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63-02

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非药物治疗措施具有降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肥胖、糖尿病和高脂学症)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增强降压药物疗效等重要作用,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降压药物对6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从中探讨非药物疗法与高血压病的预后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Ⅰ、Ⅱ级高血压(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血压为21.3~26.7 kPa/12.7~15.3 kPa;②年龄31~65岁,性别不限;③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心动过缓和严重的传导阻滞;④排除继发性高血压;⑤有不同程度的烟酒嗜好,且实验前均接受过不正规的降压药物治疗,没有实施非药物治疗措施。本文病例来源于本附属医院门诊病人。60例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4~64岁,平均年龄55.8岁。其中Ⅰ级高血压32例,Ⅱ级高血压28例。病程5~10年者38例,10年以上者8例,5年以下者4例。

1.2 治疗方法

受试者均在其家属和社区保健医师的监督下接受非药物治疗。具体方法为:①控制体重;②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多摄入富含钾、钙、镁的食物(有社区保健医师给病人制定一日三餐的食谱);③戒烟酒;④适量运动,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有氧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健身操等(30~45 min/d,每周4~6次);⑤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由社区保健医师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减少精神压力和抑郁)。在此基础上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法,为了更有效的控制血压,又不至于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小剂量联合用药已成为现代高血压病治疗的原则之一[1]。本文入选病例中的Ⅰ级高血压均采用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或倍他洛克单药治疗,Ⅱ级高血压均采取联合治疗如卡托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或倍他洛克与硝苯地平联合,服药剂量和次数可以根据病情增减。

1.3 观察方法

使用台式血压计,以坐位右上肢血压为准。每次测压3遍,取其中舒张压差≤0.53 kPa的两次血压平均值作为实验前的血压,治疗期间每周测压2次。治疗第3周的2次血压平均值作为实验后的血压。每次均为专人测压,并记录实验期间的心率及临床症状。

1.4 疗效评定

1.4.1 降压疗效的评定方法将实验前血压和实验后血压比较而评定。显效的标准为舒张压下降>1.33 kPa且降至正常范围(12 kPa);或舒张压下降>2.67 kPa。有效的标准为舒张压下降1.33~2.67 kPa或收缩压下降>4 kPa。无效的标准是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1.4.2 对预后影响的评定评定的方法是:对60例病人均作为期5年的追踪观察,把能坚持非药物治疗者列为甲组,未能坚持非药物治疗者列为乙组,收集所有病例5年后的病情转归资料。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

60例病人经4周的实验治疗,其结果为:显效50例(83.3%),有效10例(16.6%)。实验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降低(P<0.01)详见表1。其中收缩压平均下降幅度为3.6 kPa(16.4%),舒张压平均下降幅度为2.78 kPa(19.8%)。对心率的影响详见表1,实验治疗前后心率减慢平均14.83次/min(17.3%)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对预后的影响

通过5年的追踪观察发现,60例病人中能坚持实施非药物治疗措施的甲组病人28例,其中26例病情稳定,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即中青年血压降至“正常”(<17/11 kPa或 理想16/10.5 kPa)水平。老年人降至正常高值(17.0~17.8 kPa/11.0~11.8 kPa)的上限。无心、脑、肾并发症。另两例血压控制不满意。5年中未能坚持非药物治疗措施的乙组病人32例,其中并发脑卒中14例占46.8%,并发冠心病12例,占37.7,血压控制不满意者6例,占18.7%。甲组与乙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高血压的病因尚未阐明,目前统一的观点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2],其后天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寒冷、不良行为及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烟酒嗜好等。此外,精神紧张、焦虑、环境噪音均可使交感神经活动性增强,促使高血压的形成和高血压状态的维持。而威胁高血压病人生命安全的的主要是心、脑、肾的损害及其并发症。其中脑卒中是我国目前人群致残的首要原因,血压升高可导致脑小动脉收缩,继而引起小动脉肌层玻璃样变和管腔变硬静脉床的灌注过度增高导致充血、水肿或出血,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当血压下降时即引起脑灌注不足而导致脑组织缺血,引起缺血性脑卒中[3]。有资料表明在急性冠心病事件中,37.6%归因于高血压。人群79%的脑中脑卒中事件归因于高血压[4]。因此,对高血压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延缓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其中,非药物治疗措施是高血压病人综合防治的基础。本组资料充分显示,不注重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实施,单靠药物治疗,其疗效不仅不满意,并且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由此可见,非药物治疗措施不仅可以增强降压药物的疗效,更重要的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清茹.高血压病的现代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6:134-135.

[2]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8.

[3]冯雪华.孙华林.李德瑞.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并发脑卒中的关系[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1:40-41.

[4]吴兆苏.心血管系统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3.

(收稿日期:2007-04-17)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降压效果

高血压是当前我国主要的慢性病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成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这与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动脉硬化等密切关联。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快以及生活饮食的改善发病率日益增多。有数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数[1],高血压已成为社区老年居民健康的"无声杀手"。高血压长期损害心脑肾等靶器官,是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防治控制病情和血压是临床诊治的主要方向,常规护理不全面,不细致,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社区医疗是未来的方向,一些专家也认为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得到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这也给开展社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我院近年来对部分患者采取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实践来看疗效显著,下面就此措施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病例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50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联合社区综合护理干预组)254例中,男性154例,女性100例,年龄60~78岁,平均69岁,其中一级112例,二级80例,三级62例,合并冠心病56例,高血脂症42例,糖尿病34例;对照组(常规高血压护理组)254例中,男性144例,女性110例,年龄60~76岁,平均68岁,其中一级120例,二级72例,三级62例,合并冠心病50例,高血脂症38例,糖尿病28例,所有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高血压的最新诊断标准确立。两组从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合并疾病情况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概述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11.26%。老年高血压患者是高血压的主要患者人群,与年龄增大、主动脉壁内膜和中层变厚、胶原、脂质和钙盐的沉积密切相关,在老年高血压中有半数以上是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此外,老年高血压常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对其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很重要的一环

1.3方法

1.3.1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主要为基础护理,定期测量血压、血糖,嘱患者遵医服药,配合进行治疗(具体略)。

1.3.2观察组 依托社区医疗点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3.2.1社区健康教育 利用社区有利条件,贴近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进行各种形式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健教,利于血压的稳定控制。

1.3.2.2规范化用药治疗 准确记录数值及出入量,观察水肿情况,掌握血压变化规律,为提高血压目标值控制率,制定出适宜老年患者的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说明有关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和副作用等,选择副作用低、廉价、长效的控释片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密切观察所服降压药疗效,嘱患者不得随意停药减量,对于可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在服药后应卧床2~3 h,变换时也应动作应缓慢。对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期入户随访,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如疾病程度、疾病分期分级、病程、性别、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选择合理药物组合。根据伴随症状合理使用药物,如不可使用干扰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的降压药,如双氢克尿噻利尿剂等。

1.3.2.3生活饮食干预 利用社区条件,从社会环境、身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指导患者进行有益的娱乐活动,保持积极乐观情绪,限盐,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多食水果、蔬菜,进行行为和生活方式优化,制定出个体护理计划,检查患者用药、饮食、运动等措施落实情况,利用社区简便有利条件就地进行中医养生、药膳知识以及熏洗等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选择有节奏的、容易放松的项目,如气功、太极拳、步行等等,或者进行适度中医治疗,选用丹参片、杞菊降压片等。

1.3.2.4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特点,害怕脑卒中的发生,社区护理时应耐心、亲切、和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老年患者降压宜控制在140~159 mmHg为宜,以此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老年患者由于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产生心理失落感,因此还需要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等心理治疗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1.4疗效判定 护理12 w后,对患者血压值、BMI指数、动脉硬化指数及临床症状改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分析治疗效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下社区医疗机构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主体,给高血压管理和慢性病防治带来机遇。社区护理干预有着自已的特点,如病情易于掌握,可就地开展实施等等[2]。

在以往的实践中发现,老年人群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晓率较低、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下,服药依从性较差。本组患者我们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我们体会到,社区医疗有着独特的护理治疗优势,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遏制高血压病的发生。血压的控制是高血压治愈的一个重要考量值,治疗首先要考虑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下来,在选择降压药时,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老年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可通过和患者经常接触、交流沟通,密切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了遵医率。实践中,还应对社区医护人员更新知识,转变单纯依靠药物的观念由医疗科研向预防为主转变,由高层向社区转变。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文化、心理饮食生活及行为等诸多因素,因此控制疾病的发展除使用药物外,还需通过社区护理进行综合干预[3]。

综上,社区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开展社区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防治依从性,有研究也表明,高血压的预防重于治疗,总之开展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控制和症状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邓冬梅.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20(12):258.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老年;高血压;中风;综合预防;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62-02

临床研究中发现,社区老年高血压中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其死亡率也相对偏高。高血压是中风的一大重要诱导因素[1],本次研究对老年高血压中风患者进行了综合性预防和治疗,进而观察其具体的疗效并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0年5月到2012年6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共85人,其中,男性53例,女性32例,年龄为58-81岁。将所选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2例,主要基于常规性的治疗。另外一组为观察组43例,主要进行综合性的预防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按照高血压的等级进行划分,其中I级高血压患者25例,II级高血压患者36例,III级高血压患者24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等方面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所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主要采取了综合性的措施进行干预治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对不同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从而确定血压双峰-谷的时间,并根据相应的血压峰值来调整服药时间,使得血压峰值可与血药浓度吻合[2]。为增强降压的效果,可在药物使用上增加利尿剂。同时为了提高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医师要进行药物治疗的教育,帮助患者明确药物的使用剂量、时间、禁忌问题等[3]。其次,加强生活指导和护理。对于老年高血压中风患者来说,在日常饮食上要控制盐的摄入量,一般为3-4g/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各类果蔬食物(红柿、香蕉以及洋葱、苹果)等[4]。

居室环境及中医治疗的指导。在老年高血压中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尽量创造一个整洁、安静的环境,保证室内的通风和相对湿度,尤其要注意避免噪音的影响[5]。一般主要选三阴交、足三里以及内关、脐穴等,然后用手指进行按摩或敲击。在日常预防上,患者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病症征兆,如头痛加重、面部舌等部位麻木感、流诞、说话吐字不清、肢体出现活动不灵或无力等[6]。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观察,一般为每月2-3次,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记录,然后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1.3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临床上,老年高血压中风患者的病发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研究发现高血压和中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血压的舒张压在80-120mmHg的时候,诱发中风的几率也相对增加,且高血压患者要比正常人患中风的几率高2倍左右[7]。除了常规的药物指导治疗外,还需要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入手,饮食上减少钠的摄入量,过多的摄入钠可使得血管的平滑肌收缩,患者血压的升高。所以,要注意清淡饮食,限制盐的摄入。当然,患者的情绪状况也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当患者长期的处于焦虑、愤怒或者是恐惧状态时,因为交叉神经的兴奋从而加快脂肪的分解,导致血液内游离脂肪酸的增加,长此以往可增加动脉硬化的发病率,进而血压升高。所以,需要定期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当其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对于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可帮助稳定患者的血压。

总之,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对高血压中风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能有效降低高血压预防中风的发生,提高其生活的质量,所以在此类病患的预防和治疗中应予以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宁玲,徐成斌,吕卓人,等.今日高血压[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3(11):134-142.

[2] 周艳宏.老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J].高血压杂志,2011,12(22):345-353.

[3] 蔡鸿.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4(10):412-422.

[4] 范维琥 谢绿洲.上海市区居民高血压药物治疗概况的横断面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3(8):125-130.

[5] 孙孝芹 姚景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观察时间[J].中华护理杂志, 2009,34(11):261-273.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三级管理模式;综合防治

高血压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有2亿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而年死亡人数在150万左右[1],给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威胁,同时也给社会带去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临床也越来越注重对该病的防治。我们对82患者采用三级管理模式行综合性防治,具体为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2年2月的164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82例中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龄46-78岁,平均(59.55±8.78)岁;初中及以上学历76例,小学6例。对照组82例中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龄48-75岁,平均(59.43±8.14)岁;初中及以上学历77例,小学5例。所有患者都为本社区常住人口。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进行防治,如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指导药物的服用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研究组采用三级管理模式进行防治:①成立管理小组主要由护士、执业助理医师、医师组成,并进行相关培训,明确职责。②护士,深入家庭对居民进行全面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包括临床症状、家族史、血压情况、生活习惯等;向患者发放健康小册子,普及血压的测量知识以及可能造成影响的生活方式。③执业助理医师,为筛选的高血压患者单独建立档案,根据血压、使用的药物等情况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定时进行随访。④医师,指导执业助理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定期开展防治讲堂,像患者讲解相关知识。防治时间为一年,对比防治前、后的血压情况以及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1.3 知晓情况的判断 采用自制的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优:总分90-100分。良:70-89分。差:7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 SPSS13.0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防治前血压 研究组防治前的收缩压为(155.69±21.55)mmHg,对照组为(154.97±20.83)mmHg,相比较t=0.2175,P>0.05,差别不明显;研究组防治前的舒张压为(97.59±18.63)mmHg,对照组为(97.55±19.55)mmHg,相比较t=0.0134,P>0.05,差别不明显。

2.2 基本情况 两组在防治过程中无死亡病例及随访丢失案例出现。

2.3 防治后血压 研究组防治后的收缩压为(131.72±15.33)mmHg,对照组为(140.75±17.31)mmHg,相比较t=3.5364,P

2.4 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 研究组中优45例,良34例,差3例;故该组优良总共79例,占该组的96.34%;对照组中优38例,良32例,差12例;故该组优良总共70例,占该组的85.37%。两组优良率比较,X2=5.94,P

3 讨 论

高血压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常累积机体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等[2],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较大。近年来,随着卫生服务体制的不断改进,使得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的慢性疾病的管理也呈现规范状态[3]。由于该病常需终生继续治疗,部分对治疗的依从性也较差。社区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随着国家对其大力支持,使得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与咨询。而社区管理是一项新型的防治措施,能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规范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从而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我们对82例患者采用以护士、执业助理医师、医师组成的三级管理模式以综合性的进行防治,并选择另82例使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防治的患者进行比较。在防治前,两组的血压差别不明显,而防治后以三级管理模式的一组更为理想,而且使用三级管理模式的一组对高血压防治有关知识知晓的优良率也明显较高。因此,我们认为 三级管理模式是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应在社区中大力提倡使用。

参考文献

[1] 熊巨洋,严宵,姚岚,等.我国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医疗保险就医管理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4):260-264.

高血压三级治疗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它是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地进行社区干预高血压患者,能显著地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1]。近年来,我们对900例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观察其对高血压患者"三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磐安县玉山镇22个行政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87例,女513例,年龄36~88岁,平均年龄53.5岁,病程1~27年。根据卫生部《2009年基层版高血压防治指南》(简称《指南》)血压水平和分类标准,所有病例均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方法 根据《指南》中高血压基层防治参考方案以及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要求,通过>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制度、就诊、高危人群筛查、农民免费健康体检以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途径,发现血压异常者和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并对其进行建档、实施分级随访管理。随访管理的内容包括:测量及记录血压,并分析、评价最近血压控制情况;记录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等信息;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指导措施,提供保健知识和技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率,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各项化验检查包括血糖、血脂、尿酸、心肝肾功能及眼底检查等,必要时检查动态血压、心电图等。

在社区内对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群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进行高血压防治宣传。利用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健康俱乐部、入村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各种渠道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提高观察对象自我保健意识, 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引导观察对象提高高血压防治的意识。根据高血压危险分层进行社区高血压随访管理。对每例患者进行1次/年危险因素评估,低危、中危者随访1次/3个月,高危、极高危者随访1次/月;进行个人健康咨询指导,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咨询以及劝导服务等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指导,开展减重、减少钠盐摄入、减少膳食脂肪、多吃蔬菜水果、增加及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及戒烟限酒等非药物治疗。同时免费发放限盐勺(2 g)、限油壶(25 mL)、大力开展减肥、戒烟等活动,以进行防治干预。根据检查结果及高血压分级等情况,按病情分别给予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药物治疗,部分患者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以上规范化的分级随访管理连续进行2年(2011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无1人失访。

2结果

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前、后"三率"情况,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有关调查统计,我国每年由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病人超过150万,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因此,首先,要学会自我保健,其次,通过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高血压发病率; 再次,对高血压的早期和规律治疗,又可使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减少50%,这说明大多数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是可以预防控制的[2]。做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关键是提升人群高血压的"三率"水平。目前,我国居民高血压的"三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对高血压的防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据悉,2002年全国高血压人群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5%和6%[2]。2011年我院对本镇1830名农村居民进行筛查发现高血压患者有954人,选取了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0名作为观察统计对象,统计出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0%、36%和15%。通过两年的规范化管理后,"三率"显著提高。本研究的结果证明通过社区综合的、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以达到基层农村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目标。

提高高血压"三率"的关键在基层,社区责任医生对农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便民测量血压服务,对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干预和做好分级管理,指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咨询指导等,可有效地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防止高血压有效、经济、方便、可行的措施。也是落实"新医改"精神,实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和预防措施及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