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精选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第1篇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

2、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被公认为“无声杀手”。

3、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4、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5、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

6、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7、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8、全面考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

9、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

10、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二、重要信息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即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5个成人就有一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与*年相比,*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高血压患病人数增加约7000多万。

目前我国农村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城乡差别”明显减少。

我国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比老年人更为明显,高血压发病低龄化值得关注。

女性在更年期和更年期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

儿童高血压也不少见,而且知晓率极低,往往被忽视。对儿童期高血压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美国弗明翰心脏流行病学研究提出,在55岁血压正常的人群中,有90%的人以后可能会发展为高血压,在美国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

我国6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达50%左右。若不加强防治,高血压将危害每一个人的健康。

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早期发现高血压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定期测量血压,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一次测量血压正常者并不代表以后血压正常,因此应定期测量血压。

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习惯高盐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者是高血压的易患人群,更应定期测量血压。

健康成人的正常血压水平应该小于120/80毫米汞柱,如果发现血压水平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非同日三次收缩压水平均大于140和/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者,确诊为高血压。

2、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被公认为“无声杀手”。

高血压通常没有特异的自觉症状,而且病人的主观感觉和血压升高的程度并不一致,容易被病人忽略,直到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才引起重视,这时已造成心脑血管损害。

多数高血压病人悄然起病,不易被察觉。许多病人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病就诊时被偶然发现。

没有头晕头痛等不适,不能认为就没有高血压。只有测量血压,才能心中有数。

有些患者是以急性中风或急性心肌梗死而骤然发病,到医院检查才发现高血压,因此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大多数起源于青年时期的轻度高血压。

由于无明显的症状,许多高血压患者拒绝降压治疗或不能规律服用降压药,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平常貌似“健康”而突然死亡者,多数是心脏病或脑出血引起的猝死;猝死往往与血压骤然升高或严重心律失常有关。许多病人发病前已有多年高血压,因无自觉不适症状而疏于防范。

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居世界首位,高血压是我国人群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因素。

没有发现的高血压,对人体心脑血管损害更大。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的心脑血管及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升高,且易发生恶性高血压。

越早期发现高血压,越早期治疗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对心脑血管造成的损害就越少。

3、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常并发中风(脑卒中),脑出血的80%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多与血压升高有关。

我国是中风高发国家,每年新发生中风200万人;其中2/3病人致死或致残;现存活的中风患者累积700万。

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可并发冠心病,血压升高常诱发心绞痛。

高血压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的“元凶”。

我国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0-40万人,现存活心肌梗死患者累积200万人。

高血压常并发肾功能不全,导致尿毒症,最终需要肾移植或透析而支付巨额医疗费。

高血压常并发眼底病变,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至少增加6倍。美国资料显示,高血压是91%心力衰竭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心力衰竭常导致患者丧失工作能力。

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并存,二者并存时危害更大,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

高血压常与血脂异常并存,二者并存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引发冠心病或脑梗死。

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人口总死亡原因第一位,高血压是影响我国人口总死亡的第一因素。

我国心脑血管病每年耗费约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高血压直接医疗费300亿元。

4、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体重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

控制体重可降低血压水平,肥胖者应有效减轻体重。合理营养,膳食平衡,有利于保持理想体重。

增加体力运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措施。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有利于调节血压水平。

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增高,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时间高血压发生危险增加40%。

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提倡高血压患者戒酒。已习惯饮酒的健康人每天饮酒量限制在少量:即啤酒小于5两,或葡萄酒小于2两,或白酒小于1两。妇女饮酒量减半。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

高盐饮食可升高血压水平。人群平均每人每天增加摄入食盐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毫米汞柱及1毫米汞柱。

我国北方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较高,高血压患病率也较高;南方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低于北方,高血压患病率也较北方低。

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5、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

拥挤、噪音、气温骤降、寒冷、遭受灾害等恶劣环境,可使血压升高;舒适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血压控制。

剧烈运动、危险作业、工作过度繁忙、紧张劳累、性活动过度等均可使血压升高;适度活动、劳逸结合有利于血压调节。

情绪激动、脾气暴躁、恼怒、嫉妒、生气、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使血压骤然升高;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坦然处世,心胸宽广有利于血压稳定。

治疗不规则,用药不按时或忘记服药是造成血压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

血压骤然升高常导致急性心脏病和中风发作,故保持血压稳定十分重要。

定期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唯一可靠方法。经常测量血压,是控制高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就要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现在国内外医疗单位通用的标准血压计是汞柱式血压计;病人自己测量血压前,先应经过测量血压方法的培训。

高血压病人定期到诊所或医院测量血压是监测自己血压的可靠方法。早晨服药前的血压可反映24小时平稳血压水平。

病人在家中自测血压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对医生诊治很有帮助。

符合国际标准的电子血压计使用方法简便,易于为病人和家属掌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了解患者全天血压变化情况。

6、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吸烟是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危害您和家人的健康,目前我国每天有2000人因患与吸烟相关的疾病而死亡。国际社会公认,吸烟危害健康,因此应坚决消除吸烟这一社会公害。

大吃大喝是不良生活习惯。无节制的摄入大量动物脂肪,摄入过多热量,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大量饮酒是不良生活习惯。限制饮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高血压患者和具有高血压危险因素者,均应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并协同增加降压药物的疗效。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合理膳食,适当限制钠盐及脂肪摄入,增加蔬菜与水果摄入;节制饮酒;保持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心理平衡。

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肥胖者减重10公斤可降低收缩压5–20毫米汞柱;合理膳食可降低收缩压8–14毫米汞柱;限盐可降低收缩压2–8毫米汞柱;规律体育锻炼可降低收缩压4–9毫米汞柱;限酒可降低收缩压2–4毫米汞柱。

合理膳食应该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低盐、低脂、低甜食,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适量高蛋白饮食)。做好膳食平衡,保持理想体重。

增加体力活动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爬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有氧代谢运动,运动应以个人的年龄和体质为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运动可调节血压,强身健体。健身运动要做到持之以恒。

精神紧张、愤怒、烦恼、环境的恶性刺激等都可导致血压升高。而减轻精神压力和保持平衡心理可以降低血压水平。

心理平衡的关键在于有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适应和自控能力,对工作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高血压患者应终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7、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高血压引起心脏、肾脏、脑血管损害,导致心脑血管事件。

人群血压水平与中风的危险性有连续的正相关。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危险有关。

*年发表的100万人群资料分析表明,血压越高,心肌梗死、中风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越高。

国内研究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46%。

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增厚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阻抑颈动脉病变,有利于预防中风。

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发生。

有效控制高血压,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国内大规模降压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每降低10毫米汞柱,舒张压每降低5毫米汞柱,中风发病的相对危险减少40%。

中国及国际大规模降压治疗预防中风再发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血管病患者的中风复发危险减少28%,并减少了心脏病的发生。

国际抗高血压治疗16万病例资料的汇总分析证明,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中风的根本;常用降压药的总体疗效是相似的。

8、全面考虑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

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疗法与药物疗法。

高血压的基本化验检查是需要的;要做出全面评估及危险分层。高血压的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前提,首先要分清是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治愈的。

高血压治疗决策,不仅看血压水平,而且要根据危险因素、心脑血管损害、临床并存疾病等综合评估,根据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根据危险度分层属高危的病人和血压中重度升高者,应尽早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性治疗。

根据危险度分层属低危的病人和血压轻度升高者,开始可考虑先进行生活方式改善性治疗,观察数月以后在必要时加药物治疗。

非药物疗法主要为“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而某些降压器具及游医“偏方”,因没有科学研究证据,故疗效不可靠。

降压治疗的血压控制目标是: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小于140/90毫米汞柱;老年患者收缩压小于150毫米汞柱;糖尿病或肾脏疾病等高危患者小于130/80毫米汞柱。

降压治疗的其他目标:保护心脑血管;改善生活质量;最高目标为避免或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危险、延长寿命。

降压治疗达标的同时,还应使血脂、血糖、体重、血凝状态等指标也达到理想水平。

9、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合理选择降压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维持降压时间长、服用方便、价格合理是理想的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应按医嘱有规律地用药,长期有效平稳降压,有利于心脑血管的保护。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门诊复查,建议城市患者每月一次,农村患者每3月至少一次;全面评估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或者以上有关常用药物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多种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达到降压目标。以上常用降压药或低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治疗或维持治疗的药物。

医患长期配合、坚持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未推荐的或尚无肯定疗效的降压药物和器具,不要轻信不正当的广告宣传。

10、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治疗率为25%,控制率仅为6%,处在极低水平。

我国有1.1亿人不知道自己已患有高血压,1.2亿高血压患者并没有正规使用降压药治疗,1.5亿的高血压患者没有达到降压目标。

每个人都有权懂得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知识,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告诉其他人。

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

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抓起。

青少年应作传播高血压防治知识的使者。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浅谈老年人高血压治疗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一种全身进展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肾损害及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国际抗高血压治疗16万人病例资料的汇报总分析证明,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中风的根本。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应注意以下情况。

1降压达标可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

在临床上,有效控制高血压,可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中国及国际大规模降压治疗预防中风再发研究也表明,降压治疗可使脑血管病患者的中风复发危险减少28%,并减少心脏病的发生。国际上众多文献资料还证明,降压治疗高血压伴颈内动脉增厚患者,可明显减轻或阻抑颈动脉病变,有利于预防中风;降压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眼底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降压治疗可减轻或逆转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2控制危险因素及降低发病率

世界公认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血压降到目标水平,以控制并减少与血压升高有关的心、脑、肾和周围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由于老年人血压轻度升高时没有症状,目前有数量巨大的高血压病人没有被发现,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导致急性心脑肾事件发生,故降压的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测血糖和血脂,把血糖降至空腹血糖<110mg/dl,餐后血糖<140mg/dl,糖化血红蛋白<7.0%;血脂降至胆固醇<100-120mg/dl,甘油三酯<150mg/dl。

3软化血管稳定血压

大动脉弹性检测是早期发现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选择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很重要。只有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才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肾、四肢血管病变的发生。

4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目的

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同时对血容量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

高血压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大多与血压小稳定有关。血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发生,故高血压特别是中一重度高血压伴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者,一定要保持24小时平稳降压治疗。一般在血压升高前1-2小时服药。只有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才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首要目的是降低过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有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仅仅控制血压仍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改善症状、锻炼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得使患者生活得更轻松,更充实。

5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经济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运用药物控制血压的治疗已越来越被关注,许多患者已明确了长期降压的认识和观念,使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显著上升。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一部分高血压患者中,仅仅关注自己的血压高低,而对个人的生活质量高低则掉以轻心,结果是血压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身体状况及生活质量并未很好得到改善。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自2010年9月26日—2011年9月30日,把参加枣庄市区城镇居民健康状况普查所属硌塔埠街和光明路街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共计343例。其中男性193例,女性150例;年龄36~85岁,平均年龄(56.63±8.61)岁,并按年龄大小,分为老年组(216例)和中年组(127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72人,高中65人,初中94人,小学66人,文盲46人;职业:干部63人,工人185人,无业95人。

1.2方法

强化干预主要是指医护人员由浅入深,一对一的对患者进行干预,分3次进行。

1.2.1首次干预

①由医生或护士对患者现场测量血压,并记录。②由医护人员对患者问答式填写“枣庄市居民健康档案”(枣庄市卫生局统一印制),主要内容包括姓名、职业、文化程度、婚姻、医疗费支出方式、既往史和家族史等个人基本情况。③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填写“城镇居民健康状况登记表”(自行设计),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发病时间、血压数值和对本病相关知识及遵医行为调查表。④一对一地讲解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内容包括高血压数值的界定认知、分期、发病时间、发病因素、常见症状、防护措施。⑤发放高血压预防控制宣传单,并嘱患者1月后到指定的社区服务站进行健康检查,实施第2次干预。

1.2.2第2次干预

①测量血压并记录。②测心率、体重,做心电图。③一对一地给患者分析检查结果,讲解遵医的重要性,嘱患者1个月后到指定的社区服务站实施第3次干预。

1.2.3第3次干预

①测量血压,记录。②问答式填写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遵医行为调查表。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对高血压数值界定的认知、发病因素、常见症状、防控措施。每项5分,共20分。得16分及以上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2]。遵医行为指完全按医生指导去做为遵医,否则为不遵医。③一对一地强化疾病相关知识与遵医行为重要性。

1.3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即平均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或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3期,即第1期:收缩压/舒张压为140~159/90~99mmHg,第2期:收缩压/舒张压为160~179/100~109mmHg,第3期:收缩压/舒张压≥180/110mmHg。

1.4统计学分析

将调查资料输入SPSS10.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相关知识比较

干预前后4项内容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遵医行为比较

干预前后各项遵医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见表2。

2.3干预前后不同期别高血压的比较

343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轻度(1期)108例,中度(2期)166例,重度(3期)69例;干预后轻度(1期)143例,中度(2期)143例,重度(3期)57例。干预前后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P<0.05)。

2.4干预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及遵医行为比较

两组在诊断标准、防治措施知晓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因素、自我护理及遵医行为知晓率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第4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疾病控制处:

今年10月8日是第十个全国高血压日。目前我国防治高血压的任务依然十分严峻,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不规律,膳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健康,从而导致血压水平未能达标。结合2007年“世界高血压日”活动主题和我国实际情况,将今年“全国高血压日”的活动主题确定为“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为确保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持续开展,现就做好今年的“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及有关高血压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1、各地要认真总结十年来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海报、展板和巡展等形式大力宣传“全国高血压日”十周年。

2、请各地结合实际,于10月8日前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国高血压日”宣传和咨询活动,普及高血压预防知识,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水平。广泛宣传《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开展“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促进行动”,鼓励居民养成健康膳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自我防范高血压、自我管理血压的防治意识,通过政府、医疗卫生机构、媒体、企业和学术团体的共同参与,营造人人参加维护健康血压的社会氛围。

3、为了充分展现十年来各地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我局拟在总结各地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中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十年总结》,并于高血压日活动期间在全国部分省(区、市)举办“全国高血压日”十年成就回顾展。请提供你省(区、市)过去十年中开展的相关活动背景资料(具体内容要求见附件),汇总后于7月20日前以书面、光盘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上报我局慢病处。

联系人:李光琳010-68792369邮件:ncdmoh@李宇阳010-51921579邮件:liyuyang@

附件:各地提供活动背景资料的内容要求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附件:

各地提供活动背景资料的内容要求

1、各省(区、市)开展的以“全国高血压日”活动为主题的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包括相关行政文件、项目说明、活动报告、现场照片、签名、题词等);

2、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高血压预防、教育、治疗等活动的文字总结及图片资料;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范文第5篇

高血压最佳治疗(HypertensionOptimalTreatment,HOT)试验观察了18790例舒张压在100至150mmHg之间的病人,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将降压靶水平定为≤90mmHg、≤85mmHg或≤80mmHg三组。根据血压水平将治疗分为五步,第一步开始时病人均服用非络地平5mg/天,如血压达不到靶治疗水平,依次增加药物或剂量;第二步加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阻滞剂;第三步将非络地平剂量增至10mg/天;第四步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阻滞剂的剂量加倍;第五步加服一种利尿剂。结果表明,上述治疗方案使92%病人的舒张压<90mmHg,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迄今多中心抗高血压治疗临床试验中最低者。研究还表明大力降压是安全的,降压至收缩压138.5mmHg、舒张压82.6mmHg者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低[1]。

但是降压过度会增加心血管事件。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试验(SHEP试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以利尿剂(氯噻嗪12.5mg─25mg/天)为基础的治疗降低收缩期高血压,脑卒中减少[2]。但事后分析(posthoc)显示提出了舒张压<70mmHg,尤其是<60mmHg的这一亚组病人,舒张压降低过度,对病人不利。对这一亚组的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降压治疗组每降低舒张压5mmHg,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增加11%,但对照组病人未见有此种关系。SomeGW等研究结果也提示,舒张压低于70mmHg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增高[3]。

2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人的处理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nitedKingdomProspectiveDiabetesStudy,UKPDS)使我们对2型糖尿病人积极降压的指征、最佳方法和预后有了宝贵的进一步认识。这项研究中1148例患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入严格、积极控制血压组(血压降到<144/82mmHg)或不十分积极控制血压组(降压目标<180/105mmHg,血压降至158/87mmHg)两组;积极降压组又随机再分为阿替洛尔50─100mg/天或卡托普利25─50mg/Bid两组。若血压未获控制,按下述顺序加药:速尿20─40mg/天、缓释硝苯地平10─40mg/天,甲基多巴250─500mg/Bid、哌唑嗪1─5mg/Bid;不十分积极控制血压组不用钙阻滞剂和β阻滞剂。结果显示积极控制血压组达到了积极控制血压水平的病人中29%,而不十分严格控制组仅11%需用3种或3种以上药物,且两组中约30━40%均服用缓释硝苯地平。研究结果表明严格血压控制组减少与糖尿病有关的终点(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衰)24%、脑卒中减少44%,微血管终点减少37%。这种减少与随机服卡托普利或阿替洛尔无关。研究的结果突出表明糖尿病病人首要的是很好控制血压。

Syst-Eur研究最近发表了它的一项有关2型糖尿病人的治疗应用钙阻滞剂问题事后的分析[4],该研究中2型糖尿病人占10.5%。与对照组比较,该组病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降低8.6/3.9mmHg,糖尿病人所有心血管事件降低63%,非糖尿病人降低26%,前者明显降低较多。结论是长效钙阻滞剂尼群地平不但安全,对有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老年患者尤为有益,心血管预后优于无糖尿病的单纯性收缩高血压病人。

Syst-China的一个2型糖尿病人的亚组分析现亦已发表[5],它的研究设计是:第一终点和用尼群地平作为第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均与Syst-Eur一样,2型糖尿病占4.1%,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终点减少74%,非糖尿病患者减少34%。结果表明无论基础治疗方案如何,糖尿病人心血管事件仅及非糖尿病者之半。

3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当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是否有降压以外的特异裨益?与通常的利尿剂或β阻滞剂治疗比较,是否有其它心血管保护作用?最近几项多中心高血压临床试验结果对此作了回答。

卡托普利预防研究[6](CaptoprilPreventionProject,CAPPP)是瑞典及芬兰开展的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观察10985例高血压病人,旨在探明服用卡托普利50━100mg/天和服β阻滞剂或利尿剂的病人致命性及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是否不同。结果表明服β阻滞剂或利尿剂的病人血压较易达到目标(舒张压<90mmHg),但随访6.1年,最后两组血压的控制相同,两组主要终点无差异。但是该研究观察到卡托普利组病人比通常治疗组病人的糖尿病发生率低。最近报导的心脏预后预防评估(theHeartOutcomespreventionEvaluation,HOPE)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它反映心血管事件高危者服用雷米普利后2型糖尿病新病例减少,结果暗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超乎降血压疗效的特异效应,对高血压病人的二级预防关系密切[7]。HOPE选入9297例年龄>55岁有血管病(冠心病、外周血管病或脑卒中)或糖尿病并另一种心血管危险因子(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高、吸烟或微蛋白尿)的病人。选入病人中4855例有高血压,3578例有糖尿病。病人随机分入雷米普利10mg或安慰剂,随访观察5年。随机服雷米普利(65.1%最后一次随访时仍服该药)者选入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血压仅降低3/2mmHg。但服雷米普利者主要复合终点(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降低22%。次要终点:随机服雷米普利的病人发生糖尿病有关的并发症较少(相对危险降低16%),治疗期间诊断出的新糖尿病例减少(相对危险降低32%)。

瑞典老人高血压试验-2(STOP-2)[8,9]比较了新降压药物和通常治疗的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预后。6614例年龄70━80岁病人,基线收缩压180─230mmHg和/或舒张压105─120mmHg。随机分入三组:一般治疗组用β阻滞剂阿替洛尔≥50mg或美托洛尔≥100mg或≥吲哚洛尔5mg,或利尿剂氢氯噻嗪25mg和阿米洛利2.5mg;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用依那普利10mg/天或赖诺普利10mg/天;钙拮抗剂组用非络地平2.5mg/天或伊拉地平2.5mg/天。随访4年。若病人治疗后未达到目标血压(<160/95mmHg),服β阻滞剂者加利尿剂,原服用利尿剂者加β阻滞剂,已服用钙阻滞剂者加服β阻滞剂,已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者加服利尿剂。结果三组降压相同,通常治疗和较新的抗高血压制剂在预防总病死率及重大心血管事件发生方面是近似的。这一研究的重大意义是心血管事件的预防,首要的是血压的降低而不是某种药物的特异作用。亚组分析反映,与钙阻滞剂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病人致命性与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发生较少。研究也证实抗高血压所用的4类药物中3类副作用发生率高,如β阻滞剂引起的气促、手足冷、恶梦;ACEI类的干咳、钙阻滞剂头痛、心悸、踝关节水肿。所以建议老年病人继续用耐受较好的利尿剂。

拜新同抗高血压干预研究(InternationalNifedipineonce-dailyStudy:InterventionasaGoalinHypertensionTreatment,INSIGHT)观察一组高血压人群,他们还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属心血管高危[10]。该试验的证据表明:满意控制血压是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充分肯定了钙拮抗剂在抗高血压药物中的重要作用;拜新同降压效果好,有益于肾脏保护;拜新同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人安全有效。许多学者反映高血压,脂质异常与葡萄糖代谢(胰岛素抗性)或糖尿病有关联[11]。此外,高血压病人常早期出现器官损伤(左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增厚等)。此种情况,钙阻滞剂比利尿剂或β阻滞剂更为适宜,前者在代谢方面为中性,能有效地抵御心脏和血管结构的改变。

总之,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大部分高血压病人需要一种以上药物治疗能使血压得到持续控制;无论选择何种制剂,良好控制血压是减少靶器官损伤的关键,;强调糖尿病人应予更加积极的抗高血压治疗;糖尿病及非糖尿的高血压患者,用β阻滞剂或利尿剂的通常的抗高血压治疗,或ACEI及钙阻滞剂等较新制剂均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HanssonL,ZanchettiA,CarruthersSG,etal.Effectsofintensiveblood-pressureloweringandlow-doseaspirininpatientwithhypertension:principalresultsoftheHypertensionOptimalTreatment(HOT)randomizedtrial.Lancet,1998,351:1755~1762

2TheSHEPCooperativeResearchGroup,JAHA,1991;265:3255

3GrantWSome,RonaldLShorr,illiamCCushman,etal.Theroleofdiastolicbloodpressurewhentreatingisolatedsystolichyoertension.ArchIntMed1999;159:2004

4TuomilehtoJ,RasbeenyteD,BirkenhagerWH.Effectsofcalciumchannelblocktadeinolderpentientswithdiabetesandsystoliehypertension.NENGLJMed.1999;340:677.

5WangJ-GSJA,GongL,LiuL,etal.Chinesetrialonisolatedsystolichypertensioninelderly.ArchIntMed2000;160:211.

6HanssonL,IindholmLH,NiskanenL,etal.EffectofACE-Icomparedwithconventionaltherapyoncardiovascularmorbidityandmortalityinhypertension.TheCaptoprilPreventionProject(CAPPP)randomizedtrial.Lancet1999;353:611.

7YusufS,SleightPPogueJetal.EffectofanACE-Iramipril,oncardiovasculareventsinhigh-riskpt.TheHOPEInvestigatorsNewEJMED2000;342:145

8HanssonLLindholmLH,EkbomT,etal.Randonizedtrialofoldandnewantihypertensiveinelderlypatients:CardiorascularmortalityandmorbidityintheSTOP-Hypertension2study.Lancet1999;354:1751.

9施仲伟,STOP-2试验:抗高血压治疗的关键是有效地降低血压。中国医药导刊,2000,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