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件实训

软件实训

软件实训

软件实训范文第1篇

笔者所在学院的软件工程系是成立于2005年的新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近年来,随着对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进程的推进,课程体系日趋完善。针对软件工程学科具有理论多且实践性极强的特点,本系较大幅度地加大了实践类课程和环节所占的比例,“软件开发设计实训”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由于软件工程学科发展速度很快,在软件产业不断发展,全国对高素质的软件人才的需求量激增的形式下,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和指导质量,为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软件开发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我校教改基金的资助下,依托软件工程教学团队,本文对将软件工程应用于“软件开发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及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1 选择适当的软件工程过程

“软件开发设计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设计实际系统。结合软件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软件开发过程主要采用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统一软件开发过程)的方式组织软件开发。rup是风险驱动的、基于use case(用例)技术的、以架构为中心的、迭代的、可配置的软件开发流程。

rup分为初始、精化、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构造和交付四个阶段,各阶段涉及多种工作流【1】。rup的核心工作流主要包括:

需求捕获工作流:需求捕获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确立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和系统行为,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需求的焦点主要在初始和精化阶段,在精化阶段后期,需求捕获的工作量大幅下降。

分析工作流:分析的主要工作开始于初始阶段的结尾,和需求一样是精化阶段的主要焦点。精化阶段的大部分活动是捕获需求,分析工作与需求捕获在很大程度上重叠。

设计工作流:设计的主要工作是位于精化阶段的最后部分和构造阶段的开始部分的主要建模活动。系统建模最初的焦点是需求和分析,在分析活动逐步完善后,建模的焦点开始转向设计。

实现工作流:实现(实施)是关于把设计模型转换成可执行代码的过程。从系统分析师或系统设计师的角度看,实现工作流的重点就是完成软件系统的可执行代码。实现工作流是构建阶段的焦点。

测试工作流:测试是一项相当主要的工作。测试工作流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它开始于软件开发的初始阶段,而细化阶段和构造阶段是测试的焦点。测试是为了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与缺限,而不能证明程序无错。

rup就像一个元过程,通过对rup进行裁剪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的开发过程,非常灵活,所以可以将其按本课程需要进行精简,从而把深奥的理论指导融入具体软件项目的开发设计中,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学以致用,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和增强在软件开发设计中自觉遵从软件工程思想的习惯。本课程使用的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集采用sybase公司的powerdesigner。

2 将有价值的软件工程知识引入课堂,教学采用项目贯通案例

为让学生在中小规模的实训项目中也能体会到较大型项目通常会用到的一些软件工程技术,让本课程更有实用价值,教师需要对学生补充一些软件工程相关知识,包括:设计模式、架构设计、类的持久化以及数据库设计、面向对象实现以及文档的书写这四个方面。

为配合上述四个方面的软件工程相关知识的介绍,教师采取“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2】,在课堂讲授中引入一个完整的、规模适中、难易适度的软件项目案例。该案例需要通俗易懂而又具有实际意义,涉及的应用领域应该是学生较为熟悉的,这样理解起来更为容易。以此案例完整的开发设计过程为主线,借助这个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进程、文档齐全的完整案例来将软件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着重展现上述四个方面的知识运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软件开发设计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技术。

3 学生实践环节分小组按项目方式进行

由于在本实训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门先导课程:“软件需求分析实践”,所以可以把学生仍然按照在“软件需求分析实践”课程中的各小组成员组成来进行项目分组,这样各小组便可将该课程中的最终成果——《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作为本课程的起点来进行,需求捕获工作流便只需粗略进行。由于本课程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分析工作流和设计工作流,对实现工作流和测试工作流也只作粗略涉及。

每个项目小组通常为3到5人,分组时采用了优势互补的方式,注意合理搭配,尽量让每组各个成员具有不同的优势能力,并让其民主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内的组织和协调【3】。

教师的项目贯通案例教学分阶段间插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每介绍一个阶段的rup理论,就紧跟几次课的学生实践环节,如此交替进行,当教师的教学案例施教完毕,学生的项目也同步进行到最后阶段。

项目进行中模仿软件公司的例会形式,定期由项目小组长召开小组讨论会(如每周一次),对最近这段时间的项目进展情况和技术问题进行讨论。每个开发设计阶段结束时教师均要求各小组给出相应的文档,且每个阶段完毕要进行一个模拟的里程碑式的评审(教师参与作为评审团的一员)【4】。

教师还应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最后课时中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个分析总结,并让各小组组长总结本组项目完成的经验教训,以利于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活跃思维,提高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4 依托教学团队,理论及案例部分采用轮流授课法

笔者所在的软件工程系于2009年底成立了软件工程教学团队。团队兼顾了职称、学历、教学、科研的合理搭配,由有大型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的老教师提供指导来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并让其参与到科研项目中积累项目经验。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均由该团队中选出。本课程所用的《软件开发设计实训指导书》的编写由各任课教师分工完成,每人负责完成一章内容。本课程每个教学班安排30人左右,各教学班的教师全程负责该班整个课程的实践指导环节。而理论及案例讲授部分的教学则采用轮流授课法,实施方案是每个阶段的课堂讲授由编写实训指导书的相应章节的教师对全体教学班集体授课,其他教师同时到场辅导。具体各阶段的课堂讲授内容安排如下:

1)rup总论以及课程概述

2)设计模式

3)常用的软件架构风格及适用情况分析

4)对象持久化与数据库设计

5)面向对象实现及文档编写与整理

对应进行的学生的各阶段实践任务如下:

1)按既定方式确定各小组成员和组长,并且重新审核各组在先导课程“软件需求分析实践”中的最终成果《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进一步完成分析模型,得出用例图,分析类图,序列图及协作图。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分析模型文档。

2)按照设计模式重新设计类。这一阶段学生需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实现设计模型中的具体设计类,具体要求学生:使用设计模式和机制;创建初始设计类;确定持久类;定义类可视性;定义操作;定义方法;定义状态;定义属性;定义依赖关系;定义关联;定义内部结构;定义泛化关系;解决用例冲突。二是完成用例实现的设计,主要设计模型内的协作关系,以设计类及其对象为基础,描述各个特定用例的实现和协作。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设计模型、类图和用例实现。

3)完成架构设计。这一阶段学生需要设计包结构,完成系统设计模型图的实现子系统、接口设计类及架构模型(组件图),重新审查用例模型,得出用例模型的架构视图。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子系统设计文档、接口设计文档及架构模型文档。

4)根据持久类以及数据库知识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包括字段编码设计)。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数据库设计文档。

5)本课程的最后阶段。完成实施模型(部署图);完成界面以及输入输出(报表等)设计;完成具体子系统的编程工作,并进行二次迭代重新审核前面的设计部分;整理测试报告;整理文档并编写软件使用说明书。这一阶段学生需提交组件图、部署图、输入输出设计说明及具体子系统代码执行程序。

5 考核方式强调过程考核,开发设计能力与书写文档能力并重

本课程的实训目标是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中小型应用项目的软件开发设计。为此,我们提出了本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重视实训过程,看重软件开发设计能力的提高,采用复合考核的方式,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项目验收答辩成绩组成。重点突出“会不会做”,强调对学生的实际开发设计能力考核,同时注意防止轻视书写文档的观念。这种考核方式不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软件开发设计技能的培养,开发设计能力与书写文档能力并重,更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程具体的课程考核成绩组成如下:

1)平时成绩*10%(考勤成绩*50%+小组开发设计工作中的合作精神表现*50%);

2)阶段考核成绩*60%(五个阶段,各阶段的能力表现及提交的文档各占20 %);

3)项目验收成绩*30%(项目文档汇总整理占50%,项目答辩50%)。

软件实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软件专业;项目实训;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1-0116-03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出现很大缺口,企业急需应用能力强、有实践经验和一定学习创新能力的毕业生。然而,尽管每年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由于知识脱节、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数量有限,因此,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中、高端企业招人难的局面。归根结底,高等院校针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方式不能适应职业需求,尤其在教学实践环节上,存在许多不足。我院针对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结合现代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对软件专业进行了项目实训教学实践。

1 校内实践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在于知识更新快,实现的技术手段更新快且多样化,软件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为了适应职业需求,许多学校开设了主流软件技术课程,如.NET, Java (J2EE) , Oracle等,并针对课程开设了各种形式的课程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现有的实践教学存在很多不足:

1)实践针对孤立知识点,缺乏知识点的关联性。大多数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在理论教学的2~4个学时之后,针对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上机实践小作业,这种教学实践以知识点分割,不能将课程的整体内容系统的联系在一起,无法完成针对课程的综合能力训练。

2)实践针对具体课程,缺乏与前置课程、后续课程的关联性。这种实践教学往往放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的1~2周,针对理论课程安排课程实践,实践项目中涵盖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但却忽略了与相关课程的关联,且因为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只能采用虚拟项目进行实践,往往与实际脱节,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不能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实践缺乏系统化、工程化项目,难以达到项目工程化管理和开发的训练目的,不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企业往往采取系统化、工程化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在项目下划分子项目、模块、子模块等,开发人员分成小组,既完成本组的工作,也要与其他小组配合工作。实践教学中往往由于学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不能用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进行实际开发,无法真正给予学生实际项目实践经历。

4)实践缺乏真实或仿真的实训环境,使实践过程缺少指导与监督。许多高校的实践环节安排在计算机房进行,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学生上机完成实践内容,但项目式实训要求在项目进行的各环节有必要的项目跟踪和监督机制,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小组会议,甚至需要项目会议进行讨论,一方面,计算机房无法提供讨论的场地,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计算机房无法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不能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出勤、工作进度等信息。

5)实践缺乏软件开发与管理的行业规范,无法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项目中训练,造成校内实践教学与实际项目管理开发方式的脱节。

2 项目实训教学实践

针对校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院面向软件专业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开展了为期30天的项目实训教学实践。我院与南大富士通软件公司进行校企合作,选取计算机基础教学部的教学管理系统为实训项目,采用,C#语言,Oracle10数据库系统,windowXP环境进行开发,并引进南大富士通软件公司项目管理和开发规范指导项目。

2.1 实训环节

项目实训分7个环节:

1) 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安排在实训的第1天,为了让实训学生了解整个项目计划和目标,邀请了南大富士通的项目主管和技术主管介绍软件项目知识以及业内相关标准和规范。业内专家的经验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报告之后,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构建系统开发平台,使学生尽快进入项目。

2) 理论基础训练

报名参加实训的学生基本具有必要的专业基础,包括程序开发语言,数据库基础,软件工程基础。但很多学生对先前所学的专业课程都有所生疏,因此在项目启动后的一周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以小型管理信息系统的Demo为例,设计数据库,针对某一具体功能完成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Demo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系统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规范,SQL语言的应用;另一方面,给没有.Net编程经验的学生一个熟悉的过程,以便很快适应实训项目开发。

3) 项目训练

项目训练包括几个阶段: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数据流分析、数据库设计、编码、测试、用户手册制作。全过程按照南大富士通软件公司的项目流程标准化运作。在项目需求阶段进行项目分组,按功能模块划分成6组,每组5人。在需求之后的每个阶段,都邀请南大富士通的专业人员做相关的知识介绍和操作流程,然后每组由2个教师带领完成本组的模块。期间每个阶段,小组都进行阶段小组会议评审,阶段工作完成后,开项目评审会议,及时对项目工作进行监督和调整。

4) 项目中期汇报与评价

在项目中期,即编码工作之前,由各项目小组进行项目汇报,包括进度情况、后期工作量预计,难点问题等,并由带队教师对各小组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价。

5) 项目结题

项目完成后,由各小组对本组负责的模块进行总结,演示模块功能,并听取其他小组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对小组的评价的参考;由富士通项目经理对本项目进行整体评价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6) 实训调查与总结汇报

对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项目内容、项目难度、项目形式的满意度调查,项目中学生在软件流程、业内规范、实现技术方面的收获,以及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每组抽取一个学生代表进行总结汇报。

2.2 项目实训的保障条件

1) 项目实训的软件保障

采用南大富士通软件事业本部的过程规范(SWN)组织软件开发过程,在项目需求开发阶段完成RS(调查)、BD(基本设计)、FD(功能设计),在技术方案阶段完成SD(结构设计)、DD(详细设计)、MI1(编码)和MK(测试)。并采用富士通公司的过程改进框架支持系统SPIF统一管理数据,进行版本控制和数据分析,使所有开发的参与者能随时确认整体项目的进度情况。采用企业的标准化开发规范,学生能真正投入实际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在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利于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2) 项目实训的硬件保障

我院针对本次实训专门组建实训基地,模拟公司环境管理,采用专用服务器支持项目开发、采用指纹打卡设备记录出勤情况,为每位实训学生分配专用机器,提供专用会议室进行小组讨论,全程30天封闭管理,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职业氛围,全身心的投入实训学习。

3 实训效果评价

通过对实训的全程监督和实训调查,实训取得显著成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实训项目按时完成,全程文档、说明书齐备。通过30天的努力,实训团队完成了计算机基础部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主要文档工作,虽然存在一些小瑕疵,经后期改进,现已投入使用。

2) 加深了学生对软件开发流程的理解。80%的学生在实训调查中表示“从未这样深刻的理解软件开发”,特别是需求开发阶段的重要性以及对后期开发工作的影响。本次实训将学生认为“软件开发就是编程”的观念彻底扭转,90%的学生认为此次实训非常贴近实际工作。75%的学生认为实训有助于理解标准化、系统化的开发方式,而并不是片面强调个人技术。

3)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项目实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项目任务分配使学生具有责任意识,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主动学习,向带队教师请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项目锻炼,6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4)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组开发、小组讨论,学生对团队合作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需要团队分工,还要相互配合协调,听取意见,做出调整,才能使整个团队的开发工作顺利进行。实训结束后92%的学生愿意在此参加这种形式的实训。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面向软件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项目实训实践,经过多方面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一阶段的任务将在本次实训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做进一步改进,扩大实训规模,最终将项目实训纳入专业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方圆,邱建雄.面向软件外包的项目实训教学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25):6302-6304.

[2] 冷淑君.以项目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8(258):76-79.

软件实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开发;实训

要想使学生的软件实训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对软件的实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且在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与欠缺,使得自身的能力不断提升。所以,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软件实训的课程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实训教室的开发建设

实验室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教学的成效。高职院校的实训室的建设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别:①实训专用室;②公共软件实践机房。建设软件实训教室是开展教学最佳的方式,可以通过实训室将教学上的内容与实际结合起来,课上不懂的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可以更好的解决疑惑;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通过课上的理论进行摸索。这对深化学生的记忆,加强实训的效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建立实训室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对开发过程有着更直接的体验。举个例子,在某堂JAVA程序的实训课上,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一名同学充当用户,来体验另一名同学设计出的软件,在研究设计的过程中,充当用户的同学可仔细观摩,但不要提出问题或是给予帮助,直到实训者的工作完成,将成品软件交于充当用户的同学体验时,这名充当用户的同学方可提出自己对这款软件的看法,需要或者增设软件功能和特性,以及自己对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建议。这样,双方不仅在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了巩固,还避免了由闭门造车而引出的狭隘观念。

2实训理论实践相结合

事实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可谓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为确保培训资源不被浪费,也提高学生的课堂质量,所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训模式在落实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需要对哪些课题进行实训,实训项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实训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实训过程中,不仅要切实贴合训练任务,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重视培训过程,提升学生对实训的认知能力。当然,重视实训也不等于完全忽视课堂教学,任何高楼的屹立,都必须是根基的牢固,举个例子,在实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到模拟器上报出ActivityManager:Error:Activityclass{..}doesnotexist,要是事先对这一内容的知识没有掌握,盲目进行实训操作练习,不仅会使问题挤压,还会浪费实训资源。假如课题要求学生对ClearCase等大型配置管理工具进行设计,如果事前不做好研究工作,对软件的配置和使用不当,这样造成的问题会相当多,所以事前做好充分而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实训过程中,参与实训的人员才能游刃有余。

3正规机构的接触磨合

目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实训大都围绕两个方向来进行:.net和java。这两个方向会涉及到一些主干课程,像C++,Java,等等课题,实训的内容主要围绕这些主干课程设计一些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软件,但多数高校由于受到资源的约束,所以一般会和社会上的一些正规机构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软件实训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和专业的计算机培训机构合作,采用这种方式的院校,多是先选择一家资历雄厚的计算机培训机构,经过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实训室由学校方面负责提供,普通课程可由校内老师进行培训,实训课程则由培训机构的专职人员到校讲授,并且负责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实训。还有种方法就是直接让学生参与到大型IT或者软件公司的培训活动中去,这种方法和培训机构的类似,只不过合作对象变换成了相关的计算机公司或企业。公司可以使用自己的商业软件为实训课题,委派程序员或是工程师到学校进行实训辅导。实训工作的前期一般是在学校完成,等到实训后期,公司可以让学生到公司内部承担一些相关工作,相当于是把实训和实习结合到一起,这种方式中学校只提供教学和实训所需的场地,实训室由公司来提供,所有课程也是由公司的人员进行讲授。

4结语

走实训之路这个理念,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但是如何切实贴合自身,建立完善的实训课程,则是各个高职院校难以选择的,既要考虑费用的开支问题,还要顾虑到学生们的实际学习能力,并且加强研究力度,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贺媛媛,仇宾,王慧斌.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实训的实现途径及分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126~128.

[2]王利,杨征.浅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训的实现途径[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8~30+27.

软件实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Inventor软件;钳工实训;燕尾镶配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钳工依然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钳工的工作范围很广,如今专业分工也更加细化,如装配钳工、机修钳工、模具钳工等。钳工是制造业中是必不可缺的工种,有“万能工种”之称,在汽车、数控、模具等专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钳工实训课程在中等职业院校中是作为基础性必修科目的。通过几周的钳工实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对基本识读零件图和提高动手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学生在钳工实训中往往积极性不高,也可以说有些学生甚至讨厌钳工实训,更有很多刚接触钳工实训的学生认为,钳工已经与目前的市场脱节,数控才是高效率、高精度、高利益的代表,这些想法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对钳工加工的正确认识,使得钳工实训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掌握零件的制作工艺,是我们必须探讨的课题。笔者在实训教学中把Inventor软件应用于钳工实训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钳工实训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作一探讨。

一、Inventor软件介绍

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款三维可视化实体模拟软件Autodesk Inventor Professional(AIP),软件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零件实体和特征,并且可以对零部件进行动态的干涉检查,操作者可以构思、打样、修改同时进行,及时从图形显示屏上看到每一步的操作结果,非常直观。十分方便地进行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装配和工程图生成,且简单方便、易学易用。

二、Inventor软件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传统的钳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传统钳工实训课程一般按照实训内容讲解、操作示范、分组模仿练习的过程进行,这样的方式方法是需要以教师的表达能力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基础的。然而,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学生还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差的特点,在钳工实训中存在怕苦怕累怕脏,学习过程中有过分依赖老师的现象。而CAD技术恰好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改变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消极学习的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Inventor软件在加工燕尾镶配件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以钳工实训课程中燕尾镶配件(如图1)为例,来说明Inventor软件在钳工课程实训中的作用。在钳工实训过程中,教师运用三维软件辅助教学,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用软件对燕尾镶配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后(如图2),把三维实体和零件图对应起来,能让学生对零件具有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零件的特征及工艺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和深化,提高教学效果。

在加工零件时我们首先要完成的是画线,针对燕尾镶配件,它的画线不是很难,学生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确定点,再连线,很快就能完成划线。在加工燕尾镶配件时,我觉得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工艺过程,教师在讲述时可以利用Inventor软件绘制出各个工序完成后的图形,针对燕尾镶配件它的工艺过程分成5步工序,分别用a,b,c,d,e表示(如图2),它可以非常清晰地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完成的工艺过程是怎么样的,这是传统钳工教学无法做到的。

在完成工序b和c凸燕尾时,我们要利用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加测量棒测量,针对这个知识点,传统钳工教学非常不方便,需要教师直接演示测量过程,但是由于工件小,学生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准确了解清楚。Inventor软件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让学生看清楚测量棒的放置位置和测量点,使得学生非常容易就能掌握好这个知识点,在同等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轻松攻克这一难关,不留学习阴影与后遗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完成后面的任务打下基础。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典型的错误例子进行集中讲解,如燕尾镶配件,学生在加工工序a槽和工序b、c凸燕尾时,如果把他们的顺序颠倒,那么在加工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因为燕尾部分已经加工完毕,所以在加工槽时上半部分无法用游标卡尺准确测量,所加工得到的槽宽必然不准确。使用Inventor软件,可以灵活地将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预先展示给学生看,有效提高学生实训作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钳工实训课程是各类中等职业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加强钳工实训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文中提到的Inventor软件应用于钳工实训课程,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教师把Inventor软件与钳工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钳工实训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软件实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校内实训; 项目; 实践教学; 校企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2-72-02

Research on intramural practice training for computer software

He Yuzhen, Zhao Runli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there exist problems such assmall productive training project, the distinc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and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in intramural practice training for computer software. Therefore, a construction scheme driven by social demand software campus training base is proposed. This plan includes the simul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al training room of outstanding enterpris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standard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in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the cooperation of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 to build the training base. The training scheme can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stud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help them to get employed.

Key words: intramural practice training; project; practice teaching;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0 引言

目前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但同时存在着大量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一矛盾的存在有多种原因,其中高校未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或许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实践教学贯穿于计算机专业软件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1]。而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2-3]。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指出,高等院校要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校内实训是大学课堂到工作岗位之间的桥梁,是实现由理论教学到实际社会需求无缝过度的有效途径。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劣对毕业生的就业至关重要。

1 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

我校软件校内实训基地研究和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实训过程存在着以下问题:实训内容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由知识驱动而非社会需求驱动,实训项目仅限于教学性实训项目和验证性实验,生产性实训项目较少;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项目无有效管理和考核手段,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只有个别同学能够参与;由于软件技术的发展相当迅速,每年都会有新技术出现,实训项目的内容与社会需求不能同步,不能反映当前的新技术,与当前的社会需求脱节;实训目标单一,校内实训仅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 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 例如,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因此,学生毕业时仍缺乏项目工作经验,很难满足实际社会的需要和工作岗位需求[1]。

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软件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1 实训室的建设要重点突出企业应用环境的仿真

软件实训室除了设施要齐全,有功能比较先进的计算机以外,还需求购买一些企业版的正版软件,在实训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训练环境。实训室可以根据目前企业需求的软件方向分为以下几个中心。

⑴ .NET软件开发实训中心:满足学生基于Microsoft .NET技术进行企业级软件开发的实训需要,学生可以在仿真的企业开发环境下,以3~4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项目开发。

⑵ J2EE软件开发实训中心:满足学生基于J2EE技术进行企业级软件开发的实训需要,学生可以在仿真的企业开发环境下,以3~4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项目开发。

⑶ ERP软件实训中心:ERP沙盘实训室主要是满足软件专业(ERP方向)、计算机应用专业的ERP软件原理与应用、企业管理、ERP项目实施等课程的教学、实训需要。实训中心应安装用友、金蝶等ERP正版软件,供学生进行二次开发。另外,沙盘模拟是借鉴沙盘推演在军事上的成功经验,可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知识教学中,它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融入市场变数,结合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讲师点评,使受训人员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真实体会企业数年的经营管理过程及业务操作过程。沙盘培训以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深刻实用的教学效果受到中外企业管理人员和培训专家们的青睐,同时也成为院校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的有效工具[2-3]。

2.2 规范化项目开发的实训教学模式

为了克服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随意性,实训项目要求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严格遵循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的开发流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校内实训以某个实训项目的开发过程为主线,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由指导教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讲解,不单独安排时间讲授。根据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特点,软件实训过程分为九个阶段:即搭建开发环境、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分析、软件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模块设计、编码、测试和制作说明书[1]。

2.3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应搭建可进行创业实践、与各大企业交流的平台和宣传媒介的平台以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培养企业家精神。应注重商业案例分析,以及模拟公司中的实践、知识讲座、各种培训和读书活动等。

建立模拟公司体系,在充分整合专业资源的基础上,以计算机软件专业为背景建立商业实践演练的体系,通过模拟公司运作环境和真实的市场操作,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商业意识和开拓、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并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了解公司-入职培训-项目实践-能力分析-职业定位实习培训-绩效考核等流程来找到自身优势,培养行业兴趣,提升专业能力,从而达到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的目标。

2.4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校企融合,不仅仅是在实践教学硬件上的结合,从更深层的内涵上来说,还需要把企业文化融入专业,实施教育理念、办学理念的创新,营造浓郁的职业教育氛围和安全、文明、健康、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训育人环境。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分两步走。

第一步,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专业,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职业氛围,初步形成了“软件工厂”化实训基地建设思想。

第二步,在汲取企业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通过汲取企业文化的精华,积极接轨企业,引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与机制,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具有中小型企业信息管理特色的执教理念和育人环境。

3 实训基地实施与绩效分析

我校校内实训基地全年开放,因而在课余时间和假期中吸引了大批学生。实训的过程中,主要贯彻执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模式,新成员进入计算机软件实训基地,都会要求先做一套试卷,对学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大致了解,按照学生各自的特长,分到不同的项目组。

通过近两年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革,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就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了专业教学体系的完善,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问题。校内实训基地同时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 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 通过带领学生校企联合进行项目开发,使教师能够接触生产一线的技术,及时了解IT 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通过与高质量培训机构的合作,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及前沿的技术引入校园,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4]。

参考文献:

[1] 张必英.计算机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软件导刊,2011.3:

116-118

[2] 王慧.信息技术类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福建电

脑,2007.1:204,189

[3] 吴青林,周天宏.基于专业群理念的高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现代计算机,2013.2:25-28