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冠心病 分级 预防

一、一级预防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经重复测定仍

1.血压升高、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三个危险因素。目前强调在抗高血压治疗时需同时注意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因为血压升高易伴有高血脂、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心电图不正常。

2.降低血清胆固醇实验表明,只有维持较长时间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才能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建议主要通过非药物途径在人群中预防血脂升高。首先,应广泛开展卫生宣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当总胆固醇在5.2~6.21毫摩/升(200~239毫克/分升)或(和)LDL-C为3.4~4.1毫摩/升(130~159毫克/分升)时,可采取非药物的干预,总胆固醇≥6.24毫摩/升(240毫克/分升)的高胆固醇血症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降脂措施。

3.宣传戒烟和劝阻不吸烟应采取各种措施向无烟社会迈进,例如,禁止青少年吸烟,提倡中年人戒烟,劝告老年人少吸或吸低毒烟等。

4.减肥 主要是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增加运动量,超重和肥胖者应减少热量。但通过极低的热量摄入或完全饥饿以达到迅速减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故冠心病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重点应注意不使儿童过胖,预防血压升高及阻止儿童成为烟民。

一级预防在国外尤其在美国已经取得较好的效益。国外已经有十多个国家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不宜吸烟。

(2)加强体力活动锻炼。

(3)减胆固醇的摄入。

(4)定期复查血压,一旦升高时进行防治。

(5)定期检查血脂,一旦升高进行处理。

(6)保持适宜体重,防止体胖及超重。

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患者冠心病的患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防止病情发展和病情突变;预防心肌梗死及预防猝死。主要措施有以下各方面。

1.宣教群众

对于冠心病有正确认识,既要定期复查,不能麻痹大意,又不能焦虑不安,增加思想与精神上的负担。无禁忌证时,务必采取“ABC”疗法。A即服用阿司匹林,B即用β受体阻滞剂;C为降低高脂血症。

2.改变饮食习惯

见冠心病的治疗中饮食治疗。

3.加强体力活动锻炼

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锻炼以不引起症状为限。防止超负荷强力体力活动,否则会引起冠脉痉挛、心绞痛发作,甚至AMI。

4.戒烟,防止过量酗酒。

5.防治高血压

将血压控制在满意水平(根据年龄决定),年轻人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7.3/11.3kPa(

6.防治血脂增高

通过控制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体力活动及药物治疗,将胆固醇控制在常数170加年龄的范围内,三酰甘油升高者注意减少糖类入量,控制血糖在8.3mmil/L(150mg%以内)。有效的降脂药物为他汀类与贝特类。 转贴于

7.防止突破(冠心病事件)。

三、三级预防

冠心病有意想不到的突变,为此在入洗澡间,上飞机长途旅行,赶火车过天桥时,尽量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片,另外避免过份喜、怒、哀、乐等兴奋交感神经的活动。

对心绞痛发作或AMI所采用的预防措施,主要为:

(1)有症状的冠心病,坚持用药,最好消除心绞痛发作,应用β受体阻滞,降低血黏度及防止冠状动脉痉挛,预防心肌梗死及猝死。不论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或预防猝死,β受体阻滞剂应用越早越好。有些顽固性心绞痛,须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的心率降低到能耐受的最低限度(即不引起乏力、胸闷、头晕与血压下降为限。虽然心率不到60次/min,或保持在50~60次/min,只要无自觉症状,提示可以耐受)。国内外经验证明,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减少冠心病的猝死25%~45%;急性心肌梗死及早应用有助于缩小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范围达50%以上,再梗率下降35%~40%,猝死率减少20%~40%。

(2)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复查心电图,掌握病情变化。我国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急性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证明,不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可以通过二级预防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服用小剂量肠溶性阿司匹林),而且急性心肌梗死的泵衰、猝死及再梗死的并发率也是可以减少的。北京7家医院对1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服用肠溶性阿司匹林50mg/d,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随诊18.8个月,心脏性猝死24例(2.2%),心衰死亡6例(0.5%),再梗死36例(3.3%),心脏事件总计66例(6.0%)。猝死率以‰/月计算,对照组、阿替洛尔组、依那普利组分别为1.7、0.55、1.16。阿洛尔组猝死率减少67.8%。再梗死率三组间无差别,分别为3%~4%。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自身增加重,对照组为0.2%,阿替洛尔组为2.4%,依那普利为4.6%。提示左室功能下降的患者疗效更明显。

国外报道,阿替洛尔使阳性的晚电位80%变为阴性;美托洛尔能使83.9%变为阴性。

参 考 文 献

[1]李莹,王抒,陈文祥,徐晨,吕敏,李健斋.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中血脂测定室间质量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656-659.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防治; 策略建议Study on control strategy of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Du Fangfang

【Abstract】Hypertension is a chronic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kidney disease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known as the" invisible killer".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change of life style,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ased on its origin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proposes the community hypertension control strategy.

【Keywords】Hypertension; community prevention; policy recommendations【中图分类号】R1;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37-01高血压的危害已得到广泛认识,但资料表明:全球高血压的控制情况仍不太理想,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控制率也不容乐观,因此,针对目前严峻的高血压治疗形势,开展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影响本地高血压的各种因素,及其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和伴随疾病,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三级预防策略,是遏制高血压病高患病率,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措施,从而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降低医药开支。目前我国社区居民高血压人群较多的原因主要有:居民膳食热量摄入较高,运动量不足,高血压预防知识教育不足,人群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依从性低等。近年来,高血压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的疾病,而是多种危险因素聚集、遗传的综合征,可称之为高血压综合征。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及其老年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要兼顾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血压的选药疗面要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针对其适应症进行选药和治疗,更加强调高血压防治的个体化原则。对于年龄较轻的群体,由于其健康状况较好,大部分为上班族,工作压力较大,对高血压一级预防的措施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因此对这一群体的健康教育力度要加大,特别对于其不良生活方式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宣传,以提高思想上对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视程度,同时需要加强生活方式改变的督导力度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因为如果这一群体的高血压一级预防措施的实施不好,这一群体就会成为末来高血压患者的强大的后备军,就不能有利地遏制以后的高血压高发势态,将来就要面对庞大的不断增大的高血压群体,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就不可避免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高血压社区防治策略的制定:1.切实建立社区高血压防治系统。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过去的经验,社区防治通常的组织形式是由当地政府领导、主管部门领导和专业人员以及基层社区组织和卫生人员组成三结合的防治网。各社区人员组成相对单一,每一社区都有至少一家主要服务于本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机构,这些卫生机构在业务上统一归属于卫生处管理,各医疗机构根据服务范围的大小,下辖有若干卫生所。已经具备防治网络的组织框架,因此建立由卫生处统一管理,各医疗机构从事专业防治工作,以及和单位工会和社区老年站共同参与的防治系统是行之有效的。2.建立基础资料:包括人口数量和分布特点.各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开展防治前后疾病情况和危险因素的资料建立,特别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危险因袭和什况要记录准确,各种随访资料,政策的制定和工作开展情况.干预效果的评价等。3.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一项社区控制计划的领导人还应掌握更全面的防治技能,如:对社区基本情况和人口、疾病以及危险因素的了解;制定防治计划,内容包括背景、目标、策略、干预活动、评估和经费预算等;宣教材料的设计和制作;调查统计方法;计划效果评价。对非专业人员要重点讲述防治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及教给他们血压测量的标准方法以及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具体工作的思路:开展好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的防治工作,以三级预防为主线。一级预防措施:1.合理调整饮食;2.戒烟和限酒;3.减肥;4.开展体育锻炼;5.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应激能力6.从儿童期就要开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开展体育运动,进行高血压预防的教育。二级预防措施: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及管理率,由于高血压早期可无症状,有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因此早期检出高血压并及时给患者治疗和健康指导,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作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发现高血压病人,由值班大夫填写高血压报病卡,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三级预防措施:对于已经确珍的高血压群体,除了针对于一般人群的健康措施外,要根据其伴发的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肾脏病等选用合理的药物治疗。加强治疗随诊,监测病人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指导病人了解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意义以及终生治疗的重要性,了解按时服药以及平稳降压的重要性,了解自己服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出现副作用及时报告,利于及时处理,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参考文献

[1]徐姝迪,丁红,乔莎.新疆医科大学维族、汉族大学生超重肥胖危险因素的分析[A].营养与慢性病——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郭玉麟,崔铁琦,王心祥,林建平,于绍轶.沿海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及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3]卫国荣,付朝伟,王法弟,王学才,宋建根,陈跃,姜庆五.农村社区成人超重肥胖现况及其与空腹血糖异常的关系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降压效果

高血压是当前我国主要的慢性病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成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这与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动脉硬化等密切关联。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快以及生活饮食的改善发病率日益增多。有数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数[1],高血压已成为社区老年居民健康的"无声杀手"。高血压长期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是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防治控制病情和血压是临床诊治的主要方向,常规护理不全面,不细致,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社区医疗是未来的方向,一些专家也认为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得到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这也给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患者采取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践来看疗效显著,下面就此措施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病例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5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联合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组)254例中,男性154例,女性100例,年龄60~78岁,平均69岁,其中一级112例,二级80例,三级62例,合并冠心病56例,高血脂症42例,糖尿病34例;对照组(常规高血压护理组)254例中,男性144例,女性110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其中一级120例,二级72例,三级62例,合并冠心病50例,高血脂症38例,糖尿病28例,所有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高血压的最新诊断标准确立。两组从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合并疾病情况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概述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11.26%。老年高血压患者是高血压的主要患者人群,与年龄增大、主动脉壁内膜和中层变厚、胶原、脂质和钙盐的沉积密切相关,在老年高血压中有半数以上是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此外,老年高血压常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对其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很重要的一环

1.3方法

1.3.1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主要为基础护理,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嘱患者遵医服药,配合进行治疗(具体略)。

1.3.2观察组 依托社区医疗点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3.2.1社区健康教育 利用社区有利条件,贴近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进行各种形式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健教,利于血压的稳定控制。

1.3.2.2规范化用药治疗 准确记录数值及出入量,观察水肿情况,掌握血压变化规律,为提高血压目标值控制率,制定出适宜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说明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和副作用等,选择副作用低、廉价、长效的控释片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密切观察所服降压药疗效,嘱患者不得随意停药减量,对于可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在服药后应卧床2~3 h,变换时也应动作应缓慢。对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期入户随访,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如疾病程度、疾病分期分级、病程、性别、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选择合理药物组合。根据伴随症状合理使用药物,如不可使用干扰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降压药,如双氢克尿噻利尿剂等。

1.3.2.3生活饮食干预 利用社区条件,从社会环境、身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指导患者进行有益的娱乐活动,保持积极乐观情绪,限盐,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食水果、蔬菜,进行行为和生活方式优化,制定出个体护理计划,检查患者用药、饮食、运动等措施落实情况,利用社区简便有利条件就地进行中医养生、药膳知识以及熏洗等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选择有节奏的、容易放松的项目,如气功、太极拳、步行等等,或者进行适度中医治疗,选用丹参片、杞菊降压片等。

1.3.2.4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特点,害怕脑卒中的发生,社区护理时应耐心、亲切、和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老年患者降压宜控制在140~159 mmHg为宜,以此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老年患者由于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产生心理失落感,因此还需要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等心理治疗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1.4疗效判定 护理12 w后,对患者血压值、BMI指数、动脉硬化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分析治疗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下社区医疗机构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主体,给高血压管理和慢性病防治带来机遇。社区护理干预有着自已的特点,如病情易于掌握,可就地开展实施等等[2]。

在以往的实践中发现,老年人群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晓率较低、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下,服药依从性较差。本组患者我们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我们体会到,社区医疗有着独特的护理治疗优势,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遏制高血压病的发生。血压的控制是高血压治愈的一个重要考量值,治疗首先要考虑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下来,在选择降压药时,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可通过和患者经常接触、交流沟通,密切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了遵医率。实践中,还应对社区医护人员更新知识,转变单纯依靠药物的观念由医疗科研向预防为主转变,由高层向社区转变。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文化、心理饮食生活及行为等诸多因素,因此控制疾病的发展除使用药物外,还需通过社区护理进行综合干预[3]。

综上,社区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开展社区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防治依从性,有研究也表明,高血压的预防重于治疗,总之开展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控制和症状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冬梅.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0(12):258.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卒中;二级预防;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抗高血压药;降血糖药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2)02024502

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1]。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其中70%~80%为脑梗死,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了脑卒中是可防可治的,但循证证据和临床实践的差距很大,导致了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现对2010年8月-2011年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105例发病在1个月~6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5例患者来自吕梁市的8个县市,男73例,女32例,年龄34岁~82岁。

1.2 方法 对发病1个月~6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住院资料进行确认,有急性期住院后出院的出院资料及头颅CT或头颅MRI资料确定诊断,并再次对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进行询问记录,再次检查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进行残障功能(MRS)评分,询问和记录患者用药情况。

2 结 果

2.1 复发性脑梗死情况 复发性脑梗死11例(10.48%),复发时间距首次发病3个月至5年,复发前停药5例,另4例患者均服用中药治疗,只有1例患者服用降压药和阿司匹林。

2.2 就诊时抗血小板药情况 105例患者全部服用阿司匹林,其中20例(19.05%)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剂量小于75 mg,没有服用抗凝药物者。

2.3 就诊时高血压用药及控制情况 105例患者中有高血压78例(74.29%),否认高血压病史27例,就诊时服用降压药78例(74.29%),不服用降压药物者27例(25.71%),其中25例血压正常,2例高血压,诉出院时未告知服用降压药,105例患者中有30例(28.57%)坚持定期监测血压,其余患者只在医院就诊时测血压,就诊时血压正常者66例(62.86%),其余39例(37.14%)患者血压仍高于140/90 mmHg。

2.4 降糖药物 105例患者中80例无糖尿病,合并糖尿病25例(23.81%),糖尿病的治疗率100.00%,复诊时血糖正常者88例(83.81%),25例有糖尿病者18例(72.00%)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7例(28.00%)控制差(血糖>7.0 mmol/L),定期监测血糖者11例,未监测血糖的原因为不方便或没有条件。

2.5 就诊时调脂药物服用情况 105例患者出院时给予他汀治疗者53例(50.48%),未予他汀治疗者52例(49.52%),复诊时有43例(40.9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 mmol/L,进一步分析 LDLC>2.6 mmol/L的患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原因是自行停药、经济拮据或认为血脂正常停药,其次是医生未建议服药。

2.6 吸烟 105例患者既往无吸烟史44例,61例有吸烟史,发病后继续吸烟者4例。

2.7 定期输液 105例患者中有62例(59.05%)非急性期输液2次~5次,最频繁者每月1次,原因大部分为自己要求,一部分为医生建议。

3 讨 论

脑卒中在世界范围内,致残率高居第一,复发率很高,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卒中复发率11%~29.1%[2],再次卒中患者预后更差。卒中的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已发生过卒中的患者采取各种相关措施预防其再发。

2002年抗栓治疗协作组(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ATC)发表的荟萃分析是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最有影响力的证据[3]。证明抗血小板治疗对绝大多数心脑血管事件有显著的防治作用。PRESSChina协作组研究显示,国内门诊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占75.6%[4]。本研究中服用抗血小板药达100%,但由于医生建议有20例(19.05%)患者服用剂量小于75 mg,与中国专家共识建议的阿司匹林二级预防长期用药剂量为75 mg~150 mg不相符[5]。

药物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复发是十分有效的治疗措施,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降压治疗可减低脑卒中事件发生达25%,主要与血压降低幅度相关[6]。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维持在高水平,但达标率(66.92%)仍低于其他地区水平[7],与医师对高血压的重视及高血压知识在患者中普及有关,但仍有不达标,应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3倍,本研究中糖尿病的控制率为 72%,与患者和医生对血糖增高造成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糖尿病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有关,应重视该知识的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长期持续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水平长期控制在目标值内,是中国《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TIA预防的专家建议》中的推荐[8],本研究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为 50.48%,达标率仅40.95%,与经济拮据或认为血脂正常自己停药及医生未建议服药有关。

吸烟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的知识的普及率已很高,但本组患者中仍有4例患者坚持吸烟,与患者的认识及戒烟信心不足有关。定期静脉输液预防脑梗死,是目前普遍存在的误区,其药物并没有得到循证医学的证据,本研究中59.05%的患者认定定期静脉输液治疗可以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有一部分医生的认识不足或经济利益驱使,不但不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还浪费了医疗资源。

本研究提示吕梁市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形势很严峻,抗血小板治疗、降压、降糖、他汀类药物的应用都未达标,吸烟及不当输液率很高。本研究只对发病后1个月~6个月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可能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药物治疗率更低,二级预防更差,应在本市内加强对医生及患者的教育,提高二级预防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Zhu C.The Third Natinnal Survey on the case of death.Ministry of health,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8:1452.

[2] 吴静,汪培山,田桂玲,等.脑卒中复发影响因素分析及函数预测模型[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1):1618.

[3]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Collaborative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J].BMJ,2002,324:7186.

[4] PRESSChina协作组.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抗栓药物的使用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七城市门诊连续病例的横断面调查[J].中国卒中杂志,2007,2:301307.

[5] 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规范应用专家共识专家组.规范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182.

[6] Roshid P,LeonardiBee J,Bath P.Boold pressure reduction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nd other vascular events.A systematic review[J].Stroke,2003,34:27412749.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范文第5篇

本刊特邀请相关专家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进行详细解读。

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持续为居民首位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尤其35~54岁青壮年发病人数增加最为迅猛。WHO全球健康报告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的概念 WHO定义的广义心血管疾病包括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和心脏病。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早期病变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常常是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的意义 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起冠心病病死率持续升高,1968年冠心病病死率高达336.5人/10万;此后政府重视预防,主抓控制胆固醇、降压和戒烟;到2000年冠心病病死率下降了50%,其中危险因素控制的贡献率最大,全人群胆固醇水平下降0.34 mmol/L,收缩压下降5.1 mm Hg,吸烟量下降11.7%,对病死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24%、20%和12%。二级预防和康复的贡献率为11%,三级预防为9%,血运重建仅为5%。西欧各国近30年来因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冠心病病死率平均下降了20%~40%。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提示了一级预防对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性。

心血管疾病指南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