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的核心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1核心素养对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

1.1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不论是学习英语知识还是学习其他学科,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相应得到有效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以及理解分析,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如果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较差,不仅其学习会受到影响,甚至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也很容易被淘汰,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2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教师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帮助其更好、更快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也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1.3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这些环节。但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就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形成语感,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不断“说”英语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英语意识,使其更易于理解教师教学中的英语思维。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更易于开展,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小学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英语学科素养有待提高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规范、教学设计的方案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可能会对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养成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2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研究表明,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是参考网上下载的课件或者资料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或者通过网上现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来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有部分教师是借鉴其他教师的课件;只有极个别的教师是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设计。

2.3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通过平时的随堂测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限,很多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通过分析学生日常测评的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这导致学生最后写出的作文往往水平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通过课前预习,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项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能力。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实现英语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此,在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出发来设置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预习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情体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减少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扩充英语知识,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课件初步学习本节课的英语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英语知识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预习,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在学习三年级APictureofMyFamily一课时,在本节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理解并且接受教学内容。首先,课件应当包括文章的重点词汇、重点短语和固定表达结构等语法知识;其次,课件还应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在预习课件中标示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通过预习实现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对一些简单内容进行讲解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Whatisthis?”“Whoisthatboy?”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寻找答案,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应用英语知识点进行表达。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积累一定的英语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3.2通过合作探究教学,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并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学生也能快速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并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讲解MyFavouriteSeason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为学习小组安排任务,让小组成员针对任务进行探讨与交流。教师可对小组的交流结果进行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讲解,并适当进行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省略或者简化部分教学内容,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英语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话题“Myfavoriteseasonandreasons”作为课前小组探究的主题,同时再根据这一主题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展开学习,例如:“Byreadingthetext,whatare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urseasons?”“Discusstheweatherconditionsofthefourseasonsandtheactivitiesthatcanbedoneinthefourseasonsaccordingtothetextandyourpersonalexperiences.”“Whichseasondoyoulikebestandwhy?”等。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并采用英文对话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与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临时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对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有效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3加强课后阅读拓展,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良好的英语基础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英语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以及英语短语,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除了教授基础知识,还应在课后为学生拓展英语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对于课后知识拓展往往缺乏方向与目标,以致他们课后学习往往不够专心,有兴趣时就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没有兴趣的时候就玩玩手机,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学习能更有效率。例如,有的学生英语单词量积累还行,但语法部分较弱,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后多做一些英语语法练习。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好课后学习的正向作用。

4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如果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增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和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在课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巩固。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在什么阶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兴莲.紧扣英语三维目标,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9(6):84-85.

[2]袁丁飞.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8(11):162.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情境;开放课堂

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在特定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的教学气氛等都是影响学生是否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以上观点,对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参与进行分析。

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引导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就成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注重教学本身,而不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以成绩来衡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学习。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这也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缺陷。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要充分地尊重学生,让课堂教学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由此可见,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以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参与

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虽然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发展还不成熟。高中新课程教材在编写上比较注重联系实际,也有一些学习情景的创设,但由于地域条件和学生基础的差异,并不是都能满足教学实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关的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抽象的知识,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种情境设定方法。

1.生活情境

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最终也会运用到生活中去。高中生物更是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设定情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也能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进行关于细胞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理解细胞的定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多媒体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例子没办法拿到课堂中来,这时可以将这些抽象的问题通过设立多媒体情境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生物中的抽象概念,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3.游戏、活动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游戏和活动,能快速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合作,这合作互动的过程中,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远比教师单纯地教授理论知识效果好。例如,在进行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从体液调节的学习开始,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既轻松,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情境设定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去玩。在课堂教学的情境设定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素材,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进行一些无关紧要的活动。

三、以开放的课堂来带动学生的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环境可能随时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学生的认知变化更为复杂。在封闭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了限制,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但是,开放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是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以开放式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高中生物课堂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开放

时间上的开放使生物教学不仅只在课堂的40分钟上,将生物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堂上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为主。从空间上看,开放式的教学要摆脱课堂的限制,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活动、户外实践为辅助。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中进行学习。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到户外收集生物材料自制生态瓶,通过对组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成分的思考和对其稳定性的观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注重过程

教师的教学并不是只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以学习过程能力的培养为主。因此,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作用,适当的鼓励可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钱世梅.找出病根,开出药方: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王慧.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8).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思维;质量

新课程的提出,高中化学的教学宗旨由以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学习思维,构建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要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核心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

一、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的依赖于教师的传授,而是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有自己的主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敢于质疑的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敢于质疑、提出问题的学生,必定是一个勤于思考,对化学充满兴趣的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是要发展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化学充满兴趣,教师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在学习中能够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索。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化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化学实验中那些奇妙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镁条燃烧、玻璃棒点灯、清水写红字等等,这些强烈的视觉刺激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引领学生关注化学对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把课堂上抽象的化学知识转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很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习化学的目标是什么,努力方向在哪里,从而强化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求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能够对一些错误的地方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苟同于教师或者教科书,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学习,而且学得牢、思维广,能极大的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比如,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Cu(OH)2后恰好回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求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显然,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电解硫酸铜,其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2H2SO4+O2,从上述方程式可以看出,电解前后只有铜和氧的改变,电解后加入CuO就可以使溶液恢复原来状态。学生在做题时发现,在加入Cu(OH)2后溶液恢复原来状态,说明电解过程中不仅硫酸铜被电解,而且有水被电解,则0.1molCu(OH)2可以可以看作是0.1mol的CuO和0.1molH2O,电解过程中有0.1mol的硫酸铜和0.1mol的水被电解,由此可知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4mol。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要想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操作方法。观察并不是一般认为的看看,而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交替发展的思维过程,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必定要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开拓学生的视野,是学生能够全方位的观察目标对象,且定期交流观察效果。另外,在高中化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激情,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培养,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记录能力,不仅有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还能够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质量。作为当代的化学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从而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常见化学试剂的俗名,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指的是Na2CO3,干冰是二氧化碳等,此外还有化学试剂常见的颜色,化学反应的现象等,这些都需要学生的仔细的观察,如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整个实验现象就是熔化、浮于水面、转动、发出嘶鸣声、有气体放出,简言之,也就是熔、浮、游、嘶、红。实验操作则要求学生在做实验时,既要对实验仪器能够熟练的操作,又能够按正确的步骤来进行实验,化学实验是非常严谨而危险的,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验自主意识的培养,使其形成更专业的化学实验习惯,具备相关的知识认知。比如,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即从下往上原则、从左到右原则、先塞后定原则、固体先放原则、液体后加原则、先验气密性原则和后点酒精灯原则,此外还有实验中的一些禁忌,如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这些规范,不仅能够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学生考虑问题也更加全面。

三、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学习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化学知识杂乱无章,且数量还比较多,因此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完成学习目录,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厌学的心理。因为“填鸭式”的教学,往往让学生不加分类、不加归纳的全部吸收教材中的知识点,久而久之,这些细小杂乱的知识点就会成为一项浩大的工程,使学生的心理上产生畏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要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分类、归纳的学习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从而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能够不断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比如,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的考试中常用规律,如溶解性规律,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Ag+>Hg2+>Cu2+>Pb2+>Fa2+>Zn2+>H+>Al3+>Mg2+>Na+>Ca2+>K+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I->Br>Cl->OH->含氧酸根,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你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你播种习惯就会收获性格;你播种性格,就会收获命运。”课堂教学的主体适合学生,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来讲也不例外,我们要中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以培养中学生观察能力为前提,因为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才可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同时实验观察离不开思维,观察能力是发展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基础,打好基础有利于其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巩固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闫翠芬.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J].考试周刊,2012(16).

[2]吴丽敏.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

[3]方孝敏.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理念[J].成才之路,2008(6).

[4]孔雪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探究实验的实效性[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第4篇

把握三个基本环节,实现有效教学《教育探索》2010012期作者/葛军本文总字数:3849字

葛军

(南京师范大学a.附属实验学校b.教师教育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本然要求。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切实把握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执行规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把握“核心问题的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达成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有效教学;规范;核心问题;达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12-0058-02

追求有效教学,理应是教学的本然要求,现在似乎成为一个“新生事物”,甚至被奉为“创新”之口号,这值得警惕,不能认为只有新课改下新课改的人才能创新出“有效教学”这个词。其实,恰是新课改中存在着课堂教学有效程度受到轻视的现象,使得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不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是趋于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局面。因此,我们分析了多年来人们在追求有效教学方面的努力方式,认为面对大市区域内(也可类推至全省区域内)前学习水平(即进入该学段前的)处于中下层次的学生,应紧扣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即自觉遵守教与学规范、实施核心问题的教学、时时处处追求较高的教学达成,方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教学,我们经过六年多的实验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执行规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

规范是保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规范,是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有效的基本保障。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样的反映,一堂课上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好,但因学生学习规范遵守的程度较低,教师觉得课堂教学未能顺利开展,因而感觉此堂课多少有点可惜。由此,还会导致教师讨厌或放弃“差生”。当下,教学秩序和纪律已是教育领域频率最高的讨论话题…。

课堂有效,源于教师和学生对规范的遵守。有规范才有师生的空间;有师生的空间才有师生的创造性发挥,才有师生教学目标的追求与达成;而较高目标追求与达成,恰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体现。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要求不是空洞的说辞,而是具体的可操作性动作的达成。比如美国中小学生守则中的条例就是细化可操作的。

我们从教师的备课、课堂的教与学行为、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和《学生学习基本规范》。《学生学习基本规范》从课前预习到上课听讲、回答、笔记、“三本”(练习本、错题本和课堂笔记本)、行为规范以及课后作业都对学生提出了规范要求,每节课都有督导人员对执行情况进行督察。《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行为规范、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确保规范的实施和教与学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采用全员参与、全员督导、全员促进的策略,来执行所制定的规范。学校督导、年级组、班级及学科教师组齐抓共促,做到及时反思、及时提醒、及时促改。经过坚持时时抓,日日促,学生由不自觉、有反复,进步到半自觉、少反复、互相纠,再进步到自觉但偶有反复,进而达到自觉营造氛围、自觉纠正的状态,学校逐步形成了执行规范的良好氛围,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创建了良好的环境。

二、把握“核心问题的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教什么才有效,这个问题如今被热热闹闹的怎么教的讨论所掩盖,其实教什么才是本质的,然后,才是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从教学的历史脉络看,自古以来我国在教法上的研究就先于、优于西方,如今若能及时传承并发扬光大,不生吞国外的教学方式可能更为有利。因为国外的教学方式的文化背景与我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甚至差异很大。至于教什么,姑且不说书本上内容的选择是否真的科学合理、适合来来,单就某阶段学习内容而言,这部分内容中基本问题是什么,从怎样的角度去认识这一基本问题,解决这样的基本问题运用怎样的基本方法,得到怎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与结论可以用来处理同类或他类问题吗?所得的结论的反面又是什么情形呢?等等。这都是我们教学时应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笔者将其称之为“核心问题”,“它是在学科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长力的那部分问题(内容)”‘副。核心问题,亦如日本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先生认为的,学习者走上社会后,“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若培养了这方面的素质的话),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3]。核心问题是以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规律、实验等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为“内芯”的。在把握了核心问题教学的前提下,辅之以适合学情的教法,就可以容易地、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必然是教核心问题,让学生掌握这样的核心内容。

那么,如何引导教师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呢?思路是加强研讨,积累自我认识,同时强化团队研讨的功能。首先,要求教师(尤其是新手)熟悉5年的高考题(或中考题),就每一个基本知识点,认识其在考题中出现的频率,从而理解与把握测试的要求与做法,这是因为高考(或中考)中基本必考的知识与方法必然是学科、学法及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的体现。其次,将考题归类,分析各自解答的共同点与/i帆妊?再次,分解出各自知识点在考题中的表现层次。山£后,就同一知识点归纳出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结方式,以及昕体脱出的不同方法的运用。据此,加以直接映照到教材·f.每仃课的内容的取舍及所可能达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要求,从而确定教材内容的呈现所应达到的层次。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的要求。

在上述教学行 为完成的过程中,加强集体研讨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教师快速提升专业水平、达到高效教学的捷径。通过各自的理解,进行问题交流,形成供传承与光大的“备课纲要”,既可以澄清各自模糊的认识,又可以统一到认识核心问题教学的层面上,人人胸中有数,自然就能有的放矢,确保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基本的、重要的,其学习的难度是适宜的,其学习量也必然是适合的,其目标达成是清晰可超越的,学生学习心态是轻松自如的。不仅如此,为了快速地引导教师上台阶,我们邀请各学科的真正的高水平研究专家与教师对话,从根本上达到有效把握核心内容,确保他们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三、教学达成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

>

现在有这样一种认识,即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脚动起来了、口动起来了、手动起来了H1,就是贯彻了新课改的要求了,完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了,至于学生掌握程度低,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或本身前思维水平(即指进入此班、此年级前的)所导致的,肯定与教师的教学关联不大。这祥的现象表明:其一,教师对课堂所教什么肯定认识不清,更不用说认识到课堂教学应是核心问题的教学了;其二,课堂应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可是他们对学生的情况不能了然于心,这应该说是失败的教学。课堂是学生思维迸发、提升的场所,课堂教学应该遵从教学的基本原则,即课堂教学是思维的教学,也是高效率的教学。

课堂教学达成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否是“核心教学”;其二,绝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概念、公式、法则等是否把握到位了,这些包括课堂上的练习、基本问题的解答和课后的作业的完成状态(非机械量的要求),以及作业题解是否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其三,学生对课堂上基本问题的延伸问题的思考程度。

为了让教师形成良好的课堂达成意识,我们构建了课堂教学达成度的公式。即:课堂上学生学会多少(以M表示)是课堂有效达成的主要考核指标,在此,必须考虑两个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选择的内容有效(用Ⅳ表示)吗?二是所用时间短(用r表示)吗?而肼=NxC,C为问题求解的准确率,于是,课堂达成的效应(即课堂达成度)可以用表达式表示:课堂达成度E=K×等,其中K为学习环境影响效应系数,教师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氛围等都会使系数友生变化。

为实现每节课堂教学都有较高的达成度,我们主要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第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以“生态”(学生学习的状态)为根本,学生是你的沟通者、达成者、成果者。

第二,加强团队研讨,共同确定不同层次水平学生针对课堂内容应达到的摹本学习成果,细化到解答具体问题及其所能反应的程度,等等为切实促进教师自觉贯彻课堂达成,需加强督导,惜导课‘;筻的更为直接的手段就是课下l~3分钟迅速抽测(或个别交流,或基本笔测一题一答,等等),引领教师形成在规范下抓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下求达成的教学行为意识;同时也引领学生养成课堂上聚精会神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考虑如何恰当地“承上启下”,特别注重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作业的内容重要,形式也重要。作业的质量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要规范),更要体现在学生思考的内容上”5I。以便顺利地、容易地为下一次课堂学习拓展通道,也努力引领学生迈向“学就是为了不学”的境界。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第5篇

Abstract: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strategic task of promoting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hinese dream, and a top priority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Based on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rienting at the four stakeholders i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students, parents, teachers and employers, this article selects 20 univers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200 employer around China for sampling survey. It analyzed the effect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through a first class educ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explores the carrier and efficacy of core values through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data analysis and think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basic strategy: continuous deepening propaganda,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social practice educ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关键词:第二课堂;利益相关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

Key words: second classroom;stakeholders;socialist core value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252-03

0 引言

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三个倡导”的最新要求,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影响组织目标,或者被组织目标所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1]。美国高等教育学家罗索夫斯基第一次在高等教育学研究中运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他视高校为一个由不同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机构。将该理论引入到第二课堂视域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利益相关者就是指那些能够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同时这一培育效果又将影响其自身利益的个体或者群体。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第二课堂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益相关者

学生是高校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大学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学生,学生是高校存在的理由,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高校肩负的神圣使命。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学生而言,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锤炼高尚的品格修养,是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前提。所以,大学生无疑是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最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群众意识到教育机会和个人发展的关系,学生家长不再仅仅是教育的被动接受者,教育领域的众多改革与措施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可。因此,我们除了在特定背景下去评估教育是否应重视学生主体需求外,还需要在当前的大背景下,考虑教育投资者――家长的“声音”[2]。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而家长是学生的主要监护人,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而且最为深入的人,是其他管理人员和教师不能替代的,换句话说,家长是学生发展中的直接利益相关者。

高校教师作为与学生在校期间联系最密切的人员,帮助学生处理学习、生活、情感中的各种问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可塑性、盲目性、跟随性,教师的价值观念很容易被学生吸收、学习,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利益相关者。

企业与高校是人才输送联系最为密切的纽带,企业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动力,高校也要将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输送到企业中去,彰显育人价值,提升学校实力。企业作为与高校人才联系最密切的群体,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是最直接、最有效的[3]。高校通过不断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价值观念,提升高校输出人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满足企业对人才引进的要求。因此,企业作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利益相关者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通过分析可知,学生本人、学生家长、高校教师及用人单位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利益相关者,通过研究他们的认识和需求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第二课堂视域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与对策。

2 问卷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共面向辽宁省内的20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高校涵盖中管高校、部属高校(非中管)、省属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等四个类型。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基础,其中面向高校学生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6份,回收率为98.8%;面向学生家长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面向高校教师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为98%;面向企业高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问卷主要涉及各利益相关者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第一课堂对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及局限、通过第二课堂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和途径等几个方面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简要分析如下:

2.1 各利益相关者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79%的学生认为核心价值观总结的非常全面、提纲挈领,而仅有21%的学生是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了解到核心价值观,这说明第一课堂在帮助大学生认识了解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89%的学生家长认为高校向大学生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91%的高校教师认为应该积极倡导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83%的企业高管认为在大学生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重大,71%的企业高管表示会在招聘时着重考虑大学生是否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普遍认可,各方面对此项工作的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2.2 第一课堂对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及局限

调查结果显示,有37%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现在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效果一般,甚至有11%学生认为效果较差,由此可见理论课程的学习对于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效用还有待提升。31%的学生认为通过第一课堂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局限在于形式死板,25%的学生认为局限在于氛围冷淡,27%的学生认为局限在于只知其理、不能实践。42%的学生家长则认为通过第一课堂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局限在于只知其理、不能实践。35%的高校教师认为通过第一课堂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局限在于形式死板,30%的高校教师认为局限在于只知其理、不能实践。45%的企业高管则认为通过第一课堂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局限在于只知其理、不能实践。由此可见,各利益相关者对于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效果认可度不高,认为通过第一课堂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局限主要是“只知其理、不能实践”、“形式死板”、“氛围冷淡”。这些情况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毕竟第一课堂受到授课场所、授课模式、授课内容的限制,因此,高校培育核心价值观还需要不断拓展渠道,丰富载体。

2.3 通过第二课堂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和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可以帮助自己更加深入的认识核心价值观,第二课堂比较生动有趣,比书本上的学习更加直观、有效。64%的学生家长认为通过第二课堂培育核心价值观可以很好的弥补第一课堂无法实践、形式单一等劣势,但仍有30%的学生家长对第二课堂的概念不了解。91%的高校教师赞成通过第二课堂树立和培育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85%的企业高管认为第二课堂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显而易见,对于通过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在各利益相关者中有着普遍共识,尤其是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管对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高度认同。

对于哪类品牌活动最能引导青年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26%的学生认为是优秀大学生评选,25%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实践,18%的学生认为是高水平讲座,17%的学生认为是文娱比赛,这四种活动载体在大学生中受到普遍认可。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家长中有44%的认为社会实践最能引导青年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25%的认为是高水平讲座,对于其他活动载体则意见比较分散。在高校教师的调查中,社会实践、优秀大学生评选、高水平讲座、文娱比赛仍然是受到认可度最高的四种活动类型。而企业高管则更加认可社会实践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56%的高管认为社会实践最能发挥作用,另有21%的企业高管对高水平讲座所发挥的引导作用表示强烈认同。综上所述,各利益相关者对社会实践和高水平讲座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用都强烈认同,同时对优秀大学生评选、文娱比赛等品牌活动所发挥的作用也比较认可。这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策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策略

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系统的明确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同时,作为第一课堂有效补充的第二课堂,在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以及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教育效果也得到了各利益相关者的普遍认可。本文基于对调查问卷的科学分析,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以持续深化第二课堂平台建设为途径,对强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 加强宣传思想育人平台建设,让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认知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高校在宣传教育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既看到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更看到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一是要注重发挥理论学习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充分利用高校多年来开展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的良好基础,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课余理论学习体系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全过程,培养一大批真学真信、学深学实的优秀大学生,并注重发挥他们的朋辈引领作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学价值观的良好风尚。

二是要注重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和形式,抢占思想引领的新阵地。高校要善于以学生身边的故事为题材,通过录制原创歌曲MV、拍摄微电影、创作剧本、制作卡通漫画等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要着力打造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宣传阵地。要依托高校微博计划,动员全校团支部积极参与“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主题活动,形成联动效应、互动效应。

三是注重推动宣传教育立体化,在新媒体时代仍然要持续深化纸质媒体的改革创新,并充分发挥名人雕塑等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作用,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文化景观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宣传平台,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3.2 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平台建设,让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里根深蒂固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一步是让学生内心与核心价值观产生强烈共鸣。高校在引领学生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涵养作用,通过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着力依托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理清根脉。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高质量地举办京剧、话剧、相声等传统艺术专场演出,结合校史、校训等精神符号打造极具学校底蕴的文化精品,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启迪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高校要充分激发学生社团的活力,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展演、体验等活动,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二是要着力依托红色文化为核心价值观培育凝聚精神。高校要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融入到持续开展多年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中,依托高水平讲座、青年成长沙龙等载体,以阐释中国道路、民族精神、时代使命为主题,邀请名人名家与学生交流座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

三是要着力依托学科文化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构筑合力。高校要充分发挥基层院系的基础性作用,组织院系团委书记、辅导员骨干利用专题报告、分组讨论等形式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通过主题团日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鼓励各院系围绕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开展特色活动,努力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的入脑入心。

3.3 加强社会实践育人平台建设,让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里枝繁叶茂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是让学生将弘扬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践行动。高校要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通过优化主题设计、完善活动机制、强化成果凝练等举措,有效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践行和弘扬核心价值观。

一是要集中性开展寒暑假主题社会实践。高校要紧紧围绕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大主题,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出发,确定若干个实践重点项目,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组建实践队伍走入企业、社区、农村,引导广大同学自觉自发的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二是要常态性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基地、岗位、项目、活动”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4]。通过推动志愿服务向活动品牌化、管理项目化方向发展,精心培育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环保、扶贫敬老、帮扶支教等多项服务活动,将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志愿服务的全过程。

三是要持久性开展社区挂职活动。高校要大力加强社区挂职工作的规范化和品牌化,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入社区、深入基层,主动策划开展特色共建活动、走访困难家庭、完成社区情况调查报告,在协助社区开展工作的同时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传播青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炎,张瑞,高伟.高校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6).

[2]胡子祥.高校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初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