发展得更好,但同时也将面临相应的挑战。由于汇率变动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这些公司面临的货币风险也将很严峻。在中国,一些公司没有意识到货币风险的预警和预防,也缺乏预防货币风险的工具,这影响了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效果。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防范外汇风险非常重要。

二、国际经济和商业环境中汇率风险的原因

(一)汇率波动外贸公司最重要的基准是汇率,汇率变动最实际的反映国际经济市场的变化。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汇率变动,流通中的不同货币将影响成本和收益。因此,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果汇率发生重大变化,将直接损害公司的收入。相反,如果汇率变动不大,则公司受益,将不会承担太大的风险。但是,事实是汇率随时都在变化,现在由于其他因素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公司的利润,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

(二)货币兑换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货币和会计系统。因此,为了进行公平合理的交易,应使用当地货币进行结算和核算。在此过程中,对于正常交易,公司必须进行货币兑换,货币兑换肯定会增加国际贸易风险导致各种程度的损失。

(三)多样化的结算方式当前,随着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特征,多样化的贸易方式导致了丰富的结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信贷销售交换结算方法应运而生。但是,这种交易方式存在明显缺陷,交易结算时间长,业务竞争激烈,汇率波动较大,特别是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而言,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业务经验,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准确预估汇率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及时避免汇率风险。

(四)市场机制不健全国际贸易市场是利益与风险并存的。企业在经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强大的市场机制来支持和指导国家和公司的对外贸易活动。但是,中国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外汇金融市场不强,难以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国际经济贸易中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货币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规避风险,首先,必须具有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识,这是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其次,我们可以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风险预防的认识不仅是公司经理人所必需的,而且还使各个级别的人都对风险预防有了这种认识,需要加强公司的内部文化。建立并增强公司的员工价值观念,以使每个员工都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第二,仅仅预防意识是不够的。实际执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公司建立适当的责任制度,以确保他们可以采取适当的策略来避免风险。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外汇风险管理机制在外汇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健全的外汇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公司的必修课。一方面,适当的公司发展管理机制是关键。公司在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吸收优秀外部公司的经验,为自身发展确定适当的外汇风险。另一方面,在采用管理机制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放松对风险预防过程中从预测到评估和预防的所有环节的加强。如果企业要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并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建立健全货币风险管理机制,从根本上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积极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现状,建立一套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第二,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造成货币风险的原因并制定具体解决方案,以尽量减少风险损失。

(三)外汇风险控制与管理随着国际贸易内容和范围的不断扩大,有效利用现有的风险管理工具,主要是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货币期货交易,期权交易,交易所交易等。但是,这些工具各有优缺点,因此,在规避货币风险过程中,公司必须根据交易的特点,工具的特点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管理工具。在汇兑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已成为有效措施之一。公司可以通过正确结算和调整货币条件以及资产和负债来将价值保护条款纳入合同,以增加逃避外币支付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公司在业务管理中面临的风险问题。此外,公司还应从提高员工的抗风险能力,建立风险培训机构以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四)加强内部货币风险的管理我们无法预测国际经济和商业流程中的外部风险,因此,加强公司内部货币风险的管理是当务之急。在不违反中国会计制度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公司可以根据交易情况,例如,在保证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充分改进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正确选择价格和结算货币,调整货币资产和负债,在外贸合同中加入套期保值条款,以避免因交易产生的外汇风险人民币升值和外币贷款规模的增加。

(五)培养优秀的货币风险管理人才货币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是当前中国企业货币风险管理发展不足的重要原因。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继续培养外汇风险管理人才,招聘和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培养货币风险管理人才可以从学校培训和公司的日常工作开始,这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锻炼财务人员的应对能力。通过预防货币风险,公司还可以调整其内部发展战略以提高预防水平。具体来说,首先,公司在进行国际业务和经济交易时可以采用改变结算时间的方法,当预期货币升值或贬值时,公司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提前或递延结算。具体降低货币风险,确保公司可以继续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其次,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公司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销售调整。通过采用随时调整价格的方法,公司可以在商品价格之间划分货币风险,从而可以减少货币风险的影响并有效地防止货币风险。

(六)选择合理的结算和融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如果管理不当,多样化的结算方式很容易带来货币风险。因此,为避免风险,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和交易的实际特点,采取合理的结算方式,避免因汇率大幅波动而结算时间长而带来的风险。此外,如何选择融资方式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短期资本问题可以通过信用证下的出口汇票解决,没收或保理业务可用于解决长期融资问题。

(七)谨慎选择结算时间以避免风险对于专注于国外进出口贸易的公司,在与贸易伙伴所在国家或地区签订的付款合同生效后,他们应该保持高度的金融风险意识,并密切注意本币和外币。两国之间的汇率变动应在合同允许的时间内进行,以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并计划提前和推迟汇款或组织货币兑换。例如,在出口方案中,如果结算货币汇率下降,则可以通过适当推迟交货日期或交货时间来避免损失。相反,如果结算货币汇率上升,可以及时停止亏损,并在上升期内提早交付,避免失去更多利益。

(八)改进结算方式并选择稳定的结算货币如今,公司可以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学中使用各种结算形式。对于刚刚涉足外贸的中小型国家公司而言,这非常容易。通过选择不合理的结算方式,例如,不同类型的结算货币,可以进一步扩大现有的货币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最合理的结算方式,正确选择可以有效降低国际经济贸易中货币风险的可能性。此外,除了签订合同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外,公司还可以密切注意支付外汇并进行风险计算和汇率波动的评估,以减轻货币风险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货币交易中,中小企业应尽量选择人民币作为本币。但是,如果在特殊领域无法识别本币的结算状态,则还需要选择汇率更稳定的货币结算,例如,欧元和美元,进而保障商业交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公司在“退出”过程中的国际经济和商业活动中的外汇风险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损益。尽管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有了卓越的表现,但是人民币的波动依旧不容忽视,企业在进行外汇交易时应做到规范、谨慎。随着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外汇风险对于我国企业的影响日益显著。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外汇风险控制,加强货币风险防范,进而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参考文献:

[1]毛薇兰.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9(33):40-41.

[2]夏兰.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118.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第3篇

一、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及外贸企业对非洲出口的选择

目前,传统的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随后出现的福费廷、保理、银行保函等新的国际结算方式成为传统国际结算方式的有效补充。为了顺利完成交易,国际贸易结算的当事人可以采用单一结算方式或者多种结算方式并用。下面从出口商的角度分析电汇、托收和信用证等主要结算方式的优点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

(一)电汇

电汇(Telegraphic Transfer, T/T) 是指汇出行应汇款人申请,拍发电传或电讯等给汇付行,指示其解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汇款方式。这是贸易中最常见的结算方式,也被认为是最简单、中间程序最少、最直接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电汇主要有预付款和赊账两种形式。预付款(Payment in Advance)对于出口商来说是相对安全的付款方式,尤其是100%T/T in advance(以电汇方式汇入全额的预付款),这意味着在生产前收妥全部货款,无须垫付资金。但是,由于在这种结算方式下买方要承担百分之百收不到货物的风险,因此除非出口商的产品十分紧俏,买方将会选择其他供货商。大部分的T/T都有一定比例的订金,比率根据实际情况、具体产品以及客户的信誉、规模、配合程度等来确定,一般在5%~50%不等。尾款的收取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买方在货物装船之前付款(before shipment),另一种方法是买方在收到提单复印件后付款(at sight of B/L copy)。这两种方式对于出口商均比较有利,可以一直控制着货物的所有权直到买方付款。可能遇到的结算风险是:前者,货物生产完成后买方突然要求终止合同造成商品库存,特别是对于那些专门为某客户生产的定制产品风险更大;后者,买方可能会与当地的货代勾结凭提单复印件提货,或者收到提单复印件延迟付款,等货物到目的港后不提货或以降价相威胁导致货物滞港、退运甚至被以无主货物进行拍卖处理。赊销(Open Account, O/A),即卖方先发货,买方收货后按约定的时间付款。O/A是最有利于买方的付款方式,对卖方风险极大。买方收到货后可能不付款、不按时付款或不付足款,造成卖方钱货两空。但是,为了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卖方通常也会愿意接受赊销的付款方式。

(二)托收

根据托收统一规则第522号(URC522)的定义,托收是指由收到托收指示的银行根据所收到的指示处理金融票据和商业票据以便取得付款/承兑,或凭付款/承兑交出商业单据,或凭其他条款和条件交单的一种结算方式。根据交单条件不同,托收可分为付款交单(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D/P)和承兑交单(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 D/A)。出口商的交单以买方的付款或承兑为条件,直到付款人付款之前,代表货物所有权的货运单据始终掌握在出口商手中,出口商仍然掌握着对货物的支配权,风险较小。理论上,D/A比D/P的风险更大,因为承兑交单时进口商无需付款即可得到物权,汇票到期时,如果进口商违约拒付,或者发生破产、倒闭等事件而无力偿付货物,出口商就会陷入既得不到货款又收不到货物的境地。不过,D/P也存在一些风险。代收行提示付款时,买方不愿意付款赎单,造成货物滞港、退回甚至以无主货物进行拍卖处理。有些国家将D/P远期当作D/A处理或者允许进口商凭信托收据(trust receipt)借单,其风险等同D/A的风险。

(三)信用证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的解释,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L/C)是指由开证行依照客户的要求和指示,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情况下,凭约定的单据向第三方(受益人)或指定方进行付款,或承兑或支付受益人开立的汇票,或授权另一银行进行议付的法律文件。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复杂的付款方式,也是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一种。信用证弥补了买卖双方在初次合作时互不信任的缺陷,买方担心付款后卖方不发货,卖方也担心买方交了货后找借口扣款或者直接不付款。信用证是银行信用,风险相对较小,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但对于出口商还存在几点缺陷:(1)不符点问题,即卖方按信用证项下所提交的单据表面存在不符合信用证条款以及单据与单据之间相互不一致的内容,任何不符点都可能遭到银行的拒付;(2)软条款问题,又称“陷阱条款”是指不可撤销信用证中规定有信用证附条件生效的条款,或者规定要求信用证受益人提交某些难以取得的单证,使受益人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导致受益人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隐含的条款;(3)开证行问题。在信用证交易中,开证行对受益人承担第一性的、独立的付款责任,即使进口商事后失去偿还能力,只要出口商提交的单据符合L/C条款规定,开证行就要承担付款责任。因此,开证行的资信不佳、破产或丧失偿付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口商的顺利收汇,这在非洲国家比较普遍。表1是以上几种主要结算方式的对比信息。

我国外贸企业对非洲出口贸易中使用的结算方式与其他市场基本类似,但对结算方式的选择呈现明显的审慎特点。图1是根据福步外贸论坛于2010年发起的一项关于外贸企业对非出口贸易结算方式选择的投票数据制作,截止2015年6月23日共计3528人参与这项调查。

如图1所示,在对非出口贸易中,外贸企业对各种结算方式的偏好大小排序如下:100%T/T in advance>50%(30%)T/T in advance&50%(70%) after B/L copy>30%T/T in advance & 70% L/C at sight> 100%L/C at sight> 50%(30%)T/T in advance & 50% (70%)D/P at sight> O/A 90days> 50%(30%)T/T in advance & 50% (70%)D/P 30 days>100%D/P at sight>100% D/P 30 days or 45 days or 60days。显然,“100%T/T in advance”是外贸企业对非出口中最常用的结算方式,占比近1/3,其次“50%(30%)T/T in advance ,50%(70%) after B/L copy or 50% (70%)或70%L/C at sight”(以电汇方式汇入50%或30%的预付款,余款见提单复印件或信用证付清)或“100%L/C at sight”(即期信用证付全款)也比较常见,分别占比25.74%、15.65%、11.28%,以上四种结算方式占比合计85%。剩余五种结算方式除“O/A 90days”(赊销90天)外均与D/P(付款交单)有关,选择这些结算方式的企业相对较少,尤其是“100%D/P 30days or 45 days or 60 days”占比最小。

二、影响外贸企业对非出口顺利结汇的主要因素

国际贸易结算涉及到信用问题,特别是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因此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有利于规避外贸企业对非出口贸易结算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和损失。不过,由于非洲许多地区的经济、政治、法律等制度不完善,不利于外贸企业的顺利结汇,主要影响因素归纳如下:

(一)外汇管制

由于外汇储备较少等原因,非洲许多国家对外汇管制依然比较严格。例如,目前埃塞俄比亚实行“外汇批发拍卖制度”。 凡一次性申买外汇高于50万美元者,需通过参加拍卖获得所需外汇;凡低于50万美元者,均无需参加外汇拍卖,可直接到各有关商业银行自由申买。该国还规定汇款不能超过5000美元,进口货物超过2000美元者,需要出示装运证明。对外汇管制较为严格的非洲国家还有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突尼斯、科特迪瓦、摩洛哥埃及等。在实践过程中,外贸企业在同这些国家进行贸易时,进口国相关部门要求买方只能采用信用证方式或者CAD进行对外支付货款。这些部门往往是当地的商业银行,银行采用信用证的方式来控制进口。如果银行同意某企业进口某批货物,银行就为其开立信用证;否则,银行就拒绝开立。

(二)汇率因素

当前,人民币与非洲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尚未实现直接兑换,双方的货物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仍然主要采用美元。不过,由于国际商品价格下跌和主要经济体发展速度放缓等各方面的原因,非洲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普遍呈现不同程度的贬值。例如南非和尼日利亚是我国在非洲的最大出口目的国家,两国货币在近年来均呈现较大幅度的贬值,2013年7月~2015年1月,南非兰特对美元贬值17.55%,尼日利亚奈拉对美元贬值20.73%。本国货币贬值导致进口的商品以美元表示的价格上涨,因此如果货币贬值发生在买卖合同签订之后,特别是采用D/A、D/P、O/A或见海运提单复印件付款等结算方式时,买方为了避免因汇率造成的损失倾向终止合同或者收到货后不付款等违约行为,导致出口商无法顺利收回应收账款。

(三)政局不稳

近年来,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政局整体相对稳定,但是北非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突尼斯、索马里、几内亚比绍、苏丹与南苏丹、几内亚湾地区、利比亚等的政局动荡仍不容乐观。这些因政府、战争及政治暴乱等引发的政局不稳会造成一国的经济秩序近乎瘫痪、消费者信心大跌,外贸企业与该国进行贸易活动时常常会遭遇收汇困难,主要表现为进口商弃货、推迟或拒绝付款等情况。例如,2011年2月利比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以来,不少出口商反映难以与外商取得联系,或者国内银行关门,进口商无法汇款,货款收付存在很大的问题。

(四)商业欺诈

根据美国商业风险咨询公司Kroll Advisory Solutions在2012年的一份有关美、欧、亚、非地区多个产业的商业欺诈报告,撒哈拉以南非洲被列为高商业欺诈风险地区之一。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受访的公司中,约77%有被欺诈、被盗或贿赂等经历。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我国外贸企业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商业欺诈现象影响顺利结汇。类似事件表现为:进口商先给出口商几笔小单,并正常付款,骗得出口商信任。其后突然给一笔大单,以资金短缺、交货期紧为由,要求货到付款,货到后就杳无音信。或者,客户以支票或远期汇票形式支付定金,然后要求出口方立即出运,由于票据需要托收,银行在托收不成功或发现票据系伪造的,往往已经迟了。这些现象在尼日利亚和多哥等西非地区较为突出。根据中信保提供的资料,2010年1月~5月分别来自浙江、福建、江苏和天津等地的10家企业共向位于多哥的三个买家出运了15票货物,价值共计280万美元,支付方式为O/A30天。应付款日期到期后,三个买家恶意拖欠货款,追讨困难。后调查发现,这三个买家股东均来自尼日利亚,分别在多哥注册了三家空壳公司,名下无实质资产。

(五)国家政策

非洲国家的一些特殊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贸企业的收汇。主要表现为:1.提交特殊单证。如果出口企业无法及时办理,势必影响目的港清关进程,从而导致造成经济损失。例如,尼日利亚为确保管制产品符合已获准施行的该国技术标准或其他国际标准,规定对出口到该国的管制产品实施装船前强制性合格评定程序(简称SONCAP)。SONCAP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产品认证(Product Certification),第二个阶段称为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强制性合格评定程序认证(SONCAP),上述两项认证均在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驻出口国办事处办理,缺少SONCAP证书将造成管制产品通关延迟或被拒绝进入尼日利亚国内市场。规定要强制进行装船前检验的非洲国家还包括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埃及、阿尔及利亚、布隆迪、几内亚和肯尼亚等国。2.无单放货。近期,根据安哥拉税务总署官方规定,由于持续的外汇紧缺,安哥拉政府允许运抵到安哥拉的进口货物无单放货,同时刚果等西非国家也在酝酿此事。该政策一旦实施,船公司在法律上无权控货,并且因目的国政策引发的无单放货行为,船公司可以免责。这意味着以上凭运输单据等向进口商收取货款的结算方式均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三、外贸企业对非出口结算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鉴于在对非出口结算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外贸企业需要在经商过程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本文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如下:

(一)提前了解贸易国的相关规定规避政策风险

我国驻非洲各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上一般都有对该国经济或外贸政策的介绍,中国商务部和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等网站也有对非洲国家政治局势和特殊政策发出预警,出口企业在同非洲国家进行交易之前可以从这类网站上查询相关的信息。对于一些金额较大的贸易,最好先通过中国驻各国大使馆、中国在非洲的银行代表处或分支结构了解进口商有关情况。

(二)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规避买方信用风险

在与非洲国家的外商商谈结算方式时,需要提高警惕:1.尽量争取一定比例的预付款,百分之百预付款最好;2.采用T/T after B/L copy(买方在收到提单复印件汇款)时,给买方传真提单复印件时抹去箱号及铅封号,防止凭提单复印件提货;3.采用托收方式时争取以CIF(或CIP)的价格条件成交,通过本国的货代公司控制货物的所有权,预防进口商无单提货;4.采用信用证方式时选择资信较好的开证行或者经过第三国且资信佳的国际银行保兑,预防软条款,做到单单一致和单证一致;5.慎用D/P after sight, D/A,O/A,CAD等高风险的结算方式。

(三)争取使用人民币结算以规避汇率风险

在对非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出口企业可以降低汇率变动风险和二次货币兑换成本。当前,中国与部分非洲国家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已出具规模。早在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起步阶段,中非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已达57亿美元,约占当年中非贸易额的3%。根据渣打银行的报告预计,到2015年采用人民币结算的中非贸易量将达385亿美元,占中非贸易总额的10%。截至目前,中非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的非洲国家已达18个,今后人民币有望取代美元成为中非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

(四)充分利用中国信保等专业机构弥补收汇损失

中国信保是一家由国家出资设立,专业保障出口商收汇风险的公司。该公司承保我国企业短中长期出口过程中遇到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最高赔偿比例达到90%,并且各地政府基本上都会对出口信用保险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另外,由银行、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等提供保函、保理以及福费廷等新业务也可以挽回或降低出口企业收回应收账款过程中遭受的损失。对于遇到的商业欺诈问题,外贸企业要及时报警,并寻找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贸促会、律师事务所等寻求帮助,采取相应的法律途径(包括商会调解、仲裁和诉讼),及时有效地挽回损失。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欧债危机 中国 贸易 货币

最近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本质上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子危机,也是发达国家过高债务问题的延续。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主要矛盾逐渐从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转移到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也就是发达国家的财政问题。本世纪初以来,一边是新兴市场国家生产出来大量低廉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一边是发达经济体较低水平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加上美元享有货币的超发权而源源不断地滥用权力,没有约束的金融市场在过去的时间里给予发达经济体太多的融资便利。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发达国家债务问题将困扰着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

欧美债务风险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放任发展或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可能会使金融危机卷土重来,并使世界长期处于经济危机的阴霾之中。如果发达国家重新检讨其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与发展中国家达成包容性增长共识,共同寻求经济振兴的新增长点,世界经济重新恢复生机亦非难事。欧美债务风险下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使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任务更为艰巨,需加快调整外贸发展战略,使中国外贸的发展既顺应外部形势变化,又符合中国外贸发展的自身规律。

一、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欧美债务风险必将导致外需市场减弱,使依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建立的“外需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难以适应欧美债务风险下的新国际贸易环境。调整外贸战略首先需要调整指导外贸发展的理论基础。根据国际经济环境、我国的产业竞争力、贸易水平以及多种经济因素的变化,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我们应尽快建立既符合国际贸易发展规律又顺应我国国情的贸易理论体系。明确竞争优势理论的主导地位,适当兼顾比较优势理论,制定新形势下的外贸发展战略新的外贸战略要注重“四个提高”和“四个转变“,即提高对外贸易的管理能力,实现由政府管理调控为主向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为主转变;提高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能力,实现由追求高速增长向适度、均衡增长转变;提高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粗放式数量扩张向集约式效益提升转变;提高对外贸易的国际影响力,实现由被动型参与向主导型参与转变。

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全面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

欧美债务风险暴露了发达经济体所存在的制度隐患和经济发展的高风险性,即使目前风险没有爆发,但终究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中国是贸易大国,外贸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需全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使危机爆发时中国外贸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尽可能降低。提高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方式一方面是要全面建立中国外贸预警体系和重点国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风险预警,引导企业增强业务风险防范意识,主动防范,防止经营损失;另一方面就是要将巩固传统优势与培育新优势结合起来,提升我国外贸的综合竞争力。要大力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赋予加工贸易以新的内涵,尽快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加工贸易的发展中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利用外资、对钋投资、对外经济合作与外贸的互动和促进作用,全面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扩大自欧美国家进口,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净出口增加,意味着有效需求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对GDP增长形成负拉动。依据这一理论形成的外贸发展战略会忽视进口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发挥进口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通过积极扩大进口,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欧美等国的工业化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已形成了完备的工业化体系,中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提高创新能力是工业化升级的关键。欧美国家一直是我国设备技术引进的重要来源地,欧美债务危机导致欧元及美元贬值,一些企业的资产、品牌、专利等价格也出现下跌。我国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扩大自欧美的进口,尤其是要进口我国所短缺的关键技术设备、高新技术产品、新能源及环保设备和技术等,通过对高端设备技术的吸收和使用,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我国新的竞争优势。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增强,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这使得我国企业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实现成长和发展,但与此同时,各种潜在的国际贸易风险也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若无法有效控制国际贸易风险对自身的影响,不但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对国内、国际行业市场造成一定的扰动。因此,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应积极研究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并采用真正科学有效的风险规避与控制策略。

一、国际贸易风险概述

1.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国际贸易风险使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所面临多种风险,而在企业的国际贸易经营中这些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

国际贸易风险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背景分别如下:(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源于各国贸易磨擦的加剧、反倾销案件的增多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其产生与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贸易关系和政治局势息息相关,经济全球化势必会引起世界贸易自由化,在这样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合作密切,因此而造成的排他性贸易保护措施屡见不鲜;(2)操作风险。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条款是通过贸易术语进行表达的,对贸易术语的准确解读,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所在,但如果双方在语言和贸易习惯上的差别难以消除,便会因此而带来相应的操作风险。该项风险的产生多与对客户所在国的语言、文化、政策背景了解不足以及对客户本身的调查不充分有关;(3)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因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而上下浮动,导致企业实际收入也随之波动的风险为汇率风险。汇率风险的产生与国际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各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有很大关系,是国际贸易中一种不可避免的风险。

2.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日趋复杂多变。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贸易风险进一步升高,一些国家因信贷政策发生变化,消费品市场发生萎缩,进口能力被削弱,部分国家更是因汇率变动显著而导致一些行业出现付款意愿降低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坏账率不断提升,其数量甚至大于发达国家的10倍乃至20倍,因国际贸易风险而蒙受损失乃至破产倒闭的企业不断增多。作为国际贸易风险的“重灾区”,我国应加强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研究与控制,外贸企业更应不断完善自身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现状

1.风险管理意识缺失

风险的识别、防范与控制是外贸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外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盲目开发海外市场、扩张经营规模、抬高成交量的同时,却往往很难对贸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即便认识到风险的存在,也通常抱着侥幸心理而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保证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基础,目前在我国的外贸企业中还普遍存在风险防范组织不健全、职能缺位的情况,且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也十分滞后。以往,我国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通常是依靠外销员的监控与管理,因此外销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决定了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如果外销员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那么外贸企业的经营就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3.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手段普遍较为落后。首先,信用管理手段有效性偏低,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了解不足,被客户利用假单据、假发票、假合同欺骗的情况屡屡发生;其次,部分企业对风险情报的收集手段较少,对客户的经营状况、注册与商业登记情况、业务范围和经营现状等调查的不够深入,加上对目标市场的经济、政治、人文、法律背景了解不全,这些都使企业很难及时有效地识别、规避相应风险。

三、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改进策略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改进,应从风险信息收集、风险控制与风险转移三个方面做起,对此应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 强化风险信息收集

树立风险意识是提升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效率的主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强化风险信息的收集,能够帮助企业正确识别风险的类型与发生的可能性,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商业情报网络。企业应通过协议的方式与同行业或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收集商业情报,利用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丰富情报收集触手,以及时获取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信息,采取科学有效的规避与预警措施。除此之外,企业还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尤其是产品类型,积极开展国外市场调查活动,了解目标市场中消费者的喜好、产品的供求现状,同时对相应国家的政策、经济、人文、法律环境进行充分调查,以上述信息作为企业对外贸易和贸易风险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2)拓宽风险调查渠道。外贸企业应积极拓宽风险信息调查渠道。对于这一点,有三种方法可供使用:一是可通过境内银行了解合作方的信用情况与其所在国家的汇率变化趋势;二是可委托专业的资信调查公司对合作方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三是可通过驻外领事馆的商务部门获取对方的相关信息。

2.完善管理机制 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如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外贸风险事件,外贸主体就会被风险损失侵害,所以作为外贸主体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开展防范,通过一些技术性措施将风险事件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尽可能地减缓事故造成的影响,消除因危机事件带来的社会经济压力。对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做法:

(1)努力完善企业监督机制。随着现代外贸企业对外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多种多样的经营产品不断推出,经营方式也逐渐变得更加繁琐。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对外经营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抵挡各种风险的侵入,通过建立健全业务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控制各个贸易项目流程、各个部门中的风险因素,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他们按着制度、责任目标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涉外经营活动中,如果发现违规的操作行为,必须立刻给与制止和纠正,并对当事人进行应有的管教,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只有提高监督的有效性,才能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

(2)完善风险监控机制。企业抵制风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不断加强风险监控机制。外贸企业风险监控的对象主要是涉外经营中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这些有的已经显现,有的暂时还不确定能否出现。而对此实施有效监控可以让国际贸易主体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制止风险事态的继续发展;有效监控风险损失还可以提升国际贸易主体风险处理的技术性,最大限度减轻危害和损失。

(3)完善风险快速反应机制。目前,国际贸易风险存在极大的游移性,风险变得难以捉摸,不可预料。对于一些突然发生的风险,如果外贸企业没有良好的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建立和完善外贸风险快速反应机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对意外风险形成强有力的抵制,这也是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图存自救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为了处理紧急风险事件,要成立外贸风险快速反应机制的组织领导机构、对机构中所有人员的责任、权限进行明确的分工;依据外贸风险的危机程度,按等级、层次进行一些对策的制定,包括当一些风险事件发生时,企业应及时做出的决策,结合可能出现的情况预备数套风险处置预案、行动规程和计划;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做出统筹安排,确保自己能够强力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作为外贸主体,还要加强后备措施建设的完备化,让自身在紧急情况下拥有丰富的后备资源和措施可以使用。

3.创新应对手段 及时转移风险

创新和丰富国际贸易风险应对手段,可及时转移风险,以减少自身损失,为此企业需要在风险的承担上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总的来说,灵活、合理地搭配应用风险转移手段,对于风险的规避和损失的降低是十分有效的,目前,可供企业选择的风险转移手段主要有:

(1)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贸易货运路途遥远且耗时较长,运输过程中风险隐患较多,为转移这类风险,可投保货物运输保险,由相应的保险公司来承担该部分风险。如此一来,若货运途中出现损失,企业可从保险公司处获得一定比例的赔偿,进而减轻自身经济损失。

(2)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由国家提供基金,经国家认可的保险机构向出口商提供的一项非赢利性、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可承担企业的一部分境外买房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以保证企业出口的商品能如期、安全运抵目的地,并及时收回货款。

(3)国际保理业务。保理业务给买方客户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付款条件,可使外贸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国外定单,促进产品出口。与此同时,保理机构以一定的信用额度作为保证,外贸企业无需担心国外客户因拒绝付款而造成的财务危机。通常,国际保理业务比较适合正处于国外市场开拓阶段的外贸企业。

(4)银行保函。银行保函即银行保证书。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企业可要求进口方向银行申请延期付款保函,以确保在进口方不能按规定时间交付货款时银行可代为付款。银行保函的形式较多,外贸企业应根据业务类型和特点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函,以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对于不能提供银行保函的情况,应采取备用信用证作为弥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际贸易中,风险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通过合理、有效的识别、控制与转移策略,是能够将国际贸易对企业的影响限定在可控范围内的。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应准确把握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并认识到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照自身业务内容和以往的国际贸易经验剖析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风险信息的收集、风险控制机制建设和风险的转移三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不断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风险规避与防控能力,维护企业经营秩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欣.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