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区域知识战略 跨组织知识转移 因果模糊性 契约关系

[分类号]G350

马歇尔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讨论了区域集聚的三点正面效应:信息和知识溢出、劳动力市场外部效应和亚当斯密专业分工。Henderson(2001)介绍了其理论和实证延伸,认为知识溢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影响愈发重要。在区域知识战略框架中研究知识溢出,特别是能显著加强区域架构知识的跨组织知识转移,分析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模式,可以为区域决策者提供分析和操作工具,影响知识流转,进而影响知识创造、获取的动机和能力,从整体上优化区域知识系统。

1、区域知识战略

Tallman等(2004)将集群视为能产生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超级“企业”,其中的组织在分享优势资源的同时,又具有差别化的个体资源;Henderson和Clark(1990)将(个体)成分知识和(整体)架构知识的区别从企业层面推广到区域层面。与成分知识相比,架构知识更为系统化、更具内生性、因果关系更为模糊、路径依赖性更强、可转移性更弱,是区域内各层次和各类主体间的游戏规则,形成于长期的互动与影响之中。区域架构知识与跨组织知识转移互为因果,对知识向区域外流动产生过滤作用。

知识溢出等外部效应是对区域知识进行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Cooke(1999)将知识溢出效应总结为企业间、员工问和社区内在共同知识基础上形成的快速的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惯例社区”概念就是为了彰显同一环境的社会氛围(Brown和Duguid,2001)。区域知识管理者的角色是将外部收益内部化,使创造外部收益的主体能够受益。内部化可能是静态的,也可能是动态和跨期的(Rauch 1993)。更明确地说,区域知识管理者针对市场失灵,适度运用政策、财税、平台等干预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内知识创建、获取和分享的良性系统,构建区域知识体系和知识品牌,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2、区域内的跨组织知识转移与区域知识战略

“经济地理学者认识到知识交换(通过技术溢出、非正式交流、人员流动等)对区域集群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Tallman等,2004)。区域集群存在的重要基础就是知识创造和使用能力的群体性加强,这种能力一旦步人良性循环,就会吸引新的进入者,从而进一步加强区域集群的知识基础,通过网络效应回馈区域内的原有主体(Maskell,2001)。在信息通讯技术发达的今天,地域性因素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面交流是因果模糊的核心知识转移的关键途径。

在区域战略运作中,知识战略的切人角度为知识经济、创新、创意产业、研发、专业服务业等,通过知识互动交流产生的区域知识体系,是建立和保持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区域管理者的思路是多元化的,如建立系统的区域创新体系,设立科学园区和孵化中心(Lambooy,2005)。其中,跨组织知识转移是核心变量,比如根据Lehrer(2005)的观察,科学驱动型的高科技行业中(如生物技术),主要的知识转移方向是从学院到企业,而市场开拓型的高科技行业中(如计算技术),知识转移主要发生在企业之间。忽视组织间知识转移的特性,区域集群政策会造成资源配置次优,甚至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

3、区域内跨组织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因果模糊性和契约关系

影响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因素是认知能力和行为动机的衍生变量,粘性(stickiness)概念在文献中有时反映的是两者,有时只反映前者,本文中粘性概念排除动机因素。在知识管理和厂商理论的相关文献中,可以找到两个概念对应认知和动机,即因果模糊性和契约关系。本文中采用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原因是考虑了区域因素,由于地理相近性,区域内跨组织知识转移主要受面对面交流、专业人员的高度流动性和专业化分工形成的组织间复杂契约关系等因素影响,面对面交流和人员流动主要是对因果模糊性知识转移产生和驱动作用,而区域内分工、竞争、联盟、外包等组织间契约关系使得知识转移结构复杂化。

3.1 跨组织知识转移中的知识因果模糊性

根据Joshi和Sarker(2003),粘性问题可从知而不言性、特异性和复杂性三个维度理解。知而不言性来自于Nonaka等对知识分类中某些不明确领域的描述,资产特异性取自于交易成本理论,复杂性则源于系统论。Reed和DeFillipi(1990)在分析企业竞争优势时,认为知而不言性、复杂性和特异性所产生的因果模糊型企业能力,能够有效阻止竞争者模仿。如果在知识转移与模仿间形成对应关系,知识转移中的粘性问题也就可以归结为因果模糊性。Simonin(1999)列举了知识因果模糊性与诸多变量问的包含和关联关系,比如知而不言性、特异性、复杂性、经验问题、合作方的保护性、文化距离、组织距离、知识惰性等,但其将知识的因果模糊性归结为知而不言性的看法忽略了群体性。根据Collins(1993)对组织知识的划分(见图1),复杂性和特异性可理解为群体问题,因果模糊性可以与嵌入化知识形成对应,后者所涉及的是组织的经验共识、企业文化、企业运作流程习惯等因素;这种架构性的、知而不言的知识难以实现转移(Henderson和Clark 1990),通常的知识转移形式,如人员流动、社会资本、咨询公司、观察分析(竞争情报)等都不能对这种知识形成有效的识别和获取。

3.2 跨组织知识转移中的契约关系

跨组织知识转移发生系统中的各参与方,在缺乏有效刺激和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会缺乏知识的创造、提供、接受、吸收、保护、整合、应用和延伸的动机。我们可以参考Inkpen和Tsang(2005)对组织间联系网络类型的分析,将区域内组织间知识转移发生的关系根据结构性递减排列,包括公司内网络、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研发联盟、上下游行业(供应商与采购商)、同工业园区、同行业协会、一般竞争关系、高度竞争关系。这些契约形式约束了区域内组织问知识转移发生的强度。

组织间实现知识转移对区域管理者具有重要价值。通过交易机制与组织形式的安排,可以实现交易成本的优化。购并、联盟、授权等正式的对价性知识转移形式并不普遍,组织间知识转移往往通过区域纽带或社会资本,以降低经济体系运转的交易成本(storper1995)。各种契约关系的更深层次,是交易成本的

考量和契约方式的选择问题。

3.3 双重视角下对跨组织知识转移的认识

在区域知识发展战略中,促进区域内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增强区域架构知识的竞争力,表现为降低交易成本。在本文的跨组织知识转移分析中,我们以组织间的整体契约关系和知识因果模糊性程度为框架,来分析知识转移过程中所形成的交易契约、转移模式和运行机制,在统一的框架中分类解释问题,为区域知识战略中实现知识转移优化的管理建立基础,如图2所示:

3.3.1 市场机制 在图2左下角区域,所转移的知识主要是脑化知识或因果模糊性不强的体化/记录化知识,组织问竞争多于合作,知识转移主要通过市场(含复杂市场结构),是基于公共知识的对价交换行为,比如:

・几乎无因果模糊性的部分大多已成为公共知识,存在于公开文献、报告、专业网站、政府部门可供查阅的文档、非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的公开信息、低付费的数据库等。

・其中尚未经过标准化处理的知识的潜在整理组织面临一个难题,即如果进行整理,该组织虽然可以使用这些知识,但由于数据公开,某些专业数据库、大型或专业网站、政府、行业协会、专业人士、个人爱好者会在未来某个时点进行整理;如果某个组织自行完成整理,实际是基于该组织的成本收益分析,而不是区域性的或更广范围的,当然组织决策者需要考虑自行整理与他方整理的时滞成本以及期间直接或问接售卖的司能。

・对于一些尚未公开的、因果模糊性略强的知识,在无合作情况下,组织间知识转移往往采取知识产权转让形式,如特许经营、专利使用、版权许可等。

・因果模糊性略强的知识在松散型合作组织之间的转移,重要形式是松散型的人员交流,如专题会议等形式,通过这种渠道转移知识中的部分因果模糊性。

应该说明的是即使是此类相对明确、较少地域性的知识,其跨组织知识转移的特性仍然受制于当地的知识产权环境、制度、文化以及社会资本网络,这些因素决定了知识转移的强度、对价支付等,进而决定了知识创新和传播的动力,影响着知识经济的规模。

3.3.2 合作机制 在图2的左上角区域,组织间转移的知识仍是脑化知识或因果模糊性不强的体化/记录化知识,但知识转移各方合作多于竞争。从成本角度考虑,在简单市场交换机制之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此类知识的跨组织转移:

・一是较为间接的,即多个组织将知识创造或整理外包给某个(些)专业公司,专业公司在数据库等知识资源的建设和服务上,结合这些组织的知识基础和特性,提供部分标准化的知识服务。专业公司通过获取某些组织的部分知识,自身得到发展,之后可以向其他付费组织提供知识服务,形成间接知识转移。这类专业组织也可能以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等形式存在。

・二是组织与合作伙伴和战略联盟间的知识共享。某些因果模糊性不强的知识成为组织网络内经常使用的知识,效率原则会促生组织间知识转移机制,使得这些通常不作为企业核心能力但能够影响企业成本的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快速流转,成为组织网络的共有知识,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公共知识。当然,知识资产创造和使用方面的合作,同样也会影响组织网络或组织联盟的形成和发展。

与市场机制相比,这类知识转移的根本动力是在合作前提之下的成本压缩。无论是关系紧密的研发联盟和企业联盟,还是行业协会或共用外部服务等松散结构,知识创造和转移需要考虑组织间业已存在的正式和非正式契约以及由此带来的经常性资产交换、信任关系、契合度等,因而与单纯市场机制相比,基于合作关系的知识转移将优化范围由单个组织向组织联盟和网络延伸,从区域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提升了区域架构知识的范围和稳定性。

3.3.3 联盟机制 这类知识转移可由图2右上角部分加以演示,所转移的主要是嵌入化知识,知识转移各方具有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Simonin(1999)对因果模糊的知识在战略联盟之间的转移进行了系统分析,较多强调知识特性,较少涉及动机问题。而事实上由于涉及组织核心能力,所以必然会存在动机问题。

・动机问题。跨组织转移的嵌入化知识往往代表组织核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这种核心能力的因果模糊性是组织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部分知识的转移意味着其显性化和可转移化,因此,即使在紧密合作的条件下,这部分知识的跨组织转移始终是受限的。组织始终面临将群体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困境,要转移就需要一定程度的显性化,这样就会部分失去核心能力;因果模糊性意味着模仿和转移的难度,这会进一步作用于动机;需要慎重考虑知识转出方与转入方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联盟关系和交易成本条件下需要选择不同的知识转移模式和尺度。

这里有四点需要指出:①信息化的标准化作用,一些软件如CRM/ERP的使用和微调,将部分嵌入化知识显性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跨组织嵌入化知识转移的可能,这在使用相同和相似技术支持的组织间尤为明显;②核心人物的流动可以在最佳惯例转移和高效模式重建方面发挥核心作用,良性的经理人市场会促进嵌入化知识流转,组织联盟网络内和区域内经理人市场的流动性促进效果更为明显;③适度散播自身核心知识也是某些组织确立行业领导力和组织网络领导力的重要方式;④组织间合作过程中的学习竞赛(Khanna等1998)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效应,而区域和联盟文化规范的形成是获得正面效应的关键因素。

・认知问题。因果模糊性知识导致了标准化和学习上的难度。在合作和联盟条件下,这主要体现在网络内最佳实践和高效模式复制的难度上,或者更明确地说,体现在嵌入化知识的显性化及其传播上。除了通过各层面人员交流和流动来知识转移之外,还可以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结合的数据库和流程软件来解决问题,这构成了群体隐性知识部分显性化和跨组织交流的备选方案。当然还可以通过录制和分析专家及资深员工的谈话、理顺企业文化等途径。

3.3.4 竞争机制 在图2的右下角,所转移的主要是嵌入化知识,组织间为竞争关系。与联盟机制中隐含的保护性思维不同,这里是非常明确地保护和获取知识的竞争关系,了解对手竞争优势的因果模糊性,保持、强化和动态化自身的竞争优势。主要涉及三个概念,即竞争情报、(非联盟)学习竞赛和动态能力。

・竞争情报系统作为学习型组织知识获取的代表性方式之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将对手的核心竞争力显性化并加以研究和学习。正是由于这种特征,即使竞争情报专家否认,在法律和伦理方面还是存在着灰色地带,这充分体现在竞争情报专业机构、协会(如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Foundation)等的各类研究和讨论之中。区域决策者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公共情报的搜集整理和服务平台建设上。

・竞争对手间的学习竞赛。组织为了拓展知识目录,建立比对手更具竞争力的嵌入化知识系统,就需要从处于同样市场环境之中的竞争对手处学习,学习

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因果模糊性知识的跨组织转移。基于学习竞赛的转移与联盟机制之下有所不同,更多地表现为间接形式,如通过咨询公司、掌握关键知识的人才流动等。

・另外一个重要议题是动态知识转移和动态组织学习,Teece等的动态能力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思想。在竞争环境下,被动的保护机制是不够的,高效组织对因果模糊性知识的转移往往持积极防御态度,有效过滤知识转移,并确保在合理的嵌入化知识转移条件下动态保持组织核心竞争力。组织通过嵌入化知识的不断扩展和更新,部分解决了有效转移因果模糊知识(如向系统开发方或实行跟随战略的组织)和可能失去某些战略性知识资源的两难问题。区域决策者的重要作用在于完善竞争环境,通过良性的知识创造和转移环境提升区域主体的动态发展能力和动机。

4、区域内跨组织知识转移的相关政策

Foss(1996)认为某一地理区域的竞争优势有两个前提,即区域特异性和不易模仿性。抛开某些传统的资源因素不淡,这两个前提直接涉及的就是区域群体隐性知识。群体性使得优势不易随着少数知识个体的流动而消失或转移,隐性使得知识因果模糊,难以模仿。区域和集群架构知识的发展、维护和更新是其竞争力的体现,这种架构知识的形成需要组织间长期、经常和多层次的知识转移和互动。区域管理者应以带来知识溢出效应和区域品牌的区域架构知识为重点,以组织问的良性知识转移为出发点。

根据Lambooy(2005)的观点,关于知识战略的政策主要包括三类:①放松管制,降低交易成本和简化规则,发挥市场的作用;②建立和完善创新系统,施加更多的管理,比如集群政策、区域创新系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等,强调沟通渠道及传播,在这方面,可以深入研究组织间知识转移在区域知识体系中的作用;③某些特殊行业和角度的刺激政策,如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信息化等。某一区域内优化知识系统的政策,在于促进组织间知识的良性转移,建立区域架构知识,形成区域主体共有的品牌,增加区域的竞争力。区域决策者相关的政策点可以通过这些基本目标,结合图2中的分类加以整理。

・针对市场机制类别,建立良性的知识转移市场规范与文化,促进因果模糊性不强的知识在区域内和区域外市场流转。即便区域外市场可能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佳的问题,本地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为培养区域组织主体的知识创新能力,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予以适当的纠正。特别是区域决策者应建立区域特性的公共知识网络,作为区域知识创新和转移的“基础设施”。

・针对合作机制类别,区域决策者需要完善区域内合作组织、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区域市场、公共服务机构等,为介于区域和组织层面之间的合作网络(如园区)提供知识共建和共享的规范和服务保证,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完善小范围的公共知识子体系,并通过适度打通子体系之间的隔阂,进一步扩大公共知识体系优化的空间。

・针对联盟机制类别,区域决策者的主要角色是便利作为因果模糊性知识载体的各种要素自由流动,比如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联盟,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形成最佳惯例和高效模式的传播与复制。另外可以在集群建设、研发联盟形成等问题上提供区域层面的支持,但需要考虑组织运转和区域发展的规律。如Carrincazeaux等(2001)的研究表明基于新兴技术和复合技术的创新活动学习难度较大,尤其要求地理上的集聚。再如Baptista和Swarm(1998)认为技术的编码化程度越低,创新主体的地理集聚要求就越高。这些群体隐性知识的重要性缓冲了信息技术对空间集聚的冲击,为区域政策的干预提供了空间。

・针对竞争机制类别,保持区域市场的竞争性,促进高效模式的产生和传播,在基本的行业/区域情报和服务平台方面实行区域公共政策支持,通过网络关系、社会资本、知识产权等,加强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和互动,构建区域的架构知识。通过专业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知识间接转移的载体,解决双赢情况下的不作为问题;同时可以发挥主导组织的作用,利用组织文化传播和主导的需求,通过确认其行业领导力,实现最佳惯例和高效模型的传播。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流外包;企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016-01

目前从企业当下的物流发展来看,物流外包已经成为物流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尽管物流外包的委托方与被委托方(第三方物流企业或第四方物流企业)彼此都很清楚地认识到物流外包的重要性,但还是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导致企业物流外包的发展举步维艰且发生中断的情况。因此,对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进行分析,揭示物流外包的机理,研究其具体的管理方法和决策,这对于推动我国企业物流外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从物流外包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其管理类型,最后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管理策略。

1 企业物流外包管理现状

物流外包的服务对象有多种,有的产品具有高科技水平,有的产品季节消费性很强。销售物流具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变异性比生产和采购物流要大很多,因此,对于销售物流而言,对其进行标准化、可靠性的监控和评估审核还有很大的难度。根据相关企业的业务流程,配合行业的竞争情况,可以得出如下相应的物流外包现状:

(1)企业的物流环节比较繁杂,造成其末端配送的成本比较高,这就需要拥有强有力的物流网络,要求物流配送具有专业的系统且稳定、成熟,进而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和业务流程的变化随时调整物流的运作模式。

(2)现在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各样的广告和促销手段对商品的需求影响很大,物流的高峰配送能力受到很大的挑战。

(3)各种企业的销售渠道逐渐从以总经销商为中心转变为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销售分配渠道的中心也逐渐转向地、县级城市,这一情况要求物流企业合理布局自身的配货中心。

2 企业物流外包管理的主要类型

企业所实施的物流模式及其外包管理策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物流策略必须要与企业的经营战略保持一致。由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经营战略,因此它们选择的物流配送模式和物流外包模式也各有所异,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企业物流外包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完全外包。物流业务完全外包是最彻底的外包形式,相关的企业关闭自己的物流系统或者不建设自己的物流系统,完全将自己的物流外包业务承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2)部分外包。这种物流方式就是企业将物流业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以自己经营的业务,另一部分是非自己经营的业务,企业将非自营业务或者经营效益不怎么好的自营业务整体打包后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3)物流系统接管。这种物流外包方式就是企业将物流系统的相关业务全部转卖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或者是承包给它,用一种称呼就叫做物流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有权接管企业的物流系统且继续雇用原来企业的职员。

(4)物流管理外包。它指的是企业有物流设施的所有权和产权,仅将其管理职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由于每个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状况和不同的物流管理水平,它使得企业实施的物流外包形式也不可能相同,因此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慎重考虑。

3 企业物流外包管理决策策略研究

企业的物流外包策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是整个企业全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决策时,要让企业的物流外包策略服从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制定出一个好的物流外包策略,首先就要制定一个优秀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决策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物流外包的决策机构,然后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分析物流业务的重要性、企业内部的物流整合程度以及企业对物流系统的控制能力,从而对物流外包决策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相关分析。

(1)确定目标体系进行广泛的宣传并成立物流外包决策及执行机构。如前所述,物流外包决策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因此在进行物流决策前要组织一个由物流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以及生产经营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高层领导人士、企业专家形成的物流外包决策机构,根据物流外包决策方法指导企业的物流外包。物流外包决策机构在其企业内部要做好必要的宣传和沟通工作,更新观念,给广大的职员做好疏通工作,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物流外包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影响员工的切身利益,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很好的了解员工内心的想法,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因物流外包决策执行而引起的震荡。

(2)建立相应的企业的内外信息交流平台。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企业的网络信息化程度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显示出企业集成化管理的程度。网络信息技术能够使企业很好的进行内外沟通,保证信息的顺畅,使得整个管理组织变得高效精干,也让企业能及时地了解市场的变化,所以,良好的企业信息交流平台是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进行有效连接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想实施好物流一体化管理,物流各个节点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分享制度,实现充分有效的信息交流,改变企业固有的时间空间观念及其规则,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效益。

(3)企业进行必要的流程优化和组织变革。实施物流一体化管理,对企业现有的组织和结构进行整合,建立起新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架构。这个过程中,有的组织和机构要重新进行组合,有的要增加新的功能,有的要改变其原有的工作模式等,这一切的改变都要以企业的新需要为前提,使得企业新的流程能够在一个有力的组织构架上正常的运转。建立一个面向扁平化网络型的组织结构,并以消费者价值创造为导向,对全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使得整体达到最优。物流运作系统一体化的建立,使企业对外与各合作企业物流运作系统密切进行,实现工序的协调发展,为物流业外包打好坚实的基础。

4 结 论

物流外包有降低成本、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外包决策时要认真分析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制定出完善的发展战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娟.物流外包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2]刘伟华.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合作的协调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券商;转型;crm;策略模式

一、引言

中国券商在经历十二年的原始积累和发展后,当前由于面临佣金下调、行业垄断打破、外资进入、网上交易替代等多重挑战,正处在一个战略、组织、服务、技术以及盈利模式的急剧转型时期。这其中券商选择的一个主要转型方向是在公司内推行“客户导向”,从简单的佣金价格竞争转向客户服务竞争,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力量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成为券商变革的焦点。于是,客户关系管理(crm)理念和软件系统实施与否成为券商变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

所谓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泛指目前在证券市场上国内外软件公司所开发的各种旨在提高客户管理效率,增加客户盈利率和满意度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客户呼叫中心(如海通证券实施的新雅达软件),网络交易系统(如海通实施的国能科诺系统),经纪人管理系统(如华夏证券的经纪人在线系统),数据仓库系统(如天同证券实施的数据大集中),分析型crm系统(如国泰君安北京知春路营业部应用创智的crm系统)。

但是,目前券商对于crm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策略的讨论上,并没有能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定位的券商进行分类的策略指导,这对于体质各异分化严重的中国券商来说缺少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一方面从我国券商众多的变革案例中归纳出其主要转型方向,另一方面参照国外券商在信息时代变革的成功经验,从而提炼总结出具体券商选择和应用crm的策略矩阵,见表1.

对于crm概念的理解和阐释,在1999年前后引入之时由于众多券商和it界人士偏执于软件公司宣扬的技术观点,在先期的尝试中遭到不少挫折。经过近三年地冷静反思和不断深入学习,学者们从技术模块组成、行业应用、营销理论、管理变革等多个角度开展了对crm的全方位研究。虽然目前对于客户关系管理内涵的认识,尚无明确统一的表述,但是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从战略、营销和技术三个层面建立对crm的整体理解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这是因为从crm理论起源看,它有两个不相关的来源:一是北美面向消费者市场的数据库营销理论,强调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和相关软件系统来推动顾客忠诚;二是北欧imp集团工业市场的关系营销理论,强调与顾客(伙伴)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合作的长久关系。前者反映了crm的技术面貌,后者则反映了催生crm思想的营销理论。同时从crm诞生的管理变革背景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正处在全球经济模式从植根于制造业管理逻辑上的旧经济向建立在数字、网络和资讯上的新经济转型的发端中,企业管理相应的也在整体战略上推进从产品战略到客户战略、从规模效率生产转到向顾客价值组合管理的变革。gartner group在1996年继scm概念后提出crm概念及其框架,并受到众多软件和咨询公司的追捧,正是反映了当时企业经营战略变革的趋势。因此,本文对于crm的理解将遵从这种认识,每一种crm策略模式的阐述都将从战略、营销和技术三个层面展开。

二、我国券商crm应用的策略矩阵

对于我国券商,从竞争现状看,由于政策开放,市场转型,原有竞争格局被打破,一些综合性券商正利用此时机对一些地方小券商进行兼并联合,壮大规模走集团化多元化发展道路,整个证券行业正处在分化和重组的转折之中。因此,券商规模大小将直接决定其未来在证券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同时也将决定其crm策略的设计和转型的难易程度;从竞争未来看,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所产生的变革力量,网上交易的发展正在削弱传统经纪业务交易模式的优势,甚至可以从根本上替代传统的交易方式,这一点从国外(特别是美国和韩国)券商e化转型历史中已经被印证。而网上交易市场的竞争前提是能够完成客户数据的大集中和建设一个优秀的网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由此可见,对于处在这个市场转型时期的券商,“规模大小”以及“网络交易程度的高低”这两个因素将决定其对自身竞争地位的战略设定以及相应的crm应用策略。以上述两个因素为维度可以构建出一个我国券商crm应用策略的矩阵,概括为专业型、先锋型、多元型和领导型四种策略模式。

1.专业型crm策略

中国的券商目前已有12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经纪类券商。它们一般只有几个到十几个营业部,在网络交易和it应用上也没有先进性和技术积累,在通道技术阶段运用“跟随”策略,别人上什么系统我也上什么系统,虽然谈不上优势但也决不至于落后。

由于先天在资本规模、品牌、客户、业务、人才等劣势,处于这一类型的中小券商在市场转型时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必须发挥自己小而灵活的优势,在市场缝隙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由于crm系统的实施有其本身的探索性和高风险,对券商的资源和it队伍的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得到其他部门团队的配合,因此,这一模式中的券商不应盲目的追求由crm系统所可能带来的客户服务优势,事实上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券商凭借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创新来达到差异化竞争的目的。

战略层面:

准确定位,细分市场,以某一个特定的客户群体为主要目标,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在众多的专业化道路中选择某个方向做深做透,或者以一种创新的营业模式作为自己的经营特色,在此目标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和品牌优势。

营销层面:

目前国内具体的专业化道路选择概括起来有以下七种:

(1)经营特色,在营业部经营模式上创新,把营业部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定位于经纪类券商的富友证券从去年开始对营业部的传统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取消散户大厅把它分割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房间“出租”给各开发客户的销售小组使用,并以实际占用资源的多少来分担营业部场地、水电支出等费用;产生利润后,则由营业部与销售组织进行分帐。把证券经营转化为房产经营,在券商界独树一帜。

(2)产品特色,比如对股票研究专注于某几个行业和某些企业,深入到该行业企业的现场经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给股民提供竞争对手不可能提供的独家消息,保证信息服务的翔实可靠和高水平。

(3)服务特色,经纪人队伍有着一套熟练的标准化的亲情服务模式,从客户建立到以后关系的维持,形成自己的品牌。如西南证券将原来相互独立的客户开发、交易、咨询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出以“三人小组”为单位的客户关系模式,针对不同客户的要求,完成从客户开发到制定个性化投资计划等一体化的服务。

(4)地域特色,扎根于当地市场,挖掘市郊客户潜力,利用自己当地化的优势在当地市场做深做透。如华泰证券利用网络交易优势大力开拓城市周边地区的证券投资活动,大大提高了网络交易量和客户数,而市郊市场以前从未引起券商注意过。

(5)价格特色,价格优势永远具有市场,关键是券商确实能够通过各种改革把自己的成本降下来(这其中主要是营业部的成本),来吸引一批价格敏感型的顾客。主要的途径有三种:集中化,把营业部的后台运作系统(财务、电脑、行政)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区域性的集中,营业部仅仅成为一个销售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从而省下大笔的席位费和运行维护费;外移,把券商的一些职能部门如研发中心、电脑中心、培训中心以及后勤中心等分散到其它办公区域,不一定集中于大城市及高(租金、劳动力)成本地区;外包,券商可以从外包后勤业务开始,然后再外包人事管理业务,直到外包信息系统处理的业务。

(6)交叉销售,利用集团母公司多元化经营优势探索共用销售渠道。平安证券在2001年10月开始在北京地区实行“交叉销售”试点,让平安证券和平安保险的经纪人相互介绍客户和业务,尤其是倚重保险经纪人为证券公司介绍业务。初次尝试便给平安带来了500名开户的投资者和2000万元的资产。平安证券计划在既有保险网点又有证券营业网点的城市内逐步向全国铺开。

(7)捆绑销售:在同一个业务平台上开展多种业务。具有期货公司股东背景的恒远证券经纪公司上海营业部创出了证券、期货、银行营业网点捆绑式销售的新模式。证券、银行、期货公司三者联合在同一幢楼内营业,业务流程和资金则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不存在业务关系,而在咨询服务上则相互交叉。据悉,目前恒远证券营业部的经纪人除了掌握证券知识外,还必需具备期货、外汇的交易技能。其目的就是在目前分业管理的体制下,实现金融产品的捆绑销售,吸引不同金融市场的客户。

技术层面:

从以上各中小券商所选择的专业化道路上来看,他们在技术应用上并没有自己的优势,也没有盲目的赶潮流去实施昂贵的crm系统。定位于专业型的中小券商为了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建设一个规模适当、技术适宜的客户呼叫中心系统应该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但没有必要实施数据仓库来进行顾客数据大集中,也许用简单的数据库对顾客资料进行特色化的分类和分析最为实效。至于网络交易系统方面,公司网站应该至少成为一个企业的广告牌和资讯站,能够让客户在券商网站上快速的了解到必要的市场信息和公司信息,得到必要的专家帮助,建成股民乐意往返的虚拟社区。

2.先锋型crm策略

处于这种类型的券商有两类:一是一些起步晚,规模小的证券公司,他们历史包袱的惯性小,对市场变化反映快,对it和网络高度敏感,能够迅速推进自身的转型,如青海证券、华泰证券、闽发证券、广发证券等,二是一些证券的资讯网站,如飞虎网、赢时通、和讯等,他们拥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庞大的客户资源,而且具有先天it优势。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证券市场的转型混战时期试图利用自身优势在网络交易这一全新市场上实现自己的宏图,他们更是看到美国嘉信理财、韩国等榜样的力量,决心在网络交易上一马当先,成为网络交易市场的先锋和领导者角色。

战略层面:

企业目标是成为it系统领先,网络交易的先锋。券商把网络交易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作为其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持续保持对it的投入研究,形成自己的技术积累和竞争优势。

营销层面:

(1)利用网络交易低成本的优势,实行低价定价策略,大力扩增股民数量,达到以量取胜目的。

(2)利用各种促销活动培育网络交易潜在市场。华泰证券和青海证券在开展网上交易初期都推出了一系列促销活动来壮大网上投资客户,如与合作伙伴推出免费送电脑、送上网卡,与电信合作降低股民上网费用,推出网上的模拟操盘培训客户技能,加强网站与股民的互动式服务等。

(3)大力收缩营业部布局,改变营业部功能组织,使之成为一个简单的服务中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没有营业部的纯网络交易商。飞虎网公司纯粹是一个技术服务公司,没有自己的营业部,但其通过与西南证券、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建立了创造性的“银行+网站+券商”的网上证券交易模式,得到行业的认可。

(4)和银行结成战略同盟,充分利用“银证通”来保证资金渠道,同时借助银行布点优势弥补自身实体组织的不足,从而建立自己的服务网络。被行业视为“新星”的泰阳证券凭借网络交易扩展市场份额,创立了“网上委托+银证通+地区业务代表”的经纪业务虚拟经营模式,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将有形营业部扩张与无形委托手段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公司营业网点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5)对顾客信息资料进行深度挖掘,根据其投资习惯、持股状况等提供一对一理财服务。青海证券客户目前所能享受的个人化定制服务包括个人持仓的10支股票及比较关心的其它10支股票的信息及评论,还有客户想看到的权威机构的通用股评以及实时的专家咨询指导。当然这些只是个性化服务的初级阶段。

(6)利用信息技术力量加强客户的网上体验,提高网上客户的沟通和服务水平。青海证券的技术人员在实施客户呼叫中心后,紧接着又在开发一套新的开放式的客户数据系统,将客户数据和自身提供的各种服务衔接起来,来保持网上交易系统的优势。

技术层面:

此类券商以技术取胜,以服务奠定优势,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规划和持续的技术战略投入,对先进的技术保持充分的敏感性和领导性。首先是后台顾客数据的集中势在必行,这是建立全国统一网上交易系统的前提,否则不可能对跨区域、跨时间的股民实行及时周到的服务。其次,必须能对股民数据资料进行各种数据模型的统计分析,从而挖掘出平时经验层面无法看到的变量之间关系,建立客户知识管理系统;再次,前台必须有与客户友好的交互系统(协作型crm),加强网络上的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客户的满意度;最后,券商必须推进整体的网络化生存,也就是说不仅是利用网络来进行经纪业务的交易,而是企业的运作系统包括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交流、业务的运转流程、与客户的交往咨询等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组成的一个神经系统进行快速的联系。

3.多元型crm策略

此类券商一方面由于机构庞大,强烈的机制惯性还沉迷于过去通道技术所取得的竞争优势中,或者对于技术的变化缺乏足够的洞察力和应变准备;另一方面此类券商对于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心并不是放在利润日趋微薄的经纪业务上,而是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在开拓除经纪业务以外的其它业务,如资产托管、承销、私募发行、衍生产品、租赁、证券抵押融资等。但从美国著名经纪券商美林、零售经纪商培基、摩根斯坦利添惠等在遭到嘉信理财、e*trade等网络交易商的攻击后被迫发展网上交易表明,这类券商同样也必须吸收网络交易的优势,关键是如何与传统的人工服务优势相互结合。

战略层面:

公司层面设定战略业务单元组合,并在其中确立经纪业务的战略地位和利润目标,然后给以合适的资源配备和技术投入。同时设计好经纪业务传统服务模式和网络交易模式之间的平衡,并应积极运用网络力量来降低交易成本。

营销层面:

在经纪业务中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强大的研发力量和优秀的经纪人队伍向中高端客户倾斜,增加服务附加值;对于中小客户则努力推荐他们向网络交易发展,节省交易成本。如大鹏证券瞄着美林证券的样板,强化人员服务优势,推出了fc(投资理财顾问)制,在2000年底总公司首先将原来的经纪管理总部改组成金融销售公司。其后,公司下属所有证券营业部除后台营运支持人员外,其余员工分成若干个“投资顾问小组”组成营业部的前台。每个小组包括高级投资顾问、投资顾问和助理投资顾问等若干名员工。营业部的存量客户按资金大小全部被分摊到各个投资顾问小组,投资顾问负责向自己小组的客户提供包括销售金融产品、行情咨询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并承担新客户的开发工作。

技术层面:

此类券商实施crm系统时需要考虑到与原有信息系统、制度文化的兼容性,兼顾公司其它业务系统的协调发展,宜采用“循序渐进”方式从营业部层面逐渐向公司层面扩展,如国泰君安在北京知春路营业部成功尝试crm系统后,公司的大企业合作部又和创智公司在2002年4月签约开始实施crm项目。发展网络交易仍然是其必然的选择,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营业成本,走规模化、成本化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网络化信息化生存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与其晚变革,不如早变革,向领导型发展模式转变。

4.领导型crm策略

这类公司资本雄厚、产权合理,以产业领导作为自己的战略使命,如中国的海通证券,还有新近崛起的招商证券(原为国通证券),它们不仅在传统业务上处于行业的前列,目前正通过兼并联合、扩股增资来进一步扩大自身规模,而且对信息技术有着强烈的敏感度,一直以来追踪技术的发展并敢于进行先进技术的尝试和实践。处在这一阵列的券商正在利用行业混战时机争夺市场的领导地位,而crm策略实施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这场角逐的胜者。

战略层面:

战略定位是证券行业市场领导者,公司在计划好具体的商业战略和技术战略后,以crm系统的规划和实施为起点,目标是把庞大的组织改革成一个顾客驱动组织,服务顾客的核心流程按照顾客优先的理念重新设计,并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营销层面:

(1)综合利用分析型crm和渠道型crm的系统优势,建设领先的网上交易系统。海通证券的网上交易系统采用了宏道的“个性化网上证券服务系统”、oracle数据库和sun的服务器,无论在投资、理念、架构上都处于行业前列。

(2)利用规模优势,推进成本战略。包括缩减营业部的规模,调整营业部的职能形式,推进企业的扁平化管理,如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将撤掉地区分公司这一层,直接形成“总公司——营业部”的组织结构。

(3)利用全国性规模化优势,推进券商的品牌建设,通过媒体组合来树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形成自身的强势品牌形象。

(4)细分客户,推行精益化的目标客户管理模式。利用数据仓库的分析能够掌握市场结构、顾客结构、顾客价值、顾客动态等。招商证券在近3000份市场调查基础上测算公司各营业部的场内、场外不同客户的服务成本和盈亏平衡点,推出了六大类星级配套服务,包括从所有客户都可以享受的标准服务,到针对极少数核心客户的卓越投资计划。

(5)实施客户忠诚计划。这种面向高端客户的营销方案除了在技术上能够成功锁定目标客户,更需要公司在业务、研发、组织等多方面的配合协作。招商证券在2002年5月份推出面向核心客户的“卓越投资”计划,包括“阳光通道”、“个性空间”、“卓越投资沙龙”、“一揽子金融”、“第二秘书”等。招商证券为此在内部充分整合经纪、研发、投行、资产管理等核心业务方面的优势资源,重新设计相应的服务流程。

技术层面:

公司的技术战略要具有和业务战略相同的前瞻性和领导性定位。对于crm要有一个明晰长远的系统规划,包括数据大集中、数据仓库、知识管理、网络交易等,确定其战略定位和变革计划;公司以实施crm系统为契机,建立全公司统一的顾客服务网络平台,所有的业务品种都将可以租用此平台。作为领导型公司,在实施it项目时应保持“自我研发”和“外包”之间的平衡,保证对it核心能力的控制权以确立技术上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crm作为继erp、scm后又一个重要的it管理概念,反映了世界管理变革的方向,而以顾客服务为核心使命的金融服务业无疑在crm的应用上走在了行业前列。我国券商虽然在crm的初次尝试中遇到挫折,但是可以肯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力量来改善顾客服务、建立顾客忠诚仍是券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券商在产权结构、业务类型、管理制度、资本规模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它门对自身的发展模式和竞争地位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这场集体转型变革中对于客户关系管理(crm)应用也提出了不同策略模式的思考。本文所提出的crm策略矩阵为券商设计自身的客户管理和网络交易策略提供了基本判断的策略工具,但是不管是采用何种模式,券商在决策程序上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商业战略,这决定了信息战略的基本定位和投资基础,接下来才是信息技术的具体架构和建筑于此之上的具体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 dowling grahame. customer relaionship management:in b2c markets, often less is mor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j], vol44, 2002. no. 3

[2] staffware ecrm. critical steps to successful customer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http: //www. crm -forum. com

[3] day g. s…… 市场驱动型组织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 ryals lynette, knox simon. cross -functional issues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hrough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j] . european managementjournal. vol. 19, october 2001.

[5]杨永恒等。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驱动因素及成长维度[j].南开管理评论,2002(2)。

[6]菲利普。科特勒。科特勒营销新论[m].中信出版社,2002.

[7]刘洋林健。网络经济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2)。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SWOT分析;党建信息化;SWOT分析矩阵;策略选择

新时期党建主要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执政能力、先进性和党内民主建设八个主要方面。这八个方面之间的复杂互动的逻辑关系,使得新时期党建的各个方面不再是并列、直线的关系,而呈现出立体、多样、丰富的新结构状态;党的建设实践也不再是各方面建设的平面化、直线化推进,而是内容更丰富、关系更紧密、结构更完备的立体化、交叉化的综合式推进[1]。因此,党建融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是全面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必要手段,是全国各级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挑战。对于高校党组织而言,党建信息化是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必然选择,其目标应是深度融合校园网络信息技术与党建工作,以全体师生员工为本,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校党组织体系,促进新时期高校党建工程的发展,促进师生党员个性化发展,促进高校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党的事业建设者。

表1:部分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现状概述

项目 形式 备注

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现状 大学党建网,例如:清华大学党建网、暨南党建。 融合高校党建的建设主题,提供党建信息、主题活动、党务信息管理和共享服务;建立校园文化、多媒体资源和学习平台;与社会党建信息平台的链接。 体现新时期高校党建信息化的特色。

官方网站首页设置党建主题活动链接,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商学院。 主题活动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宣传、反腐倡廉建设等。融合活动宣传资料和理论资料、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等。 多媒体信息分享和服务创新党内活动的形式。

从党委行政等部门链接进入高校党建网,例如:复旦大学,华东师大。 高校党建信息网按照党委行政等部门组织结构布局,内容围绕部门分管的党务展开,兼顾其它党建主题。融合党建和党务信息管理、党务处理、学习资源和政策文件、信息分享等。 大部分高校的党建信息化工作按照这种模式展开的。

大学生党建网或网上党校,例如:天津大学学生党建 注重大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宣传、党建理论学习资源、大学生组织发展和培训信息服务、学生党务信息管理、活动交流。 少部分高校建立针对大学生的党建网,

党务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党务处理工作迁移到网上系统。比如组织和党员基本信息管理,报表统计、党员评测、党员活动管理等。 自主开发的党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相差悬殊。

应用现状 网络党建信息服务 提供党建信息资料、高校党政部门的工作热点、宣传党建成果和先进事例、党史、理论和党建多媒体学习资源。 高校党建信息网的最基本功能。

党员培训、党组织发展和党务等信息服务 提供思想和理论的培训课程、党员发展信息服务、党务基本信息服务 提高党员培训和组织发展工作的规范化,

党建主题活动信息服务和管理 提供党建主题活动宣传、专题学习文件和资源、信息服务、交流与互动。 提升党内活动的形式、影响力和效果

基本党务信息管理和流程、党务信息分享、统计、网络监督和沟通交流 党建工作者通过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党政部门之间、党员之间的信息分享和传递,信息统计和管理高校各部门党务处理、上下级信息传递和党员信息管理 提高日常党务工作效率和时效性,降低党员管理工作成本。

管理现状 设立专门机构 专门机构负责党建信息网的运营、管理和维护, 内容统一、较完整,信息更新速度快。

党委各行政部门各自为阵 由党委各行政部门独立运营、管理其对应的区域或主题 内容比较杂,重复性多。

教工或学生支部兼职管理 基层教工或学生支部专人兼职管理和维护内容 大部分流于形式

一、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高校党建信息化的定义、方法与手段、制约因素和发展策略的宏观方面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实践应用方面的发展水平仍是参差不齐。在访问全国93所部属高校和93所地方高校的官方网站后,了解到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现状,概述如表1所示。从其架构模式和内容组成方面来看,多数是按组织机构对应的党务范畴,以平面化和直线化方式推进,少数按综合集成方向发展;从应用现状看,主要为党建信息宣传与服务、培训和基本党务处理,而互动和交流使用频率极低;从管理和维护现状看,少部分是设立专门机构统一运营,信息内容较完整;大部分则由党政部门专人或兼职管理,信息更新速度慢。总之,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现状与高校党建信息化的目标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SWOT分析高校党建信息化

SWOT分析法,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英文缩写,经常被用于战略制定和竞争对手分析。通过对组织内部条件(优势和劣势)及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各方面进行概括和综合分析,将内部条件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相互匹配,构成SWOT分析矩阵。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组织把资源和力量聚集在自己最具优势和最有机会的领域[2]。本文应用SWOT分析法,以确定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从而得到高校党建信息化策略选择,以充分发挥优势、减轻劣势、利用机会和规避威胁,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1.优势分析:具有较完善的党建组织结构体系和党务工作流程。高校党建组织结构体系分为专职行政机构和动态的支部机构,如图1所示。专职行政机构的人员相对固定、职责范围清晰、党务流程明确完整;而基层支部组织的党务流程、人员数目和组织结构呈较大的动态性,但职责基本明确。高校较健全的党组织结构体系设置,为整合完善的信息化党务流程提供基础性的保障;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实践经验积累。高校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展开党建信息化工作,在应用网络媒体和宣传党建和党务信息、在迁移传统党务工作到信息化系统、在多媒体资源建设、在党员培训和发展管理、在互动和学习平台构建方面等所进行的创新尝试和实践探索,为高校党建信息化深入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的准备;特色的党建信息化集成平台。将党建信息资源、党务工作和校园文化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构建统一的党建资源信息库,提供的丰富的党建信息服务,实现基本党务的网络化办公,提高了党建信息和党务处理的效率和党建信息的安全共享,集成信息平台的设计理念和实现功能,将为党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范本。

2.劣势分析:缺乏规范化的信息标准支持,导致目前高校党建信息化网重复建设,信息资源难以整合和共享。普遍存在数据库建设不足,信息内容单一,更新速度慢,党务处理功能少。基层支部党建信息化工作欠健全。高校基层支部人员流动性大,党建信息化工作未持续有效开展,基层支部网上党建和党务信息内容少,更新速度慢,访问量低。高校党组织影响力减弱。互联网是高度开放和自由的舆论平台,高校师生是较活跃的网民,网络空间中掺杂许多有很强迷惑性和渗透性的不良信息,长久以往,对师生党员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降低了优秀大学生入党的意愿。

3.机会分析:重视党建信息化工作。党中央关于党建科学化的战略部署,将促进党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党建信息化会议为高校党建信息化的实践指定方向、组织保证和阶段性目标。社会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建信息化实践探索,建立了不少成功模式。网络信息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党建信息化朝集成化、流程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为建立灵敏快捷的信息接受和反馈系统,以及时收集、检索和智能处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机遇。中国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好的建设人才,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无容置疑的,要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必须推进党建信息化工作。

4.威胁分析: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信息时代带来的全球信息便利获取、快速共享和融合,形成当前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和强大的渗透力,从外部打破了高校的封闭式性,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网络进入学生视野,影响校园稳定。复杂的工作对象。网络空间为言论自由表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各种形态的思想价值、文化观念、政治态度都有可能云集在网络平台之中,年青学生好奇心和学习能力极强,但缺乏社会经验和是非辨别能力,易受影响,导致年轻人中存在着价值信仰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漠和自我观念太强等问题。交互平台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低。党建信息网多数是单一信息传播平台,内容缺乏多样性和时效性,缺乏特色和吸引力,难以满足浏览者的需要。党建信息互动平台功能单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难以吸引大量互动参与者。

5.制定SWOT分析矩阵:确定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将内部条件的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相互匹配,建立如图2所示的SWOT分析矩阵,形成SO、ST、WO和WT策略,可应用于高校党建信息化发展策略制定[3]。

外部环境

内部条件 机会(O)

重视党建信息化工作

网络信息新技术的高速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机遇 威胁(T)

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复杂的工作对象

交互平台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低

优势(S)

较完善的党建组织结构体系和较规范的党务流程

党建信息化工作实践经验积累

高校特色的党建集成信息化平台 SO策略

集中优势资源,推动高校党建信息化朝集成化和流程化方向发展

基于网络信息新技术,促进党建信息智能化创新实践 ST策略

加强经验分享,创建品牌平台效应,扩大影响

创新互动交流模式,开发智能化自动维护功能

劣势(W)

缺乏规范化的信息标准支持

基层支部党建信息化不健全

党组织影响力减弱 WO策略

推进高校党建规范化的信息标准制订

规范基层支部党建信息化流程和职责,融入新技术创新基层支部党建信息化。 WT策略

整合校内外党建信息资源,开发集成信息平台

丰富互动交流平台的内容,扩大信息交流形式,注重维护管理

图2 高校党建信息化SWOT矩阵

三、高校党建信息化发展策略选择

基于SWOT分析矩阵,高校党建信息化的策略选择,应深度融入网络信息新技术,开展校际和校企合作,积极推动高校党建规范化的信息标准制订,规范各级基层党建信息化流程和职责,重构统一的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党建信息数据仓库,完善党务流程,实现信息的有序、安全的流动和广泛的共享,从而为各级党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服务,促进高校党建信息化朝集成化、流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4],有效提升高校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在师生中重塑良好的党组织形象和威信。针对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的资源整合、应用和管理方面,深入探讨高校信息化发展策略的选择。

1.伴随党建信息化发展,党建信息化平台涉及的信息资源的范围、类型和数量在不断递增,要有机整合公开的党建信息、限定使用范围或密级的党组织资料和党务资料,高校校园网信息资源和其他行政部门的公共信息资源,以及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资源到党建信息化平台上,首先必须统筹规划,制订规范化的信息和流程标准,才有可能实现有效融合与优化配置,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和数据仓库,创新党建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新载体,使得网络平台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覆盖面广越来越广泛。其次要遵循“以党建需求为导向”的核心理念改造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方式,就是改“职能导向”为“需求导向”,实现党务流程再造的价值追求,研究党员干部的上网需求,不断优化流程,以网络运行机制使这种需求得到保证[4]。

2.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已应用于党建信息服务、党建活动和党务管理、信息分享和党员培训等方面,扩大了高校党组织的活动平台和工作绩效。但信息化带来的一些独特交互功能,比如畅通党群沟通渠道、扩大党员参与决策途径、便捷参与监督党内活动等特有功能,关注度低、参与人数少,起不到应有的功效。因此,扩大交互平台应用和创新互动交流模式,开发智能化自动维护功能,改变党员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为主动参与交流的理念,将是推进党建信息化应用的重点工作,应用党建信息化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促进广大教工学生党员参政意识,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3.针对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集成化、流程化和智能化进展趋势,有必要建立专门机构维护管理党建信息平台,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来确保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效果和信息的安全保密;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信息员队伍,对党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编发、对互动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反馈,同时鼓励和支持党务人员逐步提高信息化操作水平;根据当代大学生热衷上网的现实情况,结合其专业特长,在党建网中规划出一批互动的园地,由学生支部党员负责管理维护,活跃基层支部的党建活动。

四、结语

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既要纳入高校数字化校园总体框架中,与其它子系统共同推进发展,又要考虑到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和流程自成体系,需要得到各级党组织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共同重视,通过不断的观念更新、信息的融合、技术创新,结合本单位实际,逐步逐级推进高校党建信息化工作的进程,边实践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才能打造具有高校文化特色的党建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构建党建新布局,张书林,大众日报,2013年3月20日

【2】 吴雷.张淑芬.张渝平.李国平.基于SWOT分析高校学科建设竞争策略[J].现代情报 2012(6):22.

交通组织优化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营销理念

随着或界经济格局中重心的转变,我们的营销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惯用的营销理念、经营策略、营销组织都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新挑战,影响着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以营销创新为主题的新营销革命风暴在国内外掀起。转变营销理念与营销策略、构建合理的营销组织是我们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销发展的新趋势。

1 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转变市场营销理念

如今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整个营销环境。市场营销观念从产品观念、生产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到社会营销观念的逐步演进是基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变化的,每一种营销观念都深刻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营销理念已经表现出了诸多与新经济不相适应的方面。应该看到当前一个时期以至未来,营销观念的发展将着重体现“战略、合作、知本、顾客”四个方面。

1.1 营销理念将更加重视战略。

传统计划经济下诞生的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大都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常常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不注重维护、创造企业的经营特色,在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开发上不愿进行大的投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未来企业营销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营销必须重视战略的制订、战略与战术的协调以确保市场营销作用的充分发挥。

1.2更加重视合作。

“商场如战场”,竞争的成功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的,这是传统的竞争观念。这种观念在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的国内企业竞争基本上都是低水平的价格战和广告战,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这种传统的营销竞争观念显然落伍了,客观上要求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的战略联盟、企业间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1.3更加重视“知本”。

以前企业营销活动中更多地依靠的是有形的资本,一旦资本缺失,营销活动就难以开展。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知本”即营销人才的作用,没有资本但如果有“知本”,企业营销同样可以开展。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曾经说过:“如果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只要我们的员工还在的话,我同样可以重新开始。”从这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营销“知本”的重要性。“知本”,是未来营销致胜的核心资本。

1.4更加重视顾客。

从营销观念的发展进程中就可看出,每一次营销观念的重大变革,无不是向重视顾客方向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未来营销观念的演进也是如此,不过,更加重视的是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差别化需求亦或更加细化、深化的需求。

2 不局限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孤立的确认营销策略

提到营销策略,许多企业管理人员多会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这四个方面着手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分析。那么,这孤立的单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营销策略发展的需求的。

2.1 服务的价值将高于产品本身。

在产品方面。随着市场由以“产品技术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服务正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据有关调查显示,服务正在成为IBM最大的一张王牌。2001年IBM服务的营业收入占IBM全部营收的1/3.在IBM的盈利模式里,有这样一个算式:产品+服务=1+3=4,也就是说,1元的产品加上服务后可以卖到4元,这充分体现了服务的价值。

2.2 知识因素、创新成本将计入产品价格

在价格方面,价格构成因素发生变化,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等计入价格之中;价格导向发生转变,即由传统的以生产成本为导向的定价策略转为真正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定价策略;定价方式也发生变化,通过网络技术运用价格策略的方式出现。

2.3 营销渠道结构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

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渠道方式实施E化分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新经济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

2.4 网络广告、网络公共关系将成为促销的新兴手段

网络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公众之间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互式沟通,站点宣传、网上新闻、栏目赞助、参与或主持网上会议、发送电子推销信、在网络论坛和新闻组发送信息传单等等网络公共关系出现。与此同时,电子邮件广告(E-mail)、电子公告牌(BBS)广告、Usenet广告和Web广告等新型网络广告形式将成为未来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习型、网络型、虚拟的组织将成为营销组织建设的发展趋势

未来营销组织的发展趋势主要朝向学习型、网络型、虚拟三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