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糖预防方法

高血糖预防方法

高血糖预防方法

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第1篇

低血糖是指静脉血糖浓度低于4.0 mmol/L,出现一系列交感神经和中区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轻者表现为心慌,手颤,出汗饥饿感,乏力,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跌倒等。易发生在凌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也常见于紧张剧烈的体力活动或老年人[1]。我院老年科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10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老年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对2007年1月至10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及伴随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试验组 我们进行了糖尿病知识系列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的治疗、低血糖发生的原因、低血糖的危害、低血糖的防范知识等方面进行指导,尤其重视了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包括三阶段的健康教育:治疗用药前、用药时、用药后,并增加了中班的低血糖症的防范宣教。

1.2.2 对照组 未接受系列低血糖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只是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1.0系统统计,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见表1。表1 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症发生率比较注:χ2=7.39,P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防范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低血糖的护理应加强预防,而预防的关键是对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行为指南、避免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的遵从[2],试验组老年患者和家属在住院期反复接受糖尿病知识,低血糖发生原因,防范措施和急救准备等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而对照组老年患者未重视低血糖症的预见性护理干预,住院期只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未重视老年人家属参与,而且老年患者记忆力、听力等各方面功能下降,导致健康教育效果不佳,遵医行为能力下降。从表1可见,经过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试验组老年患者低血糖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由结果可见,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发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低血糖症多发生在夜间22∶00~4∶00,况且夜间老年患者缺少医护人员和家属的看护,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因此,加强夜间预防低血糖的健康教育,巩固和提高老年患者低血糖的防范意识,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并落实各项自我急救准备措施。从表1可见,经过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试验组老年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预见性护理就是要在患者未提出要求之间,护理工作者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的需求,制定预见性护理方案,从而及时准确的实施护理,这样可以加深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平衡其被动心理消除不利障碍,使护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老年人对低血糖的反应比较迟钝,如果发现过晚,患者将面临发生严重低血糖症和其他并发症;通过对老年患者低血糖症的预见性护理干预,使护士能主动评估患者的用药、用餐及血糖情况,观察患者的低血糖的反应,做到主动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协调一致,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相结合,减少或避免了老年患者意外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

4 小结

预见性护理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早期实施、定期进行,使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持续性和有效性。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预见性护理干预通过全程、全面、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方式,对低血糖症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强化,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护士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对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高危时段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了老年患者低血糖症的发生率,减少了老年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老年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笑兰.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5,16(3):22.

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第2篇

一、资料与方法

2012-2014年收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20~68岁,平均(52.3±1.3)岁。在高血压诊断上,以上患者均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指标相符合,而糖尿病则根据WTO糖尿病诊断标准予以确诊。方法:①普及健康知识:为了促进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我院医护人员成立了专门的防治小组,每个月定期向以上患者普及疾病的有关知识,如血糖和血压控制的标准范围,发生合并症的危害、时间以及预防手段等,并且将社区疾病防治的重要意义宣传给以上患者。②构建病例档案:a.收集以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病史、职业、学历、家庭状况等。b.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掌握患者对于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问卷内容包含了生活习惯、血压标准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饮食和运动对于血压的控制作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能引起的慢性病发病、终身用药的必要性等5项内容,患者掌握4~5项表示充分掌握,2~3项则为部分掌握,1项以下则为没有掌握,而知识掌握率=部分掌握率+充分掌握率。c.对患者饮食与运动状况进行记录。在饮食上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表示素食,二者均衡搭配则为均衡,而以肉类为主则表示荤食。在运动上,分为无运动、运动<1h、运动≥1h3个方面。d.社区医院检测以上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血压则为患者自行测量。

③干预方法:根据以上患者的病情需要、身体情况、合并症等,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降糖药物。指导患者保持饮食合理,并适当运动,而且寻求患者家属参与到干预监督中,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执行。医护人员按月对患者检测1次血压、血糖,定期检查并发症,做到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处理。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本组患者遵医嘱用药以及知识掌握情况:在遵医嘱用药率上干预前后分别为48%和98%,在知识掌握率上干预前后分别为26%和90%,患者干预后的遵医嘱用药率和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血压、血糖的变化: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后,相对于干预前,以上患者干预后的血压、血糖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讨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尤其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在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中,经常伴有糖尿病,而很多糖尿病患者也会合并高血压,因此这2种疾病经常被称作同源性疾病。在病因和危害上,高血压和糖尿病具有共通性,所以出现合并发生的情况。这种合并症对患者的身体形成了非常大的损伤,容易引起眼底神经病变,损伤到患者的心脑肝肾。相对于单纯的高血压疾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存在更高的血管硬化风险,而心血管病变则是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不能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远期的生存率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为此,2012-2014年收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研究分析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意义与干预对策。通过成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小组,为以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构建病例档案,之后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降糖药物。指导患者保持饮食合理,并适当运动,而且寻求患者家属参与到干预监督中,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执行。医护人员每月对患者检测1次血压、血糖,定期预防检查并发症,做到及时发现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表明,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后,相对于干预前,以上患者干预后的血压、血糖情况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第3篇

1 我国Ⅱ型糖尿病的变化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迅速,据第五届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会议上预测:目前全球已诊断的Ⅱ型糖尿病达1.3亿,我国糖尿病总数接近1亿。中国在糖尿病的防治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表现在糖尿病的发现率低。有关资料显示,约60%的新诊断患者已有各种并发症,约有1/2~3/4的患者未被发现;而且,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占糖尿病直接医疗费用的绝大多数。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Ⅱ型糖尿病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得以预防,且早期治疗效果好。因此,加强社区Ⅱ型糖尿病防治,通过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特别是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对延缓Ⅱ型糖尿病发病,减轻病情,预防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Ⅱ型糖尿病流行情况

2.1 Ⅱ型糖尿病流行的危险因素[1] ①家族史;②肥胖(BMI≥25 kg/m2); ③能量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④人口老龄化;⑤原发性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 mm Hg);⑥高血脂;⑦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胎儿(≥4 000 g)分娩史;⑧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等。

2.2 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在社区内划定高危人群,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根据上述危险因素确定如下人群为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1,2]①在一级或二级家属中有糖尿病者,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糖尿病;②代谢功能异常者,如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高血压、糖耐量异常者、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等;③妊娠期糖耐量异常者;⑤生育过巨大胎儿,胎儿体质量≥4 000 g者。⑥中老年人,特别是日常生活久坐不动、工作紧张繁忙而又体胖者;⑦低出生体质量者[3];⑧心理应激[4]。针对具有上述一个或多个因子的人群,进行餐后血糖检测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筛查或确诊糖耐量低减,在社区开展以生活方式指导和(或)药物干预治疗为重点的Ⅱ型糖尿病三级预防。

3 社区Ⅱ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具体措施

3.1 第一级预防 全面建立社区防治糖尿病的组织或协会,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和行为干预。系统开展防治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Ⅱ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认识,使他们掌握预防糖尿病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保健。具体可通过以下行为干预,防止糖尿病发生。

3.1.1 保持心情愉快精神紧张不仅使血压上升,心跳加快,还可以导致许多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进一步升高[5]。只有精神愉快,才能保证内分泌功能正常,维持正常的血糖。同时,心情愉快也是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要依靠防治组织,使健康居民知道通过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可预防糖尿病;正确认识糖尿病,避免对糖尿病过分担心,造成精神紧张。可在社区内开展各种娱乐活动(特别是以运动为主的活动),改善紧张疲劳的神经功能,使生活充实,情绪稳定。

3.1.2 平衡膳食 控制热量的摄入,保持各类营养素平衡搭配,可控制体质量,稳定血糖。要节制大鱼大肉,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饮食控制要按人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劳动强度等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摄取食物的原则是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每餐只吃八成饱,肉鱼蛋禽250 g/d左右,控制刺激食欲的调味品;水果每天只吃适量。养成吃少一点,吃素一点,偏淡一点,少吃零食,不吸烟,少饮酒的良好生活习惯。

3.1.3 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以控制体质量,防止肥胖;同时,运动能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6,7]。医学家在研究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时,提出了“节约基因”学说,认为人类在进化、生存以及与大自然斗争中,逐渐形成了“节约基因”,使人在食物不足的环境下,节约能量,减少“支出”,以适应恶劣环境。当食物充足以后,此基因转化为致胖因子,使人超重与肥胖,并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产生胰岛素抵抗,成为促发糖尿病的潜在因素之一[8]。运动通过消耗过剩的营养和能量,消除过多的脂肪组织,提高肝脏及肌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对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代谢,有效地扭转“节约基因”的转化方向。运动还可以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进行运动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适当的运动强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少躺少坐,多走路,少坐车,多骑车。

3.2 第二级预防 定期检查,尽早发现。Ⅱ型糖尿病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多不明显。调查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到明确诊断,已过去5~10年,在这被延误诊断的5~10年,正是糖尿病病情轻、慢性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好的时机。早期发现糖尿病,可以有效治疗,减少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3.2.1 定期检查的对象 除了上述高危人群及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质量减少)症状者要定期检查外,还要注意以下征象。①男性减退;②排尿困难或反复泌尿生殖道感染;③其他部位感染久治不愈或伤口不易愈合;④过早出现视力减退、白内障;⑤顽固皮肤瘙痒;⑥手足麻木;⑦跟腱反射减弱[9]。对以上征象进行糖耐量试验,发现糖耐量低减者,应视为糖尿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并给予积极治疗。

3.2.2 自我监测 糖尿病发展规律是由轻到重、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最终致残致死。通过社区健康教育,让社区居民了解糖尿病的早期征兆,做好自我监测。对非糖尿病的居民要注意自体发生的变化,如高血糖时,出现的症状常有口渴、尿量增高、有饥饿感;还可有不同程度疲劳,看东西模糊不清,皮肤瘙痒,下肢麻木、刺痛和感觉异常,皮肤感染率增加,体质量下降等。一旦发现有糖尿病早期征兆就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检查。对已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要定期检测血糖,一般对控制良好的患者,每周1~2次测空腹或餐后2 h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每天测空腹或餐后2 h血糖,随时调整治疗。

3.3 第三级预防 及时治疗,预防并发症。治疗糖尿病应采取综合性治疗原则,一方面要控制血糖,采用饮食、运动、药物三大综合疗法。另一方面要保护多系统器官组织。其中饮食疗法即是预防糖尿病的方法,也是糖尿病最重要、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3.3.1 饮食疗法的原则[1] 控制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合理,放宽对糖的限制,但要忌食容易吸收的糖;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防止糖尿病肾病;脂肪和胆固醇要限量,以不饱合脂肪酸为主;限制钠盐摄入,适度增加钙和微量元素;及时、定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食物结构方面要多样化,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粗细搭配,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少食多餐,规律进食,不吃零食,在医生指导下,按制定的糖尿病食谱进食。

3.3.2 运动疗法的原则[1] 运动前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评估,设计适合于患者的运动处方是运动疗法的关键;运动中要正确计算运动量的大小,一般说来,运动后感有微汗,轻度的肌肉酸痛,休息后即可消失,次日精力充沛,有运动欲望,食欲和睡眠良好,则说明运动量适宜;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以步行为佳。步行即是有效的运动项目,又简便易行而安全;同时,不受条件限制。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及身体较弱的糖尿病人;在运动时,患者要随身携带糖尿病卡,随时注意身体状况,如有不适,暂停运动。夏季注意补充水份,冬季要注意保温。

3.3.3 药物治疗的原则[1] 正确选择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增敏剂;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禁忌证、注意事项;用药期间,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及时检查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

3.3.4 保护各系统器官的方法 保护血管。如积极降血压,服用抗氧化剂、抗血栓形成的药物;调节神经,增强代谢。如服用增加神经血流、改善神经营养和纠正代谢紊乱的药物;提高免疫、预防感染。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接受充分的关于个人卫生保健的指导,尤其是在对足部、皮肤、牙齿的保护方面,以防止感染。即使是轻微的感染也不能忽视。

总之,Ⅱ型糖尿病的社区预防,要抓住第一级预防,做好第二级预防,把糖尿病消灭在萌芽中,这是Ⅱ型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是控制糖尿病发病率、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1 胡绍文,郭瑞林,童光焕,等.实用糖尿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72-106.

2 翁孝刚.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家庭医学,2003,12:8-9.

3 米杰,程红,赵小元,等.出生重量指数对中年罹患代谢综合症的预测作用.中华预防医学,2004,4:221-225.

4 蔡太生,龚耀先,高北陵,等.个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生活事件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2003,17(9):638-640.

5 孙富根,方润岑,程剑,等.Ⅱ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性心理卫生干预对照研究.健康心理学,2002,10(6):464-466.

6 徐国琴等.运动疗法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2002,21(3):284-287.

7 王爱珍,董玉梅.运动疗法在Ⅱ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山东医药,2003,43(20):10-12.

8 曾庆佩.糖尿病的“节约基因”与运动疗法.家庭医生,2003,10:56-57.

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0-0039-0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在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中,糖尿病足是最为严重的一种,易致残,其病因是糖尿病导致外周血管及运动神经出现病变,引起患者局部缺血、足部变形、感觉障碍以及合并感染。国内糖尿病的患病率达8.82%,糖尿病患者近9 230万,患者人数位居世界第一。有研究显示,1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溃疡或坏疽,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截肢率高达26.4%[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我管理,对预防糖尿病足能起到积极作用[3]。因此,在社区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教育及正确而有效的足部保健护理,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致残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中心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58.88±5.19)岁;糖尿病病史为1~17年,平均(6.33±1.57)年。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等具可比性,(P>0.05)。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遵医用药的指导、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将糖尿病足作为一项重点进行护理。①严格控制血糖。若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容易因神经营养障碍而导致足部变形,同时由于高血糖损害吞噬细胞及中性白细胞的功能,反复损伤将严重影响伤口愈合,导致足部溃疡。因此,控制血糖是至关重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防止或延缓周边神经及血管的病变趋势,降低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定时使用胰岛素或服用各类降糖药物,并制定相应的日常食谱,改善新陈代谢,促进足部病变的好转。②足部检查及护理指导。使糖尿病患者不仅关注血糖变化,更重视足部病变,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使用医学模型向患者演示足部检查方式,一般从足跟、足底到足背,再仔细检查足趾缝,有无皮肤破溃,通过按压检查有无感觉异常,是否有异常突起。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入院就诊。③足部清洁。嘱患者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水温不能太高,在38~40 ℃,避免烫伤[4]。先用双手探查水温,感觉水温适宜后,再将双足浸入水中,每次浸泡10~15 min[5]。洗后用柔软干毛巾擦干,包括足趾缝。涂抹适量润肤乳,以保持足部皮肤润滑,防止皲裂发生。④运动中的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而大部分的运动均需要足部参与。运动前适当活动,选择合适鞋子。⑤正确修剪趾甲。告知患者,可在洗脚结束后再剪,此时趾甲不会过硬。用指甲刀横向直剪,趾甲长度与趾尖同一水平即可。修剪趾甲,2次/周,避免指甲刀剪伤皮肤。指甲刀要注意清洁,防止感染。不可搔抓皮肤,不可使用刺激性消毒水擦拭足部皮肤。⑥选择合适的鞋袜,宜棉质布鞋或真皮皮鞋。护士要告知患者穿圆头、厚底、软底和透气性好的鞋子,在容易摩擦的部位可放置棉花,穿棉线袜等。一定要合脚,不能穿尺码小的鞋子和有摩擦的鞋子,才能保护足部,并保持鞋子的清洁和干燥,如有破损,要换新鞋,新鞋穿着时间不宜过久。最好选择吸水性好、纯棉、浅色袜子,颈口要松。⑦防止冻伤、烫伤和外伤。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病变致足部感觉不敏感,容易受伤。一旦发生创伤,伤口不易愈合,且极易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三伤。冬天注意保暖,但要避免用温水及火炉取暖。⑧足部按摩护理。全面按摩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可有效通过神经反射,启动人体的调节代谢机制,从而快速而有效地调节血糖。其次,足部血液循环相当于“第二心脏”,刺激足部反射区和穴位,能使血管扩张,全身血流量增多,血液循环加速,血液黏稠度降低,改善组织缺血缺氧,使神经得到充分营养,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部病变的发生。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从趾尖开始向近端按摩,手法不宜重,力度应柔和、平稳,以患者微感疼痛为宜。足部按摩开始时,双手由下至上揉搓足部及小腿,使皮肤发红,患者感到足部发热为度,重复刮压每个反射。

观察指标

随访患者1年,比较两组患者足部溃疡发生情况、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自护行为。由护士评价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并对患者提问,根据回答给予评分,满分为10分。得分高表示知识了解多,自护能力好。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x±s表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比较采用t检验及×2检验,P

结果

护理干预l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经过预防性干预护理后,足部溃疡发生少(20%比0%),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好[(7.53±1.39)分比(9.32±0.08)分],自护行为得分高[(7.17±1.03)分比(9.13±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个体化; 心脑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39-01

《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了“上医治未病”。什么叫治未病呢?这就是一级预防,就是在没发病时去防病,就是对多重危险因素在源头的综合控制。心脑血管病是老年人最常见、最主要的疾病。也是增高老年人死亡率的最重要因素,中年期往往是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因此,需要综合治疗。07年4月始我们对本辖区内的居民6000人进行统计,其中40岁以上2662人,07年4月~08年4月发生CCVD 11例,CCVD的发生率为183.3/10万,40岁以上CCVD发生率为413.2/10万。本文将这个人群定为CCVD高危人群,在社区居委会的配合下,对这个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在人口保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CCVD发病人数07年12例,08年10例,09年7例。09年发病率116.67/10万,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262.96/10万。

CCVD一级预防的重点有三个:干预血糖、干预血压、干预血脂。医护人员对其干预对象进行详细的干预计划讲解,家访、电话随访,每周电话随访1~2次,每月至少家访1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每季组织1次干预组成员交流会。连续干预3年。

1 干预血糖

1.1 社区内按住宅区建立干预健康教育档案,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等)、有无糖尿病家族史、FPG、BMI、TC、TG、血压值,主要生活方式。对空腹血糖大于6.8 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者制定干预计划。措施如下:在社区内宣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倡健康合理的饮食、适当限制每天进食总量,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糖尿病教育,特别是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如肥胖、不适当的营养及生活方式等。改变生活方式半年后血糖仍不稳定的给以降糖药物干预。

1.2 小结:通过连续3年对糖尿病一级预防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较单纯一次性书面健康指导效果有明显差异,达到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目的。3年来社区内糖尿病发病人数是,07年6例,08年4例,09年3例,发病率07年100.0/10万, 08年66.6/10万, 09年50.0/10万,社区内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达到了一级预防的目的。

2 干预血压

2.1 社区开展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了解有无高血压。我们按住宅区建立干预健康教育档案,个人基本情况,有无高血压家族史、血压值。对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者进行规范治疗。措施如下:合理饮食 限制钠盐过量摄人;增加钾的摄入,补钾有利于排钠;增加钙的摄入,降低脂肪的摄入量。适量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减肥。通过以上生活方式的干预,半年后血压不稳定者,给以降压药物干预。

2.2 小结:3年来社区内高血压发病人数是,07年27例,08年23例,09年18例,发病率07年450.0/10万,08年383.3/10万,09年300.0/10万,社区内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降低,达到了一级预防的目的。

3 干预血脂

3.1 按住宅区建立干预健康教育档案,个人基本情况、有无心脑血管病家族史、FPG、BMI、TC、TG、血压值;主要生活方式。跟据干预对象基本情况制定干预计划,对他们开展健康教育活动,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进行1次血脂检测。对绝经后的妇女,有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族史的健康人,肥胖者,需6个月检测1次血脂。对于总胆固醇大于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大于4.1mmol/L,高密度脂蛋白小于1.0mmol/L,甘油三脂大于2.3mmol/L者列为重点治疗对象。措施如下:合理饮食 粗细搭配,少吃动物脂肪,忌食动物的内脏,选用降脂食物如木耳、大豆、山楂等。适量运动 ,防止体脂和血脂增多。戒烟,限酒,不饮咖啡,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咖啡因可刺激血脂及血糖增高。适量饮茶,饮茶能消除油腻饮食达到减肥效果,但不要饮浓茶。注意生活规律,心理平衡: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脂代谢紊乱。所有血脂异常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经过以上3至3个月生活干预血脂过高者,或已有冠心病者,给于降脂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