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及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护理。结果 26例患者经过上述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以60~70岁的老年人为多。这与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密度与胰岛素的亲和力有关。糖尿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重视早期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2003~2004年收治的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病例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79岁。合并冠心病12例,脑梗死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例,足感染2例,多数伴有瘙痒症。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1.2 典型病例 患者,女,79岁,多饮、多尿、口渴25年,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脂血症等。近日病情加重入院治疗,立即给予降糖、降脂、扩冠及对症治疗。由于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症状被控制,出院后能做一些家务。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非常苦恼,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认为糖尿病无法根治,思想包袱很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护士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科普知识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高尚的情操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帮助他们丢掉包袱,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要让患者知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2.2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措施。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一定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主要以蔬菜为主。不仅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鱼、肉、蛋、油等副食的摄入,患者如有饥饿感时,可吃少量南瓜子,增加蔬菜食用量,采用低盐饮食。

2.3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时,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医嘱。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注射后30min进餐。注射胰岛素后,要按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有何反应,特别是首次用药的患者,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等。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永远存在着低血糖的可能性,如出现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时,可饮少量糖水,严重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出院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时间、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

2.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4.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由于来我院治疗的患者多数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每日测血压2次,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因高血压可加重视网膜病变。更要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防止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4.2 观察体重及尿量的变化 每周测体重1次,每日记出入量和小便次数,并注意尿的颜色、气味,随时留置标本,以备检查。

2.5 足部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困难。因而要注意足部卫生,帮助患者提高防护能力,每天检查双足有无裂口,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

2.6 加强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除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外,更要保持皮肤清洁,讲究口腔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

2.7 预防并发症 控制血糖、合理膳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低血糖症状,并随身携带糖果,以备急用。采用低脂少盐、高纤维的饮食。忌烟限酒,肥胖者一定要控制体重。运动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控制体重,增强抗病能力,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因此要适当增加运动。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配合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同时应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的本质,掌握糖尿病的控制方法,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参考文献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血糖控制;并发症预防

我国临床医学上,糖尿病属于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一种慢性疾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了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预防发生并发症的可能,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本文就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进行细致的探讨,获得相对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53.2岁,患者的病程在1.5~12年之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50.1岁,患者的病程在2~14年之间.两组患者通过检查,均符合糖尿病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的器官均没有损害的情况,没有出现其他的急性、慢性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措施进行疾病治疗,确保患者血糖指标能够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干预上增加药物、饮食、心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护理。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有效的治疗,防止因为没有合理的使用药物出现副作用等情况发生。另外,对于患者使用药物的禁忌以及方法等要充分重视。例如,双胍类的治疗药物在饭后服用有着较好的效果,而磺脲类治疗药物则应该在饭前服用,应该防止患者用药时混淆。胰岛素应该保存于冷藏的条件下,在给患者注射之前需要在常温下放置2~4个小时左右等到温度恢复后,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在患者饭前的半个钟头内进行治疗。胰岛素在注射治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位置注射,应该防止出现多次注射均于相同位置的情况。

(2)心理护理。患者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进行药物等方面的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着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上会出现悲观以及消极等情况。根据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出现的情绪进行分析,通常均为焦虑、恐惧以及紧张等情绪,因此,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应该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正确的了解糖尿病疾病的相关知识,能够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减轻,同时使患者心理的负面思想得到有效消除,使患者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3)饮食护理。患者在入院治疗后,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饮食方案进行干预,让患者合理的进行饮食,通过检测患者空腹时的血糖指标,确定每天给予患者摄入的能量值,倘若患者的的血糖指标超过11.1mmol/L,那么患者的饮食则要将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合理的减少,不能超过130g/d。应该给予患者食用谷类、豆制品、水果以及蔬菜等食物。

(4)预防并发症。倘若没有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那么患者的血管、神经、眼以及肾脏等组织则会出现相对严重的病变,甚至会出现失明、下肢坏疽、糖尿病足以及尿毒症等并发症。因此,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患者的用药期间进行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防止出现并发症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在餐后2h的血糖指标检查、空腹血糖指标检查、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出现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分泌能力出现降低以及不足等情况,造成血糖新陈代谢的功能出现混乱,进一步造成患者的全身电解质、蛋白质以及脂肪等出现紊乱的现象[2]。严重的患者甚至会造成全身系统损害,造成血管、心脏、神经、肾以及眼等器官出现病变等情况,导致组织功能衰竭以及缺陷。治疗糖尿病疾病不单单是为了能够将新陈代谢功能出现紊乱的情况纠正,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延缓以及预防出现并发症的可能与促进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得到有效降低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是通过药物、饮食、心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的,本次观察组研究对象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糖方面的指标均有着明显改善的效果,代表着护理干预措施对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与预防并发症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护理方法与预防进行总结。方法 对多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患者的痛苦减轻了,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也达到了。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 作者单位:130021 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 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确诊的已达4000万,其递增的速度为每年100万人。高血糖为临床的主要标志,多尿、多饮、多食以及消瘦等是其常见反映症状。若不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身体多系统将受到严重的损害。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数医生认为,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多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糖尿病足、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等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这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的轻重程度似无明显关系。为此,对糖尿病慢性病发症我们应该采取早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是十分重要的。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糖尿病患者65例,其中,3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其中18例脑血管意外、7例合并冠心病、8例视网膜病例、1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22例合并末梢神经炎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12 方法 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根据个患者血糖水平和并发症不同而制定,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还要给予糖尿病知识健康宣教。2 慢性并发症观察21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肾病观察要注意观察有无尿毒症的早期表现,如磕睡、神志是否疲倦、头痛、烦躁不安、精神恍惚、失眠严重等症状,是否长时间恶心、饭后呕吐、腹痛和腹泻、饭量少并且不规律等症状。22 为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可以对血压进行观察,通常Ⅲ期糖尿病肾病初期,在运动后血压升高,糖尿病Ⅳ、V期持续升高。根据临床表现,50%的糖尿病患者有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症状,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对血压进行监测和控制。23 水肿、尿量及尿蛋白的观察及护理应观察水肿程度,分布的部位及消长情况。每周测2~3次并记录。24 冠心病患者常常无疼痛感是因为其神经病变,且因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发生心肌梗死的后果不好。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应该予以严密观察。25 外周血管病变患者是否四肢出现发冷,下肢在行走时是否疼痛,休息之后便有所好转。在行走中下肢是否又出现疼痛。26 神经病变观察患者有无肢麻木感,自发性头痛,有蚂蚁爬过等异常感觉,腹痛、腹泻,是否胃瘫、尿失禁或尿潴留、阳萎等。3 临床护理31 一般护理311 要保持病房内安静整洁,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平整清洁的床铺,并且干燥。312 在生活上关心、鼓励患者他们,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自我保健要加强,积极配合治疗。313 皮肤要做好护理,避免皮肤破溃造成感染。协助卧床患者更换,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每周1~2次用温水擦浴全身。314 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动物脂肪要少吃,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戒烟、戒酒,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得到降低。315 应合理饮食,遵医嘱按时用药,血糖要严格控制。316 对伴有高血压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血管病变可以得到减轻。32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① 高血压的控制。应把血压控制在125/75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血压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并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②饮食的护理。降低蛋白尿可饮食低蛋白食物,胰岛素抵抗得到减轻,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得到改善。同时给予适量必需维生素、氨基酸、纤维素等以保证足够的能量。③ 水肿皮肤的护理要加强。损伤、压疮、感染的发生要预防。肢体适当抬高,加快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尽量避免肌肉或皮下注射,以免吸收不良。透析者做好动静脉造瘘管的护理[1]。33 神经病变的护理。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弥可保等及予凯时、血栓通、金纳多等药物改善微循环。明显疼痛的时候,应该适当给予止痛药或理疗、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措施。安慰患者,心理指导要做好,协助生活护理,提高生活的质量。4 讨论

糖尿病是血管病也是内分泌病,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压和降糖。积极降低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是重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血管疾病,降糖治疗应本着平稳渐进的原则。

参 考 文 献[1] 刘继琼,等.7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3):407408.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 社区 护理干预

糖尿病高血压根据WHO的预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都将会呈快速增长趋势[1]。现就我社区对58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采取干预措施的情况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社区内58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实施了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36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1.64:1,年龄46~74岁,平均60岁。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①控制体重: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我们采取了控制体重的方法来辅助控制病人血压。肥胖病人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减肥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可以使胰岛素的作用增强,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肥胖患者通过过多分泌胰岛素来补偿其功能的不足,刺激肾脏的肾小管增加对钠和水的吸收,导致血压增高[2]。研究表明,体重每下降1kg,血压平均下降0.27kPa(2mmHg),体重减少5kg血压就会显著下降。因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肥胖者,减肥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②保持心态平衡,正确处理应激状态: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机体应激状态会使血压快速升高,同时还会引起糖尿病发病率增高。当患者情绪激动,敌对、愤怒等应激状态时,患者的血压也会升高,胰岛素的作用会减弱,血糖会不易控制。因此无论是高血压病或糖尿病病人,都应调整心态,心平气和,看淡事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不良的刺激。③合理饮食:新陈代谢紊乱是诱发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原因之一。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通过饮食控制,改变饮食结构,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3],减轻胰岛素抵抗,以降低体重,既利于降低血压,又有利于控制血糖。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同时要限制钠盐,每天5~6g。建议常吃萝卜、洋葱、山药、大白菜、西红柿、南瓜等,常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类、鸡蛋白及脱(低)脂牛奶等,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或火腿、咸菜、咸肉、腐乳等,并建议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④运动疗法:体育锻炼能改善血糖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消耗而降低血糖,也可以减轻体重,同时使血压降低。因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⑤养成良好的习惯,戒烟限酒:吸烟百害而无一利,是人人皆知的,但是很多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却有吸烟的不良习惯,吸烟可减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胰岛素对血糖的作用效果,导致血糖升高;吸烟又加重高血压及糖尿病大小血管的损伤,有资料提示[4],吸烟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1.5~2.5倍。长期大量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不但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还会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概率,因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

结 果

通过控制体重、保持心态平衡,正确处理应激状态、合理饮食、运动疗法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戒烟限酒的护理干预,58例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提高了和自我监控能力,明白了防御措施和饮食方法,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减肥、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血糖、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讨 论

糖尿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5]。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和制高血压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开展糖尿病高血压教育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其主要作用是:①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高血压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②在健康教育中,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合作,可以得到患者的信赖,提高了质量效果;③可以防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发展;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社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血糖、血压,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2 杜娟,张素华.有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秘学分册,2004,24(5):347-349.

3 侯佳梅,李双.糖尿病人高血压的防治.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109:64.

高血糖的防治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治疗管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63-01

1 基本情况

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服务区域常住人口约2.8万人,流动人口约6000人。自2010年开始逐步对辖区内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统计2012年对Ⅱ型糖尿病治疗管理基本情况:管理人数331人,其中男94人,女237人;年龄组:35-40岁3人,41-50岁32人,51-60岁97人,61-70岁122人;71-80岁 67人,81岁以上10人。管理流程:经临床确诊患者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收集及记录患者各项资料。治疗方案由二、三级医院或本中心制定,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可服一种或联合用药或注射用中、短效胰岛素。每月取药1次,取药前测空腹血糖(需要时测HbA1c,将HbA1c≤7.0%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血糖控制符合要求的取药继续治疗,血糖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分析治疗不佳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连续3次监测血糖不符合者建议转二、三级医院治疗,并制定新的治疗方案。患者每年体检一次,按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见表1)及有无并发症等信息进行评估,以便决定下一步治疗、干预方案。通过近几年来的治疗和监测,达标率逐年提高。2012年统计管理达标率为63%,2010、2011年达标率分别是41%、45%。居民自觉参与率逐年提高,2010、2011年管理患者分别为176人、257人,2013年目前管理407人。

2 治疗管理情况

2型糖尿病防治三级预防中的二级预防目标是在确诊患者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经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由专科医生制定,我们动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跟踪患者疾病的治疗、宣教、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收集防治信息,重点是监测治疗过程可能存在的影响疗效因素或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为专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例如在降糖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有低血糖反应,是常见的降糖治疗危险因素,我们要事先指导患者如何自我诊断和正确处理。再例如在降糖治疗中,降糖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应用降糖药物、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措施,在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对降糖药物(见表2)的使用容易接受,其他有些治疗措施如饮食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等往往认识不够,甚至有“吃过药了就能治好病”的错误想法,加上因患者个体因素同时有降压、调脂、抗凝等治疗措施,影响糖尿病疗效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也值得我们逐步归纳总结,积累管理经验。几年来管理统计表明目前仍有近40%的患者治疗不能达标,其中有医务人员对个性化指导及治疗不到位、有患者对疾病认识及配合治疗等自我管理能力不到位、有并发多系统疾病等因素。实际工作中管理的重点、难点是血糖控制不达标人群,分析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措施及宣教方案,对比几年来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有了提升。

3 几点体会

3.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己成为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要病因[1]。2型糖尿病是慢病常见病之一,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有较快增长,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学会在全国14个省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1]。慢病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慢病管理工作是我们的责任,通过对2型糖尿病动态管理来积累慢病管理经验,以便更好实施其他慢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肿瘤等管理工作。

3.2 慢病管理面对辖区具体人群,工作量非常大。如何行之有效地做好慢病管理工作,我们建立、健全管理网络,辖区内一个卫生服务中心和十个卫生服务站,形成全覆盖的卫生网络;根据国家慢病防治指南及主管局慢病防治具体要求制定慢病管理各项措施及绩效考核方案,推行连续的管理机制;建成中心与站互通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统一的慢病管理软件,信息化平台为推行慢病管理起到重要作用。2型尿病糖动态管理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慢病管理工作特点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才能保证慢病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3.3 在慢病防治工作中单纯依靠药物是不够的,普及卫生知识,让患者正确认识慢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是慢病管理必需的环节,这样可以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慢病防治很重要。由于部分患者受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患者对防治知识认知不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不够。分析这部分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卫生宣教,逐步让患者从被动接受慢病管理向主动防治慢病的转变。

3.4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重点人群管理约3000人,其中孕产妇、学龄前儿童管理比较规范,而慢病管理受诸多因素影响各项管理指标有待提高。2型糖尿病动态管理只是慢病管理中一小部分人群,慢病管理不能急于求成,采取以点带面,务求真实,力求规范,连续不断地积累有效管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