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育规划

体育教育规划

体育教育规划

体育教育规划范文第1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普法教育与围绕体育中心工作任务相结合,坚持普法教育和依法治体工作相结合,坚持普法教育与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相结合。全面、科学、系统、规范地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为促进我省体育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主要目标: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和基本法律,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广泛系统学习体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推进依法治体的进程。

工作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我省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法治建设等各项任务,为体育事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发挥作用;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实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贯穿于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工作的全过程,为保证我省体育事业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体现体育特色。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宣传普及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突出学习宣传宪法,进一步增强体育系统全体职工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家安全统一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形成崇尚宪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深入开展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有关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法制宣传,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开展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宣传,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和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发展。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开展财政税收金融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促进宏观调控水平的提高。深入开展人口资源环境相关法制宣传教育,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三)深入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学习宣传有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房屋拆迁、土地征收征用与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企改制等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学习宣传有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公民维权、、投诉和人民调解、以及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法律法规,引导公民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深入开展体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结合体育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中心任务,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反兴奋剂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管理条例》等重点体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完善体育立法及制度建设,保证严格、公正执法,促进体育行业组织内部的规范治理,进一步扩大体育法律服务和纠纷救济途径,进一步提高体育系统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在体育系统形成尊重法治、履行法制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体育队伍的法律素质。

(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体育从业人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督法、审计法、反兴奋剂条例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体育从业人员的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对象和要求

对象:“—年体育法治建设暨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对象为我省体育系统干部职工。

要求: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法用法的表率,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重点加强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观念,不断提高运用法律管理体育工作的能力。要将法制教育作为领导干部理论学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落实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推进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前法律咨询制度和部门法律顾问制度。

二是公务员要增强学法用法自觉性,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体能力。要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人员要切实掌握岗位职能法律法规知识,着力提高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正确实施国家法律的意识和能力。要把法制教育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加强对公务员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的考试或考核评估工作。对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人员要进行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定期组织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知识培训,实行执法资格证制度。

三是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有关人员要认真学习适合自身特点的普法教材,掌握宪法和相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各部门、各单位要针对运动员这个特殊群体特点,注重法治观念的培育和法律素质的养成。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继续抓好小运动员的法律启蒙、法律常识和预防违法犯罪教育,着力提高自我保护、分辨是非和行为自控的意识和能力;继续抓好大龄运动员的法治理念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着力强化守法爱国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把法制宣传教育寓于管理服务之中,培育自觉守法的意识。

四是深入实际,力求实效。根据不同地区和各单位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动普法和法治实践向体育系统各部门、各领域延伸,大力加强各级体育部门、各级运动队、体育运动学校的法制宣传,努力消除普法死角盲区,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根据各单位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增强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五是丰富普法形式。把法律学习与文化知识、业务知识、时事政治等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规范学习、考勤、登记、考核等制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方法、有检查。把集中教育和自学结合起来。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办培训班、请专家讲课、组织专题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集中教育,每年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两次,正确引导并鼓励自学,按照年度普法学习内容规范个人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年龄、文化知识结构等情况,把分层次组织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因人施教、按需授课。领导干部、公务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要强化对基础法规、依法行政、行政许可等方面的学习,每年集中培训一到两次。把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体育系统法治建设实践形式,努力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水平。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从年开始实施,到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年底。各地区、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第六个五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并报省体育局办公室备案。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浓厚氛围。

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至年。依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突出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本规划的贯彻落实。2013年开展中期督导检查工作。

检查验收阶段:年。年上半年,省体育局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和要求,拟定考核检查方案和评分细则,组织人员对各单位落实本规划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年下半年,做好总结迎检工作。在上级检查验收结束后,组织全系统进行“六五”普法评选表彰工作。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加强领导和机制建设。各地区、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体育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摆上议事日程,并列入工作计划。要健全普法和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岗位责任制、工作协调机制和联系机制、情况通报机制、检查督办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党组(委)统一领导、机关配合实施、全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保障本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专(兼)职普法和法治体育建设工作队伍,把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普法和法治体育建设工作一线。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开展多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活动,提高专(兼)职业务骨干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落实普法和法治体育建设工作经费保障。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及“六五”普法工作的要求,将普法和法治建设工作经费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年度预算,专款专用,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体育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建立健全监督与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建立法制宣传教育评估机制,加强评估检查指标的研究和运用。把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各单位工作绩效目标考核之中,发挥其基础性作用。要开展对规划实施的年度总结、检查工作和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定期表彰奖励工作。

体育教育规划范文第2篇

一、开展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更加鲜明地突出其职业性。中职学生作为未成年群体,与属于成年群体的大学生相比,他们作为不成熟个体,更早地进入职业生涯,并进行职业选择。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对其成长、成才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教育部把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8]7号文件),明确规定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之一,首次将职业规划课程作为原课程列入必修课中。

目前,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从构建量和系统化程度上,缺少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操作体系,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学习和今后就业的指导与激励性作用。而且,中职生在就业中面临和大学毕业生竞争的压力,缺乏自信和学习的上进心。另外,中职院校本身的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总体不高,技术实践教学设备不足,实践合作企业相对缺乏。最后,中职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部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因此,推行专业化、有针对性的中职学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很有价值,也势在必行。

二、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中职学生生涯规划借鉴了职业生涯设计的某些理论和方法,既与职业生涯设计有联系,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所谓职业生涯设计。突出了中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体现的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而不是资本和工具的逻辑。中职学生涯规划的针对性,一是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价值迷失问题,即不大了解上中职是为什么;二是学生在从九年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过程中存在不适应问题,即不大明白来职业技术院校究竟该做什么。职业技术学校生涯规划的着力点,一是抓住学生希望学有所长这一最大的“兴奋点”,以解决好成才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观定向的问题;二是抓住职业教育价值导向与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需求之间的重要“结合点”,以解决好职业教育中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协调问题;三是抓住学生成长由继承期向实践期过渡的这一关键的“转折期”,以解决好学会做事与学会做人的统一问题。

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工作理念,提高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化水平;以就业为导向,按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以服务为载体,结合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使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教育为目标,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生人生指导的一部分,贯穿教育的始终,引导学生对中职生活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处或教务处负责牵头,学校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服务体系,负责制定学校中职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协调和组织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和咨询工作。

为保证做好中职生涯规划,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为主力,校内外聘任导师共同参与,专业互补、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要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二级组织架构,配备相应的工作队伍。

一方面,在学校层面建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协调和指导机构,在各专业成立生涯规划教育办公室,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教师。每专业配备1~2名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专职辅导员,可由班主任担任。及时反映学校学生的特征动向和问题,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和团体辅导,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或讲座;开展学生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制订学生生涯发展计划和培训方案;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为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另一方面,努力让学生辅导员要经过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等专业培训,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育知识,争取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四、中职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和形式

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内外资源要充分加以利用,把现有的各种职业教育载体的作用积极加以发挥,努力形成符合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和个别咨询辅导体系。把职业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形式加以配合,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不同地形式来开展相应的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包括以下方面:

1.课程建设体系

开设各类选修课和讲座要以人生导航为目标,有意识、成系统地讲授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使课堂成为学生生涯教育的主渠道。根据不同阶段特点,构建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生涯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结合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不同阶段的生涯发展需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主题活动。如在学校内通过生涯规划的主题研讨与成才论坛、户外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身份的角色扮演等模拟实训、团体合作游戏、生涯规划与职业能力测评等多种活动,去积极探索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利用校园新媒体,设立生涯规划教育的主题网络平台,积极扩大生涯规划教育的受众面和受益面。

3.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职业技术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对口的实习单位、参加社会与专业实践,邀请校外有关专家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生涯规划,通过榜样教育引导,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行业信息和职业需求,树立专业精神。

4.个别咨询辅导体系

充分发挥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专业辅导人员的作用,为中职学生提供个别生涯规划咨询、职业咨询、测评和辅导。

参考文献:

[1]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从起步走向成功.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 著.侯志瑾 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曲可佳,邹泓.职业生涯探索的结构、方法及影响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009,17(2).

体育教育规划范文第3篇

摘 要 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本文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研究,以期推进其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发展。本文遵循“理论分析―问题成因分析―改进建议”的研究思路,探讨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对当今我国体育人才事业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的数目也随着节节攀升,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从2010年的630万增加到2012年的680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居高不下的毕业生人数与增长缓慢的就业率形成鲜明的对比。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基本上是脱轨的,从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可见一斑。在全国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对缓解就业压力,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概述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为“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评定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个人特质;结合时代特点,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安排,发展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观念,培养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应变和决策技能。

三、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高等院校都设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开设了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规划意识淡薄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求职经历,只是参与学校组织的一些勤工俭学活动、短期社会实践活动或校外的一些兼职活动等,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估计不够,盲目认为毕业后就总会找到工作,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这样,由于认识不够、加上动力不足,自然就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或者制定的生涯规划缺乏竞争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起不到应有作用。

(二)职业目标模糊

对大学生而言,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职业规划既要有较高的奋斗目标,又要对自身体力、能力、智力有充分的考虑,在这一阶段,个人将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现实的评价,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并最终完成自己的初次就业。但大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以及对自身的了解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导致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种种问题,走入误区。当然,最严重的是许多同学目标缺失,没有发展方向,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学习、工作缺乏动力。由于目标缺失,导致社会实践的方向不够明确。虽然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兼职、参加各种职业证书资格考试,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有过实习经历,没有把这些实践和学习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结合起来。

四、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研究

(一)社会应广泛树立正确职业规划理念

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令及规章制度等,成立专人专班负责规划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增加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资金投入;社会应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成立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并对现有的指导机构进行整顿提高,加强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保障职业规划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学校也不再仅承担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更要做好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开发的工作,提升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二)高校应加强生涯指导课程建设,提高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就业指导课是实施全程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的课程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的相关工作,它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理论的必由之路。

高校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贯穿大学四年的教育当中,将其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确定必要的学分,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的、逐步提升的、针对性较强的而又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与训练,必须要有系统的、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材作保证。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建设,根据不同年级就业指导内容和高校的具体情况,编写出高质量的、与时俱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

(三)学生应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

要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定位,也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自我剖析的内容包括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以及协调、组织管理、活动能力等,即弄清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我剖析的过程,实际上是自我暴露和解剖的过程,其重点是分析自己的条件,特别是性格、兴趣、特长与需求。同时我们也要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比自我分析更重要。环境因素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空间、发展条件、成功的机遇。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及趋势、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人在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个人的要求以及环境中对自己有利与不利的因素等。

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既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又要兼顾个人的兴趣特长和爱好,因此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代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竞争能力。

首先,必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积累是其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们常常把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但它不是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准。单纯的知识数量并不足以表明一个人真正的知识水平,大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发挥其创造的功能。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大学生要能够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指宝塔型和网络型两种。新世纪对未来人才的知识综合性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既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又能充分体现个人特色;既能满足专业要求,又有良好人文修养;既能发挥群体优势,又能展现个人专长。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学习和积累,采取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持续不断地付出艰辛的劳动,辛勤耕耘。

其次,要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等。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般来说,大学生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正向着理论日趋成熟、操作体系日趋完善的方向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职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等问题。

2.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出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得出:传统体制的束缚;社会观念的误导;高校指导专业化不足;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全程指导;学生综合素质的欠缺是其主要原因。

(二)建议

1.体育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思路是:端正择业价值取向;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估;确定基本的职方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综合素质。

2.作为组织的管理学院应采取的措施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外部力量,提高组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浪.北京体育大学管理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2] 闫允璐.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发展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

[3] 陈兆陨.吉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4] 卢红梅.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体育教育规划范文第4篇

认真学习《体育法》,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围绕学校的各项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健康素养,初步形成北郊中学体育与健康各项目的模块结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促进体育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完善体育课余训练工作制度,初步形成北郊中学体育训练的特色,参加省、市体育比赛名列前茅。

二 工作目标

1

xx年秋季开学起,高一年级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国家规定健康教育和田径项目必修外,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将体操(单杠、双杠、支撑跳跃、技巧)作为我校的必修项目。选修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民族舞蹈、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高二、高三年级参照实施,到xx年年高中全部实施新课程标准,xx年上半年各年级做好实施的准备工作。(具体办法见实施方案)

2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全体体育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活动,对模块结构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形式的组织、教学手段的运用、教法学法的探讨、学分评价的认定等新课题,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教学总结和反思,形成北郊中学体育新课程教学和评价的特色。

3 4

根据新课程的实施方案,改革体育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内容。针对学生住宿的特点,配合学校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组建各个项目的体育活动俱乐部,引导学生自己制订活动章程,自己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开展小型多样的校内体育竞赛活动。通过三年的摸索和总结,在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开展各项活动的制度,并形成特色和传统。使学生真正享受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带给他们的快乐,养成自我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

5

积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础工作,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具体工作,每个教师要充分认识实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三年中,每年的达标率要保持在98%以上,优秀率保持在40%以上。

6

加强学校业余训练工作。进入新校区以后,宽畅的运动场地和设施,为业余训练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现有条件,建立田径、篮球、健美操、足球等学校代表队,进行常年训练和赛前集训相结合,坚持"出成绩、出人才"的原则,参加省、市比赛争取良好成绩。田径队要加强队伍建设,在常州市星级高中比赛中要争取前三名(田径试点校除外),江苏省(苏南片)中学生田径比赛要争取前六名(试点校除外);篮球、足球参加星级高中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健美操队要发扬优良传统,参加省、市比赛继续取得优异成绩。使北郊中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一流的办学条件在省、市体育竞赛场上有相应的位置和知名度。

三 工作措施

1

体育教育规划范文第5篇

(一)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能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因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只能靠教师来掌握。所以,必须要求教师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要有事业心。有事业心才有动力,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而奉献毕生的力量。

(三)要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友爱的情感,要全面关心大学生,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要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没有爱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要精益求精

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的专业或学科,结合科研或者注意搜集本专业本学科的新成果,了解其发展趋势。认真备课,经常修改讲义,精益求精。多数教师是在职进修,结合科研和社会服务来提高教学质量,有条件时可脱产进修,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

(五)要团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