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产业分析

旅游产业分析

旅游产业分析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区位商;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其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据统计,到2001年新疆国内旅游人数达854.69万,国内旅游收入71.8亿元人民币。接待海外旅游者27万人次,创汇9 800万美元。二十多年来,全区接待海外旅游人员和创汇数额年均增长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新疆的旅游业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摆脱了过去那种“艰苦式旅游”的阶段,宾馆、餐厅、酒店的服务接待设施档次越来越高;旅游景点的建设开发也越来越完善,在满足游客欣赏景观的同时还能为他们提供更舒适、方便快捷的配套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旅游经济中的各配套行业已经出现了产业化聚集的现象。基于前人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本文借鉴一般产业集群理论,以新疆为例,对旅游产业集群的识别进行探索,并为新疆制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特定产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借用产业集群概念结合旅游产品的特性,可以将旅游产业集群界定为:旅游产业集群是在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交互关联性的旅游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旅游经济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关注的是特定市场和活动的经济联系,集群可以跨越地理和行政界线,依赖于旅游价值链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形成某种“一揽子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集群具有以下特征: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特征,关联性特征,经济外部性特征,动态特征等。

1.新疆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分析

区位商法是用来判断区域内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现象的主要方法之一。

区位商公式:lq =eijeiekjek

式中e i j指i地区产业j产值,e i指i地区总产值,e k j指国家k产业j的产值,e k指国家k的总产值。lq大于1,意味着给定区域的产业相对专业化;大于1.12,即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在产业集群识别中,lq大于1,就可以认定产业集群形成[2]。

根据区位商公式,我们把全国和新疆的相关资料列入下表,并计算出新疆的旅游业相对于全国的区位商。

由计算结果可知,新疆相对于全国的旅游产业lq值,从2001—2006年分别为1.24,1.30,1.44,1.30,1.34,1.29各区位商均大于1.12。这表明新疆旅游业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相对专业化且水平较高,旅游业的空间集聚显著。根据从2001年到2006年的lq值数据可知,2002年和2004年的lq值均为1.30;2006年lq值相对于2005年降低0.05;这种区位商数值的不变或下降,似乎显示新疆旅游业的空间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但实际上是因为伴随新疆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项产业也随之发展且产值不断增加。各项产业产值的增加从而导致总gdp基数变大,使得旅游业区位商发生如上变化。

由表2可知,从2001—2006年(除去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新疆国际旅游收入稳步增长,且位于整个西北地区第二位。从旅游产业集群角度分析,其主要得力于新疆自然性因素和民俗文化的吸引力。新疆旅游资源具有不可移动性,是吸引旅游者的原始动力。相比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新疆属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使得其形成了绝对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从而加强了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性。新疆旅游企业空间集聚性,表现为核心旅游企业及相关支持性组织的密度不断增加。

2.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相关分析

地理集聚性是所有产业集群的空间特征,是集群效应产生的前提。旅游企业及其相关支持组织的数量增加使得新疆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性不断加强。

由表3可以看出,新疆五个主要旅游城市(地区)的旅游产值逐年稳固增长,且首府乌鲁木齐均保持首位,这是由于旅行社、酒店、旅游商店等都主要集聚在首府的交通主干道,概括为“两带”“两块”。首府乌鲁木齐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中心位置,区内现有12个航空港,有24条国内航线以及到阿拉木图、塔什干、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伊斯兰堡等国际航线。同时其又是第二亚欧大陆桥连接欧亚的纽带,可以说,新疆完整的公路网络以首府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且首府旅游企业和支持性部门以及公共基础性部门之间,形成了网络结构复杂的庞大旅游产业协作系统。乌鲁木齐作为重要枢纽对于全疆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结论及启示

综上分析,新疆旅游产业初步显示以下特征。

1.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不断加强,会将有直接联系的技术、人力资源、各种配套服务机构等吸引过来,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和资源优势互补,降低成本。并且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将吸引更多相关产业甚至不同的产业,提升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3]。

2.随着新疆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张,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扩大影响,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多。促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促使新疆旅游企业及相关支持性组织合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协作。

3.新疆旅游产业企业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互动关系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构成各旅游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创新活动,推动产业升级,得以使新疆旅游产业进入全国这一行业的前沿地带。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各级区域政府所公认的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载体[4]。但我们认为,新疆旅游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无论其自身功能的发挥,还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都没有显示它应有的分量。

因此,新疆旅游业在发展政策的制定上,一方面,应遵循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鼓励公平竞争,促进分工和企业的专门化;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面对集群负面的外部作用,应施以政策引导,而不是亲自指挥以至于扭曲市场,更不应由政府选择将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疆旅游集群的不断加强,从而带动整个新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47-148.

[2]张陆等.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层次结构问题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6):21-24.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第2篇

嗯,实际上,这是可以实现的。

如今,这个合适的装备可能是一些简单的东西,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家用电脑。如果你再粗略的想象一下,你会发现虚拟现实头盔就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却游览天下。

随着技术创新对虚拟现实能力和推广媒介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虚拟旅游已变得越来越普遍。您可以坐在沙发上,使用VR技术逛或参观博物馆;您可以坐在最喜爱的躺椅上,参观红岩峡谷;您也可以一边洗澡一边体验巴斯之旅,(只是你要确保一件事:无论你佩戴的什么设备,注意不要让它掉落)。

虚拟现实之旅体验如此出色,可以让您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如此,也引出一个问题:人们会在旅行前打开虚拟设备先来一场虚拟体验之旅而不是先预订旅游,制定实际的现实之旅吗?

根据人们,尤其是那些支持和体验过VR旅游的人的看法,虚拟现实会带动现实旅游产业。

使用VR搞活现实旅游产业

虚拟现实是现在最惊人的技术之一,但与现实相比仍然相形见绌-尤其是现实旅行可以使人获得回忆这个方面,VR旅游显然难以望其项背。

当你在旅行或度假时,你可以一天24小时在您的目的地亲身感受,其感官体验丰富而独特。

“然而在虚拟现实中,你不能复制这种体验,你只能在人们亲自去体验前给人们提供一个预览和大致了解,”YouVisit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bi Mandelbaum说。YouVisit是一家专门从事VR旅游的组织。

Mandelbaum认为虚拟旅游无论是现在或者是将来都会对现实旅游产业带来积极的影响。YouVisit对此进行了数据统计。从该组织的分析中发现,在制定现实之旅计划的过程中,超过13%的用户在使用虚拟旅游体验之后,都对即将前往的旅游地兴趣浓厚,就是说他们要么预订旅行或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现实之旅的相关信息。

根据在拉斯维加斯会议和旅游局(LVCVA)品牌战略副总裁Caroline Coyle的意见,研究表明,约三分之二的美国游客说,他们深受VR体验的影响。

Joost schreve对VR旅游对现实旅游产业而带来的积极影响和电视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一家致力于连接游客与当地专家的旅游规划服务机构kimkim的创始人说当电视开始兴起时,人们会说,以后没有必要专门到某个地方去旅行了,因为他们可以坐在自己的沙发上看这些景点。

“但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他说。电视实际上使人们更有旅行的欲望。”

虚拟现实旅游在出行规划中的积极作用

虚拟现实旅游不仅能吸引人们去参观一个地区,而且在帮助他们对将要做的事情做出合理规划,以及到达目的地后如何度过他们的时间。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为期一周的假期,或为期三天的行程。不管是哪种旅行方案,你都会想着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最吸引你和你的家人,朋友或同事的事情上。

将虚拟旅游与规划过程相结合可谓好处多多。这是一个超级棒的技术,你可以在下决心前往目的地之前先虚拟体验一把,是不是颇有“先试后买”的感觉?

Wemersiv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Richard Broo说:“虚拟之旅只是缺乏点真实的东西”。Wemersive是一家与广告公司、品牌、电影制片厂和制作公司携手为人们带来独特的移动VR体验的公司。“它可以让你快速体验或许需要数周才能体验的东西......这有点像是一种瞬移到目的地进行快速体验,是一种缩短您行程的好方法。”

“成功的旅行经验就是,人们回来后可以告诉他们的家人和朋友说,这次旅游太棒了。”

mendelbaum说。”虚拟旅游让游客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因此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就可以获得更好的体验,回来就可以对周围的人大肆炫耀。”

他还补充说,如果你使用虚拟现实先体验的话会让你的规划过程更有趣。

“你不用浏览大量的网站来制定旅行攻略。使用虚拟现实设备,仅仅花费10分钟左右的时间,你就可以对目的地来一次完全身临其境的体验。”他说。

案例分析:虚拟拉斯维加斯

作为积极利用VR旅游来吸引游客且支持游客参观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拉斯维加斯最近推出了一款被称为Vegas VR的虚拟现实配套应用程序。LVCVA联手Wemersive制作了GeoVegas,这是一款支持沉浸式桌面体验的应用程序,还能够提供关于旅游景点、酒店及其他更多地方的360度视频。

“虚拟现实是假期规划的未来,”LVCVA高级营销副总裁Cathy Tull说道。“用户能够探索拉斯维加斯所提供的虚拟设置,虚拟之旅带来的兴奋之感使得游客想要预定拉斯维加斯冒险之旅亲自体验一番。”

对于像拉斯维加斯这样的旅游目的地——拥有大量不同选择的目的地——虚拟现实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策划一场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和期待的旅行。它甚至还为美食爱好者、首次来此旅行者或更多其他类型的游客提供了定制的行程。通过创建一个探索中心,拉斯维加斯吸引了那些可能本来并未考虑预定该城市的游客,同时也便于再次来此旅行的游客制作旅行计划。

“我们认为Vegas VR应用程序对于现有的粉丝和未来的客户而言是下一步科技的演变,”Coyle说道。“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观看最新和最好的东西的好机会。”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业;交通设施;相关性;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编号:1003-7217(2009)04-0112-05

一、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分析

(一)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功能

旅游业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的最活跃力量,而交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旅游功能结构系统包括三部分:旅游客源地,主要是现有及潜在的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旅游直接服务商;旅游交通,主要是交通设施及服务等(熊继红,代义军,2006)。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旅游交通作为旅游通道的物质主体,是连接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重要纽带,是完成游客、信息在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间的流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旅游交通对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及旅游客流的实现与促进等,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

旅游交通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主要时间和费用消耗,并与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共同组成了狭义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交通耗时是旅游的主要时间消耗。交通耗时虽与所选交通方式及其交通条件的质量及服务水平的高低有关,也因旅游线路和内容不同而异,但占旅游总耗时比例相当大。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交通设施不发达,游客到达这些地区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交通费用是旅游的主要费用消耗。尽管交通支出由于所选交通方式不同、服务水平高低等原因会有差异,但对长途游客来说仍然是所有食、宿、行、游四大项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旅游交通业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据相关统计资料,近年来旅游交通收入在旅游外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以上。以张家界为例,旅游外汇总收入中交通收入的比例一直在27%以上,最高年份甚至达到了40%以上。

(三)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与制约

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时间和费用消耗最大的一项,是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中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而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旅游日程的安排,道路质量的优劣更关系到游客的旅游经历和心情,极大地影响旅游者整个旅行的质量和满意度。旅游资源潜力的开发,必须以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后盾。由于旅游资源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所以,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大小,决定着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旅游活动一般是以景点为节点,以交通线路为连线而形成闭合系统,区域旅游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将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交通条件将直接影响旅游的客源、收入及其可持续发展。

二、交通发展与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关于交通发展与旅游发展相关性的研究,杨瑞霞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交通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张建春、陆林则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借鉴这些研究方法,本文将根据2000~2007年的相关交通数据和旅游数据,以全国数据为参照,分析西部旅游城市张家界旅游交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对于实证指标,旅游业本文选取国内旅游人次、入境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4个指标,交通业则选取公路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铁路里程、电气化铁路里程、内河航运里程、民用航空里程等6个指标。

(一)全国交通业发展与旅游业的相关性分析

进入21世纪后,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不管是交通业还是旅游业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见表1)。根据表1可见,除了在2003年因为“非典”这个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导致旅游业出现了减少以外,其他年份旅游业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07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本都已达到2000年的2倍以上。

表l表明,近年来我国交通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增长非常明显,其中高速公路2007年的通车里程已达到2000年的3倍以上,公路总里程、电气化铁路和航空业2007年已达到2000年的近2倍;而内行航运和普通铁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增长并不明显。

从表1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交通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了验证旅游业与交通业的相关性,本文利用SPSS11.5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见表2)。表2中的数据说明,旅游业的发展与各种旅游设施的相关性都比较强,其中与高速公路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民用航空和铁路,相关性全部达到了0.9以上。而内河航运的相关性最差,只有0.6左右,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多数的旅游者都选择其他的快速交通方式,高速公路和航空与旅游业的相关性明显比较高,这说明真正对旅游产生显著影响的并不是普通的交通设施,而是相对比较快捷方便的高质量交通设施。

(二)张家界交通改善与旅游相关性分析

张家界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旅游城市,交通业的发展对当地旅游的影响更为明显。张家界以旅游立市,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见表3)。和全国一样,除了在2003年因为“非典”的影响而导致旅游业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他年份旅游业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07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本都已达到2000年的4倍以上,其中2007年旅游外汇收入甚至达到2000年的7倍以上。

根据对全国数据的分析方法,依然利用SPSS11.5软件对张家界的交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由于张家界地区高速公路刚刚开始建设,而铁路、内河航运近年来基本没有变化,所以旅游业与这些交通设施的改善的相关性很难体现,特别是与铁路由于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无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由于张家界地区的旅游业交通主要集中在公路,所以旅游业的发展与公路交通显示出了很强的相关性。由于旅游交通主要集中在高等级的公路,所以与高等级公路的相关性在0.9以上,而与一般公路的相关性还不到0.7。

(三)对比分析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张家界旅游业发展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交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却明显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通过加快

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可以满足旅游业发展要求,同时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能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张家界与全国的差距非常明显,特别是与旅游相关性最为紧密的高等级交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三、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业发展严重滞后于旅游发展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张家界地区的交通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交通的发展却明显的低于全国平均速度。根据表5的数据可以发现,不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张家界都明显的高于全国的平均速度,比如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5%,而全国的平均增长率仅为14%。

但是,从表6中可以发现,2000~2007年张家界地区铁路没有发生变化,只有公路总里程增长明显快于全国速度,但是其中的低等级公路所占比例很大,而同期全国的高速公路的增长率为18%以上。旅游业发展主要依赖于高等级的公路,而张家界由于资金和自然条件等限制,高等级公路比例还比较低。

(二)交通设施建设规划欠科学

由于建设资金有限,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开发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而忽视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造成旅游交通建设中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在旅游景区交通建设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景区内交通线路规划往往为方便游人行走与车辆通行而造成对景观整体美和环境和谐的毁灭性破坏,如炸毁山体、毁坏植被、硬化路面,允许车辆大量进入,盲目修建索道,旅游交通标识设计与设置不合理、交通线路设计不符合旅游活动规律等,如张家界的观光电梯就是因为破坏了自然风貌的完整与和谐而遭到了旅游专家的批评。

(三)交通设施质量较差

张家界地区不少景点专用交通道路质量差,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较低,尤其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旅游交通运力不能满足需求,出现游客买票难,乘车难,“进不去、出不来”等交通难题,主要是因为:(1)旅游交通主骨架已基本形成,但交通密度不高,特别是高等级公路严重偏少,通达深度低,路网整体服务功能低下。张家界高等级公路比例一直偏低,即使是四级以上公路的比例也较低,高速公路更是直到2007年底才有87公里,第七次铁路大提速后经过张家界的列车速度也没有多少改善。(2)公路抗灾能力弱,失养严重,通行能力差。同时旅游交通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交通体系不完善、不合理、不健全,急需全方位的提升。

(四)旅游交通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旅游交通的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较大,发展资金不足己成为制约旅游交通发展的较为重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张家界地区财政比较困难,交通设施的投入比较少其次,社会资金对交通建设缺乏积极性,由于追逐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造成张家界地区交通设施建设难以募集到社会资金,旅游交通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张家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五)交通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虽然旅游交通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但张家界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如不少景区出租车行业存在的宰客、拒载等情况,长途车普遍存在着诸如经常不能准时客运、不能向旅游者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服务、不能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旅游项目服务等。交通服务问题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忙于应付服务纠纷,无法感受到旅游的愉悦,严重影响游客得满意度,损害了旅游运营商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并最终影响到张家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六)交通管理水平较低

张家界地区交通部门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下,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管理还相对滞后,客观上限制了旅游者及时、有序的出游活动;旅游交通建设中,各旅游交通、旅游部门各自为政,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受到损害;旅游区管理体制导致交通管理障碍,张家界地区不少景点因为多头管理的问题而相互扯皮,严重地制约了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改善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旅游交通,实现交通与旅游的互动

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规划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并适当超前规划。(1)应加快铁路建设,提高铁路客运能力,并积极发展航空运输,提高综合运力,如枝柳铁路、高速公路和张家界机场的建设,使张家界风景区迅速走向了世界,游客数量每年成倍增长。(2)要实现旅游和交通需要协调发展,合理使用各种交通工具,尽可能权衡旅游发展与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交通业的同时要兼顾景区的发展,而在景区的规划设计上要留有交通业的发展空间,两者不可偏废。

(二)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增强景点可进入性

张家界政府要真正地认识到交通运输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增强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首先,遵循市场需求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旅游交通建设要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紧密结合,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道路通畅、运输安全快捷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其次,充分发挥铁路和干线公路的客运优势,形成铁路公路联运、专线公路与干线公路联合、景区景点公路交叉连网的体系。最后,要加强景区道路的通行能力,建立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公路客运交通体系,加快支线、专线公路建设,区内主要客源地之间应建立直达公路。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张家界地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继续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对旅游交通的投入规模和水平。首先,政府部门要做好发展规划,使资金流向符合旅游交通的发展规律,提高旅游交通竞争力,并具备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新领域,从而有利于旅游交通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力量,包括景区、旅游运输企业、道路设计施工企业、公路管理养护单位,以及国营、民营、合资、外资企业等,加快旅游交通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建立旅游交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争取主管部门在政策、法规方面给予支持。

(四)积极推进交通营运管理现代化,提高交通服务质量

首先,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旅游交通的发展外部环境,协调各部门关系,开放市场,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在客流量预测、车辆调度控制、统计分析等方面应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大力推行无线电通讯技术,加快引入旅游交通自动化管理方法。其次,旅游交通的服务必须适应游客多方面的需要,把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旅游交通的服务宗旨,不断改善经营,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交通部门应以游客为核心,以便利为原则,以舒适为目标,达到为游客提供安全、可靠、便捷和特色的服务的目的。最后,在旅游交通建设中,

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不断地推陈出新,如在景点附近开办各种类型的汽车流动旅馆,实现集吃、住、行、游、娱于一体,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五)统一协调,加强旅游交通有关部门管理合作

首先,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理顺各交通部门之间的关系,改变规划、交通、公交、航空、水运、铁路和交警等各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其次,加强旅游交通的管理和交通组织,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依靠科技手段提高路上监控能力和管理效率。最后,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创造良好的旅游交通建设市场环境,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制,抓好旅游交通发展各个环节责任制。

参考文献:

[1]张瑞敏,徐红罡,旅游交通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41-45。

[2]赵中华,贾志宏,张蕾,国内旅游交通研究十年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1-65。

[3]黄柯,祝建军,蒲素,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及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7,(1):23-27。

[4]关宏志,任军,刘兰辉,旅游交通规划的基础框架[J],北京规划建设,2001,(12):32-35。

[5]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32-138。

[6]张涛,旅游业内部支柱性行业构成辨析[J],旅游学刊,2003,(4):24-29。

[7]熊继红,代义军,武汉城市圈旅游交通发展战略探讨[J],特区经济,2006,(6):132-133。

[8]孙有望,李云清,论旅游交通与交通旅游[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10):65-69。

[9]

Martln C A,Witt SF,Subsfitute Prices in Models ofTourism Demand[J],Annaals ofTourism Research,1988,(15):255-268。

[10]万德梅,试论武汉市城市旅游功能[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109-112。

[11]Bruce Prldeaux,The Role of Transport System in Destination De_Velopment[J],Tourisn Management,2000,(I):53-63。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第4篇

中国旅游业是伴随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而得到大规模发展的。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旅游生产力得到巨大释放。2001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2%,中国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1].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刺激了相关各业的发展,扩大了国内需求,增加了经济活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此外,旅游业在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环境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

一、关于旅游产业开发中的两权分离的争论

(一)争论的起源

在最近几年中,国内在对待旅游发展的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也可以称为两个突出的逆向潮流:一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不仅把它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而且不少地方将其产业地位提升至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并制定出发展为旅游强省、强市宏伟目标的时间表,全国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热潮;另一个是一些部门和某些专业的学者,通过举办研讨会、论坛会或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指责发展旅游对文物、景区、遗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称之为“旅游性破坏”,大有口诛笔伐之势。两种声音均很强烈,两种声音还在较量。而最近出现的关于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或称为景区经营权出让)则更加体现了这两种潮流的存在。

在2001年2月21日,四川省对外宣布,将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三星堆遗址等十大著名景区以及100多个景点向海内外公开招商,拟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开发上述景区。此事经众多媒体频繁报道后,引起了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快,作为国家风景区主管部门的建设部在《关于对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出让、转让经营权问题的复涵》中提出,任何地区、部门都没有将“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权向社会公开整体或部分出让、转让给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力。自此,引发出一场关于景区经营权是否可以转让的大争论。

在后来的日子,围绕这一问题事件频频发生,争论此起彼伏,国内主要媒体对相关事件报道也非常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关于安徽省的黄山景区、山东曲阜的三孔景区、广西的桂林山水、还有武当山、岳阳楼以及兵马俑上市等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当然各地区的小动作那就数不胜数了。2002年8月,国家建设部做出了“企业不得买断风景名胜区”规定。到了这个时候,关于风景名胜区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操作似乎划出了句号,但是认识并没有统一,是非并未弄清,争论并没有真正解决。

(二)争论的焦点

无论是研讨会还是发表文章,无论是一些部门的表态还是部门的新政策出台,这场争论的焦点是著名风景区是否可以实行“两权分离”,从根本上讲,还是如何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问题。具体的讲,这场争论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的:

1、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资源性资产,是否也可以像土地、矿山那样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如果不能,那么这些资源之间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如果能,那么如何实行这两种权力的分离,即这些资源的经营权由谁出让,出让给谁,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进行出让?

2、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是否只进行保护,不能开发或经营?如可以经营,又由谁来经营,保护的经费从哪里来?这些经费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会出现什么后果,如何解决?

3、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国家资产,那么谁是真正的国有资产拥有者,是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还是地方政府,或是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它们是否拥有全部的管理权、经营权和处置权?

4、造成旅游资源或遗产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否就是管理和经营体制的转变?这种破坏是否由管理部门经营就可以完全避免?那么如何解释在没有实行这样转变之前出现的破坏现象?

5、如果说企业经营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出现急功近利而造成破坏,那么如何解释管理部门经营时出现的短期行为?

二、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实行两权分离的利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两权分离,它是特指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对分离。两权分离本来不是当代的发明,古今中外早已有之,秦朝以来的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就是典型的两权分离了,因为地主作为土地的所有者是靠收取土地经营者农民的剩余劳动即地租来养活自己的。英国资本主义土地制度中的两权分离更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把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混为一谈,才导致两权不分,企业缺乏活力,最终影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象和声誉,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认识到这一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两权分离已被国人所接受。

确实,两权分离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提出的,而且主要是适合于企业当中的。将两权分离引入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当中合适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两权分离首先一方面确立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投资者在旅游风景名胜区中的法律地位,依法享有的权利[1];另一方面,它确立了旅游企业拥有包括经营权在内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以此为基础,就不仅可以确保所有者即国家的权益,确保出资者和旅游企业各自承担有限责任,而且可以确保旅游景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2].

当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正处于关键的改革时期,一些新的经营模式正在各地探索、酝酿和创新,已经形成了世界旅游资源的整体租赁经营、股份制企业经营、上市公司经营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的出现,都是发展、改革和实践的需要。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模式将层出不穷。综观已经实行两权分离的世界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至少表现出了以下积极的因素。

(一)有利于建立起符合旅游风景名胜区良性发展的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由于旅游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复杂、政出多门的宏观管理格局,加之普遍存在的区位制约、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匮乏,使得在其经营发展中,专业化经营水平低,市场经济适应性差,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难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上问题的核心在于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解决风景名胜区经营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理顺体制、活化机制,创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经营模式,就是要实行风景名胜区的两权分离。市场化的进程有利于打破部门在强调保护的帽子底下对风景名胜区的垄断经营,但是经营管理质量难保障,最后的结果是资源既没有保护好,游客也不满意。这是一种典型的官商经营模式,官商必然直接带来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低等突出问题。打破这种格局的途径只有竞争,只有勇敢地面对市场[4].

(二)有利于增强旅游资源保护的能力。

客观来看,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市场形象和长远发展。面对旅游资源实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是企业良好市场形象的重要载体。比如说黄山原来一年的保护费200元,黄山旅游上市之后一年投入的保护费就是2500元。

然而,单纯的实行市场化,片面的实施两权分离,又是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各地方发展旅游经济的激情是高涨的,各处旅游景点纷纷上马,但是这种急切的愿望或者脱离本身的资源基础,或者造成对现有资源的过快、过度开发,难以真正实现当地旅游经济的起飞。特别是2000年中国实行每年三个“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高潮期游客剧增,给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造成巨大压力。此外,少数风景区的过度开发行为,违背了旅游资源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原则,也不利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风景区保护范围内建设的过多的旅游设施,严重破坏了景区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对于风景名胜区应当实行两权分离,尽量使其市场化。但是,由于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是资源性资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应当加大对其的保护力度。因此,在对旅游风景名胜区实行市场化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大对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宏观调控,使得我国的旅游产业能够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我国旅游开发中的面临问题的法律对策

旅游产业是非常庞大的产业群,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面对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尽早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建立起完整的旅游法律体系。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复杂的问题就需要一个涵盖旅游业各方面的完备的、科学的、和操作性的、针对性强的旅游业的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这是规定一个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根本宗旨和原则、政府主管机构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权限、各类旅游企业的行业标准、旅游者的权利义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有关原则、对外旅游关系、奖惩措施等。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制定一部旅游基本法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改革目前我国旅游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筑的体制,机制落后,观念保守,基本属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范畴,不能严格按企业来运作。由于条块和政、企、事不分,政府机关的衙门作用与旧国营企业的各种弊端兼而有之。在经济收支上,财政拨款加单位创收,有的稍有盈余,对数入不敷出;在劳动人事制度上,机构臃肿,冗员众多;在分配体制上,死工资,大锅饭,平均主义盛行。这种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导致了许多地方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开发和经营中的无序、低效以至破坏,严重困饶着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捧者金饭碗要饭吃的现象,宝贵的资源成为了财政的负担。

注释:

[1] 《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赵翔翔 《武汉大学学报》 2000年2期

[2] 《两权分离有利于建立公司法人制度》 宋承刚 《发展论坛》 1997年6期

[3] 《两权分离的误区》 曹水苗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4期

[4] 《论我国旅游法制的改革与完善》 袁翔珠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2期

参考文献:

旅游产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关联

作者简介:尚豫新(1982-),男,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王红刚,男,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李淑娴,女,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34-02

关联分析是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依据空间理论数学基础,按照整体性、规范性、对称性和接近性四条原则,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之间的关联度。如果测算出的关联度较高,说明在系统中这两个因素变化的趋势具有一致性,即同步变化程度强。

一、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关联度计算

以2002-2011年新疆三大产业产值为序列建立关联模型,其中其他服务业产值为第三产业产值减去旅游文化业产值,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采用灰色关联理论进行关联度分析,以新疆旅游文化业产值为参考序列(0列),以三次产业产值为比较序列(1,2,3列)。

将原始数列进行均值化无量纲处理,消除数量级大小不同的影响,便于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均值化处理后的数据序列如表2所示。

按惯例取分辨系数?籽为0.5,计算灰色关联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

(i=1,2,3)

根据关联度公式:ri=■■Li(k),计算得出灰色关联度,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新疆旅游文化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最大,其次为第一产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关联度最小。

二、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关联分析

(一)新疆旅游文化产业与农业关联分析

旅游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拉动力和辐射力,是破解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着力点,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促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可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以促进城乡交流,加快农民致富。新疆发展乡村游有很大的优势,新疆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深厚的乡村民族文化,应全面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形成既有民俗风情游又有高科技农业观光游的多类型的乡村旅游。

(二)新疆旅游文化产业与工业关联分析

新疆工业由于受发展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使工业旅游存在产品特色不鲜明、开发程度低、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旅游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发展新疆工业旅游,特色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各地工业企业应该开发自己的特色产品,丰富游览内容,使之兼具观光、体验与示范等多种功能,集中展示新疆全新的工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精神。

(三)新疆旅游文化产业与其他服务业关联分析

新疆在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应着力提升新疆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信息、保险、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会展业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内外贸易和促进经济增长有着巨大作用。如今乌鲁木齐市会展项目也日趋多样化,既有贸易展,又有消费展;既有国际品牌展,也有国内大型知名品牌展等。随着各方面对于会展业的重视和投入,新疆会展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2] 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4).

[3] 阎友兵、谭鲁飞、张颖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27).

[4] 刘志林.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J]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